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传统家庭结构中,婆媳关系是怎样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在古代中国传统家庭结构中,婆媳关系是怎样的?,第1张

婆媳关系从古至今都不缺少火药味儿,在婆婆的眼里,媳妇是突然闯进家门,与自己争夺权力的外来物种,在媳妇的眼里,婆婆是到处长了刺,天生爱扎人的无敌怪兽。

那么在古代,传统家庭结构中,婆媳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1、其实在很早以前,婆婆和媳妇是可以有血缘关系的。例如,我们所说的近亲结婚中的表哥和表妹,这在古代的时候是允许的,而且是非常推崇的。

2、古时候,公婆拥有权威的、绝对的家长权利,媳妇作为晚辈,只能扮演一个“被驯服”的角色。哪怕权力已经转接到媳妇手中,但是公婆的地位仍是不可动摇的,而且媳妇做任何决定都首先要征得公婆的同意。

公婆对媳妇的要求只有两个字:顺从。

例如:a、公婆赐给你衣服,你觉得衣服很丑、很土,但是也要穿在身上,只有等公婆发话了,准许你收起来了,你才可以脱下。

b、在公婆面前,媳妇如果感觉冷,也不能加衣服,感觉痒也不可以去挠。

c、做媳妇的不能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即便是娘家赠送的,也要献给公婆。

d、儿子喜欢的媳妇,公婆看不顺眼,那必须要休掉;儿子不喜欢的媳妇,公婆看的顺眼,那也要以礼相待;公婆喜欢的那个媳妇有权利驱使和使唤儿子所喜欢的那个媳妇。

e、对于公婆的言行,无论多么的不满意和生气,也要顺从,绝对不可以公然反抗和顶撞。

3、a、在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刘兰芝是一个美丽端庄、知书达理、才貌双全的女孩子,同时她还有更多可贵的优点:有主见,不卑不亢,遇事果断。作为这样的一个女孩子,如果在现代,简直就是百里挑一呀;而在古代,她偏偏不招婆婆待见,只因她不够顺从。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刘兰芝向丈夫诉说自己有多勤劳,多优秀,但她仍然和婆婆相处不开心,最后刘兰芝主动要求焦仲卿去跟婆婆说放自己回娘家。焦仲卿听完后,气冲冲地去质问母亲,结果母亲大人勃然大怒:“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婆婆说刘兰芝“举动自专由”,大概是因为刘兰芝平常做事情没有去征求婆婆的意见,而自己做了主,这让婆婆很没有存在感呀。

要知道,权力是不分事情大小的,即使是做饭时是煮面条还是熬粥,都是要询问婆婆的。而这对于有个性的刘兰芝来说,怎么可能事事任由他人摆布呢?

b、还有一则故事是《乳姑不怠》,讲述了唐代崔山南人家里已经是做祖母的媳妇用乳汁孝养已经是曾祖母的婆婆,且永不懈怠的孝行。此为《二十四孝》中第二十二则故事。

孝道,是中华民族丰厚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孝经》就写道: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孟子在向梁惠王阐述治国的方针时,也提到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可见,“孝道”在古代的地位是重中之重呀。

4、也正是因为这个毫无原则的“孝”,压迫了中国广大妇女数千年;由此可见,作为古代的媳妇,只有“熬成了婆”才有部分的话语权。相对比之下,进入新时代的广大女性同胞是多么的幸福啊。

1、《颜氏家训》

南北朝学者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被后人称为“我国家庭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这部家庭教育的著作,奠定了我国家庭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经验的精华。此后,各类有关家庭教育的学说相继问世。

2、《袁氏世范》

宋朝袁采所著《袁氏世范》一书,被冠以“《颜氏家训》之亚“。书中对子孙的教诲和对父母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温公家范》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温公家范》,不仅从”治家“和”治国“的关系上论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社会意义,还具体阐述了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

扩展资料

自古以来,中国就以礼仪之邦、德治善政的大国形象示人。中国传统文化以善为本,以和为贵,注重人际间的和谐关系,追求和善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历经沧桑,弥久弥新。

在行为规范上,人们推崇“中庸之道”,强调“礼之用,和为贵”、“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知足常乐”、“自治其心”,提倡以和善为根本准则来看待与处理问题。在中国传统的和善文化的滋养和浸润下,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忍让为怀成为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中国人其实很注重家庭观念,以孝道为先,给我的印象,传统观念:男主外,女主内。父亲:一家之主,比较严厉,在外打拼,家里顶梁柱;母亲:慈祥,管理家庭内部琐事,相夫教子。长子为大、为先;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必须孝顺父母,媳妇必须孝顺公婆。现代观念:也是百行孝为先,重视孝道,家庭和睦。家里内部矛盾,内部解决,一旦遇到与外界摩擦,外部矛盾为主要矛盾,内部矛盾有时忽略不计。现在男女平等,但我的内心或许部分人也是这么认为:在家里,小事妻子拿主意,大事丈夫拿主意;在外面,妻子要给足丈夫面子;在工作,丈夫收入高于妻子,可以说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对于孩子,妻子多关心孩子学习、照顾孩子饮食起居,丈夫教育孩子德行、做人道理。丈夫、妻子要孝敬双方老人,并为孩子做出榜样。这是我个人的想法,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家族观念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光耀门楣,做朝廷的鹰爪。而外国的家族观念是受到宗教很大的影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家族观和历史环境,周围文化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就打个比方,你现在说家族,你为什么跟父亲姓,姓氏还还放在第一个?第一点,中国人是要报恩的,谁养了自己,父亲(不要打我,古代的男人那可真是一片天,要养活很多人的),长幼有序。第二点,如果你出息,你爹出去也有面子,这是我们家培养出来的。第三,如果你的家世够犀利,你大可在外面说我是家的。没人敢搞你。当然这是消极的一面。主要的家族观念在于老一辈——积德,无论如何,不做坏良心的事情,黑心事。不管你多大了,做的事情都和这个家族有莫大的关系,只因为你姓。而反观国外的家庭观是——18岁你就滚蛋。做好做坏,都是你一个人的事情,因为神说,众生平等。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真不是个好事,因为他把一个人的成长交给了不存在的神。

其次,家族家族,在中国,只要是有血缘关系的,你就是这个家族的,你都可以受到家族的庇护。无论大家族还是小家族,大家都是住在一起的,防止一旦家族利益受到侵害时,人多力量大——这是中国人信奉的(我认为是有道理的——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而外国的家族是和利益挂钩的——只因为有血缘我才相信你,如果有足够可以相信的人,能力差劲的亲戚也一边站。他们信奉强强联合。而中国的大家族却会明白——我们是有一两个穷亲戚的,逢年过节要周济一下(可以看看《红楼梦》里的刘姥姥)。

最后,中国的家族,只可能有所谓的家训——一些宏观上啰里吧嗦的道理(就是说做人的大原则不能错),这些的教条一般是的怎么为人处事,怎么对待处官,是对于外人来说的。而国外家族的家规是有很多条条框框的(你以为欧洲绅士淑女是怎么来的),在家的所作所为是有规矩的。但是在外面,只要你给家里但来利益,一切都好办。君不见连国外的黑社会都有规定——穿着,聚会,械斗不殃及家人。很有规矩的。所以说中国就会有“修身齐家平天下”,因为,中国的家族管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了家训也补好办,妯娌,婆媳,兄弟,是可以做到家训,但那是做给外人看的,自己在家随便说两句闲话,完蛋了——战争开始酝酿。反观国外,就是家族里的吃饭在一起也是有规定的时间——因为很忙。这一点我也不好评价是好是坏。不过我知道,这是在培养一个家庭一把手的情商。

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在社会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主要承担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

传授基本的家庭生活技能和道德观念:家庭教育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会传授孩子如何处理家务事、如何尊敬长辈、如何与他人相处等基本生活技能和道德观念。

传承家族文化和家训:家庭教育还包括传承家族文化和家训。父母会将家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传给子女,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家族的文化和身份,并传承家族的精神和文化遗产。

塑造子女的性格和品德:家庭教育是培养子女性格和品德的重要途径。家长会通过教育和引导,塑造孩子的性格和品德,使其成为有道德、有责任心、有爱心、有礼貌的人。

帮助子女成长和发展:家庭教育还是帮助子女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父母会根据孩子的性格和兴趣,给予他们适当的教育和指导,以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总之,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在培养下一代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一种道德教育和品格塑造的过程。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