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效益内容介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效益内容介绍,第1张

1 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基础,追求社会效益是促进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2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经济效益比社会效益更直接。很明显,可以用几个经济指标来计算经济效益,而社会效益很难衡量,必须用其他方法间接评估。

3受益是指某一活动的有益效果及其达到的程度。这是效果和利益的平衡。可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大类。其中,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有益结果;社会效益是指除经济效益外对社会生活的有益影响。

1、经济效益,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

经济效益是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所谓经济效益好,就是资金占用少,成本支出少,有用成果多;提高经济效益对于社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社会效益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社会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人的行动自由只能在必要的公共利益范围内才得以限制。往往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后才能发挥出来。他有很多方面但效益原理要点是社会总体利益出发来衡量的某种效果和收益。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效益是相对于经济效益而言的,包括政治效益、思想文化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等。狭义的社会效益,亦与经济效益相对称,还与政治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等相并列。

扩展资料:

1、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标,管理就是对最佳管理效益的不断追求,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又争取最佳的社会效益。

1、企业把提高效益摆在管理工作的中心地位。

2、正确处理效益的内在矛盾。

3、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1)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参考资料:

-社会效益

参考资料:

-经济效益

  [摘 要]  通过对甘肃省甘州区图书馆免费开放后的社会服务、图书馆建设、经费使用情况的分析,指出甘州区图书馆免费开放后工作中存在的成绩与不足,并提出具体建议。  

[关键词]

基层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41(2012)04-0062-03

1 引 言

由国家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图书馆,称之为公共图书馆。2011年初,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归口管理的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进一步向社会免费开放。这一文件的出台,为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提供了政策依据,为全民共享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基本保障。

为了解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免费开放后的运行情况,2011年4月中国社科院图书馆国情调研小组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图书馆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张掖市甘州区图书馆免费开放后的社会服务、图书馆建设、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了系统调研,借此希冀为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的顺利实施及健康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2 甘州区图书馆概况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位于甘肃省的中部,全区共有人口4868万人,总体经济发展在甘肃省属于中等水平。张掖市甘州区图书馆属于区县级公共图书馆,自免费开放以来,受到当地百姓的普遍欢迎,彰显了社会效益。但是,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诸多亟待完善和解决的问题。

馆藏图书:藏书共16万余册,其中8 000余册为古籍善本图书和珍贵的地方文献。年流通图书4 000余册,年入藏图书2 000余册。

购书经费:年购书经费5万元,其中2万元用于订购报刊,剩余的款项用于购书。

人员结构:现有职工24名,其中男性职工9人,女性职工15人。

文化结构:大学本科4人,大专11人,高中、中专有9人。

职称结构:原有副高职称1人(已于2003年退休),现有中级职称6名,其余18人,或是初级职称或没有职称。目前图书馆没有高学历、高职称的工作人员。

3 免费开放后甘州区图书馆的服务与创新

甘州区图书馆免费开放后,把图书馆建设和服务的重心“延伸、下移”,在政府、企业、乡镇、社区设立“流动图书箱”“流动服务点”,定期“送书下乡”为农民服务。这些主动性服务,既解决了贫困地区图书馆、文化站购书经费短缺、藏书匮乏的问题,又满足了基层人民群众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这些举措受到当地百姓的称赞和普遍欢迎,大大提高了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上的认知度。

31 延长开馆时间,简化办证手续

坚持常年开馆,开架借阅,每周开放56小时。在办理借书证方面,简化办证手续,实行一证多用制,即交一份押金、办一个借书证便可在几个阅览室借阅;同时还可以持馆内借书证,到本馆设立的馆外借阅点借书,改变过去每进一个阅览室都要办理一个借书证的做法,办卡读者人数已达5 000人。便捷的借阅手续,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称赞,这是社区公共图书馆为当地百姓降低服务门槛朝着创新服务迈出了重要一步。

32 采取多种措施,延伸服务项目

首先,建立儿童流动图书馆。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国际交流。例如,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援助建立儿童流动图书馆,为农村、贫困地区儿童送书上千次,把涵盖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图书送到23个流动点,为孩子们送去精神文明之光和开启智力的钥匙。

第二,组织读者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根据馆藏文献特点和读者需求组织开展知识竞赛、各种讲座、图书、、书画作品展览及各种主题鲜明的报告会、故事会,以及征文竞赛和读者座谈会等大型活动,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的读书活动中来。

第三,拓宽服务领域。在军营、社区、劳教所等处设立图书流动点近30余个,流动图书2万多册。

33 建立文化信息网络体系

甘州区图书馆从2007年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支中心设立至今,已成功构建了17个乡镇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和242个村级服务点。2010年,已建成262个农家书屋。构建起了区、乡镇、村三级文化信息网络体系,实现了共享工程文化信息在全区覆盖的最大化。

34 送书下乡

通过文化共享工程信息平台和农家书屋,甘州区图书馆共享工程支中心又将各种科技富农信息、文化讲座、科普知识等内容整理成了“图书馆讲座内容目录”,并以宣传单的形式向各单位、社区、群众团体、学校和网络媒体等发送。还抽调专人对各乡、村基层服务点进行具体指导。搜集当地百姓需求的信息资源,及时地送到基层服务点,确保了当地百姓能尽快地学到技术,并早日获益。到目前为止,在全区共举办各种活动700多场次,受益人数多达20万余人。

图书馆还组织读者开展世界读书日、亲子阅读、科技影视讲座等系列活动,吸引社会各界群众积极参与,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使他们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实用知识。

在这次考察活动中,我们对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的运营现状与发展有了更加直观的印象,对基层图书馆人的敬业精神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他们在经费不足、工作人员少、馆藏文献缺乏、设备陈旧、馆舍简陋的条件下,开展了如此规模、丰富多彩、贴近百姓生活的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公共图书馆的自身价值,同时也看到了基层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美好未来,但也从中看到了其中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

4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面临的问题

41 经费短缺,馆藏文献资源不足

甘州区图书馆年购书经费5万元,其中2万元用于订购报刊,剩余的款项用于购书。据文化部公布的《“十五”规划以来全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情况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人均购书费078元。而甘州区图书馆人均购书经费只有01027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余下的钱款满足不了图书馆的购书需求。 

(1)经济效益:项目取得运转资金后通过运营进行的一系列维持活动获取收益良好;

(2)社会效益:项目通力合作建成以后获得的社会影响促进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从而成功。

具体的,只需要经过一定的对财务、对工作经验的认知,就可以写好这两部分,不需要特定地学习和借鉴。我提供三四个侧面,供大家参考:

经济效益: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叙述。

通过满足了什么需求,而实现了一种项目目的;

通过一定的增加人民的福利,而实现了它的经济收入的;

通过提供就业岗位或者类型,促进了服务品质,而提升了价值感;

通过一定的工程建设,提升了什么的水平,并且增加了效益。

社会效益:也从以下四个方面叙述。

对于人民的生活,具有怎样的作用?

对于项目的什么方面的提高,促进了人们的什么进步?

通过这种手段有怎样的机制因果关系,能够促进哪些方面的发展?

通过实现了怎样的核心业务,则促进了长治久安的原因是什么?

我觉得,要注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样重要,而且不能有重复的逻辑。社会效益只的是一种无关于金钱目的的东西,它指的是项目成功;而只有项目成功了,项目的经济效益才能得到保障。它是一种基本点,也是一种经济账的起点。

所以,一个合规文件,它本身具备的必须是经济上可以通过审计的一种责任文本。也就是说,社会效益正当,经济效益良好,这必须通过一个严格的经济测算和正向的管理控制来实现结果和收入,这也就是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部分是准确描述、界定项目的必须环节性内容,也可以是你对一个项目的总观,和认知上的判断与思考严密程度,到了一定时期就可以写得出来。我觉得也不难,不要照本宣科,或者借鉴无度就可以。

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已被提上重要议程。通过引进市场机制促进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文化产品的繁荣发展,通过解放文化生产力促进多出优秀作品、发展先进文化,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长的 精神文化需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一般来说,文化产品的生产必须遵循市场价值规律,但它是市场价值规律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是经济价值规律与属于其自身特有规定性的文化规律的统一。这 个客观存在决定了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深刻认识和把握其特殊性、复杂性。鉴于文化有广义、中义、狭义之分,这里重点讨论中义与狭义文化范畴的文化产品,即主 要指作用于人类精神生活、相当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所说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学艺术范畴的文化产品。同时,从哲学层面重点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产品。S-i/R5e(D#N q\p_5t0中国书画博客网d$N1i)Vd:f `P文化产品是特殊市场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辩证统一文化产品是人类精神智力创造的物化形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具有经济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但它又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它具有满足人们需要的 有用性,具有使用价值。但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领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成为它区别于其他产品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文化产品在市场上流通,具有交换价 值。按一般经济规律,交换价值是商品价值的外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44页,人 民出版社1975年版)。但是文化产品的个性化精神创造及其所具有的不可重复性,使计量创作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物质产品复杂得多。作为文化价值的 存在形式和载体——文化产品的生产是一种探索性、开拓性、创造性的劳动而不是机械的重复性劳动,这种劳动的投入量很难加以标准化。正是文化产品生产过程中劳动投入的特殊性,给文化产品在市场上同其他商品进行交换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交换过程中等价交换原则难以准确地体现。文化产品 的价格更容易受供求、竞争因素的影响,各类文化产品市场上都普遍存在价格背离价值的情况。这是文化产品市场容易出现投机、哄抬、杀价现象的重要原因。在文 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一般的市场经济价值规律,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价交换原则、赢利最大化原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影响到文 化产品品质、效益和文化生产者的行为选择。价值规律作用的自发性及其所带来的盲目性和局限性,文化产品供求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市场调节手段的有限性。传 统经济学中的价值交换理论主要是用来解决物质的经济价值的市场交换问题的,文化产品价值不同于物质价值的生产,在市场交换中也应该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如何根据这种特点建立有利于文化发展而又体现等价交换原则的理论和运作方式,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文化产品是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辩证统一文化产品具有现实和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但文化产品价值内涵中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和社会价值。文化产品作为一种 社会产品,具有深刻的社会属性,它内在地规定:文化产品不仅仅对于个人、群体具有经济的意义和作用,更多的是对于整个社会存在意义和作用;文化产品的生产 不是单一的个体行为或群体行为,也不是纯粹的经济行为,它有着广泛的外部性、社会性。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就是其文化内容和精神因素对人与社会的生存发展所具有的作用、影响、意义。这些作用、影响、意义的性质和大小就是其文化社会价值的性 质与大小。文化产品的文化社会价值包括认识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伦理价值等,包括积累创造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传承历史文化等独特功能。这是文 化产品的根本性价值。但这种价值很难在文化产品市场交换中进行等价计量。由此带来市场机制调节文化生产的局限性。其突出表现是,它主要反映和调节产品的经 济价值,难以反映和调节其中的文化社会价值。文化社会价值是一种超经济的价值诉求,它是对文化产品使用价值的根本提升和相对规束,并为使用价值的创造和实 现设置社会空间。显然,现有通行的价格机制对于这些文化产品的文化社会价值调节是失灵的。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完善特殊的文化市场调节机制,另一方面,寻求 市场之外的调节手段就显得十分迫切。文化产品价值实现与增值是生产过程创造和消费过程再创造的辩证统一文化产品的价值实现与增值来自生产主体的创造,更有赖于消费者的认知与再创造。与物质产品消费过程损耗或消灭产品实体不同,文化产品比如艺术品的消费过 程,是在观赏、聆听、阅读过程中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体验的过程,是消费主体在感受、体验中获得情理结合的审美把握,于“润物细无声”中得到精神陶冶的过 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消费者对审美对象文化价值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消费过程中,文化产品的审美价值不但没有减少,反而通过消费实现了价值增值。而这个过程 的实现,对消费主体有一定的要求,包括要有相应的审美态度、审美能力、审美心境。马克思认为,享受精神产品、欣赏艺术,你必须是有相应艺术修养的人,“对于一个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126页)。由此,文化审美价值的实现与增值,有赖于消费者的文化素养;提高消费者的文化艺术修养是产生和拉动需求的前提。于是产生了一个 问题的两个方面:实现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要以培养大众审美情趣与能力为基础和前提;对文化产品的价值评估亦不能简单地以其消费量作为质量标准。文化产品生产取决于市场需求,市场上的供给也是在需求的刺激和推动下出现的。在利润的推动下,市场具有一种内在的扩张趋势,会不断地推动人们去开发可以 带来利润的文化产品。由于利润最大化是推动大多数经营者经营活动的主要动机,这就加剧了文化产品市场交换中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的背离。因此,市场调节有 长处也有短处,从积极的方面看,市场调节能推动文化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根据市场需求的信号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促进文化产品的生产,可以推动优化文化资 源,去开发文化价值高又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文化产品。从消极的方面看,它会导致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的背离,扭曲文化需求结构和文化产品结构。如 何建立健全以文化价值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合理的竞争和调节机制,是实践提出的理论课题。文化产品价值取向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文化产品,应当具有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双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效的价值取向。一方面,不能只追求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忽视 文化产品深层次的本质性的审美价值和影响深广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不相容,认为今天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可 以而且必须远离市场。文化产品的文化社会价值承载于其可以进行市场交换的物化载体,这个物化的载体有其经济价值,可以通过产业制作进行市场交易。文化产 品、文化产业、文化市场为文学艺术走向大众,为文学艺术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创设了良好机制。应当看到,中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对文化的经济手段开发还很不充分,文化产品与文化发展和满足人民实际需求不相适应。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唯利是图、功 利化、庸俗化,损害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的行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