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2收藏

混合痔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混合痔的病因病机 5 混合痔的诊断 6 混合痔的治疗 61 辨证治疗 62 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术 621 混合痔的适应证 622 操作方法 623 注意事项 7 混合痔患者日常保健 8 关于痔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混合痔的穴位 2 治疗混合痔的方剂 3 治疗混合痔的中成药 4 混合痔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混合痔 1 拼音

hún hé zhì

2 英文参考

mixed hemorrhoi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混合痔(mixed hemorrhoid[1])为病名[2]。是指以同一方位的内、外痔静脉丛曲张,通过齿线相互沟通吻合,形成一整体的痔[3]。即直肠末端黏膜和肛管皮肤下的直肠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形成柔软静脉团的疾病[2]。当这种静脉团在 齿线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部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者,称为混合痔[2]。混合痔兼有中外痔的双重表现。

4 混合痔的病因病机

混合痔多因Ⅱ、Ⅲ期内痔未及时治疗,反复脱出,复因妊娠分娩,负重远行,以致筋脉横解,气血瘀滞不散,导致本病发生。

5 混合痔的诊断

大便时滴血或射血,出血量较多,便时 有肿物脱出,如果合并染毒则嵌顿肿痛,不能还纳, 有异物感,肛查可见混合痔多生于 截石位3、7、11点处。内、外痔在同一时位跨越齿线连成一个整体,内痔部分如成人拇指头或更大,色紫暗或灰白。

6 混合痔的治疗 61 辨证治疗

参照内痔和外痔治疗。

62 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术

较严重的混合痔可行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术:

621 适应证

较严重的混合痔。

622 操作方法

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 部,局部浸润麻醉,充分暴露痔核,将外痔部分作。V”字形或梭形切口,切开皮肤剥离静脉丛,至齿线稍下方,然后用弯止血钳夹住内痔基底部,再用10号或7号丝线结扎或贯穿结扎内痔,再剪除外痔部分。用相同的方法处理其他痔核。

623 注意事项

1.一般每次剥离结扎痔核不超过4个,否则引起 变窄,大便难出,易引起丝线滑脱。

2.外痔剥离切口不能太靠上,否则易引起术后大出血。此外,手术中尽量保留肛管皮肤和粘膜,以防术后 直肠狭窄。

7 混合痔患者日常保健

一、保持大便通畅,定时排便,大便时不要久蹲努责。

二、及时治疗肠道急、慢性炎症。

三、保持 部清洁,坚持便后用冷开水坐浴。

四、少食辛辣 之晶,多吃蔬菜水果。

8 关于痔

痔(hemorrhoid[1])为病名[4]。又名痔疮,痔核[5]。出《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是指内痔、外痔、混合痔的合称[1]。即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4],或肛管皮下血栓形成和增生的结缔组织[3]。男女老幼皆可为患。故有“十人九痔”之说,其中以青壮年占大多数。根据发病部位不同,痔分为内痔、外痔及混合痔。

中医对痔早有认识,古人说“痔者峙也”,在古代,痔为突出之意,人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者,皆曰痔,不特生于 边,如鼻痔、眼痔、牙痔等。但现在痔即指 痔。

详见痔条。

9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经外奇穴名·下昆仑 4 经穴别名·下昆仑 41 昆仑穴的别名 42 出处 43 穴名解 44 特异性 45 所属部位 46 昆仑穴的定位 47 昆仑穴的取法 48 昆仑穴穴位解剖 481 层次解剖 482 穴区神经、血管 49 昆仑穴的功效与作用 410 昆仑穴主治病证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4112 灸法 412 昆仑穴的配伍 413 文献摘要 414 昆仑穴研究进展 4141 对消化功能的影响 4142 对血压的影响 4143 对痛阈的影响 4144 治疗坐骨神经痛 4145 治疗落枕 4146 治疗足跟痛 4147 治疗腰骶小关节滑膜嵌顿 4148 治疗眉棱骨痛 4149 提高显影率 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下昆仑 1 拼音

xià kūn lún

2 概述

下昆仑:1经外奇穴名;2经穴别名。

3 经外奇穴名·下昆仑

下昆仑为经外奇穴名。出《太平圣惠方》。别名内昆仑。位于跟腱前缘,平外踝尖下1寸处。主治冷痹、腰痛、半身不遂、腿脚重痛等。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直刺01~03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1][2]

4 经穴别名·下昆仑

下昆仑为经穴别名,即昆仑[2]。出《针灸大全》。

穴位 昆仑 汉语拼音 Kunglun 罗马拼音 Kunlun 美国英译名 K'un Lun Mountains 各

号 中国 BL60 日本 60 法

国 莫兰特氏 V60 富耶氏 V60 德国 B60 英国 B60 美国 BI60

昆仑为经穴名(Kūnlún BL60)[3]。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名下昆仑[4]。属足太阳膀胱经[3]。昆仑是足太阳膀胱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火[3][5]。昆仑为山名,外踝高突如山,穴在其后,故名昆仑[3]。昆仑穴主治头项、腰腿、膝胫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鼻塞鼻衄,齿痛颊肿,项背强痛,腰痛如折,腿股疼痛,腘筋挛急,腨跟痛,浮肿,喘逆,腹满,大便难,疟疾,脚气,癫狂,痫症,女子难产,胞衣不下,头痛,项强,目眩,鼻衄,肩背拘急,腰痛,脚跟痛,小儿痫证,难产,足跟肿痛,外踝疼痛,癫痫,小儿癫痫,下肢麻痹或瘫痪,坐骨神经痛,足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现代又多用昆仑穴治疗神经性头痛,甲状腺肿大,腰部软组织损伤,下肢瘫痪,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坐骨神经痛,眩晕,膝关节炎,踝关节扭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鼻出血,胎盘滞留,痔疮等。

41 昆仑穴的别名

上昆仑、内昆仑(《太平圣惠方》),下昆仑(《针灸资生经》),足太阳(《灸法残卷图》)。

42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行于昆仑,昆仑,在外踝之后,跟骨之上,为经。

43 穴名解

昆仑为山名,外踝高突如山,穴在其后,故名昆仑[3]。

昆仑,是我国最大的山脉。《子午流注说难》中说本穴:“乃是太阳所行之经穴,膀胱为水府,穴居足踝后,比井荥俞原各穴较高,昆仑乃水之高原。”足外踝突,较其他踝突为高。以昆仑山为最高山峰,取之以喻本穴。且兼该穴主治头部疾患,即上病下取之意。养生家称百会穴亦为昆仑,又有高大之意,故以“昆仑”名之。[6]

44 特异性

昆仑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火。

45 所属部位

足部[7]

46 昆仑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昆仑穴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5]。

昆仑穴位于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正坐或俯侧卧取之[3]。

昆仑穴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4]。

[3]

昆仑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昆仑穴在足部的位置

昆仑穴在足部的位置

昆仑穴在足部的位置(肌肉)

昆仑穴在足部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47 昆仑穴的取法

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跟腱与外踝之间凹陷处取穴。

昆仑穴位于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正坐或俯侧卧取之[3]。

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处取穴[8]。

48 昆仑穴穴位解剖

昆仑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腓骨长、短肌。皮肤由腓肠神经分布。有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脉。分布著腓肠神经。该穴深层结构的血液营养来自腓动脉。该动脉是胫后动脉在腘肌下方2~3厘米发出的,经胫骨后面与(踇)长屈肌之间下降至外踝,终于跟外侧皮。在外踝上方4~6厘米处,发出穿支,穿经肌肉和小腿肌间膜至小腿前面,与胫前动脉的分支吻合。该吻合对于小腿侧支循环的形成和血液供应有实际应用意义。

4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跟腱前方的疏松结缔组织中[3]。

皮肤→皮下组织→腓骨短肌腱与跟腱之间[9]。

4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腓肠神经分支和小隐静脉属支分布,并有腓肠神经本干和小隐静脉本干经过;深层有外踝后动脉(发自腓动脉)分支分布[9]。

布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脉[4]。

49 昆仑穴的功效与作用

昆仑穴厥阴安神清热,舒筋活络的功效。

昆仑穴有疏风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3]。

足太阳膀胱经脉起于目内眦,过头、项、背部,根据“上病下取”之理,昆仑穴可治疗头面五官病[10]。

足太阳膀胱经经脉过腰部及下肢,止于足小趾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理,昆仑穴可治疗经脉病[10]。

昆仑穴为膀胱经之经穴,属足太阳经,位于外踝后,太溪为肾经之原穴,属足少阴经,位于内踝后,二穴阴阳相合,表里相通,相互配合治疗难产[10]。

昆仑穴配五行属火,应于心,膀胱经经别入于心,心藏神,故可治疗神志病[10]。

昆仑穴与内踝后足少阴肾经的太溪相对应,故相互配合以治疗妇科病和踝关节病为主[10]。

昆仑穴有疏风活络作用。以其位于上也,又以其为治头病之总纲也。窃唯百会之称昆仑,喻山之巅。本穴之称昆仑,喻山之麓也。更以本穴之气贯于巅顶,顺势下行犹昆仑之披沥百川也。故能治头痛、喘满及胎衣不下诸症也。揣本穴名义及所治各病,则对本经经气下贯有瀑然之势矣。[6]

410 昆仑穴主治病证

昆仑穴主治头项、腰腿、膝胫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鼻塞鼻衄,齿痛颊肿,项背强痛,腰痛如折,腿股疼痛,腘筋挛急,腨跟痛,浮肿,喘逆,腹满,大便难,疟疾,脚气,癫狂,痫症,女子难产,胞衣不下,头痛,项强,目眩,鼻衄,肩背拘急,腰痛,脚跟痛,小儿痫证,难产,足跟肿痛,外踝疼痛,癫痫,小儿癫痫,下肢麻痹或瘫痪,坐骨神经痛,足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现代又多用昆仑穴治疗神经性头痛,甲状腺肿大,腰部软组织损伤,下肢瘫痪,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坐骨神经痛,眩晕,膝关节炎,踝关节扭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鼻出血,胎盘滞留,痔疮等。

昆仑穴主治头项、腰腿、膝胫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鼻塞鼻衄、齿痛颊肿、项背强痛、腰痛如折、腿股疼痛、腘筋挛急、腨跟痛、浮肿、喘逆、腹满、大便难、疟疾、脚气、癫狂、痫症、女子难产、胞衣不下等[3]。

昆仑穴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疟疾、肩背拘急、腰痛、脚跟痛、小儿痫证、难产[9]。

昆仑穴主治头痛,目眩,鼻衄;项强,腰痛,足跟肿痛,外踝疼痛;难产;癫痫[8]。

昆仑穴主治头痛,目眩,项强,鼻衄,腰痛,脚跟痛,小儿癫痫,难产,胞衣不下,下肢麻痹或瘫痪;以及坐骨神经痛,足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4]。

现代又多用昆仑穴治疗神经性头痛、甲状腺肿大、坐骨神经痛、腰部软组织损伤、下肢瘫痪、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3]。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眩晕;

2 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膝关节炎,踝关节扭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

3 其它:甲状腺肿大,脚气,鼻出血,胎盘滞留,痔疮。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直刺05~08寸[8][9][3],也可深刺透太溪[8],局部有酸胀感[8],可向足趾放散[8]。

直刺05~1寸[4]。

注意:孕妇禁针[3]。《针灸大成》曰:“妊妇刺之落胎。”

1直刺05~1寸,局部酸胀,;

2深刺透太溪穴,针感可向足趾放散;

3向上斜刺2~3寸,局部酸胀,针感扩散至足跟或足趾,治疗甲状腺肿大。

4112 灸法

可灸[3][8][9]。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4]。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412 昆仑穴的配伍

昆仑配风池、后溪,有清头目安神志的作用,主治头痛,惊痫。

昆仑配风市、阳陵泉,有舒筋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

昆仑配大椎、百会、后溪、风池,治头痛[8]。

昆仑配申脉、丘墟、解溪、悬钟,治外踝扭伤[8]。

昆仑配合谷、三阴交、至阴、足三里,治难产[8]。

413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痉、脊强、头眩痛、脚如结、腨如裂,昆仑主之。疟、多汗、腰痛不可俯仰、目如脱、项如拔,昆仑主之。大风、头多汗、腰尻腹痛、腨跟肿、上齿痛、脊背尻重不欲起、闻食臭、恶闻人音、泄风从头至足,昆仑主之。女子字难,若胞衣不出,昆仑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肩背拘急,咳喘暴满,阴肿痛,小儿发痫瘛疭。

《针灸大成》:中风转筋拘急,行步无力疼痛,妊娠刺之落胎。

414 昆仑穴研究进展 4141 对消化功能的影响

针刺昆仑可使不蠕动及蠕动很弱的降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增强,并产生便意[8]。

4142 对血压的影响

针用泻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8]。

组织学观察发现,昆仑穴针感感受器主要是环层小体[6]。

4143 对痛阈的影响

用激光照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昆仑”10 min,约10次后肿胀的关节改善,疼痛级别减少,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激光照射对皮肤温度、基础痛阈均无明显影响,激光照射后嘶叫阈有明显提高,说明“昆仑”的即时镇痛效果显著。[8]

4144 治疗坐骨神经痛

用腧穴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97例,用6542注射液10 mL,注入昆仑,将针头刺入05~08寸深,轻者隔日1次,重者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结果:痊愈44例,占454%;显效32例,占33%;好转16例,占165%;无效5例,占51%。总有效率为949%。[8]

4145 治疗落枕

针刺昆仑治疗落枕55例,昆仑穴刺入03~05寸,行提插捻转泻法,嘱患者做颈椎旋转活动,每日1次。结果:痊愈50例,占909%;好转4例,占73%;无效1例,占18%。总有效率为982%。[8]

4146 治疗足跟痛

用昆仑透太溪治疗足跟痛46例,针刺时使针感传至足跟,同时配用外敷中药法。结果:痊愈18例,显效19例,好转8例,无效1例。[8]

4147 治疗腰骶小关节滑膜嵌顿

在昆仑埋针治疗腰骶小关节滑膜嵌顿27例,昆仑快速进针捻转10~20 min,用胶布固定,并令患者抱膝,医者轻轻地拍打腰部,最后让患者下床活动腰部,留针l~2h。结果:1次治愈18例,占67%;2次治愈7例,占26%;无效2例,占7%。总有效率为93%。[8]

4148 治疗眉棱骨痛

治疗眉棱骨痛16例,以病侧昆仑为主,如当时不见效的则改为健侧昆仑,用1寸毫针针刺,以达针感。病程长者用平补平泻手法,病程短者用泻法。结果:痊愈15例,占984%;无效1例,占16%。[8]

4149 提高显影率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白环俞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环俞的定位 9 环俞的取法 10 环俞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环俞的功效与作用 12 环俞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环俞的配伍 15 文献摘要 16 环俞研究进展 1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环俞 1 拼音

huán shù

2 英文参考

Báihuánshū BL30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环俞经穴别名,即白环俞[1]。见《圣济总录》。

穴位 白环俞 汉语拼音 Baihuanshu 罗马拼音 Paihuanshu 美国英译名 White Circle Locus 各

号 中国 BL30 日本 30 法

国 莫兰特氏 V30 富耶氏 德国 B30 英国 B30 美国 BI30

白环俞为经穴名[2](Báihuánshù[3]BL30)。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环俞(《圣济总录》),玉环俞、玉房俞(《经穴汇解》),解脊窬(《医心方》)。属足太阳膀胱经[2][4]。白即白色,环指玉环,俞即俞穴,妇女带下和男子遗精一般略呈白色,本穴可治此类病症,故名白环俞[2]。白环俞主治前阴、少腹及骶部疾患:如腰尻疼痛,脚膝不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血崩,不孕,遗尿,遗精,疝气,尿闭,小便黄赤,白带,大小便不利,带下,现代又多用白环俞治疗腰骶神经痛,腰骶疼痛,腰髋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腰腿痛,子宫内膜炎, 诸肌痉挛,小儿麻痹后遗症,尿潴留等。

4 白环俞的别名

环俞(《圣济总录》),玉环俞、玉房俞(《经穴汇解》),解脊窬(《医心方》)。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白环俞,在第二十一椎下。

6 穴名解

白即白色,环指玉环,俞即俞穴,妇女带下和男子遗精一般略呈白色,本穴可治此类病症,故名白环俞[2]。

白,为素色,有洁白之义。环,旋也,指金玉贵重品。《左传·昭公十六年》:“宣子有环。”杜预注:“玉环。”凡此等穴名,均出于养生家静坐有得乃名之。古人张 谓:“心下,肾上,脾左,肝右,生门在前,密户在后,其连如环,其白如棉,方圆径寸,包裹周身之精粹。此即玉环也。”其处与脐相应,为人之命脉根蒂,本穴虽与白环不正对,而气机相通,正应其处,因名为“白环俞”,又名玉环俞、玉房俞,为藏精之所。[5]

又名“玉房俞”。揣“房”字之义,当为男子之精室或女子之胞宫也。凡诸养生之道,均须清心寡欲,以求神志湛然,则身心得以静养,而可却病延年,非枯坐偷闲己也。所谓心下、肾上,脾左、肝右者,即心居其下,肾居其上,脾居其左,肝居其右也。此之所谓心者,乃七节旁之小心。非膈上肺下之排血器也。故又曰:生门在前、密户在后,如此者,上下左右前后,六合之内,指定不移矣,但非静中有得,不能知之。所谓密户者,养生家藏精处也。所谓精者,不仅有形之 ,凡诸神志意识,皆是精华,均宜严守密藏也。马融《广成颂》云:“纳焦侥之珍羽,受王母之白环。”即人身最贵最密处也。“焦侥”喻人体,王母喻受生也。[5]

7 所属部位

臀部[6]

8 环俞的定位

标准定位:白环俞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四骶后孔[3][4]。

白环俞位于骶区,横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15寸[2]。俯卧取穴[2]。

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4]。

白环俞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白环俞穴在臀部的位置

白环俞穴在臀部的位置

白环俞穴在臀部的位置(肌肉)

白环俞穴在臀部的位置(骨骼)

9 环俞的取法

俯卧位,平第四骶后孔,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白环俞位于骶区,横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15寸[2]。俯卧取穴[2]。

俯卧位,于第4骶椎下正中,旁开15寸处取穴[7]。

10 环俞穴位解剖

白环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骶结节韧带。有臀下动、静脉,深层为 内动、静脉。分布著臀下皮神经,第三、四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臀下神经。皮厚,由第三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发达,富有纤维束和脂肪,尤以臀部后下方更为坚硬而致密,形成脂肪垫。臀下动、静脉和神经出骨盆点,投影在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上。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骶结节韧带→梨状肌[2]。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臀中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臀下神经和臀下动脉分支分布[8]。

布有臀下皮神经,第三、四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和臀下神经;并有臀下动、静脉通过,深层为 内动、静脉[4]。

11 环俞的功效与作用

白环俞具有益肾固精,调理经带的功效。

白环俞有调经血、利腰膝的作用[2]。

白环俞位于尾骶部,故能治疗局部的腰骶疼痛[9]。

因白环俞邻近二阴及盆腔,故可治疗妇科病及前阴病[9]。

12 环俞主治病证

白环俞主治前阴、少腹及骶部疾患:如腰尻疼痛,脚膝不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血崩,不孕,遗尿,遗精,疝气,尿闭,小便黄赤,白带,大小便不利,带下,现代又多用白环俞治疗腰骶神经痛,腰骶疼痛,腰髋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腰腿痛,子宫内膜炎, 诸肌痉挛,小儿麻痹后遗症,尿潴留等。

白环俞主治前阴、少腹及骶部疾患:如腰尻疼痛、脚膝不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血崩、不孕、遗尿、遗精、疝气、尿闭、小便黄赤等[2]。

白环俞主治遗精,疝气,白带,血崩,大小便不利,腰髋痛;以及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4]。

白环俞穴主治腰腿痛、白带、遗精、月经不调[8]。

白环俞穴主治 遗尿;月经不调,带下;遗精;腰骶疼痛;疝气[7]。

现代又多用白环俞治疗腰骶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子宫内膜炎、下肢瘫痪等[2]。

腰骶痛,坐骨神经痛,子宫内膜炎, 诸肌痉挛,小儿麻痹后遗症,下肢瘫痪,尿潴留等。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2]。

直刺08~12寸[8]。

直刺1~15寸[4][7],局部有酸胀感[7],可扩散到臀部[7]。

注意:白环俞针前排空小便,针刺宜缓慢,以免刺伤膀胱[7]。

132 灸法

可灸[2][8]。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4]。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4 环俞的配伍

白环俞配肾俞、三阴交,有补肾活血调经的作用,主治白带,月经不调,遗精。

白环俞配承山,二白,有清热消肿止血的作用,主治痔疮。

白环俞配肾俞、关元、三阴交、中极,治遗精、阳痿[7]。

白环俞配次髎、上髎,治痛经[7]。

白环俞配肾俞、环跳、委中、足三里,治腰痛[7]。

15 文献摘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腰脊挛急痛。

《针灸大成》:主手足不仁,腰脊痛,疝痛,大小便不利,腰髋痛,脚膝不遂,温疟,腰脊冷痛,不得久卧。

《太平圣惠方》:腰脊强痛,不能俯仰,起坐难,手足不仁……腰尻重不举。

《类经图翼》:白环俞……一云主治梦遗白浊,肾虚腰痛,先泻后补,赤带泻之,白带补之,月经不调亦补之。

《类经图翼》:手足不仁。

16 环俞研究进展

上一篇:祁彪佳文言文下一篇:金陵科技学院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