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的孙子兵法书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2收藏

有什么好的孙子兵法书籍?,第1张

许多人都对《孙子兵法》兵法感兴趣,那么《孙子兵法》有几个版本?我们最常见到的是哪个版本?

对于《孙子兵法》有几个版本,主要有3种说法,第一种是二版本说,包括《武经七书》本和十一家注本,这两种版本是传世本,也就是在市面上流传的版本;第二种是三版本说,就是在二版本说上增加银雀山汉简本,这是在汉墓出土的竹简本,也被称为出土本。四版本是在三版本的基础上增加日本的樱田本。

我是从2010年开始研究《孙子兵法》,到2021年已经11年,这期间,在网上和书店中能找到的《孙子兵法》版本,基本上我都看过,加起来也有几百本,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就是《孙子兵法》+自己的想法就成了一本新的书,绝大部分《孙子兵法》其实也不必去看。

结合我自己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孙子兵法》可以分为4类:1)原文;2)注解;3)译文;4)解读

原文比较好理解,就是《孙子兵法》的13篇内容,共6000多字,现在世界上主要就包括4个版本:《武经七书•孙子》,《十一家注孙子》,[日]樱田本《古文孙子》和《孙子兵法》竹简兵书,由于流传年代太久,遗失,损坏,抄写错误等各种原因,四个版本的《孙子兵法》也有一些出入,但是校核和改错这是考古学家的工作,我们也没有那个能力参与,并且现在经过修正的版本已经非常完整了,我们只需要接受即可。

注解主要指古人对《孙子兵法》进行的注释和解读,并不是每句话进行解读,而是对其中一些语句进行解读,比如曹操给《孙子兵法》的注解叫做《孙子略解》,《十一家注孙子》则是集成了包括曹操在内的11人对《孙子兵法》的解读,是《孙子兵法》注解的集大成,现代的《孙子兵法》相关书籍主要都是基于《十一家注孙子》这个版本,这个版本也包括原文,所以原文和注解可以买一本书,就是《十一家注孙子》。之前《十一家注孙子》是竖版排版,看起来非常不舒服,中华书局新出版的横版《十一家注孙子》是现在最好的版本,注解版可以买这一版(如图所示)。

     

                                       

 中华书局《十一家注孙子》

翻译指的是将《孙子兵法》的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这个有一些文言文基础,我觉得翻译比较好的是郭化若将军翻译的《<孙子兵法>译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本文也主要引用的是郭化若将军的译文(如图所示)。

 郭化若将军翻译的《<孙子兵法>译注》

解读指的是对《孙子兵法》的分析和探究,《孙子兵法》讲的是军事原理,即使是翻译成白话文,大家还是不理解,比如兵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每个字都认识,但是就是不理解,所以就需要解读。如果是注解和翻译指的是《孙子兵法》说的是什么,那么解读就是研究《孙子兵法》为什么,更进一步,还包括怎么用。

现代出版的《孙子兵法》书籍,主要都是想去进行解读,但是解读《孙子兵法》需要深刻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需要博览群书才能厚积薄发。

解读《孙子兵法》最好的书是李零写的《兵以诈立,我读<孙子>》,李零是中文系教授,从事先秦考古研究及中国古汉语研究,他治学严谨,对《孙子兵法》有着深入的研究,加上他的考古专业出身,以及吸收了国外学者对《孙子兵法》的理解,所以这本书明显高过其他解读《孙子兵法》几个档次,我自己也读了很多遍(如图所示)。

李零的《兵以诈立,我读<孙子>》

《华杉读透<孙子兵法>》也算是解读得不错的,这里提到这本书是因为如果不提,肯定会有读者问道。当今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就像李零解读的最好,但是并不是卖的最好的。华杉版卖的好的有几种原因,一种是他解读的比较通俗,二是增加了一些古代案例,虽然这些案例有些可能不可考证;三是他是做营销出身,有管理经验可以用于解读,也懂得如何宣传自己的书;四是这本书是他弟弟创立的读客文化出版的,宣传和渠道别人都比不了;还有就是舍得花大钱宣传,为自己创立品牌,能为自己的广告公司进行连带营销,很少能看到哪本书舍得花钱做宣传的。

基本哪一本《孙子兵法》都会带原文,所以原文+注解看中华书局新出版的横版《十一家注孙子》就行;翻译版看郭化若将军翻译的《<孙子兵法>译注》;解读看北大李零教授的《兵以诈立,我读<孙子>》。解读版也可以看我写的《思维导图图解<孙子兵法>》,这是一版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或者是高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解读版本。

中国古代对论述兵法的著作的称谓,后成为军事著作的通称。《汉书·艺文志》著录古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历代兵书从内容上可分为兵法、兵略、训练、阵法、兵制、兵器、城守、军事地理、名将传等类。现存最早的完整兵书是《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孙武

《吴子》 旧题:吴起 [注]

《六韬》 旧题:姜尚 [注]

《司马法》 田和 [注]

《三略》 旧题:黄石公 [注]

《尉缭子》 尉缭

《唐李问对》 阮逸 [注]

《孙膑兵法》 孙膑

《百战奇略》 刘基

《握奇经》 旧题:风后氏

《鬼谷子》 王诩

《将苑》 旧题:诸葛亮

《何博士备论》 何去非

《三十六计》 作者不详

《纪效新书》 戚继光

《曾胡治兵语录》 蔡锷

中国明代辑录名将传略的兵书。全称《新镌绣像旁批详注总断广百将传》。题明黄道周注断,陈元素原本,周亮辅增补,实为在宋张预《百将传》基础上,几经增补而成。辑周初至明后期将帅185人,共20卷,文18万余字,图20幅,明崇祯十六年(1643)刊行。后人改为《广名将传》、《广名将谱》,所辑人物略有出入。该书记叙人物,推崇品德战功,尤重用兵的谋略战法。

广陵书局 江苏省扬州市 <<精注精译中华传世兵书全集>>(全1-4册)16开精装 徐 寒 主编 线装书局(图) 军事 徐 寒 主编 线装书局 2006-06-00 10成品相 85000

合众书局 北京市海淀区 中国古代兵书(图) 文学 柳玲 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1-11-01 8成品相 500

白洋淀书斋 北京市石景山区 中国兵书总目作者签名本1版1印、仅印2000册(图) 历史 刘申宁 国防大学出版社 1990-00-00 95成品相 12000

老昆明古旧书店 云南省昆明市 中国古代兵书杂谈(图) 军事 王显臣 许保林 战士出版社 1983-12-01 9成品相 500

致爽斋 天津市河东区 先秦兵书佚文辑解(图) 历史 徐勇主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3-01-00 95成品相 1400

小舟书店 北京市朝阳区 中国兵书知见录(护封精装本)(图) 综合类、其他类 许保林编 解放军出版社 1988-09-01 9成品相 2500

复旦书斋 上海市杨浦区 中国兵书集成(第26册《草芦经略》、《投笔肤谈》等 精装带护封 据明粤雅堂、万历弘锡堂本影印)(图) 国学古籍 (明)佚名 撰 (明)何守法 撰音点注 (明)吕坤 等著 中国兵书集成编委 辽沈书社 解放军出版社 1994-01-01 9成品相 5500

以下是最有可能获得《孙子兵法》的现代版本,这里仅收入较为权威和影响较大的版本供参考:

1《吴孙子发微》中华书局1997年6月这是我所见到的底本采用《魏武帝注孙子》的唯一版本,思想与学术均值得仔细研读,系中华书局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之一。

2《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文物出版社1976年(普及本)

3《银雀山汉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85年(精装本),战士出版社曾经翻印普及本,在旧书市场容易获得。精装本较普及本内容丰富,比较罕见,两大传世版本均用此书校勘。

4《十一家注孙子》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排印本(中华点校本)《十一家注孙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排印本(重印)是十一家注本体系的标准经典底本,值得收藏。

5《十一家注孙子校理》中华书局1999年3月第1版杨炳安收入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极具学术价值。作者是研究《孙子》的元老,著述颇多,但拘泥于十一家注体系和明清以来的旧说,且在集校方面过于繁琐。

6《孙子集校》中华书局1959年杨炳安

7《孙子会笺》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杨炳安

8《孙子兵法新注》中华书局1977年1月第1版

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孙子》注释小组译,采用十一家注本,是十分好的入门版本,多次再版,最新版也被收入中华书局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9《孙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9月第1版郭化若撰,原名《孙子今译》,1962年此书附于《十一家注孙子》后,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84年再版,1995年第7次印刷。郭化若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兵团政委等职,在军内和军事理论界地位很高,见解独到,虽采用十一家注底本但不局限于版本之分。

10《孙子兵法概论》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1月6版陶汉章

陶汉章1955年授少将军衔,长期从事军事理论研究,此书是结合刘伯承担任军事学院院长期间的阐述和自己的研究体会所编写,论述透彻,战例翔实,深入浅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孙子军事理论学习书籍。1985年第一版,多次再版,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11《白话孙子兵法》岳麓书社2001年10月第1版黄朴民

作者是原中国军事科学院博士,曾多次参与《孙子》和《武经七书》的编译工作。

12《武经七书注释》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

《中国军事史》编写组译,采用宋本武经底本,考古、文献、资料丰富,注释详细,可帮助读者更深入形象地理解原文。

13《武经七书直解》岳麓书社1992年6月

明代刘寅的《武经七书直解》在校勘和注解上很有特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又不乏精辟见解,在《武经》诸多注本中得以流行,并多为翻刻。此书以明代刊刻本为底本,并校勘了其中的误刻。

14《孙子校释》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年6月第一版

《孙子兵法大全》系列丛书,吴九龙主编,郭化若等任顾问,杨炳安、吴如嵩、穆志超、黄朴民合编,此书分外文版和无外文版。

15《武经七书》国防大学出版社(毛元佑、黄朴民编)。

  孙子兵法竹简简介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书分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事见司马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有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计》的说法。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

  编辑本段概述

  孙武原是齐国人,后来辗转到吴国。当时适逢公子光政变。在被吴国聘为将军以前,曾经蛰伏20年之久。后,姬光即位,伍子胥听说其才能,向吴王推荐,当时,孙武就带着这13篇晋见吴王,获得重用。后,吴王进攻楚国,将领就是孙武。

  《汉书·艺文志》记载:“兵权谋家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八十二篇中的十三篇著于见吴王前;见吴王后又著问答多篇。晚至唐代,流传的孙子兵法共三卷,其中十三篇为上卷,还有中下二卷。《孙子兵法》注家杜牧认为,曹操将八十二篇孙子兵法删节为十三篇;但其他注家认为十三篇出自孙子本人,不是曹操删节的结果。

  目前认为《孙子兵法》由孙武草创,后来经其弟子整理成书。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计》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这是全书的纲领。《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军争》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九变》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行军》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地形》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九地》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火攻》讲的是以火助攻。《用间》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

  编辑本段作者之谜

  《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 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 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然而,这部著作者是谁呢?学术界议论纷纷,一种认为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孙武所著,一种认为是孙膑整理而成 ,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某位山林处士编写,还有的说是三国时代曹操编撰的。 直到1972年4 月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两座汉代墓葬中同时发现了用竹 简写成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样,数百年的争论方告结束,《孙子兵法》的作者被确认为春秋时期吴国的将军孙武。

  孙武其人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他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的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一说惠民),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孙武的祖先叫妫满,被周朝天子册封为陈国国君(陈国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后来由于陈国内部发生政变,孙武的直系远祖妫完便携家带口,逃到齐国,投奔齐桓公。齐桓公早就了解陈公子妫完年轻有为,任命他为负责管理百工之事的工正。妫完在齐国定居以后,由姓妫改姓田,故他又被称为田完。一百多年后,田氏家族成为齐国国内后起的一大家族,地位越来越显赫,在齐国的领地也越来越扩大。田完的五世孙田书,做了齐国的大夫,很有军事才干,因为领兵伐莒(今山东莒县)有功,齐景公在乐安封给他一块采地,并赐姓孙氏。困此,田书又被称为孙书。孙书的儿子孙凭,做了齐国的卿,成为齐国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级官员。孙凭就是孙武的父亲。

  由于贵族家庭给孙武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孙武得以阅读古代军事典籍《军政》,加上当时战乱频繁,兼并激烈,他从小也耳闻目睹了一些战争,这对少年孙武的军事方面的培养非常重要。但孙武生活的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四大家族相互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孙武对这种内部斗争极其反感,不愿纠缠其中,萌发了远奔他乡、另谋出路去施展自己才能的念头。当时南方的吴国自寿梦称王以来,联伐楚,国势强盛,很有新兴气象。孙武认定吴国是他理想的施展才能和实现抱负的地方。大约在齐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7 年)左右,孙武正值18岁的青春年华,他毅然离开乐安,告别齐国,长途跋涉,投奔吴国而来,孙武一生事业就在吴国展开。

  孙武来到吴国后,便在吴都(今苏州市)郊外结识了从楚国而来的伍子胥。孙武结识伍子胥后,十分投机,结为密友。吴王阖闾即位三年,即公元前512年,吴国国内稳定,仓廪充足,军队精悍,向西进兵征伐楚国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伍子胥向阖闾提出,这样的长途远征,一定要有一位深通韬略的军事家筹划指挥,方能取胜。他向吴王阖闾推荐了正在隐居的孙武,称赞孙武是个方能安邦、武能定国的盖世奇才。吴王终于答应接见孙武。

  孙武带着他刚写就的兵法进见吴王。吴王将兵法一篇一篇看罢,啧啧称好,但还想给孙武出个难题,便要求其用宫女来演练队伍。孙武把180 名宫女分为左右两队,指定吴王最为宠爱的两位美姬为左右队长,让他们带领宫女进行操练,同时指派自己的驾车人和陪乘担任军吏,负责执行军法。但宫女们不听号令,捧腹大笑,队形大乱。孙武便召集军吏,根据兵法,斩两位队长。吴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姬,马上派人传命说:寡人已经知道将军能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人侍候,寡人吃饭也没有味道。请将军赦免她们。”孙武毫不留情地说:“臣既然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孙武执意杀掉了两位队长,任命两队的排头充当队长,继续练兵。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进退回旋,跪爬滚起,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齐整。孙武传人请阖闾检阅,阖闾因为失去爱姬,心中不快,便托辞不来,孙武便亲见阖闾。他说:“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的常法,为将治军的通则。对士卒一定要威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从号令,打仗才能克敌制胜。”听了孙武的一番解释,吴王阖闾怒气消散,便拜孙武为将军。

  在孙武的严格训练下,吴军的军事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就在公元前512年,阖闾、伍了胥和孙武,指挥吴军攻克了楚的属国钟吾国(今江苏宿迁东北)、舒国(今安徽庐江县西),这时阖闾头脑发热,想要长驱直入攻克楚都郢

  (今湖北江陵县纪南城)。孙武认为这样做不妥,便进言道:“楚军是天下的一支劲旅,非舒国和钟吾国可比。我军已连灭二国,人疲马乏,军资消耗,不如暂且收兵,蓄精养锐,再等良机。”吴王听从了孙武的劝告,下令班师。伍子胥也完全同意孙武的主张,并向吴王献策说:“人马疲劳,不宜远征。不过,我们也可以设法使楚人疲困。”于是伍子胥说孙武共同商订了一套扰楚、疲楚的计策,即组成三支劲旅,轮番袭扰楚国。当吴国的第一支部队袭击楚境的时候,楚国见来势不小,便全力以赴,派兵迎击。待楚军出动,吴军

  便往回撤。而楚军返回驻地时,吴国的第二支部队又攻入了楚境,如此轮番袭击,弄得楚国连年应付吴军,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费,国内十分空虚,属国纷纷叛离,吴国却从轮番时攻中抢掠不少,在与楚对峙中完全占据上风。

  公元前506年,楚国攻打已经归附吴国的小国——蔡国,给了吴军伐楚的借口。阖闾和伍子胥、孙武指挥训练有素的3万精兵,乘坐战船,溯淮而上,直趋蔡国与楚国的交战。楚军见吴军来势凶猛,不得不放弃对蔡国的围攻,收缩部队,调集主力,以汉水为界,加紧设防,抗击吴军的进攻。不料孙武突然改变了沿淮河进军的路线,放弃战船,改从陆路进攻,直插楚国纵深。

  伍子胥问孙武:“吴军习于水性,善于水战,为何改从陆路进军呢?”孙武告诉他说:“用兵作战,最贵神速。应当走别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个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迟缓,楚军必然乘机加强防备,那就很难破敌了,”说得伍子胥点头称是。

  就这样,孙武在3万精兵中选择了强壮敏捷的3500人为前阵,身穿坚甲,手执利器,连连大败楚军。旧历11月28日攻入楚国的国都郢,楚昭王带着妹妹仓皇出逃。孙武以3万军队攻击楚国的20万大军,获得全胜,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

  然而,这时越国乘吴军伐楚之机进攻吴国,秦国又出兵帮助楚国对付吴军,这样,阖闾不得不引兵返吴。此后,吴又继续伐楚,楚为免亡国,将国都由郢迁到都(今湖北宜城县东南)。

  孙武在帮助阖闾西破强楚的同时,计划征服越国。公元前496年,阖闾听说越王允常去世,新即位的越王勾践年轻稚弱,越国国内不大稳定,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便不听孙武等人的劝告,不等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就仓猝出兵,想要击败越国。不料,勾践整顿队伍,主动迎战,两军相遇于吴越边境的李(今浙江嘉兴县西南)。勾践施展巧计,他派死刑犯首先出阵,排成三行,把剑放在脖子上,一个个陈述表演后,自刭于阵前。吴国士兵不知那是一个个罪犯,居然看得忘了神,傻了眼,越军乘机发动冲锋,吴军仓皇败退,阖闾也伤重身亡。

  阖闾去世后,由太子夫差继承王位,孙武和伍子胥整顿军备,以辅佐夫差完成报仇雪耻大业。公元前494年春天,勾践调集军队从水上向吴国进发,夫差率10万精兵迎战于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边),在孙武、伍子胥的策划

  下,吴军在夜间布置了许多诈兵,分为两翼,高举火把,只见在黑暗的夜幕中火光连成一片,迅速向越军阵地移动,杀声震天,越军惊恐万状,军心动摇,吴军乘势总攻,大败越军,勾践在吴军的追击下带着5000名甲士跑到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市东南)上的一个小城中凭险抵抗,由于吴军团团包围,勾践只得向吴屈辱求和,夫差不听伍子胥劝阻,同意了勾践的求和要求。

  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吴王夫差争得了霸主的地位,夫差渐渐自以为是,不纳忠言。伍子胥认为:勾践被迫求和,一定还会想办法到以后报复,故必须彻底灭掉越国,绝不能姑息奸,留下后患。但夫差听了奸臣的挑拨,不仅不理睬伍子胥的苦谏,反而制造借口,逼其自尽,甚至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一只皮袋里,扔到江中,不给安葬。孙武深知“飞鸟绝,良弓藏;狐兔尽,走狗烹”的道理,于是便悄然归隐,息影深山,根据自己训练军队、指挥作战的经验,修订其兵法13篇,使其更臻完善。

  事情不出伍子胥所料,越王勾践屈辱求和后,卧薪尝胆,立志报复。公元前482 年,越军乘吴军主力聚集黄池与中原诸侯盟会,国内兵力空虚之际,发兵袭吴,攻入吴国国都,吴国遭此动难,便一蹶不振,由盛转衰,延至公元前473 年,正式被越国灭亡,夫差愧恨交加,自刎而死。孙武所梦想的由吴王统一华夏,也就成为泡影。

  编辑本段版本

  竹简本——1972年出土的汉初抄本,是现今为止最早的版本。

  西夏文《孙子兵法》,藏于宁夏档案馆。

  丁氏八千卷楼藏刘寅《武经七书直解》影印本。

  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

  编辑本段翻译本

  1782年法国耶稣会士 Jean Joseph Marie Amiot 最先将《孙子兵法》翻译成法文,此书影响了拿破仑。《孙子兵法》现在有17种英文翻译本。

  编辑本段历代的孙子注释本

  曹操的《孙子略解》为《孙子兵法》最早的注释本。

  欧阳修曰:“世所传孙子十三篇多用曹公、杜牧、陈皞注,号三家。”

  宋吉天保《十家孙子会注》,十家指曹操、李荃、杜牧、陈皞、贾林、孟氏、梅尧臣、王皙、何延锡、张预。

  清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所收的影宋本《孙吴司马法》中《魏武帝注孙子》。

  近代中国有蒋百里,刘伯承,陶汉章,台湾的钮先钟、朔雪寒,日本的服部千春,等等均有深入钻研并有专作。

  编辑本段影响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实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比欧洲克劳塞维茨 (Clausewitz)写的《战争论》(On War)还早2300年。

  《孙子兵法》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 强弱、攻守、胜败、利患等。《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这当中体现的辩证思想,在中国辩证思维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孙子兵法》谈兵论战,集“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历代军事家广为援用,书中不少计名、典故,在中国也是妇孺皆知。《孙子兵法》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远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常读常新的探讨韵味,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也拥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

  该书被翻译成英、俄、德、日等29种语言文字,全世界有数千种关于《 孙子兵法》的刊印本。不少国家的军校把它列为教材。据报道,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交战双方都曾研究《孙子兵法》,借鉴其军事思想以指导战争。

  《孙子兵法》实为中华千古奇书,自问世以来历来被奉为兵家宝典。《孙子兵法》也是深深扎根于中国的主流哲学,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成就人、成就事”为目标的应用科学。时至今日,更是成为商界必备实战手册,不仅可以启迪人作正向思考,更可以开发人权变创新的智慧。作者历经几十年研读,融合中国古代史料、《易经》,以及其他兵家著述,独辟蹊径,把《孙子兵法》涵摄入现代生活,作一深入浅出的阐释,从多角度为我们揭开这一千古奇书之智慧密码。

《孙子兵法》有几个版本?哪个版本最好? 20分

孙子兵法的版本很多,主要有三个。一是哗十一家注孙子》版本,二是《武经七书》版本,三是汉简本版本。分两大系统:传世本与简策本。传世本就是《十一家注孙子》和《武经七书》,简策本就是汉简本。一般认为十一家是最好的版本,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最好的版本是用汉简本和十一家校注的《孙子校释》最好,最精确。是孙子兵法研究会出版的孙子大全系列中的一个,吴九龙主编的。

初学者要读孙子兵法应该选择哪个版本才最好呢?

要看原版,很多注解都会扭曲作者的真实要表达的意思,我看了3个版本表述的都不一样,最后自己老老实实看了一遍原文,有些地方的理解也和其他版本的不一样,如果你看过其他兵书或是战略之类书籍的话,可以试着看看注解版,如果是初学者,我建议直接看原文,生僻字词可以稍微查下(就买个有基本注解的就行)!

孙子兵法哪个版本好?

汉简本应该是最接近孙子原著的,是最好的版本,可惜残缺不全。吴九龙用11家本与汉简本结合校正的《孙子校释》版本一般专家学者认为是目前最好的版本。但是11家本虽然错误较多,仍然被认为最容易理解学习孙子兵法的版本。

孙子兵法现在哪个版本比较好

推荐你看一下黄朴民的《黄朴民解读孙子兵法》。有翻译,有校释,有白话文,有通解,有案例。相当全面。

想看孙子兵法,请问哪个版本比较好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

历史上的著名版本有以下几种:

1.简本,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汉初竹简抄本,是现今为止最早的版本

2.十一家注本,1961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年影印《宋本十一家注孙子》

3.武经本,如,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丁氏八千卷楼藏刘寅《武经七书直解》影印本

4.《太平御览》本

5.《杜氏通典》本

至于哪一种版本最好,这要看从哪一个角度去看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喜欢哪一种,那只能够看你自己了

求推荐《孙子兵法》 买哪个版本比较好

中华书局《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同时包括了孙武与孙膑的,很实用 孙子兵法为吴国人孙武和他的弟子们所作,三十六计的作者则不详,但两者是没有直接联络的 回答完毕谢谢

孙子兵法哪个版本最好

汉简本应该是最接近孙子原著的,是最好的版本,可惜残缺不全。吴九龙用11家本与汉简本结合校正的《孙子校释》版本一般专家学者认为是目前最好的版本。但是11家本虽然错误较多,仍然被认为最容易理解学习孙子兵法的版本。

孙子兵法那个版本和出报社好,要正的

现在比较公认的是军事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比较好,错别字较少,校勘精准。往往是孙子研究领域的大家所作的。如《孙子校释》《孙子兵法今译》等。

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哪个出版社和编著者的比较好

孙子校释》、《孙子兵法精解》、《孙子兵法详解》、《孙子兵法新注》;《以易解计——三十六计》、《三十六计(绣像本)》、《新编三十六计》等。出版社以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 出版社的为好。编著者为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山东孙子研究会的会员们编写的比较好。如吴九龙、吴如嵩、黄朴民、郭化若、李零等。

《孙子兵法》哪个出版社的好?

上面说的军事出版社的不错!再有贵州出版社的还可以!其实自认为最好的还是中华书局出的《十一家注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孙武撰。孙武字长卿,春秋末年齐国人,生卒年月未见史载,约与孔丘同时期。他是陈国公子完的后裔,陈完因内乱逃奔齐国,并改姓陈为田。田完的五世孙、孙武的祖父田书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乐安(今山东惠民)”(《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后来,因齐国政局动荡不安,孙武由齐国到了吴国。经伍子胥引荐,以自著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阖庐,得到吴王的重用,任为将军,帮助吴王经国治军,“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记·孙吴列传》)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简称《孙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兵书,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宋代朝廷颁定的“武经七书”之一。它系由孙武草创,后经其门弟子整理而成,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原书十三篇。《孙子兵法》在战国末期和汉初已很流行,当时流行的就是“十三篇”文本,“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史记·孙吴列传》)到汉成帝时,任宏论次兵书,定著《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根据山东银雀山西汉墓发掘出的竹简《孙子兵法》和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115号西汉墓发掘出的木简《孙子兵法》佚文,以及流传至今的《史记·孙吴列传》,均有“十三篇”的记载,说明“十三篇”是《孙子兵法》的本文。“十三篇”之外的六十九篇和图九卷可能是后人附益的内容。东汉末年,曹操删去了附益的部分,专为“十三篇”作注,恢复了“十三篇”的本来面目,使“十三篇”得以完整地流传至今。其他六十九篇和图九卷先后佚失。但从银雀山汉墓竹简和上孙家寨汉墓木简的《孙子》佚文以及散见在史书、类书中的《孙子》佚文看,《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也确实存世过,任宏、班固的著录是有根据的。

  今存《孙子兵法》约五千九百字,共十三篇:第一《计篇》,主要论述研究和谋划战争的重要性,通过战略运筹和主观指导能力的分析,以求得对战争胜负的预见,提出了“五事”“七计”、“兵者,诡道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军事原则;第二《作战篇》,主要讨论物力、财力、人力与战争的关系,提出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胜思想和“因粮于敌”的原则;第三《谋攻篇》,主要论述“上兵伐谋”的“全胜”思想,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著名军事规律;第四《形篇》,主要论述战争必须具备客观物质力量即军事实力,中心讲“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第五《势篇》,主要论述在军事实力的基础上,如何正确实行作战指挥问题,通过灵活地变换战术和正确地使用兵力,造成锐不可挡的有利态势;第六《虚实篇》,主要论述作战指挥中要“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因敌而制胜”,中心讲用“示形”欺骗敌人,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第七《军争篇》,主要论述争取战场主动权的问题,提出了“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军事原则;第八《九变篇》,主要论述根据各种战场情况灵活运用军事原则的问题,提出了“必杂于利害”、“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第九《行军篇》,主要论述行军、宿营和作战的组织指挥及利用地形地物、侦察判断敌情的问题;第十《地形篇》,主要论述地形的种类与作战的关系及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行动原则,还提出了“视卒如爱子”的观点;第十一《九地篇》,主要论述九种不同作战地区及其用兵原则,提出了“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的突然袭击的作战思想;第十二《火攻篇》,主要论述火攻的种类、条件和实施方法。第十三《用间篇》,从战略的高度论述了使用间谍的重要性及其各种间谍的使用方法,提出先知敌情“不可取于鬼神”,“必取于人”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孙子兵法》词约意丰,内容博大精深,揭示了战争的一些一般规律。在军事哲理方面,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它十分强调政治、经济在战争中的作用;贯穿于全书始终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思想,至今仍是科学真理;它重视人事,反对天命,不信鬼神;它含有弱生于强、强生于弱的矛盾转化思想、“在利思害,在害思利”的辩证分析的思想、“兵无常势”的发展变化思想等。在战略战术方面,它重视战略谋划,反对轻易用兵,主张“慎战”、“全胜”,“不战而屈人之兵”;它把战略的内容归纳为“道、天、地、将、法”五个要素,并指出将帅只有深刻了解、确实掌握这五个战略要素,才能够打胜仗;它强调战术的灵活性,提出“兵无常势”,“践墨随敌以决战事”,“因敌而制胜”,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作战对象等而采取不同的打法;要“致人而不致于人”等。在军队建设方面,非常重视和强调将帅的地位和作用,把具有“智、信、仁、勇、严”五个条件的将,看作是决定战争胜败的五个战略要素之一;主张文武兼施,刑赏并重,以法制原则治理军队等。当然,《孙子兵法》也存有糟粕,如在认识论、方法论方面,夹有某些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成份;在历史观方面过分夸大将帅的作用,提倡愚兵政策等,都是应该进行批判的。

  《孙子兵法》在唐朝时传到日本,十八世纪传到了欧洲,相继出现了法、英、德、俄等译本,目前世界各国大都有自己的译本。《孙子兵法》被推崇为“兵学圣典”、“东方兵学的鼻祖”、“武经的冠冕”,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孙子兵法》饮誉千年,传抄翻刻者历代不断,自曹操开注《孙子》先河之后,更是注家蜂起,产生了众多的版本,有抄本、印本、纸本、竹简本、白文本、注解本、单行本、丛书本、汉文本、少数民族文本(如满文本、西夏文本)等。据现存有关书目粗略统计,中国历代注解批校《孙子》者有二百一十家,各种版本近四百种。

  现存最早的版本是银雀山汉墓竹简本《孙子兵法》,汉初抄本,惜为残简,经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整理,文物出版社1975年出版校注、注释本,1976年出版释文本,战士出版社1976年翻印文物出版社1976年本。

  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南宋孝宗光宗年间的《武经七书》本和南宋宁宗年间的《十一家注孙子》本。宋刊《武经七书》现藏日本静嘉堂。此本为白文本,版心有刻工姓名,书前钤宋“礼部图书”九叠篆朱文大长印,卷首钤“汪士钟印”,“郁松年印”,“泰峰”三印。国内通行的是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采用中华学艺社借照静嘉堂藏本胶片影印出版的《续古逸丛书》本。宋刊《十一家注孙子》存世有三部,北京图书馆藏有一部足本和一部残本。足本书尾有承德堂牌记,钤“钟溪鉴赏”、“岳飞之章”、“戎马书生”、“周暹”、“高山流水”五印。残本仅存卷下一册,钤“槜李”、“项子京家珍藏”、“稽瑞楼”、“文瑞文勤两世手泽同和敬守”、“常熟翁同龢藏本”、“翁斌孙印”六印。上海图书馆藏本,卷首和卷尾钤“袁氏珍藏图书”、“袁?”、“长安子孙”、“季振宜印”、“沧苇”、“昆山徐氏家藏”、“天禄继鉴”、“乾隆御览之宝”八印。其中上卷、中卷和《孙子本传》共缺25页,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据此本影印和排印,并用北京图书馆藏本补全。

  现存最早的《孙子》单注本是影宋本《魏武帝注孙子》,在清孙星衍《平津馆丛书》卷一《孙吴司马法》之内。此本书中避讳至“慎”字,原本当是南宋孝宗刊本。原本今不得见,摹本出自顾广圻(字千里)之手,酷象原本。此本当是宋元丰年间编辑《武经七书》时所收录的曹注《孙子》。

  现存最早的少数民族文字本是西夏文本。今存仅有102页。台湾《书目季刊》第15卷第2期载有此本影印件。

  宋以后,《孙子》的版本很多,但大体上都是从《武经七书》本、《十一家注孙子》本和《魏武帝注孙子》这三种版本演化而来,其中尤以《武经七书》本为最多。

  现代人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研究《孙子》的首推郭化若将军,其代表作是《孙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校勘用功最勤的是杨炳安《孙子会笺》(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以注解信达准确见长的有军事科学院战理部《孙子兵法新注》(中华书局1977年版)。解说通俗而又深刻者有吴如嵩《孙子兵法浅说》(战士出版社1983年版)。

据史书记载孙子兵法有82卷,但是传世的只有13篇。1972年4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等残简,其中有部分估计是《孙子兵法》的佚文,估计就是《孙子兵法》82篇中的。现在也没有确定,暂时归入了《孙膑兵法》的下卷中,尚在研究之中。曾经有过《孙武兵法》82卷的古籍现世,但是被专家鉴定为后人伪造的。所以这事并没有最后定案,做出结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