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愈人物介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任继愈人物介绍,第1张

任继愈

任继愈(1916415-2009711),字又之,山东平原人。著名哲学家、佛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馆长、名誉馆长。师从汤用彤、贺麟。1942年至196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先后讲授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中国哲学问题、朱子哲学、华严宗研究、隋唐佛教和逻辑学等课程并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课程。1964年,负责筹建国家第一个宗教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所长。致力于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专著有《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国哲学史论》、《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任继愈学术文化随笔》、《老子全译》、《老子绎读》等;主编有《中国哲学史简编》、《中国哲学史》、《中国佛教史》、《宗教词典》、《中国哲学发展史》等。此外,还主持《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中华大典》等的编辑出版工作。

中文名:任继愈

别名:字又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平原县

出生日期:1916年4月15日(丙辰年)

逝世日期:2009年7月11日

职业:学者,哲学家,历史学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信仰:国学

主要成就:国家图书馆馆长

代表作品:《中国哲学史》

职务:原国家图书馆馆长、名誉馆长

人物简介

任继愈,字又之,山东德州平原人。1934年,毕业于山东省平原第一中学并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38年毕业。1939年考取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第一批研究生,师从汤用彤和贺麟教授,攻读中国哲学史和佛教史。1941年毕业,获硕士学位。

1942-196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先后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中国哲学问题、朱子哲学、华严宗研究、佛教著作选读、隋唐佛教和逻辑学等课程,并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中国哲学史课程。

1955-1966年担任《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编辑。

1956年起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为新中国培养第一批副博士研究生。

1964年,负责筹建国家第一个宗教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所长,并于1978年起招收宗教学硕士生、博士生,1985年起与北大合作培养宗教学本科生,为国家培养大批宗教学研究人才。他致力于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并曾多次在国外讲学并进行学术访问。

任继愈于1987年至2005年1月年间,任国家图书馆馆长,是学术界的代表,并担任王羲之艺术研究院学术顾问,曾当选为第四、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9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1991年6月,任继愈先生应邀出席了在山东省广饶县举行的“孙子学术研讨会”,和其他150余名与会专家共同揭开了关于孙子故里的千古之谜,确定山东省广饶县即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思想家、《孙子兵法》作者、兵圣孙武(孙子)的故里。会上,任继愈先生被推选为中国孙子与齐文化研究会会长,并被聘为广饶县孙子研究中心特邀顾问。

任继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7月11日4时30分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3岁。

任继愈先生一生简朴,嗜好不多,除了酷爱藏书之外,就是一枚爱不释手的汉玉把件双面马驮金。很为世人称道。

学术主张

继愈先生把总结中国古代精神遗产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和使命,致力于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在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他最初相信儒家。解放以后,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用马克思主义总结中国古代哲学的工作中,他是做得最好的一位。由他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四卷本)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是大学哲学系的基本教材。四十年来,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哲学工作者。七十年代后期,他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七卷本,已出四卷)。他在《寿命最短的黄老学派效应长久的黄老思想》一文中,指出“司马迁的《史记》把老子与韩非合在一起,写成《老子韩非列传》。古人曾指责司马迁分类不当,认为老子不应与韩非摆在一起,其实两家有相融相通处,《史记》的安排并不能算错,而且是可以理解的。”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把对佛教哲学思想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哲学的组成部分。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他连续发表了几篇研究佛教哲学的文章,受到毛泽东的高度重视。这些论文后来以《汉唐佛教思想论集》出版,成为新中国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宗教问题的奠基之作。1964年,他奉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之命,组建世界宗教研究所。几十年来,世界宗教研究所培养了一批批宗教研究人才。他在继《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之后,又主编《中国佛教史》(八卷本,已出三卷)、《中国道教史》、《宗教大辞典》、《佛教大辞典》。

任继愈先生第三项学术贡献是提出了“儒教是教说”,这一判断根本改变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性质的看法,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本来面貌的基础性理论建树。这些年来,“儒教是教说”逐渐得到学术界理解和赞同。

任继愈先生的第四项学术贡献,是领导了大规模的传统文化的资料整理工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任继愈先生就领导了《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的整理和编纂工作。全书106册,102亿字。《中华大藏经(下编)》也已经启动,预计2亿-3亿字。同时,任先生又主持编纂《中华大典》,预计7亿字。

任继愈先生的第五项学术贡献,是始终坚持以科学无神论为思想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坚持宗教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坚持用无神论思想批判形形色色的有神论,抵制各种打着科学和民族文化旗号的土洋迷信。在他的领导下,创办了建国以来、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以宣传无神论为宗旨的杂志:《科学与无神论》。

专著有《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国哲学史论》、《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任继愈学术文化随笔》、《老子全译》、《老子绎读》等;主编有《中国哲学史简编》、《中国哲学史》(4卷本)、《中国佛教史》(8卷本,已出第1、2卷)、《宗教词典》、《中国哲学发展史》(7卷本,已出第1、2卷)等;此外,还主持《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的编辑出版工作;主要论文收集在《汉唐佛教思想论集》和《中国哲学史论》中。

刊行著作

专著

《老子今译》(古籍出版社,1956年8月)

《魏晋玄学中的社会政治思想略论》(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

《范缜“神灭论”今释》1957(译注)

《墨子》1961(专著)

《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人民出版社,1973年)

《老子新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月;1985年又出修订本)

《中国哲学史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中国佛学论文集》1984(合著)

《中国哲学发展史》1985(专著)

《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11月)

《佛教史》1991(专著)

《老子全译》(巴蜀书社,1992年)

《汉唐佛教思想论集》1994(专著)

《任继愈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

《佛教与东方文化》1997(专著)

《墨子与墨家》(商务印书馆,1998年12月)

《天人之际》1998(专著)

《墨子与墨家》1999(专著)

《任继愈自选集》2000(专著)

《竹影集》(任继愈自选集)(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1月)

《任继愈禅学论集》(商务印书馆,2005年8月)

《皓首学术随笔·任继愈卷》(中华书局,2006年10月)

《老子绎读》(书目文献出版社,2006年12月)

论文

韩非的社会政治思想的几个问题(《文史哲》1955年04期)

从“内经”看中医的理论基础(《江西中医药》1956年06期)

鲁迅同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们的关系(《科学通报》1956年10期)

魏晋清谈的实质和影响(《历史教学》1956年10期)

禅宗哲学思想略论(《哲学研究》1957年04期)

春秋时代天文学和老子的唯物主义思想(《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年04期)

论老子哲学的唯物主义本质——兼答关锋、林聿时同志(《哲学研究》1959年07期)

天台宗哲学思想略论(《哲学研究》1960年02期)

庄子探源——从唯物主义的庄周到唯心主义的“后期庄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1年02期;《哲学研究》1961年02期)

法相宗哲学思想略论(《哲学研究》1962年02期)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教学与研究》1962年02期)

墨子生卒年简考(《文史哲》1962年02期)

关于《物不迁论》—一篇形而上学的佛学论文(《学术月刊》1962年02期)

孔子——奴隶社会的保守派、封建社会的“圣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年04期)

庄子探源之四——“后期庄学”(内篇)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年05期)

孔子的“仁”的保守思想中的进步意义(《学术月刊》1962年07期)

王弼“贵无”的唯心主义本体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3年03期)

关于《不真空论》(附今译)(《学术月刊》1963年03期)

如果老子是唯物主义者(《哲学研究》1963年06期)

李筌的唯物主义观点和军事辩证法思想(《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3年06期)

孔子讲的“仁”能不能是人类普遍的爱(《学术月刊》1963年08期)

研究哲学史首先要尊重历史(《哲学研究》1963年04期)

儒教的再评价(《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02期)

宗教研究与哲学研究(《青海社会科学》1982年05期)

中国文化的特点(《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85年01期)

道家与道教(《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1987年03期)

禅宗与中国文化(《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02期)

唐代三教中的佛教(《五台山研究》1990年03期)

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民族的融合力,文化的融合力(《学术研究》1991年01期)

从中华民族文化看中国哲学的未来(《哲学研究》1991年11期)

把《周易》研究的方法问题提到日程上来(《哲学研究》1992年01期)

中国哲学的过去与未来(《中国哲学史》1993年03期)

弘忍与禅宗(《佛学研究》1994年01期)

李贽思想的进步性(《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05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齐鲁学刊》1994年06期)

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的继承和发展(《齐鲁学刊》1996年02期)

老学源流(《寻根》1996年02期)

中国哲学史的里程碑──老子的“无”(《中国哲学史》1997年01期)

天台宗与中国佛教(《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02期)

齐文化的产生和研究齐文化的意义(《济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郭店竹简与楚文化(《中国哲学史》2000年01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光明前景(《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4期)

李贽的悲剧结局(《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朱熹格物说的历史意义(《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2001年01期)

宗教学理论研究不能脱离实际和现状(《中国宗教》2001年02期)

谈谈孝道(《人民日报》2001年7月24日)

五台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五台山佛教文化国际学术会议上的讲话(《五台山研究》2002年03期)

李贽改革悲剧给后人的启示(《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说忠孝——儒学的回顾与前瞻(《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一,2004年)

无神论教育与科教兴国——2003年11月28日在中国无神论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上的讲话(《科学与无神论》2004年01期)

中国封建社会忠孝规范的历史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月29日)

对忠孝传统应给予新评价(《北京日报》2004年2月23日)

现代文明与宗教对话(《中国宗教》2004年12期)

汉字识繁用简的必要与可能(《光明日报》2006年5月17日)

再谈儒家和儒教(《北京日报》2007年3月12日)

再谈儒学(《中国文化报》2007年4月26日)

《墨子·非攻》读后

主编

《中国哲学史》(四卷本,人民出版社,1963年7月初版)

《中国哲学发展史》(七卷本,已出四卷,人民出版社,1983—1998年)

《佛教经籍选编》1985(选编)

《中国佛教史》(八卷本,已出三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4月)

《中国道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增订本)

《道藏提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7月)

《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1993(主编)

《中国哲学史通览》1994(主编)

《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1996(主编)

《北京图书馆同人文选·第三辑》1997(主编)

《禅宗与中国文化》1997(主编)

《宗教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8月)

《儒教问题争论集》2000(主编)

《中国藏书楼》2001(主编)

《宗教小辞典丛书》2001(主编)

《齐鲁人杰丛书》2001(主编)

《中国版本文化丛书》2002(主编)

《中国国家图书馆碑帖精华》2002(主编)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宗教学》2002(主编)

《佛教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中华大藏经》2004(主编)

《墨子大全》2005(主编)

《新版宗教史丛书》2006(主编)

《国际汉学》(1-16辑)1998-2007(主编)

《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2008(主编)

《中国文化经典》2008(主编)

《中华大典·哲学典》2008(主编)

序跋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论集》序(《哲学研究》1983年06期)

《印度佛教史》汉译本序(《晋阳学刊》1984年05期)

《五台山古诗选注》序(《五台山研究》1987年01期)

《中国佛性论》序(《哲学研究》1988年06期)

《禅宗的形成及其初期思想研究》序(《哲学研究》1989年11期)

《阴符经素书释义》序(《中国道教》1992年03期)

《苏轼禅诗研究》序(《佛学研究》1995年01期)

《中国儒教史》序(《中国哲学史》1997年04期)

《惠能评传》序(《中国哲学史》1999年03期)

《汤用彤全集》序二(《中国哲学史》2001年02期)

《十六国帝王列传》序(《文史月刊》2003年01期)

对中国儒教的全面剖析——《中国儒教论》序(《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12月1日)

随笔

熊十力先生的为人与治学(1988年)

有关蔡元培校长几则轶事(《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散记(《北京日报》2006年4月3日)

社会评价

孙家正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

任继愈是国家图书馆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馆长。文化部原部长孙家正曾评价说:“任先生是图书馆界的一面旗帜,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资深学者,这面旗帜和国家图书馆的地位是相称的,把许多专家学者、知识界以及社会上关心图书馆事业的人们吸引、聚集到这面旗帜下,大大提高了国家图书馆崇高的学术地位、文化形象。”

杜继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在学术上,任继愈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具有开创意义。杜继文说:“他特别能采取平等的态度来研讨,跟学生在一起也特别随便,从来不会用自己的身份强迫别人接受他的观点。”任继愈90岁生日时,学生想为他做寿,但是他并没有同意,只是进行了一个很低调的学术研讨会。“任先生始终都把自己当成一个最平常、普通的人,他没有任何特别的特点,可是这也就是他最特别的地方。”

陈力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

作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的任继愈,在国图有很高的威望。陈力透露,以前每次参加国图的会议,任老说的最多的就是希望大家多读书。“他还曾幽默地说过,国图博士论文厅中有句话是《楚辞》里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任老笑称应该把这话换掉,免得读者觉得在国图里查资料要东奔西跑,国图也要给读者提供更方便的服务。”陈立认为,任老一生处世低调,不图虚名,“他生前曾交待过几件事,不出全集、不过生日、过世后不进行很隆重的告别仪式。”李申(任继愈的学生、上海师范大学哲学教授)李申认为,他不仅是研究读点校,他总是亲力亲为,从中国哲学的大家,也是一位不做‘挂名主编’。”李申说,每全方位地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辞去国家图书馆任老办公的学者。“特别是对于古籍文献整理,任老有着自己的原则。从做选题、写提纲到审稿任老都要一本本看过。”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最初成立于1995年,几经调整,2003年重组,现有中文、历史、哲学3个系。有现代传媒中心1个基础实验中心,赣学研究院、国学研究院2个研究院,江右哲学研究中心、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胡辛工作室、道德与宗教研究所、胡平工作室、茶文化研究所、当代文学研究所、赣文化与古籍研究所、哲学研究所、语言类型学研究所10个研究所。形成了集教学、科研、实验与实践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基地。

4位院士。根据南昌大学官网信息显示,南昌大学共有4位院士。南昌大学是一所“文理工医渗透、学研产用结合”的综合性大学,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

智慧树知到《管理百年(南昌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

1、管理思想史发展过程中,用来说明“职业”管理角色最古老的是( )

A、法老

B、宰相

C、大臣

D、皇帝

正确答案:B

2、对于管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管理适用于盈利性组织

B、管理只适用于工业企业

C、管理普遍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

D、不同类型的组织,在基本管理职能和管理原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正确答案:C

3、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 )

A、复杂性

B、有效性

C、实践性

D、精确性

正确答案:C

4、关于管理的定义,许多经济学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西蒙认为( )

A、管理就是决策

B、管理就是制定并执行计划

C、管理就是组织

D、管理就是协调

正确答案:A

5、在现代管理中,( )是管理的主体。

A、人

B、财

C、物

D、信息

正确答案:A

6、管理理论演进历史当中所指的古典管理理论主要是指:( )

A、以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梅约的人际关系学说为主要内容

B、以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为主要内容

C、以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和梅约的人际关系学说为主要内容

D、以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和梅约的人际关系学说为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B

7、对管理最准确的理解应该是( )

A、对人员配置和组织结构所进行的整体安排

B、对财务经营状况的协调和控制

C、对经营行为的一种纪律约束

D、对管理对象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正确答案:D

8、技术技能是( )管理者最需要的技能。

A、高层

B、基层

C、中层

D、各层

正确答案:B

9、管理活动的本质是( )

A、对人的管理

B、对物的管理

C、对资金的管理

D、对技术的管理

正确答案:A

10、三川旅行公司刘总经理在总体市不景气的情况下,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惊险性旅游项目 与40岁~45岁男性消费者之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旅游路线和项目,并 进行了前期宣传、因为涉及到与交通管理、保险、环保等部门的协调,新项目得到正式批准 的时间比预期的晚了整整一年,由此丧失了大量的市场机会。你认为下列那种说法最能概括 刘总的管理技能状况?( )

A、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都弱

B、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都强

C、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强,但概念技能弱

D、技术技能和概念技能强但人际技能弱

正确答案:D

南昌大学历任校长包括:

周创兵周创兵(201307-至今任南昌大学校长)    1993年,江西大学、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南昌大学;

周文斌:(2002年12月——201307,任南昌大学校长);

潘际銮:(1993年4月——2002年12月,任南昌大学校长)。

南昌大学的排名:

1、南昌大学在武书连主持的《2012中国大学评价》中排名第61。

2、武书连2011中国大学综合实力100强,南昌大学排名63位。

3、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等机构发布的《中国校友会网2010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中,南昌大学名列第71位。

4、2010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排行榜中,南昌大学名列第63位。

5、2010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南昌大学位列97位。

6、2008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南昌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等同列第96位。

7、2009年6月5日凤凰网财经为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MyCOS)发布的《2009年度211院校就业能力排行榜》中,南昌大学与山东大学等八所211院校并列第68位。

8、2010《中国新闻周刊》发布的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中,南昌大学名列第22位。

9、从1993年以来,南昌大学一直在江西省高校中排名第一,是江西省唯一一所在全国各省市全部一本招生的重点大学。

10、学校的生物类、食品类、文史类、理工类、电子类、计算机类、建筑类、材料类、新闻类、环境类、机械类、软件、法学、医学类专业均列全省第一位。其中食品类、材料类在全国前五名。食品科学和材料物理与化学是南昌大学国家重点学科。

112012年10月25日至26日,“第三届中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与ACCA教学研讨会”在天津财经大学召开。南昌大学ACCA因整体办学水平突出再获嘉奖,因在2011年ACCA考试中取得了三个大陆第一的好成绩名列第一。

为胡先骕、肖蘧等人。

国立中正大学为胡先骕、肖蘧、林一民;南昌大学为刘乾才;江西师范学院为吕良、刘瑞霖、李志民、信修、刘瑞霖、林亚琴。

江西井冈山大学为王怀臣;江西师范学院为胡廷棠、郭庆棻;江西师范大学为李树源、张传贤、李佛铨、李贤瑜、游海、眭依凡、傅修延、梅国平。

扩展资料:

江西师范大学的相关介绍:

1、学校缘起于庐山白鹿洞书院,肇基于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49年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1953年院系调整后留在江西的部分改为江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4月,江西金融职工大学(江西银行学校)整建制并入。

2、1940年4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通过决议,定校名为国立中正大学,直属教育部领导。10月,国立中正大学在泰和县澄江镇杏岭村开学,是为学校前身创校之缘起。

3、2013年,江西师范大学成为继华东师范大学后全国第二所师范院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同年起,江西师范大学推行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每年招收1000名免费师范生,成为第七所可以招收免费师范生的高校。

江西师范大学-历任领导

南昌大学的名人有很多,翻了楼下的回答我发现少了对南昌大学最重要的一位——南昌大学的第一位校长 潘际銮

潘校长是南昌大学第一位校长,他为南昌大学的创立付出无人能比的心血,作为老一辈科学家,他没有在家里享受天人之乐,而是继续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付出、发光发亮,每次经过2栋的际銮书院我都会想起潘校长为这个学校付出的努力,都会想起老校长说的那句“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像老校长这样的人,应该可以称之为圣人吧

潘际銮,1927年12月24日出生于江西瑞昌,焊接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名誉校长

1993 年 3 月,为创建一所高水平的 211 工程大学,原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时任省长吴官正三顾清华园。已经打算在清华园安度晚年的潘际銮临危受命,来到南昌大学,用十多年时间,突破了无重点大学、无博士点、无院士的“老三无”,及无国家重点学科、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无国家大学科技园“新三无”的大学,建设成了江西唯一一所省部共建的国家“ 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刚刚成立的南昌大学,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不足,学风还有待改进。潘校长首先抓学校办学定位,提出构建文理工渗透,学研产结合的新型办学模式,建设有自身特色的南昌大学。

当年,老校长扶着自行车和青年教师在校园里边走边谈。

与妻子相濡以沫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数十年的勤勤恳恳,潘际銮事业有成,桃李天下,这一切成绩的背后都离不开妻子的支持与陪伴。六十年伉俪情深,夫人李世豫一肩担起他所有的后顾之忧。

弧光熠熠,辉映六合家国梦;

明月朗朗,颂献九如桑梓情。

风光月霁,是先生品格之清明开阔;

杏坛弧光,是先生事业之师表通儒。

感谢您,潘老校长!

感谢你们,中国的科学家们!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