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图书馆可以打球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云南省图书馆可以打球吗,第1张

不可以。云南省图书馆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是云南省“一级图书馆”,是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2008年入选首批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云南省图书馆不可以打球,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

  李孝友,1931年生,贵州安顺人,文献版本目录学家、云南文史研究馆馆员、云南省图书馆研究馆员。

  1972年,李孝友调入云南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从事古籍整理工作。

  从1953年起,李孝友出了多本专著,其中《昆明风物志》多次再版,还出版了《云南书林史话》、《地方文献中的品牌信息》等约50万字著述,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史学界誉为“学富五车的滇中鸿儒”。

  2006年10月,李孝友经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三家推荐,经云南省委宣传部审核批准,被评选为云南省首届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这是云南省社科类的最高荣誉。

  2006年,李孝友还获得了第九届王中文化奖。王中文化奖是云南最受关注的民间文化奖。文献版本目录学是一个冷门,但却是一个很重要的学术领域。著名作家张长在撰写的授奖辞中这样评价李孝友——“他一辈子的工作不是和人打交道而是和书打交道。准确地说是和古书打交道。这就使得他本人和他的工作鲜为人知。”

  李孝友:伏枥再写彩云篇

  每年10月,就到了揭晓王中文化奖花落谁家的时候。每年到这个时候,便有很多人打电话询问王中:“今年的大奖得主是谁?”每每此刻,王中便沉思几秒,答:“他一定是生活在云南境内,在当代文化艺术领域的探索中具备精神独立、思想自由,有原创性和广泛影响力的杰出者,他非凡的禀赋给予人类精神的享受。”至于是谁,王中说暂时保密,该揭晓的时候自然揭晓。昨日,王中将获奖得主的名字、简介和授奖辞,慎重地装到一个牛皮纸信封里,交给记者时,严肃地交代:“不要采访我,应该去采访获奖者,他们更值得关注。”

  谜底揭开:第九届王中文化奖得主,是文献版本目录学家李孝友。

  文献版本目录学是一个冷门,但却是一个很重要的学术领域。著名作家张长撰写的授奖辞中这样评价李孝友——

  “他一辈子的工作不是和人打交道而是和书打交道。准确地说是和古书打交道。这就使得他本人和他的工作鲜为人知。”授奖理由是:数十年来,李孝友先生和他的同事们把云南省图书馆馆藏的数十万册古籍整理、分类逐册上架,为我省文化传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有益的资讯。通过数十年艰苦的劳动,前人留下的一笔笔精神财富才得以在今天发挥它的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一时间得到消息,记者与李孝友先生相约,到他工作过几十年的省图书馆做了独家专访。

  一、动力

  获奖之前,李孝友所了解的王中文化奖,是源自往几届的评选,他所认识的哲学家赵仲牧、历史学家马曜分别是第五、第六届的大奖得主。李孝友说:“我很敬仰他们,自从他们获奖后,我一直关注王中文化奖,觉得它如今已是一个民间文化品牌,”李孝友认为,这是对文化学术的促进,调动了作家、诗人、画家及研究专家的积极性,更好地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获得王中文化奖,李孝友感觉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说:“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殊荣,还充分体现了王先生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是对众多为人找书、为书找人、默默奉献、辛勤工作的图书馆人的激励和期望。”

  “平头已近耄耆年,提携奖拔翰墨缘。激励岂容稍懈怠,伏枥再写彩云篇。”李孝友用四句话来表达他的感激之情。对于王中先生的提携奖拔,李孝友说,他将以此为动力,在有生之年,一如既往,争取为云南的古籍整理及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尽到绵薄之力。

  二、事业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古籍图书管理人员,由于所学专业的关系,50年代考上研究生,到上海华东师大攻读,师从著名的文献版本目录学家王谦教授,学习流略之学(指古籍管理)。把古代的书,从头到尾地分类研究。面对汗牛充栋的线装古书,长年在书库中通过‘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鉴别版本、类分古书、校勘异同、论定是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干就是30多年,可以说是‘故纸堆里度人生’,在部门同事的协助下,将省图书馆文化大革命中封存的大量古书一一清理,分类上架,规范著录。从而使馆藏近四十七万册古籍图书做到了部居有序,形成了合理的藏书格局,便于流通阅览。还整理了分类笔划目录卡片,供读者检索,解决了文献图书与读者特定需求的矛盾,做到一索即得,从而达到‘一录知书,因书就学’的目的。”

  “面对尘封的故纸堆,默默无闻地在冷板凳上一坐近四十年,把因‘文革’封存的数十万册书逐一清点,鉴别版本,科学分类上架。做好日常流通检阅的同时,我还承担了大量参考咨询工作,为课题研究者编制‘二、三次’文献,提供有关资料,进行跟踪定题服务。多年来,借助于整理古籍的条件,抓紧潜研治学,多年来撰写了一些文章和论著,校著了一些稀缺的古书,如《云南书林史话》《滇考校注》等。”

  三、奉献

  云南古籍管理专家原本就很少,做到顶尖的更是凤毛麟角。李孝友老人说:“于乃义、李生勉等一些从事古籍管理的专家已不在人世了,而我已古稀之年。如今这个领域处于青黄不接的现状,要继续下去,如何继续下去,这是我最近思考得最多的事情。我愿将我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新人,让古老的流略之学得以传承。这个领域工作难度最大的是,如何看出一本古书出自哪个年代,其版本状况如何,学术价值如何,难度相当大,这要具备相当强的国学知识。用句行话来表达,‘校书之难,难于定是非’,定对了,此书可能身价百倍,定错了,此书可能废纸一堆。我先后为昆明新华书店等单位鉴定过古书,从茫茫书堆中寻找到了宝贝,那是康熙年间的稀世之本。还有省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南诏大理写经》等。这些淘宝的工作,需要不断钻研,扩大知识面,熟悉馆藏,有所洞悉。”

  四、心愿

  从1953年起至今,李孝友出了多本专著,其中《昆明风物志》多次再版,还出版了《云南书林史话》《地方文献中的品牌信息》等约50万字著述。他还写了99篇学术文章,期待将它结集出版。李孝友说:“我打算凑足100篇出书,现在云南美术出版社打算为我提供书号,可是资金得自己解决,我打算将获得的一万元奖金拿来凑数,为出书的资金添数。此书是我的最后心愿,这是我一辈子的心得,是一堆对厚重历史文化书写感受的珍贵手稿。其中有对古滇文化、茶文化等藏书的渊源索谈,还有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的诗歌、民谣等的记载。”

  李孝友简介:1931年生,贵州安顺人。云南省图书馆研究员(现已退休)。1972年调入云南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从事古籍整理工作。独立撰写的《昆明风物志》,热销省内外及香港地区。著作、校注出版以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史学界誉为“学富五车的滇中鸿儒”。今年10月,李孝友经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三家推荐,经云南省委宣传部审核批准,被评选为云南省首届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这是云南省社科类的最高荣誉。

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为避免因人流聚集引起病毒传播以及保护游客们的健康安全,云南省图书馆实施限流开放,每日最多接待1000人次。

详细通告如下:

一、我馆自2021年8月12日起实行读者限流(短时持证进馆借还书除外),瞬时接待读者总量调整为上限1000人。瞬时接待读者量达到限额时,请读者朋友服从我馆工作人员管理,在馆外有序等候或择期再来(疫情防控期间,我馆继续免除读者借阅文献的逾期使用费)。

二、鉴于我馆所能提供的公共自习坐席有限,学生读者目前不宜集中来我馆自习,建议居家自习或到其他公共文化空间、图书馆、城市书房、书店、书吧及通风条件好、相对安静的公园等场所自习。

三、针对疫情期间部分学生读者仍然坚持每天早上排队进馆自习的现象,我馆将尽最大努力为读者朋友提供服务,自2021年8月12日起,将用于培训和会议服务的多功能厅开辟为临时自习室,每日9:00~20:00(周五9:00~17:00)开放。同时,请广大读者朋友注意,多功能厅仅为临时性自习室,如遇到举办培训班或会议活动时,则无法接待自习读者,届时以本馆临时性通知和安排为准。

四、疫情期间,我馆将进一步加大线上服务力度,提高线上阅读、续借、导读服务和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质量,通过本馆官方微信、微博、网站、抖音等自媒体,为广大社会民众提供便捷、即时、高效的线上服务。请您和广大读者朋友尽量居家学习,宅家不出门即可享受我馆丰富多彩的数字阅读服务。

五、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本馆位于翠湖南路141号的正大门为唯一进出通道,所有读者均从此门进出。本馆在此实行“二码”(“健康码”“行程码”)联查、扫码亮码进入、体温测量、保持间距等防控措施。六、读者进馆请服从我馆工作人员管理,主动进行手机扫码亮码。不能使用手机扫码的读者,请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并进行实名登记,如实填写联系电话、家庭住址、近期旅居史、健康状况等信息。无有效身份证件的少儿读者,须由家长陪同并实名登记后方可有序排队入馆。

七、读者进馆请全程戴好口罩,接受体温测量。我馆将对不戴口罩、体温高于372摄氏度、“健康码”显示为黄码或红码的读者,予以劝离或谢绝入馆,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处置。近21天曾到过中高风险疫情地区或与官方公布的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有交集的读者朋友,请暂缓到馆。

八、为共同维护阅览室良好的公共秩序,读者朋友请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避免扎堆、避免拥挤。请注意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不聚集交谈。读者一旦出现身体不适,请第一时间告知我馆工作人员。九、自习读者进馆后请勿挤占图书、报刊、电子等相关阅览室的坐席,请勿干扰到馆借阅图书、查阅资料的读者;同时,请勿自带椅子入馆自习,也勿在过道、楼梯间席地自习。

尊敬的读者朋友,疫情带来的困难只是暂时的,阴霾总会过去,美好的日子就在前方。我们坚信,对知识、对学习、对阅读的共同爱好和追求,是我们每位读者朋友憧憬美好未来的精神港湾和支柱,让我们大家彼此团结友爱、信任互助、温暖前行、共渡难关。

值此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共抗疫情之际,请您伸出双手,与我们携手奋进、风雨同舟、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抗疫防疫工作,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力量!

同时,敬请您和广大读者朋友通过云南省图书馆官方微信、微博、网站等渠道,及时查阅了解本馆最新动态服务信息。  

云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图书通过题名、作者、分类等方式进行查询。

云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历经三年多的整理、挖掘和建设,作为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华古籍普查项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文献传承项目”重要成果的“云南中医药大学古籍数字图书馆”正式上线。在馆藏的文献中,中医药文献占85%,近现代文献中云南24个少数民族医药特色文献占中医药文献的 43%,特别以纳西东巴经、傣族贝叶经、彝族毕摩经等为代表的云南少数民族医药特色文献是云南省图书馆中收藏最全、最多的。作为目前云南首个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目前图书馆上线云南中医药大学珍藏数字化古籍288种、2000余册。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