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各位,和氏璧的典故最早见于哪部古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请问各位,和氏璧的典故最早见于哪部古籍?,第1张

和氏璧的典故最早出现在《韩非子·和氏》:“ 楚人和氏 ( 卞和 )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

随后《汉书·邹阳传》:“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和璧,只怨结而不见德。”

摘自《辞海》

和氏璧流落何方?

石以人贵,人以石显。当年若不是和氏之璧,绝不会演绎一出“完壁归赵”故事而使蔺相如青史留名,他极有可能如草木之人厕身缪贤之门而老于户牖之下;若不是有胆有识携璧使秦的蔺相如,和氏璧也许不会从此身价陡涨而价值连城,充其量也不过是诸侯或帝王手中玩物而已。

从楚文王到楚宣王的大约四百年间,世接代传,和氏璧一直是归存楚国王室。而至威王时,因嘉奖相国昭和灭越败魏有功,赏赐予他。后昭和于赤山举宴会饮,应众宾客所求而拿出传观共赏。会此山下深潭有鱼儿戏水,众人趋之争睹。那承想宴尽人散,和氏璧竟然不翼而飞!当时尚未发迹的张仪正屈附于昭和门下,众疑其无行,必盗相国之璧。于是“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但终查无实据,只好作罢。究竟是否冤案一桩不得而知,反正和氏璧了无踪影,不知去向。

数十年后,赵国宦官缪贤偶以五百金购得和氏璧,赵王闻之,于是占为己有,从此璧落赵国。究竟缪贤所购之璧是否前物,尚难肯定。秦昭襄王得知璧在赵国,于是企图恃强豪夺,假以十五城易璧。赵国于无奈之际,在缪贤的推荐下,由蔺相如“奉璧西入秦”。相如凭着超人的胆略和智谋,在中国历史上演出了一场流传千古的"完壁归赵"的故事。结局是“秦终不予赵城,赵亦不予秦璧”。

其后秦灭赵,掠尽其财,自然和氏璧落入囊中。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号称“始皇帝”。象征至高至尊权力的宝玺自然非常物所为,于是特以和氏璧制“传国玺”一枚。命丞相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于其上,形呈龙凤鸟虫之状。公元前229年,始皇巡幸,乘龙舟至洞庭湘山,骤起风浪,龙舟顿有倾覆之险。为祭神镇涛,于是抛宝玺于湖中。8年后,有使者过华阴平舒道,遇一人持璧曰:“为吾遗滈池君”,从此传国玺失而复得。

秦末,刘邦率兵入咸阳。在灞上,素衣白马的秦王“子婴上始皇玺”,刘邦受之而佩带于身。为代代相传,号曰“汉传国玺”。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小皇帝刘婴仅两岁,国玺由王莽姑母汉孝元太后代管。王莽令其弟北阳侯王舜进长乐宫索要。太后气愤异常,痛斥后摔玺于地,可惜天下至宝被摔缺一角。后以黄金镶补,但毕竟天衣难补,留下疵瑕。

后光武中兴,莽败,国玺于兵乱之中几经展转,终落刘秀之手。东汉末,十常侍作乱,汉少帝夜间仓皇出宫避难,慌乱中传国玺丢失。乱定回宫,查无下落。不久,“十八路诸侯讨董卓”,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于城南甄宫井中捞出一宫妃尸体,发现其颈下锦囊中藏有金锁朱匣,打开后发现,原是上刻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经黄金镶补后的传国之玺。孙坚顿生异想,立即撤回鲁阳,图谋称帝。但不久阵亡岘山;而袁术又乘孙坚妻吴氏扶柩归里之机,“乃拘坚夫人而夺之”后称帝。而袁术死后,广陵太守徐璆又效袁术之法,于袁妻扶棺奔庐江途中截而夺之,后献于曹操。三国鼎立,宝玺属魏。后三国归于晋,玺落司马炎之手。

西晋末年,历史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在血腥的残杀中,国玺也频频易手。公元304年,匈奴首领刘渊起兵反晋,号称“汉王”。刘渊病死,其子刘聪夺得帝位。在“永嘉之乱”中,王弥等人攻入洛阳,俘获晋怀帝并得国玺;后刘曜夺取帝位,改“汉”为“赵”,史称“前赵”,玺落曜手。后羯人首领石勒建“后赵”,于公元328年俘获刘曜得玺,并于玺上刻“天命石氏”四字。再后,汉族人冉闵灭后赵 而建“冉魏”,夺得传国玺。闵死而玺传其子冉智。三年后,前燕慕容俊以重兵围魏都邺城,晋濮阳太守戴施以出兵救援为名赚得玉玺。由晋安西将军谢尚送至建康(南京)。时为东晋穆帝永和八年。至此,玉玺转易流落四十余年后复归于晋。

公元420年,晋恭帝禅位于刘裕,玺入“刘宋”,后历齐、梁、陈、隋,最后玺落唐高祖李渊之手,并改“玺”为“宝”。

可惜的是国玺传至五代,从此下落不明。宋太祖“陈桥兵变”夺得政权,从后周仅得两方宝印,传国宝玺就此失落。

玺乃“受命于天”皇权之象征,为宣扬“天命所归”而巩固政权,因此在宋、元、明、清朝均有真假难辨的传国玺问世。

和氏璧从卞和献宝到始皇制作玉玺,以至后来神秘失踪,至今已有2600余年。和氏璧随着历史的波涛而沉浮。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千古谜团!

“天禄琳琅”修复项目成果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据了解,天禄琳琅是中国清代宫廷珍藏的图籍,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该项目的修复工程是2013年启动并于2021年结束,一本古籍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接受着万名游客欣赏观看,背后是国家古籍修复师的八年努力,“天禄琳琅”修复是利用不同修复技法进行的修复,因为这些古籍的破损程度不同,所以在修复过程中,需要有大量修复经验的古籍修复师,需要细心认真寻找修复材料和工具。

据了解,修复这本古籍所用到的工具就多达48种,研究翻阅的修复办法更是数不胜数,终于在修复师历经八年的努力后,“天禄琳琅”修复项目的成果成功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接受着万民游客的观览,让游客明白古籍修复的难易和古籍的珍贵,这当中代表的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实这次举办的“天禄琳琅修复项目成果,能够让国人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文物修复的困难,知道我国文物的珍贵和意义。其实进行维护修复的文物是需要有相当高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天禄琳琅”成功重现生机并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它的重现生机是国家文物修复师日日夜夜的研究分析,编造固定,因为“天禄琳琅”的大部分古籍是自然老化而形成的破损,所以在修复过程中会比较困难故国家修复师用了八年的时间才将其修复。

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的“天禄琳琅”修复项目成果以不同层次将国家古典书籍展现给人民群众,这样能够更加体现出“天禄琳琅”修复项目的成果,让这些典籍更加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让人民群众在观看它时能够迸发出一种自然骄傲的情绪,“天禄琳琅”修复项目的成功其实也是国家服务修复的一大重要成就。

国际互联网的出现给传统的古旧书贸易带来了巨大变革。电子商务扩大了古旧书贸易的客户,带动古旧书交易额大幅上升。这一变革还使得古旧书贸易的竞争场所由区域性向全球化发展。2000年,美国古旧书商协会会员店当中,即有70%的店开展了网上销售业务。

http://wwwbook178com/news_230html

悉,在美、英、日、法等发达国家,古旧书业早已成为传统的热门行业。据传媒披露,美国现有古旧书商协会会员书店5 3 5 家;在英国有全国性的古董书商协会和联省书市协会,旨在组织各地的古旧书市集,促进古旧书籍的流通;日本有古书协会,在册古旧书店多达2 0 0 0 家。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性的古旧书业组织---“国际古旧书商联合会”,1 8 个成员国多数是发达国家。

古旧书业在中国已有2 0 0 0 多年的历史了,这些曾经为繁荣文化市场,传播文化作出自己独特贡献的古旧书业,目前沉疴重重,处境十分艰难。许多地方的古籍书店纷纷转业或关门歇业。

我国古旧书业曾经几度辉煌,时至今日处于萎缩甚至濒于湮灭的窘境,其缘由笔者以为有四:首先是一些地方的领导重视不够,对古旧书业的开发意义认识不足,致使出现了古旧书业网点被人为地挤占;其次,从业人员素质欠差。近年来,懂行的老书人退休了,新人又缺乏经验,一些中青年人才大量流失,导致后继乏人。再次,书店的经营体制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古旧书业从行业特征来说是一种个人色彩很浓的行业,小型、灵活、分散的经营方式或许更有利于发挥其应有功能。第四,旧书市场的繁荣是以社会需求为前提的。当今文化消费群体,其需求的显著特点是:呈多元化,读者对旧书的需求往往只限于社会科学的一小部分,而将消费重点放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新书。因此,读者需求量的有限也是旧书市场不景气的原因之一。

作为一个国家文明标志之一的古旧书业,目前的状况与我国悠久的文明不相符合,更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国民素质提高不相适应。古旧书业在提供、整理资料,传播、积累文化方面,古旧书店有着其他书店无法替代的独特功能,因而在现代社会理应有它的一席之地。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十分重视保护古旧书业。据悉,在美、英、日、法等发达国家,古旧书业早已成为传统的热门行业。据传媒披露,美国现有古旧书商协会会员书店5 3 5 家;在英国有全国性的古董书商协会和联省书市协会,旨在组织各地的古旧书市集,促进古旧书籍的流通;日本有古书协会,在册古旧书店多达2 0 0 0 家。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性的古旧书业组织---“国际古旧书商联合会”,1 8 个成员国多数是发达国家。

社会的发展需要旧书的供给。旧书可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旧书的重复利用可促进文化流通,节约社会财富。当一种文化遭到摧残时,旧书可以保护处于衰微和没落的文化,使之不致于消亡,当太平盛世之时,它又可以供研究利用。

众所周知,图书行业离不开读者,古旧书业也不例外,旧书具有如此令读者钟情的魅力,其原因在于:(1 )便宜实用。旧书的出版时间较久,定价低,折价后远低于目前的书价。(2 )怀旧心理。怀旧心理往往引发购买行为。除学习用书外,抢手的多是近十年来几次形成热点的书。如英语书、生活书、文革书、武打书、西方思想文学书、领袖书、通俗文学书等“流行书”。(3 )唯一性。旧书品种丰富,但几乎都是单本。读者渴望得到自己需要的图书,会加快选购速度,从而促成相互诱导的抢购气氛。(4 )史料性。某些具有史料价值的图书、资料、索引等在旧书市场上出现,吸引少数专业读者光顾。(5 )收藏价值。旧书市场中有古籍书出现,这就吸引古书收藏者光顾。

社会与读者的需求决定了古旧书业的不可缺,其市场大有潜力。前不久广州新华书店,藉广州古籍书店建店四十周年之际,广州新华书店(集团)近期举办了建国以来广州最大规模的专业图书展销---“九八春季”广州古旧书市。这次书市共展出新版文史书籍、文物美术画册、各类特价书刊、古旧书刊字画以及传统文房用品一万多种,吸引了不少国内外读者上门选购。据统计,十天销售码洋逾一百二十万元,总册数超十万册,进场读者达十万多人次。近日天津古籍书店举办的“9 8 春天古旧图书”展销形势也十分喜人,书市上不少古旧书像旧酒陈酿,受到不少爱好者青睐,被抢购一空。另悉在山东省阳信县有个华东最大的废旧书刊市场,在苏北盐城市也有家名为“书友”的旧书商店,每天到这些市场、商店买卖旧书的读者络绎不绝,市场生意十分红火。经营者在方便读者的同时,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看来,在书刊价格不断上涨的今天,大力发展古旧书业更是大有可为的。它除了可以让古旧书刊更好地发挥交流调剂、拾遗补缺的作用,使卖书的、买书的以及经营者三方共同受益外,还可以延续图书生命、保护文化遗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古旧书业经营只要始终把读者放在首位,有自家经营的转变完善,再加之有国家政策的保护,中国旧书市场是会再度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赵乾海

庞徐安琪

《申报》 1876年7月13日描述了这样一件事:

1874年,英国太古轮船公司在当时长江下游的港口城镇镇江设立了分公司。后来,为方便镇江租界在内江边设置码头,停泊驳船,进行客货转运。这里有一座木制栈桥,与码头石堤相连。

到了1876年夏天,支撑栈桥的木桩被河水冲走,相邻的石堤也出现了破损的迹象。通过镇江官道衙门与海关税务部门交涉后,认为太古驳船在此停泊,于是下令太古船在别处停泊。

对此,太古轮船公司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此之前,长江从上游的落基山直泻镇江,中间没有障碍物,所以其水滑道畅通无阻。但最近由于河道内沙洲堆积,逐渐淤塞,于是上游河道滑坡被沙洲阻挡,变成斜流冲击河堤,而租界位于岸边,必然导致租界内的石堤和木桥被冲刷损坏。

在此基础上,官道衙门与税务部门协商,先将驳船移至他处,查看码头江岸有无进一步侵蚀,以确定实际原因。但太古公司以驳船船锚巨大,难以移动为由,拒绝实施驳船,并想将此事上报英国公使,再与首相衙门商讨。

道亚门断然拒绝了太古的提议,并命令它择日搬迁。否则,太古船舶将被禁止在镇江码头装卸货物。此外,还规定货机通关前必须接受检查,不动的商家将被罚银。这种做法就像把太古船逼出镇江,但又无可奈何。从此,太古船要直奔汉口,停靠镇江。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京口河堤被冲走,木桥受损,是所谓的官道衙门船舶靠泊,还是太古公司所谓的沙洲涌浪?其背后涉及的不仅仅是河堤的侵蚀,更与近代镇江城市的兴衰息息相关。

从传统水运咽喉到现代贸易中心:镇江港口城市的繁荣

传统时代,镇江处于河流的十字路口,长江南北航线的枢纽,两大流域的环环相扣。因此,自六朝以来,镇江一直是江南主要的商业和贸易中心。嘉定,《镇江志》:“隋朝六年,开凿江南运河,从京口到余杭八百余里,水路与吴辉相连。”据《云《吴中水利全书》记载,唐开元十五年,因县北瓜埠河一带有惊涛骇浪的危险,润州巡抚齐坚在京口河以下25里开河,直抵长江。从此“过河拆桥,年盈利百倍,船不漂走”,《资治通鉴》说以后“每年能赚几十万”。到北宋少圣傅园时,建成了具有分潮和通航功能的京口门,镇江水道的航运环境在历代不断的疏浚疏浚下日益优化。到了明清时期,这里被称为“白银码头”。《镇江市志》说“从镇江出发,沿长江上行到芜湖、九江、武汉、重庆等地,再下行约300公里到达海通海洋;长江与大运河、镇江交汇,沿京杭运河南下。常州、无锡、苏州可达杭嘉湖平原。向北至扬州、淮阴、山东、河北等省,从而构成了中国最大的黄金十字水道”。

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天津条约》同意镇江港“开埠通商”。十一年(公元1861年)五月,镇江正式开埠,实际上成为长江下游第一个近代通商口岸,也是从海上入江后的第一个商埠。自1861年以来,镇江迅速成为中国的商业中心城市

1875年,全国对从港口运往内地的货物共开出44085份分出口税单,其中镇江为13036份,货值达3305037关元,领先于汉口、九江、上海、宁波、福州等城市,居全国之首。1880年,通商口岸与mainland China之间,条约规定的分口税进出境货物总值为14,826,046关两,其中进境货物总值为12,384,402关两,而镇江港分口贸易总值达到3,120,038关两,进境贸易额达到2,922,652关两,分别占总额的21%和228%从20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末,镇江实际上成为处理外国货物进口税业务的最大港口。

随着当地迅速成为长江中下游进出口商品的集散地,镇江开始在一个古老的传统中世纪港口城市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贸易港口城市,如近代道路、自来水、邮政、电气照明、航运、轻工业、纺织业的兴起和发展,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特别是在城市工商业领域,现代航运交通极大地提升了镇江港在长江流域乃至江海水道的咽喉地位,从而使城市航运业和工商业趋于繁荣。镇江是长江和运河的交汇点,与瓜州河口隔江相望。频繁的轮渡旅行非常方便。袁野是江苏省精华汇聚之地,汽船扬帆西行经南京进入皖、鄂、湘、湘。东至上海,可与外国海路相连,北有小轮船可达淮阳,西有镇巨高速公路与京杭高速公路相连。环太湖县、宜州县可与浙江省杭州县相连,水陆交通极为便利。正因为如此,孙中山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说:“镇江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之间的链条;北有大雁集,南有苏杭;由于镇江地位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江苏的重镇,也是全国的重镇。因此,1928年,中华民国政府决定将镇江定为江苏省会。镇江商埠的繁荣源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所谓“控制长江运河之钥,南北交通之枢纽,密帆往来,两岸之远,欲追沪汉,隐有南北之取舍。“这是清末民初镇江作为长江沿岸重要港口和航运商埠的基本城市面貌。

19世纪后的港口淤积及其影响

长江镇长江河段多沙洲,以开沙为代表的浅滩在明代至清初的数百年间主要呈现崩江趋势。但1840年后,由于长江主航道北移,出现“北岸越崩,南岸越涨”的总体局面,导致镇江港所在的南岸出现持续大规模的沙洲淤积。金山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时兴一江中间孤岛,四周深水。咸丰四年(1854年)金山南北开始兴起新沙,同治十二年(1873年)其西、南两侧也兴起新沙,达19世纪。

纪80年代前后,已然是“涨沙直连南岸,山南竟不通舟楫,水涸登山可以徒步”的状态,到光绪末年,金山“四面皆涨沙,山已登陆”,计涨面积在2362亩以上,金山从此与扬子江南岸之镇江连成一片,登山游览不仗舟楫,故有所谓“打马上金山”之说。再如“鲇鱼套”,其本在金山西南五里山西,向为商船往来停泊之所,江面航道阔二三里,至同治初年,“涨连南岸,舟不能通,亦难停缆”,后虽疏浚,至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复又淤浅。

南岸金山一线沙洲淤积的同时,江中沙洲也在不断增涨。从1860年代开始,征润、顺江、宝晋等洲都出现成规模的增涨。同治朝初,镇江与瓜洲之间并无沙洲阻隔,因此扬子江两岸得以畅行无阻,迨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随着北岸瓜洲之坍江,位于南岸金山西南向之征润洲开始迅速增涨,并向东延伸至蒜山、云台山,至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征润洲之洲尾水下部分已开始阻塞港内航道,甚至“逐渐封锁本口”。1895年后,英租界近岸江面不断为洲滩淤塞,界内码头趸船多被迫移泊,甚至将趸船抛锚江心,以小船转驳客货。江中沙洲的不断淤涨,严重妨碍了南岸沿江一带码头驳船,从1895年至1901年,租界内的三艘趸船都被迫移泊,至1902年,由于沙洲涨势日逼,平政桥以西的轮船公司都开始准备将码头迁移至港区东部之下游地带。

正如镇江关税务司英人台洛尔在《关于1902—1914年之间长江江面的形势》中所说:“十年之间,长江江面之形势,非但未有改善反而越趋越劣,如果河工管理委员会再不重视来整理,后果恶劣将不堪设想”,镇江港域内沙洲淤涨对港口发展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随着20世纪初淤洲事件的频发,以在镇之华商、洋商为代表的社会各界开始呼吁、推动相关的港道浚治计划,以应对日益加剧的涨洲淤塞状况。

1906年六月,因金山沿江一带洲滩淤涨,致使轮舶钉桩无从立足,且有风高浪急之患,镇江商会董事吴兆恩、闵文銮等遂具禀镇江关道将安置停泊木牌之地移至毗连鲇鱼套之王家港地方,但此议一直迁延至1907年十月间,仍不得政府批示施行。从1912年开始,征润洲尾之涨滩开始对西津渡造成影响,导致枯水期时船舶无法于此寄_,至1914年十月,因洲地淤涨二三十丈宽,已经造成镇埠租界内码头几乎不能停泊轮船,遂有洋商条陈建议由义渡码头至鲇鱼套外滩沿江一带一律修筑石岸,并将洲滩内之水流填平,外滩沙嘴之泥沙挑挖净尽,以便往来之客货运输而兴商务,同时提出由在镇之华商、洋商各认捐半数之续费款项,至1916年九月,此议始经本地商会函请镇江关方面呈报省长核示,至1918年二月,江苏省公署方面才正式批准浚治淤滩之条陈,再至1921年二月,税务司方面始派出工程师及监督员对焦山至鲇鱼套一带历年淤涨之新滩展开测绘工作。

但此时,征润洲经过历年自西向东的不断接涨,洲尾已经延至镇江海关附近,1922年十一月,因江边滩地横涨,船只往来不便,商业深受其影响,镇江贻成面粉公司经理杨尚向江苏省署吁请“速治江滩,以维商业而利地方”,至十二月底,省署方面遂令组织水利研究委员会筹议浚治方案。但在次年春三月间,修治江滩工程便因经费告罄无法支付工人薪酬而致发生工潮,无奈之下,当事者只得将六百余名工人遣散,该项工作遂半途而废。

从1920年代起,招商局码头至鲇鱼套一带之沿江涨滩亦与日俱增,新滩横亘河道,至冬令水涸之际,虽小船亦不能往来运输,这对于集货运驳于鲇鱼套地方的木材商人来说受损尤为巨大,因此,自1924年四月起,镇江木业商会开始动议筹款浚江等事宜,并向财政厅方面请求水利拨款与截留运河局之木厘款,以充开浚河港之资。

1925年一月,木商会议公议筹款五万元开浚经费,并决议开设“开浚鲇鱼套筹备处”,公推木商焦霭堂、李西平等四人为筹备主任,议定阴历正月初五后开工,年内布告招工投标承办。至同年十月,为开浚江滩,木业商会方面之商董郑有渠等人拟价买上游之征润洲柴滩三百亩同时开挖,以为“一劳永逸之计”,但该滩产权系属旗产,而旗民生计所方面以种种碍难之理由不肯出售,导致开浚事宜无法兴工,木商方面情急无措,只得联袂向省署方面陈请出面代为转圜。

鲇鱼套地方设有公安局所属之分局,其局用之薪饷大半出自木业及各商号之认捐,此时,地方政府方面对于浚江事宜的消极迁延态度引起了在镇木业商会的不满,可能正缘于此,1928年八月间,木业商会以该分局不能尽职为由,计划扩充地方保卫团,并联合在镇各业商会公开声明不再认缴警捐,请政府另行设法筹办。至1928年九月,镇江建设局方面即召集本地各机关讨论水利事宜,决定先从测量入手,并由建设局长亲率技术员雇船前往鲇鱼套地方,由江口直测至征润洲,工作完竣始行回局。1929年十月,镇江沙田分局方面再派出丈量员对甘露港至金山鲇鱼套一带之涨洲进行测量,尽管实测报告反映了当时洲滩淤涨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因此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甚至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工程办法,但相关的浚治工作却从未取得任何实际的进展。

滞后的挽救:官方的江滩浚治计划

尽管淤洲妨害港道的问题迁延已久,但政府方面是在1928年前后才真正意识到形势之紧迫,并开始尝试推进某些港埠、航道浚治的相关工作。

1928年三月,国民政府交通部正式设立“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同年九月,江苏省会建设委员会函请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辅助提出测量计划,以便整理水利及保护镇江江岸之工程实施;至十月间,镇江商业各界、各公会集会议定有关救济镇江商贸运输的具体办法并提请当局核准。

与此同时,江苏省政府方面的前期调研工作也开始进行,1929年四月,苏省水利局调查员提交了《调查镇江征人(润)洲报告》,其中将实地勘察、研究所得之洲滩位置、形势及淤涨原因作了详细说明,并提出了相应的有关改良商埠的办法意见。五月,江苏省水利局派遣席_、杨鼎成等测量征润洲东端并扬子江两岸及水深,以作修浚码头工程参考之用。

在历经近一月的勘考后,席、杨二员提交了报告书并附相关之征润洲、鲇鱼套江岸河道之绘图,其大致意见为:一,新沙涨滩确实造成了江流形势的转变,并且对商业交通妨害匪浅,此当为镇江通商巨埠由盛转衰之主因;二,民国十二年以来的各项救治施工之议或因经费浩大,或因战乱导致时局动荡而终致搁浅,但此时问题已呈刻不容缓之势;三,水利局方面前番由袁氏等员所作之报告陈述意见应予参酌施行;此意见由水利局方面转呈苏省建设厅核准。

孙中山所编写的《建国方略》,其中第二计划之第二部“整治扬子江”、第三部“建设内河港埠”和第四计划之第二部“东南铁路系统”均涉及镇江,并专有“镇江治港规划建设”一条作出具体构想。

实际上,有关改良浚治镇江港埠、航道的计划方案,当时存在多种不同的意见,如所谓“波韦尔计划”、“方维因计划”、“高允昌计划”等,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原本计划遵循孙中山于1918年《建国方略》中提出的“新镇江都市计划”之办法:于镇江沿岸围筑大块滩地,以供商埠之用,同时在北岸筑楗防止北岸之坍江,以间接抑止南岸濒江之淤涨。但其计划之工程浩大,短期内并无实现之可能,而洲滩却一如既往地增涨,至1931年一月,镇江原有之码头均因涨洲淤塞而封闭,苏省建设厅遂准备筹建象山港以资补救,拟定先行规划建筑公共码头设备趸船以供江轮停泊,并建筑广阔货仓作堆储场所,同时自京沪铁路线镇江关车站起筑岔道以直达码头。

1932年十二月,镇江疏浚江滩委员会组织成立,以维持修浚自小口至镇江关一带之轮船码头,至1933年十二月,镇江商会集议由邑人冷御秋等负责测量平政桥至镇江关一带江滩数据,待竣时呈报省建设厅,决议于当年冬季动工疏浚。但直到1934年二、三月间,由于京沪路局、铁路部、苏省建设厅以及浚江委员会等各机关在确定工程方案、筹措款项等文移往来,反复迁延却始终不得结果,使得开浚工程从未能实际开工。此后,无论是1934年十二月间的疏浚工程公开招标,还是1936年间苏省建设厅方面颁布《整理镇江港埠计划书》,一切相关工作始终仅盘桓于纸上理论层面,而不得付诸实施,直到1937年10月底,土地整理委员会等机关还在就重新规划镇江大门口港埠用地等问题与镇江地方各机关团体组织谈话会讨论磋商,而此时距镇江沦陷已仅剩一个月了。

镇江港埠经济的衰落

作为长江下游水运条件先天优越的重要商埠,镇江在通商开埠以后迅速成长为商业兴盛的贸易口岸城市以及长江中下游的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是上海附近最大的副区,在长江以北,山东以南,安徽以北,河南以东,凡是洋货的输入,土货的输出,都在镇江转运”。但从20世纪初开始,镇江的港口货运业务和进出口贸易却开始逐年下降,镇江港埠进出口贸易总额在1904年为3200余万两,至1911年即减至2400余万两,迨至1915年已减至2000万两上下;另外,镇江的外贸出口额也开始猛降,1906年至1908年尚在100万两白银以上,而1912年以后始终未超过50万两,甚至1916年仅有255两。甚至域内英租界之商业地位已成难于挽救之势,英人因之而有交还镇江租界之意向。另外,镇江海关征收的内地子口税也逐年下降,1912年的税额只有1907年的一半不到,并且数额节年递减。

以往的观点多将此镇江商贸衰落的结果归因于1909年沪宁铁路与1912年津浦铁路的建成、通轨所造成的的运河腹地物资传统运输方式的转变,铁路的兴起势必影响水路航运,这是合乎情理的。但是,能够在短期内迅速造成镇江港口航运业甚至整个城市商业衰落,除了上述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本身港航运输环境的恶化也是重要一端。换言之,以津浦、沪宁线为代表的铁路运输方式的兴起固然与镇江港的衰落密切相关,但镇江港航道环境的恶化才是造成当时商货舍船就陆,改装火车,进而促使铁路运输勃兴的直接原因。当时的镇江关税务司威厚澜就分析认为:“虽有铁路运输快捷,尚不致将本埠商务攫取多数而去”,在1930年前后,由于洲滩增涨造成江面淤浅,镇江港口码头之货物无法上下达五个月之久,往来之船舶难于寄_,运输艰难,运费加重,商旅客货运输遂因之锐减,故江北各埠进出货物乃改道由大达轮船在江北之霍家桥地方运输,后者竟藉此迅速崛起成为“大有取代镇江之势”的贸易重镇,这恰恰证明当时水路航运并不会因铁路之兴盛而遽废,镇江港本身的航运条件恶化才是更重要的原因。

有关这一时期镇江港口航道环境变动的重要性,当时的某些学者就有清晰的认识。1928年,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张其昀在解释镇江商业自1906年以后日趋衰落的原因时就认为:“由于运河之淤塞导致原本由皖北、豫、鲁经运河而至镇江之货物转藉京汉、津浦、胶济各铁道转输于汉口、浦口、青岛等埠”只是单纯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大江南岸日就淤涨,轮舶往来停泊诸多不便,甚至有造成“江滨全被封闭”之可能的状况也是重要缘故。

另外,历史地理学家李长傅在1933年间亦有相关之论述:“在太平天国乱事以前,镇江江岸直抵云台山麓,金山为江心一岛,近一世纪来,南岸渐涨,北岸渐坍,南岸已北出金山数里,使江道成倒U形。此等地形现象,地理学上名之曰蛇行,一称曲流。其原因由于平原之河流,速度甚缓,如一面遇障害处,河流即偏向对方,致一面渐堆积、一面渐侵蚀,进行不已,乃成曲流。镇江城西之曲流,殆因镇江建埠后,南岸之障碍而发生。其结果致北岸之瓜洲城坍入江心,最近六圩亦有入江之势。南岸之金山,由江登陆,其北更涨出征润州及征润新洲,淤塞镇江商埠码头,影响于商业之衰微。河流蛇行之结果,使河道如巴字,其最狭部分,形成地颈,一旦河流切断地颈,复取直流而行。故改造镇江水道,据著者管见,应利用此原理,一面于凹岸之瓜洲以东一带筑坚固之石堤,使江流不易侵蚀,一面于南岸凸岸之西部鲇鱼套西口之龙门口,掘深河道,利用江流之洗刷,而恢复直流。”(李长傅著《镇江地理》第三章《地形二·江岸、河道》,东方地舆学社1933年9月版,第11—16页)

据此不难发现,李氏的观点与1876年前后英商太古公司的认识基本吻合,即扬子江南岸镇江地方的沙洲淤涨加剧了江流对江岸的冲激,而并非当时镇江关道与税司所认定的“驳船停泊之故”。1876年的航道淤洲在当时虽然没有对镇江港埠整体经济造成直接的妨害,却也“阴差阳错”地迫使太古轮船移泊他处。当时镇江的航运业以及商贸经济还处于迅速兴盛的时期,直到1910年代人们才开始真正意识到航道水域状况的恶化问题。谁能想到,那一幕太古驳船迁离租界码头移泊他处的景象竟然就预示了几十年后镇江这座盛极一时的港埠城市的衰落。

我们以今日之视角来回顾镇江这一港口商埠城市的衰落历程,往往习惯于将镇江港埠之衰落与同时期前后上海、武汉等港埠之地位升降相联系并观之,以为今日之结果乃是历史发展之必然。然而当我们仔细翻梳这一过程之后,或许会觉得这可能是一种多种因素交织影响下的意外结果,至少在当时人看来,镇江港埠的最终衰落只是历史演进的可能结果之一,并且完全可能通过一定的人为活动予以扭转甚至改观,而这所有的问题实则都是由沙洲淤涨这一看似可能无关紧要的环境变动引致而来。洲地坍涨这河道环境的变迁活动于镇江地方史上在在有之,在传统时代,其影响力或许只局限在本地洲域农田经济的狭小范围内,却能够对一座初具规模的近代港口商埠城市造成如是之影响,不禁令人唏嘘。

校对:丁晓

相关问答:银码头是做什么的? 银码头以成为国优质的科技服务平台为愿景,专注为持牌金融机构资产端寻找精准匹配用户为使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系统,为信贷需求用户与持牌金融机构提供一流的智能匹配服务。银码头聚集了一批拥有众多实战经验的互联网行业从业者,以用户视角为第一视角,精准定位服务对象,坚持开发可靠合作伙伴,让用户在银码头能够更快速、更便捷的获得理想中的信贷产品。

宣州,宣城。紧。开元户八万七千二百三十一。乡一百六十七。元和户五万七千三百五十。乡一百九十五。今为宣歙观察使理所。

管州三:宣州,歙州,池州。县二十。都管户九万一千七百六。

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属楚。秦为鄣郡。汉武帝改为丹阳郡,领县十七,理宛陵,即今理是也。汉有铜官,舆地志云:“宛陵县铜山者,汉采铜所理也。”

顺帝立宣城郡,东晋或理芜湖,或理姑熟,或理赭圻。隋开皇九年平陈,改郡为宣州,移于今理。武德二年置总管府,七年为宣城郡,乾元元年复为宣州。州理城,周封楚子熊绎于此,汉丹阳郡亦理此城,俗传晋桓彝所筑。

州境:西北至上都取和,滁路三千一十里,取润州路三千七十里。西北至东都取和、滁路二千一百五十里。正北微东至润州四百里。正北微西和州二百五十里。西南至池州三百四十里。正南微西逾岭至歙州三百八十里。西渡江至庐州六百四十里。

贡、赋:开元贡:白布。自贞元后,常贡之外,别进五色线毯及绫绮等珍物,与淮南、两浙相比。

管县十:宣城,南陵,泾,当涂,溧阳,溧水,宁国,广德,太平,旌德。

宣城县,望。郭下。本汉宛陵县,属丹阳郡,后汉顺帝置,至晋属宣城郡,隋自宛陵移于今理。

敬亭山,州北十二里。即谢眺赋诗之所。

青弋水,州西九十九里。

南陵县,望。东至州一百里。本汉春谷县地,梁于此置南陵县,仍于县理置南陵郡。隋平陈废郡,县属宣州。

鹊头镇,在县西一百一十里。即春秋时楚伐吴,败于鹊岸是也。沿流八十里,有鹊尾洲,吴时屯兵处。

得国山,在县西一百一十里。出铜,供梅根监。

梅根监,在县西一百三十五里。梅根监并宛陵监,每岁共铸钱五万贯。

铜井山,在县西南八十五同铜。

战鸟山,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临大江。本名孤圻山,昔桓温于赭圻讨贼,屯兵山下,夜中众鸟鸣,贼谓官军已至,一时惊溃,因以为名。

春故城,在县西一百五十里。

赭圻故城,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西监大江。吴所置赭圻屯处也,晋哀帝时,桓温领扬州牧,入朝参政,自荆州还至赭圻,诏止之,遂城赭圻镇焉。后城被火灾,乃移镇姑熟。

泾县,紧。东北至州一百五里。本汉旧县,因泾水以为名,属丹阳郡。晋属宣城郡。武德七年,于此置猷州,八年废,以县属宣州。

陵阳山,在县西南一百三十里。陵阳子明得仙处。

微领山,在县东南二百五十里。泾水所出也。

盖山,在县西南八十里。下有舒姑泉,昔舒氏女化为鱼于此泉,闻弦歌声,则有双鲤涌出。原本“西南”下有“二百”二字。

当涂县,紧。东南至州一百九十三里。本汉丹阳县地,其当涂县本属九江郡,汉为侯国。左传“禹会诸侯于涂山”,注云“在寿春东北”,以涂山为邑,故以名焉。晋武帝太康初分丹阳置于湖县,成帝时以江北之当涂县流入过江在于湖者,侨立为当涂县,属淮南郡。隋大业十年废于湖县,以当涂属宣州。

牛渚山,在县北三十五里。山突出江中,谓之牛渚圻,津渡处也。始皇二十七年,东巡会稽,道由丹阳至钱塘,即从此渡也。晋左卫将军谢尚镇于此。温峤至牛渚,燃犀照诸灵怪,亦在于此。

博望山,在县西三十五里,与和州对岸。江西岸曰梁山,在溧阳县南七十里。

两山相望如门,俗谓之天门山。山上皆有月城,宋车骑将军王玄谟所筑,于此屯兵捍御。

赤金山,在县北一十里。出好铜与金类,淮南子、食货志所谓丹阳铜也。

九井山,在县南一十里。殷仲文九日从桓温登九井赋诗,即此山也。

龙山,在县东南十二里。桓温尝与僚佐,九月九日登此山宴集。

丹阳湖,在县东南七十九里。周回三百余里,与溧水分湖为界。

芜湖水,在县西南八十里。源出丹阳湖,西北流入于大江。汉末湖侧亦尝置芜湖县,吴将陆逊、晋谢尚、王敦皆尝镇此。

姑熟水,在县南二里。县名因此。

慈湖,在县北六十五里。吴将卞融于此屯兵。晋成帝咸和二年,陶侃与苏峻战于慈湖。侯景之乱,兵至慈湖,梁人闻之大恐。

采石戍,在县西北三十五里。西接乌江,北连建业,城在牛渚山上,与和州横江渡相对,隋师伐陈,贺若弼从此渡。隋平陈置镇,贞观初改镇为戍。

溧阳县,紧。西南至州二百四十里。本汉旧县,属丹阳郡,以在溧水之阳为名。吴时置屯田于此。隋属蒋州,今润州上元县西石头城,是蒋州理也。又属润州,大业二年属宣州。

平陵山,在县南十八里。晋成帝时,李完围韩晃于此山,斩之。山高四十丈。

溧水,在县南六里。

溧水县,上。南至州二百二十五里。本汉溧阳县地,隋开皇十一年宇文述割溧阳之西、丹阳之东置。

中山,在县东南一十五里。出兔毫,为笔精妙。

丹阳湖,在县西南二十八里。与当涂县分中流为界。

固城湖,在县南一百里。周回九十里,多蒲鱼之利。

宁国县,上。西北至州一百一十里。本后汉末分宛陵南乡置,属丹阳郡。晋属宣城郡。其后武德中废,天宝三年复置。

五湖水,在县东北四里。

广德县,紧。西至州一百六十五里。后汉分故障县置,属丹阳郡。宋为经安县,隋仁寿三年属湖州,大业二年移于今理,属宜州。至德二年,改为广德。

桐水,在县西五十里。春秋“楚子期伐吴,至桐”,是也。

太平县,上。东北至州二百八十里。本泾县地,天宝四年,宣城郡太守李和上奏,割泾县西南十四乡置。

黄山,在县西南四十里。上有泉水,泉侧多黄连。

旌德县,上。北至州二百三十里。本太平之地,以县界阔远,永泰初土贼王方据险作叛,诏讨平之,奏分太平置旌德县。

资料来源:《元和郡县图志》

人生是一趟旅行,卖的只是单程票,不卖回程票。 ------题记 当我第一次听到人生是规划这个词时,对于我来说,这显得真的很陌生。似乎在曾经的日子里都不曾留意;即使我已经写过许多次关于人生或理想之类的作文。直到现在我才明白,人生其实就是计划的过程。 小荷作文网//A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已经显得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在我看来,对于我们未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我们的目标,因为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有目标才可能会成功。 下面就是我对自己的规划: 一、工作方面 1、我希望自己能达到年薪10万; 2、我希望自己能达到经理职位; 3、我希望在工作中收获更多的经验,而且赢得下级的尊敬与上级对自己工作的肯定。 二、社交方面 1、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员; 2、我希望自己拥有许多好朋友; 3、我希望经常参加公司或社会中的各种活动,并成为一个很好的组织者。 三、家庭方面 1、我希望家庭中父母健康,子女开心上学,一家人和和美美; 2、我希望住进一座交通便利,周围环境优美的小公寓; 3、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敬老爱幼。 对于上面的这些,虽然仅仅是一个长期的美好的目标,虽不能一时实现,但它却成为了我动力的源泉。 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慎重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这样才能在黑暗中找到光明,在大海中找到方向,在困难挫折中永立于不败之地,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追逐自己的梦想。 “你无法为出生负责,但你一定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所以,我们一定要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自己找吧。有很多吧。下面给两个参考百度一下66作文网或者作文第一个就是了ulli人生的道路上坎坷太多,如果没有这些磨难了,也体现不出我们的价值!在挫折困境中击打过的人,受过伤的人,走到最后的人!才能表现出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来,就这坚强又无所谓一直走下去人生的道路将会是一片呈庆苦涩的后头必有甜蜜在心头!li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人善被人骑呀!在这短暂人生之中我们要做是人干的是来,要不也白来世上走这一昭了,经历过暴风沙的人才能在人群中昂起头来,一天如果一事无成没一点正经的,这一生的你将是悔恨一生!只有是节约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有错就改!生命犹如海洋,生活恰是轻舟!扬起思维的风帆,穿索人生的海洋!我今方少年理当展翔飞!li在这样默默而又悠长、寂寞、孤独的、道路上!诱惑太多、屏障也不是最终的保护者。为了美丽人生、我们要付出,只有付出才有收获,流下的汗水就是辛勤的果实,奋斗是功成的结晶,努力是成功的一步,忍耐是基础,勤奋是人生的垫脚石!为了理想中的前程博上一博!如果你你在成功的道路上萎缩,这将注定你是无能的!不管是成还是败我们努力奋斗战斗拼搏一生了我才会问心无愧!li功就是功,过不就是我做的不称心的是,只有我们能在自己的心灵中活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不是整天只是用口去唠唠道道,没有灵魂,只是骨干的人!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我们要从日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有滴水穿石的坚毅的破力,达到精城所致、金石为开魅力!因我们要做就要对自己对得起天地良心的事来。li凡事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干起事事开头难尽我们职责言必信行必果为什么这样说了我就是干起那一件事来非得把它推荐向最高层次因为最棒的冠军就是在我们全身筋疲困惑的那一刻是他咬劲岩石不轻易被力量的限制而低头最终坚强而又伟大的胜利者诞生了就向青松咬定岩石更坚劲成为了百年青松寿比南山不老松勇者坚劲呀是呀我们做人也要向那样呀大无谓在无所谓后!就有那内心冲满肮胀虚伪假心假意的无恶不做的家火,艾人嘛就要大度嘛,凡事嘛就要达成忍一时风平浪静退出舞离之事,越平静越好追求的玩笑速度越高心在时达到最高朝那也只是瞬间的永恒,之后的那将是向被冷裂的寒霜沁淋这,结果嘛就是自己之前的铺垫!li笑看人生!没有走不完的路,只有吃不下的苦!­/li/ul心态要平和,人生总会遇到自己的盲点,心态最重要,平时都关心朋友家人,会给你带来帮助的!自己的人生目标要先拟定好,有了目标才有方向才有动力,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创造吧!来自手机问问我是一九九一年,九月二十一出生的,我想问问我现在的事业应该要怎样,和我的感情的事来自手机问问如果10几20岁时沉溺在幻想中不可自拔,那么30岁时必将为生存疲于奔命 =0=0=0100%truetruetrue=3099%true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td/trtrue=25true/td/trtrue=200true=0=0=0100%truetruetrue=52=2=6true/tdtruetrue 漫漫人生路,有谁能说自己是踏着一路鲜花,一路阳光走过来的?又有谁能够放言自己以后不会再遭到挫折和打击,我们没有看到到成功的背后往往布满了荆棘和激流险滩!如果因为一时的受挫就轻易地退出“战场”,半途而废,到头来懊悔的只能是你自己;如果总是因为害怕失败而丢掉前行的勇气,就永远不会追求到心中的梦想,正如歌中所唱的,阳光它总是在风雨之后……true 对于受挫于起点,失意于前段的黯然情结,命运会赐予它一件最妙的补偿,那就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使他带着现实的态度,以现实的稳健步伐走下去,去履行自己的人生,去实现自身的价值。生命的好处,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才像春天吐芽一般,一点一点地显露出来。人生的魅力,在于时时可以从痛苦的阴冷角落里启程,走向花明晴光的远途,走向没有遗憾的的未来。即使千帆过尽,还有满载希冀的第1001艘船,只要心中的梦歌不灭,就不会被孤独地抛在岸边。不论在哪里,蒙受失败,都有机会从容整理行装,然后再欣然启程,这就是幸福的根蒂,也是你我永生的财富。true 滴水足以穿石。您每一天的努力,即使只是一个小动作,持之以恒,都将是明日成功的基础。所有的努力,所有一点一滴的耕耘,在时光的沙漏里滴逝后,萃取而出的成果将是掷地有声,众人艳羡的“成功之果”。true 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true 我不是随意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生来应为高山,而非草芥。从今往后,我要竭尽全力成为群峰之巅,将我的潜能发挥到最大限度。我要吸取前人的经验,了解自己以及手中的货物,这样才能成倍地增加销量。我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推销时用的语言,因为这是成就事业的关键。我绝不忘记,许多成功的沟通,其实只有一套说词,却能使他们无往不利。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能屡仆屡起。对每次跌倒而立刻站起来、每次坠地反像皮球一样跳得更高的人,是无所谓失败的。true 人生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不要留恋逝去的梦,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艰难前行的人生途中,就会充满希望和成功!/td/tr///td/tr//truetruestrue每个人都是无可替代的是最有个性的所以我们都要做命运的主宰者true滴水足以穿石每一天的努力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持之以恒都将是明日成功的基true础所有的努力所有一点一滴的耕耘在时光的沙漏里滴逝后萃取而出的成果将是掷地有true声众人艳羡的→成功之果←true我们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没有人可以主宰我们自己的命运真实的自己就是true想要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不想自己的命运被别人控制着自己做自己生命的主宰把握true自己的命运true年轻的〔你〕我就是想去拼一拼想去博一博想要靠自己的实力自己的努力换取自己应true该得到的东西可是事情往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可是还是不会向命运低头还是会坚true强的走下去,因为我们还年轻年轻就是本钱相信自己大胆而又勇敢的走下去不要回头true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享受命运就是永远会对着生活微笑永远不向任何困难低头每次摔倒true后都会大胆的站起来会越挫越勇不要丧失信心人生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不要留恋逝true去的梦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艰难前行的人生途中就会充满成功和希望1人生就像蜿蜒曲折的小路,也许在半路遇见沟沟坎坎,但每一处风景都有美好的回忆。人生就像蜿蜒曲折的小路,这一路上果实飘香、蝴蝶飞舞、绿景环绕。但很多人往往都没有过足的去享受这方面,更多的还是去了另外一个层面,哎,为什么都这样?到底是人去创造社会,体验社会呢?还是社会去创造和规矩人?每个人都为了追求理想,扭曲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理想。举例:为什么明星都嫁富豪?不嫁农民?难道农民本身身体、面貌、素质等等等等都不如富豪?人都太贪婪了,以至于连这个高级的动物本身,也有猜不透摸不透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的时候。。。我也即将被模糊。。。我相信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也有过像我一样的反思,但最终还是墨守了这个所谓的社会规矩。其实,幸福真的离我们很近。我们只要稍稍这么努力,就能得到。完全不用过的这么累。。。其实,我们可以生活的更好。我们只要都不强势的去征服、去向市中心发展,平平淡淡其实就可以过的开心。。。其实,我们都错了。生活本不应该是这样。人生本不应该是这样。生命本应该是更神圣的。,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