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献集成的第一辑前言
一个文化大省,要有标志性人物,山东省因为有孔子、孟子、管子、墨子、孙武、孙膑这样一些誉满中外的文化名人,因而被公认为文化大省。但是,一个文化大省还必须有标志性的文献。以省级地方文献丛编为例,清代道光至同治年间广东的伍元薇、伍崇曜编刻《岭南遗书》、光绪年间定州王灏编刻《畿辅丛书》、民国年间山西省文献委员会排印《山右丛书初编》、金毓黻编印《辽海丛书》、张鹏一编印《关陇丛书》、安徽丛书编审委员会影印《安徽丛书》、卢靖编刻《湖北先正遗书》、孙文昱编印《湖南丛书》、胡思敬编刻《豫章丛书》、广东丛书编印委员会编印《广东丛书》、琼州海南书局排印《海南丛书》、贵阳任何澄等编印《黔南丛书》、云南丛书处赵藩等编刻《云南丛书》等等,都是一省文化之标志。下至地区一级文献丛书,也不乏闻名于世的,其典型事例为民国年间上海暨南大学校长张寿镛个人出资编刻的宁波地方文献丛书《四明丛书》,久已被学术界视为善本。其馀如丁丙编刻《武林先哲遗书》、盛宣怀编刻《常州先哲遗书》等都享有盛名。可是,山东作为一个文化大省从没有像其他几个省份那样,编印出足以标志山东文化的“山东丛书”,这是一个重大遗憾,也是我们当代山东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根据山东大学教授王绍曾先生主编的《山东文献书目》、沙嘉孙先生编著的《山东文献书目续编》,从先秦到近代,山东历史上产生的著述在一万种以上,数量庞大,在此基础上选编一部超过其他各省的山东地方文献丛书,是具备优越条件的。作为山东省第一学府素以文史研究闻名于世的山东大学,理应承担起这一重任。二○○五年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王学典院长、杜泽逊教授提出编纂《山东文献集成》的计划,经山东大学领导上报山东省人民政府,由韩寓群省长特批立项,成为山东省政府重大文化工程。二○○五年底开始筹备,二○○六年初正式启动。《山东文献集成》由韩寓群省长任主编,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朱正昌、校长展涛等任副主编。编纂处设在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王学典任编纂处主任,杜泽逊任副主任。全书初步计划搜集山东先贤著述一千种,主要收入流传未广而又价值较高的稿本、钞本、刻本等,影印出版。外省人士所撰关於山东的重要书籍,亦酌予收入。共分四辑,精装十六开本二百册。
现在出版的是第一辑五十册,收书一百七十九种,以名家未刊稿本、钞本为主。其中经学著作有清卢见曾《读易便解》(清钞本)、清牟庭《周易注》(钞本)、清张尔岐《书经直解》(清钞本)、清牛运震《尚书评注》(清钞本)、清宋书升《尚书考》(稿本)、清王守训《诗毛传补证》(稿本)、《春秋地理补考》(稿本)。语言文字学著作有清王维言《方言释义》(稿本)、清时庸劢《单县时氏音学遗著》三十八种六十二卷(稿本)。金石学著作有清刘喜海《古泉苑》一百卷(清稿本)、清翁树培撰、刘喜海补注《古泉汇考》(稿本)、清许瀚《许印林先生吉金考释》(钞本)、《攀古小庐古器物铭》(钞本)、《攀古小庐甎瓦文字》(王献唐钞本)、《攀古小庐古器物铭释文初草》(稿本)、《攈古录金文考释》(王献唐钞本)等。史部著作有清李文藻《恩平程记》(稿本)、《长途备忘录》(稿本)、清杨以增撰、杨绍和辑《杨端勤公奏疏》(清稿本)等。集部有清高凤翰《南阜山人诗集类稿》、《斅文存稿》(清刘喜海藏精钞本)、清孔广栻辑《海岱人文》三十三种(稿本)、清蒲松龄《聊斋文集》(稿本十二册)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些珍贵的稿本、钞本,大都未曾刊印过,学术界难得一见。
济阳张尔岐是清初著名经学家。顾炎武曾说:“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亭林文集广师》)对张尔岐评价很高。但张氏教授乡里,生前著述多未刊行,今影印其《书经直解》清钞本,对《书经》之诠释,深入浅出,细致入微,显示出张氏深厚的经学功力。诸城刘喜海为金石学大家,久负盛名,其《古泉苑》一百卷,系清稿本。又大兴翁树培《古泉汇考》,从未刊行,刘喜海在书眉作了详细批注考释,是计划刊印而未成的原稿本,书中还保存了著名金石学家利津李佐贤、福山王懿荣的手批,更加珍贵。王献唐先生曾说:“大兴翁氏《古泉汇考》与刘氏《古泉苑》、李氏《古泉汇》并为泉学钜制,李书已刻行,此与《泉苑》迄未付梓,学者以不见为憾。”(《双行精舍书跋辑存续编古泉汇考跋》)刘氏《古泉苑》保存在山东省博物馆,翁著刘批的《古泉汇考》原件保存于山东省图书馆,今将二书一并影印,可谓中国古钱币学史上的一件大事。至于不为人知的音韵学大家时庸劢,生活于同治至光绪前期,曾是著名金石学家吴式芬的门人,用一生心血著成音韵学专著三十八种,对清代音韵学家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王念孙、孔广森等人的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提出独到的古音体系。对诸家文字的归部,进行了细致讨论,涉及古文字学、训诂学等领域,多有创获。王献唐先生认为:“他的功力和新颖见解,在清代二百六十年内,具有山东全省的代表性,同时也有全国的代表性。”但时氏音学遗著沉埋一百多年,几乎不为人知,此次全部影印问世,将为研究中国音韵学提供一大批崭新的文献资料,也为我们全面认识有清一代的音韵学成就提供更为广泛的可靠依据。日照许瀚为清中叶著名金石学家、文字学家和校勘学家,龚自珍《己亥杂诗》称赞他“北方学者君第一”,有“北方顾千里”之誉。但一生潦倒,著述多未刊行。王献唐先生作为日照後学,曾努力搜访借钞,在一九三一年前後集为《许印林遗书》,计二十一种,一大函。在七十馀年後,我们予以影印问世,实现了老一代文献学家的宿愿。
历城马国翰终生从事辑佚之学,成《玉函山房辑佚书》六百零三种七百二十九卷。著名文献学家王重民先生说:“清代辑佚,我推先生为第一家。”(《清代两个大辑佚书家评传》)绝非过誉。这部辑佚大书在道光间由马国翰陆续刊版,直至他咸丰七年去世,尚未最终完成。同治十年丁宝桢任山东巡抚期间,从马国翰女婿章丘李氏家借得书版,由泺源书院山长匡源等修补整理刷印,即济南皇华馆书局印本,这部书才流传稍广。近年来有出版社影印《玉函山房辑佚书》,根据的是南方重刻本,效果不佳,往往有漫漶不清之处。此次重印有三个优点:一是采用马国翰的初刻本,当然优于南方重刻本。二是印本清朗。我们用山东省图书馆藏济南皇华馆白纸印本重新扫描,缩为上下栏十六开本,清晰度大大胜于以往影印本。三是附有光绪十五年章丘李氏所刻《玉函山房辑佚书续补》十一种十四卷、《目耕帖续补》二卷,以及光绪间蒋式瑆撰辑《玉函山房手稿存目》一卷、《玉函山房辑佚书书後》三篇。这都是南方重刻本所没有的,却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次影印本可说是清代第一辑佚大书《玉函山房辑佚书》迄今最完整的本子。
《山东通志》二百十一卷,创修於光绪十六年,经山东巡抚张曜、杨士骧等前後苦心经营,耗费著名学者孙葆田半生心血,集数十位晚清学者的智慧,历时二十年始告修成,而完成时间恰为宣统三年。在各省通志中,这样完整系统地记载上古至清末一省地理、历史的,实在不多见。同为文化大省的江苏、浙江,也都没能在清末民初这个新旧交替的年代修成他们的通志,因此宣统《山东通志》弥足珍贵。商务印书馆曾在民国间缩小拼版影印为三十二开本,上海在近年又翻印商务本,版小字密,小注几不可识。鉴于该书有重大学术价值,我们改用山东通志刊印局初印本重新扫描影印,完全解决了清晰度问题,为读者提供了更好的读本。
对山东文献的系统搜集整理工作,前人早已开始。以诗歌而论,乾隆间卢见曾辑刻《国朝山左诗钞》六十卷,收入清初山东诗人六百二十馀家的诗作,同时宋弼辑《山左明诗钞》三十五卷,乾隆三十六年李文藻刻印,收明代山东诗人四百三十一家的诗作。嘉庆间张鹏展辑刻《国朝山左诗续钞》三十二卷《补钞》四卷,上继卢氏,收山东诗人七百四十七家的诗作。道光间余正酉又辑刻《国朝山左诗汇钞後集》三十九卷,收入山东诗人三百八十九家的诗作。合计以上四种,共得近五百年间山东诗人二千一百八十七家,每人都系有小传。其中绝大部分人物没有别集传世,其姓名亦不见经传,因此这四种前後蝉联的地方诗歌总集,是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对研究山东古代文学史、古代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史,都堪称资料渊薮。此次将四种总集配齐影印,有着不同寻常的学术意义。
在调查搜集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著述,尽管曾经印行,但流传仍十分稀少。例如莱阳姜埰、姜垓兄弟,在明末清初都有重要影响。姜埰《敬亭集》有光绪十五年山东官书局刻本,尚不难得。其弟姜垓在崇祯间曾建言除掉题名碑上奸臣阮大铖的名字,南明弘光间阮大铖得势,欲杀姜垓,垓乃变易姓名,逃到宁波,明亡後隐居苏州。姜垓的集子《流览堂残稿》六卷,经其後人四处搜集,于宣统二年由莱阳通兴石印馆石印。这个普普通通的石印本,十分罕见,网罗晚明文献最完备的谢国桢《晚明史籍考》、大型书目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专门书目《山东文献书目》等,均未记载这个本子。《清人别集总目》虽然著录了该书,但唯一的收藏者是山东省图书馆。我们这次就是用山东省图书馆藏宣统二年莱阳石印本影印的,这不仅有利于该集的利用,同时也有利于该集的保存。值得指出的是,该书有王懿荣在光绪二十六年四月作的序言,三个月後八国联军进北京,王氏就以身殉国了。这篇序言《王懿荣集》没有收录,其子王崇焕作的《王文敏公年谱》也只字未提。该序对研究王懿荣显然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我们的编纂工作包括调查搜集、版本鉴别与遴选、书名卷数之核定、作者及其籍贯之确认等等。对于前人的错误,我们尽可能作了订正。例如山东省博物馆藏《海岱人文》稿本,收入曲阜颜氏的诗文集三十三种,大部分传世稀少。该书的编者,《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定为清代王懿荣。但我们从这部书上未曾发现王懿荣任何痕迹,既无序跋批校,亦无印鉴。同时我们发现,大部分集子有微波榭主人亲笔补写的详细目录,并留下了题记。如:《水明楼诗》补目末:“乾隆乙卯(六十年)正月廿四丁未微波榭钞,是日天阴有风。”《江干幼客诗集》目下:“乾隆癸丑(五十八年)冬十月十四日甲戌颜运生崇规学博所贻,一斋记。”同上补目下:“嘉庆三年戊午冬十二月廿四日癸丑午刻微波榭晴牕录。”考“微波榭”是曲阜孔继涵堂号,但孔继涵已于乾隆四十九年去世,这些题记显然是孔继涵之子所作。又考“一斋”为孔继涵长子孔广栻的号,题记中最晚的一条是嘉庆三年十二月廿四日,而孔广栻嘉庆四年去世。从《祇芳园诗》补目下的题记,我们可以了解到嘉庆三年冬孔广栻已有病在身。该题记云:“嘉庆三年戊午腊月廿二辛亥录。是日招诸弟与颜思诚饮,予以疾不陪。”孔广栻在去世前犹抱病为这批文献钞补目录,作必要的编纂工作,他的精神对我们也具有很大的感染。顺着这一思路,我们查阅了王献唐先生题跋,发现两条有关的记载:一是《双行精舍书跋辑存续编十子诗略跋》:“此《十子诗略》之一,护叶後面十子名次及《乐圃集目》、集中批点,皆曲阜孔伯诚广栻先生手笔。……身後遗藏,十年前多为北平翰文斋购去。先後凡见四十馀种,其《微波榭遗书》、《通德遗书所见录》、孔氏说经稿底本,由余作介,仍归衍圣公家,馀则多为山东图书馆购藏。内以曲阜孔、颜各家诗文集钞本为多,类经伯诚先生订定编录,朱墨烂然,似当时欲编集付梓者。”二是《双行精舍书跋辑存藤梧馆金石题咏集录跋》:“右书为曲阜孔伯诚先生集录。……藤梧馆为先生书室,所著诗文均以是名署之,前见《海岱人文》先生集钞各书,板心多有藤梧馆三字。”从这两条跋文,我们可以进一步确认,这部《海岱人文》是孔广栻所辑。过去定为王懿荣辑,是错误的。那么,这一错误是为何发生的呢?考《王文敏公年谱》,光绪十七年云:“公自本年始搜集《海岱人文》,九月,撰《海岱人文序》。”天津图书馆藏有王懿荣《海岱人文册目》稿本二册,经向该馆专家请教,系王懿荣所藏山东人书札、诗牋、闲帖等文献的目录。王懿荣收藏的山东人书札等文献,装裱成册子,题名《海岱人文》,所以这两本目录题作《海岱人文册目》。《册目》前有王懿荣自序,亦未提及孔广栻的《海岱人文》。可见王氏所辑《海岱人文》与孔广栻辑《海岱人文》是内容不同的两部书,只是书名相同而已。前人误定孔广栻所辑《海岱人文》为王懿荣辑,当是循名失实所致。至于孔、王两书有无先後配合的关系,孔广栻辑《海岱人文》内容是否止於此,尚待进一步探讨。
在编纂《山东文献集成》过程中,我们时时感受到前人在搜集保护乡邦文献方面的苦心孤诣和卓越贡献。乾隆间德州学者宋弼,在与卢见曾合辑《国朝山左诗钞》後,又辑《山左明诗钞》,当时益都学者李文藻也参与了搜集工作。宋弼把《山左明诗钞》稿本交给卢见曾,希望卢氏刊刻行世。乾隆三十三年秋卢见曾获罪,被抄家,数十万卷藏书都堆在德州官府内。时宋弼官甘肃按察使,入觐途中死在洛阳。李文藻深恐此书就此湮没,第二年正月赶到德州,托人购买此书,花了三天时间,才从书堆中清理出该书的稿本三十五卷。可是未找到诗人小传。数日後,宋弼的灵柩从洛阳迎到德州。李文藻吊唁後,打开宋弼的行李箱,小传一册正在其中。延津剑合,盖出天意。这年秋李文藻得了广东恩平知县,就携带这部稿子南下广东。次年夏到任,入冬即着手校刻,使这部包括四百三十一人诗作的山东文献得以问世。
至于王献唐先生,几乎用一生心血搜集、保护、研究山东文献,他在古代史、金石文字、版本目录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无愧一代宗师。抗日战争爆发,王献唐与屈万里、李义贵携带山东图书馆善本、文物,历尽千辛万苦,向後方迁徙,因资金匮乏,甚至讨饭,而所有图书文物丝毫无损。途经万里,时逾十载,一九五○年冬这批珍贵文献终于从四川运回山东,後来入藏山东省博物馆。其中山东先贤遗著稿本、钞本,未经刊行的,数量可观。我们这次影印的不少文献,就是王献唐先生带到四川又运回山东的,许多书上都留下了献唐先生的题跋,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山东文献的重要向导。在国破家亡,战火联绵的年代,王献唐先生辑印《山左先喆遗书》的计划难以实现。在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我们有条件把这些珍贵文献影印出版。可是,如果没有前辈们的薪火传灯,我们今天无论如何也无法创造出这些文献。前人对于我们是这样,我们对于後人也应该是这样。保护和传承文献,实质上就是保护和传承古老的中华文明,这才是我们编纂出版《山东文献集成》的初衷。
《山东文献集成》的编纂出版工作,得到山东省政府的关怀和支持,还得到山东大学、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博物馆、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市图书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负责编纂工作,山东大学出版社负责出版工作,江苏金坛古籍印刷厂负责印刷工作,有关人员都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山东文献集成编纂委员会
二○○六年十二月十日
“谁园”藏书
张瑞玑不像山西当时的其他藏书家那样著名。但无论从他藏书的数量或质量上看,他应当是山西近代的一位当之无愧的藏书家。
张瑞玑的藏书,自述约有“十五万卷”之多。自陕西回来时,“载书百竹箱”,已初具规模。
1912年袁世凯派卢永祥率兵进攻山西起义军。克娘子关,占太原,而后南下进攻,陷赵城,纵兵焚烧抢劫。赵城人民以及张瑞玑的家中惨遭焚掠,“城无市,邻无炊烟,鸡犬无声,家无门户窗棂,箱笥无一缕……书籍图画无整幅……”,张瑞玑藏书的一部分应毁于此时。
对卢永祥及其军队的暴行,赵城人民以及张瑞玑恨之入骨,以致事后赵城绅民仿西湖岳飞庙前下跪的秦桧铁像,铸卢永祥双膝跪地捧元宝铁人像置于赵城南门,背后镌刻着张瑞玑撰写的铁像铭:汉族之贼,满清之奴,厥名永祥,其姓曰卢,山东巨盗,袁氏走狗,贪财好色,亡赖游手……镌字在背,不磨不灭,唾骂千秋,冤哉顽铁。此铁人跪像在南门外长达数年之久,风吹日晒,万人唾弃。卢永祥托人说情,欲将铁像除去,张瑞玑终不予毁,后来还是卢永祥派人趁夜毁掉的。从这件事上,可以感受到藏书人对卢永祥掠抢毁书痛心疾首的程度。
嗣后,张瑞玑又陆续购置书籍储藏,晚年号称“又得十万卷储之”,告诫其子曰:所以遗汝亦足矣。1928年张瑞玑病故,这份丰厚的遗产由他惟一的儿子张小衡(尔公)继承。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几次战争和风风雨雨,很不容易地保存了下来。
张小衡捐赠了张瑞玑的藏书后,当时原单位前辈们曾经有过初步整理,留下了宝贵的书目。从书目里可以感到,张瑞玑穷其毕生精力收藏大量古籍,不是滥藏,而是在藏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的知识有选择地收罗,不乏孤本、精品;他也不是食古不化的书痴,他的藏书中也有部分是记载现代知识和技术的平装书籍。
据不完全统计,他的藏书中,经部大约有92种,5542卷,1604册;史部大约有272种,13522卷,3428册;子部大约有105种,1929卷,1297册(另外还有平装书137种,703册);集部大约有465种,12506卷,4475册(另外还有平装书105种,606册);丛部大约有84种,14464卷,3894册;佛经大约有53种,159卷;此外还有碑帖字画一箱(品种、数量不详)。
他的善本书中,有宋本《道德经》一函二册二卷、《庄子》三函二十三册十卷、列子一函八册八卷以及广胜寺经卷。还有一部抄本《红楼梦》四十册八十回,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整批书籍捐赠整理后,这部抄本《红楼梦》即由当时的一位副省长带往北京,不知所踪。我当年分析该书可能是藏于国家图书馆的《红楼梦》甲辰本。理由不多:看国图的藏书书目,该版本的入藏时间与张小衡捐赠的时间相仿佛,嗣后功夫不到家,资料检索不够,没有细追下去。最近卫洪平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考证得出:这部《红楼梦》就是乾隆甲辰梦觉主人序本!1953年由分管文教工作的山西省政府副主席王世英,亲自带着甲辰本进京,将它送到国家文物的最高行政机关,交于郑振铎,后存于北京图书馆。这证实了张瑞玑的收藏眼光,证实了我单位前辈的鉴定眼光,同时也证明了当时分管文化工作的王世英的眼光!
1978年,全国古籍善本书普查开始后,在1981年编定的《山西省古籍善本书书目》子部宗教佛教类中,收录的山西省博物馆馆藏经卷有六种,其中三种就是张瑞玑收藏的,它们是:赵城藏一卷(金刻),妙法莲花经方便品第三妙法莲花经第一(北宋刻),五灯会元二十卷(存二卷明刻本傅山批点)。另据不完全统计,在他藏书的经史子集部分中,其他善本书大约有119种,5756种。
他的藏书,也有实用的部分。如他曾经任职过的陕西周边地方兴平县、咸宁县、龙门县、洋县、长安县、东乡等县的县志;也有山西晋南临汾一带,如洪洞等县的县志,还有《石膏山志》、《霍山志》的地方志;以及山西其他地区和他感兴趣的全国其他省的一些县志。此外,还有部分琴棋书画、茶道医药、阴阳五行等方面的书籍,足见他个人的兴趣之广泛。
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藏书中竟然有一批近代军事方面的书籍,如《鱼雷学4种》、《军事教程》、《军事常识》、《军队教育计划案》、《武学》、《训练操法详晰图说》、《陆军大条课本》、《战略战术详解》、《射击精理》、《野外要务详解》、《局部战术》、《数线阵地战之研究》、《战术笔记》、《兵器学笔记》等等,从这些书目中,可以看到一个爱国文人的胸怀和志向。
1952年,张小衡将张瑞玑藏书捐给人民政府。省政府委托当时的洪赵县委员会代表接收,而后运回太原。文化主管单位山西省文教厅把这批书交给当时的山西省图书博物馆,存放在库房。同年12月,山西省图书博物馆有关人员初步整理了这批藏书,并编有《谁园书目》。
1953年7月,山西省图书博物馆与太原市文物馆合并,10月改称山西省博物馆,原馆藏线装书仍由博物馆图书股保存。1957年山西省政府决定以博物馆图书部藏书和省文史馆藏书为基础,筹备建设山西省图书馆,1960 年山西省图书馆新馆建成开馆。但在筹建过程中,博物馆方面留存了张瑞玑的部分藏书,其中大部分是善本、珍本,虽经省图书馆筹备组一再交涉,要求接收博物馆留存的那部分,一并保存管理,无果!由是,囿于当时有关领导的水平和认识,致使张瑞玑的藏书现在不能完整地收藏于一处,以饕读者欣赏研究,实为憾事!
张瑞玑一生,收书不辍;其子张小衡又继承父志,含辛茹苦地把这批藏书保存了下来,张氏父子二人为保存祖国的文化遗产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谁园藏书琳琅满目,珍品杂陈,虽然这批藏书现在身居二所,但幸运的是化私为公,终得其所,为山西文化传承做出了贡献。追述这段历史,对保管和利用这批宝藏,是不无裨益的。
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收录明代著作,《明史艺文志》据此书而成)
《明史艺文志》(张廷玉等)
尤侗《明艺文志》
《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该书修于乾隆时,嘉庆时又完成了续编。改正续编侧重于版本目录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卷。
又称《四库全书总目》、《四库提要》。全目共著录图书3461种、79309卷,存目6793种、93551卷,有401部无卷数,总计10254种,172860卷。[ii]
四部之下分为44类,类之下又有分子目者,合65子目。经部10类9目、史部15类26目、子部14类25目、集部5类5目。总序、小序共48篇
该书版本:1、陈乃乾校阅上海大东书局1926年版,书后附有阮元《四库全书未收书目》和陈乃乾编的《四库书目索引》。该版中华书局1981年有重印本。2、中华书局1965年精装本,题为《四库全书总目》。
对该书的研究及补佚:
清阮元等撰,傅以礼重编《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收录抄本、刻本等167种。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铅印傅氏重编本>)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24卷,涉及500种古籍。该书有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胡氏1940年去世后,由王欣夫接替采集整理。共60卷,补遗1卷,《未收书目提要补正》2卷,凡补正古籍2300余种。该书有中华书局1964年版。)
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编印《四库全书总目及未收书目引得》1932年2月(书分两册,上册书名引得,下册著者引得。引得所据原书为上海大东书局1926年版)
杨家骆《四库全书学典》上海世界书局1946年
王云五主编《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收古籍提要10070篇,尤重明人著作,及方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
刘新华编印《四库全书总目类叙注》台湾?1975年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月新1版
邵懿辰《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标注》2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1979年新1版。该书重在著录各书版本
朱彝尊《经义考》
钱曾《读书敏求记》
周中孚《郑堂读书记》
朱绪曾《开有益斋读书记》
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
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
张之洞《书目答问》(初刊于光绪二年1876年,收录古籍2200余种)
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1931年出版,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本(增补1200余种)
近代以来
孙殿起《贩书偶记》(是一部清代以来的著述总目,相当于四库提要的续编。按经史子集分部,部下分类。中华书局1936年初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1月版。)
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由其外甥雷梦水整理,著录图书七千余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9月)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目》
东君编《二十四史注补表谱考证书籍简目》(初稿),载《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62年
陈乃乾《二十四史注补表谱考证书籍简目》(遗稿),载于《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1984年第四集
上海中华书局编印《四部备要书目提要》1936年8月
孙毓修《四部丛刊书录》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上海古籍书店编印《丛书集成初编目录》
古代百科资料必读书
北堂书钞
(隋)虞世南编
艺文类聚
(唐)欧阳询等编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新一版
初学记
(唐)徐坚等编,中华书局1962年整理出版,1980年重印
太平御览
(宋)李等编,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出版
册府元龟
(宋)王钦若、杨亿等编,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出版,1982年重印
玉海
(宋)王应麟编,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7年据清光绪九年浙江书局刊本影印出版
三才图会
(明)王圻、王思义父子编纂,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
古今图书集成
(清)陈梦雷等编,1980年中华书局、巴蜀书社联合出版
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
门岿主编,学苑出版社,1990年
查考古籍必读书
古籍流传
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
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1933年编印,中华书局1960年重印
现存古籍
四库全书总目
清永溶等撰,中华书局1981年影印出版
古籍丛书
中国丛书综录
上海图书馆编,中华书局1959至1962年出版,共3册
四部丛刊书录
孙毓修编,商务印书馆,1922年
四部备要书目提要
中华书局1936年编印
丛书集成初编目录
商务印书馆编,中华书局1983年重印
古籍版本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
清邵懿辰撰、邵章续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重印
亭知见传本书目
清莫友芝撰、莫绳孙编,上海扫叶山房,1923年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6年、1990年分别出版其经部和丛部
善本提要
中国善本书提要
王重民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古籍辨伪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
梁启超著,中华书局,1955年
伪书通考
张心编撰,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年
查考传记资料必读书
日记
清代道咸日记知见录
陈左高编,刊《文教资料》1990年第5期
三十五种近代日记书录
丁丁编,刊《文教资料》1988年第6期
现当代日记篇目选录
乐齐编,刊载《文教资料》1989年第5期
现代外国日记译作书目提要
孙继林辑,刊载《文教资料》1990年第5期
年谱
中国历代年谱总录
杨殿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0年
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
来新夏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疑年录
疑年录汇编
张惟骧编,1920年小双寂庵刻本
历代名人生卒年表
姜亮夫纂定,陶秋英校,初版于1937年,中华书局1956年重印
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
吴海林、李延沛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
释氏疑年录
陈垣撰,中华书局,1964年
传记资料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中华书局1935年初编,1956年重印
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
张忱石、吴树平编,中华书局,1979年
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
傅璇琮、张忱石、许逸民编撰,中华书局,1982年
宋人传记资料索引(增订本)
昌彼得等编,王德毅增订,台北鼎文书局1977年至1980年出版,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出版
元人传记资料索引
王德毅、李荣村等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于1979年至1982年出版,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出版
明人传记资料索引
昌彼得等编,台北中央图书馆,1978年
四朝学案人名索引
世界书局,1936年
宋元方志传记索引
朱士嘉编,中华书局,1963年
北京天津地方志人物传记索引
高秀芳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清代碑传文通检
陈乃乾编,中华书局,1959年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朱保炯、谢沛霖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人物图像
中国历代名人图鉴
苏州大学图书馆编著、瞿冠群、华人德执笔,上海书画出版社
中国历代名人画像汇编
林明哲编,台湾伟文图书出版社,1977年
清代学者像传
第一集由清代叶兰台撰绘,商务印书馆1930年影印出版;第二集叶恭绰编绘,商务印书馆1953年影印出版
明清人物肖像画选
南京博物院供稿,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编辑出版
历代古人像赞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
无双谱
清代金古良绘,中华书局1961年
晚笑堂画传
清上官周编撰,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
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
第一届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
《东方》(魏巍)
《李自成》(第二部)(姚雪垠)
《将军吟》(莫应丰)
《冬天里的春天》(李国文)
《芙蓉镇》(古华)
第二届
《黄河东流去》(李)
《沉重的翅膀》(修订本)(张洁)
《钟鼓楼》(刘心武)
第三届
《少年天子》(凌力)
《平凡的世界》(路遥)
《都市风流》(孙力、余小惠)
《第二个太阳》(刘白羽)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
《浴血罗霄》(萧克)
第四届
《白鹿原》(修订本)(陈忠实)
《战争和人》(王火)
《白门柳》(刘斯奋)
《骚动之秋》(刘玉民)
第五届
《抉择》张平著群众出版社
《尘埃落定》阿来(藏)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长恨歌》王安忆著作家出版社
《茶人三部同》(1、2)王旭烽著浙江文艺出版社
鲁迅文学奖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1997-2000年)
各单项奖获奖作品名单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鞋》 刘庆邦 《北京文学》
《清水里的刀子》石舒清 《人民文学》
《吹牛》 红 柯 《时代文学》
《厨房》 徐 坤 《作家》
《清水洗尘》 迟子建 《青年文学》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梦也何曾到谢桥》叶广芩 《十月》
《被雨淋湿的河》鬼 子《人民文学》
《永远有多远》铁 凝《十月》
《吹满风的山谷》衣向东《橄榄绿》
《年月日》阎连科 《收获》
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品
《落泪是金》何建明《中国作家》 中国青年出版社
《远东朝鲜战争》王树增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西部的倾诉》梅 洁 《报告文学》
《中国863》李鸣生《北京文学》山西教育出版社
《生死一线》 杨黎光 《深圳特区报》《报告文学》
全国优秀诗歌奖获奖作品
《羞涩》 杨晓民 长江文艺出版社
《曲有源白话诗选》 曲有源 作家出版社
《地球是一只泪眼》 朱增泉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西川的诗》 西 川 人民文学出版社
《纯粹阳光》 曹宇翔 明天出版社
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获奖作品
《大雅村言》 李国文 东方出版中心
《山居笔记》 余秋雨 文汇出版社
《精神的归宿》 朱铁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昨夜西风凋碧树》 徐光耀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张抗抗散文》 张抗抗 解放军出版社
全国优秀理论评论奖获奖作品
《"五四"文化革命的再评价》 陈 涌 《文艺报》
《一九O三:前夜的涌动》 程文超 山东教育出版社
《12个:1998年的孩子》 何向阳 《青年文学》
《西部:偏远省份的文学写作》 韩子勇 百花文艺出版社
《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 钱中文 《文学坪论》
1995-1998年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获奖作品
《济慈诗选》 屠 岸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堂吉诃德》 董燕生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奥德赛》 王焕生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秧歌》 董 纯译 法国"中国之蓝"出版社
《圣殿》 陶 洁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中国作协(1998-2000)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
长篇小说
《中国免子德国草》《吹响欧巴》《大绝唱》《属于少年刘格诗的自白》
中短篇小说集
《随蒲公英一起飞的女孩》 《永远的哨兵》
童 话
《笨狼的故事》
散 文
《中国孩子的梦》《小霞客西南游》《怪老头随想录》
诗 歌
《我们去看海》《笛王的故事》
幼儿文学
《幼儿园的男老师》
寓 言
《美食家狩猎》
科学文艺
《非法智慧》
传记文学
《严文井评传》
纪实文学
《黑叶猴王国探险记》
青年作者短篇佳作
《村小:生字课》(诗歌) 《单纯》(小说)
学规举隅面是国学方面的书经部十三经周易 尚书 诗经 周礼 礼记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仪礼其他四书章句集注 春秋繁露 新本郑氏周易 大戴礼记 韩诗外传易纬是类谋 易纬坤灵图 易纬乾元序制记 陆氏易解 中庸东坡易传 周易正义 轻松学诗经 尚书正义 易传韩诗外传 毛诗正义 泰泉乡礼 深衣考误 深衣考仪礼注疏 礼记正义 周礼注疏 春秋左传正义 大学春秋谷梁传注疏 孝经注疏 春秋公羊传注疏 周易参同契 大学集注孟子集注 中庸集注 论语集注 孟子字义疏证 大学问论语注疏 孟子注疏 尔雅注疏史部二十五史史记 宋书 梁书 魏书 陈书南史 北史 南齐书 北齐书 周书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隋书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稿其他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唐才子传 贞观政要 逸周书古列女传 徐霞客游记 大唐西域记 荆楚岁时记 战国策前汉纪 后汉纪 华阳国志 东观汉记 通典唐会要 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洛阳伽蓝记 越绝书前汉纪 江表志 江南野史 五国故事 邺中记三楚新录 江南馀载 吴越备史 九州春秋 越史略东观奏记 北狩见闻录 竹书纪年 五代史阙文 官箴平宋录 大金吊伐录 松漠纪闻 翰林志 高士传李相国论事集 赤松山志 真腊风土记 荆楚岁时记 北戸录岳阳风土记 溪蛮丛笑 吴中水利书 岁华纪丽谱 吴地记平江记事 南岳小录 岭表录异 东京梦华录 风土记益部方物略记 游城南记 淳熙三山志 桂林风土记 朝鲜赋南宋都城纪胜 桂海虞衡志 洛阳名园记 南方草木状 佛国记捕蝗考 宋朝事实 大清律例 三国杂事 史通子部兵书类武经七书《孙子兵法》 《吴子兵法》 《六韬》 《司马法》《三略》 《尉缭子》 《唐李问对》其他兵书《孙膑兵法》 《百战奇略》 《握奇经》 《练兵实纪》 《将苑》 《何博士备论》《三十六计》 《守城录》 《孙子略解》 《乾坤大略》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兵制》 《阴符经》 《太白阴经》 《历代兵制》 《素书》 《备论》其他子部墨子 列子 庄子 荀子申鉴 说苑 新语 论衡茶经 棋经 中论 邓子盖庐 人物志 潜夫论 初学记洛阳牡丹记 王守仁全集 四十二章经 论衡校释梦溪笔谈 太平广记 孔子家语 韩非子鬼谷子 归田录 唐新语 公孙龙子搜神记 搜神后记 周易参同契 山海经 校注艺文类聚 穆天子传 唐摭言 颜氏家训古画品录 盐铁论 宋高僧传 广弘明集老子道德经 钝吟杂录 弘明集 宣室志世说新语 金匮要略注 九章算术 吕氏春秋黄帝内经灵枢经 黄帝内经素问 备急千金要方 伤寒论注难经本义 神农本草经 孔丛子 抱朴子内篇法言义疏 风俗通义 鹖冠子 齐民要术潜夫论 范子计然 西京杂记 晏子春秋周髀算经 朱子语类 山房随笔 林泉高致集吴子兵法辑佚 银雀山尉缭子 司马法逸文 群书治要三略孙子略解 水战兵法辑佚 群书治要六韬 敦煌写卷六韬怀王墓竹简六韬 六韬逸文 汉墓竹简六韬 老子集注范蠡兵法辑佚 太公兵法 太公金匮 太公阴谋端溪砚谱 歙州砚谱 扬州芍药谱 橘录糖霜谱 刘氏菊谱 洗冤录集 荔枝谱高僧传 阴符经 随隐漫录 画继续高僧传 方言校笺集部楚辞楚辞 楚辞补注总集类全上古三代文 全秦文 全汉文 全后汉文 全三国文全后周文 全北齐文 全陈文 全梁文 全齐文全隋文 全唐文 先唐文 唐文拾遗 唐文续拾全宋文 全晋文 全后魏文 全唐诗 全宋词千家诗 文心雕龙 文选 乐府诗集 全元曲全宋诗 历代诗词赋其它集类优古堂诗话 诚斋诗话 庚溪诗话 草堂诗话 藏海诗话六一诗话 后山诗话 彦周诗话 二老堂诗话 怀麓堂诗话沧浪诗话 诗品 诗人玉屑 中山诗话 观林诗话李太白全集 王右丞集笺注 欧阳修集 国 语其他四库全书目录(介绍、史话、乾隆《文渊阁记》)总 目 经 部 史 部 子 部 集 部 考 证辑注类三字经 庄子集解 商君书 汉官六种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千字文 孟子全译 史记三家注 九家旧晋书辑本 敦煌变文集新书百家姓 老子校释 世说新语笺疏 太平经合校 管子轻重篇新诠幼学琼林 列子集释 新语校注 龙文鞭影 八家后汉书辑注论衡校释 孙子兵法论正 明夷待访录 裴注三国志 文心雕龙注古文观止 曾国藩文集 菜根谭 传习录 文心雕龙考异增广贤文 曾国藩家书 金人铭 众家编年体晋史 文心雕龙义证专题类历史 军事 文化 古典小说类世情小说 历史演义 历史小说 志怪小说历史工具类中国历代量制演变简表 中国历代纪年表 中国历代帝王年表中国历代衡制演变简表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表 中国历代疆域图古今地名对照 历表(隋之前) 中国历代度制演变简表历代人口的官方统计数 二十四节气表 三国地图民国地图 万年历 (一)工具之部
《书目举要》 (周贞亮,李之鼎)南城宜秋馆本。这是书目的书目。
《书目答问》 (张之洞)刻本甚多,近上海朝记书庄有石印"增辑本",最易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附存目录广东图书馆刻本,又点石斋石印本最方便。
《汇刻书目》 (顾修)顾氏原本已不适用,当用朱氏增订本,或上海北京书店翻印本,北京有益堂翻本最廉。
《续汇刻书目》 (罗振玉)双鱼堂刻本。
《史姓韵编》 (汪辉祖)刻本稍贵,石印本有两种。此为《二十四史》的人名索引,最不可少。
《中国人名大辞典》 商务印书馆。
《历代名人年谱》 (吴荣光) 北京晋华书局新印本。
《世界大事年表》 (傅运森) 商务印书馆。
《历代地理韵编》,《清代舆地韵编》 (李兆洛)广东图书馆本,又坊刻《李氏五种》本。
《历代纪元编》 (六承如)《李氏五种》本。
《经籍纂诂》 (阮元等)点石斋石印本可用。读古书者,于寻常典外,应备此书。
《经传释词》 (王引之)通行本。
《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等译编) 上海医学书局
(二)思想史之部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 (胡适)商务印书馆。
二十二子:
《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文子缵义》《黄帝内经》《竹书纪年》《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山海经》
浙江公立图书馆(即浙江书局)刻本。上海有铅印本亦尚可用。汇刻子书,以此部为最佳。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最好先看白文,或用朱熹集注本。
《墨子间诂》 (孙诒让)原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庄子集释》 (郭庆藩)原刻本,石印本。
《荀子集注》 (王先谦)原刻本,石印本。
《淮南鸿烈集解》 (刘文典)商务印书馆出版。
《春秋繁露义证》 (苏舆)原刻本。
《周礼》 通行本。
《论衡》 (王充)通津草堂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湖北崇文书局本。
《抱朴子》 (葛洪)《平津馆丛书》本最佳,亦有单行的;湖北崇文书局本。
《四十二章经》金陵刻经处本。以下略举佛教书。
《佛遗教经》 同上。
《异部宗轮论述记》 (窥基)江西刻经处本。
《大方广佛华严经》 (东晋译本)金陵刻经处。
《妙法莲华经》 (鸠摩罗什译)同上。
《船若纲要》 (葛彗)《大般若经》太繁,看此书很够了。扬州藏经院本。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玄奘译)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鸠摩罗什译,菩提流支译,真谛译)以上两书,流通本最多。
《阿弥陀经》 (鸠摩罗什译)此书译本与版本皆极多,金陵刻经处有《阿弥陀经要解》(智旭)最便。
《大方广圆觉了义经》 (即《圆觉经》)(佛陀多罗译)金陵刻经处白文本最好。
《十二门论》 (鸠摩罗什译)金陵刻经处本。
《中论》 (同上)扬州藏经院本。
以上两种,为三论宗"三论"之二。
《三论玄义》 (隋吉藏撰)金陵刻经处本。
《大乘起信论》 (伪书)此虽是伪书,然影响甚大。版本甚多,金陵刻经处有沙门真界纂注本颇便用。
《大乘起信论考证》 (梁启超)此书介绍日本学者考订佛书真伪的方法,甚有益。商务印书馆将出版。
《小止观》 (一名《童蒙止观》,智觊撰)天台宗之书不易读,此书最便初学。
金陵刻经处本。
《相宗八要直解》 (智旭直解)金陵刻经处本。
《因明入正理论疏》 (窥基直疏)金陵刻经处本。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慧立撰)玄奘为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伟大人物,此传为中国传记文学之大名著。常州天宁寺本。
《华严原人论》 (宗密撰)有正书局有合解本,价最廉。
《坛经》 (法海录)流通本甚多。
《古尊宿语录》此为禅宗极重要之书,坊间现尚无单行刻本。
《大藏经》缩刷本腾字四至六。
《宏明集》 (梁僧祐集)此书可考见佛教在晋宋齐梁士大夫间的情形。金陵刻经处本。
《韩昌黎集》 (韩愈)坊间流通本甚多。
《李文公集》 (李翱)三唐人集本。
《柳河东集》 (柳宗元)通行本。
《宋元学案》 (黄宗羲,全祖望等)冯云濠刻本,何绍基刻本,光绪五年长沙重印本。坊间石印本不佳。
《明儒学案》 (黄宗羲)莫晋刻本最佳。坊间通行有江西本,不佳。
以上两书,保存原料不少,为宋明哲学最重要又最方便之书。此下所列,乃是补充这两书之缺陷,或是提出几部不可不备的专家集子。
《直讲李先生集》 (李觏)商务印书馆印本。
《王临川集》 (王安石)通行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二程全书》 (程颢、程颐)六安涂氏刻本。
《朱子全书》 (朱熹)六安涂氏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朱子年谱》 (王懋竑)广东图书馆本,湖北书局本。此书为研究朱子最不可少之书。
《陆象山全集》
《陈龙川全集》 (陈亮)通行本。
《叶水心全集》 (叶适)通行本。
《王文成公全书》 (王守仁)浙江图书馆本。
《困知记》 (罗钦顺)嘉庆四年翻明刻本。正谊堂本。
《王心斋先生全集》 (王艮)近年东台袁氏编订排印本最好,上海国学保存会寄售。
《罗文恭公全集》 (罗洪先)雍正间刻本,《四库全书》本与此不同。
《胡子衡齐》 (胡直)此书为明代哲学中一部最有条理又最有精采之书。《豫章丛书》本。
《高子遗书》 (高攀龙)无锡刻本。
《学通辨》 (陈建)正谊堂本。
《正谊堂全书》 (张伯行编)这部丛书搜集程朱一系的书最多,欲研究"正统派"的哲学的,应备一部,全书六百七十余卷,价约三十元。初刻本已不可得,现行者为同治间初刻本。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商务印书馆。
《日知录》 (顾炎武)用黄汝成《集释》本。通行本。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单行本。扫叶山房《梨洲遗著汇刊》本。
《张子正蒙注》 (王夫之)《船山遗书》本。
《思问录内外篇》 (王夫之)同上。
《俟解》一卷,《噩梦》一卷 (王夫之)同上。
《颜李遗书》 (颜元,李恭)《畿辅丛书》本可用。北京四存学会增补全书本。
《费氏遗书》 (费密)成都唐氏刻本。(北京大学出版部寄售)
《孟子字义疏证》 (戴震)《戴氏遗书》本。国学保存会有铅印本,但已卖缺了。
《章氏遗书》 (章学诚)浙江图书馆排印本,上海刘翰怡新刻全书本。
《章实斋年谱》 (胡适)商务印书馆出版。
《崔东壁遗书》 (崔述)道光四年陈履和刻本;《畿辅丛书》本只有《考信录》,亦可够用了。全书现由亚东图书馆重印,不久可出版。
《汉学商兑》 (方东树)此书无甚价值,但可考见当日汉宋学之争。单行本,朱氏《槐庐丛书》本。
《汉学师承记》 (江藩)通行本,附《宋学师承记》。
《新学伪经考》 (康有为)光绪辛卯初印本;新刻本只增一序。
《史记探原》 (崔适)初刻本;北京大学出版部排印本。
《章氏丛书》 (章炳麟)康宝忠等排印本;浙江图书馆刻本。
(三)文学史之部
《诗经集传》 (朱熹)通行本。
《诗经通论》 (姚际恒)闻商务印书馆将重印。
《诗本谊》 (龚橙)浙江图书馆《半广丛书》本。
《诗经原始》 (方玉润)闻商务印书馆不久将有重印本。
《诗毛氏传疏》 (陈奂)《清经解续编》卷七百七十八以下。
《檀弓》《礼记》第二篇。
《春秋左氏传》 通行本。
《战国策》 商务印书馆有铅印补注本。
《楚辞集注》,附《辨证后语》 (朱熹)通行本;扫叶山房有石印本。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严可均编)广雅书局本。此书搜集最富,远胜于张溥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 (丁福保编)上海医学书局出版。
《古文苑》 (章樵注)江苏书局本。
《续古文苑》 (孙星衍编)江苏书局本。
《文选》 (萧统编)上海会文堂有石印胡刻李善注本最方便。
《文心雕龙》 (刘勰)原刻本;通行本。
《乐府诗集》 (郭茂倩编)湖北书局刻本。
《唐文粹》 (姚铉编)江苏书局本。
《唐文粹补遗》 (郭麟编)同上。
《全唐诗》 (康熙朝编)扬州原刻本,广州本,石印本,五代词亦在此中。
《宋文鉴》 (吕祖谦编)江苏书局本。
《南宋文范》 (庄仲方编)同上。
《南宋文录》 (董兆兆编)同上。
《宋诗抄》 (吕留良、吴之振等编)商务印书馆本。
《宋诗抄补》 (管庭芬等编)商务印书馆本。
《宋六十家词》 (毛晋编)汲古阁本,广州刊本,上海博古斋石印本。
《四印斋王氏所刻宋元人词》 (王鹏运编刻)原刻本,板存北京南阳山房。
《疆村所刻词》 (朱祖谋编刻)原刻本。王朱两位刻的词集都很精,这是近人对于文学史料上的大贡献。
《太平乐府》 (杨朝英编) (四部丛刊)本。
《阳春白雪》 (杨朝英编) 南陵徐氏《随庵丛书》本。
以上两种为金元人曲子的选本。
《董解元弦索西厢》 (董解元)刘世衍《暖红室汇刻传奇》本。
《元曲选一百种》 (臧晋叔编)商务印书馆有影印本。
《金文最》 (张金吾编)江苏书局本。
《元文类》 (苏天爵编)同上。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商务印书馆本。
《京本通俗小说》这是七种南宋的话本小说,上海覃隐庐《烟画东堂小品》本。
《宣和遗事》《士礼居丛书》本;商务印书馆有排印本。
《五代史平话》残本 董康刻本。
《明文在》 (薛熙编)江苏书局本。
《列朝诗集》 (钱谦益编)国学保存会排印本。
《明诗综》 (朱彝尊编)原刻本。
《六十种曲》 (毛晋编刻)汲古阁本。此书善本已不易得。
《盛明杂剧》 (沈泰编)董康刻本。
《暖红室汇刻传奇》 (刘世珩编刻)原刻本。
《笠翁十二种曲》 (李渔)原刻巾箱本。
《九种曲》 (蒋士铨)原刻本。
《桃花扇》 (孔尚任)通行本。
《长生殿》 (洪升)通行本。
清代戏曲多不胜举;故举李蒋两集,孔洪两种历史戏,作几个例而已。
《曲苑》上海古书流通处(?)编印本。此书汇集关于戏曲的书十四种,中如焦循《剧说》,如梁辰鱼《江东白苎》,皆不易得。石印本价亦廉,故存之。
《缀白裘》这是一部传奇选本,虽多是零篇,但明末清初的戏曲名著都有代表的部分存在此中。在戏曲总集中,这也是一部重要书了。通行本。
《曲录》 (王国维)《晨风阁丛书》本。
《湖海文传》 (王昶编)所选都是清朝极盛时代的文章,最可代表清朝"学者的文人"的文学。原刻本。
《湖海诗传》 (王昶编)原刻本。
《鲒埼亭集》 (全祖望)借树山房本。
《惜抱轩文集》 (姚鼐)通行本。
《大云山房文稿》 (恽敬)四川刻本,南昌刻本。
《文史通义》 (章学诚)贵阳刻本,浙江局本,铅印本。
《龚定庵全集》 (龚自珍)万本书堂刻本。国学扶轮社本。
《曾文正公文集》 (曾国藩)《曾文正全集》本。
清代古文专集,不易选择;我经过很久的考虑,选出全,姚,恽,章,龚,曾六家来作例。
《吴梅村诗》 (吴伟业)《梅村家藏稿》(董康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本,无注,此外有靳荣藩《吴诗集览》本,有吴翌凤《梅村诗集笺注》本。
《瓯北诗钞》 (赵翼)《瓯北全集》本,单行本。
《两当轩诗钞》 (黄景仁)光绪二年重刻本。
《巢经巢诗抄》 (郑珍)贵州刻本;北京有翻刻本,颇有误字。
《秋蟪吟馆诗钞》 (金和)铅印全本;家刻本略有删减。
《人境庐诗钞》 (黄遵宪)日本铅印本。
清代诗也很难选择。我选梅村代表初期,瓯北与仲则代表乾隆一期;郑子尹与金亚匏代表道咸同三期;黄公度代表末年的过渡时期。
明清两朝小说:
《水浒传》 亚东图书馆三版本。
《西游记》 (吴承恩)亚东图书馆再版本。
《三国志》 亚东图书馆本。
《儒林外史》 (吴敬梓)亚东图书馆四版本。
《红楼梦》 (曹雪芹)亚东图书馆三版本。
《水浒后传》 (陈忱,自署古宋遗民)此书借宋徽钦二帝事来写明末遗民的感慨,是一部极有意义的小说。亚东图书馆《水浒续集》本。
《镜花缘》 (李汝珍)此书虽有"掉书袋"的毛病,但全篇为女子争平等的待遇,确是一部很难得的书。亚东图书馆本。
以上各种,均有胡适的考证或序,搜集了文学史的材料不少。《今古奇观》,通行本。可代表明代的短篇。
《三侠五义》此书后经俞樾修改,改名《七侠五义》。此书可代表北方的义侠小说。旧刻本,《七侠五义》流通本较多。亚东图书馆不久将有重印本。
《儿女英雄传》 (文康)蜚英馆石印本最佳;流通本甚多。
《九命奇冤》 (吴沃尧)广智书局铅印本。
《恨海》 (吴沃尧)通行本甚多。
《老残游记》 (刘鹗)商务印书馆铅印本。
以上略举十三种,代表四五百年的小说。
《五十年来的中国文学》 (胡适)本书卷二。
(跋)文学史一部,注重总集;无总集的时代,或总集不能包括的文人,始举别集。因为文集太多,不易收买,尤不易遍览,故为初学人及小图书馆计,皆宜先从总集下手。
慢慢欣赏!
图书馆高度重视突出学校自身特色的馆藏资源积累,已经形成以教育类和文史类重点学科领域文献为主的多种类型、多种载体形式的综合性馆藏体系,为教学与科研提供较为完备的图书文献信息保障。馆藏中外文实体文献280万册(件)。其中,开架书库藏书80万册,中外文报刊2400余种。馆藏中外文数据库90余个,电子图书100余万册,电子期刊11万余种,学位论文3万余篇。馆藏古籍为藏书重点,以文史类为主,侧重明清时期,突出地方性特点,珍本荟萃,常用古籍齐全,涵盖经史子集各类。其中,旧平装书7000余种、27万余册;古籍线装书1万余种、12万余册;善本书 700余种、 7500余册。278种古籍被列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经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管理中心(CALIS)批准,成为国家教育部“211工程”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E读应用服务示范馆”、“外文期刊网应用服务示范馆”、“馆际互借应用服务示范馆”。与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及天津市19所高校图书馆建立了长久性馆际互借关系。
经过多年的努力,图书馆已经形成了网络资源、镜像服务站和本馆资源等多元化的虚拟文献资源服务体系。图书馆利用磁盘镜像服务器建立了本地数据镜像站点,为读者提供中外文电子文献全文数据库检索服务。图书馆有各类数据库 40 个,其中已购置使用权的数据库 33 个(中文数据库 14 个,外文数据库 19 个),在线试用数据库 5 个,自建《心理与行为研究特色资源数据库》和《天津师范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 个。此外,还自行研发了《信息参考咨询服务平台》及其《交互性在线咨询系统》等 8 个子系统,为读者提供互动式在线实时咨询等多种服务。图书馆虚拟文献资源主要包括中外文图书、期刊和专题数据库三大类,覆盖文史、理工、综合等学科。馆藏电子图书 78 万多册,另有外文电子期刊(全文) 8536 种。
图书馆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生素质教育服务的文献保障体系十分健全,涵盖了学校开设的教育、政治、经济、管理、文史、心理、外语、艺术、计算机、数理化、生物、地理、环境、体育等学科的全部 56 个专业。业已形成的文献资源与办学规模相适应、传统文献资源与数字化文献信息相结合、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的馆藏体系,能够满足学校教师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以及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人才的需要。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A图书资料专业基础 5
A1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5
A11×基础理论知识 5
A111×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内容 5
A1111掌握×学的研究对象 5
A1112了解×学的体系结构 5
A1113熟悉×学的研究内容 5
A1114掌握×学的学科性质 5
A1115了解×学的研究方法 5
A112×及社会职能 5
A1121掌握×的概念 5
A1122熟悉×的构成要素 5
A1123熟悉×产生的动因 5
A1124掌握×的属性 6
A1125掌握×的社会职能 6
A113×的类型 6
A1131掌握×类型划分的标准 6
A1132掌握国家×的职能 6
A1133掌握公共×的性质与职能 6
A1134掌握高等学院校×的任务、特点 6
A1135了解专业×的性质、任务、特点 7
A1136了解其他类型×:工会、少儿、技术、中小学和军事× 7
A114×事业的相关知识 7
A1141了解×事业的含义 7
A1142了解×事业建设的原则 7
A1143熟悉我国×事业的结构 7
A1144掌握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 7
A1145掌握×网的概念、类型、意义、组织、职能 8
A1146熟悉×业务辅导工作的定义、特点和方法 8
A1147掌握×法的意义、作用和内容 8
A115×业务工作的相关知识 9
A1151掌握×工作的基本流程 9
A1152熟悉×文献资源建设的内容、环节 9
A1153掌握读者服务工作的基本内容 9
A1154了解信息环境下×服务的新方式 9
A1155熟悉×自动化的概念及发展 9
A1156熟悉×集成管理系统各子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9
A116×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 10
A1161掌握×管理的含义、对象及特征 10
A1162掌握×管理的意义、原则 10
A1163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要求及内容 10
A1164了解×业务机构的设置 10
A1165熟悉×规章制度的意义及内容 10
A1166熟悉×岗位责任制的内容 10
A1167熟悉×目标管理的基本要素及环节 10
A1168熟悉×统计的概念、作用、指标体系 10
A1169掌握×统计的六种计算方法 11
A11610了解×评估的意义及标准 11
A11611掌握×工作标准化的意义、原则和内容 11
A11612熟悉我国文献标准化的现状 11
A12信息组织基础理论知识 12
A121信息组织基础知识 12
A1211掌握信息组织的基本概念 12
A1212掌握文献组织的两种基本排列形式 12
A1213掌握检索语言的基本概念 12
A1214熟悉检全率与检准率的基本概念 12
A1215了解信息组织中控制的基本内容 12
A1216掌握信息描述的基本概念
本文2023-08-05 20:32:4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4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