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勤建的主要著作
著作(含合著及译著):
1、编著,花鸟虫鱼的传说(主编),10万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2、编著,《当代中国民俗学》(理论),20万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10月
3、专著,《中国民俗》(理论),17万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8月
4、专著,《文艺民俗学导论》(理论),27万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10月
5、专著,《中国鸟文化》(理论),24万字,学林出版社1996年9月
6、编著,《中国风俗辞典》(副主编),260万字,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8月
7、编著,《民间文学》,56万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8、专著,《吴越民俗与民间文学》(理论),25万字,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年3月
9、专著,《中国鸟信仰》(理论),28万字,学苑出版社2003年1月
10、编著,《走进上海——在上海生活须知》(主编),20万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7月。
11、专著,《生肖趣谈》(理论),10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12、编著,《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祝口头遗产文化空间》(主编),8万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13、专著,《民俗视野:中日文化的融合和冲突》(理论),17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14、专著,《点击中国吉祥艺术》(理论)(第一作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
15、专著,《中国民俗学》(理论),29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16、专著,《文艺民俗学》(理论),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年。
16、(1990——1998兼任上海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上海采风月刊》主编、月刊每期12万字,全年144万字,共1150余万字;理论季刊《民间文艺季刊》副主编,后改名为《中国民间文化》,共出30余册,每册20余万字,共600余万字) 1、《民间鸟崇信在现实中的遗存和衍化》,《中国浙南的民俗文化——环东海农耕文化的民俗学的研究》,1999年3月 。
2、《越地民间食用麻雀俗信的深层区域文化结构》,《第六届中国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年10月。
3、文化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10000余字,对外汉语教研论丛,1999/11,华东师大出版社。
4、开掘民族民间文化宝库,熔铸社会主义精神文明,5000余字,<民族艺术>1999年12月
5、99南宁国际民族民间文化学术讨论会综述,6000余字<民族艺术>1999年12月
6、《现实性:中国民俗学的世纪抉择》,12000余字,中国教育部《民俗研究》1999、12日本鸟(日) 1、《越地祈雨中的“龙圣”崇信析论》10000余字,华东师大学报2000年5月15日
2、《人学观的演进与艺术民俗学的构建》4000余字艺术民俗学2000年6月,泰山出版社
3、《中日金鸡传说崇信的文化走向》10000余字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7月20,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越地民间食用麻雀崇信的深层区域文化结构》,15000余字,2000年9月15日,台湾新闻出版局第六届中国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5、《世纪之交对外汉语教学的新走向》3500字回眸与思考,2000年10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文艺民俗批评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12000字,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12月(注:作为封面人物,特约专稿。全年6期,每期介绍一位;分别为:钟敬文、段宝林、娄子诓(台湾)、过伟、金荣华(台湾)上述五人,年龄近70岁以上的老学者)
7、《The Oral and Ritual Culture of Chinese Women Bridal Lamentations of Nanhui》(中国妇女的口授与仪式文化——南汇县的哭嫁歌)Volume ix-2,2000 ASIAN FOLKLORE STUDIES NAGOYA,40000余字
8、《上海乡村民俗用品集萃·序》,2000余字,上海人民出版社 1、《20世纪初中国学界民俗自觉意识的发生》,12000余字,中国文联《民间文化》学术专号2001。
2、《20世纪中日民俗学学术倾向和前瞻》,34000余字,中国教育部《民俗研究》2001/1。
3、《20世纪中日民俗学学术倾向和前瞻》,《新华文摘》转载,2001/6。
4、《20世纪初中国学界民俗自觉意识的发生及学术取向》,22000余字,《思想与文化》2001/9,华东师大出版社。
5、《村落少女情怀的艺能化展示——上海松江张泽井凌桥车墩联建村坑三姑娘信仰调查》,10000余字,华东师大学报2001/6。
6、《中国江南村落民俗志研究——信仰与文艺》,20000余字,日本文部省国际学术研究报告集。
7、《另类婚俗的历史钩沉》,3000余字,中国教育部《民俗研究》2001/9。
8、《20世纪周氏兄弟文学观的民俗视角》15000余字,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1/12。
9、《物态民俗的永久魅力》,2500余字,《东南文化》卷首语1999/12。
10、《中国新年礼俗序》,上海辞书出版社,2200字,2001/12。
11、《中国生肖序》,上海辞书出版社,2500余字,2001/12。 1、文汇文艺百家《透视民俗民间文化热》,文汇报,2002年2月20日。
2、文汇时评《文化旅游应拒绝伪民俗》,文汇报,2002年1月14日。
3、文化研究《洋场与石库门》,社会科学报,2002年5月30日。
4、展现东方的精彩,文汇报2002年6月1日。
5、《上海住宅消费中的地域文化》,中山大学《民俗季刊》2002/6。
6、《文化视野中的文艺民俗批评》,中国社科院《文化视野中的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
7、专著《吴越民俗与民间文学》25万字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年3月。
8、仙道思想——稻作鸟化宇宙观的展示,上海道教2002年。
9、文化旅游:摒除为民俗,开掘真民俗,民俗研究2002年。
10、民俗倾向,思想与文化2002年。 1、编注《民间文学》(古代文献选编),56多万字,广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2、国家“十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专著《中国鸟信仰》(修定本)28万字,学苑出版社2003年2月。
3、论文《羊年和中国纪年民俗》,文汇报,学术讲演7千字,2003年2月5日。
4、《新华月报》全文转摘《羊年和中国纪年民俗》,2003年第3期。
5、个性化的城市精神,华东师范大学校报,2003年4月11日。
6、盘活上海“文化家底”,解放日报,理论版整版2003年6月25日。
7、中国鸟信仰的形成、发展与衍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中国鸟信仰的形成、发展与衍化,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9、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浙江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国内外数十家媒体对陈勤建梁祝文化遗产研究的报道。 1、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在民俗学文学化中独立发展,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2、中国妇女的口头文化与仪式文化——南汇的哭嫁,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民俗视角,《对外汉语教学的跨文化视角——旧金山对外汉语教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年7月。
4、略论民俗与民俗精神,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
5、20世纪民俗学视野下“民间”的流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 1、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若干问题,江西社会科学,2005/02。
2、现代民俗解读——兼谈中外民俗的差异,新民晚报,2005年2月27日。
3、文艺民俗批评理论与实践,《金羊毛的寻找者》,2005年4月。
4、生活相生活场生活流——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整体性原则,群文世界,2005年10月。
5、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解放日报,理论版整版,2005年10月30日。
6、当代七月七“小人节”的祭拜特色和源流——浙江温岭石塘箬山与台南、高雄七夕祭的比较,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 1、 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华文摘》2006年第1期。
2、20世纪“民间”概念在中国的流变,《民俗学的历史、理论和方法》,商务印书馆2006年3月。
3、 展望21世纪中日民俗学,《民俗春秋》,学苑出版社2006年3月。
4、 梁祝传说的现代解读,江西社会科学,2006/03。
5、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防止文化碎片式的保护性撕裂,中国美术馆,2006/04。
6、 江南鸟(日)神话崇信的传播和衍化,民间文化论坛,2006/06。
7、 独特的生命图像象征艺术——中国传统吉祥图像的美学解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8、 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生态场的恢复整合与重建,文化艺术出版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论文集》,2006年12月。 1、《生活相 生活场 生活流——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整体性原则》,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2005,苏州)》。
2、《江南鸟(日)神话崇信的传播和衍化》,发表在《文字、仪式与文化记忆》,民族出版社2007年9月版。
3、《民俗——日常情景中的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民俗研究》季刊,2007年第3期。
4、《梁祝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8月版,《文澜听涛——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集(一)》。
5、《设立春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区的思考——以2006年周庄年俗生态区策划构思为例》,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2007年12月。
6、《古村镇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思考》,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村落的沉思——中国古村落保护西瑭国际高峰论坛论文集》,2007年6月。
7、《试论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陈勤建、尹笑非,2007年11月,《美术观察》。
这个难度太大,你要的数据量不是一般的大,具体没有办法找到,只能给你提供思路解决 如去图书馆查阅,党政单位也会订阅人民日报,去向他们问问 或是大点的2手书摊找往期的合订本 或是干脆电讯人民人报社
另外中国期刊网是个比较全面的数据库,希望可以帮上你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即在安徽画坛崭露头角,经常发表篆刻作品和大写意花鸟画。早期治印向单孝天先生请教。先后师事萧龙士、许麟庐先生,并向李苦禅先生请教。精篆刻,汲取秦玺汉印及皖派、浙派之长,形成个人厚重苍老之格调。工篆书,将石鼓文、金文、汉碑额融会贯通,沈雄浑厚,自然天成。擅长写意花鸟,又喜画佛,从齐白石、吴昌硕上溯扬州画派、朱耷、徐渭、陈淳、梁楷等,以篆书入画,苍茫古朴,继承中国文人画之优秀传统,熔金石书画于一炉。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及国际性展览,多次在国内外一些有影响的刊物及书籍中发表。重要展出有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沈阳)、首届国际书展(郑州)、首届国际红学会(美国)、中国《红楼梦》文化艺术展(新加坡)、中国驻外使馆陈列展(西欧)、第一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北京)。从二十世纪70年代起,作品先后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书法》杂志、《西泠艺丛》杂志、《红楼梦学刊》杂志、《中国书画》杂志、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及日本《新书鉴》杂志等,并收入《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书法集》、《中国篆刻全集》第五卷、《中国学者墨迹选集1900—1999》、《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现代书法大系》、《世纪之光—九九归一翰墨抒怀》、《30年30家—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位书画艺术代表人物作品选》、《影响中国100位艺术大家》、《100幅中国名画——中国画坛十大家百幅名画典藏》等重要典籍之中,得到国内外一些著名学者及艺术家的赞赏。许麟庐先生题其《荔枝图》曰:“少石仁弟全以篆书入画,苍茫古朴,格调独到。”题其《水仙双鸭》曰:“少石弟此帧笔墨潇洒生动,精作也。”题其《菩提古佛》曰:“少石弟庚午春从事画佛,此帧以渴笔写成,大似金农一流。麟庐喜为题记。”题其《松鹰图》曰:“少石弟画雄鹰墨沈淋漓,其金石气概跃然纸上,佳作也。七十三叟麟庐题。”冯其庸先生题其《菊石图》曰:“此幅意在苍石白石之间,此黄石轩得意之笔也。”题其《菊花八哥》曰:“八大之神,青藤之韵。”许麟庐先生评批其印稿曰:“浑然无敌”。曰:“雄浑烂漫,方中圆圆中方,大似魏碑刀法。”曰:“似乎漫不经心,然精妙之处全在内心修养也。”曰:“布局简繁疏密有致,刀法顿挫有味,颇见功夫。”曰:“安排妙极,刀法韵味均臻上乘,可与西泠八家媲美矣。”刘开渠先生评其《红楼梦印谱》曰:“治印甚佳,章法构形多样,刀法灵巧而稳健,朴素而俊秀,富有风韵。”(书信)2007年10月17日,在宿州市书画晋京展专家座谈会上,美术史论家孙克先生指出:“印象最深的是王少石先生的大篆,在近当代来看,能写得这样厚重有力,而且很随意、很自如,非常高的水准,非常少见。”(录音整理)许麟庐先生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嘱其所治常用印多达数十方,许先生最为常用之印出自齐白石、钱瘦铁、邓散木三家,其后即为王少石。为冯其庸先生刻印数十方,冯先生专著《梦边集》、《秋风集》、《曹雪芹家世、<红楼梦>文物图录》扉页用印出于王少石之手。曾为刘海粟、刘开渠、朱屺瞻、朱丹、萧龙士、秦岭云、张君秋、石少华、顾景舟、韩美林、侯北人(美国)、余英时(美国)、今井凌雪(日本)等国内外著名学者、艺术家刻印,并为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刻藏书印。所作《红楼梦印谱》1986年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冯其庸先生为之题评并作序。封面及扉页由启功、许麟庐、沈裕君先生题字。《人民日报》海外版、《瞭望周刊》海外版等数十家报刊向海内外介绍。
1郑海翔(笔名芳洲),男,52岁,潍坊市作协主席,市文联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已发表文学作品150余万字。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胡培玉,男,52岁,作家,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共创作了11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多次被全国重点期刊转载以及出版社结集。1996年在《山东文学》发表小说《对门》,同年被《小小说选刊》选载。2000年在《山东文学》发表中篇小说《罢官》,后被《中篇小说选刊》选载。2007年《乡镇干部》(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
3郭建华,男,60岁,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20多次在省以上获奖,出版个人专著3部,100多万字,电视、**30多集(部)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4韩忠亮,男,63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理事、市作家协会顾问、研究馆员,原潍坊市文联副主席。长期从事文艺创作,发表文学文艺作品300余万字。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拜年》、《散香》,长篇小说《曹操》、《貂禅》等,**剧本《神凤威龙》被拍成**。相声《百花丛中》、《相马》获全省曲艺调演创作奖,故事《书记盖房》曾获《故事会》新故事奖第一名并改编成电视剧。
5刘满奎,女,44岁,潍坊市图书馆文献查阅室主任,副研究馆员,组织了“送书下乡”、“文化进社区”、“图书文化节”等社会文化活动;20余部(篇)论著、论文出版、发表或获奖,发挥图书馆教育职能,培训专业人员3300余人次;建立了10个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县)支中心,指导帮助50余家基层图书馆实现业务自动化管理,多次受到国家、省、市有关部门表彰。
栗祥忠,男,54岁,潍坊市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市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图书管理工作,承担两项省重点科研课题,主编、参编图书20余种,20余篇论文发表、获奖;填补多项本馆收藏空白;在全市组织建立了四级图书馆网络
6王华庆,男,原青州博物馆馆长,副研究馆员,在《人民日报》、《中国文物报》等报刊上发表文博专业文章几十篇,主编《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获第十二届中华图书奖。组织了青州龙兴寺窖藏佛像的发掘工作,此项发掘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中国二十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
7邓华,男,62岁,原潍坊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潍坊学院兼职教授。长期从事潍坊历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曾与潍坊市政协编著《清代大收藏家陈介祺》(文物出版社出版),与王刚再版陈介祺藏拓青铜器铭文全集等。已出版文集、长篇小说、诗集、摄影集等16部。
8孙敬明,男,56岁,潍坊市博物馆研究室主任,研究馆员。1996年聘为山东大学兼职教授。现为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文物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文博系统高评委等。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9邹金祥,男,61岁,诸城市地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长期从事舜文化研究和苏轼“超然文化”研究,主编了《《苏轼密州作品赏析》、《中国第十届苏轼研讨会论文集》等专著,共100多万字;发表有《苏轼中秋词创作考实》等学术论文。
郭庆祥,男,53岁,潍坊画院院长、潍坊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长期从事书画专业教学工作,培养书画学员近3000余名,近些年来研究文博系列专业和近现代中国画的鉴定工作:收藏古今名人书画作品800余幅,明清瓷器近200件。多次参加省级以上大型展览,并获省级以上奖项近20次,先后三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文化工作先进个人。
10曹元起,男,57岁,潍坊市博物馆保管部主任,研究馆员。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山东省博物馆学会、山东省考古学学会理事。1995年获个人考古领队资格。曾被授予潍坊市中青年专业骨干、山东省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
11窦宝荣,男,63岁,山东四达工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收藏佛造像1万余尊,大量古籍图书、名人字画、陶瓷珍品等各类藏品多达近百万件。《人民日报》、《大公报》、《凤凰卫视》等媒体先后报道。参与录制了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鉴宝》等栏目的12场节目。
12潘建强,男,52岁,原任潍坊风筝博物馆馆长,现任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高级艺术顾问,主编畅销书籍《中国当代名人名家书画集》。多次组织邀请全国各地著名书画家来潍举办展览,进行艺术交流。将82幅名人名家字画及500册书籍捐献,成立“中华名人名家书画珍藏馆”,在山东省及潍坊市书画界和收藏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13马永安,男,42岁,潍坊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副教授。曾任潍坊国际风筝会开幕式和连续十几年潍坊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总撰稿,策划撰稿的多台晚会获全国和省级奖励。作词的歌曲获中国电视金鹰奖提名、省评一等奖和省级“精品工程”奖;撰稿的广播音乐节目和广播专题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新闻等多项作品获得山东省新闻奖。长篇小说《杂碎》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
14王居明,男,46岁,潍坊日报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编发美术专版300多个,70多件设计作品在全国和省获奖,策划大型公益活动和各种展览150多次,其策划案例荣获“中国诸葛亮策划奖最佳优秀案例奖”。被授予“中国十大企业策划专家”、“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专家委员”、“潍坊市十大文化建设杰出人物”称号。
15张嘉庆,男,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的总顾问、总设计师。为菜博会的创办和发展壮大做出了重大贡献。菜博会已成为世界性的年度例会,国内规模最大的蔬菜专业盛会,全国农业五大会展之一。潍坊市十大文化建设杰出人物。
16梁文道,男,53岁,潍坊国际风筝会办公室副主任、山东省包协设计委员会主任、潍坊市专家协会副会长,高级工艺美术师。连续承担了20多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美术设计工作,设计的风筝会入场券荣获全国旅游门券评比一等奖。获得省级以上设计奖100余项,获“世界之星”设计大奖一项,“中国之星”设计金奖一项,银奖二项,“华东大奖”八项。被授予“中国优秀包装设计师”等称号。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7王明江,男,45岁,潍坊天地人和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潍坊市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先后组织并承办了“俄罗斯”油画大展,“潍坊人画潍坊”油画大型活动。参加上海、北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举办的大型文化博览会。目前,天地人和画廊已建成为山东省规模最大的油画专业画廊。
18王建勇,男,44岁,潍坊市广播电视网络中心主任、工程应用研究员。组织完成了数字电视整转任务,使我市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2万户以上。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了近10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业务论文。2006年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先进个人、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9王亮行,男,38岁,潍坊市中百大厦总经理、中国书协会员、省青联委员、市书协副主席。2002年创建中百美术馆并成功运营。先后举办《于希宁先生艺术精品展》等52次艺术展览,承办了以“东方之韵-2003中国水墨”等为代表一系列的美术展览及理论研讨活动。2007年,中百大厦以美术馆运营和企业文化塑造为核心的文化营销案例当选“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EMBA案例示范企业”。
20田纪文,男,37岁,潍坊集文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经理。2006年组织全市知名品牌画廊20余家,组建潍坊市画廊协会,并当选为会长。被文化部评为中国诚信画部经纪人,被中国书画经营家协会评为文明诚信五星级画廊策展人。
21冯杰,男,中国书画家经营协会副秘书长,兼书画鉴定委员会秘书长。所经营画社先后被评为“全国名家画廊艺术机构”、“全国文明诚信四星级画廊”、“全国收藏家画家最喜爱的中国20家讲信用五星级文明诚信画廊”等荣誉称号。
22刘晓阳,男,38岁,山东京广书城有限公司总经理。1997年成功开办潍坊京广书城第一家民营书店,现已发展成为一家成熟运营的拥有42家连锁书店的管理公司。获“潍坊市优秀青年兴业领头人”等称号。企业被省新闻出版局授予首批“山东省版权局正版产品经营示范单位”。
23徐永斌,男,36岁,中仁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沈学仁美术馆馆长,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山东工作站主任。中仁集团是以沈学仁美术馆(画廊)为主体的集美术馆、画廊、艺术家推广、文化发展基金会、商务、酒店等多种业态的综合性文化企业。固定资产12亿元,建立了全国各地十几家分公司或机构。沈学仁画廊先后荣获“五星级画廊”、“中国十大画廊”、“中国诚信画廊”等称号。
24戴曰礼,男,鲁鸢美术馆总经理。以“展示精品,创建一流”为经营理念,以收藏、展示美术精品,开展高层次的学术交流为经营宗旨。其馆藏作品集中展现了当代画家的整体实力,体现了当代画家的风格与艺术的最高境界,得到全国众多著名画家和文化界的关注,现已经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极具影响力的专业美术馆。
25戴瑞德,男,57岁,山东金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累计筹集资金6000余万元,建设了“三区一园”,即:文化活动园区、旅游园区、教育园区和潍坊文博园,并将投资建设金宝名人书画博物馆群。每年组织承办大型文化活动和书画等艺术展览30余次,客流量达200余万人次带动了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企业被命名为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6马玉珍,女,75岁,潍坊市春晖老年艺术团团长。参与成立了市春晖老年艺术团,常年活跃在我市大街小巷。十几年来,组织各类演出300多场次,多次参加市里组织的老年会演,年年参加庆祝老人节、风筝节及慰问老年公寓演出活动。
27范希荣,男,53岁,高密市姜庄镇文化站站长。长期从事民间艺术的搜集、挖掘和保护工作。该镇的民间艺术扑灰年画、聂家庄泥塑先后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姜庄镇被评为“民间艺术之乡”。开展了姜庄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发展了庄户剧团、地秧歌队、高跷队二十多支。
本文2023-08-05 18:39:0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4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