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的类型有几种
按照体例分为四种
纪传体: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历代修正史都以此为典范。又如《汉书》。有个别的正史没有书或者志,比如《三国志》
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如《左传》、《资治通鉴》等都属于这一类。
纪事本末体: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这种体裁的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纲,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现有九部纪事本末体的古籍。
国别体:国别体史书创始于《国语》。国别体史书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分载多国历史。如《战国策》、《三国志》都属于这一类。
按时间和空间分为以下几种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断代史:记载一朝一代历史的史书称为断代史,创始于东汉班固的《汉书》。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其余都属断代史。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另外,还有记载各种专门学科历史的史书称专史,如经济史、思想史、文学史、史学史等。
《诗经》辑录成书的年代约在春秋后期,据说孔子曾经删定过《诗经》。到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国辕固所传的《诗》叫《齐诗》,鲁国申培所传的《诗》叫《鲁诗》,燕国韩婴所传的《诗》叫《韩诗》,鲁国毛亨所传的《诗》叫《毛诗》。东汉时,《毛诗》得到了官方和学者们的认同,逐渐盛行,齐、鲁、韩三家的《诗》逐渐衰落以至亡佚。现在我们见到的《诗经》,就是毛亨传下来的。
一、史记
简介: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二、汉书
简介: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三、后汉书
简介: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
《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长统传》中,范晔详细地收录了八篇抨击时政的论文。
四、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
简介: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
陈寿开始在蜀国任职,受宦官排挤不得志。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而最终成书,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三国志》也是二十五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为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五、晋书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 。
《晋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
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晋书
-三国志
-后汉书
-汉书
-史记
儒家
论语 [春秋 - 战国] 公元前480年-公元前350年
孟子 [战国] 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50年
礼记 [战国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荀子 [战国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孝经 [战国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说苑 [西汉 (公元前206年 - 9年)] 刘向著
春秋繁露 [西汉 (公元前206年 - 9年)] 董仲舒著
韩诗外传 [西汉] 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20年
大戴礼记 [东汉] 100年-200年
白虎通德论 [东汉] 79年-92年 班固著
新书 [西汉 (公元前206年 - 9年)] 贾谊著
新序 [西汉 (公元前206年 - 9年)] 刘向著
扬子法言 [西汉 - 新] 公元前33年-18年 扬雄著
中论 [东汉 (25年 - 220年)] 徐干著
孔子家语 [汉 (公元前206年 - 220年)]
潜夫论 [东汉] 102年-167年 王符著
论衡 [东汉] 80年 王充著
太玄经 [东汉] 公元前33年-18年 扬雄著
风俗通义 [东汉] 190年-200年
孔丛子 [东汉 - 三国 (25年 - 265年)]
申鉴 [东汉] 196年-220年
忠经
素书
新语 [西汉] 公元前196年
独断 [东汉 - 三国] 167年-258年
蔡中郎集 [东汉] 152年-192年
墨家
墨子 [春秋 - 战国] 公元前490年-公元前221年
鲁胜墨辩注叙 [西晋 (265年 - 317年)] 鲁胜著
道家
庄子 [战国] 公元前350年-公元前250年
道德经 [战国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列子 [战国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鶡冠子 [战国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文子
文始真经
列仙传 [西汉] 公元前50年-8年
鬻子
老子河上公章句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商君书 [战国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申不害
慎子 [战国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慎到著
谏逐客书 [战国] 公元前237年 李斯著
管子 [战国 - 汉 (公元前475年 - 220年)]
名家
公孙龙子 [战国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兵家
孙子兵法 [春秋] 公元前515年-公元前512年 孙武著
吴子 [战国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吴起著
六韬 [战国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司马法 [春秋 - 战国 (公元前772年 - 公元前221年)]
尉缭子 [战国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三略 [西汉] 公元前100年-9年
算书
海岛算经 [三国] 263年
九章算术 [西汉 - 新] 公元前120年-20年
孙子算经 [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周髀算经 [汉] 公元前50年-100年
杂家
淮南子 [西汉 (公元前206年 - 9年)]
吕氏春秋 [战国] 公元前247年-公元前239年 吕不韦著
鬼谷子 [战国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尹文子
邓析子
史书
史记 [西汉] 公元前109年-公元前91年 司马迁著
春秋左传 [战国] 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00年
逸周书 [战国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国语 [战国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晏子春秋 [战国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吴越春秋 [东汉] 50年-100年
越绝书 [东汉] 50年-70年
战国策 [战国 - 西汉] 公元前350年-公元前6年
盐铁论 [西汉] 公元前81年-9年 桓宽著
列女传 [西汉 (公元前206年 - 9年)] 刘向著
春秋谷梁传 [西汉 (公元前206年 - 9年)]
春秋公羊传 [西汉 (公元前206年 - 9年)]
汉书 [新 - 东汉] 36年-111年
前汉纪 [东汉] 198年-200年
东观汉记 [东汉] 60年-160年
後汉书 [南北朝] 420年-445年
竹书纪年 [战国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穆天子传 [战国] 公元前370年-公元前330年
古三坟 [汉 (公元前206年 - 220年)]
燕丹子
西京杂记
经典文献
诗经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 公元前771年)]
尚书 [春秋 (公元前772年 - 公元前476年)]
周易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 公元前771年)]
周礼 [战国] 公元前300年-公元前100年
楚辞 [战国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仪礼 [战国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山海经 [战国 - 汉 (公元前475年 - 220年)]
焦氏易林 [汉 (公元前206年 - 220年)] 焦延寿著
京氏易传 [西汉] 公元前57年-公元前37年 京房著
诗说
字书
说文解字 [东汉] 100年-121年 许慎著
尔雅 [秦 - 西汉 (公元前221年 - 9年)]
释名 [东汉] 190年-210年
方言 [西汉 (公元前206年 - 9年)] 杨雄著
急就篇 [西汉] 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
医学
黄帝内经 [战国 - 西汉 (公元前475年 - 9年)]
难经 [汉 (公元前206年 - 220年)]
伤寒论 [东汉 (25年 - 220年)]
金匮要略 [东汉] 170年-219年
传说中的三坟五典如果不算在内的话,比较著名的几部书有:
1《尚书》的原始版本,据说有100篇,但是现存29篇,鲁恭王古文尚书可能保存了先秦尚书的原貌,但是在汉朝今古文学派的论战后便被遗失,现在的古文尚书58篇除了保留今文尚书29篇之外,其余都是伪书,而最初的100篇尚书,几乎无据可考;儒家经典除尚书外,六经中的《乐经》也已失传,两汉时期的诗经,除毛苌的毛诗流传至今,韩诗剩余一部分,当年的齐诗也已经失传
2《孙膑兵法》,也就是齐孙子,在银雀山汉墓出土之前属于散佚,现在仅有残篇;
3《东观汉记》,东汉官方历史,元朝散佚,后来辑佚得到22卷;
4《竹书纪年》, 汲冢竹书的最大发现,记载了魏国历史并且上溯到了五帝时期,作为上古史料中具有明确纪年的文献,因为一些记载不符合儒家历史观而被排斥,最终在宋朝遗失,今本《竹书纪年》不是真实记录,是后人结合一部分原文加上其他文献伪造的;宋朝时期是我国文献遗失的高峰期,除竹书纪年外,遗失的文献还有《括地志》、二十四史中李百药《北齐书》的一部分、令狐德棻《周书》一部分和《元和郡县志》的图,导致中原王朝第一部地理总志价值减少一半;
5《永乐大典》原本22937卷,正本明末遗失(一说在嘉靖陵墓内),副本历经明末,八国联军侵华和宫中失窃,目前遗存800卷左右;清中期编《四库全书》翻阅《永乐大典》,使得二十四史中的《旧五代史》重见天日。
其实作为一个红楼梦爱好者,最在乎的还是后40回去了哪儿啊。。。
本文2023-08-05 17:56:0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3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