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六腑》检测题
导语:《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妇女月经形成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这是关于中医基础理论中六腑的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养生的重要原则,除下列哪一项以外均是:( )
A法于阴阳 B和于术数 C起居有节 D延年益寿
2《素问·上古天真论》中 “恬惔虚无”的含义是指: ( )
A思想安静乐观 B精神充沛不妄耗 C顺应四时 D面部安祥
3以下哪项是女子七岁的生命特征 ( )
A肾气盛 B任脉通 C任脉虚 D肾气实
4《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妇女月经形成最主要的因素是: ( )
A肾气充盛 B太冲脉盛 C年龄二七 D脾胃强盛
5 “背者,胸中之府”,胸中指的是( )
A 心肺 B 胸腔 C 肺 D 脏腑
6《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不治已病治未病”,体现了:( )
A未病先防的思想 B有病早治的思想C顺应四时养生防病的思想 D善治者治皮毛的思想
7“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之含义是:( )
A道路 B本原 C道理 D规律
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求于本”的 “本”是指:( )
A病因 B病机 C病性 D阴阳
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属于阴阳基本内容的哪一方面( )
A对立 B互根 C互制 D转化
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药食气味辛甘,其性能是:( )
A因表发散 B发散而属阳 C宣通肺气 D发汗
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其中 “壮火”、“少火”的本义是( )
A药食气味纯阳与温和之别 B人体阳气亢盛与平和之别
C病理之火与生理之火的区别 D邪火与正气之别
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内容,“壮火”能够:( )
A散气 B生气 C耗津 D耗血
1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内容, “少火”能够:( )
A食气 B生气 C生津 D化血
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散气”,其 “气”指的是( )
A阴气 B元气 C阳气 D卫气
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反映了:( )
A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 B阴阳的制约关系C阴阳的转化关系 D阴阳的升降关系
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肢体动摇震颤是由于:( )
A风邪为胜 B 寒邪为胜 C热邪为胜 D燥邪为胜
1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的生理功能是:( )
A生之本,神之变也 B为五藏六府之大主 C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D主身之血脉
18《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 “膻中”是指( )
A心包络 B上气海部位 C下气海部位 D气海穴
19《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膻中的生理功能是:( )
A推动气血运行 B主气 C积宗气 D喜乐出焉
20《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脾胃是: ( )
A经脉之海 B受盛之官C气血之海 D仓廪之官
21《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
A藏血 B主疏泄 C主谋虑 D主筋
22《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其中 “变化”是指:( )
A水谷变化为精气 B糟粕变化成形C大肠为小肠中的水谷而变化 D食化而变粪
23《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其中 “化物”应解释为:( )
A对水谷消化吸收 B分清别浊C 化生水谷之精气 D化生营气
24素问·灵兰秘典论》说: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其中 “神明”的意思是:( )
A阴阳不测之谓神 B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C脏腑的功能活动 D清静机灵,谓之神明
25《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小肠是:( )
A中渎之官 B传道之官 C受盛之官 D决渎之官
26《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相傅之官”是指:( )
A心 B 肺 C肝 D 肾
27《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将军之官”是指:( )
A心 B 肺 C肝 D肾
28《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 “胆”为:( )
A中正之官 B传道之官 C相傅之官 D决渎之官
29《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 “心”为:( )
A相傅之官 B将军之官 C臣使之官 D君主之官
30《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十二脏腑的功能取决于何脏腑( )
A肝 B心 C肾 D胆
31《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主 “罢极之本”的脏是:( )
A心 B肝 C肺 D肾
32《素问·五藏别论》指出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既藏又泻 B藏于阴而象于地C实而不满 D满而不实
33《素问·五藏别论》指出六腑总的生理功能特点是:( )
A实而不满 B满而不实C藏而不泻 D久藏五脏浊气
34《灵枢•营卫生会》指出,营卫运行五十度而复大会的部位在( )
A足少阴肾经 B 手太阴肺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足太阳脾经
35《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营卫之气在体内一昼夜各运行多少度( )
A二十五度 B三十五度 C四十五度 D五十度
36据《灵枢·营卫生会》篇,卫气在人体的循行规律是什么( )
A昼行于阴、夜行于阳 B昼行于阳、夜行于阴
C昼夜循行二十五度 D昼行于上部、夜行于下部
37据《灵枢•营卫生会》,“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的道理是( )
A气血同行 B气血同源C气为血之帅 D血为气之母
38《灵枢•决气》篇指出 “一气化六气”,此“一气”指的是( )
A肾气 B营气 C卫气 D水谷精微之气
39《灵枢•决气》所述,脉的作用是( )
A熏肤充身泽毛 B宣五谷味 C补益脑髓 D壅遏营气,令无所避
40据《灵枢•本藏》,具有 “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作用的是( )
A卫气 B营气 C肾气 D志意
参考答案1-10DAABA ADDBB
11-20AABBB ACADD
21-30CDBBC BCADD
31-40BDABD BBDDA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性命之道,一天道也。天之道,阴阳之道耳。修道者能知天道之奥妙,而神明默运,窃阴阳之气,夺造化之权,可以长生不死,可以无生无死,然其最要处,则在能观能执耳。何谓观?格物致知之为观,极深研几之为观,心知神会之为观,回光返照之为观,不隐不瞒之为观;何谓执?专心致志之为执,身体力行之为执,愈久愈力之为执,无过不及之为执,始终如一之为执。观天道,无为之功,顿悟也,所以了性;执天行,有为之学,渐修也,所以了命。能观能执,用阴阳之道以脱阴阳,依世间法而出世间,性命俱了,心法两忘,超出天地,永劫长存,只此二句,即是成仙成佛之天梯,为圣为贤之大道,外此者,皆是旁门曲径,邪说*辞,故曰尽矣。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五贼者,金木水火土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人即受此气以生以长,但自阳极生阴,先天入於后天,五行不能和合,自相贼害,各一其性,木以金为贼,金以火为贼,火以水为贼,水以土为贼,土以木为贼,是谓天之五贼也。惟此五贼,百姓日用而不知,顺行其气,以故生而死,死而生,生死不已。若有见之者,逆施造化,颠倒五行,金本克木,木反因之而成器;木本克土,土反因之而生荣;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泛;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燥;火本克金,金反因之而生明;克中有生,五贼转而为五宝,一气混然,还元返本,岂不昌乎!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人秉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即具五行之气。然心者身之主, 身者心之室,五贼在身,实在心也。但心有人心道心之分;人心用事,则五贼发而为喜怒哀乐欲之五物;道心用事,则五贼变而为仁义礼智信之五德。若能观天而明五行之消息,以道心为运用,一步一趋,尽出於天而不由人,宇宙虽大,如在手掌之中;万化虽多,不出一身之内;攒五行而合四象,以了性命,可不难矣。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者,天赋之性,即真如之性,所谓真心,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而人得以为人者是也;人心者,气质之性,即知识之性,所谓机心,见景生情,随风扬波,而人因之有生有死者是也。天性者,天机,即是天道;人心者,人机,即是人道。守天机者存,顺人机者亡。惟大圣人观天道,执天行,中立不倚,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修真性而化气性,守天道而定人心,不使有一毫客气杂於方寸之内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杀机者,阴肃之气,所以伤物也;然无阴不能生阳,非杀无以卫生,故天之杀机一发,则周而复始,而星宿移转,斗柄回寅;地之杀机一发,则剥极而复,龙蛇起陆,静极又动;惟人也亦俱一天地也,亦有此阴阳也,若能效天法地,运动杀机,则五行颠倒而地天交泰,何则?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阴阳只片时。天时人事合而一之,则万物变化之根基即於此而定矣。中庸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者,即此也。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人秉阴阳之气以成形,具良知良能以为性,性无不善,而气有清浊。秉气清者为巧,秉气浊者为拙。性巧者多机谋,性拙者多贪痴。巧性拙性皆系气质之性,人心主事,非本来之天性。修真之道,采先天,化后天,而一切巧拙之性,皆伏藏而不用矣。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九窍者,人身上七窍,下二窍也;三要者,耳目口也。人身九窍皆受邪之处,而九窍之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邪之要口,耳听声则精摇,目视色则神驰,口多言则气散,精气神一伤,则全身衰败,性命未有不丧者。人能收视,返听,希言,闭其要口,委志虚无,内念不出,外念不入,精气神三品大药凝结不散,九窍可以动,可以静,动之静之,尽是天机,并无人机,更何有邪气之不消灭哉!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火喻邪心,木喻性,奸譬阴恶,国譬身。木本生火,火发而祸及木,则木克;邪生於心,邪发而祸及心,则性乱;国中有奸,奸动而溃其国,则国亡;阴藏於身,阴盛而败其身,则命倾;身心受累,性命随之,於此而知潜修密炼,观天道,执天行,降伏身心,保全性命,不为后天五行所拘者,非圣人其谁与归?
------
中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道阴阳而已,阳主生,阴主杀,未有阳而不阴,生而不杀之理。故春生夏长秋敛冬藏,四时成序,周而复始,循环不已,亘古如是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天以始万物,地以生万物,然既生之,则又杀之,是天地即万物之盗耳;世有万物,人即见景生情,恣情纵欲,耗散神气,幼而壮,壮而老,老而死,是万物即人之盗耳;人为万物之灵,万物虽能盗人之气,而人食万物精华,借万物之气生之长之,是人即万物之盗耳。大修行人,能夺万物之气为我用,又能因万物盗我之气而盗之,并因天地盗万物之气而盗之,三盗归於一盗,杀中有生,三盗皆得其宜矣。三盗既宜,人与天地合德,并行而不相悖,三才亦安矣。三才既安,道气长存,万物不能屈,造化不能拘矣。然此盗之秘密,有一时之功,须要不先不后,不将不迎,不可太过,不可不及,坎来则离受之,彼到而我待之,阳复以阴接之,大要不失其时,不错其机,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食其时者,趁时而吞服先天之气也;动其机者,随机而扭转生杀之柄也。食时则后天之气化,百骸皆理,可以全形;动机则先天之气复,万化俱安,可以延年。时也机也,难言也。要知此时即天时,此机即天机,苟非深明造化,洞达阴阳者,乌能知之?噫!八月十五翫蟾辉,正是金精壮盛时,若到一阳才起处,便宜进火莫延迟。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神而所以神。
古今学人,皆认昭昭灵灵之识神,以为本来之元神,故着空执相,千奇百怪,到老无成,有死而已,殊不知此神为后天之神,而非先天之神,乃神而实不神者。先天之神,非色非空,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乃不神之神,而实至神者。奈何世人只知后天之神而神,甘入於轮回,不知先天不神之神,能保乎性命,无怪乎万物盗我之气而罔觉也。
纳兰山有注解 应该是人知道其然之所以然 不知道不然 是如何能做到所以然的 (包含内在意思应该是 大家都做到或者知道的一些常规定律的来由 但是有大智的人呢 不但能知道和做到那些常规定律的来由 而且那些看似不合理和无常规的 也能识其有理可循 有律可依 谓之能为他人不能为 能知他人不能知)
日月有数,小大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人之所以能盗天地万物之气者,以其天地万物有定数焉;天地万物不能盗人之气者,以其圣道无形无象焉。如日月虽高,而有度数可推,日则一年一周,天有春夏秋冬之可见;月则三十日一周,天有盈虚朔望之可窥,大为阳,小为阴,阳极则生阴,阴极则生阳,大往小来,小往大来,阴阳循环,乃一定不易之道。至人於此推阴阳造化之消息,用功於一时辰内,采鸿蒙未判之气,以为丹母,夺天地亏盈之数,以为命基,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圣功於此而生,神明於此而出,此功此明,其盗机也,虽天鬼神不可得而测度,而况於人乎!天下乌得而见,乌得而知?如其能见能知,安能盗之?此其所以为圣,此其所以为神。是道也,非忠臣孝子大贤大德之人不能知,非烈士丈夫俯视一切万有皆空者不能行。果是真正修道君子,得意忘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到了性了命之后,不肯泄漏圭角,固穷而如无知者也。至於薄福小人,偶尝滋味,自满自足,又不自重性命,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适以自造罪过,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下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瞽者善於听,非善听也,以目无所见,而神藏於耳,故其听也聪;聋者善於视,非善视也,以耳无所闻,而气运於目,故其视也明。即此二者以观,闭目而耳聪,塞耳而目明,况伏先天之气,舍假修真,存诚去妄者,何患不能长生乎?清静经曰: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妄想贪求,乃利之源也,人能绝此利之一源,则万有皆空,诸虑俱息,胜於用师导引之功十倍,又能再三自返,存诚去妄,朝乾夕惕,昼夜殷勤,十二时中,无有间断,渐归於至善无恶之地,胜於用师导引之功万倍。盖师之功,能革其面,而不能革其心;能与人规矩,而不能使人巧;绝利自返,正心地下功,戒慎恐惧於不睹不闻之处,师力焉得而及之?至圣云: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正此节妙谛。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心如主人,目如门户。本来真心,空空洞洞,无我无人无物,与太虚同体,焉有生死,其有生死者,后天肉团之心耳。心不可见,因物而见,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是主人或生或死,物生之,物死之,其所以使物生死心者,皆由目之开门揖盗耳。盖目有所见,心即受之,是心生死之机,实在目也。人能返观内照,外物无由而受,生死从何而来?古人云:灭眥可以却老,此至言也。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天至高而万物至卑,天与物相远,似乎无恩於物矣。殊不知无恩之中而实有大恩生焉。天之气鼓而成雷,嘘而成风,迅雷震之而万物发生,烈风吹之而万物荣旺。发生荣旺,万物皆蠢然无知,出於自然,此无恩而生大恩,天何心哉?故至乐者,万物难屈,无拘无束,性常有余;至静者,万物难移,无贪无爱,性常廉洁。乐者无心於余而自余,静者无心於廉而自廉,亦如天之无恩而有大恩。无心之用,神矣哉!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
天之道行於无象,运於无形,为物不贰,其至私与。然其四时行而万物生,其用又至公焉。推其奥妙,其一气流行,禽制万物乎?禽者,擒也,统摄之谓;制者,造作之谓;言统摄万物,制造万物,在乎一气也。一气上升,万物皆随之生长,一气下降,万物皆随之敛藏,生长敛藏,总是一气擒制之,一本散而为万殊,万殊归而为一本。私而公,公而私,非私非公,即私即公,一气流行,循环无端,活活泼泼的也。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天道生物,即是一气。上下运用一气,上为阳,下为阴。阳者,生也,恩也;阴者,死也,害也。然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是生以死为根,死以生为根也;有恩必有害,有害必有恩,是恩在害生,害在恩生也。若人死里求生,则长生而不死,人能害里寻恩,则有恩而无害,出此入彼,可不慎乎!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愚人不知生死恩害,是天地造化循环之秘密,直以天地文理为圣矣。我则谓天文有象,地理有形,著之於外者,可见可知,未足为天地之圣。若夫时物之文理,无象无形,乃神运之道,藏之於内者,不可见,不可知,正天地之所以为哲也。盖物有时而生,有时而死。当生之时,时生之,不得不生;当死之时,时死之,不得不死。生者,恩也,死者,害也,生而死,死而生,恩而害,害而恩,生死恩害,皆时运之,亦无非天地神道运之。天地神道不可见,因物以见之,观於物之生死有时,而天地神道之明哲可知矣。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其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性命之道,始於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故古来修真上圣,当有作之时,黜聪毁智,韬明养晦,斡天关,回斗柄,采药物於恍惚杳冥之乡,行火候於无识无知之地,委志虚无,神明默运,虽天地鬼神,不可得而测度,而况于人乎?乃人不知其中奥妙,或以愚度圣人,彼岂知良贾深藏,若虚而实有,不愚之运用乎?当无为之时,和光同尘,积功修德,极往知来,一叩百应,神通广大,智慧无边,而人或以奇期圣人,彼岂知真常应物,而实非奇异之行藏也。圣人不愚,亦如时物文理之哲,圣人不奇,亦如天地文理不圣。圣人也,所参天地之化育,而德配天地者也。
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人之悭贪恩爱,如水渊也;酒色财气,如火坑也。一切常人,不穷天地造化之道,不究圣功性命之学,自暴自弃,以假为真,以苦为乐,沉於水渊而不知,入於火坑而不晓,自取灭亡,将谁咎乎?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无形无名,自然至静之道。然静者动之基,静极而动,天地万物即於此而生焉。一生天地,而天地即得自然之道以为道,故天地之道浸。浸者,浸润渐入之谓,亦自然之义。惟其浸润自然,动不离静,静不离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故阴阳胜。动为阳,静为阴,动极而静,静极而动,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相推,四时成序,万物生成,或变或化,无不顺之,造物者岂有心於其间哉?盖以自然之道无形,无形而能变化,是以变化无穷也。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
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者也。惟与天地合德,故不违天地自然之道,因而裁制变通,与天地同功用。何则?自然之道,非色非空,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有无兼该,虚实并应者也。故以言其无,则虚空一气,无声无臭,其为道也至静,静至於至,虽律历之气数,有所不能契。夫律历能契有形,不能契无形,至静则无形矣,律历焉得而契之?[囟/比]陵师所谓有物先天地,无名本寂寥者是也。以言其有,则造化不测,包罗一切,其为器也最奇,器至於奇,是谓神器。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故万象森罗,八卦相荡,甲子循环,神之伸机,鬼之屈藏,无不尽在包容之中。[囟/比]陵师所谓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者是也。静道者,无名天地之始;神器者,有名万物之母。老子所谓无欲以观其妙者,即观其始也;有欲以观其窍者,即观其母也。非有不能成无,非观窍难以观妙。观妙之道,万有皆空,无作无为;观窍之道,阴阳变化,有修有证。圣人不违自然之道,因而制之,观天道,执天行,从后天中返先天,在杀机中盗生机,颠倒五行,逆施造化,以阴养阳,以阳化阴,阳健阴顺,阴阳混合,由观窍而至观妙,由神器而入至静,由勉强而抵自然,有无一致,功力悉化,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於色象之外矣。要知此术非寻常之术,乃窃阴阳、夺造化之术,乃转璇玑、脱生死之术。昔黄帝修之,而乘龙上天;张葛许修之,而超凡入圣;以至拔宅者八百,飞升者三千,无非由此道而成之。吁!阴符经三百余字,句句甘露,字字珠玉,示性命不死之方,开万世修真之路,天机大露,后世丹经子书,虽譬喻千般,无非申明阴阳相胜之术,有志者若见此经,诚心敬阅,求师一诀,倘能直下承当,大悟大彻,勤而行之,以应八百之谶,有何不可?
黄帝曰:人气不足,天气如虚,人神失守,神光不聚,邪鬼干人,致有夭亡,可得闻乎?
岐伯曰:人之五藏,一藏不足,又会天虚,感邪之至也。人忧愁思虑即伤心,又或遇少阴司天,天数不及,太阴作接间至,即谓天虚也,此即人气天气同虚也。又遇惊而夺精,汗出于心,因而三虚,神明失守。心为群主之官,神明出焉,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在帝太一帝群泥丸宫一下。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却遇火不及之岁,有黑尸鬼见之,令人暴亡。
人饮食、劳倦即伤脾,又或遇太阴司天,天数不及,即少阳作接间至,即谓之虚也,此即人气虚而天气虚也。又遇饮食饱甚,汗出于胃,醉饱行房,汗出于脾,因而三虚,脾神失守,脾为谏议之官,智周出焉。神既失守,神光失位而不聚也,却遇土不及之年,或已年或甲年失守,或太阴天虚,青尸鬼见之,令人卒亡。
人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即伤肾,肾为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因而三虚,肾神失守,神志失位,神光不聚,却遇水不及之年,或辛不会符,或丙年失守,或太阳司天虚,有黄尸鬼至,见之令人暴亡。
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又遇厥阴司天,天数不及,即少阴作接间至,是谓天虚也,此谓天虚人虚也。又遇疾走恐惧,汗出于肝。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神位失守,神光不聚,又遇木不及年,或丁年不符,或壬年失守,或厥阴司天虚也,有白尸鬼见之,令人暴亡也。
已上五失守者,天虚而人虚也,神游失守其位,即有五尸鬼干人,令人暴亡也,谓之曰尸厥。人犯五神易位,即神光不圆也。非但尸鬼,即一切邪犯者,皆是神失守位故也。此谓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6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
7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8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9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0孤阴不长,独阳不成。(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火集》)
11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12阳道实,阴道虚。(《素问·太阴阳明论》)
13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4阴阳平,则天地和而人气宁;阴阳逆,则天地否而人气厥。(汉·华佗《华氏中藏经·阴阳大要调神论》)
15一阴一阳者,天地之道;一开一合者,动静之机。(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六味地黄丸集注》)
16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生气通天论》)
17阴中有阴,阳中有阴。(《素问·金匮真言论》)
18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明·张介宾《景岳全书·阴阳篇》)。
19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
20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素问·五常政大论》)
21阴以实为质,阳以虚为用。(明·陆树生《病榻寤言·元神》)
藏象学说
1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黄元御《素灵微蕴·原胃解》)
2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脾胃》)
3脾胃为水谷之海。(明·龚信《古今医鉴·泄泻》)。
4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喘促》)。
5腑气通则脏气安。(清·王士雄《温热经纬·陈平伯外感温热篇》)
6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7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8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9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0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1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2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3脾胃者,仓廪之宫,五味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4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5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6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7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8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灵兰秘典论》)
19肝受血而能视。(《素问·五藏生成篇》)
20肝体阴而用阳。(清·唐宗海《血证论·滑氏补肝散》
开,有起始、发动、显露、扩大、发展,融化、使通之意。起手按摩,惟恐郁滞无循行之路,易招痛苦,故对于闭塞一类疾患,必在一些可影响人体整体机能的部位,首先开而导之,以期气血通畅,开启闭塞之门户而愈诸疾。治病要先“开门”。若不开门,犹如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不到贼,不开门,疾病也不能从根本上治疗。本法运用得当可起到疏通气血、通经活络,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营卫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动员机体的潜在能量,调动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转。对防病治病,增强体质,益寿延年具有可靠的功能。此开门法共包括开天门、开地门、开气门、开血门、开中门、开火门、开肺门、开筋门、开骨门、开神昏、开汗门、开风门等十二开门法,具体分述如下。
1.开天门:
(1)天门起于两眉之间,止于百会。医者用右手中指,有节奏地点击两眉之间的印堂穴9次,天心穴9次,天庭穴9次,囱门穴9次,百会穴9次,然后用左手掌扶着病者的后颈部位,右手以大拇指的罗纹面,紧贴于天门穴,向上直推,经天星、天庭、上星、囱门(泥丸宫)直达百会穴为止,共24次。力度不宜过重。亦可以两手大拇指直接从眉心向额上推24次(成人可推240次)。若自眉心推至天庭(前额发根处),称“开天门”;推至囱门或百会则称“大开天门”。
(2)患者坐在床上,医者站在患者侧面,一手中指点百会穴(前后发际连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食指点聪门穴(头顶中线上百会穴前1寸左右),拇指点按前顶穴(头顶正中线上,百会穴前一寸五分处),无名指点按强问穴(头部正中线,头枕骨向上约二横指处),小指点枕骨。另一只手中指点按天突穴(喉窝正中),时间5~6分钟。
(3)双手由头前发际天庭穴部向后顺至两风池穴,两手中指点风池穴(耳垂后两颈侧凹陷处),时间5--6分钟。
(4)两手分别点按两颈天柱穴(风池穴下约一横指处),时间5-6分钟。
(5)两手顺颈部上下掐两次,随后双手再上下反复推20次。两手在头顶部提20次,揉20次,顺前额向后推20次。两手顺两耳门用中指点按耳门穴或和髑穴(耳屏上切迹之前方凹陷处,开口取穴,耳前发际旁),食指点按两太阳穴,无名指点按听会穴(耳屏间切迹前,亦即耳中间屏耳下张口凹陷处),拇指点按承泣穴(两眼下眶骨正中凹陷处),时间5--6分钟。
(6)用中指轻揉两耳门穴,双手由耳穴下移至颈部,拇指点按两缺盆,一手中指点按风府穴(两风池穴中央,颈中正线《i勤峨嵋佛家医药密功口
上),一手拇指、食指点按两睛明穴(两眼内角处)。点按风府穴手不动,另一手由睛明穴向下点按两四白穴(眼眶下约一横指下孔凹陷处),下至两迎香穴(横平鼻翼凸出处),时间5~6分钟。
(7)两手大鱼际部(掌侧)顺睛明穴到迎香穴顺气20次,再由双手食指、拇指、中指从承泣穴下提20次至颈部,再顺气20次。再两手拇指点按两缺盆穴(两锁骨窝凹陷处),时间5~6分钟。
(8)两手中指点按两肩井穴(肩峰穴与大椎穴连线中点),时间5~6分钟。
(9)两手拇指点按腋下两天泉穴(腋窝中),中指点按肩上两肩髑穴(两臂平伸,肩锁交接凹陷处),时间5~6分钟。
(10)两手拇指点按两青灵穴(两大臂内侧约前1/3),时间5~6分钟。
(11)两手拇指点按两手三里穴(前臂外侧约前1/3),时间5~6分钟。
(12)两手拇指点按两列缺穴(大拇指后接臂、掌横纹后凹陷处),时间5~6分钟。
(13)两手拇指点按两内关穴(两前臂内侧约四横指处),时间5~6分钟。
’
(14)两手拇指点按两手合谷穴(两虎口处),时间5~6分钟。
(15)两手顺合谷穴下移至两手三间穴(合谷穴前约一横指,第二掌骨内凹陷处),二间穴(三间穴前约一横指,食指与第二掌骨交接凹陷处),商阳穴(食指侧尖),时间5~6分钟。
(16)两手拇指点按内劳宫穴,时间5~6分钟。
(17)两手五指尖握住患者两手的四横纹,时间约5-6分钟。
(18)两手五指尖握住患者两手的五指节,时间5~6分钟。
(19)医者的左手握住患者的右手,由虎口开始,顺手太阴经和手阳明大肠经掐至乳根部,再由乳根部掐返虎口。亦即沿手臂上内外两侧运行。
(20)再用右手握住患者右手,由小指下都穴开始,顺手少阴心经和手少阳三焦经掐至腰部京门穴(侧腹部,十二肋骨游 gNTN)。亦即沿手臂下内外坝4运行。再从京门穴返回,到肘部掐一下小海穴(肘尖部),使手感到麻木,最后掐到下都穴。
(21)医者一手持住患者手,另一只手用小鱼际部(掌侧根突起处)上下搓内劳宫穴。一手持住四指,一手搓外劳宫穴。最后再搓天河水(前臂内侧由掌横纹至肘横纹),后做捻法,五个手指像捻药一样。再后做抖法,持住患者的手上下左右抖动100次。
做完右手,用同样方法再做左手。
2.开地门:
上为天,下为地。地门,肠之终结。肠者以蠕为能,以通为快。肠分大、小,天枢与大肠相系,肓俞与小肠有关。脐为先天之道,可总其功也。医者用点法以右手中指在病者肚脐(神阙)处点击7次,左育俞点击7次,右肓俞点击7次(育俞为脐平侧约一横指),气海穴点击7次(脐下约两横指),左、右天枢穴各点击7次(天枢穴为脐平侧约两横指)。然后医者将左手重叠在右手上,紧贴于病者腹部神阙周围,按反时针方向运转多次,然后将双手重叠于肚脐上敷1~3分钟,使病者腹部发热。通过揉动、击点达至气通为度,其作用是加强大小肠的蠕动以促使脏腑气流自相通畅。
3.开气门:
患者仰卧在床,医者坐在侧面,用双手十指指肚,长指缩短,短指伸长,力求平齐,按劲平均,按在患者任脉线路。
(1)一手小指点按天突穴(喉窝正中),无名指点按璇玑穴(天突穴向下沿胸骨正中线约一横指处),中指点按华盖穴(胸骨正中线璇玑穴向下约一横指),食指点按紫宫穴(胸骨正中线华盖穴向下约一横指),拇指点按玉堂穴(胸骨正中线紫宫穴向下约一横指)。
(2)另一手拇指点按膻中穴(胸骨正中线两乳头连线的中点),食指点按中庭穴(任脉线膻中穴向下约一横指),中指点按鸠尾穴(任脉线中庭穴向下约一横指,胸骨剑突处,无名指点按巨阙穴(任脉线鸠尾穴向下约一横指),小指点按上脘穴(任脉线巨阙穴向下约一横指)。时间5~6分钟。
(3)十指指腹点按足少阴肾经路线,一手无名指点按俞府穴(锁骨下缘,胸骨中线与乳中线之间凹陷处),中指点按或中穴(胸骨中线与乳中线之间,俞府穴向下约一横指处),食指点按神藏穴(胸骨中线与乳中线之间,或中穴向下约一横指处)。
(4)另一手食指点按灵墟穴(胸骨正中线与乳中线之间,神藏穴向下约一横指处),中指点按神封穴(胸骨正中线与乳中线之间灵墟穴向下约一横指),无名指点按步廊穴(胸骨正中线与乳中线之间神封穴向下约一横指)。时间5~6分钟。
(5)十指指肚点按任脉胃经路线。一手无名指点按在气户穴(锁骨下与乳中线交点处),中指点按在库房穴(乳中线气户穴向下约一横指),食指点按屋翳穴(乳中线库房穴向下约
一横指)。
(6)另一手食指点按膺窗穴(乳中线屋翳穴向下约一横指处),中指点按乳中穴(4乳中线膺窗穴向下约一横指乳头中),无名指点按乳根穴(乳中线乳中穴向下约一横指处)。时间5~6分钟。
(7)十指指肚点按在任脉旁的脾经路线上。一指点按在云门穴(锁骨下乳中线外旁两横指),中指点按在中府穴(云门穴下约一横指),食指按周荣穴(中府穴下约一横指)。
(8)另一手食指点按胸乡穴(周荣穴下约一横指,中指点按天溪穴(胸乡穴下约一横指),无名指点按食窦穴(天溪穴下约一横指),时间5--6分钟。胸部左右侧做法相同。
胸部再做顺气法81次,两肋侧做顺气法81次。
4.开血门
人体里的血如河中的流水一样,El夜不停地流动着,当流到某一个部位时,人体的那个部位因受到了损伤,气血被阻碍不能流通,并使全身受其牵制,人就有了病的症状。若能反其道而行之,开其门户,使气血流行,则筋脉自舒,其病自消。
(1)令患者仰卧床上,医者站在患者侧面,双手立掌四横指纹点按在患者肾经路线上,左手点按幽门穴(巨阙穴旁约五分钟即胸骨正中线任脉剑突下约二横指),右手点按石关穴(幽门穴下三横指处)。时间5~6分钟。
(2)双手立掌四横指纹部点按在任脉路线下脘穴。(任脉正中线胸骨剑突下约一5横指处),水分穴(任脉线下脘穴下约一横指处),神阙穴(任脉线水分穴下约一横指即脐中),阴交穴(任脉线神阙穴下约一横指处),气海穴(任脉线阴交穴下约半横指处),石门穴(任脉线气海穴下半横指处),关元穴(任脉《i勤峨嵋佛家医药密功口
线石门穴下约一横指处),中极穴(任脉线关元穴下约一横指处)。时间5~6分钟。
(3)双手拇指点按肝经阴帘穴(脐下5寸正中线旁开2寸之腹股沟内之气冲穴下2寸大腿内侧),时间5~6分钟o
(4)双手拇指按脾经血海穴(屈膝,于髌骨内上缘上两横指处),时间5~6分钟。
(5)双手拇指点按胃经足三里穴(外膝眼下约三横指处),时间5~6分钟。
(6)双手拇指点按脾经三阴交穴(足三里穴下约四横指小腿外侧部),时间5~6分钟。
(7)双手拇指点按肾经涌泉穴(足掌正中),时间5~6分钟。
(8)双手指尖握住双足五指节,时间5~6分钟。
最后在腿部内外两侧拍击,顺气81次。
5.开中门:
中门,即中焦之门。中焦是沟通上焦和下焦的关键。以部位而言,中焦指膈下至脐P2 1-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脾主运化,胃主纳食。脾为后天之基,其功见于摩擦胃部。脾之功能正常,积滞自消。建里穴位于脾脏部位,为健脾开气的要冲。阑门穴在大小肠交汇处,为食物由小肠转入大肠暂停之所,无论虚实各症,均需先放通此穴。具体操作为:
(1)患者仰卧位。医者位于右侧,先以左手拇指迎住巨阙穴部位(任脉正中线胸骨突下约两横指周围环形部位),再由右手中指按住阑门穴(任豚腹部正中线脐上约一横指半处),旋转推按,俟指下感觉气通为度。
(2)再以右中指换按建里穴(任脉腹部正中线剑突下约四横指处),旋转推按,以气通为度。
6.开火门:
命门之火,为肾气蒸腾,肾阳壮旺之本。可调带脉与全身之阳,平秘阴阳,以使阴阳和气运转全身。
(1)患者端正直坐,医者左手中指对准患者督脉路线上的肾俞穴(命门穴旁约一横指半处),右手中指对准任脉路线上的关元穴(脐下三横指处),同时用中强度的力量,各点击5次。
(2)医者左手中指对准命门穴,右手中指对准中极穴(脐下四横指处),用同样力度同时点击5次,然后左右手成掌,双手掌心分别贴紧在命门、关元穴上,左手在命门穴,右手在关元穴,各向反时针方向转旋18次。
7.开肺门:
肺位于胸中,主一身之气,为呼吸外气之府库。肺有肺门,位于胸部正中线旁开一寸,与胸骨柄、体联结部相平处(天突T--横指旁开一横指处),左右各一穴,俗名气通穴,为开胸顺气之要穴。
(1)患者仰卧。医者位于右侧,以右手拇指和中指分点两肺门穴,以食指勾点天突穴,持续着力,以病人自觉气通为度。
(2)医者右手顺势放平,掌根落于天突璇机华盖一线;左掌覆于右手上,随患者呼吸合力下压,约3分钟,可使胃中浊不得上逆而下降。
8.开筋门:
人体中筋门共分为四处:一为双手腕后横纹中与一窝风正对,二为双肩井中两条大筋,三为背脊左右处两条大筋,四为双脚解溪穴处之筋。筋门为诸经之祖,提之众经皆动,百病皆效。可使周身气血流通,各脏腑气分舒畅。
(1)医者将患者的双掌后腕横纹穴和正对掌背的一窝风穴处,用左右手的拇指各朝左右拔筋5次,要拔得干脆利落;然后用左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掐住此处,用力推至中指尖。
(2)医者以双手拇、食、中指分别掐住患者双肩之大筋向上各提3次,然后突然丢下,再用双手掌拍击肩井穴7次。
(3)医者用双手拇指、食指、中指分别将督脉络线上脊两旁的大筋向上连续提起5次,然后突然丢手,再将双手拇指放置于双大筋上分别直推至中髂穴(臀肌部)处共3次,顺着路线摇动而下。
(4)医者用双手大拇指分别掐住患者双足的解溪穴部位(脚背弯处),分别各向左右拨7次,然后顺此路线由足一窝风穴直推至内庭、八风穴。
9.开骨门:
人体骨之关节多集中于背脊督脉一线。脊椎,俗称脊柱、脊梁骨,起着支持人体的作用,由33个脊椎骨组成(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椎骨5个和尾椎骨4个)。其活动量最大为颈椎,腰椎次之。脊椎是脊髓的主要保护结构,稍有损伤即易累及神经。古称椎骨为杼骨,上椎尤大,特名大椎,为调益阳气之总纲。凡治疗腰背部及督脉各疾病时,必须先施治大椎穴。其旁有大杼穴,为骨之会穴,善治骨软无力。另有魂门一穴,专治筋挛骨痛。以上各穴,均为开骨之要处。
(1)医者先点眉弓,推颈部三经路线;拿风池,切击肩井,重拿大椎(与肩平之后督脉正中线上),大杼(大椎旁开一寸五分处),拍击魄户(督脉正中线旁开三寸,平肩下一寸处)、魂门(魄户穴下六寸处)。
(2)医者以拇指加强力度点按大椎穴9次,重拿肩髑穴9次,然后将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按顺序一个个地拍击,震动,以调和各骨关节的气血。
10.开神昏:
“神昏”即神志不清,或全然不知,多为邪阻清窍、神明被蒙所致的一类危急症候。凡属治疗神识之穴位,感应最为灵敏,均合按摩之应用。以按摩疗神昏较之它法,其成功最速且方便舒适。
(1)医者以指甲尖,掐刺患者鼻取嚏。再点击百会,掐点人中、素髑或禾髂(人中穴旁五分处)。
(2)医者以手指拨拿患者合谷穴,掐五指端、大陵(掌横纹两横指小臂内侧上)、内关(大陵外两横指处)。
(3)两手指点按腿部承山穴(膝窝正下四横指小腿肚处),重拿昆仑(足踝骨处)、解溪(足踝弯处)、仆参(足跟处),最后顶按涌泉穴(两足掌心处)。
11.开汗门:
汗从皮肤而出,肺气通于皮毛。古称汗毛孔为鬼门,故此法又称为“开鬼门”。
(1)医者以手指拿患者风池、风府穴,掐拿合谷穴,复溜或-温溜穴(位于前臂伸侧桡侧缘上,腕横纹上二寸),掐中冲穴(中指尖),揉运内劳宫穴,推三关(患者前臂由鱼际紫侧推至曲池),用指掐拿一扇fj(食指与中指间掌背)、二扇门(最后二扇门间)。
(2)医者以指点按肺俞(督脉正中线平肩下3寸,旁开1寸5分处)、百劳(位于项部,后发际下一寸,从正中线左右旁开各一寸处2穴,第一胸椎即督脉正中线平肩处左右旁开各一寸三分处2穴。共计4穴)。
12.开风门:
开风门即是祛风调水,平和阴阳。推调肾水以驱风寒杂症。具有强筋润骨,平秘阴阳之奇效。
(1)医者令患者俯卧于床上,在患者督脉路线上,点按天柱穴、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身柱穴下2寸)、灵台穴、至阳穴、筋缩穴(至阳穴下2寸)、中枢穴、脊中穴、悬枢穴(脊中穴下2寸)、命门穴、阳关穴(命门下2寸)、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各点按5次,穴位相距均为1寸。
(2)点在督脉旁开1.5寸间的膀胱经,大杼(平肩)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各点按5次,未注明穴位间相距均为1寸。
(3)点在督脉旁开3寸的膀胱经;附分穴,魄户穴、膏肓俞、神堂穴、滤遮穴、膈关穴、魂门穴(膈关穴下2寸)、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脆肓穴(志室穴下5寸),秩边穴,各点按5次,未注明穴位间距均为1寸。
(4)双手拇指捏掐于两侧脊柱旁,由下向上做推捏脊5次。
对於气血闭塞一类的疾病,医者必须在影响人体整体机能的部位,首先开其门,打开壅塞之门户,以使其气血畅通,疾病消失。它不仅具有开通的作用,常用在一般点穴、按摩治病之前。与推拿手法先轻後重,继而轻的原理相同,只是「先轻」的第一阶段在点穴术语称之「开门」。
气功点穴的最大特点,就是治病要先(开门),认为打开了门,医者的内气才能从病人身体关窍的通道上发放进去,起到治病的作用。气功点穴一法,是在熟知人体经络、经穴的基础上,医者根据不同的病变,采用点穴手法,运用医者的两手去点开有关部位的门户,然後以强烈的意念将自己的内丹之气提起,直达双手掌指,再对准病灶,经一定的时间,就可以达到治病的奇效
“将军之官,谋略出焉”指的是肝。
原因:古人用将军征战时的深谋远虑来比喻肝的作用。肝为将军之官,主谋虑,其性勇,故喻为将军。肝有防止外侮,考虑抵御对策的作用。因此,人体受到外在环境的刺激时,在精神情志上就会立即采取谋虑,进行适应的措施。
出自:《素问·灵兰秘典论》
肝的作用:
1、肝脏是人体最强大的脏器, 具有维持血液循环和造血的功能,使人体的各个系统 能正常运作;
2、具有代谢功能,为人体源源不断地提供 能量;
3、具有解毒功能,保护机体不受毒害;
4、具有分泌 胆汁的功能,支持脂肪消化;
5、具有强大的预备和再生 能力,受损后依然能够“坚韧地”发挥功能。
扩展资料:
人体器官别称总结:
1、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心是五脏六腑的大主,生命活动的根本,居于首要地位。假如失去这个统一领导的作用,则十二官的活动,就要发生紊乱。
2、肝:为将军之官,主谋虑:肝有防止外侮,考虑抵御对策的作用。因此,人体受到外在环境的刺激时,在精神情志上就会立即采取谋虑,进行适应的措施。
3、 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胆气的盛衰可以决定思想意识的果敢与否。外在因素的刺激,仍然可以因内在器官的活动而取得适应和改变,从避免受到不良的影响,胆就负担着这一主要任务。
4、 胆:为中精之府,属奇恒之府:胆藏清净之液,而其他各府中之液皆浊;因此它是“中精之府”,并与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同属“奇恒之府”。
5、胃:为水谷之海,仓廪之官,腐熟水谷,为后天给养来源。胃既能容纳水谷,又有运化吸收水谷精气的作用,以供给需要,所以说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是后天的根本。
6、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化物而分别清浊,能化物而使精华归于五脏,使糟粕从六腑排泄;并使糟粕中的水分归于膀胱,渣滓归于大肠。因此小肠如有病变,可以影响大便和小便的排泄。
-肝主谋虑
-将军 (中医人体器官名)
-脏腑
本文2023-08-05 17:52:1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3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