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的出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的出处,第1张

出处:《论语·季氏》。

原文为: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翻译:

孔子说:“君子在九个方面多用心考虑:看,考虑是否看得清楚;听,考虑是否听得明白;脸色,考虑是否温和;

态度,考虑是否庄重恭敬;说话,考虑是否忠诚老实;做事,考虑是否认真谨慎;有疑难,考虑应该询问请教别人;发火发怒,考虑是否会产生后患;见到财利,考虑是否合于仁义。”

扩展资料:

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论语·季氏篇》介绍:

本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本篇主要谈论的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作品评语:

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就全面概括了人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构成孔子的道德修养学说。

参考资料:

----君子有九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出处:《论语·第十六章·季氏篇》

扩展资料:

《论语》中孔子再三强调慎择“友”,特别提出明辨“益友”和“损友”。慎择友,并不意味着只结交一个品位的朋友。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只结交一类朋友,或者只与一个品位的人交友,会使生活变得呆板单调,使人的眼界过于狭窄,这同样不利于人生完美和事业的发展。

可见,朋友应该是分层位的,要具体情势具体分析,不可求全责备。在不同情势下与不同层位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值得说明的是,朋友有层位之分,友道无高低之别。朋友的层位,是由人的能力、见识、机遇决定的,而友道是由朋友的内在品德决定的。所以,孔子强调,无论结交什么层位的朋友,都要先看其内在品德。

“不学礼,无以立”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意思是: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

原文: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译文: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

扩展资料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的重要表现。中华民族号称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十分崇尚礼仪,讲究君臣之礼,师生之礼,长幼之礼等等。

孔夫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他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他又告诫人们“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

长大成人,要举行冠礼;结婚成家,要举办婚礼;走亲访友,要送礼;与人交谈要讲礼。可见,人的言行举止必须符合一定的礼仪规范,遵守一定的形式和程序。

不仅如此,礼还体现了一个人的德行与修养,相信大家对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并不陌生吧,它之所以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广为传诵,就在于它向我们诠释了一种谦让之礼。

的确,谦谦君子,窈窕淑女,举手投足之间,无不表现出一种修身养性的道德风范。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译文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颇臾。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

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颇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

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千,我们两人都不想呢。”

不仅是《论语季氏》,也不仅是《论语》,任何著作,只要领会其思想内容,就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乃至人生。就比如《季氏》记载孔子曰所说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如果能够理解其内涵,无疑将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帮助。。

原文是: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 季氏篇第十六 》。我也是网上看到盗版篡改的(《论语》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圣人之于色,无时而不戒也")才找到一本论语看了看,经过仔细搜索,找到原文。希望广大网友不要被一些杂七杂八的言论误导。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