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词典的前言
四川方言属北方方言,使用的人有一亿多,在北方方言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四川方言同北方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性。尽管如此,作为地区方言,仍有不少自己的特点,特别是词汇。四川人在用普通话交际时,往往不知道某些词语的普通话说法;外地人和外国人接触四川方言或四川方言文学作品,也不懂某些方言词语的含义。这种情况,不利于交际和学习。我们编写这部词典的目的,一是想帮助四川人学习普通话词汇,二是帮助外地人、外国人了解四川话词汇。同时,它还可以为研究四川方言和汉语词汇发展史提供一些资料,也可供方言文艺工作者参考。
本词典汇集了四川方言中与普通话不同的、现代常用的词语共七千余条。词条主要采自四川地区现代作家的文学作品,部分采自四川人的口头语言。其中有些词语在别的方言区也通行。本词典虽收有数千词条,但因词典的编写完全是在教学之余进行的,所以词条主要采自书面,许多生动的口语词汇还没有来得及收录,有待于今后增补。
对方言词汇中语音、词形、意义、用法等方面表现出的一些分歧现象,虽然我们定出了一些原则决定取舍,分别处理,但对于某个特定的读者来说,仍不免与他的读法、写法?说法、用法有出入,在此,我们特加说明。
本词典是三位同志编写的。具体分工如下(按姓氏笔画排列):第一部分:王文虎E~H,T~Z;张一舟J~S;周家筠A~D。第二部分:张一舟J~S;周家筠A~D,E~H,T~Z。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不少同志的帮助,特别是甄尚灵教授,通读了定稿前的词典正文,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最后又蒙她作序;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同志认真审稿,他们对词典的完善起了重要作用,我们表示深深感谢。最后,还要感谢张自启、莫昌华两位同志为本词典作了插图。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热望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1985年12月
中国古代历史 最悠久 最 早的 方言应该是闽南语,它保存了中原古音现在河南话早就不是"中原古音"了只有河南信阳一带方言带点"中原古音"闽南语保存古音可能与古代河南福建之间五次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有关
如春秋时,处在河南的陈国发生了一场争夺王位的宫廷政变,陈厉公之子陈完逃至齐国,改姓田,做了个“工正”的小官。据《史记索隐》载:“敬仲奔齐,以陈田二字声相近,遂以为田氏。”在保存中原古音的闽南语中,陈田二音仅韵母稍异。
http://baikebaiducom/view/13645htmlwtp=tt
闽南话又称河洛话或台语,闽南话使用人数大约6000万左右,闽南话主要分布于福建南部的厦门、泉州、漳州、三明大田、尤溪和西部的龙岩、漳平等市县,以及台湾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近3000万人。另外在海外华人中,大多也用闽南话与粤语相交流,在世界各地有名的唐人街,使用语言就是闽南话与粤语。闽南话做为中国除了汉语外的第2大语言体系,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目前台湾方面正大力加强对闽南话的研究以及发扬。中国的很多有名诗歌等古诗词,很多都得用闽南话来朗读,方能有压韵,节奏之美。
闽南话的来源和历史:汉以前,闽南地区为古越族原住民,到了中原汉族第一次大灾难--晋代永嘉二年(308年)的“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中原仕族衣冠南渡,林姓、陈姓、黄、郑、詹、邱、何、胡八姓率先入闽,带来了中原的黄河、洛水流域当时的汉语(河洛话由此而来),形成了闽南方言的基础,反映着隋唐以前汉语的特点。随后的侯景之乱,669年固始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的隋唐汉语,固始王氏入闽建立闽国都不断渗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闽南话。以上入闽源流在各个福建大姓如陈氏,林氏,黄氏等的家谱都有详细的记载。闽南方言保留下来的古汉语较多,因此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闽南方言历来为国内外语言学家所重视。 这对汉语古音的构拟,古籍的训释,汉语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闽南话分布地区:福建南部的厦门、泉州、漳州、大田、尤溪和西部的龙岩、漳平等市县,以及台湾的台北、台中、台南、高雄、桃园、苗栗、基隆、南投、屏东、彰化、花莲、嘉义、宜兰、云林、台东、新竹、澎湖等绝大部分的地区。使用人口近3000万人。广东省东部的汕头、潮州、澄海、潮安、饶平、南澳、普宁、惠来、潮阳、揭阳、揭东、揭西、陆河、汕尾、陆丰、海丰等市县。使用人口约1000多万人。 广东南部雷州半岛的湛江、海康、徐闻、遂溪、廉江、茂名、吴川、电白等县市,使用人口400多万。海南省的海口、琼山、文昌、屯昌、琼海、定安、万宁、澄迈、昌江、东方、乐东、陆水、白沙、崖县、保宁、琼中、临高、儋县等市县,使用人口400多万。浙江的温州、苍南、平阳、泰顺、洞头等县市,约有140万人说闽南话。江西的广饶、广丰、玉山等市县约有40万人说闽南话。广西的柳州、平南、平乐、陆川等市县,近30万人说闽南话。香港、澳门地区约几十万。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泰国、越南等国的华侨、华裔,使用人口至少有1000万人。新加坡用闽南话可以通行全国,而当地英语年纪大的则不太会用。中文也是当地重要的辅助语言。
闽南话是什么语言呢?有人说是“福佬话”也有人说是“貉獠话”远在1500年以前,甚至更早,黄河、洛水一带的中原汉民族为了躲避战乱,辗转到河南光州,汉民族的文化也就这样由其子孙带到此处,此后再迁至闽南,最后跨越海峡,到了台湾。闽南、台湾等地传承此一文化的语言,正是我们现在习称的“闽南话”,在祖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闽南话所蕴含的意义在于我们的先祖在大迁徙中避开了中原民族融合所造成的语言改革,完整地保留了两汉时代的古汉音,也就是中原标准音,如今让我们受用不尽的闽南话经典不是别的,下是《三字经》、《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以及唐诗等民族智能的结晶,其中的《论语》,蕴含着极丰富的人生哲理。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用来翻译佛经的语言,正是唐初年“切韵”系统的中原汉语,而闽南话所用的“河洛话文音”正是唐朝中原汉语的“母语”。后来佛经由日本留学生用片假名记音传到日本而没用至今,今天日本人诵读佛经,呤唱诗词时,与闽南人用闽南话汉音诵读佛经,呤唱诗词在发音上几乎是一样的,这足以说明为什么许多佛经中音译或意译使用普通话无法了解其意旨,而用闽南话却好理解;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法师常常感叹,闽南话汉音之失传对诵读佛经的人是极大的损失。令人自豪的是,如今的闽南话已经成为地球60种主要语言的代表之一,它还被录制在美国1997年发射的“放行者”号宇宙飞船的镀金唱片上,到广漠无垠的星河中寻觅知音了。把闽南话作为汉语的参照系语言研究专家、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李如龙教授介绍,闽南话里包含着许多古汉语的成分,不管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这方面,有关专家作了比较充分的比较。学习古汉语,掌握福建方言尤其是闽南话的口音,比懂得其他地区的方言更有优势。比如“鼎”,古汉语中通常是指铁锅,闽南话的发音与古汉语的发音、词义是一致的。但其他地方的人理解起来就没有闽南人这么方便。李教授说,从古汉语演变、进化而来的现代工业汉语,与闽南话也有深刻的关系,如果能抓住闽南话的特点与现代汉语作比较,可以加速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和掌握。早期的语文教学,通常是从正音入手,然后从普通话联系方言的角度理解字义、词义。现在这种方法被淡忘甚至抛弃了。很多人以为方言会干扰汉语的学习,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比如你不懂或不讲闽南话,但你的普通话也未必就很标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在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老师善于进行方言与汉语之间的对比教学,拒绝了方言辅助教学的功能和作用。李教授说,灿烂的中华文化是汉语为表达主体的,但同时也包含着以不同方言表示的地域优秀文化特征。他认为,掌握闽南话不仅可以为汉语学习提供一个很好的参照系,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了解和理解闽南文化
例如:她=伊
我=挖
什么=xia(第二声) mi(第四声,要读轻快些)
没=mo2
抓=lia(第三声,读快点)
是=西
红=ang2
绿=俩(没有声次,须压低声些读)
吃=夹
电脑=点ne(第二声)
猪=低(或“第一”读快点)
湖=哦(第二声)
你好=李1贺
抱歉=拍(第二声)sei(第四声)
一= 因(读快点)
二=利
三=撒
四=系
五=哦
六=似lang的读音但没有鼻音(无声次,读快点)
七=琴(第四声,读快点)
八=bowei(第四声);波为(这俩字反切读,读快点)
九=告(第二声,读快点)
十=zaom(无声次,读快点)
(不管用中文或者拼音都没办法表达清楚,除非有另外一套标音方法)
白菜第二次来修改
我与五的标音,与实际有所差,但不好表达,这里特此说明
巴文化区:南充、巴中、达州、广安、乐山沐川、内江(隆昌、资中)、广元东部以及自贡、宜宾、泸州(注意:完整的巴文化区为重庆直辖市、四川东北东南部以及湖北省恩施与宜昌、陕西省汉中与安康等地区)
蜀文化区:成都、绵阳、德阳、遂宁、雅安、眉山、资阳、乐山、广元西部、自贡(贡井和荣县)和内江(市中区、东兴区、威远)
攀西文化区:攀枝花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首府西昌,所以常常统称为攀西)
川西高原文化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四川西部的高原区域) 主词条:四川话
四川话是流行于川渝地区及周边省份邻近地区的主要汉语言,包括汉语西南官话中源自古蜀语。四川话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现今四川话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 走人户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凡遇年节或婚嫁、新居落成等情况。都要到亲戚家串门探望,称为走人户。届时,一般要带上猪肉、点心、酒等礼物,穿上平时舍不得的衣服前往。主人家割肉买酒,热情款待。
春倌说春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时间在春节前后。旧时的春倌头戴乌纱帽,身着官服,左手执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装束与普通人一样,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他们跋山涉水,走乡串户,每到一地,便编一些吉利的歌谣演唱。说唱完毕,将一张红纸印制的检牛图送给主人家。说检结束后,户主要送些钱币给检倌,以作报酬。
拜把子
旧时汉族社会交际习俗。又称结盟、结拜、换帖等。流行于四川各地方。基于共同利益的个人或集团,以磕头换帖、同饮血酒、对天盟誓的方式结为兄弟,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来约束和维护共同的利益关系。
送节礼
汉族交际习俗。流行于四川。民间凡遇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嫁出去的女儿携女婿,分家另过的儿子携媳妇,带上礼物回家拜望父母。亲朋好友之间也在上述节日期间互相拜节送礼。
学三年跟三年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旧时投师学艺一般需三年时间。按习俗,三年之中,师傅只管徒弟伙食,会给少量衣鞋钱和剃头钱,不给工钱,徒弟出工得的工钱也归师傅。 截至2014年末,四川省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51个,艺术表演场所52个,文化馆207个,文化站4595个,公共图书馆198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4个。共有博物馆164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7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6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307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22项。
2014年末,四川省拥有无线广播电台1座(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1座(四川电视台),广播电视台165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36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70%;电视综合覆盖率981%。有线电视用户1473万户。全年出版地方报纸137种,出版量156亿份;出版期刊351种,出版量6900万册;出版图书9021种,出版量21956万册;出版音像制品137种,电子出版物361种。档案馆246个,其中国家综合档案馆204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全年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6066万卷。
最正宗骂人的四川话有下面这:
瓜兮兮-----泛指脑子不大灵光的人。
老子给你一耳屎-----我给你一耳光。
老子一巴掌惨你在墙上抠都抠不下来-----我一耳光呼你把你嵌到墙上去。
你脑壳有饼 bong 啊------你脑有包。
宝咪咪-----泛指脑子不大灵光的人。
看到你这个瓜迷日眼的样子都恶心-----看到你傻傻的样子觉得恶心。
哈搓搓-----泛指脑子不大灵光的人。
你个狗RI的仙人板板;老子RI你MA卖嘛劈;你个短命娃儿;你他MA的锤子的很;就教你这些,叫多了也不好,就这几句应该是最经典的了,骂那些人应该足够了。 对了,还有一句最搞笑的:你MA卖老嘛劈。
老子鈤你妈啦麻皮。
你个婊子婆娘儿,窝屎窝你嘴巴头了啊,是不是短命了,脑壳达铁啊?
你果杂人好有宝气,硬是要碰到墙壁才罢休。
今天碰到你果杂瘟神,算老娘倒霉。
如果你把老子惹急喽,看老子咋个收拾你。
别以为你长得莽戳戳的,惹火俺了就拿一块石头给你焊起来。
你就是一个闷墩儿,穿再高的鞋也改变不了事实。
给你提供部分通用的 本人是四川人
"移"或者"耶" 1
"二"或者"勒儿" 2 后者连读
"三"或者"三安" 3 同上
"四"或者"斯" 4
"五" 5
"牛"或者"落"或者"炉" 6
"骑"或者"欺" 7
"扒"或者"八" 8
九 9
"时"或者"肆" 10
1、今天我杀起个拖孩就上街(gai)哦!
外地人一没留神听着觉得可能是杀了个孩子?还拖上街?哎呦,可不得了哦,这是要出人命的呀!其实,这句话得意思就是:他穿着双拖鞋就上街了。
2、我硬是闯鬼了!
外地的小伙伴跟四川小伙伴在一起真是胆战心惊啊,经常都要遇到鬼。其实四川没有那么恐怖啦,闯鬼了是在遇到烦心事、接连不顺利的时候发出的感慨。
3、你在爪子哦,还没有搞杀割!
外地人一听这话可不得了了,又是杀又是割的,这手段也太残忍了吧。其实,这话的意思是为什么还没有做完、收尾等等,也就是结束的意思!
4、妹儿长得好巴适
当四川人夸你长得bus的时候,你千万不要以为四川小伙伴再说你长得像公共汽车。
巴适一词在四川的运用面之广泛,用在形容漂亮女子身上,意思就是乖、漂亮、有气质……
5、鲊起即撑腰、作后台、给人帮忙的意思。
过去属于袍哥话。袍哥是发源于四川的一种帮会组织,它既是反清的秘密结社,又是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政治、经济互助团体。由于它是非法的民间组织,因此一出现就受到清政府的严禁追查。
常用动词
共过来(挤过来),不扭老(不动了),莽进去(喂进去),咔(掐),款到老(碰到了),吹垮垮(聊天) , 达扑爬(摔跤) , 考可转儿(敲一下头) , 打王逛(精神不集中) , 扒到(紧挨着),瓦饭(舀饭),卡过来(跨过来) ,调(跑) ,翻羊角砖儿(翻跟斗) ,拈菜(夹菜) ,扯扑汗(打呼噜),副开 (移走) ,
嗨得(吃得多) ,腰台/收秤/杀鸽(结束) , 板旋儿(耍赖) ,哈迹跟儿(挠痒痒),脚入老 (脚崴了) , 菊(吮吸) ,告哈儿(试一下) , 舌老(丢失了),琛过来/痴过来(伸过来),读脚(跺脚),咩(掰),逞下去(压下去),
壁(过滤),装起(补上) ,俺到(估计) ,雀到(看到) ,兑老(相抵了) , 马起脸(板脸) ,爪瞌睡(打瞌睡) ,爪球(踢球) , 杀铁(打扫)
学四川话,最好一开始从一些常用的方言或相关的学起,因为这样是最容易入门的,学其他的语言类型也都是这样的,下面这些例子只是作为学习入门用的,不提倡常用和当作口头禅,例如:龟儿子,格劳资的,锤子哦,搞铲铲,瓜娃子,哈麻批,宝气得很等等,我的朋友都是这样入门很快就学会了,虽然有些不雅但实用性很强的,建议你试一试,还有就是要学的话最好找个说正宗四川话的人学习,实在要跟音频材料学习,建议你去找找李伯清的散打评书录音资料(网上可以搜一下,很多的)来学习,既搞笑又可以学习,关键可以学习四川话的味道,这个是最重要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学习愉快,天天向上!
我认为四川话里面的经典方言里面最有趣的一个就是冲壳壳,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指吹牛皮说大话的意思,说起来也非常好笑,很多四川人如果认为你在吹牛皮或说大话的话,他们就会用这种方式来说你,而当我们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建议大家还是尽量考虑一下自己有没有在吹牛皮,当然这句话一般情况下与摆龙门阵在一起使用,因为在四川方言里面逮龙门阵是很多人在一起吹牛皮的意思,龙门阵指的是古代打仗时用的一种阵法,也就是说一群人围在一起的意思,冲壳壳和摆龙门阵,就是一群人围在一起在吹牛皮。当然除了这句话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言比较有意思:
1、瓜娃子
瓜娃子是最经典的四川方言之一,相信很多与四川人有接触的人们都会时常听到这句话,其实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有三种,第1种是认为一个人反应比较慢,比较木讷。第2种是这个人的脑子有问题,肯定有神经方面的疾病。第3种就是对人的一种爱称,有点类似于通过骂人的方式来表达爱意。
2、假老练
贾老练也是最常见的四川方言之一,意思是一个人在不懂装懂,当然这种不懂装懂的方式并不是在吹牛皮,而是在行为上或语言上根本就不懂这个意思,但是却强装正经,如果一个四川人看到你正在不懂装懂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就会用这句话来讽刺你。
3、鬼扯火
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指这个人不懂事儿或者啥都不懂,或者不懂规矩,如果四川人发现一个人一点规矩都都不懂,而且还经常冒傻气,做一些让人不可理解的事情,他们就会说这个人是鬼扯火,比如说一个下级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与上级强行狡辩,他们就会认为这个人是这个意思。
本文2023-08-05 18:45:3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4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