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是否招收书法方向研究生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是否招收书法方向研究生,第1张

招收。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书法文献研究室成立于1998年,丛文俊教授为研究室主任和学术带头人,教师有张金梁教授。曾经在本研究室工作过的教师有彭砺志教授。书法文献方向自199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至今已培养毕业生24人。2002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已在读5人。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古代书法文献导读、中国书法批评、中国书法史、中国古代铭刻学与碑帖研究、明清社会文化与书法、书法鉴赏与创作原理等;博士研究生开设书法文献研究、中国书法史研究、书法研究方法论、中国古代铭刻学与碑帖研究等课程。书法研究室在学术上一贯注重古代书法文献、书法理论与书法史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研究,教学上强调文献与史论并重,理论和实践相辅,强调文史哲多学科渗透的综合研究,重视开创性的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学术研究方法及成果在国内外高等书法教育中居领先地位。

古委会直接联系的教学科研单位共26家。由古委会每年提供固定的研究(教学)经费、图书资料费和设备更新费,并可向古委会直接申请科研项目立项和项目经费。(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其中有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二个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浙江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兰州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等十九个研究所,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等一个研究室,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上海师范大学文化典籍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文献学系、浙江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等四个古典文献本科专业。

4、此外,各省市自治区高校及有关大学还有古委会间接联系的研究机构62家。

华东师大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原来有臧克和、刘志基、张再兴等本校学者,后来有吉大出身的董莲池、白于蓝(华南师大近年调入)、汤志彪等。有《中国文字研究》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陈伟先生主持,培养鲁家亮、何有祖等,还有原北大李家浩先生弟子宋华强,吉大林沄先生弟子李天虹,黄锡全先生弟子刘国胜。近年以秦汉简帛整理研究为主要方向,先秦古文字部分相对较少。经营简帛网,和《简帛》,也是出土文献一方重镇。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松长先生带头,拥有岳麓秦简,秦汉简新兴研究单位,不过先秦古文字方面好像还不太强大。中山大学文学院古文字研究室,与吉大一样历史悠久,积累比较深厚,容庚商承祚的学统。目前以陈伟武先生为首,有陈斯鹏、田炜、杨泽生等年轻新锐。古文字研究偏向于语言方面,老师不少能临池。

(一)汉语语音史、汉语音韵学史

1.日本大矢透《韵镜考》“要说”寻绎。《古汉语研究》2008年3期。

2.近代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6期。

3.中日汉语音韵学研究的学术差异。《古汉语研究》2006年第4期。

4.日本学者越南汉字音研究。《延边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5.日本学者的汉梵对音译音研究。《延边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6.日本汉字音时间层次及其确认的证据和方法。中国社科院《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3 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6年第2期。

7.日本佛教“声明”与汉字音声调考订。《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2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5年第7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3期。

8.日本学者满(女真)汉对音译音研究,《延边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5年第10期。

9.日本学者对日语汉字音与汉语近代音关系研究。《音韵文献与音韵学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4月。

10.《词韵》音系声调。董琨、冯蒸主编《音史新论-庆祝邵荣芬先生八十寿辰学术文集》,学苑出版社,2005年5月。

11.日本《汉吴音图》所见《中原雅音》。《音韵文献与音韵学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4月。

12.日本学者对日语汉字音与汉语上古音关系研究。《延边大学学报》2004年3期。

13.《中原雅音》的体例问题。《音韵论丛》,齐鲁书社,2004年1月3日。第七届汉语音韵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音韵学会编。

14.日本学者日本语汉字音与汉语中古音关系研究。《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3期。

15.清末日本学者北京官话“四声之辨”(日文)。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日本文艺研究》第 56 卷第2号。2004年9月。

16.日本学者的《韵镜》研究。《古汉语研究》2004年第4期。

17.《中原雅音》研究的起始时间问题。中国社科院《中国语文》2004年第3期,商务印书馆。

18.日本学者对朝鲜汉字音的研究。中国社科院《民族语文》2004年3期。

19.日本学者对《中原音韵》及相关韵书的研究。北京大学《语言学论丛》第30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11月。

20.《辨音纂要》所传《中原雅音》。中国语言学会主办《中国语言学报》第11期,2003年9月。商务印书馆。获吉林省政府第五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

21.明抄本《辨音纂要》初探。国家图书馆《文献》2003年1期。

22.对外汉语教学课本编写中的“变调”标记符号问题。(合作)《汉语学习》2003年6期。

23.新时期音韵古籍整理的简要回顾与思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6期。

24.从几组数据看南宋孙奕俗读声调的变化。《语言文字学论坛》(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25.退溪次韵朱子《武夷棹歌》问题。东方诗话学会编《诗话学》第3、4辑合刊。韩国梨花社2002年1月。第二次东方诗话学国际学术会议(香港浸会大学)。大会报告。

26.南宋孙奕俗读“平分阴阳”存在的基础。台湾《声韵论丛》第10辑,台湾中国声韵学会与辅仁大学主办,学生书局2001年5月。由本人在台湾第十八届声韵年会的大会(台湾台北,2000年5月)上宣读。

27.《中原音韵》与吉安方音。《第六届汉语音韵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编。

28.释“平中清浊,仄中抑扬”。东方诗话学会编,《诗话学》第2辑。韩国梨花社1999年10月。大会宣读,韩国大田忠南大学1999年7月。

29.《醒世姻缘传》“挺”字与今东北方言〔t‘iN〕音。《汉语学习》1998年第3期。

30.南宋孙奕俗读“入注阴平”性质。《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纪念论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

31.《九经直音》“明本”两种例说。《语苑撷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

32.南宋孙奕俗读“清入作去”考。中国社科院《中国语文》1998年第4期,商务印书馆。获吉林省政府第四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获第五次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中国古文献学”博士生二等奖(1999,一等空缺)。

33.《九经直音》北图藏本三种叙说。《语言研究》1998年6月刊,第五届汉语音韵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编。

34.南宋已“平分阴阳”证。北京大学《语言学论丛》21辑,商务印书馆1998年10月。在中国语言学会第八次会议上宣读。《中国语文》1995年5期《会议纪要》。

35.南宋孙奕音注“浊上归去”问题。《庆祝金景芳95寿辰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4月。

36.南宋《示儿编》的俗读音。《延边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37.南宋《示儿编》音注“俗读”的“入注三声”性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3期。

38南宋《示儿编》“声讹”的正音性质。《语言研究》1996年6月刊,中国音韵学会第9次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编。

39.南宋《示儿编》音注“浊音清化”问题。《古汉语研究》1996年第1期。

40.《九经直音》反切的来源及其相关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1期

41.韦应物诗韵系。《延边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42.《山海经校注》“珂案”音释献疑。(合作)《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4年第2期。

43.《九经直音》反切与《经典释文》正读考异。《语言研究》1994年6月。中国音韵学会第8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编。

44.“图们”的口语读音及其来源。《东疆学刊》1993年第3期。

45.《汉字古音手册》订误举例。《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3年第1期。

46.《晋书音义》的“协韵音”。《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第1期。获吉林大学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

47.王昌龄诗用韵。《延边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48.岑参高适诗韵系异同比较。《延边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在中国音韵学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上宣读。

49.岑参诗韵谱。《语言文学论文集》,延边大学出版社19990年12月。

50.《醒世姻缘传》诗词用韵考。《烟台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51.《<韵镜>校笺》跋。杨军《<韵镜>校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52 清末中日学者北京官话“变调”意识。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语学研究》(开篇)第26辑,2007年5月。

53 十九世纪末叶北京官话声调初探——以日本人编《官话指南》为依据。(合作)《近代官话

语音研究》,语文出版社,2007年2月。

54.日本传统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6期。

55 高本汉用“二手资料”构拟《广韵》检讨 (合作)《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1期。

56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和工具书。《汉语学习》2007年第6期。

57.日本汉语音义书语音研究。《杨耐思先生80寿辰庆祝文集》,2011年1月,中华书局。

58.南宋《九经直音》“萧豪韵”的构成。(合作)《继往开来的语言发展之路》论文集,语文出版社,2008年2月。

59.《正音捃言》音系声母的特点。(合作)《语苑撷英——唐作藩教授八十寿辰祝贺论文集》,2008年2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60.高畑彦次郎对高本汉《切韵》研究的修订与补充。(合作)《当代语言学》2010年4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11年2期全文摘编。

61.南宋《九经直音》“支思韵”问题。(合作)《中国语言学报》第14期,2010年10月。商务印书馆。

62清初韵书《五音通韵》构拟问题。(合作)《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3期。

63.当代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10年2期。

64.日本汉语上古音研究。《古汉语研究》2010年第2期。

65现代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2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10年2期。

66日本汉藏对音译音研究《民族语文》,2010年第6期。

67满田新造对高本汉《切韵》研究的批评意识。《中国音韵学》第16次会议论文集,九州出版社,2012年3月

68《<韵镜考>:日本江户后期韵镜学的构建》,《古汉语研究》2012年第2期。

69《日本<东音谱>(1719)所记汉语方音问题》,韩国《中国东南方言与中韩文化》(6),韩国文化社,2013年2月。

70《韵镜》与日本明治人名命运预测。《中国文化研究》,2013年第2期。

71.贺知章《回乡偶书》诗“衰”字音。《延边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第1-2期。

72.唐代古体诗的“叶韵”问题。《延边大学函授教育》1992年第1期。

73从用韵看《药性赋》产生的时代。《延边医学院学报》(社科)1992年第1期。

74.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学点音韵知识。《吉林教育》1989年2-3辑。

75.重建清代东北方音史:向混沌求新知——评邹德文教授《清代东北方言语音研究》。《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76.《韵镜》研究史上的四条“主线”。《中国音韵学》(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77.清末民初东北官话语音系统——以新发现日本明治汉语课本为依据。中国社科院《方言》2013年第4期。

(二)对外汉语教科书、汉语史、东北方言、古书校勘

1.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会话”课本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4期。

2.汉语史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2期。

3.从中国语教科书“序”“跋”看朝鲜时期的语言教学意识(韩文)。韩国《韩华学报》总46期,2006年2月。

4.《醒世姻缘传》与吉林方言词语探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2期。

5.校点严可均《全晋文》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4期。

6.《周礼》“诸侯之邦交”断句正误。国家图书馆《文献》1998年第4期。

7.《庄子》“vo以o”句及其变式。《东疆学刊》1990年第1期。

8.走向系统研究东北方言的第一步。(合作)《汉语学习》1989年第3期。

9.谈唐诗中的“何事”。《东疆学刊》1988年3期。

10.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研究的基本问题。《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1期。

11中国学者与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的刊行。(合作)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7年第3期。

1219世纪朝鲜汉语教科书语言的干扰。(合作)中国社科院《民族语文》2007年5期。

13 日本汉语口语语法研究的先声——读1877年刊行的《支那文典》。北京大学《语言学论丛》第37辑,商务印书馆2008年6月。

14《满洲土语研究》与20年世纪30年代东北方言。《东疆学刊》2010年第2期。

15.日本明治后期北京官话语法理论——《清语文典》。厦门大学国学院《国学集刊》第三辑,2011年3月。

16.仓石五四郎对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翻译的意义。刁宴斌主编《黎锦熙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5月。

17《日本“军用”东北方言教学意识——读1933年(增订版)<日满会话>》。韩国汉阳大学《汉语方言研究论文集》,2010年4月。

18清末民初北京官话语气词例释(合作),《汉语学习》2011年第1期

19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古今考,《中华读者报》2008年6月27日。

20《马氏文通》与广池《中国文法》——清末中日汉语文言语法理论体系的建立。《厦门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21《晚清东北方言词语考订》(合作),《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3期。

22《清末民初北京口语词汇及其汉语史价值》(合作),《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2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2年第7期。

23《试论汉语史研究史评理论范畴》,《东疆学刊》2012年第1期。

24《日本明治后期<支那语学>月刊传播北京官话的历史意义》,《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3期。

25《汉语史研究系统要素视角理论范畴》,韩国中国言语文化学会《中国言语文化》创刊号,2012年2月。

26《日据初期台湾闽南话会话课本教学和汉语史价值》(合作),《台湾研究集刊》2012年第4期。

27《日本明治后期北京官话语法教学理论---读1905年版<清语文典>》,《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集刊》(第三辑),中华书局,2012年7月。

28《东亚语言学视阈的汉语史研究》,《东疆学刊》2013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4年第1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3年第6期)

29《冈氏之中国文典》(1887):日本汉语文言语法体系初次构建,《复旦学报》2014年。

30汉语现代语言学理论体系的最初构建——日本《现代中国语学》(1908)的意义(同李逊合作)。《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1期 。

31朝鲜朝汉语官话质正制度考论(同张辉合作), 《古汉语研究》2014年第1期 。

32 14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东亚国际通语——汉语之应用(第二作者,同张辉合作),《延边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

(三)古代礼仪制度及其它

1.退溪不讳言“诗以随俗”解。东方诗话学会编《诗话学》第5、6辑合刊。韩国梨花社2004年10月。第三次东方诗话学国际学术会议(上海大学)。大会报告。

2.西周觐礼初探。《遯亨集——吕绍刚教授古稀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3.春秋聘问的衰变。《金景芳百年诞辰纪念文集》,20029吉林大学出版社.

4.春秋朝觐的衰变。《东疆学刊》2002年第3期。

5.周代朝聘制度简论。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儒学年鉴》,2001年创刊号,商务印书馆,2001年10月。

6.战国时期朝聘制度的破坏。《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4期。

7.退溪家礼“循俗”问题(韩文)。韩国《退溪学报》第107期,2000年12月。又收入(韩国)柳宁夏编选《退溪先生礼学论文集》(仅6篇),《退溪学报》别刷本。陶云会社2001年7月发行。

8.略谈西周会盟制度。《延边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9.商代朝聘及其相关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1期。

10晚清文人对朝鲜使臣“中华意识”的感知。日本创价大学《创大中国论集》第14辑,2011年3月。

11《清客新话》:日本对马藩尉探问清初“新知”——福建“漂海唐船”日记的意义。《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1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明清史》2013年第5期。

这其中包括少部分与他人合写论文。还有其它已发表论文近20篇。论文发表后,或被转载、论点摘编、引用、评述多次。 (一) 专著

1《音韵文献与音韵学史》,专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6月。被列为日本广岛大学文学部中国语史教科书,授课教授狩野充徳。

2《周代朝聘制度研究》,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书评《揭示周代朝聘制度》,见《光明日报》2006-07-04 。2006年9月获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太原)。2007年11月获福建省政府第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历史学3等奖 2007年11月厦门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台湾《经学论丛》专门介绍。《清代朝觐制度研究》等几十种著作引述

3《宋元吉安方音研究》,专著(与李红合作),2008年6月,中华书局出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5年1月完成,2005年2月通过专家鉴定。日本《日本中国学会报》2009年介绍。2009年11月获福建省政府第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历史学3等奖。刘晓南《宋代四川语音研究》等论著引述。

4《中国历代宾礼》,专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9月。几十种著作引述。

5《日本汉语音韵学史》,专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12月。日本语学会《日本语研究》、《古汉语研究》、《中华读者报》、《中国社会科学报》、《辞书研究》、日本中国学研究会《日本中国学会报》(2012)等报刊均有述评。2013年10月12日获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2等,中国语言学最高奖项,又获福建省第10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2013年12月。同时,获厦门市第9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张玉来、潘钧、陈东辉、陈宁、耿军等引用。

6《汉语史研究理论范畴纲要》,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列为博士生教科书。

7.《东亚视阈汉语史论》,专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8.《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课本语音研究》,专著,合作,商务印书馆,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2年完成。鉴定等级为优秀

9.《日本近现代汉语语法学史纲》,专著,商务印书馆,2014年。

(二)编著

1《汉语音韵学通论》,教材,编著,主编,列入国家级“十五”教材出版规划(2002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被国内外多所大学列为研究生教科书或参考书。

2《古代神童考录》,编著(与陈家祯合作),延边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

(三)编\校

1 《音韵学论著指要与总目》(上、下,140万字),主编,作家出版社,2007年1月。日本权威的《日本中国学会报》2009年介绍,是国内外汉语音韵学论著目录收罗最为全面的工具书。冯蒸列为学习汉语音韵学必读书。

2 《语言文字学论坛》(第一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3《古代汉语》,教材。合作编写,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3月。曾被吉林省八所大学中文系采用。

4.《对外汉语教学论著总目》(80万字),主编(合作),作家出版社,2008年5月。《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读者报》等均有书评。

5 《对外汉语教学论著指要》(70万字),主编(合作),作家出版社,2008年5月。。《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读者报》等均有书评。

6《黉门钟吕》,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7.《韩非子》(译注、校勘,3人合作),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3。

8.《后汉书》(译注、校勘,3人合作),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6。

9.《全晋文》(点校,2人合作,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10《日本汉语教科书汇刊(1912年前)》,主编,四十册,中华书局,2013年。

11朱熹口语文献语言通考(四种,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合作),合作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

12《中国历代礼仪制度文化丛书》(五种,《中国历代婚礼》、《中国历代葬礼》、《中国历代家礼》、《中国历代宾礼》、《中国历代祭礼》),第一主编(与张黎明合作),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9月。台湾义守大学列为通识课程教科书。几十种著述引用。

13《新编古代汉语》,国家级教材。合作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4《大一中文课堂》,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15《海洋文明与汉语语言文字书写》,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

16《东亚汉语史书系》,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

17.《黄典诚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主编(与叶宝奎教授合作),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

18.《中国音韵学》(厦门大学与中国音韵学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

另有其它4种编著。这其中包括少部分与他人合写者。

陈国成

陈国成,教授,博士,书法方向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全国著名书法家、篆刻家,石峰印社社长,2010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确定为全国百位篆刻名家。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印学研究所所长、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篆刻委员会副主任。曾多次担任西泠印社全国篆刻海选及其他多个活动评委。

中文名:陈国成

别名:疏堂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黑龙江海伦

出生日期:1964年07月

职业: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

毕业院校:吉林大学

主要成就:西泠印社国际篆刻大型选拔天竺山—杭州总决赛一等奖

代表作品:专著《元明印论研究》《吾衍研究》

人物介绍

陈国成,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书法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石峰印社社长。

作品入展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七届、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第四届新人新作展,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全国第二届流行书风展,第二届国际篆刻艺术作品展,全国第四届、六届篆刻作品展,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全国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西泠印社第二、三届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展,西泠印社第五、六届篆刻作品评展,国际印学社团篆刻精品展,西泠印社首届中国书法大展,全国第六届刻字艺术作品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一届大字书法展,全国首届草书大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等。

获西泠印社国际篆刻海选一等奖、第二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精品奖,中国书协第八届教学成果展金奖,中国书协历届教学成果展银奖,获全国首届“走进青海”书法展览优秀奖,获第二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入围奖,获“岳安杯”第一届国际书法作品展三等奖。担任黑龙江省书法篆刻展览评委20余次,担任西泠印社全国篆刻海选评委等。

多次主持省级科研项目,在书法篆刻研究领域成果显著。其教学成果《科研促教学,构建大学篆刻教学新体系》2000年获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近几年来,在书法专业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2篇,发表作品289件,出版专著《吾衍〈三十五举〉研究》、《中国篆刻百家·陈国成卷》、《陈氏硬笔书法技法教程》、《陈国成艺术》、《元明印论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品评》、《篆刻艺术品评》等九部。论文获“首届国际书法论坛优秀奖”、“第三届全国专业书画媒体理论奖”、2008年获第五届黑龙江省文艺奖。其成就有多家专业期刊和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

他精于创作,读研之前利用10年时间先后9次进修于中央美院和中国书协举办的书法研修班,篆、隶、行、草、篆刻、刻字等多种书体的作品都在正规全国大展上入展获奖达20余次,并多次担任省级展览评委。之后,又利用10年时间研修书法篆刻理论,脱产6年在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从师于书法理论权威专家丛文俊教授,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因成绩突出,2008年获得“第五届黑龙江省文艺奖最高奖”。

作品入展

“百年西泠·金石华章”西泠印社国际篆刻大型选拔天竺山—杭州总决赛一等奖(篆刻)

第二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精品奖(篆书)

中国书协第八届教学成果展金奖(篆书)

全国首届“走进青海”书法展览优秀奖(隶书)

第二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入围奖(篆书)

“岳安杯”第一届国际书法作品展三等奖(隶书)

中国书协历届优秀学员教学成果展银奖(行书)

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篆刻)

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入展(篆刻)

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入展(篆书)

全国第四届新人新作展入展(篆刻)

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入展(行书)

全国第二届流行书风展入展(篆书)

96中日篆刻家作品交流展入展(篆刻)

第二届国际篆刻艺术作品展入展(篆刻)

全国第四届篆刻艺术作品展入展(篆刻)

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作品展入展(篆刻、特邀)

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入展(篆刻、特邀)

全国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入展(篆刻)

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展入展(隶书)

西泠印社第三届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展入展(篆刻)

西泠印社第五届篆刻作品评展入展(篆刻)

西泠印社第六届篆刻作品评展入展(篆刻)

国际印学社团篆刻精品展入展(篆刻)

西泠印社首届中国书法大展入展(篆书)

首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作品展入展(隶书)

第二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作品展入展(篆书)

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隶书)

全国第一届大字书法展入展(隶书)

全国首届草书大展入展(草书)

全国六_印象篆刻提名展入展(篆刻)

全国第六届刻字艺术作品展入展(刻字)

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入展(篆书)

全国五百强书法名家邀请展入展(篆书)

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展入展(隶书、特邀)

作品赏析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