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具有多少年历史?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丽江古城具有多少年历史?,第1张

具有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座落在丽江坝子中部,面积约38平方公里,始建于南宋末年。是元代丽江路宣抚司,明代丽江军民府和清代丽江府驻地。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丽江古城选址独特,布局上充分利用山川地形及周围自然环境,北依象山、金虹山,西忱猴子山,东面和南面与开阔坪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寒风,又朝向东南光源,坐靠西北。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后,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形成了“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的诗画图。街道不拘于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临渠,300多座古石桥与河水、绿树、古巷、古屋相依相映,极具高原水乡古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学意韵,被誉为“东主威尼斯”。

丽江古城民居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丽江古城民居在布局、结构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体条件和传统生活习惯,有机结合了中原古建筑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优秀传统,井在房屋抗震、遮阳、防雨、通风、装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鲜明之处就在于无一统的构成机体,明显显示出依山傍水、穷中出智、拙中藏巧、自然质朴的创造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特定的区域里对纳西民族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的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丽江民居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 

丽江古城是自然美与人工美,艺术与适用经济的有机统一体。

闻名于世的丽江壁画,分布在古城及周围15座寺庙内,这些明清壁画,具有多种宗教及各教派内容融合并存的突出特点。遗存于丽江白沙村大宝积宫的大型壁画《无量寿如来会》,把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道教的百尊神佛像绘在一起,反映了纳西族宗教文化的特点。

丽江一带迄今流传着一种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这种纳西族先民用来记录东巴教经文的独特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图画象形文。如今分别收藏在中国以及欧美一些国家图书馆、博物馆中的20000多卷东巴经古籍,记录着纳西族千百年辉煌的历史文化。其中称作《磋模》的东巴舞谱,包括数十种古乐舞的舞蹈艺术中,是极为罕见的珍贵文献。被誉为古代纳西族“百科全书”的东巴经,对研究纳西族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丽江古城是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的典范,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的统一。古城瓦屋,鳞次栉比,四周苍翠的青山,把紧连成片的古城紧紧环抱。城中民居朴实生动的造型、精美雅致的装饰是纳西族文化与技术的结晶。古城所包涵的艺术来源于纳西人民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体现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是地方民族文化技术交流融汇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宝贵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丽江古城包容著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山川流水环抱中的丽江县城,相传因形似一方大砚而得名“大研镇”。探寻它的过去,人们发现这片曾被遗忘的“古纳西王国”,远古以来已有人类生息繁衍。今日的主人纳西民族,则是古代南迁羌人的后裔。在千百年的悠长岁月里,他们辛勤劳作,筑起自己美好的家园。丽江纳西人历来重教尚文,许多人擅长诗琴书画。在古城多彩的节庆活动中,除了通宵达旦的民族歌舞和乡土戏曲,业余演奏的“纳西古乐”最为着名。其中,《白沙细乐》为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大型古典音乐套曲,被誉为“活的音乐化石”;另一部丽江《洞经音乐》则源自古老的道教音乐,它保留着许多早已失传的中原辞曲音韵。丽江纳西古乐曾应邀赴欧洲多国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赞誉。由于乐队成员多是来自民间年逾古稀的老人,因此又有“纳西寿星乐团”的美誉。

丽江古城的繁荣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己逐渐成为滇西北经济文化中心,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聚居在这里的纳西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不论是古城的街道、广场牌坊、水系、桥梁还是民居装饰、庭院小品、槛联匾额、碑刻条石,无不渗透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无不充分体现地方民族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展现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尤其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东巴文化、白沙壁画等传统文化艺术更是为人类文明史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云南省的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楚庄王:熊侣,楚穆王之子。

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1年居于王位。

楚庄王熊侣在前人的基础上,领导楚国当上了春秋五霸之一的霸主。

楚威王:芈姓,原名熊商,楚宣王之子。

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打败越王无疆,尽取吴地,在长江边在石头山(今清凉山)上建立金陵邑(南京城)。

威王十年而卒,子楚怀王继位。

伍子胥:(前559~前484)。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

名员(音云,yun第二声),字子胥。

春秋末期楚国大夫伍奢之次子,先祖原姓乾,名荒,因有功于周,被赐封为伍哲功,其子孙遂以伍为姓。

春秋时楚国人。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

荆州人。

岑羲之侄。

少年孤贫,刻苦读书。

天宝三年(744)进士,始任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陆游称誉其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传世作品有后人所辑《岑嘉州诗集》8卷。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

荆州人。

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

后中进士。

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

张居正:于嘉靖四年(1525)出生在荆州城东门外的草市,明朝内阁首辅,字叔大,号太岳,少名白圭。

参加郡试时,大司徒李士翔替他更名为居正。

他厉行改革,于万历元年(1573(提出“考成法”,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尊 ,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之外,朝下而夕行”。

袁宗道:(1560~160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与弟宏道、中道并称"三袁"。

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

荆州公安人。

万历十四年(1586)礼部会试第一,次年任翰林院编修,授庶吉士。

万历二十五年八月,以翰林院修撰充东宫讲官,“鸡鸣而入,寒暑不辍”。

万历二十八年秋,在北京“竟以惫极而卒”。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主帅,袁宗道二弟。

字中郎,号石公,又号六休。

荆州公安人。

生性直爽,喜游山水。

他传世的有诗歌1700多首,游记、书札、序跋、碑记、传状、日记、杂文等近600篇。

成就最大的是山水游记,清新秀俊,自成一家。

后人将其全部诗文编为《袁中郎全集》行世,近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袁宏道集笺校》本。

袁中道:(1570~1626)明代文学家,“公安派”领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

字小修。

荆州公安人。

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

至万历三十一年(1603(34岁时才考中举人。

万历四十八年升南京吏部主事。

天启四年(1624)升南京吏部郎中。

两年后病逝于南京,终年57岁。

他的文学主张基本与两胞兄相同,反对模拟剽窃,崇尚个性。

著作有《珂雪斋集》、《游居柿录》等。

1有关平遥古城的诗句

1,《送王子寿之平遥 其一》 金朝 段成己

卜筑谋南迈,回辕遽北之。有情惭见厚,无语只空悲。

译文:南行寻找定居之地,调转车头匆忙的往北走。心中的感情越来越压抑不住,默默无语只能在心里哀伤。

2,《归平遥》 宋代 颜奎

少年湖上风日,问天何处觅。 湖山画屏晴碧,梦华知夙昔。

译文:少年在湖面上风吹日晒,问着天何处寻觅去处。湖光水色像画屏一样晴空万里,梦中年华回想着前夕。

3,《平遥夜坐》 明代 韩邦奇

漠漠荒城暮,飘飘旅笛哀。坐看寒烛尽,愁绝夜更催。

译文:广漠的荒城的晚上,飘来阵阵旅客哀鸣的笛声。独坐着看着寒烛燃尽,满心惆怅夜色更是漫长。

4,《游平遥城》 近代 朱帆

县小城墙固,千年今尚存。新风观闹市,旧迹见衙门。

译文:平遥城很小但城墙坚固,有千年的历史如今还存续。新的风景是观看闹市,遗迹可以看见衙门。

5,《与斗全、时新登平遥古城》 当代 熊盛元

古愁莽莽集平遥,雁断虚空梦寂寥。风满吟襟尘满面,不因醉酒也魂销。

译文:无边无际的古代惆怅聚集在平遥古城,大雁的踪迹消失在天空梦中寂寞无聊。大风吹着衣襟尘土满面,不是因为醉酒但是也很销魂。

2赞美山西或平遥古城的诗句,求求

历代咏平遥古城诗词

咏周卿士将台

[明]任良弼

山城周室六军台,世远星移紫雾埋。

将垒四围无铁马,女墙半落有苍苔。

殿廊重建人安在?草木成林鸟复来。

从今谁主争雄地?明月清风任往回。

将台

[明]梁槚

薄伐遗踪今尚在,千秋感慨系人思。

不庭每动三边燧,大将谁兴六月师?

异代如闻新剑(王佩),荒台却想旧旌旗。

圣朝莫道无张仲,辅国谟猷在此时。

将台怀古

[清]朱宗元

一望平台落日中,当年曾此驻元戎。

貔貅簇拥兵戈肃,鸟雀喧呼壁垒空。

断碣古台零夜雨,颓垣衰草到秋风。

肤功不与沧桑改,六月雄图歌未穷。

帝尧庙

[清]刘兴朴

古帝初封处,巍巍庙貌存。

花城千万载,允矣百王尊。

尧庙

[清]雷仁育

神尧功峻极,庙貌郁苍苍。

旷矣天无外,遐哉泽未忘。

依阶怀古淡,入殿想洪荒。

于穆陶唐境,城隅有凤翔。

市楼金井

[清]王绶

卤沉火举异难同,潜蓄金波养不穷。

官舍移阑思甄济,故墙无恙号韩公。

五行气正民生遂,百尺楼高物象雄。

愁向景阳陈琐事,仲宣宅在万山东。

凤鸟栖台

[清]王绶

城闉突兀凤栖台,节节何年傍此隈。

凡鸟从王协律至,飞龙偕子命官来。

苍凉彩翼孤云影,寂寞光仪宿草荄。

盛世颍川符上端,文章应不靳昭回。

凤凰台

[清]雷河清

凤鸟云仪处,岿然见古台。

苍茫侵碧落,突兀傍城隅。

羽忆当年集,桐传旧尹栽。

文明今有象,翘望九苞来。

贺兰仙桥

[清]王绶

杖作清风覆作云,侧欹桥畔水成文。

丹还大鼎仍游世,鹤唳中霄却溷群。

瀛海药蓝归绝峤,陶成花气醉微醺。

何时馈到胡麻饭,问我神仙骨几分。

书院弦歌

[清]陆豹雯

沨沨四境读书声,为政宜民教与耕。

黍稷环闾思雨润,范模比屋待陶成。

宵灯壁火同藜照,问字传经看负赢。

化际轩虞应致此,慎终如始在贤明。

书院弦歌

[清]冀步云

盛世崇文治,弦歌续古风。

三余勤诵读,午夜亟研穷。

继晷宵灯永,谈经俗虑空。

琴音流院宇,书韵彻西东。

地接汾河胜,师承卜岭宗。

幸参诸子列,学道有深衷。

河桥野望

[清]陆豹雯

山明水秀绝纤埃,四顾云天画作堆。

殿阁玲珑空翠接,凫鸥出没软沙开。

行人历历长虹外,短笛萧萧暮雨来。

珍重万行宫柳路,待成荫后好登台。

3许昌古代史

“许昌人”古人类遗址,位于许昌县灵井镇。

“许昌人”的发现,是继北京猿人之后中国古人类研究的关键考古发现,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国现代人类起源中的重要一环,并有望打破人类“非洲起源说”的观点。 [编辑本段]中原城市群副中心的发展定位 许昌的发展必须适应国家中部崛起的部署,并且必须从这个战略部署的高度去观察、分析、实践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

中部崛起是国家区域总体协调发展的四大构成板块之一,而实现中部崛起必然要走城市群带动的路子。 许昌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曹公曾在此“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以蓄军资”、“扬鞭驰骋长江水,挥戈饮马黄河边,政基许昌定中原”成就了一番霸业。

神垕古镇 神垕镇位于禹州市西南。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是五千多年陶瓷文化积淀而成的具有典型区域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神垕古镇”之名历史上曾被四次皇封。因至今仍盛产各种陶瓷,“神垕古镇”被誉为全国唯一“活着的古镇”。

悠久的历史给神垕镇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目前,神垕镇区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各种古寺庙、古民居、古祠堂等40余处,大多数分布于以老街为核心,面积达3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内。

[编辑本段]文化四乡 中国三国文化之乡 中国大禹文化之乡 中国钧瓷文化之乡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面积1461平方公里,人口11692万人,是河南省人民政府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禹州市钧瓷文化丰富多彩,古朴典雅,产生这些钧瓷文化之源自然来自钧瓷艺术的产生,发展和繁荣。

该市古瓷窑、古钧窑遗址有260多处,为全国古瓷窑遗址县级之最,而且出土的钧瓷、钧瓷器皿及残片,残片上的装饰图案、文字都在证明该市为钧瓷文化的发源地。时代相传的民谣都在传递着钧瓷文化产于该市。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黄金有价钧无价”。 “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欢”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云天”。

“客商走天下,日进斗金钱”。 “要要穷,烧钧红,十窑九不成”。

这些民谣流传至今,妇孺皆知,从钧瓷文化的地域特点上看,从故事开始,繁衍出许多门类,诗歌、散文、对联、歌谣、戏剧等,因文化特色浓厚,神垕也因此成为全国历史名镇,位于城区古钧台附近的钧官窑遗址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该市申报钧瓷全国原产地保护获得成功。

从民俗上讲,以神后为中心涉及禹州全境。每月的十五敬火神爷,凡有窑的人家这一天都要烧香,祈求火神爷保护窑炉安全,窑工安全,能烧制出传说故事中的精品钧瓷。

而禹州人猜枚行令时是不许喊“五”的,因为“五”与“捂”谐音,为窑家的不详语,外地到禹作客的人,如果喊五,便罚酒,不受罚就过不了关。这一民俗在神垕犹为认真。

上世纪的1999年全国钧瓷邮票首发式在禹州举行,一次仪式盛会,咫尺方寸之间,进一步佐证了千古绝唱,世界瑰宝,优秀文化源于该市。2003年以来该市每年举办一次钧瓷文化艺术节,多次举办全国性的高品位,高规格的钧瓷文化艺术研讨会。

一座上万平方米的陶瓷文化博物馆将于今年九月份破土动工,禹州为独一无二的钧瓷艺术文化之乡,该市的古钧官窑遗址成为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 中国腊梅文化之乡 河南省鄢陵县腊梅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品种繁多,是我国重要的腊梅栽培中心。

鄢陵腊梅种植遍及全县的12个乡镇,350余个行政村都有腊梅种植。现全县腊梅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共有腊梅苗圃20余个,品种多达50余种。

以柏梁镇姚家村为中心,方圆五公里为腊梅栽培集散地也是鄢陵腊梅落户的原生地。现有以生产腊梅为主的“鄢陵腊梅园”、“鄢陵花木盆景园”、“鄢陵六和花木生产基地”、“陈化店刘庄生产基地”等,全县年产120万株。

鄢陵腊梅民俗特色有腊梅避邪之说,腊梅喜庆之说,腊梅友情之说,腊梅风骨之说。 20世纪80年代初,编纂出有关腊梅生产,栽培技术性书籍20余部,整理腊梅文化故事传说30余篇,创作出《花魂》、《花乡清韵》、《花乡宴》、《金梅争艳 》 等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并分别获得 “五个一”工程奖和省戏曲大赛奖;鄢陵腊梅文化已成为中原文化宝库中最显著、最抢眼的文化。

[编辑本段]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发源地 启,大飨诸侯于钧台”(钧台在今禹州市三峰山东麓),许地成为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区域,并建都于夏邑,为华夏第一都,这里成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发源地。 [编辑本段]古钧台和“钧台之飨” 古钧台又名夏台,位于河南省禹州市。

是夏启大宴诸侯、举行开国典礼的地方,又因“夏桀囚商汤于钧台”,所以古钧台也被称为“中国第一座监狱”。古钧台是历史上著名的“钧台之飨”的发生地,古钧台成为夏代诸帝践位、中央施政、与诸侯商议国事的地方,成为夏“皇宫帝苑”的重要组成部分。

4许昌古代史

许昌之名始于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而考其沿革,则更为悠久。相传,“许”源于尧时,因许由牧耕此地而得名。夏王朝建立后许地是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区域,夏启建都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钧台在今禹州市三峰山东麓)。殷商时期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今禹州市境内),有熊氏(今长葛市境内),昆吾(今许昌县境内),康(今禹州市境内)。

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分属韩、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置颍川郡,治阳翟(音狄,今禹州市)。颍川郡辖12县,许县(今许昌县)、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属之。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许县,置颍阴县(治今魏都区)。许县、颍阴县、阳翟县、长社县(治今长葛市老城)、鄢陵县(治今鄢陵县彭店乡古城村)、襄城县均属颍川郡。

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许昌县、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魏黄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置许昌郡(治今许昌县张潘故城)。景平元年(423年),许昌郡城被北魏大将周几夷为平地,其地为北魏所据。北魏置颍川郡,治长社(今长葛市老城)。西魏置许昌郡(今长葛市老城)。东魏天平元年(534年)改为颍州。武定七年(549年)改颍州为郑州,治移颍阴(今魏都区),领阳翟、颍川、许昌三郡。北齐将颍阴县并入长社,以长社为颍川郡治。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改郑州为许州,治长社(今魏都区)。

隋时改许州为颍川郡,辖14县,颍川(今禹州市)、长葛、许昌、氵〖KG- 2〗隐强(今鄢陵陶城)、鄢陵、襄城诸县属之。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颍川郡为许州,鄢陵、长葛、阳翟、许昌诸县属许州。天宝元年(742年),许州改称颍川郡,属河南道。长社(今魏都区)、长葛、阳翟、许昌、鄢陵诸县属颍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许州。北宋初,许州,隶京西路。元丰三年(1080年),升许州为颍昌府,隶京西北路。大观四年(1110年)称许州,隶京西北路。到了元代许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鄢陵属开封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长社县,并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许州、钧州均隶开封府。万历三年(1575年)钧州改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清初,许州、禹州属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鄢陵属开封府。雍正十三年(1735)许州升为许州府,临颍、郾城、襄城、长葛、密县(今新密市)、新郑属之。许州府、开封府均隶河南省。

5形容小镇风光诗句

夜渡吴松江怀古 宋之问

宿帆震泽口,晓渡松江濆棹发鱼龙气,舟冲鸿雁群

寒潮顿觉满,暗浦稍将分气出海生日,光清湖起云

水乡尽天卫,叹息为吴君谋士伏剑死,至今悲所闻

登东阳沈隐侯八咏楼 崔融

旦登西北楼,楼峻石墉厚宛生长定□,俯压三江口

排阶衔鸟衡,交疏过牛斗左右会稽镇,出入具区薮

越岩森其前,浙江漫其后此地实东阳,由来山水乡

隐侯有遗咏,落简尚馀芳具物昔未改,斯人今已亡

粤余忝藩左,束发事文场怅不见夫子,神期遥相望

寻龙湍 孙逖

仙穴寻遗迹,轻舟爱水乡溪流一曲尽,山路九峰长

渔父歌金洞,江妃舞翠房遥怜葛仙宅,真气共微茫

别弟妹二首(一作卢象诗) 王维

两妹日成长,双鬟将及人已能持宝瑟,自解掩罗巾

念昔别时小,未知疏与亲今来始离恨,拭泪方殷勤

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同居虽渐惯,见人犹未觅

宛作越人语,殊甘水乡食别此最为难,泪尽有馀忆

上巳日越中与鲍侍郎泛舟耶溪 刘长卿

兰桡缦转傍汀沙,应接云峰到若耶旧浦满来移渡口,

垂杨深处有人家永和春色千年在,曲水乡心万里赊

君见渔船时借问,前洲几路入烟花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 孟浩然

大江分九流,淼淼成水乡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遥怜上林雁,冰泮也回翔

赠刘都使 李白

东平刘公干,南国秀馀芳一鸣即朱绂,五十佩银章

饮冰事戎幕,衣锦华水乡铜官几万人,诤讼清玉堂

吐言贵珠玉,落笔回风霜而我谢明主,衔哀投夜郎

归家酒债多,门客粲成行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觞

所求竟无绪,裘马欲摧藏主人若不顾,明发钓沧浪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

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

6关于桐城的诗句

第一首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

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

第二首

山河壮丽,景凝芳华。

雄恢千仞,积土为龙眠之山;

渺旷万顷,荡水成嬉子之湖。

岳娇川媚,坤震崔嵬而耸秀;

物美风醇,明月颠连而联娟。

层峰逶迤,百岭延绵。

域厚势重,宛若屏峦。

天赋其秀,熔山川之形胜;

地倚其丽,得自然之真趣。

旅游景区繁集,名胜古迹纷呈。

重峦叠翠,龙眠秀色,

映紫来桥,之风月;

深壑绝涧,鲁谼胜境,

笼望母岭,之云烟。

小龙景区,雄伟险奇。

神工疑似,鬼斧,

诧世界,之少见;

人文,融入自然,

惟中国,之独有。

桐梓雄踞,呈绝巘峭拔之势;

藻青俏立,露巉岩突兀之状。

岩如金鸡,姿势逼真,

迎旭日而高啼;

洞若羊角,形貌神似,

送夕阳,而轻咩。

佳木葱郁,展玉峡之清幽;

幽邃莫测,三道崖之神奇。

崖高九丈,陡峭乎如利剑擎天;

壁立千寻,峨冠者若雄狮踞地。

山势峥嵘,野山和乱岩争秀;

琼岭狰狞,石猴与凤凰竞幽。

投子寺金碧璀璨,佛门圣地;

谷林寺古柏参天,禅学渊源。

静听仙子,哦嘀嘀,

暮闻禅音,呻嗡嗡。

大龙井瀑布,飘飘若雾;

菜子湖风光,悠悠诗情。

山花烂漫,如璎珞缀满长河;

屿岛并立,疑珠矶落于九天。

孔城古镇,日新月异;

双港新街,蜚声华夏。

茂林修竹,黄甲山区葳蕤翠;

莺飞燕舞,大沙河畔鲤鱼跃。

浮山青,枞水长,

白云秀水,出枞阳;

桐子青,桐子黄,

桐子树下,望婆娘。

听湖际天边,鸥鸣阵阵;

望波谷浪尖,白帆点点。

松林似海,清风激荡于人心;

美景如诗,白云传歌于庐江。

晴光霭霭兮,俯朝晖而流色;

雾色氲氲兮,羡峦澹而凝晖。

白兔澄水,碧波万顷而荡漾;

万峰巍簇,自然屏卷而溢彩。

灵风披樾,长松舒啸而茵茵;

山湖相应,川流有声而淙淙。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夏无酷暑,雨量充沛;

冬无严寒,阳光充足。

平川百里,绣埌绮错;

绿野青畴,山腴原沃。

物产丰富,“羽绒王国”,

“桐城小花”,屡获殊荣;

“龙眠翠春”,榜上有名。

日出东方,春风浩荡。

风起雨落,晴后彩虹。

河清海晏,乃蕴文武之才;

地灵人杰,方育智勇之士。

胜地之繁荣,百年依然,

盛景之美,奂古今仍同。

龙眠山之灵,造就百代俊彦;

龙眠河之水,滋养一方子民。

人文与地理,并进,

政治共经济,同新。

改革伴开放,共吟,

工商捽农贸,齐驱。

崛起文都,追赶苏沪。

吐艳竞芳,七彩飘逸。

鲲鹏翱翔,苍龙舒鳞。

借旅游促发展,英明之举;

以文化树品牌,正确之策。

发展才是,硬道理;

创业方显,真英雄。

看今朝,商贸四通经济兴;

展未来,文化八达遍全球。

试看明日,之桐城,

定当,锦绣辉煌!

遐忖将来,之文都,

必然,兴旺发达!

7有没有关于“平遥古城”的诗句

1、《平遥夜坐》[明]韩邦奇。漠漠荒城暮,飘飘旅笛哀。坐看寒烛尽,愁绝夜更催。

译文:广漠的荒城的晚上,飘来阵阵旅客哀鸣的笛声。独坐着看着寒烛燃尽,满心惆怅夜色更是漫长。

2、《平遥古城》[当代]谢虹。一本典藏的古籍。吹动了历史。一百零八年的是非恩怨。谁来诠释。光阴阻滞。收拢于风雨之后的古城。被喧哗惊扰了。打磨得又黑又亮的漆器。端坐在货架上。睁着眼睛。找不到自己的出处。

3、《平遥古城》[当代]范国栋。平心凡人走春秋, 遥征远途记初心。古圣前贤留遗产, 今才后杰营新城。

4、《沁园春平遥古城》[当代]李生荣。三晋大地,百花飘香。看太、吕二山,生机勃勃。汾河两岸,春意滔滔。商道先驱,文明故里,历史名城声誉高。

迎友人, 赏文化遗产,无不妖娆。风水宝地藏娇,激千年寿龟舞身腰。历六朝五代,诉说文明;千秋百世,引领风骚。一睹芳容,为之倾倒,大笔如椽恣意雕。好去处,赞平遥古城,能有今朝。

5、《吟平遥市楼》[当代]李生荣。镇城之宝井上楼,历经沧桑岁月稠。每当回忆峥嵘史,早有印记刻上头。今日雄姿重抖擞,继往开来写春秋。无限风光填新意,笑迎宾客到此游。巍峨秀挺拱北斗,大名兆起四海酬。绝好胜景长看取,彪炳青史千古留。

6、《平遥三宝》[当代]范国栋。推光漆器,传承千年,描金彩绘,独具匠心。平遥牛肉,古法炮制,色香味美,誉满华夏。古陶山药,地方小参,滋补圣品,传世佳肴。美哉!平遥古城,晋商之心,世界遗产,中外驰名。叹哉!三晋大地,晋善晋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壮哉!盛世中国,国家富强,人民安康,雄于地球。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历史上存在许多非常优秀的历史典籍,即使在现今社会当中依然能够看到这些古书的历史价值以及文化价值,在历史时期有许多的经典著作不仅展现了人们的生活,而且能够通过古人自己的勾画和思想也编写出了许多奇异的著作。那么能够展现远古文化,勾勒出上古时期的文明和文化状态这样一本历史古籍,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就是山海经。这本书包含了上古时期的地理、历史、神话、动物、植物以及各种各样的上古社会生活,在这本书当中记载了许多的神奇事件以及神奇生物,那么这本书到底算是上古神话著作还是古代的地理著作呢?其实这本书对于我们现今的贡献可能更多的就是地理著作,但是对于历史上的人物来说那么他就是一本上古的神话著作,因为当时的人们对于地理还不是非常了解,所以即使是能够勾画出当时的地貌以及特点,也不能够让更多的人去理解。所以说山海经这本书对于古代人来说算是上古的神话著作,对于现代的文化来说就可以算是古代地理著作,在山海经当中描述了非常多典型的地理特点,其中就包括一些非常典型的地理面貌以及水文等等。所以说山海经这本著作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可能就会展现出不同的文化意义,对于许多年轻人或者说是一些喜爱科幻的人群来说,他也可以做一本上古神话著作,虽然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能够证明在山海经当中描述的这些生物或者植物可能并不能真实存,在但是这也并不能完全否认在上古时期就完全没有存在过这些生物。所以说对于这些不能够鉴定的事情,更多的人还是把这本书当作古代地理著作来看待。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