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术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桂术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各家论述 24 摘录 3 《直指》卷七:桂术汤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桂术汤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三因》卷十:桂术汤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桂术汤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辨证录》卷一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桂术汤的用法用量 6 《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桂术汤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桂术汤 1 拼音
guì shù tāng
2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桂术汤21 处方
肉桂、人参、茯苓、甘草、陈皮、五味、白术(土炒)、香附(酒炒)、苍术(泔水浸)、**壳、杜仲、补骨脂(盐水炒)。
22 功能主治温补固涩。主妇人产后脾胃气虚,或大肠虚寒遗粪,或白色兼沫水下者。
23 各家论述大肠虚则寒,粪白色,且水与沫兼下,其为虚寒无疑,法当温补加固涩之药。四君子加陈皮、香附则运气,加粟壳、五味则固脱;苍术、肉桂辛热以祛寒;杜仲、补骨脂辛温以补两尺。寒者温之,虚者补之,脱者固之,土旺而遗粪之症愈矣。桂术汤补气而不补血,以气旺而血自充也。
24 摘录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3 《直指》卷七:桂术汤31 处方
辣桂3两,白术2两,麻黄(去节)2两,细辛(去苗)2两,甘草(炒)2两,枳壳(制)1两半,干姜(炮)1两半。
32 制法上为散。
33 功能主治水饮气分证。气为饮隔,痞满腹鸣,骨痛冷痹。
34 桂术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煎服。
35 摘录《直指》卷七
4 《三因》卷十:桂术汤41 处方
桂心1两,白术1两,枳实(麸炒,去瓤)半两,京豉半两,干葛半两,杏仁半两,甘草半两。
42 制法上为散。
43 功能主治酒疸因下后,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韭齑状,大便正黑,皮肤不仁,其脉微而数。
44 桂术汤的用法用量本方方名,《丹溪心法》引作“白术汤”。
45 摘录《三因》卷十
5 《辨证录》卷一 51 方名
桂术汤
52 组成白术5钱,肉桂1钱。
53 主治冬月伤寒,12日即自汗出,咽痛,吐利交作,肾经有寒者。
54 桂术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6 《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61 方名桂术汤
62 组成桂(去粗皮)1两,白术3分,人参3分,附子(炮裂,去脐皮)3分,防风(去叉)半两,干姜(炮)半两,甘草(炙)半两。
63 主治伤寒柔痉,手足厥冷,筋急,汗不止。
64 桂术汤的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1日2次。
65 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
古籍中的桂术汤 《普济方》:[卷一百九十二水病门]水饮(附论)半两制)白术甘草(各一分炒)白皮。南星。以类推桂术汤(出直指方)治气分。辣桂(三两)白术麻黄(去根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三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论一首、脉证二十一条、方十九首外台云。千金溢饮者。当发其汗。宜青龙汤。直指。桂术汤。治气分。本方。去芍药五味子半夏。加白术枳壳。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二·脾胃部呕吐膈气总论]膈气麦门冬汤主之。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桂术汤主之。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出之,宜茯苓桂术甘草
《辨证录》:[卷之九]疝气门(附奔豚八则)相济,邪不难制,无有死斗之失也。此症亦可用参苓桂术汤。白术(二两)肉桂(二钱)人参(五钱)半夏(五
《辨证录》:[卷之一]伤寒门(四十三则)真武汤也是治疗头晕眩,上重下轻,好象要摔倒在地上一样。真武汤是温中除寒的,所以,真武汤会用到附子,附子属热药。
我们来看真武汤这个方剂组成: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白术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二两,甘草炙二两
开苓桂术甘汤的时候,茯苓是四,白术是二,比真武汤多一点点。真武汤茯苓比白术多一点,苓桂术甘汤中的茯苓是白术的一倍。白术是祛湿,茯苓是这个湿消导到小便里去。如果我们只开白术,不开茯苓,白术是可以祛湿,但是,湿还在身体里面,湿出不来。开了茯苓,我们就知道这个白术祛的湿要从小便排出来。
那么,这个人本身就是下焦虚寒,肾阳不够的时候,所以,我们用炮附子,炮附子很热,一下去,就把水汽化掉了,一方面是要利水,一方面是要把水的温度增加,这样,小便才会导出来。
小便导出来,又怕里虚掉,所以,用芍药和生姜来补。张仲景就是用芍药和生姜来当补药的。真武汤就是这样来的。
还有一种人会用到真武汤,平常看到一个人胖胖的,有事无事,不管天热还是天冷都在一直流汗不止,这种在中医称之为“中湿之人”。
《伤寒论》里有中风,伤寒,温病,还有就是湿热。平常湿很盛的人,我们知道,湿伤于下。什么叫湿伤于下?就是说,居住的地方比较潮湿,久坐湿地,所以,湿从下面开始伤到人的身体。平素湿气很盛的人,一喝水,一喝汤,一动就开始不断的流汗,一天要换好几次衣服,这种人就是中湿之人。
湿很盛的人,水没有办法温化,光是用苓桂术甘汤是清不出去的。湿在身体里面太久就会变成寒湿,这种湿很盛的时候,会头晕眼花。象这种也是真武汤证。
肌肉润动也是用真武汤,苓桂术甘汤和真武汤差异就在这里。
所以,遇到寒湿的人,头昏就是真武汤证,遇到中膈有水的时候就是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就是没有寒湿,寒湿的人一摸脉就知道,脉比较细,比较小,比较慢,还有脚是冷的,有寒湿的人,不口渴,还有湿很盛的人,没有什么胃口,吃不下饭。因为湿伤于下,所以,脚没有力。比如说风湿关节炎,踝关节,膝关节。
为什么会伤了膝关节,我们有三个阴骨,中医叫骨三阴论,这个是出自《黄帝外经》。一个是头顶,小孩两三岁以后收合的骨头,也就是囟会的位置,另外一个就是耳朵后面的骨头,还有一个就是膝盖的骨头,这三个骨头是骨的三阴所在。
湿伤于下,会伤到下面的阴骨,也就是膝盖骨。临床治证的时候,耳朵后面的骨头,头顶囟会这里的骨头,在中医辨证上的帮助都是很大的。
当我们用炮附子的时候,一定是温阳化水,因为湿在里面,用炮附子下去加温。白术去湿,茯苓去水,所以,张仲景开的处方,开得非常的精致,面面具到。
张仲景在利水的时候,他很少用甘草,不管是生甘草还是炙甘草,因为甘草有蓄水的功能,所以,津液不够的时候,我们会用到甘草。那么我们要排水,就不要用甘草,所以,五苓散没有甘草,真武汤也没有甘草。
所以,我们在治水肿的时候,尽量不用甘草。
目录 1 拼音 2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的别名 3 处方 4 功能主治 5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的用法用量 6 各家论述 7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1 拼音
guì zhī qù sháo yào jiā fú líng bái zhú tāng
2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的别名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汤
3 处方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3两,白术3两。
4 功能主治太阳病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
5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的用法用量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原书同卷)、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汤(《伤寒论方解》)。
6 各家论述
①《金鉴》:此条为汗下后表不解、而心下有水气者立治法也。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去桂当是去芍药,此方去桂,将何以治仍头项强痛、发热无汗之表乎?若去桂则是芍药、甘草、茯苓、白术,并无辛甘走营卫之品,而曰余依桂枝汤法,无所谓也。且论中有脉促胸满、汗出恶寒之证,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去芍药者,为胸满也;此条证虽稍异,而其满则同,为去芍药可知矣。用桂枝汤以解表,去芍药之酸收,避无汗、心下之满;加茯苓之燥渗,因水停小便不利也。余依桂枝汤法煎服,谓依桂枝汤法取汗也。小便利则愈,谓饮病输水道则愈也。此方即桂苓甘术汤而有生姜、大枣,其意专在解肌,利水次之,故用生姜、大枣佐桂枝,以通津液取汗也。②《伤寒论方解》:本方如去桂,便与证候不合。日医如吉益猷、丹波元简、山田正珍诸氏亦认为不当去桂。因此,理应从《金鉴》及吉益猷氏的说法,将“去桂”改为“去芍”,庶几药与证合。
7 摘录《金鉴》卷三十一
古籍中的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删补名医方论》:[卷六]删补名医方论(六)
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于桂枝汤
《伤寒心法要诀》:[卷三]汇方甘草汤。根据本方去芍药,名桂枝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苓桂术甘汤茯苓甘草汤茯苓棱枝甘草大枣汤
《医宗金鉴》:[卷四医宗金鉴三十八卷]汇方甘草汤根据本方去芍药,名桂枝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苓桂术甘汤 茯苓甘草汤 茯苓桂枝甘草
《医宗金鉴》:[卷三桂枝人参葛根黄芩黄连二汤合论]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于桂枝汤方内,去芍药加茯苓,白术
《医学入门》:[外集·卷三(病机)外感]伤寒用药赋本文2023-08-05 19:36:3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4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