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古书能否全部扫描成电子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2收藏

国外古书能否全部扫描成电子版,第1张

海外古籍数字化回归:如何做到“为天下人所用”?

南方周末

原创

2021-6-2 00:09 · 《南方周末》官方账号

陈力和何梦超讨论古籍数字化方法。 (达摩院供图/图)

流散海外八十多年后,文澜阁本《四库全书》中的《宋百家诗存》重现大众视野。

在扫描影像中,这本中国古籍上的水浸、虫噬、霉变历历可见,每一处都是历史的风霜。1790年左右,《宋百家诗存》随《四库全书》入藏杭州文澜阁,清咸丰年间在太平军入杭后散失,1861年左右被嘉业堂收藏。抗战时期,部分嘉业堂藏书流落到了上海,可能被日本人收购,并于1949年辗转到了美国,如今藏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

东亚图书馆收藏了大量中国古籍善本,截至2021年5月18日,其中二十万页被扫描影像、读取文字,以数字化形式回归祖国。

这是海外古籍回归项目“汉典重光”的成果之一。这批数字化古籍善本中既有宋元本,也有明清至民国时期著名学者的稿本、抄本,其中一些是以前很少有人见过的珍贵藏本,比如清文澜阁本《宋百家诗存》。

古籍流散海外的原因多种多样,实体回归几乎是不可能的,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数字化回归。

此前的古籍数字化平台,大多是展示扫描后的古籍,读者只能在这些平台阅读,无法就书中内容进行检索分析。此次汉典重光的数字化团队不仅将古籍扫描,还将扫描下来的识别转化成了电子文字。搜索某一字词,可以跳转到字词所在书本的具体章节段落。

这些古籍资源将向公众免费开放。阿里达摩院院长张建锋表示,汉典重光古籍数字化平台将被捐赠给权威公共机构长期运营。

“让蒙尘的古籍重焕新生”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陈力是汉典重光项目的古籍专家。陈力的父亲是教历史的,1977年,陈力作为恢复高考的第一届考生,填报的所有志愿都与历史、中文、图书馆相关,最后被省内第一志愿四川大学历史系录取,从此“一辈子都在做这个”,对古籍积累下一份深厚的感情。

在汉典重光项目之前,陈力已经参与过古籍数字化项目。他曾经在国家图书馆工作18年,其中一半的时间分管古籍,经手过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一个古籍数字化回归项目。2009年,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专门从美国飞到中国商量相关事宜,目录都筛选完成了,也做完了一部分书的扫描,但项目最终因为资金、技术等没能达到预期而搁浅。

这次未竟的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汉典重光项目的起源。在哈佛大学访问期间,高晓

有清一代,鉴于明末坊间印本渐滥的情况,以及当时文字狱的威势,很多有抱负的学者开始专注于校勘及考证,不少藏书家也就成了校勘学家、目录学家。如历史学家、经学家王鸣盛,不仅藏书丰富,学问渊博,而且非常重视目录。他认为:“目录之学,学问中第一紧要事,必以此问道,方能得其门而入”,强调目录学为读书入门之学,为后来学者所服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上海作为东方大埠,五方杂处,藏书家队伍也发生很大变化。太平天国兴起之后,江南书业中心从苏州渐渐东移上海,一些人依仗雄厚的财力,甚至依仗权势大肆收书,不数年,往往插架万卷,蔚为大观。他们之中有的是大官僚,如丁日昌、盛宣怀、李鸿章;有的是实业家或大商人;当然其中也有许多是热爱藏书的学问家。

中华书局影印本《宋元方志丛刊》(全八册),中华书局,1990年5月第1版。 1《云间志》三卷 (宋)杨潜修朱端常、林至、胡林卿纂

宋绍熙四年(1193)修,清嘉庆十九年(1814)华亭沈氏古倪园刊本。第1-72页。

2《长安志》二十卷附(元)李好文编绘《长安志》图三卷 (宋)宋敏求纂修

宋熙宁九年(1076)修,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镇洋毕氏灵岩山馆刻《经训堂丛书》本。第73-236页。

3《类编长安志》十卷 (元)骆天驤纂修

元元贞二年(1296)修,明抄本,卷一、二补配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抄本,内有脱文。第237-378页。

4《雍录》十卷 (宋)程大昌纂修

南宋孝宗时修,明吴琯校刻《古今逸史》本。第379-508页。

5《齐乘》六卷附释音一卷考证六卷 (元)于钦纂修于潜释音,(清)周嘉猷考证

元至元五年(1339)纂,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刻本。第509-638页。

6《吴郡图经续记》三卷 (宋)朱长文纂修

宋元丰七年(1084)修,民国十三年(1924)乌程蒋氏景宋刻本。第639-692页。

7《吴郡志》五十卷 (宋)范成大纂修汪泰亨等增订

宋绍熙三年(1192)修,绍定二年(1229)续修,民国十五年(1926)吴兴张氏《择是居丛书》景宋刻本。第693-1050页。

8《淳祐玉峯志》三卷 (宋)项公泽修淩万顷,边实纂

宋淳祐十一年(1251)修,清宣统元年(1909)《汇刻太仓旧志五种》本。第1051-1096页。

9《咸淳玉峯续志》一卷 (宋)谢公应修边实纂

宋咸淳八年(1272)修,清宣统元年(1909)《汇刻太仓旧志五种》本。第1097-1110页。

10《至正昆山郡志》六卷 (元)杨譓纂修

元至正元年(1341)修,清宣统元年(1909)《汇刻太仓旧志五种》本。第1111至本册末。 11《琴川志》十五卷 (宋)孙应时纂修鲍廉增补,(元)卢镇续修

宋庆元二年(1196)修,宝祐二年(1254)增补,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续修,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第1147-1130页。

12《景定建康志》五十卷 (宋)马光祖修(宋)周应合纂

宋景定二年(1261)修,清嘉庆六年(1801)金陵孙忠愍祠刻本。第1311至本册末。 13《无锡志》四卷 (元)佚名纂修

清《四库全书》本。按,据《千顷堂书目》卷八,钱大昕《元史艺文志》卷二著录,元王仁辅曾纂《无锡志》二十八卷。《四库提要》以与此志卷数不合,指此志别为一书。张国淦《中国方志考》考此志小类与二十八数相合,意此志即王仁辅二十八卷本《无锡志》。此志《四库提要》指为明人所作,并以标题《无锡县志》为据。然考察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无锡志》,实无“县”字,可见《四库提要》所云不确,又此志无一事提及明朝,记事止於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而无锡改州为县则在明洪武二年(1369),可知此志当系元人所纂,故予列入丛刊。第2181-2312页。

14《嘉定镇江志》二十二卷首一卷 (宋)史弥坚修卢宪纂

宋嘉定六年(1213)修,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丹徒包氏刻本。第2313-2606页。

15《至顺镇江志》二十一卷首一卷 (元)脱因修俞希鲁纂

元至顺三年(1332)修,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丹徒包氏刻本。第2607-2946页。

16《咸淳毗陵志》三十卷 (宋)史能之纂修

宋咸淳四年(1268)修,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赵怀玉刻李兆洛校本。按,此志各本均阙卷二十,且多有残阙。第2947至本册末。 17《乾道临安志》十五卷 (宋)周淙纂修

宋乾道五年(1169)纂,清光绪七年(1881)《武林掌故丛编》(第一集)本。按,此志今存一至三卷。第3214-3256页。

18《淳祐临安志》五十二卷 (宋)施谔纂修

宋淳祐十二年(1252)纂,清光绪九年(1883)《武林掌故丛编》(第四集)本。按,此志今存五至十卷。第3257-3332页。

19《咸淳临安志》一百卷 (宋)潜说友纂修

宋咸淳四年(1268)纂,清道光十年(1830)钱塘汪氏振绮堂刊本。按,此志今存各本均阙卷九十、九十八、九十九、一百。第3333至本册末。 20《淳熙严州图经》三卷 (宋)陈公亮修刘文富纂

宋淳熙十二年(1185)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渐西村舍滙刊》本。第4274-4348页。

21《景定严州续志》十卷 (宋)钱可则修郑瑶、方仁荣纂

宋景定三年(1262)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渐西村舍汇刊本。第4349-4412页。

22《至元嘉禾志》三十二卷 (元)单庆修徐硕纂

元至二十五年(1288)修,清道光十九年(1839)刻本。第4413-4658页。

23《澉水志》二卷 (宋)罗叔韶修常棠纂

宋绍定三年(1230)修,清道光十九年(1839)刻本。第4659-4678页。

24《嘉泰吴兴志》二十卷 (宋)谈钥纂修

宋嘉泰元年(1201)纂,民国三年(1914)《吴兴丛书》本。第4679-4868页。

25《乾道四明图经》十二卷 (宋)张津等纂修

宋乾道五年(1169)修,清咸丰四年(1854)《宋元四明六志》本。第4869-4988页。

26《宝庆四明志》二十一卷 (宋)胡榘修方万裏、罗濬纂

宋宝庆三年(1227)修,清咸丰四年(1854)《宋元四明六志》本。第4989至本册末。 27《至正金陵新志》十五卷 (元)张铉纂修

元正四年(1344)修,清四库全书本。按,此志现存元刻残本,明刻补记,然多漫漶不清,故用此本。此本志名年号“至正”误作“至大”。第5277-5928页。

28《开庆四明续志》十二卷 (宋)吴潜修梅应发、刘锡纂

宋开庆元年(1259)修,清咸丰四年(1854)《宋元四明六志》本。第5929-6060页。

29《大德昌国州图志》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元)冯福京修;(元)郭荐纂

元大德二年(1298)修,清咸丰四年(1854)《宋元四明六志》本。第6061-6106页。

30《延祐四明志》二十卷 (元)马泽修袁桷纂

元延祐七年(1320)修,清咸丰四年(1854)《宋元四明六志》本。第6107至本册末。 31《至正四明续志》十二卷 (元)王元恭修王厚孙、徐亮纂

元至正二年(1342)修,清咸丰四年(1854)《宋元四明六志》本。第6443-6710页。

32《嘉泰会稽志》二十卷 (宋)沈作宾修施宿等纂

宋嘉泰元年(1201)修,清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第6711-7090页。

33《宝庆会稽续志》八卷 (宋)张淏纂修

宋宝庆元年(1225)修,清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第7091-7194页。

34《剡录》十卷 (宋)史安之修高似孙纂

宋嘉定七年(1214)修,清道光八年(1828)李式圃刻本。第7195-7276页。

35《嘉定赤城志》四十卷(宋)黄(该字为“茔”去土改田)齐硕修陈耆卿纂

宋嘉定十六年(1223)修,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台州丛书》(乙集)本。第7277至本册末。 36《新安志》十卷附录一卷 (宋)赵不悔修罗愿纂

宋淳熙二年(1175)修,清嘉庆十七年(1812)刻本。第7599-7780页。

37《淳熙三山志》四十二卷 (宋)梁克家纂修

宋淳熙九年(1182)修,明崇祯十一年(1638)刻本。第7781-8268页。

38《仙溪志》四卷 (宋)赵与泌修黄巖孙纂

宋宝祐五年(1257)修,清瞿氏铁琴铜剑楼抄本。第8269-8334页。

39《河南志》四卷 (元)佚名纂修

清徐松辑自《永乐大典》,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藕香零拾》本。第8335-8392页。

40《寿昌乘》不分卷 (宋)佚名纂修

宋宝祐间纂修,清文廷式辑,光绪二十三年(1897)武昌柯氏息园刻本。第8393-8412页。

41《大德南海志》二十卷 (元)陈大震纂修

元大德八年(1304)修,元大德刊本。按,此本今存六至十卷。 第8413至本册末。

中国古籍形制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卷轴装。粘结幅度相等的若干幅纸成一长条,承袭简册帛书的存放方式,左端安一轴,以轴为中心,从左向右卷成一卷。也有的不用轴。盛行于南北朝至唐代。②册叶装。分经折装和蝴蝶装。经折装,由卷轴装过渡而来,即将一长条,按一定行数左右折叠成长方形,前后加封面。蝴蝶装,将印好的一整叶,以有字的一面对折,数叶为一叠,将若干叠的版心处粘于用作前后封面的硬纸上。唐末五代即出现这种装帧,盛行于宋元。③包背装。将书叶无字的一面对折,数叶为一叠,右边版框空白处打眼订捻,前后封面是一整张纸,书脊被包裹起来。元代和明代前期最流行。④线装。折叠方法与包背装一样,只是打眼处改用线装订,前后封面各用一纸。出现于明代中期,是中国古籍最后的,也是最通行的装帧形式。明清时期,很多宋元古书重新装修时大半都改为线装。

《宋元戏曲史》写成于1912年底1913年初﹐主要版本是民国四年(1915)的《文学丛刻》本。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 商务印书馆 1929-11-30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10-01

宋元戏曲史疏证 王国维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08-01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12-01

宋元戏曲史(24)(民国学术经典文库) 王国维 东方出版社 1996-03-01

宋元戏曲史(二十世纪国学丛书)王国维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12-01

宋元戏曲史王国维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2-01-01

宋元戏曲史(插图珍藏本)/民国珍本丛刊(民国珍本丛刊)王国维 团结出版社 2006-02-28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6-09-01

1、西域: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的地区等。

2、占城国:亦称占婆,古国名,在今越南的中南部。

3、爪哇国:在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

4、三佛齐国: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上的古国,位于苏门答腊东南部慕西河畔。

5、暹罗国:泰国的旧称,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中部。

6、南天竺:天竺为古印度别称,古籍又称天竺为身毒。南天竺指印度半岛的南部地区。

7、锡兰山国:今称斯里兰卡,为亚洲南部岛国,隔保克海峡与印度东南部相望,面积65万平方公里,为佛教古国之一。

8、古里国:又称“古里佛”,在今印度半岛西南部喀拉拉邦的科泽科德一带,为海上交通要冲。

9、柯枝国:在今印度西南部的柯钦一带,是航道要冲和重要港口。

10、忽鲁谟斯国:今伊朗东南米纳布附近,临霍尔木兹海峡,废址在霍尔木兹岛北岸,扼波斯湾出口处,为古代交通贸易要冲。

11、木骨都束国:非洲之角的索马里共和国首都,位于索马里东南,临印度洋。郑和下西洋曾两度访此。

12、苏门答腊国: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临马六甲海峡,南濒印度洋,赤道横贯中部,为印尼西部大岛。

13、满刺加国:马来亚半岛上的封建王国,位于今马来西亚、马六甲洲一带,居马六甲海峡要冲,永乐九年该国国王拜里迷苏剌曾率妻子、大臣等540人来中国访问;郑和船队屡经其处,现马六甲州居民半数为华裔,其首府马六甲市居民四分之三为华裔。

17、阿丹国:今亚丁湾西北岸一带,扼红海和印度洋出入口,为海陆交通要冲。古时为宝石珍珠集散地,十五世纪前期便与中国互通使节。

-郑和下西洋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