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是怎么来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3收藏

金文是怎么来的,第1张

金文,在年代上,与甲骨文基本相同。换一句话说,金文也就是甲骨文。他们的不同,无非就是一个是在青铜器上,一个在甲骨片上。

古人称铜器为金。因此,出现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就也叫做金文。也有人叫它为钟鼎文。也有人成为古籀文。古籀文好像与金文稍稍不同。也归属于大篆的范畴。

1

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应用在商代后期相形程度较高,字行的方向相当不固定

2

金文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应用在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金文的象形程度比较高,但同时也有了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

3

大篆这是西周晚期的文字上承西周的金文,下启秦代的小篆

4

小篆这是春秋战国使用的文字,秦统一六国后,小篆成为通行全国的文字小篆字体规整匀称,字体有所简化,相形程度进一步降低

5

隶书隶书产生与战国晚期,西周时发展成熟,是两汉时期通行的主要字体隶书把小篆弯曲的线条改为平直的笔画,字体进一步简化,书写变的简便,但同时使古汉字的象形程度大为降低形体扁方而规整,较长的横化略呈微波起伏之势,向右下的斜笔带有捺脚

6草书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草书使用连笔,书写快界,但是难于辩认

7行书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行书逐渐演变为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的字体,比草书容易辨认,也容易书写

8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的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它的字形方正严整,有撇,捺和硬钩,波势减少,笔画也趋于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金文的载体是青铜鼎之类的容器,甲骨文的载体是兽骨和龟甲等物质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的钟或鼎上的一种文字。金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据统计,金文约有三千零五字,其中可知有一千八百零四字,较甲骨文略多。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流传书迹多刻于钟鼎之上,所以大体较甲骨文更能保存书写原迹,具有古朴之风格。金文在笔法、结字、章法上都为书法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金文是铜器铭文,又称钟鼎文。由于铜器的制作大多有纪念价值,因

此刻写者也较用心,比较起甲骨文,金文就像是装饰体。依据出土的

铜器文字研究,金文也分为三期:前期是武王、成王、康王时期,此

时的铜器上金文文字不多,而字势阔大,笔力宏肆。中期是昭王、穆

王时期,此时的器物较少,金文亦无大变化,跟前期比较起来,字势

相近,但不如其雄健的风格。

甲骨文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下面我为大家带来甲骨文和金文的区别,希望大家喜欢!

甲骨文与金文

最早的文字出现于商代。

当时人们尊尚鬼神,遇事占卜。他们把卜辞刻在龟甲和兽骨的平坦面上,涂上红色标示吉利,黑色标示凶险。这些文字都是用刀刻上去的,大字约一寸见方,小字如谷粒,或繁或简,非常精致。

它们经过几千年的沉睡,直到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才被发现。发现地是河南省安阳城西北五里处的一个村子,那里是当年殷商(第二十代国君盘庚)的故都。由于洹水决堤,冲出许多甲骨,人们以为是龙骨,用来当药材治病。翌年,一个叫王懿荣的商人对这些甲骨发生了兴趣,他赶到河南收集了许多,带回去研究。后来,刘鄂又继续收集,达到五千多块。于是,便有一些学者将其定名为“甲骨文”。

古文字学家对十万余片中的文字进行研究,发现骨甲文字的结构已由独体走向合体,有了形声字,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四千六百多个甲骨文单字中,已经辨识了一千七百多个。

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 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 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这些文字,在汉武帝时就已被发现,当时有人将在汾阳发掘出的一尊鼎送进宫中,汉武帝因此将年号定为元鼎(前116)。以后金文又陆续有所发现。宋代文人欧阳修、赵明诚都善书,对金文作过研究和记载。

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铭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毛公鼎》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驰不急,行止得当,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铭、《散氏盘》铭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金文与甲骨文有什么区别

金文出现的时间是在商时代。金文和甲骨文属于同一个体系的文字,金文是甲骨文的继承者,有相当一部分甚至保存着比甲骨文更早的写法。金文所使用的单字比甲骨文多,尤其是形声字多,已充分体现了形声构字的原则。同时,金文笔画明显减少,书写比甲骨文简练、规范,也体现了汉字发展由繁到简的原则。

金文与甲骨文的不同之处可从以下几点来看:

从文字的进化程度看,甲骨文象形味重,字形繁复,而金文则比较简单。甲骨文象形字的笔画随意增省,异体字多,而金文则比较一致。从使用工具看,甲骨文用刀契刻在龟甲和动物的骨头上,笔画很细,不可能出现墨团类的肥笔,并且换向也很难圆转自如,一般都只好重新起笔,写成方折的形体。而金文主要是用范模浇铸的,因此即使笔画写得很细,浇铸出来也成倍地变粗,并且能出现肥笔,转折处也过渡圆浑,不带棱角。材料、工具、刻铸方法的不同,决定了金文与甲骨文书法风格的区别。

战国时期是一个分裂的局面,这个时期的金文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笔画、结构与西周、春秋时期的文字有很多的不同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很难辨识。

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的文字之一,特点是因形生字,起源于商朝时期,距今至少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而金文是指殷周时期铸造在青铜器上面的铭文,特点整齐、古朴、厚重,起源时间与甲骨文相比较晚。

1、性质不同

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的文字之一,也有契文、甲骨卜辞等叫法,是汉字的早期形式,同时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的成熟文字。而金文是指殷周时期铸造在青铜器上面的铭文,也叫做钟鼎文。

2、字体特点

甲骨文字体的特点是因形生字,它的点横撇捺、疏密结构放到现在来看,仍然具有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要旨,是书法艺术的起源。而金文字体的特点整齐、古朴、厚重,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脱去了板滞,更加变化多样。

3、起源不同

甲骨文起源于商朝时期,在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被发现,距今至少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而金文最早在西周早期应用,一直到秦朝统一才被小篆取代,起源时间与甲骨文相比较晚。

①甲骨文。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因其多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形式,其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已经成为很多书法爱慕者学习临摹的对象。

②金文。金文是商周时期的文字,也被称为“钟鼎文”或“吉金文字”,因其多刻在青铜器上而得名。金文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字体与甲骨文有颇多的相似之处,其字体多清秀优美,亦是很多人学习临摹的方向。

③大篆。大篆是西周晚期的文字,又称籀文,其相对甲骨文和金文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大篆开始变得线条化和规范化,为方块文字打下了基础。

④小篆。小篆是秦统一六国后形成的文字,文字发展到小篆的阶段,象形意味逐渐减弱,而符号意味逐渐增强。小篆的制定是中国第一次有系统的将文字的书体标准化的过程。

⑤隶书。隶书起源于战国,发展兴盛于东汉时期。一般认为,隶书是由小篆发展而来的,相较于小篆,隶书更像现代文字,其字体更加扁平化,方块化。隶书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⑥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楷书相较于隶书更加简化,横平竖直,与现代文字相差不大,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我们现在最常见的书法文字就是楷书。

⑦行书。大约出现于东汉末年。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类型,一方面行书叫楷书而言更简化,书写起来更为方便快捷;另一方面行书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认,颇具实用性和艺术性。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