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完整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四库全书完整吗?,第1张

  《四库全书》完成至今的两百年间中国历经动乱,《四库全书》也同样饱经沧桑,多份抄本在战火中被毁。其中文源阁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文宗、文汇阁本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杭州文澜阁藏书楼1861年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时倒塌,所藏《四库全书》散落民间,后由藏书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补钞,才抢救回原书的四分之一,于1881年再度存放入修复后的文澜阁。文澜阁本在民国时期又有一次大规模修补,目前大部分内容已经恢复。因此《四库全书》今天只存3套半,其中文渊阁本原藏北京故宫,后经上海、南京转运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部)。文溯阁本1922年险些被卖给日本人,现藏甘肃省图书馆,近些年对这部书是否要归还沈阳,甘肃、辽宁两省一直未能达成一致。避暑山庄文津阁本于1950年代由中国政府下令调拨到中国国家图书馆,这是目前唯一一套原架原函原书保存的版本。而残缺的文澜阁本则藏于浙江省图书馆。

  1966年10月,当时正处于中苏关系紧张时,为保护《四库全书》安全,林彪下令将文溯阁《四库全书》秘密从沈阳运至兰州,藏於戈壁沙漠中。目前,辽宁有关人士要求归还,以书阁合璧。甘肃方面也修建藏书楼,加强保护。文溯阁《四库全书》其最终归属仍处争议中。

  民国初期,商务印书馆影印了《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了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将之缩印。1999年香港的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分别与上海人民出版社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出版发行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电子版。

  《四库全书》的流传情况

  从《四库全书》修成至今已有200余年。七部之中,文源阁本、文宗阁本和文汇阁本已荡然无存,只有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和文澜阁本传世至今。文渊阁本今藏台湾省,文津阁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今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在战火中多所残阙,后来递经补抄,基本补齐,今藏浙江省图书馆。

  《四库全书》(1773年)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从那时开始,作为国家正统、民族根基的象征,已成为中国乃至东方读书人安身立命梦寐以求的圭臬和后代王朝维系统治宏扬大业的“传国之宝”。《四库全书》共收书3460多种、79000多卷、36000多册,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等10类;“史部”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 15类;“子部” 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05类。总共44类。为了保存这批精典文献,由皇帝“御批监制”,从全国征集3800多文人学士,集中在京城,历时十年,用工整的正楷抄书七部,连同底本,共八部。建阁深藏,世人难得一见。虽然由数千人抄写,但字体风格端庄规范,笔笔不苟,如出一人。所以,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看,都具有十分难得的研究、收藏和欣赏价值。后几经战乱,损毁过半,更使这套世界出版史上的巨制,成为举世罕见的无价之宝

  《四库全书》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是清乾隆皇帝诏谕编修的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收书3503种,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分装36000余册,约10亿字。相当于同时期法国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的44倍。清乾隆以前的中国重要典籍,许多都收载其中。由于编纂人员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因而代表了当时学术的最高水平。乾隆编修此书的初衷虽是"寓禁于征",但客观上整理、保存了一大批重要典籍,开创了中国书目学,确立了汉学在社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具有无与伦比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文物价值与版本价值。本次出版的《四库全书精编》,精选《四库全书》之精华,以便于读者诵读为宗旨,所选之文,趣味清源,神采焕发,无一语不耐人寻味,无一篇不睿人智慧,数千年道术学艺文章之精华,几尽荟萃于斯。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四库全书》正式开始编修,以纪昀、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陆费墀为总校官,下设纂修官、分校官及监造官等400余人。名人学士,如戴震(汉学大师),邵晋涵(史学大师)及姚鼐、朱筠等亦参与进来。同时,征募了抄写人员近4000人,鸿才硕学荟萃一堂,艺林翰海,盛况空前,历时10载。至1782年,编纂初成;1793年始全部完成。耗资巨大,是"康乾盛世"在文化史上的具体体现。 乾隆三十八年(1773后)三月,《四库全书》馆设立不久,总裁们考虑到这部书囊括古今,数量必将繁多,便提出分色装潢经、史、子、集书衣的建议。书成后它们各依春、夏、秋、冬四季,分四色装潢,即经部绿色,史部红色,子部月白色,集部灰黑色,以便检阅。 因《四库全书总目》卷帙繁多,翻阅不易,乾隆帝谕令编一部只记载书名、卷数、年代、作者姓名,便于学者"由书目而寻提要,由提要而得全书"的目录性图书。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总纂官纪昀、陆锡熊等人遵照乾隆帝的谕令,将抄入《四库全书》的书籍,依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逐一登载。有需要特别加以说明的问题,则略记数语。此书于乾隆四十六年告竣,共20卷。它实际上是《四库全书总目》的简编本。 中国古典文化典籍的分类,始于西汉刘向的《七略》。到了西晋荀勖,创立了四部分类法,即经、史、子、集四大部门。隋唐以后的皇家图书馆及秘书省、翰林院等重要典藏图书之所,都是按照经、史、子、集分四库贮藏图书的,名为"四库书"。清乾隆开"四库全书馆",使成编时,名为《四库全书》。因为有了《四库全书》的编纂,清乾隆以前的很多重要典籍才得以较完整地存世。 《四库全书》誊缮七部,分藏于紫禁城内的文渊阁、盛京(今沈阳)宫内的文溯阁、北京圆明园的文源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此为北四阁,又称为内廷四阁,仅供皇室阅览。另三部藏于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杭州的文澜阁,即浙江三阁,又称南三阁,南三阁允许文人入阁阅览。 中国近代,由于战乱不断,七部《四库全书》中完整保存下来的仅存三部。文汇阁、文宗阁藏本毁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文源阁藏本被英法联军焚毁;文澜阁所藏亦多散失,后经补抄基本得全,然已非原书。 1948年,国民党政府撤离大陆,前往台湾,将故宫博物院的一些珍贵藏品运往台湾时,将《四库全书》中最为珍贵的藏本文渊阁《四库全书》带到台湾,文渊阁《四库全书》现存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内。 由于《四库全书》由乾隆敕编,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需要,名为"稽古右文",实则"寓禁于征",大量搜罗、查禁、删改、销毁书籍。根据流传至今的几种禁毁书目和有关档案记载,全毁于2400多种,抽毁书400多种,铲毁、烧毁书版七、八万块。同时大兴"文字狱",《四库全书》开馆后10年内竟发生了48起"文字狱"。 善本:是指那些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或在其中某一方面有特殊价值的书本。一般来说,刊刻年代较早或经过精心校勘而错误较少的版本可称为善本。 孤本:某书的某一刻本或手稿。拓本在世间只有一份流传的为孤本。 秘本:私人收藏者秘藏于家室,置之高阁,不准许外人见阅的版本为秘本。 禁毁本:前代或当世之因遭禁被毁,侥幸私存下来的版本为禁毁本。在古代,保存这种禁毁本十分危险,一旦被当局发现,必遭大祸,因而其流传极其艰难。弥足珍贵。 绣像本:书中间有插图的版本为绣像本。这类绣像本书因其生动的表现形式而倍受欢迎,但因绘刻工艺复杂,价格昂贵而成品较少,因而现存的十分珍贵。 石印本:精选坚硬宽大而表面平滑的石头经打磨、雕刻制成石版,再用药墨将文字写在特制药纸上,将药纸上的字迹移置到石版上,然后滚刷油墨印成的书为石印本。 手抄本:根据底本抄写而成的书本。其中有一种影抄本,是把透明纸覆在底本上面,按其原有字体、行款照样摹写的书本。 残本:在流传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如运输、转卖、转抄、争执等)而残缺不全的书本为残本。 补本:对前代前人的著作有所增补,加以已意而写成的书。 续书:对前代前人的著作内容做继续的描写,以延续原著的意思为主旨。 保留本:因为某种私人目的而专门保留起来的书,一般是传家世代收藏保留,视为至宝。 经部: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 史部:正史类、编年类、记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 子部: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 集部: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 纪昀(1724-1804),字晓岚,河北献县人,著名学者。他朝夕筹划,校勘鉴别,进退百家,钩沉摘隐,与陆锡熊一起完成了《四库全书》总目的总纂,成为我国学术考证、典籍评论及版本考核、文献钩稽的集大成之作。纪昀亦是著名藏书家,藏书之处称"阅微草常",其藏书呈献四库全书馆后,收入者达105种,1868卷,入存目41种。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戴震(1724-1777),字东原,安徽休宁人。学问渊博,识断精审,思想邃密,是乾隆朝最著名的思想家,汉学代表人物。因博闻广识而破例允许他以举人身份供职于四库馆,担任《永乐大典》的辑校工作。《四库全书》的主要纂修官。 陆锡熊(1734-1792),字健男,耳山,上海人。《四库全书》总纂官,卓有成效,受恩赏尤多。乾隆52年,清廷发现《四库全书》中有诋毁朝廷字句的书籍,乾隆帝大怒,令陆锡熊和纪昀负责重新修正,并由他两人分摊费用。时值隆冬,陆锡熊患病,终因心力交瘁,死于重校文溯阁《四库全书》的任上。可见朝野对《四库全书》之重视与严谨。 永(1743-1790),乾隆帝第六子,号九思主人。乾隆末年被封为质亲王。喜作诗文书画,著有《九思斋诗钞》。《四库全书》馆正式成立后,乾隆帝为了表示对该项文化工程的重视,同时也为了加强对编纂工作的监控,命永与永璇、永,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刘统勋、于敏中为最高执行官即总裁,负责总理馆内一切事宜。 本套《四库全书精编》为豪华精装版,16开,50册,5箱,黄胶纸精印,仿红木箱装。 本书目录 经 部 《易经》 《尚书》 《诗经》 《周礼》 《仪礼》 《礼记》《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孝经》 《尔雅》《春秋左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史 部 《国语》 《史记》 《汉书》 《晋书》 《宋书》 《梁书》《陈书》 《魏书》 《周书》 《隋书》 《南史》 《北史》《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史通》《战国策》 《后汉书》 《三国志》 《南齐书》 《北齐书》《旧唐书》 《新唐书》 《列女传》 《越绝书》 《水经注》 《岛夷志略》《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吴越春秋》 《风俗通义》 《华阳国志》《建康实录》 《贞观政要》 《资治通鉴》 《天工开物》 《东周列国志》 子 部 儒家《荀子》 《说苑》 《帝范》 《政训》 《潜书》 《新序》 《盐铁论》 《潜夫论》 《近思录》 《郁离子》 《传习录》 《呻吟语》《孔子家语》 《温公家范》 《袁氏世范》 兵家《孙子兵法》 《吴子》 《司马法》 《尉缭子》 《孙膑兵法》 《六韬》《三略》 《握奇经》 《素书》 《将苑》 《李卫公问对》 《虎钤经》《守城录》 《练兵实纪》 《纪效新书》 《何博士备论》法家《管子》 《商君书》 《韩非子》农家《齐民要术》 《农桑辑要》医家《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黄帝八十一难经》 《洗冤集录》数理天文类 《周髀算经》 ………… 集 部《楚辞》 《诗品》 《曲品》 《南戏》 《花间集》 《柳永词》《晏殊词》 《东坡词》 《秦观词》 《放翁词》 《姜夔词》

清代著名考据大家有:惠栋、戴震、段玉裁、王引之、王念孙

括地志

李泰

(清)王谟《汉唐地理书钞》,中华书局1961年影印本

《括地志辑校》,中华书局1980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标点排印本

元和郡县图志

李吉甫

中华书局1983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标点排印本(上下册)

郡国志

(清)王谟《汉唐地理书钞》,中华书局1961年

十道四蕃志

(清)王谟《汉唐地理书钞》,中华书局1961年

诸道山河地名要略

敦煌抄残卷,罗振玉收入《鸣沙石室佚书》

贞元十道录

敦煌抄残卷,罗振玉收入《鸣沙石室佚书》,仅存16行

九域志

王存

《宋本元丰九域志》,中华书局2004年影印本

《元丰九域志》,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元丰九域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1册

《新定九域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6册

太平寰宇记

乐史

中华书局2008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补全本(全9册)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69-470册(有阙文)

《太平寰宇记补阙》六卷,《续修四库全书》第585册

舆地广记

欧阳忞

中华书局2003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本(上下册)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1册

舆地纪胜

王象之

道光29年文选楼本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影印道光文选楼本(上中下册)

中华书局2003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影印道光文选楼本(全8册)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续修四库全书》第583册

方舆胜览

祝穆

中华书局2003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标点排印本(上中下册)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1册

元一统志

孛兰肸

金毓黻辑《辽海丛书》本,1936年

《辽海丛书》本,辽沈书社1985年

《玄览堂丛书续集》,国立中央图书馆1947年,

《玄览堂丛书续集》,台湾正中书局1985年

上海书店版《丛书集成续编》第47册

新文丰版《丛书集成续编》第226册

赵万里增辑本,中华书局1966年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大元混一方舆胜览

刘应李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寰宇通衢

官修

《续修四库全书》第586册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6册

寰宇通志

陈循

《玄览堂丛书续集》,国立中央图书馆1947年,

《玄览堂丛书续集》,台湾正中书局1985年

大明一统志

李贤

《天下一统志》,万历间万寿堂刻本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2-473册

台湾文海1965年影印本

三秦1990年影印天顺五年司礼监本

大明一统名胜志

曹学佺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7-170册

皇明一统纪要

顾充

早稻田大学藏万历元年原版

皇舆考

张天复

《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7册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6册

广舆记

陆应阳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73册

方舆胜略

程百二

《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21册

广志绎

王士性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51册

郡县释名

郭子章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6-167册

目营小辑

陆化熙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7册

寰宇分合志

徐枢

《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册

康熙大清一统志

蒋廷锡等

有电子版

乾隆大清一统志

和珅等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4-483册

嘉庆大清一统志

穆彰阿等

《四部丛刊续编》

《续修四库全书》第598-612册

上海书店1984年影印本

上海古籍2008年影印本

肇域志

顾炎武

《续修四库全书》第586册

上海古籍2004年

天下郡国利病书

顾炎武

《四部丛刊三编》

《续修四库全书》第586-595册

上海书店1985年影印本

读史方舆纪要

顾祖禹

《续修四库全书》第595-597册

中华书局2005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本(全12册)

乾隆府厅州县图志

洪亮吉

光绪5年授经堂本

《续修四库全书》第613-624册

方舆考证

许鸿磐

民国华鉴阁本

中国书店1985年影印线装本

新斠注地理志集释

钱坫

原版,日本早稻田大学

历代地理沿革图

马徵麟

原版,日本早稻田大学

(一)收录的13种纬书辑本:

1《易纬》八种,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影印。

2《说郛》,元陶宗仪编。据明宛委山堂本摘印所收纬书三十五种,另附民国排印本卷二中所收纬书十三种。

3《古微书》,三十六卷,明孙瑴辑,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影印。同时附印带有清人批校的对山问月楼刊本残帙(缺《尚书纬》)。

4《纬书》,一名《集纬》,十二卷,清殷元正辑,陆明睿增订。据上海图书馆藏抄本影印(该书不全)。

5《七纬》,三十八卷,清赵在翰辑,据小积石山房嘉庆十四年序刊本影印。

6《诸经纬遗》,清刘学宠辑,据道光十五年刊《青照堂丛书》第二函摘印纬书部分。

7《七纬拾遗》,清顾观光辑。据上海图书馆藏写本影印。

8《诗纬集证》,四卷,清陈乔枞撰。此为专门辑录疏证《诗纬》之作。据道光二十六年刊本影印。

9《玉函山房辑佚书》,清马国翰辑。据清代通行刊本摘印卷五十三至五十八的“经编纬书类”部分。

10《纬攟》,十四卷,清乔松年辑。据光绪四年强恕堂初刊本影印。

11《通纬》,清黄奭辑。据光绪年间印本影印。

12《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清王仁俊辑。据上海图书馆藏稿本摘印其中纬书部分。

13《纬书佚文辑录》,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该《集成》时,搜集上述辑本中未收录的佚文编成。

(二)附录的5种有关资料:

1《易纬略义》,清张惠言撰,据清通行刊本影印。

2《札迻》,清孙诒让撰,据通行刊本摘印其中纬书部分。

3《隋书经籍志考证》,清姚振宗撰,据通行本断句重排其卷九谶纬部分。

4《经义考》,清朱彝尊撰。据通行本断句重排卷二六三至二六七谶纬部分。

5《谶纬书录解题》,陈槃撰。据发表于《史语所集刊》上的文章重排。

四库是书的分类,不是说四本书,

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十类。

史部: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

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诸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

集部: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分为楚辞、别集、诗文评、诗词五类。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