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的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的意思?,第1张

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出处:唐代李白的《静夜思》

创作背景:

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当时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等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中国文学史 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编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中国文学发展史 刘大杰著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3

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等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中国文学史 郭预衡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 高教出版社1999

中国俗文学史 郑振铎著 上海书局1984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中国历代文论选 郭绍虞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中国文学批评史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室编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敏泽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中国诗学体系论 陈良运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著 东方出版社1916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著 中华书局 1957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著

中国古典小说史略 杨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著

中国戏剧史 周贻白著

中国美学史 李泽厚、刘纲纪著

美的历程 李泽厚著 文物出版社1981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袁行霈著 北大出版社1987

中国小说美学 叶朗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中国诗歌美学史 庄严、章铸著 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郭英德等 中华书局1995

经学历史 清 皮锡瑞著 周予同注 中华书局1959

中国绘画史 王伯敏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中国音乐史略 吴钊、刘东升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中国古代文化史 阴法鲁主编 北大出版社1996

士与中国文化 余英时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道教与中国文化 葛兆光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佛教与中国文学 孙昌武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著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清 永溶、纪昀编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书目答问 张之洞缪荃孙撰 中华书局1963

古典文学文献及其检索 潘树广编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

谈艺录 钱钟书著

管锥编 钱钟书著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 中华书局1962

诗集传 南宋 朱熹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诗经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诗经选译 余冠英选译 人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诗经今注 高亨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孙作云著 中华书局1966

楚辞补注 南宋 洪兴祖补注 中华书局1957

楚辞集注 南宋 朱熹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楚辞选 马茂元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文选 梁 萧统编 中华书局1977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逯钦立编 中华书局1983

玉台新咏 梁 徐陵辑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清 严可均编 中华书局1953

论语译注 杨伯俊译注 中华书局1980

孟子译注 杨伯俊译注 中华书局1982

庄子集释 清 郭庆藩集释 中华书局1961

荀子选 方孝博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春秋左传注 杨伯俊注 中华书局1983

战国策 西汉 刘向集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山海经校注 袁珂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古神话选释 袁珂辑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 中华书局1962

乐府诗集 南宋郭茂倩编 中华书局1979

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笺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选注 中华书局

古诗十九首初探 马茂元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史记 西汉司马迁著 中华书局1958

史记选 王伯祥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汉书选 冉昭德 陈直选注 中华书局1962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 中华书局1962

六朝文絜 清许梿编 中华书局1962

三曹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曹植集校注 赵幼文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阮嗣宗咏怀诗注 黄节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靖节先生集 东晋陶渊明著 清陶澍校注 文学古籍刊行社

陶渊明诗文选注 唐满先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陶渊明卷(上、下编)中华书局1961-1962年版

谢康乐诗注 黄节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谢灵运诗选 叶笑雪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注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

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洛阳伽蓝记校注 范祥雍校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水经注疏 清杨守敬、熊会贞注 科学出版社1957

汉魏六朝小说选 徐震愕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

搜神记 东晋干宝著 中华书局1979

世说新语 南朝宋刘义庆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文心雕龙注释 周振甫注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诗品注 陈廷杰注 作家出版社1961

诗品集注 曹旭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中古文学史论集 王瑶著 北大出版社1986

古诗源 清沈德潜选 中华书局1977

全唐诗 清彭定求等编 中华书局1960

全唐诗补编 陈尚君等 中华书局1997

唐诗别裁 清沈德潜编 中华书局1975

唐诗选 中国社科院文研所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唐宋诗举要 高步瀛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唐诗纪事 南宋计有功著 中华书局1965

唐集叙录 万曼著 中华书局1980

唐诗杂论 闻一多著 三联书店《闻一多全集》本1982

全唐文 清董诰等编 中华书局1983

全唐文纪事 清陈鸿墀著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

唐文粹 北宋姚铉编 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本

唐宋文举要 高步瀛选注 中华书局1963

唐宋八大家文抄 明茅坤编 清坊刻本

敦煌变文集 王重民等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唐宋传奇集 鲁迅校录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

唐人小说 汪辟疆校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唐才子传 元辛文房著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著 中华书局1975

新唐书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著 中华书局1975

王子安集注 清蒋清翊撰 光绪间刻本

杨炯卢照邻集 徐明霞点校 中华书局1981

骆临海集笺注 清陈熙晋笺注 中华书局1961

陈子昂集 徐鹏校点 中华书局1960

孟浩然诗集 唐孟浩然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王右丞集笺注 清赵殿成笺注 中华书局1961

王维集校注 陈铁民校注 中华书局1997

王维诗选 陈贻焮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李太白全集 清王绮注 中华书局1979

李白诗选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组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

杜少陵集详注 清仇兆鳌注 中华书局1952

杜甫诗选 萧涤非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杜甫评传 陈贻焮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 华文轩编 中华书局1964、1982

高适诗集编年笺注 刘开扬笺注 中华书局1982

岑参集校注 陈铁民、侯忠义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韩昌黎集 唐韩愈著 商务印书馆1958

韩愈文选 童第德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钱仲联集释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韩愈诗选 陈迩冬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柳宗元集 吴文治等校点 中华书局1979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柳宗元卷 吴文治编 中华书局1964

刘禹锡诗文选注 徐州师院中文系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

白氏长庆集 唐白居易著 中华书局1979

白居易诗选 顾肇仓、周汝昌选注 作家出版社1962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白居易卷 陈友琴编 中华书局1962

元白诗笺证稿 陈寅恪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李贺诗歌集注 清王绮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李贺诗集 叶葱奇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樊川诗集注 清冯集梧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杜牧诗选 缪钺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玉溪生诗集笺注 清冯浩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李商隐诗歌集解 刘学锴、余恕诚著 中华书局1988

李商隐诗选 安徽师大中文系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唐代诗人丛考 傅璇琮著 中华书局

花间集 后蜀赵崇祚编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

南唐二主词校订 王仲闻校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李璟李煜词 詹安泰编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词综 清朱彝尊、汪森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唐宋词选释 俞平伯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唐宋词选 中国社科院文研所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全宋词 唐圭璋编 中华书局1980

宋词三百首笺注 唐圭璋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宋词选 胡云翼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乐章集 北宋柳永著 朱孝臧《疆村丛书》本

苏轼词选 陈迩冬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淮海居士长短句 北宋秦观著 龙榆生校点 中华书局1957

清真集 北宋周邦彦著 吴则虞点校 中华书局1981

李清照集校注 王学初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稼轩词编年笺注 邓广铭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夏承焘笺校辑著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

人间词话 王国维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宋诗选注 钱钟书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东坡七集 北宋苏轼著 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

苏轼诗选 陈迩冬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卷 傅璇琮辑 中华书局1978

陆游选集 朱东润选注 中华书局1962

陆游传 朱东润著 中华书局1960

苕溪渔隐丛话 南宋胡仔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

诗人玉屑 南宋魏庆之辑 中华书局1961

沧浪诗话校释 郭绍虞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

宋史 元阮脱等著 中华书局1977

太平广记 北宋李昉等编 中华书局1981

东京梦华录注 南宋孟元老著 邓之诚注 中华书局1982

梦梁录 南宋吴自牧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

武林旧事 南宋周密著 西湖书社1981

京本通俗小说 清缪荃孙编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4

清平山堂话本 明洪楩编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话本选 吴晓铃等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水浒传 明施耐庵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西游记 明吴承恩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

封神演义 明许仲琳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金瓶梅词话 明兰陵笑笑生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古代白话小说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古今小说(喻世明言) 明冯梦龙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警世通言 明冯梦龙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醒世恒言 明冯梦龙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初刻拍案惊奇 明凌蒙初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二刻拍案惊奇 明凌蒙初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水浒后传 清陈忱著 作家出版社1956

聊斋志异(三会本) 清蒲松龄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隋唐演义 清褚人获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说岳全传 清钱彩等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儒林外史 清吴敬梓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

红楼梦 清曹雪芹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水浒研究资料汇编 朱一玄、刘毓忱编 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 一栗编 中华书局1963

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1-4辑)人民文学出版社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1

镜花缘 清李汝珍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官场现形记 清李宝嘉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清吴趼人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老残游记 清刘鹗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孽海花 曾朴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中国戏剧史长编 周贻白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中国戏曲通史 张庚、郭汉城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宋元戏曲考 王国维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

录鬼簿 元钟嗣成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元代杂剧全目 傅惜华编著 作家出版社1957

明代传奇全目 傅惜华编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明代杂剧全目 傅惜华编著 作家出版社1958

古典戏曲存目汇考 庄一拂编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闲情偶寄 清李渔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1960

元曲选 明臧懋循编 中华书局1958

元曲选外编 隋树森编 中华书局1958

元人杂剧选注 王季思等选注 北京出版社1980

元散曲选注 王季思等选注 北京出版社1981

盛明杂剧 明沈泰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

六十种曲 明毛晋编 中华书局1958

关汉卿戏曲集 吴晓铃等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

董解元西厢记 金董解元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西厢记 元王实甫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元本琵琶记校注 元高明著 钱男扬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牡丹亭 明汤显祖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清忠谱 清李玉著 《古本戏曲丛刊》本1955

一捧雪 清李玉著 《古本戏曲丛刊》本1955

长生殿 清洪升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桃花扇 清孔尚任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明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等编 中华书局1973

清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编 中华书局1975

清诗选 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近代诗选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门化1955级《近代诗选》小组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龙榆生编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明文在 清薛熙编选 光绪江苏书局刻本

清文汇 沈粹芳、黄人等编 上海国学扶轮社本

纳兰词 清纳兰性德著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

龚自珍全集 清龚自珍著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4人境庐诗草笺注 钱仲联笺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附:梁启超、鲁迅、黄侃三位先生所开之最低限度国学书目,仅供参考

梁启超开列之书目

四书 易经 书经 诗经 礼记 左传 老子 墨子 庄子 荀子 韩非子 战国策 诗集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楚辞 文选 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 韩昌黎集 柳河东集 白香山集 其他词曲集 宋元明史纪事本末 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

鲁迅开列之书目

唐诗纪事 唐才子传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 历代名人谱 少宝山房笔丛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世说新语 唐摭言 抱扑子外篇 论衡 今世说

黄侃开列之书目

二十五史 十三经 大藏礼记 国语 史记 汉书 资治通鉴 通典 庄子 荀子 文选 文心雕龙 说文解字 广韵

“凤凰台上凤凰游”出自: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创作的一首怀古抒情诗《登金陵凤凰台》

原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翻译: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创作背景

《登金陵凤凰台》此诗一说是天宝六载(747年)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也有人称是李白游览黄鹤楼,并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写的,是想与崔颢的《黄鹤楼》争胜。

全诗构造出阔大的境界,并且把历史的变迁,即时间的改变与地点的依旧,即空间的不改整体地表现出来,启发人们作更深的思考。

-登金陵凤凰台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下面就是我整理的静夜思古诗含义,一起来看一下吧。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及注释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

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

创作背景

李白《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参考资料:

1、孙宏亮李白《静夜思》考证 延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2

鉴赏

这大概是一首最普及的诗了,可能还是许多人一生学过的第一首诗,但较之魏文帝的“漫漫秋夜长……”滋味要寡淡了许多。并且这首诗还有一些不通情理的地方。按理说,此情此景应该是在室外,以方便举头望明月,而不是举头望房梁。月光穿窗而入室内,即使是玻璃窗,或者没有窗户纸,因有窗户的影子,就不太象地上霜了。若在室外,床便不是一般的床,必须解释成一种室外的东西,比如胡床井栏之类。并且,据说现在这个版本是经过明人改过的,《唐诗三百首》是较早采用的,在其推广过程中起了莫大的作用。

这种只有20个字的五绝,大概是中外诗歌里面最短小的一种吧。但就是在这20个字的预算约束里面,“明月”二字便重复了两次,占去了20%的预算。而整首诗又是那样直白,几乎跟儿歌一样浅显,却丝毫不影响它在流行诗歌排行榜的位次。可见这种改动还是很成功的。

子曰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风雅颂赋比兴,从通常意义上看,这首诗的前三句可以看成兴,当然并不是典型的兴,因为明月与故乡还是有联系的。兴是儿歌常用的手法,并且语多重复,在重复中还常用顶针式的重复,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专吃杜鲁门”,前三句几乎毫无意义,最多只能算是虚晃一枪。

月亮是一个很适合作诗的题目,古今中外有很多月亮诗。在中国若让人举一个月亮诗的例子,恐怕半数以上的人想到的第一个就是这一首。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月亮通常用来表达思乡、思人情感时的衬托。抛开月亮的象征意义这个问题不谈,月亮诗大致有三类,这三类又分两大类,一大类是满月,另一大类当然就是残月。

在满月中又有两类,一类是人们平时最常见的,也是在文学作品里出现最多的,是在局限空间里的月亮。本诗就属于这一类,其他如汉乐府里那些月下思妇、《姜斋诗话》里非常赞赏的“明月照积雪”,王国维所欣赏的“桂华流瓦”,以及燕京八景里的“卢沟晓月”都是局限空间里的月亮,适合用长焦镜头进行局部特写。但满月未必是明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是很朦胧的。

满月中的第二类是在广阔空间的月亮,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因为需要到野外去,不能在天井里,但对于欣赏月亮却是最理想的情况。所谓的广阔空间不外乎高山、大海、大漠、大江、大湖、草原等,文学作品里的“海上生明月”、“明月出天山”、苏轼的《赤壁赋》、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都属于这种情况,这种情景是极富感染力的。

第三类就是残月。残月多用于烘托消极情感,因而多佐以枯枝瘦石之类,如“松际露微月”、“缺月挂疏桐”、“缺月昏昏漏未央”等。

拓展阅读

版本考证

《静夜思》流传有两种版本,一个版本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诗三百首》,为明代版本,是流传比较广泛的版本。另一版本为宋代版本,载于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六):“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流传不广。两种版本中,有两个字的出入。

宋人上距李白生时比之《唐诗三百首》的编者年代上要近得多,因此一般认为,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更接近李白的原作,但仍有学者认为可能存在更早的版本。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静夜思》的第一句均为“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也均作“举头望山月”。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诗品汇》,也是如此。宋人一直推崇唐诗,其收录编辑甚有规模,加之距唐年代相近,误传差错相对较少,故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静夜思》应该是可靠准确的;在清朝玄烨皇帝亲自钦定的权威刊本《全唐诗》中,也并没有受到前面同时代不同刊本的影响而对此诗作任何修改。

在此之前《静夜思》已传入日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12册),因日本人对唐诗崇尚,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并未对其作出任何修改。但在中国情况就不一样了,到了明代赵宦光、黄习远对宋人洪迈的《唐人万首绝句》进行了整理与删补,《静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举头望明月”,但是第一句“床前看月光”没有变化。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静夜思》诗的第一句是“床前明月光”,但第三句却是“举头望山月”。直到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吸纳了明刊《唐人万首绝句》与清康熙年《唐诗别裁》对《静夜思》的两处改动,从此《静夜思》才成为在中国通行至今的版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是这也不是清朝流行的唯一版本,就在《唐诗三百首》问世前58年的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钦定的《全唐诗》中的《静夜思》就是与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完全相同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后来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也沿用着这一表述。

这一表述是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改写的。经过“改动”了的《静夜思》比“原版”要更加朗朗上口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床前明月光”版比“床前看月光”版在中国民间更受欢迎的原因。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薛天纬先生在《漫说》(《文史知识》1984年第4期)一文中专门对两个版本的差异发表了如下看法:仔细体味,第一句如作“床前看月光”,中间嵌进一个动词,语气稍显滞重;再说,“月光”是无形的东西,不好特意去“看”,如果特意“看”,也就不会错当成“霜”了。而说“明月光”,则似不经意间月光映入眼帘,下句逗出“疑”字,便觉得很自然;何况,“明”字还增加了月夜的亮色。第三句,“望明月”较之“望山月”不但摆脱了地理环境的限制,而且,“山月”的说法不免带点文人气——文人诗中,往往将月亮区分为“山月”“海月”等,“明月”则全然是老百姓眼中的月亮了。所谓“篡改说”、“山寨说”实在是言过其实。有学者认为,“《静夜思》四句诗,至少有50种不同版本,并且你很难知道哪一种抄本更接近‘原本。‘举头望明月’版本是在明代确定下来的”。

明代版本虽然可能不完全是李白的原作,有个别字词后世或有所修改,但是流传度很高,并被收录于各版本的语文教科书中。

1出自李白的祝人生日快乐的诗句有哪些

《清平调词三首其一》作者李白 朝代唐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首诗是李白在杨贵妃的生日宴会上做的诗。

这首诗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象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2有李白写的生日古诗吗

将进酒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jìng)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

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

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3李白写的有关生日的诗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 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这里 还有这首诗的赏析,可以参考下,望采纳,谢谢!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4李白的诗 与生日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楼主可以根据下面的目录百度一下,不能保证这是全部诗的目录,因为他的诗实在太多了呵呵。

李白诗文版本目录 目录 [草堂集] …………………………………………………………… 1 [李翰林集] ………………………………………………………… 1 [李太白文集] ……………………………………………………… 1 [李翰林集] ………………………………………………………… 4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 5 [唐翰林李太白诗集] ……………………………………………… 6 [分类李太白诗] …………………………………………………… 7 [唐李杜诗集] ……………………………………………………… 8 [唐李白诗集] ……………………………………………………… 9 [唐翰林李白诗类编] ………………………………………………10 [唐李白诗] …………………………………………………………11 [李翰林分类诗] ……………………………………………………12 [李翰林全集] ………………………………………………………13 [李诗通] ……………………………………………………………14 [李太白全集] ………………………………………………………15 [李太白文集辑注] …………………………………………………16 [李太白诗集注] ……………………………………………………17 [重刻李太白全集] ……………………………………………… … [李白集校注] ………………………………………………………18 [李白全集编年注释] ………………………………………………19 [李翰林诗范德机批选] ……………………………………………20 [李诗选注] …………………………………………………………21 [李诗选] ……………………………………………………………22 [李太白诗选] ………………………………………………………23 [李诗抄评林] ………………………………………………………24 [李杜律诗] …………………………………………………………25 [李翰林诗选] ………………………………………………………26 [李诗选] ……………………………………………………………27 [李律七宫颇解] ……………………………………………………28 [李诗钞述注] ………………………………………………………29 [李诗五言辩律] ……………………………………………………30 [李诗评选] …………………………………………………………31 [唐李白话] …………………………………………………………32 [李诗纬] ……………………………………………………………33 [诗纬李集] …………………………………………………………34 [李诗宜解] …………………………………………………………35 [瑶台风雷] …………………………………………………………36 [李白诗选] …………………………………………………………37 [李白诗] ……………………………………………………………38 [李白诗选] …………………………………………………………39 [白话注解李白诗选] ………………………………………………40 [音注李太白话] ……………………………………………………41 [李太白诗集] ………………………………………………………42 [李杜诗选][李白与杜甫]…………………………………………43 [李白诗选] …………………………………………………………44 [李白诗选注] ………………………………………………………45 [李白诗选注] ………………………………………………………46 [李白诗选读] ………………………………………………………47 [李白诗选] …………………………………………………………48 [李白诗选讲] ………………………………………………………49 [李白诗选注] ………………………………………………………50 [李白文选] …………………………………………………………51 [李白选集] …………………………………………………………52。

5生日诗句古诗大全

《庆生词》

诚祈晨阳喻春暖,

祝词肯切表心间。

文韬武略划蓝图,

雅致靓颜心高远。

生诞四月春暖季,

日逢亲朋献寿礼。

快燃生日寿火烛,

乐者前程星光路

寥廓高天一冥鸿,肯随乌鸟问雌雄!纷纷岂止容卿辈,碌碌何须笑乃公。赤汗马应空冀北,白头豕自愧辽东。郊原无限停车思,落日披襟得远风。

鸿飞展翅万重山,

昊天演绎岂千年?

生老无奈自天定,

日月有情总随缘。

快马放歌君莫笑,

乐将美酒醉青天!

邀友约朋入桃源,

月色烛光不夜天

诗语今天过华旦,

语祝快乐和平安

昊天广宇遣飞鸿,生日快乐情意浓。

天气晴和人意好,花开花落意从容。

袅袅娜娜窈窕女,出类拨萃非寻同。

来日光景气象新,风光无限七彩虹!

6写“生日”的古诗词有哪些

1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____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2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____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3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____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4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5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____张谓《题长安壁主人》6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7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8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____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9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___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0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____苏轼《鹊桥仙·七夕》11 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____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1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3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____李白《赠汪伦》14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____陆凯《赠范晔诗》15 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

茫然忘了邯郸道。____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16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____黄庭坚《品令·茶词》17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____王维《送别 / 山中送别 / 送友》18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____李白《送友人》19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____佚名《旧题苏武诗 / 别诗四首·其一》20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____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21 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

____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22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____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23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___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4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____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25 故人相望若为情。

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____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26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____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27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28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____杜甫《贫交行》29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____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30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____柳恽《江南曲》31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____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32 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____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33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____叶清臣《贺圣朝·留别》34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

____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35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36 故人何在,水村山郭。

____孙道绚《忆秦娥·季温老友归樵阳人来闲书因以为寄》37 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____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38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____李商隐《寄令狐郎中》39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____张九龄《答陆澧》40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____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41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____舒亶《虞美人·寄公度》42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____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 留别王维》43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____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44 长安故人问我,道寻常、泥酒只依然。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45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____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46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____王维《终南别业 / 初至山中 / 入山寄城中故人》47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____王维《少年行四首》。

7“致自己生日”的古诗词有哪些

“致自己生日”的古诗词有:1、《生日》[宋] 苏辙 扶杖今年见国人,悬弧早岁忆兹晨。

佛身三世归依地,邻寺百僧清净因。蘧子知非惭已晚,白公起定惜余春。

舞雩一濯平湖水,乡党惊呼白发新。白话释义:拄着拐杖今年被国人,悬弧早年回忆这早晨。

佛身三世归依地,邻寺老和尚清净就。你知道不是感到太晚蘧,白公胜起定珍惜我春天。

舞雩一洗平湖水,乡亲们惊呼白发新。2、《如梦令》[宋]:朱敦儒 好笑山翁年纪。

不觉七十有四。生日近元宵,占早烧灯欢会。

欢会。欢会。

坐上人人千岁。白话释义:突然觉得好笑山翁这把年纪了,不知不觉间到了七十四,生日接近元宵,看到了早上的火烧云晚上的灯火欢会,欢乐的聚会啊,希望坐上的人都能活到千岁。

3、《生辰漫咏》[明]沈周 今朝六十八,历岁知既夥。青春不还人,七十近在左。

流光迅昼夜,忽忽迸石火。我与石火争,寄活真螟蜾。

但愿无疢疾,诗骨瘦亦可。浮云载富贵,过眼颐不朵。

先人有薄田,数口颇缠裹。关门事清咏,天地自容我。

白话释义:今天六十八,历岁知既夥。岁月不饶人,七十将近。

昼夜分明,忽忽迸石火。我和石火争时间,寄生在真螟蜾。

希望无疢疾,诗骨瘦亦可。浮云乘载富贵,眼颐不朵。

先人有一小块田地,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耕耘。关上门躲清静,世界自有容身之处。

4、《长寿乐·南昌生日》[宋]李清照 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

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

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

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白话释义:微冷的应和时节,期盼着太阳早些升起,台阶前的蓂荚已长出六片叶子了,已经是初六了。

冬天的太阳刚刚升起,天将破晓,春天不久将来临。就在这时你(指寿星)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家中视你为掌上明珠。

你拥有不俗姿容、贤淑品德、良好教养,嫁给了一个好丈夫。到如今,你生活在的昼锦堂已经是儿孙满堂,而且个个都是有出息的达官贵人了。

光荣啊,你的家庭成员已经进入朝庭中枢,一个个身佩金印绿绶位列三公。可更喜的是你的两个儿子他们兄弟俩福荫不断,他们持虎符乘熊轼车,成为了地方太守。

他们的未来不可限量,而且很快就会高升,进入中枢成为皇帝倚重的大臣。看,他们兄弟俩穿着彩衣纷纷上前向你拜寿,向你敬献美食和美酒。

祝贺你长命百岁,与松椿同寿。5、《蓦山溪·老来生日》[宋] 管鉴 老来生日,渐觉心情懒。

卯酒带春酲,更昨来、东风已转。衰颜易改,不用看传神,欢意浅,酒肠悭,孤负深深劝。

浮云富贵,本自无心羡。金带便围腰,也应似、休文瘦减。

君恩未报,何日赋归欤,三径乐,五湖游,趁取身强健。白话释义:老来生日,渐渐觉得心情懒。

日酒带春醒,另外昨天、东风已经转。衰颜更改,不用看传神,欢意浅,酒肠悭,我背着深深鼓舞。

视富贵如浮云,本来就没有心羡。金带就围住腰,也应像、休文瘦减。

你恩未报,为什么天赋回吧,三经乐,五湖游,趁取身体健壮。6、《西江月·好个今年生日》[宋] 管鉴 好个今年生日,满堂儿女团栾。

歌声不似笑声暄。满捧金杯争劝。

富贵功名任运,佳辰乐事随缘。白头相守愿年年。

只恁尊前长健。白话释义:好一个今年生日,满堂青年团栾。

唱歌的声音不像笑声温暖。满捧金杯争夺劝。

富贵功名任运,佳辰乐事随缘。白头相守愿年年。

只是那尊前长健康。7、《洞仙歌·今年生日》[宋] 朱敦儒 今年生日,庆一百省岁。

喜趁烧灯作欢会。问先生有甚,阴德神丹,霜雪里、鹤在青松相似。

总无奇异处,只是天然,冷淡寻常旧家计。探袖弄明珠,满眼儿孙,一壶酒、□向花间长醉。

且落魄、装个老人星,共野叟行歌,太平时世。白话释义:今年生日,庆一百省一年。

喜趁烧灯作欢会。问先生有很,阴德神丹,霜雪里、鹤在青松相似。

总没有奇异之处,只是天然,冷淡普通旧家计。从袖子里玩明珠,满眼睛儿孙,一壶酒、口向花间长醉。

而且落魄、装个老人星,与野老人行歌,太平时代。8、《生日》[当代] 钱钟书 行藏只办倚栏干,动业年来镜懒看。

书癖钻窗蜂未出,诗情绕树鹊难安。老侵气觉风云短,才退评蒙月旦宽。

输与子山工自处,长能面热却心寒。白话释义:行动只办理倚栏,动业近年来镜子懒得看。

书癖钻窗蜜蜂不出,诗情绕树鹊难安。老侵气觉得风云短,才能退评受到月旦宽。

输给子山工程自处,长能面热退心冷。

8李德雄生日快乐的诗句

李白一斗诗情通

德威怀远塞尘空

雄笔仙才镌勒见

生意人心万国同

日斜江上春风晚

快士交情笔砚中

乐山雅望意雍容

李子风光越水春

德器交情素所敦

雄文大笔也何有

生来且喜事精神

日月须归仁义主

快哉天地一闲人

乐事全归万众心

李花结果自然成

德厚流光产俊英

雄剑无威光彩沈

生计年年乐岁丰

日烘春色成和气

快阁东西倚晚晴

乐子物外有高兴

李白当年流夜郎

德睿宁安国中良

雄豪乐事幽人咏

生人情谊贵和光

日暮东风春草绿

快凌紫清登玉堂

乐子飞燕侍昭阳

李花浅白开自好

德人眼力了天巧

雄文直气耿心胸

生子笔力能巧妙

日日春光斗日光

快刀肯截乌龙角

乐子落照秋风老

李白落笔生云烟

德行四海春无边

雄文大笔亦何有

生意重寻白玉盘

日月行当寿星纪

快活人间百十年

乐游原上见长安

李白才名天下奇

德泽纯洽八方一

雄文更复值绝艺

生朝佳气氤氲集

日华重重上金榜

快阁江山我亦披

乐道安间绝世机

李家风骨已双全

德泽流行汉水边

雄镇坤维百灵赴

生得贞心铁石坚

日月光华含吐异

快意生平有此观

乐事良辰古所难

李白之名高千古

德义远从王父父

雄光宝矿献春卿

生而神灵长威武

日观封崇大礼成

快睹朝霞开宿雾

乐事年年动荆楚

李人公子恣行乐

德裕南征基奉册

雄心壮志两峥嵘

生平山水债未了

日落风风高风高

快活不知如我者

乐天不是蓬莱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井上的栏杆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静夜思》流传有两种版本,一个版本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诗三百首》,为明代版本,是流传比较广泛的版本。另一版本为宋代版本,载于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六):“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流传不广。两种版本中,有两个字的出入。

李白《静夜思》的流传及清人的改动

流传至今最早的《李太白文集》的《静夜思》:“床前看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这和我们现在流传的版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所不同。

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或作《夜思》),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幼皆知。但从版本流传的角度去考察,今天所传诵的版本,是李白的原作经后人修改过的。

李白诗集,今天能见到的最早刻本,是国家图书馆藏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和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影印“静嘉堂藏本”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宋距唐近,所载作品,应该是基本上保持了李白原作面貌的。而“两宋本”所载《静夜思》,第一句作“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作“举头望山月”,与今传诵者不同。不但“两宋本”如此,明嘉靖年间和清康熙时编《全唐诗》、清乾隆刊行的《李太白全集》,直到1995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书所收的《静夜思》都与“两宋本”完全相同。

再考察一下明清时常见的唐诗选本。明初选编的《唐诗品汇》(明成化年间的刊本),所收《静夜思》和“两宋本”相同。明晚期万历年间选编的《唐人万首绝句》,所收《静夜思》,第三句改为“举头望明月”,第一句仍作“床前看月光”,未改。到了清乾隆所编《唐诗别裁集》所收<静夜思>,其首句又改为“床前明月光”,而第三句未改,仍作“举头望山月”。可见不但明初的唐诗选本未作改动,即使明万历年间和清乾隆年问的选本也只分别改了一句。

直到后来坊间通行的《古唐诗合解》和《唐诗三百首》.才将第一、三句分别改为“床前明月光”和“举头望明月”。可见明清时人对万历的修改,也是有个过程的。

今天,是否要将今天传诵的万历传本恢复原貌呢?大多数学者认为大可不必。因为作为历史文献。对古人的诗文,后人不应改动,要保持其原貌;但另一方面,作为文学作品,诗又不厌改,古人生前就有因别人改一字而心折,尊之为“一字师”的。事实上,古人留传下来的诗集之所以多有异文,除传抄、刻印上的差异之外,其中有的诗是经过后人有意改动的。这种改动.包括后人传诵的名句在内,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撼”字,据《宋刻孟襄阳集》原作“动”,显然,由“波动岳阳城”变为“波撼岳阳城”,是经过后人改动的。诗以一字论工拙。用“撼”字优于“动”字。一般人读古人诗。只欣赏其佳处,并不追究其是否经他人的改动,只要改得好,改后胜于原作,并已在广大群众中传诵,为广大群众认可,那就没有再必要改回去了。当然如果注明“原作(或一作)是……”就行了。改动既已成为历史事实,又被广大群众认可,那就应当择善而从,承认他人在历史上改动的合理性,不必恢复原作原貌。而让读者知道由后人改动的事实是另外一回事了。今天传诵的经明清人改动过的《静夜思》。更显得深厚、流畅、自然。前后一气呵成;两“明月”叠用,更有韵味,平心而论,胜于原作。曾因“崔颢题诗在上头”而不再题咏黄鹤楼的李白,生前是虚心服善的,故而即使他复生,对这样的改动,相信他也会首肯的。

李白原来的《静夜思》从到现在的《静夜思》的过程,是对这首诗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从中我们也可以领略到对诗词作品不断修改、不断提炼、不断完善是极其有必要的!

http://hibaiducom/hyqgjhyw/blog/item/9c618512a5f38ccac3fd78e1html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