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第1张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丰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结粹。作为国家藏书机构,中国国家图书馆依法接收中国大陆各出版社送缴收藏的出版样书,此外还收藏中国大陆的非正式出版物,例如各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均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收藏之列。是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和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从藏书量和图书馆员的数量看,中国国家图书馆(即原北京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图书馆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可上溯到700多年前的南宋皇家缉熙殿藏书,最早的典藏可以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中珍品特藏包括善本古籍、甲骨金石拓片、中国古旧舆图、敦煌遗书、少数民族图籍、名人手稿、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志和普通古籍等260多万册(件)。截至到2012年底,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容量达3119万册,其中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就有200余万册,著名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举不胜举。其中尤以“四大专藏”即“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最受瞩目。 类别文种文献细类册(件)数图书 中文 普通书 5,413,505(册) 普通古籍(含新线装) 1,648,206 (册) 台港图书及海外出版的图书 200,068 (册) 合 计 7,261,779(册) 外文 西文书(英文、法文、德文及其它) 1,895,277 (册) 俄文书(含其它部分斯拉夫语种) 622,147 (册) 日文和东文书(日文及其它部分东方语种) 1,041,785(册) 合 计 3,559,209(册) 图书合计 10,820,988 (册) 期刊 中文 中文期刊(514623种) 6,701,841(册) 外文 外文期刊(47207种) 6,631,305 (册) 期刊合计 13,333,146 (册) 报纸 中文 中文报纸(7624种) 119,097 (合订册) 外文 外文报纸(1708种) 93,206 (合订册) 报纸合计 212,303(合订册) 特藏专藏 古籍善本 282,300 (册,件) 新 善 本 14,918 (册,件) 外文善本 35,638 (册,件) 中文地图 96,861(册,张,幅,件) 外文地图 49,306(册,张,幅,件) 照 片 99,646 (张,册) 画 片 64,581 (张,幅) 金石拓片 304,265 (张,片) 金石书籍 10,080 (册,件) 金石画册 644(册,件) 手 稿 86,178(件) 书 札 2,930 (册,件) 民语文献 159,781(册,件) 精装精印 7,463(册,件) 其他特藏 299(件) 图书馆学资料 41,575(册) 敦煌吐鲁番资料 21,255(册,件) 家谱、地方志资料 53,949 (册,件) 其他国内资料 1,006,990(册) 外国政府出版物 56,985(册,件) 联合国资料 560,897(册,件) 特藏专藏合计 2,956,541 (册件,张,幅,片) 缩微文献 缩微胶卷 100,750 (卷) 缩微平片 1,308,207(张,片) 缩微文献合计 1,408,957(卷,张,片) 视听文献 录 音 带 19,708(盘,盒) 激光唱片 40,224(张) 立体声唱片 967 (张) MP3 2,860(张) 录 像 带 14,608(盘,盒) LD视盘 1,880(张,盘) VCD视盘 85,829(张,盘) VHD视盘 260(盘,盒) DVD视盘 38,037(张,盘) 视听文献合计 204,373 (张,盘) 电子文献合计 42,895 (张,盘) 馆藏总计(截止2010年) 28,979,203册(件) (表格来源: )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唐宋八大家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唐宋八大家古籍文献展”在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典籍展示啦。此次展览作为辽宁省博物馆“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文物精品展”年度大展。这次的献展都出现了哪些珍藏的宝贝呢?

有韩愈、柳宗元,文推韩柳著,朱熹考异宋绍定六(1233)临江军学刻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元刻本。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明初刻本 。柳文七卷(唐)柳宗元撰 (明)茅坤评点,明闵氏刻朱墨套印本。

六一居士最能赋 ,欧阳文集五十卷(宋)欧阳修撰年谱一卷(宋)胡柯撰,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李冕刻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宋)欧阳修撰年谱一卷(宋)胡柯撰明天顺六年(1462)程宗刻弘治五年(1492)递修本。眉山三苏宋儒宗,苏洵撰,清乾隆果亲王府刻本。

苏文忠公全集一百十一卷(宋)苏轼撰 (明)陈仁锡选评,明嘉靖十三年(1534)江西布政司刻本。苏文奇赏五十卷,明崇祯四年(1631)陈仁锡刻本。明万历七年(1579)茅一桂刻唐宋八大家文钞本,后来谁与子争先临川先生文集一百卷目录二卷,(宋)王安石撰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何迁刻本,曾子文章众无有,南丰先生元丰类稿五十卷,(宋)曾巩撰,明成化八年(1472)南豊县刻递修本。

此外,此次展览还精选了八大家的名篇如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黔之驴》,苏洵的《木假山记》,苏轼的《赤壁赋》,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王安石的《伤仲永》,曾巩的《墨池记》等宝贝。

 从总体看来,历代流传下来的古籍分为抄写本、刻印本两类,抄写本即人工抄写的图书,那古书的收藏知识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书收藏知识,希望对您有用。

古书收藏知识

 古籍的装帧

 在印刷术发明以前,图书是抄写的缣帛和纸张上,采用长卷形式,阅读时展开,平时卷起。这一时期的图书只能是卷轴装。韩愈《送诸葛亮觉往随州读书》诗称:"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欧阳修《归田录》也说:"唐人藏书皆作卷轴。"雕版印刷普及以后,由于书版各自成块,卷轴装已不适用,古籍装帧改进为册页形式,先后出现旋风装、经折装、包背装、线装几种形式。线装的形式一直沿用至今。

 卷轴装 又称卷子装,早期的图书装帧形式。与装裱好的书画相似。在长卷帛书、纸书的左端安装木轴,旋转卷起(图1)。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大批唐五代写本图书,都采用这一方式。据记载,古代宫廷收藏的卷轴装图书十分考究,《隋唐经籍志》描述秘阁藏书:"上品红琉璃轴,中品绀琉璃轴,下品漆轴";《唐六典》描述内府藏书:"其经库书,钿白牙轴,黄带红牙签;史库书,绿牙轴,朱带白牙筌。"进入版刻时代,图书改为册页形式,仍有一些采用卷轴装,如《开宝藏》、《赵城金藏》等。

 旋风装 在一素纸长卷上面依次粘贴书页,每页正反两面书写文字,展开长卷可翻页阅读。守张邦基《墨庄漫录》形容其"逐叶翻飞,展卷至末,仍合为一卷。"这种装订特点是外表仍为长卷,里面却是错落有致的书页,实为介于卷轴装和经折装之间的一种装订形式。大约盛行于唐代。故宫博物院藏有唐写本《刊谬补缺切韵》五卷,即是采用这种旋风装。

 经折装 又叫梵夹装、折子装。将图书长卷按一定宽度左右折叠起来,加上书衣,使之成为可以随时展读的册子。历代刊刻佛经道藏,多采用这种装订形式。古代奏折、书简也常采用这一形式。

 蝴蝶装 将每页书在版心处对折,有文字的一面向里,再将若干折好的书页对齐,粘贴成册。采用这种装订形式,外表与现在的平装书相似,展开阅读时,书页犹如蝴蝶两翼飞舞,故称为蝴蝶装。蝴蝶装是宋元版书的主要形式,它改变了沿袭千年的卷轴形式,适应了雕版印刷的一页一版的特点,是一重大进步。《明史艺文志》序称秘阁书籍皆宋元所遗,无不精美。装用倒折,四周外向,虫鼠不能损。"但这种版心内向的装订形式,人们翻阅时会遇到无字页面,同时版心易于脱落,造成掉页,所以逐渐又为包背装取代。

 包背装 将印好的书页版心向外对折,书口向外,然后用纸捻装订成册,再装上书衣,由于全书包上厚纸作皮,不见线眼,故称凶背装。包背装出现于南宋,盛行于元代及明中期以前。清代宫廷图书如历朝实录、《四库全书》也采用这种装订方式。包背装改变了蝴蝶版心向内的形式,不再出现无字页面,但未解决易散脱页的缺点,所以后来又发展为线装形式。

 线装 线装书是传世古籍最常用的装订方式。它与包背装的区别是,不用整幅书页包背,而是前后各用一页书衣,打孔穿线,装订成册。这种装订形式可能在南宋已出现,但明嘉靖以后才流行起来,清代基本采用这种装订方式。其特点是解决了蝴蝶装,包背装易于脱页的问题,同时便于修补重订。

 从以上可以看出,古籍的装订有一个发展演进过程。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形式,了解这一进程,对古籍的年代鉴定十分重要。传世宋版书多经过后人重新装修,或改为包背装,或改成线装,但仔细观察,仍能在版心处发现粘贴痕迹,书页外沿则有磨损痕迹。

 几部古籍版本著作比较谈

 版本学的研究与探讨源于宋代。汉、唐虽经过几次大规模的古书校勘、注释、编目,但印刷业尚未形成,零星的版本记载仅限于正经正史的修订。南宋尤袤著《遂初堂书目》开创了一书兼载数种版本的先例;(宋)岳珂著《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被后世称为第一部系统记录版本知识的著作。明代视宋版为珍稀之物,藏书家、校勘家逐步摸索各种版本的特征、优劣,可惜这些版本学史料只散见于笔记、杂记中。清代学者开始罗列诸本、考证源流、登录刻工、详论纸墨。钱曾著《读书敏求记》奠定了古籍版本鉴定的基本原则。《天禄琳琅书目》及它的《后目》已把版本学的核心——善本书的收藏与鉴定推到了极致。清代学者对版本学贡献最大的当属专门记载版本状况的各种题跋记,尤以“顾批黄跋”为最。后人汇集成书的有为顾千里著的《思适斋书跋·书跋辑存》,为黄丕烈著的《士礼居藏书题跋》、《续记》、《再续记》,《荛圃藏书题识》等。

 近现代是版本学集大成的时代。叶德辉著《书林清话·书林余话》是古籍版本学第一部专门著作;张元济著《中国版本学》(1916年)与孙毓修著《中国雕板源流考》(1918年)把版本学从史学中独立出来;钱基博著《版本通义》总结了前人的成就,把版本学列入学术研究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介绍版本知识的书,有毛春翔的《古书版本常谈》(1965年初版,1977年再版)。此书已是收藏品,配有插图,通俗易懂,可惜明代部分较凌乱,清代部分过于简单;陈国庆著《古籍版本浅谈》于版本学名词解释简明扼要,但不全面,适于入门者;魏隐儒著《古书版本鉴定丛谈》(1984年初版),体例较完备,也有实际经验的总结,只是不谈价格,宜专业人员参考;李致忠著《古书版本学概论》、《中国古代书籍史》,刘国钧著《中国书史简编》,曹之著《中国古籍版本学》,张绍勋著《中国印刷史话》等,都是从史的角度论述版本学、目录学、内容系统可靠,又有最新史学发现佐证,惟厚古薄今,实用性差些。

 在谈到版本学专门著作时,不能不谈到两部流传稀少的油印品:一是北京大学陈宏天教授的《古籍版本概要》(1987年讲义稿),其特点是专业性、系统性强,表列详尽,论断精到,清代部分尤为各书所不及;可惜重学术、轻市场,非专业人员不感兴趣。二是北京中国书店编《古籍版本知识》(上、下),1980年油印本。书出于古籍鉴定大师雷梦水、张宗序手笔,在内部流传。笔者珍藏此书初版本,且有雷梦水先生签名,捧读二十年,收益最大。该书列举资料极为丰富,如清代武英殿刻书、官书局刻书、民国精刻本等都是各书所论不及的。关于版本鉴定方面,该书也极富特色,真假俱呈,详辨优劣,特别是从价格上来判断版本取舍,“实战”性极强;当然系统性、条理性就不够了。从价值、价格上判断版本的著作,最具参考性,爱好者也颇关心,但学者们却言之甚少。笔者醉心古籍收藏多年,有几本书在论及版本价格方面很实用,也很具史料价值,一并开列出来,供书友参考:

 《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1983年商务初版,详列1912年至1947年古籍善本收集价格及善本影印、复制印刷史话;

 《艺风堂友朋书札》(上、下),1980年上海古籍初版(中华文史论丛增刊本),详载缪荃孙先生等七十人清末民初收售善本价格及藏书聚散史话;

 《弢翁藏书年谱》,李国庆编,2000年黄山书社出版,详载藏书家周叔弢先生六十年购书、访书、藏书史料,价格精准,详备。

 目前北京中国书店联合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上海国拍、上海朵云轩、上海敬花等各大拍卖公司合作整理出版九年来《中国拍卖古籍文献目录》(2002年1月上海书店出版)及《续集》(2002年8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详载百余场(2000年底前)拍卖实况,极具市场参考价值。书中对拍品的断代、提要、说明等都经专家审核、把关,恐怕这就是最新的版本学参考资料了。

 版本目录与鉴定古籍

 我国古代,虽自图书诞生之日起,藏书管理者就开始编制图书目录,但是直到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人们才真正开始重视编制藏书的版本目录。

 所谓版本目录,就是指著录图书的篇目和主要内容,并详细著录图书的作者或编者,以及出版者、出版年代等情况的书籍,是著录和记载版本简况的专用工具书。南宋初年尤袤编制的《遂初堂书目》,被公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版本目录。

 明清时期,是著述版本目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公私藏书版本目录,对版本的著述更加详细,不仅记载了图书的篇目、主旨、作者、出版者,还简略记述了版本的特征、源流等情况。但明代的版本目录学术价值不大,而清代的则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参考价值。如钱曾的《读书敏求记》、于敏中等的《天禄琳琅书目》、纪昀等的《四库全书总目》等,著录古籍版本最为翔实,在藏书界影响很大,是权威性很高的版本目录书。

 民国以后,著名版本学家孙殿起所著的版本目录《贩书偶记》及《贩书偶记续编》,是近一内蒙最实用和常用的版本目录工具书。新中国建立后,国家专业古籍出版社陆续编辑和出版了《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上海图书馆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提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重要版本目录工具书,成为当代图书馆、藏书家及古籍藏书爱好者最好的参考书。

 古籍版本目录的编制,按不同标准有如下分类:一是按国家目录、私人目录、史志目录3种;二是按学术内容分类,有综合性目录和专科目录2种;三是按编篡目的分类,有举要目录、缺书目录、辨伪目录3种;四是按收录范围分类,有丛书目录、地方目录、个人著述目录、善本目录、知见目录等。

 版本目录与古籍鉴定紧密联系。因为从古至今的版本目录,系统揭示了各个时代古籍图书的存佚状况,著录了历代古籍不同版本的源流、特征及概况,成为鉴定古籍版本真伪及其价值的重要依据。具体来说,版本目录对于古籍鉴定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帮助了解古籍概况。我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这些典籍分别著录在历代正史艺文志、经籍志、官修书目、私藏书目等目录中。阅览这些目录,能使我们较清楚地了解到各个朝代古籍的刊流、流通、收藏及存佚概况,从而便于比较、鉴定新近发现和收藏到的古籍。如果你看到一部古籍实物,可先对其外观、纸张等等进行初步鉴定,然后再与相应年代的版本目录进行对照。如果古籍实物与版本目录著述相符,即可做出鉴定结果;如果实物与著录不符,则要进一步查找资料,弄清是非,不能轻易下结论。

 第二,便于识别版本真伪。凡对版本目录了若指掌的人,都能详细了解古籍的书名、篇卷、作者、版刻、函册、提要的等情况,从而可以具体考证和辨别古籍的真伪。如汉代刘向父子所著《七略》,在《隋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两部目录书中均有著录,而在《宋史!艺文志》中却不见著录,说明《七略》一书在唐宋间已经失传。如果在宋代以后发现署名《七略》的古籍,除辑佚本外,其余可判定为伪本。

 第三,公正审定版本价值。当你发现收集到一部古籍时,可通过查阅《四库全书总目》、《贩书偶记》等版本目录,了解该书的递藏、传承等情况,从而可以正确判定其收藏价值;如果该书在以上版本目录中没有著录,则会有两种可能:一是伪书,二是海内孤本。到底属于哪种情况,则需进一步查阅其他古籍鉴定工具书,或请教有经验的鉴定人员协助鉴定。运用各种方法验明其正身后,就可以准确判定其价值。

 历代古籍版本目录有时也难免出现一些讹误。所以,利用版本目录鉴定古籍,还要有清醒的头脑和主见,不可盲从,以免出现错误。

 古籍的收藏与辨伪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藏书的传统,在书房内放大镜置几册古书,既能显示出儒雅的生活情趣,又能体现出藏书者的文化修养。如今太平盛世,收藏风日渐趋浓,继字画、瓷器等收藏品之后,古籍又成为收藏者收藏投资的一个新热点。尤其是在拍卖会上,线装古籍连连拍出令人吃惊的高价后,更是激发了人们对古籍收藏的兴趣,同时,引得深藏民间的古籍纷纷浮出水面。近日,记者就古籍的收藏采访了南昌的古籍收藏家王令策和周海鹰先生。

 哪些古书具有收藏价值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古籍拍卖会场场火爆,且价格越拍越高。书价大幅提升是否等于所有古籍都能升值王令策认为,善本古籍和版画古籍的增值潜能较大。

 善本古籍主要指具有历史文物、学术资料和版本艺术价值的版本书。它包括内府刊刻的殿版书,海内外绝无仅有的孤本,内容好、书法精的明清抄本,以及清初以前的精美刻本。年代越久远,书品就越珍贵。往往衡量私人藏书是否达到藏书家水平,也经常以收藏多少善本书为标准。

 宋版书一向被认为善本书之佼佼者,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由于宋版书弥足珍贵,有宋版书的人大都不愿意轻易出手,特别是收藏家手里的宋版书,别说让他出让,甚至从不示人。所以,一旦有缘与宋版书相遇,只要财力允许,下决心买下定是一条增值财路。元版书虽不能同宋版书相提并论,但收藏界一向认为,宋元本同属珍稀善本,爱好者值得关注。现在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年代较近的古书便自然升华,明版乃至清初版本,凡是具有文献价值和刻印精美的古籍,也已步入善本行列。王令策说,目前明清善本尚不难寻,价格也不算太高,但增值潜力颇大,收藏者值得关注。

 王令策告诉记者,善本的古籍有以下9种代表性:

 ①元及元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②明刻本和明抄本(刻印模糊和流传较多的除外);

 ③清代乾隆以前的流传较少的刻本和抄本;④太平天国及历年农民政权所刻印的图书;⑤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⑥辛亥革命以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⑦有名人学者亲笔批校、题跋、评论的刻本;⑧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古代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

 ⑨明代的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印谱(有特色又系足本或有亲笔题记)。

 版画古籍

 在收藏者关注善本古籍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版画古籍的收藏了。王令策说,从历次书刊拍卖会的图录看,无不将漂亮的版画画面精印拍卖图册中,哪怕书中只有一幅也从不放弃。我国版画古籍很多,诸如《芥子园画谱》、《芥子园画传》、《晚笑堂画传》、《百孝图说》、《红楼图咏》、《唐诗画谱》、《鸿雪因缘图记》、《三才图绘》、《孔子圣迹图》、《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诗》以及《耕织图》、《棉花图》和《蝴蝶秋斋所藏画册》等。最为精美的要属明末画家胡正言的版画力作《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这两套版画古籍不仅在于艺术上的卓越成就,而且还开创了木版水印先河,解放初年,一部明版装裱成册的《十竹斋书画谱》仅售10元,如今它的价值已经超过10万,可见版本好,刻印精美,书品完整的版画古籍,都值得投资收藏。

古书收藏方法

 古书有“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经济)价值”,但不是所有的古书都“值大钱”。李洪啸总结说,总的来说所有藏品的通则是讲究“真、精、新”。因为自古以来,好东西会被精心爱护,很多好的古玩,看起来就像新的一样。除此以外,还有古书收藏的特有原则:

 年代是古书收藏的重要因素,现在宋版书论页拍卖,明版书论册拍卖。明版书普遍刻印较精美,万历前的书少而更珍贵。清光绪之后的受西方印刷技术冲击,书普遍质量下降。带画的书比纯文字的好,多色印的比黑的好。

 同一时代版本的看内容,古书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除了佛教道教带图的经书外,儒家的经类不值钱。“史”多是“够古不够玩”,价值居中。而“子”和“集”中,则不乏珍贵之物。越是冷门,生僻,少见的越珍贵。

 同内容的看印刷,在版本上,初印本最珍贵,一般只有几本,是红色印刷,用来校对和主人自留。其次是蓝本,一般也就10来本,送朋友。最后才是大批量印刷的黑本。黑本里,字迹清晰的版本较好。印刷到最后,版已被磨损,甚至断裂,此时书籍印刷模糊,价值较低。

 此外,特殊内容(如禁书)、知名度高的书的早期印本、精印本及殿刻本、官刻本、名家刻本等较珍贵。名家批校本或收藏本价值高。白纸比黄纸价值高。

据有关数据显示,该馆馆藏图书70余万册;古籍文献40000余册,其中类书有唐代《北唐书钞》、宋代《太平御览》、明代《永乐大典》、清代《古今图书集》等影印本和木刻本30余种;丛书有上海商务版《四部丛书》、以及近年影印出版的《四库全书》等大型丛书900多种;此外,还有百纳本《二十四史》、清康熙殿版《康熙字典》等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的珍贵资料。馆内收藏有旧中国出版历史最久的《申报》和《盛京时报》等18种;期刊藏有民主革命时期出版的革命期刊《每周评论》、《先驱》、《前锋》、《向导》、《新青年》以及周恩来同志主编的《觉悟》。还收藏了1904~1948年出版的综合性期刊《东方杂志》等。是研究我国现代政治、经济、文化史不可缺少的重要另外,图书馆还重点收藏了抚顺地方文献资料,列为专门藏书。其中有:《抚顺县志略》、《抚顺县志未完稿》、《抚顺史略》、《抚顺史话》、《抚顺年鉴》等,是研究抚顺历史、名胜、古籍、风土、人情、地理概貌的重要资料。图书馆地方文献中重点收藏抚顺籍作家傅波、汤士安、于梦飞、刘万石等的作品,是该馆的特色馆藏。

馆藏古籍文献弥足珍贵,共26200多种,18万多册(件)。其中善本363种,4959册;珍本866种,8033册;孤本17种,238册。主要藏书特色为方志和家谱。此外,馆藏舆图、书画、名人手札及金石、碑碣拓片也极为丰富。

方志类图书是馆藏古籍文献的一个特色。馆藏方志1158种,10344册,多为清末民初刊本,但也不乏善本,如明嘉靖刊本《山东通志》、《龙门志》、《石湖志略》,明万历刻本《武夷志略》、康熙刊本《宝坻县志》、《岷州志》、雍正刻本《江西通志》、乾隆刊本《盘山志》、《岐山县志》等,都有较高的文献参考价值。《石湖志略》则有清代著名学者、大藏书家黄丕烈的题跋,为国内独家收藏,弥足珍贵。

家谱类图书又是馆藏古籍文献的一个特色。馆藏家谱835种,173姓,多为明、清、民初刊本和木活字本,其中珍本30余种,最早刊本为元至元三年(1377)汪云龙纂修的《新安汪氏族谱》。河北大学图书馆古籍家谱类藏书,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刊式上,都堪称“华冀文采第一家”。

馆藏部分舆图、书画、手札、碑碣拓片等古籍文献,如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于康熙十三年绘制的世界地图《坤舆全图》,比利时安特正普出版社于1601年出版的奥泰礼《世界地图册》,明代画院在菩提树叶上绘制的《明画院绘十八应真册》,明代著名山水花鸟画家沈周的《石田真迹》,清代曾国藩、张之洞、莫友芝、严修、徐世昌、载滢、溥伟、溥儒等名人的手札,《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拓、孔子剑刻真迹、“殷比干莫”拓片,这些都是丰富馆藏古籍文献的艺术珍品。

另外,馆藏两部大型文献丛书,即《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和《中华再造善本》丛书。《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共分三编,正编100辑,128册;续编100辑,1079册;三编88辑,927册,涵盖近代名人奏疏、政书、年谱、笔记、日记、诗文集及经世文编、碑传集等,其中尤以海内外孤本居多。这套影印本丛书,是近代中国历史文献集大成者。《中华再造善本》是2005年教育部为我校配送的一套价值300万元的大型丛书。这套丛书共分五编,自唐迄清为《唐宋编》、《金元编》、《明代编》、《清代编》、《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编》,这套丛书选录之富、影印之精、学术价值之高,迄未有之。 河北大学图书馆积极进行数字化建设,电子资源不断丰富,对于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山东大学图书馆馆藏中,古籍善本占有重要地位,现有古籍珍善本10726种,36578册件,金石拓片尤为丰富,特别是本馆收藏的书目文献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易学文献、线装古籍、明清版本的州府地方志颇具特色。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