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结构八大规律口诀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2收藏

汉字结构八大规律口诀,第1张

汉字结构八大规律口诀: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进后关,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

汉字的形体结构可以分为汉字、部件、笔画、笔形四个层次。汉字是最高层次,部件是中间层次,笔画是次低层次,笔形是最低层次。汉字的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提,折,钩。

练书法的口诀

练书法的口诀,在生活当中,相信有很多小伙伴自己写字的笔法顺序还是错误的吧,小时候可能因为没认真听课,导致笔画顺序错误,下面我整理了练书法的口诀,一起来看看吧。

练书法的口诀1

1、方字不方正,左右都内行。(田白回向)

阴笔划细,右阳粗笔明

2、划斜体不斜,整体要端正。(五古直质)

斜虽明显,立稳是主功。

3、中划长启下,横担要分明。 (喜吾娄安)

一笔揽腰过,不失砥柱用。

4、人字八交叉,叉处空中顶。(会合金命)

下部要对准,不要偏西东。

5、八字下交叉,亦在字正中。(天父文支)

如若偏东西,此字不成形。

6、本来字端正,横笔斜上行。(主王生正)

倘要平或下,反倒减美容。

7、有字无正笔,划撇偏斜行。 (易母力乃)

偏者要稍正,整体美容生。

8、上划不要长,下划是主功。(丕互立并)

整体两划间,排列宜适中。

9、左右有竖者,左短宜瘦形。(页自因固)

右竖粗又壮,主笔浑圆成。

10、有横又有竖,横短要记清。(木米朱未)

竖长不得减,撇捺展长风。

11、有字笔划多,横长竖短行。(染粟架桑)

撇捺要收缩,以点补其空。

12、乙字本偏斜,弯度是硬功。(乙已包乞)

宜活不宜死,划少亦生风。

13、划少本单薄,粗壮不减容。(卜了月土)

该字不宜长,免去瘦弱病。

14、上下都有点,上点向内行。(兼煎兴羔)

下点应向外,扎根各西东。

15、以点为字边,上下要照应。(冷次洪海)

上点俯其下,下点望星空。

16、点多宜收偃,不要展外生。(亦赤然点)

方向宜相背,碎石铺仙宫。

16、马齿最难写,斜中要有正。(马鸟焉为)

上部为基点,下部对正中。

17、左直且要短,让位于右方。(伊侈使便)

左右形相顾,右撇宜奔放。

18、左撇右直者,左缩右应展。(川升卯邦)

为使中不空,左右相顾盼。

19、天覆天要大,覆盖宜于严。(审官富宫)

万象包在内,不准露其边。

20、地载地要广,托住万宝藏。(至皇孟盖)

疏密要适宜,轴线在中央。

练书法的口诀2

1、方字不方正,左右都内行。左阴笔划细,右阳粗笔明。

例字:田、白、回、向

2、划斜体不斜,整体要端正。斜笔虽明显,立稳是主功。

例字:五、古、直、质

3、中划长启下,横担要分明。一笔揽腰过,不失砥柱用。

例字:喜、吾、娄、安

4、人字八交叉,叉处空中顶。下部要对准,不要偏西东。

例字:会、合、金、命

5、八字下交叉,亦在字正中。如若偏东西,此字不成形。

例字:天、父、文、支

6、本来字端正,横笔斜上行。倘要平或下,反倒减美容。

例字:主、王、生、正

7、有字无正笔,划撇偏斜行。偏者要稍正,整体美容生。

例字:易、母、力、乃

8、上划不要长,下划是主功。整体两划间,排列宜适中。

例字:丕、互、立、并

9、左右有竖者,左短宜瘦形。右竖粗又壮,主笔浑圆成。

例字:页、自、因、固

10、有横又有竖,横短要记清。竖长不得减,撇捺展长风。

例字:木、米、朱、未

11、有字笔划多,横长竖短行。撇捺要收缩,以点补其空。

例字:染、粟、架、桑

12、乙字本偏斜,弯度是硬功。宜活不宜死,划少亦生风。

例字:乙、已、包、乞

13、划少本单薄,粗壮不减容。该字不宜长,免去瘦弱病。

例字:卜、了、月、土

14、上下都有点,上点向内行。下点应向外,扎根各西东。

例字:兼、煎、兴、羔

15、以点为字边,上下要照应。上点俯其下,下点望星空。

例字:冷、次、洪、海

16、点多宜收偃,不要展外生。方向宜相背,碎石铺仙宫。

例字:亦、赤、然、点

16、马齿最难写,斜中要有正。上部为基点,下部对正中。

例字:马、鸟、焉、为

17、左直且要短,让位于右方。左右形相顾,右撇宜奔放。

例字:伊、侈、使、便

18、左撇右直者,左缩右应展。为使中不空,左右相顾盼。

例字:川、升、卯、邦

19、天覆天要大,覆盖宜于严。万象包在内,不准露其边。

例字:审、官、富

20、地载地要广,托住万宝藏。疏密要适宜,轴线在中央。

例字:至、皇、孟、盖

练书法的口诀3

第一法:

十字在上横抗肩,竖笔上粗细下端,竖笔书写带撇意,位置写在中心线。

第二法:

厂字作头横抗肩,横撇不连更美观,撇如柳叶中间宽,撇笔长写字舒展。

第三法:

布字头部横笔长,先撇后横是传统,笔顺来自篆书意,楷书行书都响应。

第四法:

左字头部横笔短,横笔短了撇笔长,先横后撇不写错,笔顺和篆写法同。

第五法:

三框包围上横短,上横短了下横长,上横与竖不连接,竖笔垂露更健康。

第六法:

卜字在上点作横,竖笔垂直上端粗,在下在右点下斜,竖笔必须用垂露。

第七法:

立刀短横为垂露,位置写在中上部,竖钩垂直向右弯,衄挫挑钩如发弩。

第八法:

冈字框部左垂露,左右两竖必垂直,左短右长分阴阳,两竖向背有弹性。

第九法:

八字在上要写大,撇低捺高是妙法,八字在下捺变点,撇高起笔点稍下。

第十法:

人字之头撇捺展,撇捺下端不水平,撇低捺高分阴阳,下部结构往里送。

第十一法:

单立人旁独站立,撇如牛角竖垂露,竖笔上细下端粗,竖画尖接撇之肚。

第十二法:

勿字折钩向左曲,如同凳子侧腿立,凳子侧立凳不倒,衄钩斜度重心笔。

第十三法:

儿部变化多在撇,在左在中为竖撇,儿在下部为斜撇,写好浮鹅钩笔画。

第十四法:

几在下部横抗肩,撇为竖撇钩伸展,几在外沿如古钟,左右对称是关键。

第十五法:

京字之点可竖点,点笔落在中心线,侧点与横相脱离,下部窄了横笔展。

第十六法:

两点之水要呼应,中心靠拢不离散,首点起笔稍靠右,提锋遥指点右边。

第十七法:

秃宝盖点如露珠,横细抗肩钩饱满,钩锋遥指下笔首,宝盖窄了下部展。

第十八法:

硬耳旁钩不可大,横笔宜低不宜高,竖笔接横用垂露,和左写平如上吊。

第十九法:

左耳旁部耳廓小,耳廓上宽下边收,竖笔必须用垂露,向左稍弯为避右。

第二十法:

右耳旁部耳廓大,耳廓写3不美观,横笔宜低不宜高,竖笔垂直向下展。

“观”字比较复杂一些,同样的,写好这个字,你的成就感也会更大。

所有笔画多的字,点画的位置安排是最紧要的, 这决定了整个字形看上去是否美观。

因此,通常第一笔的位置,已经决定了整个字的位置。

先看好第一笔的位置下在哪个地方。

接下来,整体上的形状一目了然,咱们分成两个部分来观察。

看好左边部分的整体形状,你才知道往下的每一笔怎么安排才是合理的, “观”字的左边是一个明显瘦长的形体结构 ,如下图:

当你觉得你这个字写的不太成功时,你看看左边是不是符合这个整体形状?

左边的几个细节要注意:

1) 草头的两个竖笔 ,比通常我们看到的许多草头的写法都要垂直一些,与下方的竖笔呼应;

右边短横,方向上取平一点,或者往下一点,如果抗肩,整个左边很容易有往左侧倒下去的感觉;

2) 草头下方的两个“口”要往左排列一点, 左边的“口”可以超过草头的左端,右边的“口”却不要超过草头的右端,因为要给右边的“见”留位置。

3)“隹”字的 撇起笔位置在两个“口”之间 ,并且要放开了撇出去,方向上要往水平方向靠,目的是为了平衡右边的“见”字的竖弯钩。

4)“隹”字的竖笔较长,依然不能往右边斜,否则这个字会往左倒;

它的位置, 基本和上方草头的第一竖在一条直线上,形成一种呼应关系

右边“圭”字的最后一横,隐约在竖笔 三分之二 的位置。

右侧“见”字,要注意的细节也很多:

1) 第一竖的起笔位置 ,靠着左边的“口”,收笔位置,在下方“隹”字的第一横到第二横之间;

2)第二笔横折的横不宜宽,方向上和左方的“口”字一致, 竖却要长 ,一方面是“见”、“贝”等字形的常规写法,另一方面也是与左边的整体上的那一条长竖呼应,短了就有点不协调了;

3) 左撇收住 ,指向“隹”字最后一横的上方;竖弯钩的形状比较讲究,先微微向内后微微向下,也是起到一个平衡的作用。

4)最后再补充一点,

非常关键的一点

(看图中的文字)

带“观”字的成语作品:

以《九成宫碑》的历史背景来说,怎么能不写这四个字呢!

横画的书写:横画共有三种形态:长横、中横、短横。

横画的书写要点是露锋向右下顿笔,硬笔中的露锋,往往尖锋入,然后顿笔,再折向而行,顿笔之后,折向下行,中间较细,然后稍加重力度,再往下行笔,收笔时,微偏左。而横画是书法中的基本笔画,且常见的横画有“短横”“中横”“长横”“左尖横”“右尖横”“勒横”“策横”等,且短横是长度较短的横画,其基本特点是“左轻右重,向右上仰”。

横画在结字时通常以斜取势,通常把这种向右上倾斜的形态叫做抗肩。抗肩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起笔低收笔高。就是当一个字中有两个以上横画时,横画与横画之间间距要相等,这个很好理解。难点在于横画比较多的情况下,横画的间距比较难把握,需加强练习。同时,横画也经常与点、提等笔画构成等距关系。如:主、云等。

横画的书写:

横画共有三种形态:长横、中横、短横。

三个笔画的共同点都是向右上倾斜,也就是抗肩。长横两头粗中间细,起笔和收笔都要有笔锋,整体呈左低右高之势,向上略有弧度,看上去挺拔有张力。中横是长横缩短版,长横会写了中横不用练,短横基本上可以看做是长横的右半部。

长横的前半段是抗肩的,并且抗肩的大小与上面小短横抗肩的大小一致。右边这一半儿是水平的,书写时可以对照上面的横中线,与横中线保持平行,这也是长横书写的一个小窍门儿。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左边一半儿和右边一半儿都是直线没有弧度。

弧度是由笔画的粗细变化自然形成的。横画的左边一半儿由粗到细,右边一半儿由细到粗,组合到一块弧度自然就出来了;是由行笔方向的改变产生的。横画行至中间位置后由抗肩状态转向水平行笔,从而产生弧度。

“寻”字,在书家爱抄写的宋词之中出现比较多。它在历代书法作品中,也算不上特别常用的字,唐代各位名家对此字都有范例,基本原则都是一致的。我们利用“寻”字,重点记录一下一个楷书单字,如何把握和处理结构内部的平衡关系。

“寻”字基本轮廓是长方形,上中下三个局部又是扁长方形。因此,楷书临帖,首先要观察、判断、把握字形轮廓,包括局部轮廓。“寻”字,挺拔的感觉来自于下方“寸”的结构、笔画和布白。“寸”,长横不能粗,这是普遍的道理,但要有弹性的力,托着上方,配合竖勾起到栋梁作用,这是一个字中的“主位”,类似于“主笔”。“寸”的点,一定要点在勾的延长线上,并且靠上虚接长横,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稳定结构,才符合物理的、普遍的审美原理。

此外,“寻”字上面的零部件,都有抗肩角度,整体偏虚,抗肩和偏虚是上部的两个特点。那么,下方“寸”字,在长横越过竖勾的交叉点时,就要下斜,竖钩直挺之中略微内扣。下斜和内扣,抗肩和偏虚,就是一个字中矛盾的两端,同时存在却相互和谐,这便是中庸,也是结构内的平衡。欧阳询皇甫诞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真可谓庸和秀险,是体察此理的良好范本。

每一个汉字,在书法范畴,都有一个险中求稳的出发点。阴阳不和,如果用个性解释不了,那便是功夫不够。到老,还是要回到阴阳相合、面面俱到的念头上来。除非,你的个性极其奔放,不在需要平衡。

庆书法写法如下:

庆 qìng:半包围结构,协调匀停。

外部“广”旁要注意大小,舒展流丽。首点居中,稍平;第二笔横画露锋起笔,抗肩,稍压首点的下部,不要长;撇笔在横画左端的下方起笔,留有气口,撇身上部稍直,不要重,然后稍给力写出“撇肚”,再稍弯撇出。

内部笔画较多,要注意布白均匀,中宫收紧。上面部分不要写高:横折起笔与撇笔顶端平齐,抗肩,勿重,到位后往上稍提笔锋,顿笔写竖(注意折肩不要超过外部横画的右端),竖左斜,渐轻,不要长;中间两竖起笔左低右高,注意与上面点笔的对应关系。

底横起笔稍左探,抗肩与上面一致,略呈拱形。中间横钩虚接起笔,不可写重,抗肩与上面协调,稍呈拱形,到位后向上稍抬笔锋,顿笔出钩,注意指向。里面"心"要写扁,不可写大,注意位置。

下面撇笔与“心”的仰钩实接起笔,与上面首点直对,撇身勿长,稍直,稍平;第二撇与仰钩半虚接起笔,撇身稍重、稍弯,指向与左撇不同;最后捺笔注意行笔走向和捺角位置,要沉稳有力。

不是的。

1、岸:上下结构,上收下展。上部“山”旁要紧凑,整体稍抗肩,不可写宽。中竖高起,稍左斜,厚重;竖折露锋入笔,竖身由轻渐重,到位后向左稍带,然后向下切笔,再斜向右上行笔写横,抗肩,向右渐轻;右边短竖稍左斜,收笔挡住横画。

2、部“厈”字为半包围结构,上收下放。“厂”旁靠上,不要写宽:横画靠近上部,露锋入笔,抗肩与上部相协调,向右稍重,注意长度;撇笔起笔轻入,不与横画相接,注意行笔走向、长度以及轻重的变化。“干”字上收下放,略偏右:两个横画稍重,与上面横画等距平行,注意起、收笔位置和形态的不同;最后竖笔从短横中间实接起笔(比上部的竖笔位置稍偏右),垂直向下,渐重,到位后收笔要短,不可太锐。

网毛笔字识是识。

1、左部言旁不要写宽,斜势抗肩,左伸右收,诸横等距,位置靠上。首笔竖点靠右,起笔稍重,竖身勿长,稍左斜。第二笔横画起笔左探,大抗肩,过竖点即收。中间两小横上短下长,与上面横画平行。下面口不要写大,整体抗肩。

2、右部戠字左收右展,不要写宽。左边音字夹在中间,一定不要写宽:上面立,首点稍高,稍平。短横起笔紧挨左部长横的右端,稍抗肩,勿长。点、撇要紧凑,角度稍立。长横起笔在左部短横的下面,左收右放,稍抗肩,呈拱形。下面日字在立的重心下,稍抗肩,不可写宽、写重,横画等距。右边戈钩高起,中锋向右下方行笔,做到弧度适当,平稳有力,到位后侧锋出钩,注意指向。撇笔勿长,要注意与戈钩的交叉位置。最后点笔写成撇点,稍平,稍重。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