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有什么作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5收藏

菖蒲有什么作用?,第1张

历代中医典籍都有关于菖蒲的药用方法的记载,菖蒲的花、茎香味浓郁,有开窍散风的功效,可以祛疫益智、强身健体。菖蒲的根茎可以益智宽胸、聪耳明目、祛湿解毒。另外,菖蒲可以做成香料驱蚊虫的。

菖蒲性味

辛,温,无毒。

菖蒲炮制方法

用铜刀刮去菖蒲根黄黑硬节的皮,然后用嫩桑枝条拌匀,一起蒸熟,在阳光下暴晒后磨成粉末。

菖蒲的化学成分

菖蒲含有细辛醚、顺甲基异丁香酚、甲基丁香酚、菖蒲烯二醇、菖蒲螺烯酮、水菖蒲酮、菖蒲螺酮、菖蒲酮等。

菖蒲的毒理作用

研究人员在大鼠腹腔内注射菖蒲油,大鼠会在几分钟内出现呼吸快急促,阵发性痉挛,严重时死亡。在小鼠的腹腔内注射根茎的水提取物,有镇静作用。变种日本菖蒲中毒后可机体引起胃肠炎、下痢。

菖蒲根主治

风寒湿痹,有明耳目的功效,治耳鸣头风泪下;治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捣成汁服用,可以解巴豆、大戟毒。块根治流感,,炭疽病,风湿痛;叶、花、花蕾治发热性疼痈、头痛、牙痛《滇省志》。 

菖蒲的服用方法

采集一斤菖蒲和米一起浸泡一晚上,然后曝干过筛,和糯米粥和匀,加入蜂蜜,搓成药丸,放在通风处晾干。

取菖蒲阴干一百天,磨成粉末。每次喝酒的时候加入一小勺服用,长服可治健忘。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已将菖蒲收录为有毒植物,其全株有毒,根茎毒性尤大。大量口服会产生强烈的幻视,因此不了乱用,要在医嘱下服用。

菖蒲的驱虫作用

菖蒲还是一种"绿色农药"。将菖蒲根茎捣烂后,加水10倍的水熬煮两小时,将过滤得到的液体兑水3千克,可有效地防治稻飞虱、蚜虫、红蜘蛛等。

‍‍

想到急救,大部分想到的是西医急救,对于中医急救了解的很少,但是中医也有急救方法,如人中穴就是常用的急救穴位,安宫牛黄丸就是常用的急救药物,学习中医急救法,关键时刻也能救命哦。

“人中穴”的急救妙用

人中穴位于面部,位于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平掐或针刺该穴位,可用于救治中风、中暑、中毒、过敏以及手术麻醉过程中出现的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等。

刺激人中穴为何有急救作用呢这是因为节律性、连续弱性或强性刺激人中,能使动脉血压升高,而在危急情况下,升高血压可以保证机体各个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维持生命活力。刺激人中穴位,还可影响人的呼吸活动,如连续刺激人中,可以引起呼气持续性抑制,适当地给予节律性刺激,则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运行。在实际操作中用拇指尖掐或针刺人中穴,以每分钟揿压或捻针20到40次,每次连续05到1秒为佳。

安宫牛黄丸

安宫牛黄丸是传统的中药急救药品,尤其适用于中风、偏瘫,伴有高热昏迷的病人,另外还广泛应用于颅脑损伤意识障碍、幼儿重症肺炎、高热惊厥、中毒性痢疾、大脑发育不全等伴有高热、神昏、抽搐等危象的急救,自古以来即有“救急症于即时,挽垂危于顷刻”的美称。

安宫牛黄丸是由清代名医吴鞠通在继承古方基础上创立的,记载于《温病条辨》卷一,后从清宫传入同仁堂沿用至今,拯救世人无数。“安宫”即“安心宫”,“心宫”即心包,为心之舍。安宫牛黄丸由清热凉血解毒、泻火豁痰清心、镇惊开窍醒神的药物组成,是用来治疗神昏窍闭之症的方剂。中医将其与至宝丹、紫雪丹并称“凉开三包”,并奉为三宝之首,地位最优。

另外,还有一种“独参汤”也具有急救功效,做法:人参30克,煎约30分钟,取汁服之。急用时可含服或直接咀嚼服之,具有大补元气,回阳固脱,兼有养血活血之功,对于产后失血过多,阳气虚浮欲脱所致的产后昏厥有急救之功。

‍‍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仆参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特异性 8 所属部位 9 仆参穴的定位 10 仆参穴的取法 11 仆参穴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仆参穴的功效与作用 13 仆参穴主治病证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仆参穴的配伍 16 特效 17 文献摘要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仆参 1 拼音

pú cān

2 英文参考

Pǔcān BL61 [中国针灸学词典]

púcā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6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6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仆参 汉语拼音 Pucan 罗马拼音 Pushen 美国英译名 Supporting Personal 各

号 中国 BL61 日本 61 法

国 莫兰特氏 V61 富耶氏 德国 B61 英国 B61 美国 BI61

仆参为经穴名[1](púcān[2]BL61 )[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安邪[3]。属足太阳膀胱经[1]。仆参是足太阳膀胱经、阳蹻脉的交会穴[1]。仆即仆人,参即参拜,此穴在足跟外侧,是当仆人参拜时最容易显露之处,故名仆参[1]。仆参穴主治腰、腿、踝等疾患:如腰痛不举,眉棱骨痛,鼻衄,耳聋耳鸣,口眼斜,心悸,腰背痛,腋下肿,肢节痛,外踝足跟肿痛,手足麻木,癫狂,痫症,中风不省人事,中风不语,口噤不开,半身不遂,足背生疮,妇人血气痛,足跟痛,脚气,腰痛,癫痫,踝关节炎,下肢痿痹,下肢痿弱,霍乱转筋,膝肿,现代又多用仆参穴治疗脑脊髓膜炎,耳源性眩晕,精神分裂症,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膝关节炎,下肢瘫痪,尿道炎,鼻出血等。

4 仆参的别名

安邪(《针灸甲乙经》),安耶(《备急千金要方》)。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癫疾,僵仆,转筋,仆参主之。

6 穴名解

仆即仆人,参即参拜,此穴在足跟外侧,是当仆人参拜时最容易显露之处,故名仆参[1]。

仆,给事也,又卑称也,又副也,又御者曰仆。凡御者自处于偏旁之位,古时以君为主,为其臣者,虽太仆、仆射之官,亦仅一名从事耳。又古仕于公者为臣,仕于家者曰仆。本穴在足后偏旁,犹仆役参乘;又因该穴主治腰痛不举,足跟痛痿,以及癫疾、转筋等诸疾发作之时,多身体弯曲,如仆人参见主人,必须使小腿屈曲有如参拜,方可便于取穴。[4]

7 特异性

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蹻脉的交会穴[5]

8 所属部位

足部[6]

9 仆参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仆参穴在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2]。

仆参穴位于足跟的外侧面,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直下,当跟骨凹陷中之赤白肉际处[3]。

仆参穴位于跟区,昆仑( BL60)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正坐取穴[1]。

仆参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仆参穴在足部的位置

仆参穴在足部的位置

仆参穴在足部的位置(肌肉)

仆参穴在足部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10 仆参穴的取法

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外踝后下方,昆仑直下,当跟骨凹陷处赤白肉际取穴。

仆参穴位于跟区,昆仑( BL60)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正坐取穴[1]。

垂足着地或俯卧位,于昆仑穴直下,当跟部之赤白肉际凹陷处取穴[7]。

快速取穴:昆仑(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即是昆仑穴)垂直向下量1横指处即是仆参穴[8]。

11 仆参穴穴位解剖

仆参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跟腓韧带。有腓动、静脉跟骨外侧支。分布著腓肠神经跟骨外侧支。外踝后区的皮肤活动性大,角化层较小腿为厚,神经由腓肠神经分布。皮下筋膜疏松,小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网的外侧,经跟腓韧带的浅面上升。踝后区的深筋膜在踝与跟骨之间形成韧带。在外侧形成外侧韧带,该韧带起自外踝,以三束分别止于距骨前外侧成,距骨后方和跟骨外侧面,三束集中总称外侧韧带。此韧带较内侧薄弱,故损伤机会亦多。跟腱两侧的脂肪增多。跟结节周围的动脉称跟网,其形成包括外、内踝网的分支,即胫后动脉的跟内侧支和腓动脉的跟外侧支。穴位结构则由该网的外侧部血液供应。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跟骨[1]。

皮肤→皮下组织[9]。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和小隐静脉属支分布;深层有腓动脉的跟外侧支分布[9]。

布有腓肠神经跟骨外侧支和腓动、静脉跟骨外侧支[3]。

12 仆参穴的功效与作用

仆参穴具有舒筋活络,强壮腰膝的功效。

仆参穴有舒筋脉、宁神志的作用[1]。

仆参穴系阳跷脉之本,功同昆仑[4]。本穴治足病为主,主治腰痛不举,足跟痛痿,以及癫疾,转筋[4]。

13 仆参穴主治病证

仆参穴主治腰、腿、踝等疾患:如腰痛不举,眉棱骨痛,鼻衄,耳聋耳鸣,口眼斜,心悸,腰背痛,腋下肿,肢节痛,外踝足跟肿痛,手足麻木,癫狂,痫症,中风不省人事,中风不语,口噤不开,半身不遂,足背生疮,妇人血气痛,足跟痛,脚气,腰痛,癫痫,踝关节炎,下肢痿痹,下肢痿弱,霍乱转筋,膝肿,现代又多用仆参穴治疗脑脊髓膜炎,耳源性眩晕,精神分裂症,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膝关节炎,下肢瘫痪,尿道炎,鼻出血等。

仆参穴主治腰、腿、踝等疾患:如腰痛不举、眉棱骨痛、鼻衄、耳聋耳鸣、口眼斜、心悸、腰背痛、腋下肿、肢节痛、外踝足跟肿痛、手足麻木、癫狂、痫症、中风不省人事、中风不语、口噤不开、半身不遂、足背生疮、妇人血气痛等[1]。

仆参穴主治足跟痛,脚气,腰痛,癫痫,以及踝关节炎等[3]。

仆参穴主治  下肢痿痹,足跟痛;癫痫[7]。

仆参穴主治下肢痿弱、足跟痛、霍乱转筋、癫痫、脚气、膝肿[9]。

现代又多用仆参穴治疗脑脊髓膜炎、耳源性眩晕、精神分裂症、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1]。

1 运动系统疾病:足跟痛,膝关节炎,下肢瘫痪;

2 其它:尿道炎,癫痫,鼻出血。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直刺03~05寸[7][9][3],局部有酸胀感[7]。

一般直刺或斜向下刺03~05寸[1]。

142 灸法

可灸[1][7][9]。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3]。

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15 仆参穴的配伍

仆参配阳陵泉、承山,有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足跟痛。

仆参配人中、十宣,有苏厥醒神开窍的作用,主治癫痫,晕厥。

仆参配太溪、昆仑、委中,治足跟疼痛[7]。

仆参配水沟、百会、照海,治癫痫[7]。

仆参配环跳、委中、阳陵泉、昆仑,治下肢屈伸不利[7]。

16 特效

牙槽脓肿的初期,按压仆参穴会有疼痛感。常按此穴,一般不太严重的患者都会好转。[8]

17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腰痛不可举、足跟中踝后痛、脚痿,仆参主之。暴霍乱,仆参主之。小儿马痫,仆参及金门主之。

《循经考穴编》:癫疾痰壅,头重如石。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脚痿转筋。

中医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里面“胸痹”和“心痛”的范畴,患者劳累过度、饮食不节会造成脾胃的运化无力,气血生化出现不足,日积月累,就会流入经络,导致气机不畅,气血淤堵。所以,中医认为心络出现的瘀滞和不通才是造成冠心病心绞痛出现的根本原因,所以治疗的关键是调理心络。麝香心痛宁片、麝香保心丸、麝香通心滴丸在这方面有优势。

麝香心痛宁片,由延胡索(醋炙)、人工麝香、苏合香、川芎、人参、冰片组成。具有行气开窍、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所致胸痛、胸闷、两胁胀痛、气短、心悸。

该药是治疗气滞血瘀证之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新药,体现了中医学“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方中延胡索辛散温通,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本草求真”云:“延胡索,不论是血是气,积而不散者,服此力能通达,以其性温则于气血能行能畅,味辛则于气血能润能散。所以理一身上下诸痛。”川芎辛温香窜,走而不守,上行巅顶,下达血海,中开郁结,为血中气药,有祛瘀通经,行气开郁止痛之功,与延胡索配伍,活血止痛之力更著;稍加人工麝香芳香开窍,通络止痛。该组方符合中医理论,选药精切,契合病机,功效专宏,共奏行气开窍,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麝香心痛宁片可通过降低心脏后负荷、降低心肌收缩性能及心肌耗氧指数(心室作功和心肌张力时间指数),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供需平衡,对缺血心肌产生保护作用,减小梗死范围,同时可通过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发挥作用。

麝香保心丸,由人工麝香、人参提取物、人工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冰片组成。具有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的功效。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心前区疼痛、固定不移;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心肌梗死见上述证候者。

麝香芳香辛散,开通诸窍,活血化瘀,温通心阳,为君药,20世纪90年代以后,天然麝香不再用于中成药,组方中的麝香由天然麝香改为人工麝香,经临床对照试验验证,两者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无显著差异;苏合香辟秽开窍,芳香温通,人参补益心气,并有效弥补耗损正气的不足,共为臣药;佐以人工牛黄开窍醒神;肉桂温通补阳,益气温阳,强心通脉;蟾酥开窍止痛;冰片开窍清热止痛为使药。全方温寒并用,以温为主,以补为辅,通补兼施,均作用于心脉,共奏芳香温通、益气强心之功。

冠心病表现为本虚标实,按中医分型以气滞血瘀最常见,故治疗本病关键在于温经通脉、益气强心。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麝香保心丸有促进血管新生,抑制心室重构,降低炎性反应,缓解心肌僵硬度,改善左室顺应性,提高心功能等作用。提示麝香保心丸可从多环节延缓冠心病的发展进程,用于冠心病的长期治疗和预防。

麝香通心滴丸,其组分主要有丹参、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熊胆粉、人参茎叶总皂苷、蟾酥、冰片。具有芳香益气通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中医辨证属于气虚血瘀证,患者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神疲乏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麝香通心滴丸能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黏度以及抑制血管的炎症反应等。麝香通心滴丸可以全面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对改善血管的内皮功能和心肌细胞出现的缺氧状况也有很好的作用,不仅能抵抗心肌出现缺血,还可以发挥正性肌力所产生的作用。

麝香通心滴丸作为滴丸制剂,可以帮助患者实现对有效成分的尽快吸收,治疗效果良好。研究表明,单一使用美托洛尔的治疗有效率为777%,而采用麝香通心滴丸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有效率为933%。

总之,这3个均含麝香的中成药,麝香心痛宁片、麝香保心丸用于气滞血瘀证,麝香通心滴丸用于气虚血瘀证。无论是气滞还是气虚,都会造成心脉血液瘀阻,不通则痛。3药通过药物间的精妙配伍,实现芳香益气通脉、活血化瘀止痛,标本兼治冠心病。

常见中药的功效大全 1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2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3紫苏:发汗解表 解鱼蟹毒——行气宽中 顺气安胎 4生姜:发汗解表 解鱼蟹毒——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5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 炒炭止血 6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 止痉止泻 7白芷:散风寒湿 通窍止痛——燥湿止带 消肿排脓 8细辛:散风寒湿 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9苍耳子:散风寒 通鼻窍 止头痛——散风除湿 10辛夷:散风寒 通鼻窍 止头痛 11羌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雄而烈 上行达表 12独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淡而缓 下行入里 13香薷: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14薄荷: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清利头目 疏肝解郁 15牛蒡子: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滑利通便 解毒散肿 16蝉蜕: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明目退翳 息风止痉 17桑叶:疏散风热 平肝清肝明目——清肺润燥 凉血止血 18菊花:疏散风热 平肝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19柴胡:发表升阳——和解退热 疏肝解郁 升阳举陷 20升麻:发表升阳——发表透疹 清热解毒 升阳举陷 21葛根:发表升阳——解肌退热 发表透疹 升阳止泻 生津止渴 22蔓荆子: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驱风止痛 23淡豆豉:解表除烦 24浮萍:发汗解表 透疹止痒 利水消肿 25石膏: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26知母: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滋阴润燥 27芦根:清热生津——祛痰排脓 清胃止呕 利尿透疹 28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 排脓散肿 29竹叶:清心除烦 清热利尿——生津止渴 30淡竹叶:清心除烦 清热利尿——渗湿泄热 31夏枯草:清肝明目 降血压——散郁结 32决明子:清肝明目 降血压——润肠通便 33栀子: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消肿止痛 34黄芩: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凉血止血 除热安胎 35黄连: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除烦止呕 36黄柏: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37苦参:清热燥湿 杀虫止痒——燥湿止泻 清热利尿 38白鲜皮:清热燥湿 杀虫止痒——清热解毒 祛风痛痹 39龙胆草:清肝泻火 清热燥湿 40银花: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41连翘: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消肿散结 清心利尿 42蒲公英: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清肝明目 通经下乳 利湿通淋 43紫地丁: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清肝明目 解蛇毒 44野菊花: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泻火解毒 利咽明目 45大青叶:清热解毒 凉血散肿——凉血消斑 46板蓝根:清热解毒 凉血散肿——利咽散结 47青黛:清热解毒 凉血散肿——清肝泻火 息风定惊 48鱼腥草: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49败酱草: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50射干:清热解毒利咽——降气祛痰 51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泻火散肿 52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清肺止血 53白头翁: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54马齿苋: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凉血止血 55鸦胆子: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截疟 腐蚀赘疣 56熊胆:清热解毒 凉肝息风定惊——清肝明目 57牛黄:清热解毒 凉肝息风定惊——化痰开窍 58穿心莲:清热解毒 燥湿消肿 59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 解毒消痈 60土茯苓:解毒除湿 通利关节 61生地: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凉血止血 62玄参: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泻火解毒 消痈散结 63丹皮:清热凉血 散瘀消痈——退虚热 64赤芍:清热凉血 散瘀消痈——泻肝火 65紫草:凉血活血 解毒透疹 66青蒿:清热除蒸凉血——解暑截疟 67白薇:清热除蒸凉血——利尿通淋 解毒疗疮 68地骨皮:清热除蒸疗疳——清肺降火 凉血止血 除烦止渴 69银柴胡:清热除蒸疗疳—— 70胡黄连:清热除蒸疗疳——解毒除湿 71大黄:泻火通便 清火消肿——解毒祛瘀除湿 72芒硝:泻火通便 清火消肿——润燥软坚 73大黄:泻火通便 解毒祛瘀 除湿退黄——降火止血 74虎杖:泻火通便 解毒祛瘀 除湿退黄——祛痰止咳 75番泻叶:泻下通便导滞——行水消肿 76芦荟:泻下通便导滞——清肝泻火 77火麻仁:润肠通便——滋养补虚 78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79甘遂:泻水逐饮——善行经髓痰涎 80大戟:泻水逐饮——善泻脏腑水湿 81芫花:泻水逐饮——善除胸胁伏饮痰癖 杀虫疗疮 82牵牛子:泻下逐水 去积杀虫 83巴豆:峻下冷积 逐水退肿 祛痰利咽 84威灵仙:祛风湿 通经络 消骨哽 行痰水 85羌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雄而烈 上行达表 86独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淡而缓 下行入里 87蕲蛇:祛风通络 定惊止痉 88乌梢蛇:祛风通络 定惊止痉 89木瓜:舒筋活络 除湿和胃 90秦艽:祛风湿热痹 舒筋络 退虚热 清湿热 91防己:祛风湿痹痛——祛风清热 利水消肿 92防风:祛风湿痹痛——祛风却寒 止痉止泻 93五加皮: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利水 94桑寄生: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安胎 95藿香:芳香化湿 解暑发表——和中止呕 96佩兰:芳香化湿 解暑发表——化内湿 97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 固表利水安胎 98苍术:燥湿健脾——运脾泻有余 祛风发汗明目 99厚朴:燥湿运脾 行气消积 下气平喘 100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温脾止泄 安胎 101白蔻:化湿行气温中——温胃止呕 102草蔻:燥湿温中——止呕 103草果:燥湿温中——截疟 104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105猪苓:利水渗湿—— 106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 清热排脓 107泽泻:利水渗湿——泻热 108车前:利水通淋 渗湿止泻——清肝明目 清肺化痰 109滑石:利水通淋 渗湿止泻——清热解暑 清热收湿 110木通:利水通淋 泄热通乳——入血分利血脉 111通草:利水通淋 泄热通乳——入气分清肺热 112瞿麦:利水通淋——活血通经 113海金沙:利水通淋——利水消肿 114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 凉血止血 115萹蓄:清热利水 杀虫止痒 116地肤子:清热利水 杀虫止痒 117萆薢:祛风除湿 利湿去浊 118茵陈蒿:清热除湿退黄—— 119金钱草:清热除湿退黄——通淋排石 解毒消肿 120附子: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回阳救逆 121肉桂: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引火归元 温通经脉 122附子:回阳救逆 散寒止痛——补火助阳 123干姜:回阳救逆 散寒止痛——温肺化饮 124吴茱萸:疏肝下气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助阳止泻 125小茴香:疏肝下气 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126青皮:行气除胀——降肝胃之气 疏肝破气 消积化滞 127陈皮:行气除胀——升脾肺之气 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 128枳实:行气化痰 消积胀满——破气除痞 除有形之实满 129厚朴:行气化痰 消积胀满——燥湿运脾 除无形之湿满 130沉香:行气调中 散寒止痛——温中降逆 温肾纳气 131檀香:行气调中 散寒止痛——宽胸利膈 132木香:行气止痛——调中宣滞 133香附:行气止痛——疏肝调经 134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135川楝子:行气止痛——疏肝泄热 杀虫疗癣 136荔枝核:行气止痛——疏肝祛寒 散结行滞 137薤白:通阳散结 行气导滞 138山楂:消食化积 和中助运——善消肉食油腻之积 活血散瘀 139神曲:消食化积 和中助运——善消酒谷陈腐之积 140麦芽:消食化积 和中助运——善消面麦痰气之积 疏肝回乳 141槟榔:驱虫消积 行气利水 截疟 142大蓟:凉血止血 散瘀解毒消痈—— 143小蓟:凉血止血 散瘀解毒消痈——利尿 144地榆:凉血止血 功擅下焦——解毒敛疮 145槐花:凉血止血 功擅下焦——清肝明目 146侧柏叶:凉血止血——收敛止血 祛痰止咳 147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148三七:化瘀止血——性温又善定痛 149茜草:化瘀止血——性寒又善通经 150蒲黄:化瘀止血——性平又善利尿 151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152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杀虫 153炮姜:温经止血——暖中焦散寒止痛 154艾叶:温经止血——暖下焦散寒调经 155元胡:活血止痛——行气止痛 156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157郁金:活血行气止痛——性寒能凉血清心退黄 158姜黄:活血行气止痛——性温能祛风散寒除湿 159乳香: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行气活络 160没药: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散血化瘀 161川芎:活血祛瘀 调经止痛——辛温行气 祛风止痛 162丹参:活血祛瘀 调经止痛——苦寒凉血 清心安神 163桃仁:活血祛瘀通经——降泄下焦瘀滞 润肠通便 164红花:活血祛瘀通经——通利血脉瘀滞 165益母草:活血调经 利水消肿——苦寒清热 166泽兰:活血调经 利水消肿——辛散温通 167穿山甲:活血通经下乳——通络搜风 消肿排脓 散结消癥 168王不留:活血通经下乳——利尿通淋 169牛膝:活血通经 补益肝肾 利水通淋 引血下行 170自然铜:活血疗伤 散瘀止痛 171苏木:活血疗伤 散瘀止痛 172水蛭:破血逐瘀消癥 173虻虫:破血逐瘀消癥 174半夏:燥湿化痰 消肿止痛——化脾胃湿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175南星:燥湿化痰 消肿止痛——祛经络风痰 祛风止痉 176桔梗:祛痰——升宣 开痰利咽能排脓 177旋覆:祛痰——下气 消痰行水能降逆 178白前:降气化痰——温化寒痰 179前胡:降气化痰——清化热痰 宣散风热 180川贝:清热化痰 散结消肿——润肺止咳 181浙贝:清热化痰 散结消肿——清肺止咳 182瓜篓皮:清热化痰 宽胸散结——清肺而利气 183瓜篓仁:清热化痰 宽胸散结——润肺而通便 184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185竹沥:清热化痰——定惊利窍 186天竹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187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188昆布: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189苏子:降气行痰 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 190白芥子:畅膈行痰 温肺利气 散结通络 191莱菔子:消食行痰 192杏仁:止咳平喘 润畅通便——宣降肺气 193桃仁:止咳平喘 润畅通便——活血祛瘀 194百部:润肺下气 化痰止咳 195紫菀:润肺下气 化痰止咳 196款冬:润肺下气 化痰止咳 197枇杷叶:清肺化痰止咳——清胃热降胃气止呕 198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清肺热降肺气平喘 199桑白皮: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泻肺火 200葶苈子: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泻肺水 201白果:敛肺定喘 止带缩尿 202朱砂:镇惊安神——清心安神 清热解毒 203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 聪耳明目 纳气定喘 204琥珀:镇惊安神——活血散瘀 利尿通淋 205龙骨: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镇惊安神 206牡蛎: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软坚散结 207酸枣仁:养心安神——主心肝血虚又能敛汗 208柏子仁:养心安神——主心肾不交由能润肠 209远志:宁心安神 祛痰开窍 消散痈肿 210合欢皮:解郁安神 活血消肿 211石决明:清肝明目——平肝潜阳 212草决明: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213龙骨: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镇惊安神 214牡蛎: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软坚散结 215代赭石:平肝潜阳——石属能重镇降逆而凉血 216刺蒺藜:平肝潜阳——草属能疏肝祛风而明目 217珍珠:镇心定惊 清肝明目——收敛生肌 218珍珠母:镇心定惊 清肝明目——平肝潜阳 219天麻:平抑肝阳 息风止痉——通络 220钩藤:平抑肝阳 息风止痉——清热 221羚羊角:平肝熄风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 222地龙:息风止痉——清热 通络 平喘 利尿 223僵蚕:息风止痉——祛风 止痛 化痰 散结 224全蝎:息风止痉 攻毒散结 通络止痛 225蜈蚣:息风止痉 攻毒散结 通络止痛 226麝香:开窍醒神——性温 活血通经止痛催产 227冰片:开窍醒神——性寒 清热止痛 228苏合香: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229石菖蒲:开窍醒神——化湿和胃 230人参:补气生津——大补元气 补脾益肺 生津止渴 安神益智 231党参:补气生津——补中益气 生津养血 232西洋参:补气生津——清火养阴 233太子参:补气生津—— 234黄芪:补气升阳 益卫固表 利水消肿 托疮生肌 235黄芪:补气 利水 固表——升阳 托毒 236白术:补气 利水 固表——燥湿 安胎 237茯苓:健脾利水——渗湿 宁心安神 238白术:健脾利水——燥湿 止汗安胎 239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 固表利水安胎 240苍术:燥湿健脾——运脾泻有余 祛风发汗明目 241山药:平补肺脾肾 益气养阴——固精止带 242黄精:平补肺脾肾 益气养阴 243白扁豆:健脾 化湿 消暑 244甘草:益气补中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调和药性 245鹿茸:补肾阳 益精血 强筋骨 调冲任 托疮毒 246巴戟天:壮肾阳 强筋骨 祛寒湿 247*羊藿:壮肾阳 强筋骨 祛寒湿 248仙茅:壮肾阳 强筋骨 祛寒湿 249补骨脂:温肾固精 暖脾止泻——纳气平喘偏于肾 250益智仁:温肾固精 暖脾止泻——开胃摄唾偏于脾 251肉苁蓉:温肾阳 益精血——润肠通便 252锁阳:温肾阳 益精血——润燥养筋 253菟丝子:补肾固精 养肝明目——止泻 安胎 254沙苑子:补肾固精 养肝明目—— 255杜仲:补肝肾 强筋骨——降压 安胎 256续断:补肝肾 强筋骨——行血 续筋 257枸杞子:补肝肾 强筋骨——明目 润肺 258桑寄生:补肝肾 强筋骨——祛风 安胎 259蛤蚧:补肺肾 定喘嗽——温肾益精 260虫草:补肺肾 定喘嗽——止血化痰 261紫河车:补肺肾 定喘嗽——益气养血 262当归:养血调经——辛温 活血散寒 润肠通便 263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柔肝 和营止汗 264赤芍:一补一泻 一散一收——苦寒 凉血清热化瘀之品 265白芍:一补一泻 一散一收——酸寒 补血敛阴平肝之品 266制首乌:补益精血 固肾乌须 267生首乌:截疟解毒 润肠通便 268生地:苦寒 清热凉血 生津润燥 269熟地:甘温 补血滋阴 益精填髓 270阿胶:补血止血 滋阴润燥 271南沙参:清肺养阴 益胃生津——兼能化痰益气 272北沙参:清肺养阴 益胃生津——尤擅养阴生津 273山药:平补肺脾肾 益气养阴——固精止带 274黄精:平补肺脾肾 益气养阴 275女贞子:补益肝肾——退热 明目 276墨旱莲:补益肝肾——凉血 止血 277龟甲:滋阴退热 潜阳息风——长于滋阴 又能健骨补心 278鳖甲:滋阴退热 潜阳息风——长于退热 又能软坚散结 279小麦:养心除烦 280浮小麦:敛汗益气除热 281五味子:上能止咳敛汗 下能涩肠固精——敛肺滋肾且能生津 282五倍子:上能止咳敛汗 下能涩肠固精——敛肺降火且能止血 283乌梅:敛肺止咳 涩肠止泻——生津安蛔 284诃子:敛肺止咳 涩肠止泻——下气开音 285肉豆蔻:温中行气开胃——涩肠止泻 286白豆蔻:温中行气开胃——化湿止呕 287草豆蔻:温中行气开胃——燥湿运脾 288桑螵蛸:固精缩尿止带——补肾助阳 289海螵蛸:固精缩尿止带——止血敛疮 制酸止痛 290莲子:益肾固精缩尿 健脾止泻止带——养心 291芡实:益肾固精缩尿 健脾止泻止带——除湿

一、 醒脑开窍用散剂多配香药 脑为髓海,位居高巅,密闭颅内,称元神之府,主持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靠五脏六腑之精血供养,具有主宰十二官安危的使命。痫发者因于气血逆乱,扰乱神明,脑髓受损,或痰浊瘀滞神明之府,元神失控病发昏迷、抽搐窍闭诸症。对于包括痫病在内的许多脑病,根据家传经验,配药制方多用麝香、牛黄、冰片、穿山甲、细辛等香药治疗。该类药物一能引诸药入于脑髓神机起到引经药的作用,可直达密闭于颅内的脑髓血脉,另可芳香走窜醒神开窍,可达速效之功。复习文献,如安宫、紫雪、乙抱龙丸、凉惊丸多有上意,似寓意深远,可资深究 包括癫痫在内的诸多脑病,难以速愈,多需长久用药。在剂型的选择上,根据家传经验,多配用散剂治疗,因散剂量少而易服,且可急用,又便于久服,很适合癫痫患者使用 《本草述》云"麝香之用,其要在能通诸窍。"麝香香窜透窍,引药上达巅顶,有开壅散结通闭之功。临床应用麝香开脑窍之闭,通脑络之瘀,是开窍醒神治中医脑病之要药,功效之捷,确非它品所能替代。有药理实验证明H标记麝香有效成分麝香酮能通过血脑屏障,在大脑、延髓处分布最高,尚有保护脑细胞超微结构,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等作用。另外麝香抗炎作用比较明确,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减轻局部水肿,炎症后期,抑制肉芽组织增生。麝香入煎的方法很为讲究,可用一定量研细以绢包之,上系棉网,将过滤好的汤药再置炉火之上煎煮,待药沸,拿来绢包之麝香以手提棉网,沉于绢包中的麝香阴干左右,再将绢包取出,盖锅置温后饮用。至于绢包中的麝香阴干之后放入小瓶中密封,还可配丸药用。现临床多用人工麝香取代 牛黄味甘苦相兼,性凉平,其气清芳香,入心肝二经,善祛痰,清肝热,专熄内风,能开启清窍,《本经》记载"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痉",本品为凉开之剂,为临床治痫治惊的要药。牛黄主要含胆酸、去氧胆酸、牛黄酸等,能抑制中枢病理性兴奋,在镇静大脑皮层的同时,又能兴奋呼吸中枢,并有抗缺氧,保护脑组织,减少其损伤的作用,最适合痫病发作期使用。冰片,味辛苦,性寒,归心、脾经。辛散苦泻,芳香走窜,能散郁热,有类似麝香的开窍醒神作用,但药力较逊,可以作为麝香的辅助药。《本草纲目》云"通诸窍,散郁火",本品气味芳香,含脂溶性成分容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用药之最准"的"空灵之所"。用量极小,一般用量为01-0g,研极细末,入散剂。珍珠清热镇惊而安神,清肝熄风,当下多用珍珠研粉冲服,每次0-0g,重症可冲入煎剂中鼻饲,本品为安魂定魄之上品,不但增加脑缺氧的能力,还有促智作用。石菖蒲辛、苦、温,归心、胃经,有开窍、豁痰、理气、活血之功,乘芳香清爽气,辟秽浊不下之邪,对痰浊蒙闭脑窍者,能振发清阳,宣窍醒神。实验研究证明本品提取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具有安定、抗惊厥、抗癫痫的作用,同时还有健脑益智,聪耳明目的作用。《本草从新》载其"辛苦而温,芳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明耳目,发声音"。穿山甲性平,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本草从新》云"善窜,专能行散,通经络,达病所"。临床用之,确有良效 细辛芳香气浓,性善走窜,引诸药直达巅顶,其走而不守,可以散风宣窍止痛,《本草正义》言"细辛,芳香最烈,故善开结气,宣泄郁滞,而能上达巅顶,通利耳目,旁达百骸,无微不至,内之宣络脉而疏百节,外之行孔窍而直透肌肤"药理研究发现细辛挥发油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对兔脑皮层、海马、中脑网状结构脑电图记录显示,其对中枢的作用与巴比妥类相似。在治诸痫日久及痫病有头痛诸痛症表现者有重要作用。但细辛用量及使用时间都要严控制,以免中毒 中医治疗脑病用香药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介值 二、 化痰熄风之品为治痫常用药物,但调气、开胃之品不可少 《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对于癫痫一症,临床若见患者情绪抑郁,多有忧虑,表情淡漠,或呆滞,或胸脘痞满等症,乃为气郁之症象,并多为化风、化火、痰凝、瘀阻的病机之一,所以在痫病治疗上理气解郁对于防止气机逆乱,痰凝络阻等很有意义。特别对于女性癫痫发作与经期有关系者,调气血很重要,其中较常采用的药物有黑木耳、山楂、刺蒺藜、柴胡、香附、郁金、绿萼梅、佛手、香橼、合欢皮等 木耳一药,《神农本草经》载其有"益气不饥,轻身强志"之功,黑木耳又名桑耳,具有调气柔肝、养阴解毒之功,对于郁痫、食痫能柔肝和胃。有学者道用其为主药治疗癫痫者,并相继有了一些黑木耳临床应用经验的资料 刺蒺藜性微温,行肝经气血而无升阳弊,最适于肝郁兼血瘀者。香附性平,既疏肝理气,又调经止痛。柴胡微寒,升散力强,善疏肝解郁,宜用于肝气郁滞,又兼升举阳气。郁金微寒,既解郁清心,又活血行气,且凉血利胆,适用于肝有热、肝郁气滞血瘀者。绿萼梅芳香性平,力缓而无耗气伤阴之害,癫痫患者气郁犯脾,伤阴者多用之。佛手、香椽性微温,舒肝理气,化痰和中,适用癫痫患者脾胃虚弱者,青皮性温,疏肝破气力强,能散结消积,食痫患者多用之。痰气郁结者用苏梗等。栀子、边翘,性味苦寒,对于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者可解热郁,对于血瘀化热者用之合适。灯心草、白茅根清热利湿,令小便通畅,火热之邪蕴积多用之 痫为痼疾,多难速愈。患者虽见情志抑郁,气机不畅,临床也不可妄加疏导,而应给予柔缓、顺气之法。清热化痰,镇肝熄风之品,多药味凉味苦,久服碍胃伤脾,配用橘红、陈皮、佛手等柔缓顺气,并可纠正口味,另用山楂、麦芽、内金、莱菔子以开胃消食,且消食亦足以除痰,所谓无食不成痰也。山查入丸散可一药多能,药性平和,有消食积、化瘀滞的作用 三、 祛风熄风药分类施用 平肝之品:平肝凉肝以熄内风,滋阴清热以消火势,这是治疗内风动越的大法之一。白羚羊解粉、天麻、生白芍、白菊花、钩藤、僵蚕、地龙、生地、玄参等皆为常用之药 白羚羊角,味咸、性寒,入肝、心经。能平肝熄风,清热镇惊。主治热病神昏痉厥,谵语发狂、惊痫搐搦。风痫、热痫、惊痫皆为常用。白羚羊角平肝凉肝功效独特,熄风、清热尤为擅长,是为平肝熄风的代表药物。如肝热得清,化火之源得以平息,肝风得平,相煽之势得以消褪,则痫作停止。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此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并能解热。实验表明羚羊解外皮浸出液能降低小鼠的朝向性运动反应,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加速苯巴比妥及乙醚麻醉的开始速度,显著降低对五甲烯四氯唑、士的宁电休克的敏感性,但不导致肌肉松驰。黄羊解亦有类似作用,临床可代替羚羊角使用。有道用生羊角粉制成糖衣片,日服-g,治疗癫痫患者例,总有效率达% 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素问》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天麻入厥阴之经而治诸病。据罗天益云:"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定风草,故为治风之神药。今有久服天麻药,遍身发出红丹者,是其祛风之验也。"《本草汇言》又说:"天麻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实验研究证明,天麻有明显的抗惊厥作用,能够有效地制止癫痫样发作。近0年来,不少国内学者做过动物实验证明天麻有抗痫作用 钩藤,生惊,入肝、心经。能清热平肝,熄风定惊。主治小儿惊痫抽搐、成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女子痫等。《药性论》记载:"主小儿惊啼、瘛从热壅。"《本草汇言》记载:"钩藤,祛风化痰,定惊痫,安客忤,医疗痘厝之药也。"仲阳先生曰:"钩藤,温、平、无毒,婴科珍之。其性捷利,祛风痰、开气闭、安惊痫于仓忙顷刻之际。"《本草纲目》曰:"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晕,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症自除。"西医学研究证明,钩藤煎剂01gkg给小鼠腹腔注射,能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但无明显的催眠作用,剂量加大倍也不加强戊巴比妥的催眠、麻醉作用,即使加大剂量0-100倍也不能使翻正反射消失,亦不引起运动障碍,与现有的催眠药、镇定药似有不同。用大鼠的防御运动性条件反射也证明,钩藤煎剂1gkg腹腔注射,可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表现在使部分大鼠阳性条件反向破坏,条件反向时间延长 白菊花,善清肝热,以熄风止痉。生白芍味苦酸性寒,和血泻肝以平肝之阳亢,并具酸甘化阴之效。僵蚕、地龙清其肝热,以定惊止痉,平肝熄风,并兼有通络的效能。生地、玄参养阴凉血,以取滋水涵木之用 镇肝之品:多用金石介贝。应用金石介贝之品,镇肝潜阳以熄风。药选既具重镇之效,又有降逆清热之功的药物。如珍珠母、青礞石、灵磁石、龙骨、牡蛎、生石决明、生赭石、玳瑁等。生赭石镇肝降逆,并能使冲上逆乱的气血下潜归经。生石决明、珍珠母具镇肝熄风潜阳的功效,但珍珠母入心、肝二经,遇有意识丧失者必应选用,此品还能镇心定惊。玳瑁性寒凉,味甘咸,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养阴的作用 珍珠母,味咸、性凉,入肝、心经,能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定惊。主治癫狂、惊痫、头眩、耳鸣等。《饮片新参》记载曰:"平肝潜阳、安神魂、定惊痫、消热痞、眼翳 "有学者告用珍珠母为主药,随证加减,水煎服,每日一剂,治疗0例,痊愈例,好转1例,无效1例。治疗时间最长者天,最短者天 灵磁石,味辛、咸,性寒,归肝、肾经。为补肾益精,重镇安神之品,用于肝肾阴亏,阴亏阳亢动风的癫痫抽搐。《名医别录》云"养肾脏……,小儿惊痫,炼水饮之",《本草从新》云"治恐怯怔忡",对于小儿惊痫较为适用,一般用量宜重,用量在10-0克左右,入汤剂宜打碎先煎,如入丸散内服,一定煅透入药。对于灵磁石张汤敏老师的治痫多加推崇,认为其能降低血液中铁离子的浓度,从而控制癫痫发作。在金石介贝之品中,多质重有毒,不可久服,唯独该药无猛捍之气,有补益之功 龙骨,味甘、涩、性平,入心、肝、肾、大肠经。能镇惊安神,敛汗固精,主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等。《本草经读》曰:"惊痫癫痉,皆肝气上逆,挟痰而归迸入心,龙骨以敛火安神,逐痰降逆,故为惊痫癫痉之圣药。"《本草思辨录》又曰:"龙骨,其用在心肝二经为多,能收敛浮越之正气,安魂魄,镇惊痫。" 青礞石,味咸,性平,无毒,入肝、肺、胃经。能坠痰消食、下气、平肝,其气下行,主治癫痫惊狂、顽痰癖积。《本草纲目》:"治积痰惊痫、咳喇喘急。"临床多用于顽痰、老痰壅等塞于上所致的惊痫癫狂等症,有"治惊利痰圣药"之称,本品入煎剂宜包煎,入丸散可用至g左右。有作者告用青礞石g,皂剂、蛇床子、僵蚕各g,蜈蚣条,胆星 g,朱砂g研细制蜜丸,每丸含生药1g,每次1丸,日服次,治疗10例,其中单用上药者0例,总有效率为0%,余10例在原药基础上加服上药,总有效率%。另有作者告用青礞石1g,姜半夏g,天南星1g,海浮石1g,沉香g,生熟牵牛子各g,炒六曲10g,分别为粉,混匀,为1粒,每料药再加白面00g,捣匀加水制成薄饼,成人烙饼(使微焦)0个,小儿1-岁者烙饼0个,-岁烙饼 0个,-1岁烙饼个。每晨空腹1个,用白开水送下。服药期间,不得中断,其治疗痫证1例,结果痊愈例,有效例,无效1例 朱砂,味甘,性凉,有毒,入心经。能安神、定惊、明目、解毒。主治癫痫、惊悸、心烦、失眠等。《本草钢目》记载有"治惊痫、解胎毒痘毒,躯邪疟。"《本草纲目》又言:"朱砂,入心可安神而走脉,……故可以镇心逐痰、祛邪降火,治惊痫、杀虫毒。"《圣济总录》记载用丹丸治疗风邪诸痫,狂言妄走,精神恍惚,思虑迷乱,乍歌乍哭,饮食失常,疾发仆地,口吐白沫,口噤戴眼,年岁深远者,取辰砂一两,酸枣仁、乳香各半两。上三味合并令匀,先令病人尽量饮酒沉醉,次取药五,酒一盏,调下,于静室中安睡,勿令惊动。有学者用加味磁朱丸(磁石、朱砂、生赭石、南星、半夏、全蝎、蜈蚣、白芍、神曲、甘草)治疗癫痫0例, 例发作停止半年以上,好转例,无效例。本品用量宜小,研末入散剂,不宜久服,以防中毒 平肝与镇肝两类药物均用于风动的急症,但具体应用尚有一定的区别。平肝药物多用于阴虚阳亢,化火生风,肝风内动,或肝风易动之体,或肝阳亢盛肝风已动之患。平肝法所用药物性较平和,质多较轻,植物类、虫类居多,尚有清热养阴的作用。镇肝药多用于阳亢冲逆,肝风狂越,血之与气并走于上的重症肝风,非重镇不能潜阳,非镇肝不能熄其风势,药选矿物类、贝壳类居多,质虽重,而性非峻猛,故无遗害,有是证则放胆用之,可镇风邪浮摇之势 搜风止痉多用虫药:痫发,肢体抽搐,不唯熄风,还要止痉,而虫类药是为常用。虫药如蜈蚣、僵蚕、全蝎等不但具搜风祛风作用,特有驰缓神经的功用。我在痫速康的系列方药中,实证者多虫药,恽树珏在《惊风成方说》甲篇列惊风成方1首,其中论及"凡全蝎、蜈蚣、僵蚕、靳蛇、虎睛,乃驰缓神经之正药,抽搐拘挛,撮口直视,得药可制止"。综观现今,许多医家对虫类药治痫也较推崇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僵蚕,亦名白僵蚕,味辛,咸,性平。入肝、肺、胃经。本品辛能发散,盐能软坚,为祛岗解痉、化痰散结之药。主治惊痫、中风、失音等。《本经》云"主小儿惊痫夜啼。"实验证明,僵蚕有催眠与抗惊厥作用。僵蚕醇水浸出液给小鼠皮下、腹腔注射或灌服,或给家兔静脉注射,均有催眠作用。小鼠灌服gkg,皮下注射0gkg,其催眠作用与皮下注射苯巴比妥0mgkg的效力相当。小鼠灌服100%僵蚕煎剂,能降低士的宁所致小鼠惊厥的死亡率。古代以僵蚕配紫苏子、牛蒡子、朱砂治疗癫痫,近年研究以僵蛹为代用品,即用白僵菌接种蚕蛹,使发病而成僵蛹,实验证明,僵蛹有一定的退热、止咳、化痰、镇静、止抽、消肿以及调节神经、参与脂肪代谢等作用。并能对抗硝酸士的宁引起的小鼠惊厥,应用于临床,0例中有10例癫痫发作间隙延长,抽搐次数减少。有研究告以脱脂僵蛹片(国产商品名为痫瘫宁)治疗各型癫痫100例,总有效率%,以后研究还证明,僵蚕和僵蛹中抗士的宁的有效成分是草酸铵,草酸铵对癫痫大、小发作均有一定疗效 全蝎,亦名全虫,如单用尾,名为蝎尾,味咸,辛,性平,有毒。入肝经,能祛风、止痉、通络解毒。主治惊风抽搐、癫痫等。《本草求真》记载"全蝎,专入肝祛风,凡小儿胎风发搐,大人半身不遂,口眼呐斜,语言謇涩,手足搐掣等。"本品止痉作用较僵蚕强,且可攻毒散结,本品有毒,量宜控制。实验证明,东亚钳蝎毒和从粗毒中纯化得到的抗癫痫肽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东亚钳蝎毒和抗癫痫肽均有使癫痫的潜伏期延长,发作程度减轻,平均总持续时间缩短,与苯妥英钠、马西平和抗痫灵相比,抗癫痫肽作用强、用量小、毒性低 蜈蚣,味辛,性温,有毒。入肝经。能祛风、定惊、攻毒、散结。主治中风、惊痫、破伤风等。《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务凝聚之外皆能开之,……其性尤善搜风,内治肝风萌动,癫痫眩晕,抽掣瘛从,小儿脐风;外治经络中风,口眼呐斜,手足麻木",本品镇镇惊作用较全蝎为强,用量宜轻,入煎剂g左右,散剂减半。据药理实验研究,止痉散(全蝎、蜈蚣)每天1g,连服1、、天后,对上学地佐、士的宁、烟碱的半数惊厥量引起的小鼠惊厥均有对抗作用,在同剂量的蜈蚣对抗上述种药物惊厥效介比全蝎高 地龙,亦名蚯蚓。味咸,性寒,入肝、脾、肺经。清热、平肝、止喘、通络、利尿为主要功效。性善走窜,能引药直入病所,咸寒而降泄,既能熄风止痉,又能清热,主治惊风抽搐、高热狂躁等。实验研究证明,地龙提取液对小白鼠及兔均有镇静作用,对戊四氮及因引起的惊厥及电惊厥均有对抗作用,但对士的宁引起的惊厥则无对抗作用。有告认为,地龙中所含的琥珀酸有解痉、治疗癫痫的作用;并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实验证明,给小鼠、大鼠等动物腹腔注射琥珀酸,能保护动物对抗高压氧引起的惊厥,并能使化学物引起的小鼠惊厥出现明显延迟 蝉蜕 ,味甘咸,性凉。入肺、肝经。能熄风止痉、疏散风热。主治小儿惊痫等。《药鉴》记载"蝉蜕气寒、味甘咸,无毒。主治小儿惊痫夜啼,大人眼目赤肿。"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蝉蜕及五虎追风散因马子碱、可因及烟碱等引起惊厥死亡,部分消除烟碱所引起的肌肉震颤,五虎追风散还能对抗地佐引起的惊厥死亡 四、 豁痰化浊药 痫病由于痰者甚多。风夹痰浊或痰热互结,闭窍匿神,脑气与脏气不相顺接,一遇诱因而发痫证,或神识昏蒙,或四肢抽搐,凝视呆滞,口吐痰涎,或胸脘痞满,喉中痰鸣,痰湿内盛,气机失降,则舌苔腐腻或似豆腐渣状。此时主用豁痰化浊法,但治痰之法,下气为上。庞安时谓"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亦随气而顺矣",所以攻下、调气皆是祛痰之法,当需互参。药用节菖蒲、胆南星、半夏、草果仁、天竺黄、竹沥水、海浮石、化橘红等 石菖蒲,味辛、性微温,入心、肝、脾、胃经。本品气味芳香,能宣窍化浊,兼祛痰湿,但尤以豁痰化浊见长。能开窍宁神、豁痰、理气、活血、散风,主治癫痫、痰厥等。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菖蒲有镇静作用,煎剂或挥发油均有使小鼠自发活动减少,解除单笼饲养小鼠的攻击行为,亦能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的睡眠时间,对阈下催眠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此外,尚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研究表明,挥发油中的细辛醚是镇静的有效成分,但除去挥发油后仍有镇静作用,提示其镇静万分不只一种 石菖蒲煎剂对戊四氮引起的小鼠惊厥有一定的对抗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能使自主活动减少,抽搐开始时间推迟,抽搐鼠数较少,除去挥发油的水煎剂亦有作用。有作者道,用石菖蒲煎剂,每0ml含生药干品g,每次10ml,口服次,0天为1疗程,可连续服用。治疗0例,显效1例,有效例,无效1例,对原发性癫痫和颅外伤所致症状性癫痫疗效较好。天竺黄、竹沥油常作为豁痰化浊的代表药。化橘红与胆南星均能燥湿祛痰,但化橘红通调理脾胃气机,化其痰湿浊邪;胆南星则专祛风豁痰,走窜经络,通闭塞之窍

 学习中药,不仅要记住各类药物,还需要记住各类中药的药性,中药药性是中药有别于现代药物的根本属性。下面由我给你带来关于快速记忆中药药性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速记中药药性的方法1、安神药

 朱砂--清新镇惊,安神解毒

 住啥地方都行,只要空气清新,环境真静,就能安神读书。

 琥珀---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琥珀针按活鱼鳞

 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磁石(某学生的外号)在比赛前镇静地说:俺要凭聪明拿到这个船(船型的奖杯)。

 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龙骨若是真的,在暗瓶里都能看到“兽色”。

 牡蛎--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

 (龙骨功效+软坚散结,“散结”用数字“8”代码,下同)

 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生津

 枣仁酸,养心肝,神志安,津敛汗。

 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吃柏子的羊,暗藏着密信。(**《鸡毛信》里的情节)

 首乌藤---养血安神,驱风通络。

 首乌养靴俺去乐。

 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这一片合欢树是姐姐与俺合伙种植的。

 远志---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这个院子里的椅子,弹琴敲鼓时用。

 灵芝---补气安神,止咳平喘。

 灵芝不起俺刻船。

 缬草---安神,理气,活血止痛。

 缬草安理合同。

速记中药药性的方法2、平肝息风药

 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珍珠母---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惊安神

 紫贝齿---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惊安神

 石决平,清肝平,珍珠贝齿加安惊。

 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我把家传的古瓶捐赠给了博物馆,馆长说:“这是瓶中的珍品,就奖励你两只鞋吧。”--------为什么奖鞋呢没办法,赶上“凉血止血”这个音了。

 刺蒺藜---平肝潜阳,疏肝解郁,祛风明目

 对于酒鬼加赌徒,这个刺激也太厉害了;酒瓶喝干了,钱也输干了;回去就疯了,瞑目死了。

 罗布麻---平抑肝阳,清热利尿

 把萝卜掏空做成瓶装热尿。

 生铁落---平肝震惊。

 羚羊角---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领洋(人看)评戏(到)清明寺。

 牛黄——化痰开窍,凉肝息风,清热解毒。

 牛皇帝边弹边敲只有两根细丝的乐器。

 僵蚕---祛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僵蚕取镜取桶,谈吧。

 珍珠——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

 珍珠吃了安定片,立刻瞑目睡眠,小姨很妒忌。

 钩藤---清热平肝,息风止痉

 天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金色的(Golden)热水瓶装洗洁精。 天麻洗瓶去了

 地龙---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地龙请媳妇订了船尿(素)。

 蜈蚣、全蝎---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蜈蚣、全蝎两个和尚喜欢读真经,攻读了三个春节,感觉心里通了通(开窍)。

速记中药药性的方法3、开窍药

 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摄像的人要瞧合同,必须经老总同意。

 石菖蒲---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智

 姓常的仆人瞧着画师说:“荷花为您移植到这儿了,供您写生。”

 苏合香---开窍醒神,避讳止痛

 蟾酥---开窍醒神,解毒止痛。

 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叔叔冰,敲醒童。和氏璧,蟾有毒,冰清热。

速记中药药性的方法4、补气药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联想链:人身---下焦--中焦---上焦--口--头脑

 动作:用手从下到上指自己的身体

 ①指指小腹(下焦),说:“大补元气”;(元气在下焦)。

 ②指指上腹(中焦),说:“补脾”;(皮在中焦)。

 ③指指胸部(上焦),说:“益肺”;(肺在上焦)。

 ④指指嘴,说:“生津止渴”。

 ⑤指指头顶,说:“安神益智”。(与头脑有关)。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党参---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党参脾肺气血津。

 动作:党参与人参功效相似,但没有“大补元气”之功,所以从中焦开始:

 ①拍拍上腹(中焦),说:“补脾”。(脾在中焦)

 ②拍拍胸(上焦),说:“肺气”。(肺在上焦)

 ③拍拍脸,说:“补血”。(血虚脸白,血足脸红)

 ④拍拍嘴,说:“生津”。

 太子参 ---补气健脾,生津润肺

 金妃叫太子去见她,太子不去。(**《黄金甲》的情节)

 黄芪---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

 黄芪脾中,升降浮沉

 动作:①手指上腹(中焦),说:“黄芪脾中---健脾补中”

 ②手向上一指,说:“升阳举陷”;(升举治脏器下垂---气向上升)

 ③手向下一指,说:“利水消肿”;(利尿通小便---气向下降)

 ④手向外一推,说:“托毒生肌”;(托毒治疮面不溃---气向外浮)

 ⑤手相内一合,说:“益卫固表”;(固表治自汗---气向内沉)

 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姓白的术士一生气,拔剑劈了早市的“水旱台”。

 白扁豆---补脾和中,化湿。

 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三人合股在山腰一起养蚯蚓,由于上头不批,这事成了废事,股金各自带走了。

 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

 蔺相如对赵王说:“有个叫‘甘草’的人,他从不发脾气,派他去谈判,可换回秦国四条河”。

 饴糖---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

 一堂不重换人课。

中药学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广大医学考生最头疼的科目。中药学以A1和B型题为主,考试内容以功效、主治、用量和药物对比为主,因此熟记药物功效是学习中药的基础,现将常考的药物功效汇总如下,希望在后期的学习中对大家有帮助。

赠送大家一句话: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同时,中药学对于各位医生来讲也是很重要的,以下内容希望能帮到大家!

1麻黄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2桂枝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3紫苏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4生姜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5香薷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6荆芥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7防风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8羌活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9白芷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10细辛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11藁本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12苍耳子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13辛夷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

1薄荷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2牛蒡子功效: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肿。

3蝉蜕功效: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4桑叶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5菊花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6蔓荆子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7柴胡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8升麻功效: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9葛根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清热泻火药

1石膏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2知母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3芦根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4天花粉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5淡竹叶功效: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6栀子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7夏枯草功效: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8决明子功效: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清热燥湿药

1黄芩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2黄连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3黄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4龙胆草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5苦参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清热解毒药

1金银花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2连翘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3穿心莲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4大青叶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5板蓝根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6青黛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7贯众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8蒲公英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9白头翁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10土茯苓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