解析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被称为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解析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被称为什么,第1张

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被称为“孟襄阳”。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扩展资料:

孟浩然有《孟浩然集》三卷,是唐代王士源所编,该书共收藏了孟浩然二百十八首诗,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蜀刻本。通过该书衍生了许多作品,代表的有:明代毛晋刻本名《孟襄阳集》,亦三卷,编次与宋本不同;

明代顾道洪刻本有补遗一卷,并附《襄阳外编》一卷;《四部丛刊》影印明刻四卷本;明张逊业刊二卷本,杨一统刊一卷本等。

1975年台北学生书局出版游信利《孟浩然集笺注》。[12] 1988年巴蜀书社出版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199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徐鹏《孟浩然集校注》。200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佟培基《孟浩然诗集笺注》。

参考资料:

--孟浩然

  1、人物简介及代表作

  ①人物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②代表作品

  《韩昌黎集》、《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

  2、个人成就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迁至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遭权臣谗害,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1 文言文:《孟浩然传》翻译

(孟)浩然,襄阳人。少好节义,诗工五言。隐鹿门山,即汉庞公栖隐处也。四十游京师,诸名士间尝集秘省联句,浩然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众钦服。张九龄、王维极称道之。维待诏金銮,一旦私邀入,商较风雅,俄报玄宗临幸,浩然错愕,伏匿床下,维不敢隐,因奏闻。帝喜曰:“朕素闻其人而未见也。”诏出,再拜。帝问曰:“卿将诗来耶?“对曰:“偶不赍。”即命吟近作,诵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句,帝慨然曰:“卿不求仕,朕何尝弃卿,奈何诬我!”因命放还南山。

注释

好:喜欢。

节义:节操和义行。

工:擅长,善于。

鹿门山:湖北襄樊的一座山。

庞公:东汉时的隐者,曾经隐居在鹿门山。

游:游历。

称道:赞扬。

金銮:就是金銮殿。

风雅:《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后来人们也把诗歌称为风雅或者雅颂。

俄:一会儿。

幸:皇帝到某处曰幸。

床:咱们古代把坐具和卧具都可以 。这里是坐具,大的可以并排坐几个人。

素:向来,一向。

再拜:拜两次,表示尊敬。

将:拿,持。

赍:带着。

奈何:为什么。

译文

孟浩然,襄阳人。年少时喜欢行侠仗义注重气节,擅长写作五言诗。他隐居在鹿门山,就是汉代庞德公隐居的地方。四十岁的时候游历到京城长安,当时许多的名士在秘书省聚会联句,孟浩然说“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大家(看了)都钦佩叹服。张九龄、王维极其称赞他。王维待招金銮殿时,有一天私下邀请他进去,商讨(谈论)诗歌的写作。过了一会儿有人报告唐玄宗来这里了,孟浩然惊慌失措,躲到了床下面。王维不敢隐瞒,就禀报皇上。玄宗高兴地说:“我一向听说过这个人可是没有见过他。”把他叫出来,孟浩然拜了两次,玄宗问:“你带着诗来了吗?”孟浩然回答说:“偶尔没带着。”就命令他吟诵一首近来写的作品。当吟诵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句子时,玄宗慨然说:“你自己不求做官,我何尝抛弃你,你为什么诬陷我?”就命令人把他放还回南山。

2 孟浩然传的翻译和注释

原文: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后樊泽为节度使,时浩然墓庳坏,符载以笺叩泽曰:“故处士孟浩然,文质杰美,殒落岁久,门裔陵迟,丘陇颓没,永怀若人,行路慨然。前公欲更筑大墓,阖州搢绅,闻风竦动。而今外迫军旅,内劳宾客,牵耗岁时,或有未遑。诚令好事者乘而有之,负公夙志矣。”泽乃更为刻碑凤林山南,封宠其墓。

初,王维过郢州,画浩然像于刺史亭,因曰浩然亭。咸通中,刺史郑諴谓贤者名不可斥,更署曰孟亭。

开元、天宝间,同知名者王昌龄、崔颢,皆位不显。

译文: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少年时崇尚气节、义气,喜欢帮助患难的人,隐居在鹿门山。四十岁时,才游学到京师。曾经在太学(朝廷里的最高学府)赋诗,满座的人都感叹佩服,没有敢和他比的。张九龄、王维非常欣赏他。王维私自邀请他进到内署(王维的办公处),不久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藏到床下,王维告诉了唐玄宗实情,皇帝高兴得说:“我听话所这个人却没见过,有什么害怕还要藏起来?”下令孟浩然出来。唐玄宗询问他的诗作,孟浩然又施礼,背诵自己的诗作,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皇帝说:“你不求做官,而我也未尝抛弃你,为什么要诬陷我?”因此让孟浩然回去了。采访使(官职名)韩朝宗邀孟浩然一起到京城,打算在朝堂上推荐他。正巧孟浩然家里有老朋友来,喝酒非常高兴,有人说:“你与韩先生有约定。”孟浩然斥责他说:“已经喝酒了,哪有时间管他!”最终没有赴约。韩朝宗大怒,来告别,孟浩然依然不反悔。张九龄担任荆州刺史,把他征聘在幕府中,后来幕府撤销了。开元(唐玄宗年号)末年,孟浩然背上长疮而死。

后来樊泽担任节度使,当时孟浩然的墓碑毁坏了,符载写信给樊泽说:“故隐士孟浩然,文才杰出,去世多年,后人衰落,湮没于田野之中,大家都怀念他,行路的人到此都大发感慨。上一任节度使打算为他改建一座大墓,全州的搢绅,听到消息都很兴奋。如今因为对外迫于战事,对内为宾客操劳,一拖再拖,一直没有时间。就算有好事者打算改建,也没有完成先生的宿愿。”樊泽于是在凤林山南又给孟浩然刻碑,隆重的祭奠了他的坟墓。

起初,王维路过郢州,在刺史亭画下了孟浩然的画像,因此叫此亭为浩然亭。咸通(唐僖宗)年间,刺史郑諴认为贤人的名字不能冒犯,改名为孟亭。

开元、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和孟浩然齐名的王昌龄、崔颢,官位都不高。

3 文言文:《孟浩然传》翻译

(孟)浩然,襄阳人。

少好节义,诗工五言。隐鹿门山,即汉庞公栖隐处也。

四十游京师,诸名士间尝集秘省联句,浩然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众钦服。

张九龄、王维极称道之。维待诏金銮,一旦私邀入,商较风雅,俄报玄宗临幸,浩然错愕,伏匿床下,维不敢隐,因奏闻。

帝喜曰:“朕素闻其人而未见也。”诏出,再拜。

帝问曰:“卿将诗来耶?“对曰:“偶不赍。”即命吟近作,诵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句,帝慨然曰:“卿不求仕,朕何尝弃卿,奈何诬我!”因命放还南山。

注释 好:喜欢。 节义:节操和义行。

工:擅长,善于。 鹿门山:湖北襄樊的一座山。

庞公:东汉时的隐者,曾经隐居在鹿门山。 游:游历。

称道:赞扬。 金銮:就是金銮殿。

风雅:《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后来人们也把诗歌称为风雅或者雅颂。 俄:一会儿。

幸:皇帝到某处曰幸。 床:咱们古代把坐具和卧具都可以 。

这里是坐具,大的可以并排坐几个人。 素:向来,一向。

再拜:拜两次,表示尊敬。 将:拿,持。

赍:带着。 奈何:为什么。

译文 孟浩然,襄阳人。年少时喜欢行侠仗义注重气节,擅长写作五言诗。

他隐居在鹿门山,就是汉代庞德公隐居的地方。四十岁的时候游历到京城长安,当时许多的名士在秘书省聚会联句,孟浩然说“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大家(看了)都钦佩叹服。

张九龄、王维极其称赞他。王维待招金銮殿时,有一天私下邀请他进去,商讨(谈论)诗歌的写作。

过了一会儿有人报告唐玄宗来这里了,孟浩然惊慌失措,躲到了床下面。王维不敢隐瞒,就禀报皇上。

玄宗高兴地说:“我一向听说过这个人可是没有见过他。”把他叫出来,孟浩然拜了两次,玄宗问:“你带着诗来了吗?”孟浩然回答说:“偶尔没带着。”

就命令他吟诵一首近来写的作品。当吟诵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句子时,玄宗慨然说:“你自己不求做官,我何尝抛弃你,你为什么诬陷我?”就命令人把他放还回南山。

4 孟浩然传的翻译和注释

原文: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后樊泽为节度使,时浩然墓庳坏,符载以笺叩泽曰:“故处士孟浩然,文质杰美,殒落岁久,门裔陵迟,丘陇颓没,永怀若人,行路慨然前公欲更筑大墓,阖州搢绅,闻风竦动而今外迫军旅,内劳宾客,牵耗岁时,或有未遑诚令好事者乘而有之,负公夙志矣”泽乃更为刻碑凤林山南,封宠其墓初,王维过郢州,画浩然像于刺史亭,因曰浩然亭咸通中,刺史郑諴谓贤者名不可斥,更署曰孟亭开元、天宝间,同知名者王昌龄、崔颢,皆位不显译文: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少年时崇尚气节、义气,喜欢帮助患难的人,隐居在鹿门山四十岁时,才游学到京师曾经在太学(朝廷里的最高学府)赋诗,满座的人都感叹佩服,没有敢和他比的张九龄、王维非常欣赏他王维私自邀请他进到内署(王维的办公处),不久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藏到床下,王维告诉了唐玄宗实情,皇帝高兴得说:“我听话所这个人却没见过,有什么害怕还要藏起来?”下令孟浩然出来唐玄宗询问他的诗作,孟浩然又施礼,背诵自己的诗作,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皇帝说:“你不求做官,而我也未尝抛弃你,为什么要诬陷我?”因此让孟浩然回去了采访使(官职名)韩朝宗邀孟浩然一起到京城,打算在朝堂上推荐他正巧孟浩然家里有老朋友来,喝酒非常高兴,有人说:“你与韩先生有约定”孟浩然斥责他说:“已经喝酒了,哪有时间管他!”最终没有赴约韩朝宗大怒,来告别,孟浩然依然不反悔张九龄担任荆州刺史,把他征聘在幕府中,后来幕府撤销了开元(唐玄宗年号)末年,孟浩然背上长疮而死后来樊泽担任节度使,当时孟浩然的墓碑毁坏了,符载写信给樊泽说:“故隐士孟浩然,文才杰出,去世多年,后人衰落,湮没于田野之中,大家都怀念他,行路的人到此都大发感慨上一任节度使打算为他改建一座大墓,全州的搢绅,听到消息都很兴奋如今因为对外迫于战事,对内为宾客操劳,一拖再拖,一直没有时间就算有好事者打算改建,也没有完成先生的宿愿”樊泽于是在凤林山南又给孟浩然刻碑,隆重的祭奠了他的坟墓起初,王维路过郢州,在刺史亭画下了孟浩然的画像,因此叫此亭为浩然亭咸通(唐僖宗)年间,刺史郑諴认为贤人的名字不能冒犯,改名为孟亭开元、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和孟浩然齐名的王昌龄、崔颢,官位都不高。

5 新唐书 孟浩然传 的译文

古代诗人名人录孟浩然传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

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

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孟诗不事雕饰,□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

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又赞叹他"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

皮日休则称:"先生之作遇景入□,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北齐美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

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谢□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郢州孟亭记》)其抒情之作,如《岁暮归南山》、《早寒江上有怀》、《与诸子登岘山》、《晚泊浔阳望庐山》、《万山潭作》等篇,往往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蕴藉深微,挹之不尽。

严羽以禅喻诗,谓浩然之诗"一味妙悟而已"(《沧浪诗话·诗辨》)。清代王士□推衍严氏绪论,标举"神韵说",宗尚王孟,曾举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一诗作为范本,说:"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分甘馀话》) 盛唐田园山水诗,在继承陶、谢的基础上,有着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诗派。其代表作家中以孟浩然年辈最长,开风气之先,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引《吟谱》语)。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联,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并列,成为摹写洞庭壮观的名句。

清代潘德舆曾指出:"襄阳诗如'东旭早光芒,浦禽已惊聒。卧闻鱼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养一斋诗话》)然而这在孟诗中毕竟不多见,不能代表其风格的主要方面。

总的说来,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苏轼说他"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陈师道《后山诗话》引),是颇为中肯的。

孟襄阳虽为唐山水诗之始作俑者,然其成就却居王维下,何也?一 因其才气不殆,二因其诗意常未若王维高远。孟浩然一生不仕,心有不 甘,此情多发之于诗,令其诗每有寒俭处。

而王摩诘一生出仕入仕,几 经周折,于世情之变体味颇深,此情发之于诗,则往往意趣清远,无迹 可寻。 虽则,孟诗亦自有其过人处。

其诗之淡远处,既上继陶潜余绪,又 不减王维。如"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 舟"等句,真可谓"清空自在,淡然有余",不愧山水诗中之佳制也。

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218首,其书已佚。现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较王本多45首,其中窜入有别人的作品。

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6 新唐书(孟浩然传)求解释

1,藏:2,再一次:3,一起:4,之于 翻译: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少年时崇尚气节、义气,喜欢帮助患难的人,隐居在鹿门山。四十岁时,才游学到京师。

曾经在太学(朝廷里的最高学府)赋诗,满座的人都感叹佩服,没有敢和他比的。张九龄、王维非常欣赏他。

王维私自邀请他进到内署(王维的办公处),不久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藏到床下,王维告诉了唐玄宗实情,皇帝高兴得说:“我听话所这个人却没见过,有什么害怕还要藏起来?”下令孟浩然出来。唐玄宗询问他的诗作,孟浩然又施礼,背诵自己的诗作,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皇帝说:“你不求做官,而我也未尝抛弃你,为什么要诬陷我?”因此让孟浩然回去了。

采访使(官职名)韩朝宗邀孟浩然一起到京城,打算在朝堂上推荐他。正巧孟浩然家里有老朋友来,喝酒非常高兴,有人说:“你与韩先生有约定。”

孟浩然斥责他说:“已经喝酒了,哪有时间管他!”最终没有赴约。韩朝宗大怒,来告别,孟浩然依然不反悔。

张九龄担任荆州刺史,把他征聘在幕府中,后来幕府撤销了。开元(唐玄宗年号)末年,孟浩然背上长疮而死。

7 新唐书·孟浩然传的原文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

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

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

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

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

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

开元末,病疽背卒。

8 孟浩然传的翻译和注释

《孟浩然传》翻译: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少年时崇尚气节、义气,喜欢帮助患难的人,隐居在鹿门山,四十岁时,才游学到京师。曾经在太学(朝廷里的最高学府)赋诗,满座的人都感叹佩服,没有敢和他比的张九龄、王维非常欣赏他。

王维私自邀请他进到内署(王维的办公处),不久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藏到床下,王维告诉了唐玄宗实情,皇帝高兴得说:“我听话所这个人却没见过,有什么害怕还要藏起来?”下令孟浩然出来。 唐玄宗询问他的诗作,孟浩然又施礼,背诵自己的诗作,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皇帝说:“你不求做官,而我也未尝抛弃你,为什么要诬陷我?”因此让孟浩然回去了。

采访使(官职名)韩朝宗邀孟浩然一起到京城,打算在朝堂上推荐他正巧孟浩然家里有老朋友来,喝酒非常高兴,有人说:“你与韩先生有约定。”孟浩然斥责他说:“已经喝酒了,哪有时间管他!”最终没有赴约。

韩朝宗大怒,来告别,孟浩然依然不反悔。张九龄担任荆州刺史,把他征聘在幕府中,后来幕府撤销了。

开元(唐玄宗年号)末年,孟浩然背上长疮而死。 后来樊泽担任节度使,当时孟浩然的墓碑毁坏了,符载写信给樊泽说:“故隐士孟浩然,文才杰出,去世多年,后人衰落,湮没于田野之中,大家都怀念他,行路的人到此都大发感慨。

上一任节度使打算为他改建一座大墓,全州的搢绅,听到消息都很兴奋。 如今因为对外迫于战事,对内为宾客操劳,一拖再拖,一直没有时间。

就算有好事者打算改建,也没有完成先生的宿愿。”樊泽于是在凤林山南又给孟浩然刻碑,隆重的祭奠了他的坟墓。

起初,王维路过郢州,在刺史亭画下了孟浩然的画像,因此叫此亭为浩然亭。咸通(唐僖宗)年间,刺史郑諴认为贤人的名字不能冒犯,改名为孟亭。

开元、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和孟浩然齐名的王昌龄、崔颢,官位都不高。 《孟浩然传》注释: 1、少:少年时。

2、节义:义气。 3、振:救济,帮助。

4、伏:佩服。 5、俄而:不久。

6、惧:害怕。 7、再:第二次。

8、因:因此会:恰逢何惧而匿:藏。 9、浩然再拜:第二次、下一次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一起。

10、欲荐诸朝:之于。 《孟浩然传》原文: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

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

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 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

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

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

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

开元末,病疽背卒。 后樊泽为节度使,时浩然墓庳坏,符载以笺叩泽曰:“故处士孟浩然,文质杰美,殒落岁久,门裔陵迟,丘陇颓没,永怀若人,行路慨然。

前公欲更筑大墓,阖州搢绅,闻风竦动。而今外迫军旅,内劳宾客,牵耗岁时,或有未遑。

诚令好事者乘而有之,负公夙志矣。”泽乃更为刻碑凤林山南,封宠其墓。

初,王维过郢州,画浩然像于刺史亭,因曰浩然亭。咸通中,刺史郑諴谓贤者名不可斥,更署曰孟亭。

开元、天宝间,同知名者王昌龄、崔颢,皆位不显。

扩展资料:

孟浩然有《孟浩然集》三卷,是唐代王士源所编,该书共收藏了孟浩然二百十八首诗,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蜀刻本。

通过该书衍生了许多作品,代表的有:明代毛晋刻本名《孟襄阳集》,亦三卷,编次与宋本不同;明代顾道洪刻本有补遗一卷,并附《襄阳外编》一卷; 《四部丛刊》影印明刻四卷本;明张逊业刊二卷本,杨一统刊一卷本等。1975年台北学生书局出版游信利《孟浩然集笺注》。

1988年巴蜀书社出版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199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徐鹏《孟浩然集校注》。

200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佟培基《孟浩然诗集笺注》。 李白对孟浩然的评价 孟浩然与李白交游,玄宗征李入翰林,孟以故人之分,有弹冠之望,久无消息,乃入京谒之。

一日玄宗召李入对,因从容说及孟浩然。李奏曰:“臣故人也,见(现)在臣私第。”

上急召赐对,俾口进佳句。 孟浩然诵诗曰:“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上意不悦,乃曰:“未曾见浩然进书,朝廷退黜。

何不云: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缘是不降恩,终于布衣而已。 王维对孟浩然的评价 襄阳诗人孟浩然,开元中颇为王右丞所知。

句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者。右丞吟咏之,常击节不已。

维待诏金銮殿,一旦,召之商风雅,忽闻上幸维所,浩然错愕伏床下,维不敢隐,因之奏闻。 上欣然曰:“朕素闻其人。”

因得诏见。上曰:“卿将得诗来耶?”浩然奏闻:“臣偶不赍所业。”

上即命吟。浩然奏诏,拜舞念诗曰:“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上闻之抚然曰:“朕未曾弃人,自是卿不求进,奈何反有此作!”因命放归南山,。

9 孟浩然字浩然古文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1]

给个采纳啊

《全唐诗》,清彭定求、杨中讷等奉敕编。计900卷,收2200余人48900首诗,搜罗广博,虽零星篇章单句也莫不收入,是迄今为止古典诗歌总集中篇幅最大、影响最广的一种,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唐诗面貌,对研究我国唐代的历史、文化和文学有极大参考价值。编排略依唐史序例,世次以登第、入仕、卒岁为主或以赠答唱和之人先后附入,无爵里世次可考者另编。郊庙乐章及乐府歌诗、释道、外国、名媛、仙鬼、联句、填词、谣谚、酒令、蒙求另编。诗前小传但略序其人历官始末。诗集有善本可校者详加校定,一诗而互见数集者,止于题下注一作某诗。因仓促成书,有误收、漏收、重出、小传舛误、编次不当等失误。河南大学唐诗研究室编《全唐诗重编索引》和杨建国编《全唐诗“一作”校证集稿》可为参考。中华书局1960年出版了王仲闻等人的点校本,并附日本河世宁纂辑的《全唐诗逸》三卷(据《知不足斋丛书》本),概以卷分,全书前加卷次、作者目录,每一分册前编加诗篇目录,以便查检。1992年,中华书局曾将王重民的《补全唐诗》、《补全唐诗拾遗》,孙望的《全唐诗补逸》,童养年的《全唐诗续补遗》、陈尚君的《全唐诗续拾》合为《全唐诗补编》一书出版。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60年点校本

《唐诗三百首》,清孙洙(别号蘅塘居士)以清沈德潜编《唐诗别裁集》为底本选汰编成的唐诗选集。六卷(或作八卷)。选75位诗人(不包括无名氏二人)三百一十首诗。分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乐府编排,突出盛唐,兼顾初、中、晚唐,多为名家名作,简要而有代表性,方便习诵,流传极广。注本较多,以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的清人陈婉俊的补注为简明切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于每诗有说明,并附作者简介。

推荐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唐诗别裁》,清沈德潜编选。二十卷,选诗一千九百余首,包含各家重要作品。初名《唐诗宗》,后以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六“别裁伪体亲风雅”句改现名,表示编者已经剔除“伪体”。书前凡例详细论及各种体制、流派,分体编排,于诗人均有概括评价,并有按语、眉批、注释,简要精当。是旧时很有影响的唐诗选本。

推荐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校订本

《宋诗钞》,清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编。106卷,录百家,实首八十四家,本无专集及有集而所选不满五首者皆摈斥在外,采掇英华,删除冗赘,集首冠以小传,详加品评考证。康熙十年(1671)刊行,但刻本缺文断句,错综互出。商务印书馆1914年影印,又排印清管庭芬、蒋光熙编《宋诗钞补》,不分卷。中华书局1986年合二为一,删除重复,统一异名,改正讹误,校点出版,统称《宋诗钞》。《四库全书》有清陈焯编《宋元诗会》100卷,可补遗漏。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86年版

《全宋词》,唐圭璋辑。采用词集为底本,以善本、足本为主,虽零篇断句也加以搜集,计1330余家19900余首词、残篇530余首,考订作者时代和作品真伪,按时代先后编次,有小传、校勘和断句。书前列引用书目,书后有作者索引。之后,辑者又纂成《〈全宋词〉补遗》,载《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第1期。孔凡礼从明抄本《诗渊》中辑得400余首,编为《全宋词补辑》,由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65年修订增补本

《魏武帝集》,三国魏曹操(谥号武帝)作。原作早佚。明张溥、近人黄节、丁福保分别辑有一卷本和四卷本。曹操的诗歌反映现实深刻,多直抒胸臆,表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昂慷慨,气韵沈雄,语言质朴,形象鲜明。1959年,中华书局以丁本为底本点校出版《曹操集》最为完备,包括诗、文、《孙子注》、裴松之注、江耦《曹操年表》和《曹操著作考》。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79年重印增补本

《曹子建集》,三国魏曹植作。植字子建,封陈王,谥思,故又题为《陈思王集》。原集早佚。宋人辑为十卷。清丁晏《曹集诠评》附逸文一卷、本传、年谱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黄节《曹子建诗注》二卷,汇集各家评释,征引繁富,辨伪严谨。曹植诗成就最高,辞赋、散文也不乏佳作。以曹操之死为界,其诗前期多抒发拯世济物的胸襟抱负,后期作品多揭露、抒写所遭受的迫害不幸,在艺术方面以汉乐府民歌为基础,更加辞藻华美,注重对仗和警句。

推荐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阮嗣宗集》,三国魏阮籍作,籍字嗣宗,曾官步兵校尉,后世多题《阮步兵集》。原集早佚。现行各本均后人搜辑,通行一卷,有诗、赋百余篇,其中最著名者为《咏怀》诗八十二首,多为不满现实和忧生之嗟。籍本有济世之志,但世情险恶,不得有为,故慷慨悲歌,使气命诗,艺术上又善用比兴,归趣难求,委婉曲折,难以情测。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黄节《阮步兵咏怀诗注》一卷,结合史实说诗,材料丰富,剖析仔细,时有新见。

推荐版本:《阮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点校本

《嵇中散集》,三国魏嵇康作。康曾官中散大夫,故名。原书十五卷,至宋仅存十卷。针对司马氏集团的虚伪礼教,嵇康公开“非汤武而薄周孔”而实则笃信力行,愤世嫉俗,清高自赏。擅长散文和四言诗,诗志趣高洁,峻切清远,风格秀逸;散文立论大胆,不同世俗,缜密透辟,生动形象。

推荐版本:鲁迅校《嵇康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版

《陶渊明集》,东晋陶渊明作。门人私谥靖节先生,故后世又题《陶靖节集》或《靖节先生集》。陶渊明生处门阀制度全盛时期,虽有修齐治平、兼济天下的理想,终于不得不走上归隐独善、委化乖运的道路。陶诗多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情景交融,平淡自然,浑厚完整,简洁含蓄。同时也未完全忘情政治,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歌颂神话、历史上的英雄。有宋李公涣笺注本十卷、清陶澍集注本等。王瑶的《陶渊明集注》按年编排,注释简明。

推荐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孟浩然集》,一名《孟襄阳集》,唐孟浩然作。唐代王士源编。三卷,辑诗二百八十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宋本。今人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巴蜀书社1988年版)和徐鹏《孟浩然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附有传记、历代评论、著录考和作品系年等,比较完备。孟浩然布衣一生,诗歌以山水旅行和隐逸生活题材最多。山水诗描画入微,清幽闲远,间有雄浑壮逸之作。田园诗形象活跃,亲切质朴。其诗语气清亮,富于音乐美,朴素自然,淡雅疏朗,韵味醇厚,影响深远。

推荐版本:徐鹏《孟浩然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版

《王右丞集》,唐王维著。维曾官尚书右丞,故名。维字摩诘,又题作《王摩诘文集》。通行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二十八卷本,首录王缙《进王右丞集表》和《唐书》本传,末附诗评、画录、年谱等,校勘笺注非常审慎。王维兼具儒、释、道三家思想,最终由儒入佛,工诗文、绘画、书法和音乐。其诗题材包括游侠、边塞、政治、山水田园和抒情四类,体裁多样而以五律和五绝造诣最高,思想洒脱,情趣横溢,兼具阳刚和阴柔之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语言自然率真,清婉流丽,凝练传神。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李太白集》,唐李白作,白字太白,故名。初为李阳冰所编《草堂集》,早佚。今本为宋人所编三十卷本。清王琦重编加注为《李太白诗集注》,注释详备,附以年谱、唐宋以来诸家评论、纪事等。今人研究著作有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等。白诗反映了盛唐时期广阔的现实生活,众体具备,各色兼长,想象大胆夸张,境界神奇莫测,雄奇奔放,气势磅礴,富于游仙色彩。

推荐版本:《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57年标点本

《杜工部集》,唐杜甫作。甫曾官检校工部员外郎。唐樊晃所编集子收诗仅二百九十余首,已佚。宋王洙编为二十卷,补遗一卷,成为定本。注本颇多,以清仇兆鳌二十五卷《杜少陵集详注》最为详备,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出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出版的清钱谦益《杜工部集笺注》(又名《钱注杜诗》)、1962年出版的杨伦《杜诗镜铨》、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的浦起龙《读杜心解》都是较好的注本。杜诗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融叙事、抒情、写景为一体,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警凝练。人称“诗史”。

推荐版本:清钱谦益《杜工部集笺注》(又名《钱注杜诗》),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昌黎先生集》,唐韩愈著,愈门人李汉编,四十卷。愈自谓郡望昌黎,世称昌黎先生,故名。宋人辑《外集》十卷、《遗文》一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了马其昶(通伯)校注的《韩昌黎文集校注》和钱仲联编纂的《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前者训诂文字,疏证史实,选录明清各家评语。后者辑有《诗话》。作为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约六经之旨而成功文,不平则鸣,表现自己个性的各个侧面,又以文为诗,议论入诗,笔力雄健,气势宏伟,硬语盘空,造境奇险,对宋诗产生了极大影响。

推荐版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白氏长庆集》,唐白居易作,因编于穆宗长庆年间而得名。白氏自谓著《长庆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和《续后集》五卷。现存影印宋本七十一卷。明人马调元刻本增附录一卷。另有《敦煌卷子本白氏诗集》一卷。白诗大致可分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类,格调高超,境界深远,通俗平易,在当时即已传遍海内外,广为人咏诵。

推荐版本:顾学颉整理《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汇编清王琦选辑历代评、注的《李长吉歌诗汇解》、姚文燮注和方世举批注三种。李贺诗揭露时弊,感愤不遇,咏仙讽鬼,抒写艳情,构思巧妙,意境瑰丽,结构跳跃,风格奇特峭拔,语言精炼、传神、新颖,形成独具特色的“长吉体”。

推荐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李义山诗集》,唐李商隐作。商隐字义山,别号玉溪生,亦名《玉溪生诗集》。后人笺注以清冯浩《玉溪生诗笺注》最详。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出版,计编年诗四卷,不编年诗二卷,附年谱和诗话。李商隐诗于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时政弊端外,多讴吟个人坎坷凄凉的身世,描写旖旎缠绵的爱情,伤感含蓄,以《无题》诗为代表,在艺术上体现为构思缜密、寄托遥深、隐晦难解、格律严整、语言清丽为特点。

推荐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唐宋诗举要》,高步瀛编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出版新式标点本。精选唐八十四家六百一十九首诗、宋十七家一百九十七首诗(包括金元好问十二首),所选诗人诗歌一定有代表性,其中李白、杜甫耳家占四分之一强。采用集注方式,多引原始资料对作家评传、作品解说、历史事实、地理沿革和典章制度等详加注释,态度严谨,参以己见,多所发明。由于编者思想意识局限,本书在编选标准、评注言论方面多有缺陷,读者阅读时应该加以审辨取舍。

推荐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花间集》,现存最早词集,五代后蜀赵崇祚编,欧阳炯序,十卷,选唐、五代十八家词五百首,除温庭筠外皆为蜀人。词多写统治阶级花天酒地生活,风格柔靡艳丽,后世称为“花间派”。若干写南方风情作品,语言清新优美。序文为第一篇词论,追溯歌词的起源和演变,指出歌辞与诗区别的特征即“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对了解词的产生和发展有帮助。

推荐版本:李一氓《花间集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全唐五代词》,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明编撰。本书为唐五代曲子词总集,旨在网罗放佚,存词存人,按词人生年先后排列,虽断章残句亦加拾遗,分两部分:正编收录倚声制词之曲子词,分唐词、易静词、五代词和敦煌词四卷,副编收录难以考定诗词之作、明清词集、词谱、词话所载入乐的声诗及被改加词调的乐府或绝句等,为唐五代作品、敦煌作品二卷。有作者小传、校记、本事和考辨。末附《宋元人依托唐五代人物鬼仙词》和《误收误题唐五代人词存目》。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99年12月版

《南唐二主词》,五代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著。后人辑录成书,一卷。王国维校补,另增《补遗》一卷、《校勘记》一卷,收入《海宁王忠壳公遗书》,比较详善。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了王仲闻撰写的《南唐二主词校订》,附散见于各书之中的有关评语、本事和近人考证材料,又于1958年出版了詹安泰编注的《李璟李煜词》。李璟词作用语清新,造景幽丽,抒情哀婉。李煜词前期多叙歌舞升平之欢娱,后期写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皆一任性情,直抒胸臆,以白描勾勒,形象鲜明,洁净晓畅,清新自然,高标五代,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推荐版本:詹安泰编注《李璟李煜词》,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乐章集》,北宋柳永词集。三卷,续添曲子一卷。通行明毛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和近人朱孝臧《疆村丛书》本。朱本最佳。柳永以风流文采名世,也以此被官场排斥。其词多写都市文明与市民生活,尤以抒写离人思妇羁旅行役为最,长于铺叙白描,构思缜密,布局完整,以通俗流利、新鲜活泼、富于音乐性的语言发展了长调慢词,在当时影响极大。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94年版薛瑞生校注本

《东坡诗集》,北宋苏轼作,五十卷。今人孔凡礼以清冯应榴《苏诗合注》(五十卷)和清王文浩《苏文忠公诗集编注集成》(四十六卷)为底本校点。苏轼兼工诗词散文,现存诗作二千七百余首,题材广泛,最脍炙人口的是写景诗和理趣诗,还有反映民生民意、时事政治、审美主张、追和古人的作品,早年偏于奔放,中期最为斑斓,晚年趋于恬淡,各体均有,以古体和七言为多,而七言长篇和绝句最出色,别开生面,波澜壮阔,变化多端,如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82年版

《东坡乐府》,北宋苏轼词集,以号东坡居士名。二卷。元延祐七年(1320年)叶曾云间南阜草堂刻印。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影印。龙榆生《东坡乐府笺》重新排比笺释,前有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辑各家评语。商务印书馆1958年出版线装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影印。苏轼扩大了词的题材,突破男女之情、离愁别恨的藩篱,开豪放一派,咏史怀古,议论时事,描写山水,同时也因政治失意和佛老影响,时时流露出出世虚无的思想。

推荐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5月点校本

《宋词三百首》,原署上彊村民(近人朱孝臧)编,选两宋七十九家词人二百八十三首词,按帝王、文士、女流编排,以天然浑成为主旨,选词精粹。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3月出版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包括作者简介、注解和评笺,版本较好。笺者引征二百余种书籍,爬梳遗逸,彰显作者,广采博收,汇集诸评,辨析正误,注释精当。

推荐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重印本

《绝妙好词》,南宋周密编,七卷,选南宋自张孝祥至仇远一百三十二家词作近四百首,较广较精,文献价值很高。选者为词坛名家,词风轻柔园腻,故择取严格,多选相类婉丽之作,不能反映南宋词作全貌。清人查为仁、厉鹗作注,合为《绝妙好词笺》,有作者小传和资料、词本事、题解和总评。光绪年间刻本附有余集编《绝妙好词续钞》一卷和徐懋再编之《续钞补录》一卷。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1957年《四部备要》重印本

《千家诗》多家选本。①全名《分门类纂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南宋刘克庄编,选唐、五代、宋诗而以宋为主。克庄号后村居士,故亦称《后村千家诗》。②题明人王相选注《新镌五言千家诗》。③题宋谢枋得选、王相注《重订千家诗》(七言)。④题谢枋得精选《千家诗》,分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四卷。题材广泛,篇幅短小,浅显易解,是旧时流传极广的启蒙读物。

推荐版本:东海文艺出版社1957年版

《宋诗别裁》,原名《宋诗百一钞》,清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琪编选,八卷。后人将其与沈德潜所编唐、明、清三朝别裁合刊为《五朝诗别裁集》,改现名。收宋一百三十七家诗人六百四十五首诗,按体裁分为五言古体、七言古体、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排律、五言和七言绝句,注意兼收不同诗人流派作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宋诗各体、流派的面貌。但由于选者强调“比兴深婉”、“宫商协畅”,崇奉理学,选诗不精,比较粗糙,仅有圈点,没有小传和评语,疏于考证修订,文字时有讹误。

推荐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选唐代一百三十三家、六百三十余首诗歌,兼顾思想性和艺术性,按时代先后排序。小传扼要叙述诗人生平和创作特点,注释注意解决作品疑难和关键,评议、纠订旧说谬误。余冠英、王水照的《前言》对唐诗繁荣的原因、特点和发展过程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一些关于诗义的解说或可讨论。

推荐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唐诗鉴赏辞典》,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等撰。搜集一百九十多位诗人一千一百零五首诗歌,按诗人生年先后编排,生年无考者以在世年代先后为序,作品一般依《全唐诗》次序排列,必要时按编年略作调整,兼收并蓄,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唐诗全貌。国内外古典文学专家、学者逐篇撰写赏析文章,颇多胜解,清晰明了,繁简适中,反映了近年唐诗研究的新成就。插有相关书画作品三十二幅。附有诗人小传、年表、唐诗书目、名句索引、诗体诗律简释、篇目笔画索引、唐代政区形势图、唐西京长安城坊图和唐西京长安附近详图等资料。本书规模宏大,装帧精美,将文学鉴赏与工具书融为一体,是辞书编纂成功的新尝试。

推荐版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

《宋诗选》,钱钟书选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校。选两宋八十一位诗人三百七十五首诗,简单介绍作者生平、成就、风格和所属流派。选诗既有反映社会现实、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也有描写自然风光、个人情趣的诗歌,标准严格而能兼顾,使读者可见宋诗全貌。征引博洽,注释详细,见解精辟,尤重艺术分析。《序》阐述了宋诗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特征,全面评价了宋诗的成就和局限。是一个很有学术价值的版本。遗憾的是漏选了诸如文天祥《正气歌》、《过零丁洋》之类习诵人口的篇章。

推荐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宋诗鉴赏辞典》,本书收二百五十三位诗人一千零四十题作品,计一千二百五十三首,在突出大家的同时,兼收并蓄各派诗人作品,以作家生年先后为序,生卒年无考者按在世年代,同一诗人作品大致以编年顺序排列,比较能够反映宋诗全貌。国内宋诗研究者撰写赏析文章,知人论世,阐发意蕴,各抒己见,不拘一格。书前有《出版说明》、《凡例》、《论宋诗(代序)》和《篇目表》。收集相关字画插图三十余幅。书后附诗人小传、诗人年表、宋诗书目、名句索引、篇目笔画索引以及北宋、南宋政区形势图等资料。本书规模宏大,装帧精美,将文学鉴赏与工具书融为一体,是《唐诗鉴赏辞典》的姊妹篇。

推荐版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编选。收录唐宋九十四家七零八首词,在思想、艺术、风格、流派方面均具代表性,兼收若干七绝以见诗、词递变轨迹。对词的句读和韵位加以标注,以见格律,又别创符号置于字下,藉代词谱。节录正史或酌采旧闻以为传记,并酌录前人评语作为参考,直接引用的参考资料概注卷目,间接引用者也注明书名,甚为严谨。

推荐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2月新1版

《唐宋词选释》,俞平伯编选。录自唐迄南宋二百五十一首词,分三卷:上卷为唐、五代词,包括唐、花间、南唐三部分,八十七首;中卷题为“宋之一”,下卷题为“宋之二”,相当于北宋和南宋,一百六十四首。因选者意在体现词家风格特色和词的发展途径,供古典文学研究者参考之用,故选法较一般普及性选本稍宽。作品前后有作者小传和详细注释。

《金元明清词选》,夏承焘张璋编选,吴无闻、黄畲、周笃文注释。共选金词二十八家五十首,元词五十一家八十一首,明词六十一家一二○首,清词八十七家二一四首。取材以思想健康、艺术性强者为主,思想无害而艺术性较高、影响较大者也酌予收录。**、病态的概不阑入。所录作品原文择善而从,重要异文酌加说明。简要注释以征举典实、疏通文意为主。词前附作者小传,生卒不详者略依科第交游定其先后。词后题解介绍作品背景或艺术特点,间予收录重要评语和轶闻。

推荐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1月版。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