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号称是“万神之山”,昆仑山都出过哪些有名的神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昆仑山号称是“万神之山”,昆仑山都出过哪些有名的神仙,第1张

昆仑山能被称为“万神之山”,主要是因为:1、山群奇巧诡丽,远远看去,颇有神秘仙山之感;2、经书的记录,在《山海经》、《淮南子》、《列子》等古籍中都能找到关于昆仑山的记录,而一提到它也多数都是跟山上的神兽、神仙联系在一起;3、各种难以解释的神秘传说,比如在《山海经》中就有这样的描述:“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用现代话语解释就是昆仑山很像一个能飞升上天的基地。

既然是“万神之山”,那么一定“住着”很多神仙,像有名点的有西王母、陆压道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女娲娘娘等。

西王母

传说西王母生活在西昆仑的瑶池中,关于她的传说有非常多。像在《山海经》中,她的外形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也就是长着豹尾跟虎牙的人形神仙。

而在《穆天子传》中则记载了她与周穆王的一段情,据说年轻时的周穆王非常爱玩,经常架着车到处游玩,某次他一路向西,一直到了西王母的地界。周穆王见西王母神仙容貌,便送了很多礼物给她,两人相谈甚欢,周穆王甚至待了两天仍不愿离去,而西王母对他也是依依不舍。最后周穆王以“天下为任”做理由,离开了西王母,虽然承诺了以后还会回来,但实际上他离开后没过几年便去世了,所以从此两人再未见面。

陆压道人

看过《封神》的都会对这个神仙很有印象。他是昆仑山上的散仙,但法力十分高强,以一手神仙克星的“斩仙飞刀”闻名于世,也因为这样,他虽为散仙,但还是经常凌驾于众仙之上。而他的出身也挺有来头,跟两大上仙元始天尊、太上老君是同门,而后也有文章称造人补天的女娲是其师姐。不管怎么说,陆压道人都是个挺令人好奇的神仙。

古籍中的昆仑山就是现在的昆仑山脉吗?昆仑山只有一处还是有几处?昆仑山究竟在何地?昆仑这个区域实在是太神秘了,以至它的确切位置成了一个千古之谜。为此,歧说纷出,聚讼不断。

在《山海经》和《淮南子》中,昆仑山是黄河的源头,盛产玉石。因此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联系黄河源头来确定昆仑山的位置,并以出产玉石作为旁证。

最早确定昆仑山位置的是汉武帝。张骞“凿空”西域,了解到一些西北地理知识,回来报告黄河源头就在于阗(即今新疆和田附近),但他以为昆仑山还应在更西边的地方。以后汉武帝不断派使者到西域各国。《史记。大宛列传》说:“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采来”。于是,武帝断然拍板定案:昆仑即于阗的南山。此说一出和者甚众。我们今天地图上的“昆仑山脉”便由此得名。

但是,历代地理学者们对这个说法并不以为然,只是因为有了这一说,必要时姑且沿用而已。与武帝同时代的司马迁就认为于阗南山够不上高峻美丽的条件,不是昆仑山。班固在《汉书。西域传》中对于阗南山也仍叫南山,绝口不提汉武帝说的“昆仑”两字。后来有的学者则认为于阗并不是黄河的源头,从昆仑和黄河的联系上排斥了武帝的昆仑说。

《山海经》曾提到“海内昆仑之虚”。为《山海经》作注的东晋郭璞就此指出:“言海内者,明海外复有昆仑。”清朝的郝懿行在注《山海经》时继承了郭的说法,提出有大昆仑和小昆仑之分。由于古籍记载的问题,又由于对黄河源头看法的不一致,很自然地,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就有了几处昆仑山。

清人陶保廉在《辛卯侍行记》一书中总计前人诸说,指出昆仑山共有七处:“一在海外,一在西宁,一在肃州,一、在新疆,一在青海西南,一在卫藏之北,一在北印度。”近几十年来,学者们渐渐趋向昆仑一元说。但是说法仍然不一。

岑仲勉针对陶保廉的统计,通过考订,得出结论:“海外、新疆、卫藏及北印之四昆仑,皆即古昆仑。非名称如一,地点亦未有异。西宁、肃州两昆仑者、古昆仑之东支,……唯青海之昆仑、则因真河源发现而层化。由是言之,昆仑之广义,实一元也。”岑认为古代昆仑是泛指现在的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以及青海地区的一些山脉。

吕思勉综合《禹贡》、《说文解字》、《十六国春秋》等资料,指出汉武帝之前人们以为的黄河源头是在今札陵泊、鄂陵泊处,昆仑山应是酒泉的南山(也就是在个祁连山附近)。至于把于阗当作河源并以此来确定昆仑山,那是汉武帝时君臣们的“自误”。

顾颉刚则以为在《山海经)中昆仑山只有一处。他说:“许多人不了解《山海经》有整体性,受了它分篇的名词的蒙蔽,以为在图和经里,这几个昆仑山不在一处,便说‘海内昆仑’怎样,‘海外昆仑’怎样,这是大误。”并指出昆仑山和黄河源头“可以不发生必然的连带关系”,但他也没确定昆仑山究在何处。

他说昆仑山或在甘肃,或在青海,或在新疆,三处都有点像,但又不完全像。值得注意的是顾颉刚从神话传说的传播这个角度试图解释这一现象。古籍中记载的昆仑山究竟在何地,时至今日未有定论。或许昆仑山和神话传说联系在一起,使我们不能指出它的确切位置。因此,昆仑山位置的千古之谜,看来要结合神话学等学科才能有一个较为完满的解答。

《山海经》是中国神怪的开山之作,是上古神怪异兽百科大全书。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应有尽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瑞兽也多来自《山海经》,它们承载着原始先民对美好生活无限的希冀和向往。

《山海经》最早是由西汉时期刘向、刘歆父子整理,他们认为这本书最早出现在尧舜禹时期,禹把天下划分为九州,然后根据土地制定等级制度,伯益等人将物种划分类别,因此著成《山海经》,这是目前已知有关山海经最早的文字记载。

所以大家目前认为禹跟伯益是《山海经》的作者。大部分学者认为《山海经》是春秋时期的著作,从里面包含的内容来看,很有可能是一群人合力著作,并非一人所著!如果非要刨根为底,究竟是谁写的,以目前资料来看实在无法确认。

《山海经》中最标志性的记载,就是我们熟知的昆仑山。现代人所知道的昆仑山,位于新疆与青海的交界处,并有“万山之祖”以及“龙脉之祖”的美誉。昆仑山海拔4300米,如此高的海拔,也让该山全年积雪,成为了独树一帜的奇景。

可是《山海经》中关于昆仑的记载却有些奇怪,《山海经》有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书中所记载的昆仑之虚,被定义为帝之下都,也就是天帝都城之下的山峰。这座昆仑山似乎又高又大,并且在周围还有特殊的装饰及附属物。可是相互比较来看,如今的昆仑山似乎并不具备这些特点,甚至与书中记载有很大出入。

昆仑山在我国神话中地位非常高,自古就有很多称呼,比如“龙脉”“祖龙”“龙山”等等别称。神话故事中记载西王母就居住在昆仑山,而昆仑山又连接天庭与人界,是两者必经之地。

那《山海经》中昆仑山究竟在哪?有学者认为昆仑山有可能就是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也有学者认为就是现在的祁连山,到底在哪里至今仍有待研究!

可以说,《山海经》中一段有关昆仑山的离奇记载,一旦被确认,许多文明问题将迎刃而解。

《山海经》所记载的昆仑,究竟是不是我们现代所熟知的昆仑山?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如今又有很多学者都对这句话进行了研究,认为《山海经》中的昆仑,可能并不在中国,而是在埃及地区。在《山海经·海内西经》中还有如下记载,曰:“面有九井,以玉为栏,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这些都是埃及金字塔附近的陈设,“九井”就是金字塔之前的巨大空洞,“玉栏”则是专门为法老设置的仪仗,而所谓的“开明兽”,便是我们所熟知的狮身人面像。

要知道在古代埃及,人们最为崇拜的就是太阳神,而“昆”字则是太阳下跪拜的人们,除此之外,还有“仑”字还像什么?是不是像一个三角下跪拜的一个人?不妨我们脑补一下。

一个是对太阳的崇拜,一个对好似大山的崇拜,加起来是不是很形象地将代表埃及文明的神和建筑还表现了出来,我们再从《山海经》当中找寻一些细碎答案。

《山海经海内北经》有载: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而这些统称为众帝之台,若这帝台指的是金字塔呢?毕竟如此多的金字塔群,唯有埃及才有,而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在胡夫金字塔各个方向都有着众大大小小的金字塔约有100多个,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若所谓的“昆仑”是最大的胡夫金字塔的话,那么众帝之台是不是更加形象了几分?胡夫就是黄帝的话,那就真的有意思了。

到最后,我们可以不可以设想这么一个故事,话说五千年前,天下一家,昆仑山作为万山之祖,是文明的发源地,这地方,正是非洲大陆。五千年前,三皇五帝定居在埃及,也就是当时的帝都,中国夏皇朝或者说更早的唐虞朝诸多事情都是发生在非洲大陆。再后来由于权力的争斗,其中炎黄王侯的分支来到了中国定居,才有了华夏文明。

对于这种解释,笔者不敢对其做太多的评论,不过对于《山海经》而言,昆仑的真相的确是破解全书的奥秘所在。换句话说,如果真的能够破解出昆仑的秘密,就能以此为起点,在顺藤摸瓜之下发现更多关于书中的奥秘。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