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什么题目好写
1、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 2、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3、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4、《诗经》燕飨食诗的场面描写 5、《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6、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7、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8、论《诗经》中的史诗 9、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10、《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 11、《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12、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 13、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14、先秦史传寓言研究 15、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16、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 17、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18、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 19、《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20、《战国策》名篇研究 21、老子的思想 22、《老子》的艺术特色 23、《庄子》的艺术特色 24、《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 25、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 26、《吕氏春秋》与杂家 27、《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 28、《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 29、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30、《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 31、《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 32、《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 33、宋玉赋试论 34、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 35、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倾向 36、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
37
、
《史记》所描写的游侠
38
、
《史记》所描写的刺客
39
、
《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
40
、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
41
、
《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
42
、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
43
、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4
、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
45
、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
46
、
曹操与诗文革新
47
、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
48
、
论曹操的散文创作
49
、
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
50
、论曹丕的文学成就
51
、
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
52
、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
53
、曹植诗风的衍变
54
、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
55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56
、梁朝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
57
、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
58
、
《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
59
、邺下文人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
60
、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
61
、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
62
、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
63
、
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
64
、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65
、
谢灵运与山水诗
66
、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
67
、宫体诗的女性描写
68
、论《文选》对诗的分类
69
、论《子夜歌》
70
、
《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
71
、
《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
72
、
《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73
、
《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
1 古代文体有哪些
很多,《典论·论文》分为诗赋、奏议、铭诔、书论,四科八种。
《文赋》分为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等十种。 《文心雕龙》分为诗、赋、赞、颂、檄、移、铭、诔等。
诗赋分别来源于《诗经》《楚辞》,碑铭诔箴是从《诗经·颂》《尚书·典诰》等文体发展而来。其中赋体还可以分汉大赋、抒情小赋、骚体赋、七体赋等等。
古代文体分为几大类,每个大类又分为若干小类 一、诗歌 --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1古体诗 2近体诗 3律诗 4绝句 5楚辞 6歌行体 二、赋 --本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
成为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 三、骈体文 四、词 五、小说 --中国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1志怪小说 2轶事小说 3传奇小说 4话本小说 5章回小说 6谴责小说 7演义小说 六、散文 --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 1 古文 2记 3古议论文体 4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属议论文体 5序、跋 6赠序 7史传 七、戏剧 --综合性舞台艺术,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
元杂剧 (1)散曲 (2)杂剧。
2 古代八大文体有哪些古代八大文体为:表、说、记、铭、序、辩、传、诏
1、表
(议论文)奏议的一种。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中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2、说
(议论文)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3、记
(记叙文)杂记。
包括:
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
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
4、铭
(称颂功德,记叙文)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铭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
5、序
(记叙文)赠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序(叙)是一般的序言,放在书的前面;跋则放在书的后面,即后序。
上古时代的序都是放在后面的。有人认为《庄子·天下》篇就是《庄子》的序。至於《淮南子·要略》篇,《论衡·自纪》篇,《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叙传》等,更显然都是序言,它们都是在书的后面。《说文解字》的序也在后面。后来像萧统《文选》等书,序文才移到前面。
6、辩
“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论辨类就是论说文,包括哲学论文、政治论文、史论、文论等。先秦诸子书,一般都可认为论文集(通常都以政治为主)。单篇论文则以贾谊《过秦论》为最早。
论辨类或者是发表自己的主张,阐明一个道理(论):或者是辨别事理的是非,驳斥别人的言论(辨)。举例来说,《淮南子》是论,而《论衡》则是辨;《过秦论》是论,而《神灭论》则是辨。
7、传
(记叙文)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已死的人物生平事迹。多采取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贯用于史书。
8、诏
诏令类是皇帝对臣下的书信。诏令和奏议本来都是书信,但因封建时代最高统治者被认为与一般人不同,所以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叫奏议,皇帝给臣下的书信叫诏令。
搜狗百科-古文体
3 中国古代文体有哪些古代文体大致可分为七大类,每个大类又分为若干小类。
一、诗歌 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1、古体诗 ;2、近体诗; 3、律诗; 4、绝句; 5、楚辞; 6、歌行体。
二、赋 本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成为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
三、骈体文 四、词 有词牌、格式,如满江红、念奴娇、水调歌头等,以宋词为典型代表。 五、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的发展过程。
包括: 1、志怪小说; 2、轶事小说; 3、传奇小说 ;4、话本小说; 5、章回小说; 6、谴责小说; 7、演义小说。 六、散文 古代对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
包括: 1、古文; 2、记 ;3、古议论文体; 4、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5、序、跋 ;6、赠序; 7、史传 。
七、戏剧 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如,元曲等。
4 古代文体都有哪些古代文体大致可分为七大类,每个大类又分为若干小类。
一、诗歌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包括:1、古体诗知 ;2、近体诗; 3、律诗; 4、绝句; 5、楚辞; 6、歌行体。
二、赋本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成为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
三、骈体文道四、词有词牌、格式,如满江红、念奴娇、水调歌头等,以宋词为典型代表。五、小回说中国古代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的发展过程。
包括:1、志怪小说; 2、轶事小说; 3、传奇小说 ;4、话本小说; 5、章回小说; 6、谴责小说; 7、演义小说。六、散文古代对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
包括:1、古文; 2、记 ;3、古议论文体; 4、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5、序、跋 ;6、赠序; 7、史传。
七、戏剧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手段答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如,元曲等。
5 古代文体有哪几种论。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
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
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
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游记。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 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原。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赠序。文体名。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其后凡是惜别赠立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迹,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如袁枚的《祭妹文》。 童话。
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形象,情节离奇曲折,富于趣味性,对自然景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心理、情趣,激发人们的想象,便于他们接受和转化。选入教材的童话有: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叶圣陶的《古代英雄的石像》。
序跋。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
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我们学过的“序言”有:《〈呐喊〉自序》、《〈农村调查〉序言》、《〈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等。
辩。“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杂记。
包括: (1)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记》、《登泰山记》。
(2)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
《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就是这种文体。 奏议。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民间故事。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经过很多人不断地修改加工而形成的文学形式。
民间故事的特点: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口语化,朴素明快;想象奇特丰富;常用夸张、比喻,艺术感染力强。内容上它来自民间,反映的多是民间生活。
有的民间故事常有神化式的幻想情节,充满神奇色彩。例如:《渔夫的故事》、《牛郎织女》等。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析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赠序文:文体一种。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称为赠序。例如《送东阳马生序》。
这类文多为颂赞勉励之辞。 书说文:“书”指一般书信。
“说”指阐明事物、问题的义理文。把二者归为一类里,是因为“书”在内容上往往同“说”相同,辨析事物,解释义理,二者常常在叙述中表明观点、见解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例如《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答李翊书》、《报刘一丈书》等。 传状文: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
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已死的人物生平事迹。多采取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
这种文体,贯用于史书。诸如《苏武传》、《张衡传》、《海瑞传》等。
论辩文:是古代的一种论文文体。有“原……”、“……论”、“……辩。
6 古代的文体有那些古体诗、律诗、绝句、楚辞、歌行体、赋、骈体文、词、志怪小说、轶事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章回小说、谴责小说、演义小说记①碑记②游记③杂记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⑤笔记《梦溪笔谈》古议论文体①原:古代探源究理的议论文体。
《原君》(黄宗羲)②辨;是古代明辨是非的议论文体。③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
《马说》、《师说》。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①疏:是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又称奏章、奏议。《论积贮疏》(贾谊)。
②表: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文体。《陈情表》(李密)。
③策:科举考试问之于策而令应举者作答被称之为策问的文体。④讽谏: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别人接受下级意见的文体。
《邹忌讽齐王纳谏》。序、跋赠序史传①本纪:传记的一种,专门记述帝王事迹。
②世家:主要叙述诸侯和特殊人物的事迹。③列传:用于记述一般人臣和庶民的事迹,也有用来记载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历史的。
散曲杂剧。
7 古文文体 表和志 的特点1、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2、志 古代文体一种 也是 记的意思。
包括:一是山川景物 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
二是以记事为主,他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闻遗事,文艺随笔 ,人物短论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
另外,还有游志,是描写旅游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岳阳楼记》等就是这种文体。
8 古代文体都有哪些古代文体大致可分为七大类,每个大类又分为若干小类。
一、诗歌
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包括:
1、古体诗 ;2、近体诗; 3、律诗; 4、绝句; 5、楚辞; 6、歌行体。
二、赋
本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成为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
三、骈体文
四、词
有词牌、格式,如满江红、念奴娇、水调歌头等,以宋词为典型代表。
五、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的发展过程。包括:
1、志怪小说; 2、轶事小说; 3、传奇小说 ;4、话本小说; 5、章回小说; 6、谴责小说; 7、演义小说。
六、散文
古代对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包括:
1、古文; 2、记 ;3、古议论文体; 4、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5、序、跋 ;6、赠序; 7、史传。
七、戏剧
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如,元曲等。
9 古代四大文体表、说、记、铭
表,(议论文)奏议的一种。
说,(议论文)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记,(记叙文)杂记。包括:
(1)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
(2)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
铭,(称颂功德,记叙文)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扩展资料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中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中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汉代则分成“章”“奏”“表”“议”四类,主要是内容上的分工不同,即刘勰说的“章以谢恩,奏以按劾,
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做“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类文章又统称为“表”。
光明日报 2002年5月 《清琐高议》古代小说评点 秦川 新华文摘 2002年2期 明代文言小说总集述略 秦川 上海师大学报 2002年8期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总集的兴衰极其原因初探 秦川 安徽大学学报 2002年8期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总集述略 秦川 古代小说国际学术
研讨会论文集1、2 2002年9期 明代文言小说总集述略
古代文言小说总集述略 秦川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03年2期 中国古代文言文小说总集述略 秦川 零陵学院学报 2003年3期 李渲小说心理学策略 秦川 上海师大学报 2003年3期 试论太平广记的分类及其文化意蕴 秦川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03年1期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总集述略 秦川 零陵学院学报 2003年1期 李渔小说心理学论略 秦川 中国当代教育杂志 2003年7期 高校创新人才成功范例研究 秦川 上海师大学报 2003年8期 试论《太平广记》的分类极其文化寓意 秦川 安徽大学学报 2003年11期 论古代小说中佛、道“劝惩教化”的地位和作 秦川 中国教育学杂志 2004年2期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学科建设的思考 秦川 中国文言小说家 2004年4期 张洎 秦川 中国当代教育杂志 2004年5期 《国宝》——不朽的民族之魂 秦川 中国教育理论杂志 2004年6期 《穆天子传》:“传奇体”小说的始祖 秦川 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集 2004年7期 试论罗贯中进步的妇女观 秦川 明清小说研究 2002年2期 明清“虞祚体”小说总集的历史变迁 秦川 江西社会科学 2002年12期 论《青琐高议》和《绿窗新议》在小说历史上的地位 秦川 江西社会科学 2003年10期 明清通俗小说评本署名考释 秦川 光明日报 2002年9月 《青琐高议》古代小说评点的滥觞 秦川 中华文化论坛 2007年3期 丛书、类书与中国古代小说的流传 秦川 古代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文集2007年 试论罗贯中进步的妇女观 秦川 大连大学学报 2007年4期 《美化文学名著丛刊》的美学特征 秦川 德州学院学报 2007年5期 试论明清“忆悟体”小说的文学特质 秦川 九江学院学报 2007年4期 《美化文学名著丛刊》的和谐美 秦川 明清小说研究 2007年1期 试论《西游原旨读法》的地位及其影响 秦川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6月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总集研究
文献学通论:《中国书史简编》、《张元济书札》、《古籍整理论文集》、《访书见闻录》、《中国古代书籍史》、《古典文献学》目录学:《中国目录学讲义》、《中国古代目录学简编》、《中国文学目录学》、《目录学论文选》
1
(
1
重视写人,尤其重视写人的思想性格,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传统。
(
2
)受古典散文的影响,精于艺术构思。
(
3
)讲究语言精练,追求简约美。
(
4
)受民间传说和“说话“艺术的影响,形成了讲故事的传统。
(
5
)受史传文学的影响,形成纪传体的传统和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
(
6
)受古典诗词的影响,多在叙事中穿插诗词韵语。
(
7
)受古典绘画的影响,讲究传神写意,在人物塑造中追求神似。
2
、我国古代小说有如下特点:
⑴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
⑵
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独特的艺术传统。
⑶
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这是古代小说吸收民间口语、继承古代散文的传统而形成的又
一重要特点。
⑷
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叙述是表述小说生活内容的一种方式。
3
、简述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反映了哪些时代特征
⑴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的新特点,主要是市民(特别是商人)的生活的思想感情。如《施润泽滩阙遇友》
中小手工业者依靠劳动发家致富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区丝织业的繁荣情况,以及小手工业者
如何依靠自己的劳动发家致富的具体情景。
⑵爱情婚姻小说中表现出的新思想、新观念。这主要有两类。一类从正面表现市民阶层在爱情婚姻问题上
的新观念、新追求,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另一类是描写情与礼的矛盾,或以悲剧结局来揭露和控诉封
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或以喜剧结局来否定礼而肯定情,如《宿香亭张浩遇莺
莺》。
⑶揭露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这也可分为两类。一类直接描写恶霸压迫人民,如《灌园叟晚
逢仙女》,另一类通过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揭露其凶残阴险的本性,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4
、在确立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范围时,应该考虑的三个小说文体的基本要素是:
⑴必须是写人的,以人为中心,比较着意于刻画人物形象;
⑵必须有故事,有情节,反映社会生活中一定的矛盾冲突
⑶必须有非纪实性的特征,作品在反映生活时有选择、有提炼、有虚构,在艺术上概括和集中。
5
、古代的史传文学和寓言故事对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但它们都不是小说本身,它们和小
说文体的异同主要是:
⑴寓言故事和小说都重视故事,但是寓言的目的在于说理,而小说则要通过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生活、表现
作者的思想倾向。
⑵史传文学和小说都重视叙事和人物描写,但史传文学要符合史实,不容夸饰、虚构,而小说则离不开夸
饰和虚构。
6
、为什么说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真正走向成熟?
(1)
传奇的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和山此而决定的小说新的市美特征,
这是古代小说走向成熟的最重
要标志。
(2)
在内容上,由志怪走向现实,题材扩大,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⑶在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大提高。这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一种质的新变。
7
、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的基本特点:
⑴创作目的与唐传奇有很大的不同,是为了满足听众的文化娱乐需要。
⑵题材内容上几乎都是反映现实生活(尤其是作为听众的市民阶层的生活)的。
⑶表达根据是在口语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白话,通俗性是其最鲜明的特色。
⑷故事性很强,有头有尾,线索清楚,生动曲折,关于布置悬念,非常引人入胜。
⑸注意写人物,特别注意展示人物的命运。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时,多从人物自身的语言和
行动来刻画,而且多在故事的流动发展过程中完成,很少静止的剖析性的心理描写。
⑹在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开头常有“入话”,中间或结尾常穿插或引入诗词韵语。
8
、明清小说繁荣的三个标志是:
⑴中国古典小说的各种形式体制都已经完备成熟,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
⑵作家辈出,名作如林。
⑶现实主义艺术,在创作方法和具体表现手法上,都已经成熟。总的特色是丰富、细腻、深刻。
9
、
在明清长篇小说名著中有四部代表作,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小说类型?如下:
⑴历史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
⑵英雄传奇小说,如《水浒传》。
⑶神魔小说,如《西游记》;⑷人情小说,如《金瓶梅》、《红楼梦》。
⑸讽刺小说,如《儒林外史》;⑹公案侠义小说,如《三侠五义》。
10
、简要谈谈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传统;
⑴由于中国古典小说最初的源头来自民间,在后来的发展中又始终同民间文学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它总是
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要求。
⑵有训诫的传统,同时又强调小说要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要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⑶中国古典小说作家有“发愤著书”的传统。
《蒿庵闲话》有乾隆四十年(1775)刻本;嘉庆重刻本;山东书局光绪十五年(1889)刻本。下面是的我为你们整理的 文章 ,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蒿庵闲话》
偏重于经史训诂方面考证的笔记,二册,张尔歧撰。张尔歧(1612—1678),字稷若,号蒿庵,山东济阳今店子乡张稷若村人。自幼聪颖好学,熟读经史,兼及诸子百家。以诸生入清,不求闻达。所居败屋不修,集其弟四人讲说三代古文于母前,愉愉如也。妻朱婉婉执妇道,劝尔岐勿出,以教授乡里以终。张尔歧是明清之际著名经学家,编纂有《仪礼郑注句读》,又为监本(官定本)《礼记》石经《礼记》勘正脱误共300余处。晚年精研“三礼”,在济南讲授《仪礼》时,偶尔为当时著名学者顾炎武听到,顾十分敬佩其见解精辟,翌日绝早即登门 拜访 ,谈论欢洽,遂订交为友。后来,顾炎武在谈师论道时称赞张尔歧:“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清史稿·儒林》中有传
《蒿庵闲话》是张尔岐入清“废举子业”以后二十年间的作品。书稿成于康熙九年(1670),为笔录读书所得,也有议论考据之作。卷末蒋因培的《附记》中有云: “此书自叙谓无关经学不切世务,故命为闲话,然书中教人以说闲话、看闲书、管闲事为当戒,先生邃于经学,达于世务,凡所礼记皆多精义,固非闲话之比。”其中考辨“三礼”,解释名物,多有可取。顾炎武《日知录》卷十四“丧礼主人不得升堂”条即引述《蒿庵闲话》说法。诗文部分举韩愈《送文畅序》、《送高闲序》和《送文畅北游》诗为例批评韩愈“不类儒者”:“韩文公《送文畅序》有儒名墨行、墨名儒行之语,盖以学佛者为墨,亦据其普度之说而以此名归之。今观其学,止是摄炼精神,使之不灭,方将弃伦常割恩爱,以求证悟,而谓之兼爱可乎。又其《送文畅北游》诗,大以富贵相夸诱,至云酒场舞闺姝,猎骑围边月,与世俗惑溺人何异。《送高闲序》为蓄有道一段,亦以利害必明无遗锱珠,情炎于中、利欲斗进,为胜于一死生,皆不类儒者。窃计文畅辈亦只是抽丰诗僧,不然必心轻之矣”。
今有:《蒿庵闲话》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蒿庵闲话》齐鲁书社1991年版;《蒿庵闲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潜邱札记》
清代偏重于经史训诂方面考证的笔记,六卷,阎若璩撰。阎若璩(1638—1704),字百诗,号潜丘,山西太原人,侨居江苏淮安府山阳县。阎若璩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祖父阎世科是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官至辽东宁前兵备道参议,著有《敬刑录》、《计辽始末》诸书。父亲阎修龄,字再彭,号饮牛叟,明末贡生,以词章名,著有《眷西堂诗文》、《红鸥亭祠》行世。阎若璩数次乡试俱名落孙山。康熙十七年(1678),诏征博学鸿儒科,阎若璩应荐赴试,落策后仍寓居京师。内阁大学士徐乾学叹服他的学问,特意将其邀至家中,待为上宾,徐乾学奉敕修纂《清一统志》,阎若璩应邀参加。协助徐乾学完成《资治通鉴后编》184卷。康熙三十八年(1699)和四十二年(1703)。康熙皇帝南巡江浙时,他先后两次进献颂诗,渴望得到召见,但未能如愿。后来,皇四子亲王胤禛(即以后的雍正皇帝)因久闻其名,请至府邸,尊为上宾,“呼先生而不名”,“执手赐坐,日索观所著书,每进一篇,未尝不称善”。不久,阎若璩病情加重,胤禛延请御医为他医治。六月八日(7月9日),阎若璩因医治无效卒于京师。胤禛遣官经纪其丧事,并亲撰挽诗及祭文,称他“读书等身,一字无假;积轴盈箱,日程月课;孔思周情,皆大言深”。
阎若璩是清代汉学奠基者,在清初的学术史上,阎若璩上承顾炎武、黄宗羲,下启惠栋、戴震。作为清代汉学(或考据学)的直接先驱,阎若璩在清代学术史上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其最重要的成就是《尚书古文疏证》,他潜心研究《古文尚书》三十余年,撰成《尚书古文疏证》八卷,引经据典,确定《古文尚书》为东晋梅赜所伪著。黄宗羲、纪昀、钱大昕、梁启超、胡适等学者皆以为“伪古文《尚书》”的“定案”实归功于若璩。他的学术反对派汪中亦将阎氏列为“国朝六儒”(顾炎武、胡渭、梅文鼎、阎若璩、惠栋、戴震)之一。梁启超说阎若璩“不能不认为近三百年学术解放之第一功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赞他:“引经据古,一一陈其矛盾之故,古文之伪乃大明”,“反复厘剔之,祛千古之大疑,考证之学,则固未之或先矣”。除《尚书古文疏证》外,阎氏另著有《四书释地》、《四书释地续》、《四书释地又续》、《四书释地余论》、《潜丘札记》、《重校困学纪闻》、《朱子尚书古文疑》、《孟子生卒年月考》、《眷西堂古文百篇》等。
《潜邱札记》是作者早年 读书笔记 的汇编,初末成书,由后人搜辑整理成编。首二卷杂记读书时考论,多案而未断,卷三为地理余论,因为对于《禹贡》山川及《四书》中地名的考证已详见于若璩所撰《古文尚书疏证》及《四书释地》中,此拾其遗,故曰《余论》。卷四上为杂录序跋、杂文,下为《丧服翼注》、《补正日知录》。卷五为据若璩手迹陆续编成,皆若璩与人答论经史书录之作。卷六为诗赋。此书对于经学、史学、地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均有考证。其中如援据《礼》经论列丧、祭礼仪以及考证方舆等沿讹袭谬之说尤为详备。又为《补正日知录》五十余则,顾炎武《日知录》为开清代考据学风的大作,若璩首为补正,以订其讹,又开后世研究《日知录》之先声,对清代考据学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四库全书总目》谓“若璩记诵之博,考核之精,国初实罕其伦匹。虽以顾炎武学有本原,《日知录》一书亦颇经其驳正,则 其它 可勿论也”。
《潜邱札记》传本有二,一为乾隆十年(1745)阎若璩之孙阎学林眷西堂刊本;一为乾隆五十七年吴玉捂删定的潜德堂刊本《别本潜邱札记》。通行本有《四库全书》本、《皇清经解》本。
今有:《潜邱札记》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潜邱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笔记小说丛书,1992年版;
《池北偶谈》
清代历史琐闻类掌故笔记,二十六卷,王士祯撰。王士祯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带经堂集》。著有笔记多部,有《池北偶谈》、《居易录》、《香祖笔记》、《古夫于亭杂录》等,其中以《池北偶谈》最为著名。
《池北偶谈》又名《石帆亭纪谈》,据王士祯自序称,他所居住的宅西有圃,圃中有地,地北有屋数椽,有书数千卷度置其中,因而取白居易《池北书库》之意,将本书取名《池北偶谈》。又因为书库旁有石帆亭,王士祯时常和宾客在亭内聚谈,或 议论文 章的流别,或解晰经史的疑义,以至国家 典故 、历代沿革、名臣硕儒的言行、神怪 传说 等等,由儿辈记录整理,并增益他在京二十年间的见闻,编次而成,所以又名《石帆亭纪谈》。
《池北偶谈》是清代著名笔记之一,以谈文艺、掌故为主,偶及考辨,间杂大量神怪 故事 ,带有较浓的小说色彩,部分内容由作者儿辈记录整理而成。全书共二十六卷,近一千三百条,分成四目:一,谈故:记叙清代典章与科甲制度、衣冠胜事等;二,谈献,主要记叙明中叶至清初名臣、畸人、烈女等事;三,谈艺,评论诗文,采撷佳句;四,谈异,记叙神怪传闻故事。在全书的四目中,以前三目内容最具参考价值。如“谈故”中“翰林卿寺属”条,记清初太仆寺增设满洲员外郎及翰林院起居注舘增设满洲主事、中书舍人员额的情况;“八旗开科”、“台湾开科”、“满洲乡试”等条,记顺治、康熙时乡会试制度的若干情况;“巡方”条可藉以了解清初任命巡按的制度;“殉葬”条记清初八旗用仆妾殉葬的旧俗,可以和《清通礼》、《清通典》等典籍参证补充。“谈献”中的记傅山父子故事和明崇祯时五十个宰相的姓名,足资参考;一些条目,虽系传闻,但亦可补史籍记载之阙,如“史阁部”条,记扬州城破时史可法骑蹇驴自诣清军军营,不屈被杀等,可广异闻。“谈艺”大约占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一,主要是作者以神韵说评诗论画,阐述个人主张。所以《四库全书总目》称“谈艺九卷,皆论诗文,领异标新,实所独擅”。其中一些条目则保存了明末清初有关文艺一类的材料,如“粤诗”条,记岭南三大家屈大均、陈恭尹等的诗作片断。“粤风续九”记康熙时吴淇所辑粤中民歌,为南朝乐府《子夜歌》一类作品;又《石鼓诗“条,谓韩愈《石鼓歌》比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好,”坡诗“条说苏轼《送苏伯固》五言诗像《生查子》词,评论皆均中肯。但书中一些常识却发生错误,如“表语本乐天诗”条将刘禹锡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误为白居易诗;将苏轼诗“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误为李西崖诗。
《池北偶谈》通行本有《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
单行本有:《池北偶谈》勒斯仁点校,中华书局1998年版;《池北偶谈》齐鲁书社2009年版;《池北偶谈》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池北偶谈》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笔记小说丛书,1993年版。
《坚瓠集》
清代著名笔记之一,十集四十卷,另有续集、广集、补集、秘集、余集,共十五集六十六卷。褚人获撰。褚人获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五)通俗小说集《隋唐演义》。《坚瓠集》于古今典章制度、人物 事迹 、诗词艺术、社会琐闻、诙谐、戏谑无所不记,尤以明清轶事为多,如四集卷四“唐六如”记唐伯虎佣书获配秋香事;首集卷一记吴门重视 冬至 节,互赠礼物,谓之“肥冬瘦年”;四集卷四“市名”、“石敢当”记各地市井交易的不同名称:南方称“牙行”,北方称“集”,岭南称“墟”,南昌称“亥”。记人家门口立石刻字曰“石敢当”的由来。等,都可供研究民俗者参考。三集卷一“土产”记云南大理府出石屏,河南出麻菰、线香,做官取为礼品,因而使百姓遭殃。《坚瓠集》材料中以这一类最为可取。书中论诗词、文艺,则并无多少高明见解;讲掌故、考证的,又大都因袭前人笔记的内容。至于书中夹杂许多琐屑无聊之事,采辑较广但博而不精,这则是明人笔记的通病。
《坚瓠集》通行本有《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
今有:《坚瓠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006年版;《坚瓠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清代笔记大观2007年版;
《阅世篇》
清历史琐闻类掌故笔记,10卷。叶梦珠撰。叶梦珠,松江府(今上海松江县)人,生卒不详。《阅世篇》中记有明崇祯七年(1634年)金伯固设塾于上海城南,叶梦珠前往就读,叶时年十四岁(《金伯固先生》),可考知叶梦珠当生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另外叶梦珠所著《续编绥寇纪略》卷首有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自序,而此书中亦有康熙三十几年的纪事,表明作者康熙中叶尚在世,因此可以推知叶梦珠活到十七世纪九十年代,享年七十多岁。
《阅世编》共10卷,共分天象、历法、水利、灾祥、田产、学校、礼乐、科举、建设、士风、宦绩、名节、门祚、赋税、徭役、食货、 种植 、钱法、冠服、内装、文章、交际、宴会、师长、及门、释道、居第、纪闻等二十八门。它主要涉及到明清之际以松江为中心的这一地区的自然、政治、经济、 文化 、风俗、人事各方面情况,记述颇称详备。它的体制虽为备纂辑府志时的采择,而于治史者尤资参考。这部书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关明末清初的社会经济资料。其中田产、赋税、食货、徭役各门,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人民负担及民生状况等都有细致的记载。如卷二田产》门及卷七《食货》门记土地及米、布、柴、盐、烟、茶、糖、肉、纸张、药材、干鲜果品、眼镜、 刺绣 等生活必需品和手工艺品的价格都有详备的记录,并比较了各年价格的升降,来反映顺、康时期土地与民生的变化状况,实为它书所不及。又如卷六《赋税》门论松江赋税之重也很扼要明确。其中对明末清初烟草在上海的情况描写得颇为详细:
烟叶,其初亦出闽中。予幼闻诸先大父云:‘福建有烟,吸之可以醉人,号曰干酒’,然而此地绝无也。崇祯之季,邑城有彭姓者,不知其从何所得种,种之于本地,采其叶,阴干之,遂有工其事者,细切为丝,为远客贩去,土人犹未敢尝也。后奉上台颁示严禁,谓流寇食之,民间不许种植,商贾不得贩卖,违者与通番等罪。彭遂为首告,几致不测,种烟遂绝。顺治初,军中莫不用烟,一时贩者辐辏,种者复广,获利亦倍,初价每斤一两二三钱,其后已渐减。今价每斤不过一钱二三分,或仅钱许,此地种者鲜矣。
这段文字,记载了上海烟草传入、烟丝制作、贩卖以及禁烟的情况,为经济史一段很有价值的资料。又如清初满洲妇女的发式以及汉人对其的仿效,可作为 民俗学 的资料:“顺治初,见满族妇女辫发于额前,中分向后,缠头如汉装包头之制,而架饰其上,京师效之,外省则未也。”
《阅世编》存有《上海掌故丛书》本。今有:《阅世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相关文章:
★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
★ 古代文学读书笔记5篇
★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
★ 中国名著《红楼梦》读书笔记5篇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读书笔记
★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5篇
★ 古代文学作品赏析
★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
★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晴雯,从一个家世无可考的女孩子到卖给赖大家,再卖给贾府,以至最后的“抱屈夭风流”她受尽了残暴的摧残和迫害。晴雯以不幸的遭遇感染读者,她既以一个天真无邪、孤苦伶仃的孩子走进贾府,又以一个逐步形成了反抗性格的婢女而被赶出贾府。晴雯的身世和命运是这样的凄苦、不幸。不知其籍贯和姓氏,犹如无根无蒂的浮萍,任凭风吹雨打,独自面对人世间的所有的苦难。因此,宝玉在《芙蓉女儿诛》中,这写道:“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由此可见,晴雯在当时的社会里是处于最底层的一个孤苦无依的弱者。她在进入贾府之前就已被遗弃;进入贾府之后,无论是服侍贾母,还是服侍宝玉,她都是个不折不扣的婢女,是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压迫、欺凌、侮辱的对象。最后,晴雯以被迫害致死为悲剧的结局。这一切都向人们充分证明了晴雯所处地位的不幸,这一切也是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和封建道德沦丧的控诉。
晴雯,她是大观园中唯一最富于个性色彩的被压迫的婢女。她的所作所为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愿望迥然不同,是叛逆和反抗的代表。她敢说、敢笑、敢怒、敢骂、心直口快,不拘泥虚伪。每当晴雯在读者面前出现的时候,立即给人带来一股爽身扑鼻的清新之感。书中第八回,晴雯第一次登场,现在回想起来,仍有眼前一亮的惊喜。当时,宝玉醉酒回到怡红院,来到自己的卧室,看见案上的笔墨。晴雯先接出来,笑道:“好,好,要我研了那些墨,早起高兴,只写了三个字,丢下笔就走了,哄的我们等了一日。快来与我写完这些墨才罢!”这时宝玉也想起了早起的事来,因说道:“我写的那三个字在哪里呢?”晴雯笑道:“这个人可醉了。你头里过那府里去,就嘱咐我贴在这门上,这会又这么问。我生怕别人贴坏了,我亲自爬高上梯的贴上,这会子还冻得手僵冷的呢。”晴雯的这一出现,马上给人一种干练、麻利、直言快语的感受。虽然在主子面前,却毫不低声下气,而是敢于抱怨,发牢骚,说出自己心中的不满情绪,决不插微虚伪。这就使她在众多的婢女中脱颖而出,初露锋芒。
晴雯在下层婢女行列中之所以具有独特的魅力,还因为她洒脱泼辣,无所顾忌,总是天真、善良、坦荡,刚强而又浑身是刺。用宝玉的话“金玉不足喻其贵,冰雪不足喻其洁,星日不足喻其精,花月不足喻其色”来形容这位惊世骇俗的姑娘实在不为过,她为人处世正直无畏,刚直不阿,容不得虚伪作假的阴微卑贱。看不顺眼和听不惯的事,她都会给予反击和讽刺,让人觉得她十分刁钻刻薄,然而这也正是她光明磊落,洒脱泼辣的表现。书中第二十回,写了宝玉的乳母骂了袭人,宝玉替袭人抱不平,说:“这又不知是哪里的帐,只拣软的排揎。昨儿又不知哪个姑娘得罪了,上在她的帐上。”晴雯听了这话极为不满,在一旁笑着说:“谁又疯了,得罪她作什么,便得罪了她,就有本事承认,不犯带累别人!”晴雯的这一番话正展示了她做事光明磊落的一面,她话里话外夹枪带棒的把宝玉、袭人二人反驳回去,让他们无言以对。这件事充分表现了晴雯对敢做不当的憎恶和轻视,也充分说明了她性格的火爆和敢于顶撞主子绝不虚伪的个性,也寄寓了作者对她深深的赞美之情。
晴雯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悲剧女性,她命运的不幸和她的性格是分不开的。由于她处在地位低下的婢女行列,使她对贾府内的高压政策进行了强烈的反抗,在贾府封建统治者和道者的迫害面前屹然挺立。因此,晴雯这个光辉瞩目的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性格特点,就是她贯彻始终的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她虽然是个地位低下的婢女,但是她却顽强地保护着自己做奴婢的尊严。不能改变和选择的身世,让她成为丫环,下人;然而在属于她的队伍中,她严守自己的原则,绝不卑躬屈膝、献媚奉承。被压迫阶级的美好品质在她身上表现得异常鲜明、突出。
晴雯的一言一行都在向人们证明她具有着独立的人格,她向往平等、公正。“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是晴雯同贵族公子宝玉之间冲突的结果,显然晴雯胜了。晴雯无所顾忌地在贵族公子面前撕扇,表面上只是争斗,然而却从灵魂深处曲折地反映了她的倔强、不肯低头的性格。她敢于对贵族公子说“不”,充分显示了她虽是婢女,却绝不低声下气,没有自我。晴雯地位卑微,刁钻、刻薄,同时她也高傲、纯净,目下无尘。在我看来,正是由于晴雯的泼辣、倔强和对人的刻薄、喜怒无常,才使她的纯洁、天真、坦荡显得更加宝贵。
由于王夫人对晴雯以往作风的耿耿于怀,无论晴雯是多么纯洁,美好,在她眼中,晴雯只是个妖精。为了宝玉不被“勾引”坏,王夫人是非除掉晴雯不可的。因此,当晴雯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沾牙,奄奄一息时,王夫人命人把她从炕上拉下来,架起来去了。临走时只许把贴身穿的衣服带出去。孑然一身,来也如此,去也如此。然而,晴雯那惊人的反抗生命并没有因此结束。当宝玉挂念病中的晴雯,偷偷跑出来看望她时,晴雯将自己的两根葱管般的指甲剪下来给了宝玉,又与宝玉互换了贴身穿的袄,说:“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担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晴雯的这一行为不但没有让王夫人等如意,反而让虚假的罪名成了真的,这无异于在王夫人的心脏上插了一把锋利的匕首,也为晴雯的反抗生命画了一个句号。晴雯就是这样一个坚贞顽强,始终如一的女子。从她进了贾府,直至被逐含冤而死,她都没在镇压和迫害面前屈服,始终保持着铮铮傲骨,表现出了最难能可贵的精神。晴雯明快爽朗、纯真坦荡的性格和大胆的反抗精神赢得了宝玉的赞赏,使她成为宝玉的知己。晴雯的被逐和晴雯的死都对宝玉的身心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宝玉把全部的伤感和愤懑,熔铸在那篇著名的《芙蓉女儿诛》中。芙蓉是秋花,淡雅、清秀、凄冷,恰好配得上晴雯那样一种悲剧性格和被暴力摧残的命运。当我们回想起晴雯往日生活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让我们感觉到她的一身正气,她言行的悲壮,她不容任何人诟病非议的个性。让每个向往世间美好事物而又不执偏见的人,都会肃然起敬,给予无比的赞美和支持。
晴雯,她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虽口角锋利,却心地善良;她心高气傲、无所顾忌,虽冰雪聪明,却天真无邪;她心直口快、洒脱泼辣,虽致情致性,却敢作敢当、视死如归。这就是晴雯,是你我眼中最美好的晴雯
http://wenwensosocom/z/q76208805htm
试论生物学与古文学艺术
生物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的重要指导思想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这就务必要求生物教学目标除了应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与方法的训练,还更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因为此方面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而要完成此教学目标,常常要求跨学科或泛学科的。在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中能把生物学知识与古文学艺术有机的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使生物学知识更体现着人文的关怀,闪耀着人性思想的光辉。下面撷取部分精彩内容以飨大家。
“两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春天气温升高,阳光明媚,水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繁殖。这些绿色的小生物自由地漂浮在水中,使春水荡漾着绿波。这样学生不仅从古诗中欣赏到了江南春天的美景,还对植物类群中的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活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为藻类植物的进一步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民种F去的是种子,收获的粮食也主要是果实和种子,可以说,我们都是靠种子植物来养活的。这样学生对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即能产生种子且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就印象深刻。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古诗是对于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被子植物的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联系到每个人类个体,不也是经历类似植物这样的生命周期吗?人生苦短,每个人只有在人生成长阶段,吸取丰富的知识营养,才能在人生成熟时期,享受到丰硕的果实。这样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括的情感态度则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大多数作物的播种季节。为什么在春天播下去的种子容易长成幼苗?这与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有关。通过知识的讲授之后,进而让学生联系自己,将来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不同样也与自身内因和外因密切相关吗?希望同学们能把握好人生的“黄金时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就有水到渠成之感。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从学生熟悉的歌咏春风绿柳的诗句,可了解干万枝条及绿叶,都是由芽发育成。这样非常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芽的结构怎样?为什么小小的芽能萌发成新的茎叶来?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古诗生动贴切地比喻了人猿同祖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人类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保护我们的近亲这些濒危的现存猿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否则,人类也有可能走向绝灭的境地。从而迫切地唤起人类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千里莺啼绿映红“。在唐代诗人杜甫和杜牧的笔下,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啁啾的鸟鸣使大自然充满生机,鸟类是_人类的好朋友。
“粱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唐代诗人白居易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描写了燕子生儿育女的艰辛,反映了生物繁衍后代的本能。联想到每个同学的父母,哪一个不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呢?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代诗人李商隐这首委婉凄美的爱情诗句,曾影响许多后人。但当我们学完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知识之后,再分析这首诗其中有失科学性的地方,同学们若让你做个小诗人,你能通过改其中两个字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吗?学生都跃跃欲试,其中不乏有妙笔之处。
当课堂上学生吟诵宋代诗人赵师秀《约客》诗句,“梅雨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闹敲棋子落灯花”。这时教师适时提出思考问题:1、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声?2、雌雄蛙都能鸣叫吗?3、蛙的鸣叫有什么意义呢?这样学生对青蛙的生殖发育的有关知识就有了初步了解。
总之,学校教育应发挥各学科的特点,井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渗透,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和人格的塑造,在达到认识、技能领域里的教学目标的同时,更好地去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本文2023-08-05 19:30:1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4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