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笔记:苓桂剂类方的辩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伤寒论笔记:苓桂剂类方的辩证,第1张

      苓桂剂类方证,多治疗水气病,其病因多以水邪停聚为特点,但所侵犯脏腑不同,病症不同,因而用药选方亦有不同。方剂中多有茯苓、桂枝、甘草类药。苓桂剂涵盖了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苓桂姜甘汤以及五苓散等方剂。

  水之气为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苓桂剂所治疗的水气病多因人体阳气亏虚,阳不化阴,气机不能行水而发,因而治疗上常以温阳气、化水饮为主,组方多以茯苓、桂枝为主药。茯苓为利水渗湿之要药,书曰健脾,即水去而脾自健之谓也。桂枝,味辛,温,可温筋通脉,平冲降逆。二者配伍,相辅相成,能通心阳,补脾阳,化气行水而降冲逆,实为通阳降逆、化饮利水之主药。

  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治疗的是心脾阳虚,下焦水邪上逆,它的适应证是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用于心脾阳虚而水气上冲,为温阳化气利水之专方。其病机在于心脾阳虚,运用茯苓利水消阴、补脾运化。桂枝、甘草,辛甘化阳,通心阳而化水饮;茯苓、白术则健脾布津,主治心脾阳虚而水气上冲。。

苓桂枣甘汤

苓桂枣甘汤,它所治疗的是心阳虚,下焦水邪欲乘虚上冲。由茯苓、桂枝、甘草、大枣组成,主治脐下悸,欲作奔豚。心阳虚弱会镇摄无权,于是肾水上泛,阴来搏阳,此方为欲发而未作之时的奔豚证而设。其病理关键在于心阳虚,肾水上泛,治当温阳利水平冲。本方为苓桂术甘汤去白术加大枣倍茯苓,重用大枣健脾以防止水饮上冲,配伍茯苓,既能补益心阳、温化肾气、培土制水,又能平冲降逆,使心阳复,水气化,悸动止而奔豚愈。

苓桂姜甘汤

苓桂姜甘汤治疗的是胃虚而水停中焦,此方是苓桂术甘汤去白术,加生姜而成,又称茯苓甘草汤,常用于治疗胃虚水饮内停。临床表现多为心下悸,伴有振水音,或伴有水吐,口不渴,四肢厥冷。其病机在于胃阳不足、水邪停蓄,治疗当以温胃化饮,通阳行水。组方重用生姜以温胃散寒化饮,与苓、桂、甘三者相合,共奏温阳化饮之功。

五苓散

五苓散中有茯苓、桂枝、白术,苓桂术三味药都有了,它没有用甘草,另外用了泽泻和猪苓,是苓、桂、术、泽泻、猪苓,所以也可以把它看成是苓桂剂的一张方子,原为太阳病治不得法,导致表邪不解,邪气循经入腑,干扰膀胱气化功能,使膀胱气化不利而形成的膀胱蓄水证。其病理关键在于邪与水结,停蓄膀胱,选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湿行水,有外解表邪、内化水气、表里两解、外疏内利的治疗作用。

“饮入于胃”,胃阳虚,水邪停蓄,宜苓桂姜甘汤,温胃散水;“脾气散精”,脾虚水停,宜苓桂术甘汤,温阳行水,健脾除湿;膀胱气化失司,水蓄于下,宜五苓散化气行水;心阳虚,肾水上泛,宜苓桂枣甘汤,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首先,苓桂术甘汤温阳利水作用最强,一般多用于上焦悸;中焦悸多为水饮停聚于胃,治疗当通阳利水,健胃散饮,方选苓桂姜甘汤;下焦悸多为肾水上泛,当选苓桂枣甘汤以利水降冲。其次,苓桂枣甘汤药物剂量最大,治疗水蓄下焦欲发奔豚病,配大枣重在预防利水伤津之弊;苓桂术甘汤剂量居中,治疗水蓄中上焦,上逆冲胸引起的头眩病,配白术重在预防汗出“动经”之弊;苓桂姜甘汤剂量最小,治疗水蓄中焦引起的厥病和心下悸病,配生姜重在通阳利水以治厥病。因而,三方的剂量也是治病之关键,正所谓“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因此合理化裁亦是治疗不同疾病所采取的必要措施之一。

  运用苓桂剂时,我们应仔细辨别病机,抓主证,活用经方,治病求本,以知常达变,从而扩展经方苓桂剂的运用范围。

[FS:CONTENT_START]

某(六一) 高年卫阳式微。寒邪外侵。引动饮邪。上逆咳嗽。形寒。仲景云。治饮不治咳。当以温药通和之。(外寒引动宿饮上逆)

杏仁(三钱) 粗桂枝(一钱) 淡干姜(一钱半) 茯苓(三钱) 苡仁(三钱) 炙草(四分)

周 向有耳聋鸣响。是水亏木火蒙窍。冬阳不潜。亦属下元之虚。但今咳聋。喉下有痰音。胁痛。

卧着气冲。乃冲阳升而痰饮泛。脉浮。当此骤冷。恐有外寒引动内饮。议开太阳以肃上。

云茯苓 粗桂枝 干姜 五味(同姜打) 白芍 炙草当午时服。

某(二一) 新凉外束。肺受寒冷。气馁不降。宿饮上干。而病发矣。法当暧护背心。宿病可却。

淡生姜粉 半夏 蛤蜊粉 茯苓 桂枝木 苡仁煎汤。

某(五十) 背寒咳逆。此属饮象。先当辛通饮邪。以降肺气。(饮上逆肺气不降)

鲜枇杷叶 杏仁 茯苓 橘红 生姜 半夏

某(五二) 脉右大弦。气喘。咳唾浊沫。不能著枕。喜饮汤水。遇寒病发。此属饮邪留于肺卫。如见咳。投以清润。愈投愈剧矣。

葶苈子 山东大枣

徐(氏) 痰饮上吐。喘不得卧。乃温邪阻蔽肺气。气不下降。壅滞不能著右。议用宣通。开气分方法。

小青龙去细辛麻黄加苡仁白糖炒石膏。

沈(妪) 冬温。阳不潜伏。伏饮上泛。仲景云。脉沉属饮。面色鲜明为饮。饮家咳甚。当治其饮。不当治咳。缘高年下焦根蒂已虚。因温暖气泄。不主收藏。饮邪上扰乘肺。肺气不降。一身之气交阻。

熏灼不休。络血上沸。

经云。不得卧。卧则喘甚痹塞。乃肺气之逆乱也。若以见病图病。昧于色诊候气。必致由咳变幻。腹肿胀满。渐不可挽。明眼医者。勿得忽为泛泛可也。兹就管见。略述大意。议开太阳。以使饮浊下趋。仍无碍于冬温。从仲景小青龙越婢合法。

杏仁 茯苓 苡仁 炒半夏 桂枝木 石膏白芍 炙草

方(氏) 冷暖失和。饮泛气逆。为浮肿喘咳。腹胀。卧则冲呛。议用越婢方。

石膏 杏仁 桂枝 炒半夏 茯苓 炙草

施(四七) 劳烦太甚胃阳受伤。外卫单薄。怯寒畏冷。食物少运痰饮内起。气阻浊凝胸背皆痛。辛甘理阳已效。当此长夏。脾胃主令。崇其生气。体旺病可全好。(脾胃阳虚) 六君子加益智木香。

黄(三四) 身居沿海。氛瘴雾露客邪。侵入清阳。阳伤畏寒。久嗽病患不知却病护身。犹然用力承办。

里结饮邪。沉痼不却病。茯苓桂枝汤。

胡(四六) 脉沉而微。微则阳气不足。沉乃寒水阴凝。心痛怔忡。渐及两胁下坠。由阳衰不主营运。痰饮聚气欲阻。致痛之来。其心震之谓。亦如波撼岳阳之义。议用外台茯苓饮合桂苓方。

人参 茯苓 半夏 枳实 桂枝 姜汁

白(二六) 脉沉小弦。为阴浊饮邪。 质阳不充旺。胸中清气不得舒展旷达。偶触入寒冷。或误进寒物饮邪暴冷。凝结胸痞。当平日食物。忌用酒肉腥浊。便清阳流行。常服仲景苓桂术甘汤百剂。若病来因冷。即服大顺散。

戴 病去。神已爽慧。但本脉带弦。平素有饮。为阳气不足之体。年纪渐多。防有风痹。此酒肉宜少用。劳怒当深戒矣。议外台茯苓饮方。

人参 茯苓 广皮 枳实 半夏 金石斛

朱(四九) 烦劳太过。阳伤。痰饮日聚。阳跷脉空。寤不成寐卫阳失护。毛发[FS:PAGE]自坠。乃日就其衰夺矣。

初进通饮浊以苏阳。接服外台茯苓饮。

吴(氏) 脉弦。背中冷。左偏微痛。食少欲呕。四肢牵强。此饮邪内结。议通阳气。

桂枝 茯苓 半夏 姜汁 炙草 大枣

某 眩晕恶心胸脘不爽。脉右弦左弱。面色红亮。此乃痰饮上泛。有厥中之事。

炒半夏 制蒺藜 橘红 煨天麻 石菖蒲 茯苓 姜汁

尤 口中味淡。是胃阳虚。夫浊饮下降痛缓。向有饮湿为患。若不急进温通理阳。浊饮必致复聚。议大半夏汤法。

人参 半夏 茯苓 枳实 姜汁

张(二七) 酒客谷少中虚。常进疏散表药。外卫之阳亦伤。其痰饮发时。胸中痞塞。自述或饥遇冷病来。其为阳气受病何疑。不必见痰搜逐。但护中焦脾胃。使阳气健运不息。阴浊痰涎。焉有窃踞之理。(脾阳不运)

生于术 川桂枝 茯苓 淡姜渣 苡仁 泽泻 姜枣汤法丸。

王(三二) 脉沉为痰饮。是阳气不足。浊阴欲蔽。当以理脾为先。俾中阳默运。即仲景外饮治脾之意。

苓桂术甘加半夏陈皮水法丸。

某(三四) 舌白。咳逆不渴。非饮象而何。宜宣温药和之。

杏仁 苡仁 半夏 干姜 粗桂枝 茯苓 浓朴 炙草

某 食后脘中痞阻。按之漉漉有声。手麻胁痛。心烦。耳目昏眩。是气不流行。痰饮内聚中焦。用桂苓丸。竹沥姜汁法丸。

又 桂枝 人参 茯苓 半夏 广皮 炙草

黄 味过甘腻。中气缓。不主运。延绵百天。聚气结饮。东垣云。病久发不焦。毛不落。不食不饥。乃痰饮为患。饮属阴类。故不渴饮。仲景五饮互异。其要言不繁。当以温药和之。通阳方法。固无容疑惑。大意外饮宜治脾。内饮治肾。是规矩准绳矣。议用苓桂术甘汤。

某 形体似乎壮实。阳气外泄。畏风怯冷。脾阳消乏。不司健运。水谷悍气。蒸变痰饮。隧道日壅。

上实下虚。仲景谓饮邪当以温药和之。苓桂术甘得效。从外饮立方。

人参 淡附子 生于术 枳实 茯苓 泽泻荆沥姜汁法丸。

某 老人久嗽妨食。议以外饮治脾。苓桂术甘汤。

王(三四) 脉沉。背寒。心悸如坠。形盛气衰。渐有痰饮内聚。当温通补阳方复辟。斯饮浊自解。(脾肾阳虚)

人参 淡附子 干姜 茯苓 生于术 生白芍

冯 阳虚则形寒汗出。痰饮痞聚。都是阴浊成形。乘阳气衰微。致上干窃踞。古人法则。必通其阳以扫阴氛。但宿病无急攻方。况平素忧郁。气滞血涩。久耗之体。不敢纯刚。防劫液耳。

人参 熟附子 淡干姜 炒川椒 川桂枝 乌梅肉 生白芍 另真武丸(三两)

程(四八) 左脉沉静。右脉微弦。四旬清阳日薄。脾脏鼓运渐迟。加以烦心萦思。水谷悍气。蕴蒸痰饮。

仲景谓外饮当治脾阳。况中年常有遗泄之患。按脉非龙相之动搏。议固下益肾。转旋运脾二方。分早晚服。早服从还少聚精七宝。参用丸方。

熟地 苁蓉 枸杞 五味 萸肉 茯神山药 菟丝 覆盆 鱼胶 菖蒲 远志 龙骨 青盐熟蜜同枣肉捣丸。早服五七钱。

茅术 于术 半夏 茯苓 广皮 生益智 白蒺 钩籐姜枣汤泛丸。晚服三钱。开水下。

徐 清阳未展。浊阴欲踞。久延必结痰饮。议用真武丸二钱五分。人参一钱煎汤送。胃阳得震。

浊当退避矣。十服。

某 脉沉弦。饮泛呛咳。[FS:PAGE]乃下虚无以制上。议早服肾气丸。摄纳下焦散失。以治水泛之饮。午服外台茯苓饮。转旋中焦。使食不致酿痰。茯苓饮去术。

某(七一) 高年久嗽。脉象弦大。寤不成寐。乃阳气微漓。浊饮上泛。仲景云。进温药和之。(脾胃阳虚饮逆咳呕)

杏仁(三钱) 茯苓(三钱) 川桂枝(一钱) 生姜(一钱) 苡仁(三钱) 炙草(四分) 大枣(二枚)

顾(二四) 咳嗽数月。呕出涎沫。建中不应。已非营卫损伤。视其面色鲜明。饮食仍进。仿饮邪主治。

小半夏汤加桂枝杏仁姜汁。

李(三八) 劳伤阳气。内起痰饮。卧着气钝饮阻。其咳为多。痰出稍通势缓。且体常汗泄。非风寒表邪不解。并不热渴。亦非火炎烁金。仲景云。饮家而咳。当治饮。不当治咳。

茯苓 桂枝木 苡仁 炙草 姜汁

陈 脉涩小。舌白不渴。身动呕痰。身如在舟车中。此寒热攻胃致伤。逆气痰饮互结。通补阳明为正。白术甘草守中。未能去湿。宜缓商。

人参汁 半夏 枳实汁 茯苓 竹沥 姜汁

马(三四) 肌肉丰溢。脉来沉缓。始发右季胁痛。汤饮下咽。汨汨有声。吐痰涎头痛。此皆脾胃阳微。寒湿滞聚。年方壮盛。不必介怀。温中佐其条达。运通为宜。

茅术 浓朴 半夏 茯苓 陈皮 淡姜渣 胡芦巴 炙草 姜汁泛丸

马(四十) 甘缓颇安。辛泄不受。此阳分气衰。将来饮邪日聚。然卧著咳多。清气失旋。先用苓桂术甘汤。继进外台茯苓饮。

曹(四七) 中年阳气日薄。痰饮皆属阴浊。上乾清道。为冲逆咳嗽。仲景治法。外饮治脾。内饮治肾。分晰甚明。昔年曾用桂苓泽术得效。是治支饮治法。数年真气更衰。古人谓饮邪当以温药和之。须忌治嗽肺[FS:CONTENT_END]

湿气过盛 ,在现代人身上太普遍了, 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有这个问题 ,来看诊的患者,伸出舌头一看,几乎都是舌体胖大、有齿痕,这些都是体内湿气重的表现。

很多人会有疑问,体内水湿多,是因为喝水太多了吗?其实并不是, 体内水湿多,是因为身体运化水液的系统出了问题

正常情况下,我们喝进体内的水,首先要通过脾的运化,把需要的水液运输到身体各部分,被机体利用,之后再把废弃的水液通过膀胱、汗液等排出体外。

如果身体的水液运化系统出现问题,水液不能正常被利用,排泄系统也出了问题,此时就算不喝水,也会出现水湿在体内聚集。

水湿 很可怕的一点在于 具有潜伏性 ,它 前期人体 根本 感知不到 ,等到人体能 发现它的时候 ,它就 已经攻克了脾胃,占据了五脏六腑,弥漫在身体的每一条经络、每一个器官。

而且 湿邪 还有一个非常可怕的特点—— 缠人 。俗话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气在人体内,如油入面。你想啊,油和进了面里,再想把油从面里弄出来,那种难度。

另外, 湿邪从不单独作战 ,它很 容易与风、寒、痰、热等结合在一起 ,形成风湿、寒湿、湿热、痰湿等,导致人体出现各种病症。

所以 祛湿的根本,在于早发现 。发现得早,健脾调理就可以;发现得晚,就需要先消去体内的“邪”气,然后再健脾。

医圣张仲景 对湿气研究很透彻,有一个祛湿名方—— 苓桂术甘汤 ,成为后世 祛湿的鼻祖方

这个 方子始于东汉末年 ,当时洛阳荒旱,流行瘟疫,很多穷苦的病人因没钱治病相继离世,张仲景听说后从南阳赶过去,为穷老百姓免费看诊治病。这期间,发现一个山村的病人,比其他地方病人病情更重,仔细问诊总结后,发现该村子很多人有“湿病”,所以病情比别的地方严重。

于是经过治疗加观察,发明出了流传至今的千古祛湿方—— 苓桂术甘汤。组方就四味药,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

张仲景认为:“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金匮要略》)所以这个方子的治疗思路, 重在温阳健脾化饮

因为 脾主中州 ,职司气化,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阳不足,健运失职,则湿滞而为痰为饮。而 痰饮 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停于胸胁,则见胸胁胀满 阻滞中焦,清阳不升,则见头晕目眩 上凌心肺,则致心悸、短气而咳

这个方子中, 君药是茯苓 既能健运脾胃,消除已聚之痰饮,又善平饮邪之上逆 。脾胃功能强大,就可以将体内痰饮化成水液,茯苓往下走的,能够把中焦脾胃的水湿,通过小便的方式排出去。脾胃强大,痰饮随气而降,胸胁胀满、头晕目眩症状就会消失。

张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个温药指的便是方中的桂枝, 桂枝 在该方中 为臣药 。桂枝就是桂树的枝丫,生发之力非常强大。桂枝在人体内 好像太阳,能够气化中焦脾胃的水湿,让水湿变成人体可以利用的“水蒸气”和汗液 ,“水蒸气”滋润身体各个器官被利用,汗液随毛孔排出体外。

方中 白术 甘温补虚,苦温燥湿,在该方中 为佐药 ,可广泛用于治疗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内生之症。白术味香,它 既能辅助茯苓补气健脾,也能辅助桂枝燥湿利尿

炙甘草作为使药, 主要功效是 补中益气,调和诸药 。另外炙甘草在这个方子中还有一个作用—— 收敛津液 ,因为方中桂枝、白术药性比较温燥,且茯苓利水,为防止体内大量津液流失,所以加入炙甘草反佐一下。

这个方子紧紧扣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个思想: 桂枝从脾胃走到肌肉皮肤 白术从脾胃往上走,升发清阳 茯苓从脾胃往下走,降掉湿浊 炙甘草稳固脾胃大本营 。全方温而不燥,利而不峻,有阴有阳,有升有降,有浮有沉,有补有泻,标本兼顾,配伍严谨,药仅四味,却有千军万马之声势,临床祛湿疗效惊人!

第一个治疗“心下逆满” 。心下就是脾胃这个部位,逆满就是脾胃水湿太多了,有一种上逆的感觉,比如喝点水就想打嗝或者呕吐。

第二个治疗“气上冲胸” 。意思就是说湿气太多了,不能气化成津液,到胸部这个位置受到了阻挡,于是就有一种气冲到胸部,很膈应的感觉。

第三个治疗“起则头眩” 。意思是说,蹲下去马上站起来头晕。蹲久了站起来头晕正常,很多人都有,但是如果刚蹲下就站起还头晕的话就是湿气太重的原因。当然也有单纯血虚的原因。但如果一个人湿气太重的话,他的脑部气血就相对不足,因为有一部分被湿气占据了,所以起身的时候会导致脑缺血从而头晕。

第四个治疗“身为振振摇” 。走路的时候身体摇晃,需要扶着墙走。为什么会摇晃呢?可以想象一下,只有小舟在江河里才会摇晃,身体里面的水湿多了,身体就好比小舟,摇摇晃晃的。

以上四个症状是苓桂术甘汤的主攻方向 ,当然,远远不止这些。放到今天来说,只要贴你有湿气,尤其是 中焦脾胃有湿气都可以用这个方子

显著特点就是 舌头又胖又大,口水多

中医博大精深,很多中药方剂治疗效果都很好,但 使用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来综合判断和分析, 辨证用药 。此类药方 不适合咳痰粘稠和饮邪化热 这两类型的患者。

苓桂术甘汤,中医方剂名。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效。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梅尼埃病、神经官能症等属水饮停于中焦者。

健脾祛湿养生茶配方

健脾祛湿养生茶配方,脾虚不仅会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而且还可能会导致湿气过重,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合理饮茶能够改善脾虚的状况。下面分享健脾祛湿养生茶配方。

健脾祛湿养生茶配方1

1、四君子茶

食材: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做法: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放入锅中,加水煎服即可。

功效:具有健脾益气、促进消化的作用,可用于改善脾胃气虚症。另外,对中枢神经、心脑血管和内分泌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2、赤小豆薏仁茶

食材:赤小豆、薏仁、少许红糖

做法:薏仁洗净后,文火炒熟驱寒,与提前煮熟的赤小豆放入养生壶中,加适量清水继续煮10分钟,加入少许红糖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具有健脾养胃、利水排湿、利尿消肿的功效,可用于缓解湿气过重所引起的脾胃虚弱症。

3、陈皮大枣生姜红茶

食材:陈皮、大枣、生姜、红茶

做法:陈皮、大枣洗净,与切成丝的生姜一起放入养生壶中,加入少许红茶,加水炖煮十五分钟左右即可。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散寒暖胃、补血益气、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改善寒湿所致的脾虚、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症。

健脾祛湿的中药方子

1、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出自《医学正传》,方子由人参 9克、白术 9克、茯苓 9克、炙甘草 6克、陈皮 3克、半夏 45克组成,可以加入大枣和生姜一起煎服,有健脾补气、祛湿化痰的功效,对于慢性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脾胃虚弱的人群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2、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是出自《金匮要略》的中药方剂,由茯苓12g,桂枝(去皮)9g,白术、甘草(炙)各6g组成,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水的功效。其中茯苓和白术是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桂枝也有温阳健脾的作用。对于痰多咳嗽、阳气不足湿气淤积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3、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方中有半夏 9克;黄芩 6克;干姜 6克;人参 6克;炙甘草 6克;黄连 3克;大枣 4枚,其中半夏辛温,散结除痞,干姜散寒,又以人参、大枣甘温益气、补益脾虚,是和中健脾、温阳祛湿的好方子。

4、升阳除 湿汤

升阳除湿汤出自《兰室秘藏》下卷,由苍术3克 柴胡 羌活 防风 升麻 神曲 泽泻 猪苓各15克 炙甘草 陈皮 麦蘖面各09克组成,适宜脾虚湿盛的人群服用,对于改善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若是畏寒者,可加入生姜和大枣。

5、荨麻疹汤

荨麻疹汤最初实际上是一方治疗荨麻疹的偏方,由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组成。其中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川芎防风祛风止痛,所以有健脾益气、祛风湿的功效。

6、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汤出自《内外伤辨》,属于祛湿方,由羌活 3克;独活 3克;藁本 15克;防风 15克;甘草 15克(炙);川芎 15克;蔓荆子 09克 组成。其中羌活、独活、防风能祛风湿、利关节,川芎能活血、祛风止痛,蔓荆子有祛风止痛的功效,几种药材合用有很好的的祛风利湿的作用。对于有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7、健脾祛湿汤

健脾祛湿汤就属于比较现代的中药方剂,由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药30克,草蔻10克,生薏米30克,生扁豆30克,萆解10克,枳壳15克,黄柏15克,芡实15克,桂枝10克,花粉10克组成,用水煎服,有健脾和胃、清热祛湿的功效。

健脾祛湿养生茶配方2

8款冬季健脾祛湿养生茶

1、生姜红茶

气温下降,常易引起胃痛发作,尤其是胃寒者。这时喝杯生姜红茶暖暖胃就很好。生姜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解毒、消炎、祛湿活血、养胃暖胃、止呕、消除体内垃圾等作用。姜茶可能喝一次即驱走轻微的感冒,症状较重者一连三天每日喝一次,就不再流鼻水、咳嗽、发烧、喉咙痛、头痛;容易患感冒者也可以每三天喝一次以起预防之效。

做法:红茶5克,生姜粉2克,红糖适量。把红茶和姜粉一起放入杯中,用90℃以上水冲泡;等稍温后放入红糖即可饮用。

2、茉莉花茶

茉莉味辛甘、性温,能帮助胃的消化吸收,缓和胃痛,对腹泻、腹痛有很好的疗效。故茉莉花茶素有“胃部保护茶”之称,有安神定志的效果,可以让人心情舒畅,从而镇定、舒缓紧张情绪。

做法:用茶匙从密封罐中取出适量的茉莉花茶倒入玻璃杯中。冲泡茉莉花茶时采用自上而下的冲入沸水,这样让茉莉花茶茶叶翻滚,茶香花香四溢。

3、红枣桂圆枸杞茶

枸杞、红枣、桂圆都是补血补气的佳品。枸杞可以护肝补肾、明目、润肺、抗衰老。煮桂圆红枣茶的时候加一点枸杞,能增加香甜味又红糖味甘性温,中医认为红糖有健脾暖胃、活血化瘀的功效。适量的红糖水能舒缓经痛。

做法:将桂圆去除外壳以及果核,红枣去除果核;然后将桂圆、枸杞、红枣以及白砂糖一起放入杯子之中,加入开水进行冲泡,十分钟之后就可以服用了。

4、姜苏茶

姜苏茶具有很好的驱散风寒的作用,并且对于胃部有很好的调养功效。如果在冬天出现风寒感冒或者是胃痛胃胀的情况,那么服用一些姜苏茶能够很好的令身体恢复健康。

做法:将生姜切成细丝,苏叶清洗干净;将准备好的材料一起放入杯子之中,用开水冲泡十分钟左右,然后每天喝两剂,当作茶来喝。

5、牛奶红茶

红茶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养胃。红茶中的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能够促进人体消化,经常饮用加糖、加牛奶的红茶,能消炎、保护胃黏膜,对治疗溃疡也有一定效果。但红茶不宜放凉饮用,会影响养胃和暖胃效果,还可能因为放置时间过长而降低营养含量。

做法:红茶3克,牛奶100克,食盐2克。将红茶放入锅中,加水煎煮5分钟。红茶叶过滤掉,另以一只锅煮牛奶。将牛奶煮沸后加入茶汁,加入食盐揽拌。每天早上喝一次,可有效地补充气血,强身健体。

6、大麦茶

大麦茶具有平胃止渴,消渴除热,化谷食之功,有利于食物消化,还能益颜色、宝五脏,和大麦的花语“消化酵母”无比匹配。冬季养生适宜多喝大麦茶。

做法:水2升左右,煮沸,放入一包大麦茶,再煮5-1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不愿意煮的朋友可以用开水直接泡,泡15分钟就可以喝了。煮的比较香。在办公室可以用泡的。

7、普洱茶

普洱茶既有绿茶的养生之用又具红茶的暖胃之功,且普洱茶含的茶碱非常少,不易造成饮后失眠。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在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的饮用普洱茶后可以起到护胃、养胃的作用。

做法:将普洱茶叶置入滤杯中,约10克(铺满杯底,略高)。将才煮开的沸水注入滤杯中,盖末茶叶。片刻,拿出滤杯,弃去第一道茶水。再次注入沸水,盖末茶叶,盖上杯盖,静置20秒左右。打开杯盖倒置,取出滤杯,稍稍滴去茶汁,置于杯盖内。

8、桂花茶

脾胃虚寒的人,很可能在寒冷的冬季反复出现胃胀胃痛等毛病,喝点桂花茶可以暖胃。古人认为桂花为百药之长,可以“散冷气”。桂花性温味辛,煎汤、泡茶或浸酒内服,可以化痰散瘀,对食欲不振、痰饮咳喘、经闭腹痛有一定疗效。

做法:将干燥的桂花和茶叶按照1比2的比例放入杯子中,然后用开水冲泡六分钟,这也就可以直接服用了,最好能够每天早晚服用一杯。

健脾祛湿养生茶配方3

哪几种食物不宜与茶叶同吃

1、茶和白糖

茶叶味苦性寒,人们饮茶的目的就是借助茶叶的苦味刺激消化腺,促使消化液分泌,以增强消化机能。再就是利用茶的寒凉之性,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如茶中加糖,就会抑制这种功能。但古籍中也有茶叶配白糖疗疾的偏方,作为食疗可以,若平时饮茶则不宜配糖。

2、茶与鸡蛋

茶水煮鸡蛋,茶的浓度很高,浓茶中含有较多的单宁酸,单宁酸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

鸡蛋为高蛋白食物,所以不宜用茶水煮鸡蛋食用。

3、茶与酒

不少人酒后都爱饮茶,想达到润燥解酒、消积化食、通调水道的功效,但这对肾脏是不利的。

因为酒后饮茶,茶碱产生利尿作用,这时酒精转化的乙醛尚未完全分解,即因茶碱的利尿作用而进入肾脏,乙醛对肾脏有较大的刺激性,从而易对肾脏功能造成损害。于是肾寒、阳痿、小便频浊,睾丸坠痛等症状接通而至。

4、茶与羊肉

虽然时常吃一些羊肉对身体大有稗益,但在吃羊肉喝茶时,羊肉中丰富的蛋白质能同茶叶中的鞣酸“联姻”,生成一种叫探酸蛋白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对肠道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的蠕动减弱,大便里的水分减少,容易发生便秘。

所以,不宜边吃羊肉边喝茶。吃完羊肉后也不宜马上喝茶,应等2—3小时再饮茶。

5、茶与药

茶叶中的鞣酸可与某些药物(如硫酸亚铁片、构檬酸铁铵、黄连素等)起化学反应而产生沉淀,影响药物吸收。

如果用茶水服用镇静药(安定等),则茶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等兴奋剂就会使药物的镇静作用抵消或减弱。

因为药物种类很多,不容易掌握,所以一律用温水送服,有益无害。

6、吃狗肉后忌喝茶

狗肉中富含蛋白质,而茶叶中鞣酸较多,如食狗肉后立即饮茶,会使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为鞣酸蛋白。这种物质有收敛作用,能减弱肠蠕动,产生便秘,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滞肠内被动吸收,而不利于健康,所以,吃狗肉后忌喝茶。

真武汤也是治疗头晕眩,上重下轻,好象要摔倒在地上一样。真武汤是温中除寒的,所以,真武汤会用到附子,附子属热药。

我们来看真武汤这个方剂组成: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白术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二两,甘草炙二两

开苓桂术甘汤的时候,茯苓是四,白术是二,比真武汤多一点点。真武汤茯苓比白术多一点,苓桂术甘汤中的茯苓是白术的一倍。白术是祛湿,茯苓是这个湿消导到小便里去。如果我们只开白术,不开茯苓,白术是可以祛湿,但是,湿还在身体里面,湿出不来。开了茯苓,我们就知道这个白术祛的湿要从小便排出来。

那么,这个人本身就是下焦虚寒,肾阳不够的时候,所以,我们用炮附子,炮附子很热,一下去,就把水汽化掉了,一方面是要利水,一方面是要把水的温度增加,这样,小便才会导出来。

小便导出来,又怕里虚掉,所以,用芍药和生姜来补。张仲景就是用芍药和生姜来当补药的。真武汤就是这样来的。

还有一种人会用到真武汤,平常看到一个人胖胖的,有事无事,不管天热还是天冷都在一直流汗不止,这种在中医称之为“中湿之人”。

《伤寒论》里有中风,伤寒,温病,还有就是湿热。平常湿很盛的人,我们知道,湿伤于下。什么叫湿伤于下?就是说,居住的地方比较潮湿,久坐湿地,所以,湿从下面开始伤到人的身体。平素湿气很盛的人,一喝水,一喝汤,一动就开始不断的流汗,一天要换好几次衣服,这种人就是中湿之人。

湿很盛的人,水没有办法温化,光是用苓桂术甘汤是清不出去的。湿在身体里面太久就会变成寒湿,这种湿很盛的时候,会头晕眼花。象这种也是真武汤证。

肌肉润动也是用真武汤,苓桂术甘汤和真武汤差异就在这里。

所以,遇到寒湿的人,头昏就是真武汤证,遇到中膈有水的时候就是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就是没有寒湿,寒湿的人一摸脉就知道,脉比较细,比较小,比较慢,还有脚是冷的,有寒湿的人,不口渴,还有湿很盛的人,没有什么胃口,吃不下饭。因为湿伤于下,所以,脚没有力。比如说风湿关节炎,踝关节,膝关节。

为什么会伤了膝关节,我们有三个阴骨,中医叫骨三阴论,这个是出自《黄帝外经》。一个是头顶,小孩两三岁以后收合的骨头,也就是囟会的位置,另外一个就是耳朵后面的骨头,还有一个就是膝盖的骨头,这三个骨头是骨的三阴所在。

湿伤于下,会伤到下面的阴骨,也就是膝盖骨。临床治证的时候,耳朵后面的骨头,头顶囟会这里的骨头,在中医辨证上的帮助都是很大的。

当我们用炮附子的时候,一定是温阳化水,因为湿在里面,用炮附子下去加温。白术去湿,茯苓去水,所以,张仲景开的处方,开得非常的精致,面面具到。

张仲景在利水的时候,他很少用甘草,不管是生甘草还是炙甘草,因为甘草有蓄水的功能,所以,津液不够的时候,我们会用到甘草。那么我们要排水,就不要用甘草,所以,五苓散没有甘草,真武汤也没有甘草。

所以,我们在治水肿的时候,尽量不用甘草。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苓姜术桂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苓姜术桂汤 1 拼音

líng jiāng shù guì tāng

2 处方

茯苓块5钱,生姜3钱,炒白术3钱,桂枝3钱。

3 功能主治

运脾胃,宣通阳气。主寒湿伤脾胃两阳,寒热,不饥,吞酸,形寒,或脘中痞闷,或酒客湿聚。

4 苓姜术桂汤的用法用量

水5杯,煮取4杯,分温再服。

5 摘录

《温病条辨》卷二

古籍中的苓姜术桂汤 《临证指南医案》:[卷八]腰腿足痛

湿凝伤其脾肾之阳。滋填固涩。决不应病。先议用苓姜术桂汤。驱湿暖土。再商后法。吴舌白干涸。脘不知饥。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寒湿

,不饥,吞酸,形寒,或脘中痞闷,或酒客湿聚,苓姜术桂汤主之。此兼运脾胃,宣通阳气之轻剂也。苓姜术桂

《临证指南医案》:[卷五]湿

气。吞酸形寒。乏阳营运。议鼓运转旋脾胃一法。苓姜术桂汤。某(十六)地中湿气。自足先肿。湿属阴邪。阳

《古今医案按》:[卷二]湿

丸。以及脘痞便溏之用苓桂术甘汤。吞酸形寒之用苓姜术桂汤。虽皆古人成法而信手拈来。无不吻合。湿温身热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温热验案]温热兼症医案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组成 5 苓桂术甘汤的用法用量 6 苓桂术甘汤的功效与主治 7 方解 8 苓桂术甘汤的临床运用 81 加减法 82 使用禁忌 9 苓桂术甘汤的现代适应证 91 慢性肾炎 92 慢性支气管炎 93 心源性水肿 94 支气管哮喘 95 其他 10 苓桂术甘汤的药理作用 101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02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103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104 对肾功能的影响 105 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 106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107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108 对肿瘤的影响 11 歌诀 12 出处 13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苓桂术甘汤 1 拼音

líng guì shù gān tāng

2 英文参考

linggui zhugan decoc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ing Gui Zhu Gan Tang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

苓桂术甘汤记载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其组成为茯苓12g、桂枝9g、白术9g、炙甘草6g,具有健脾渗湿,温化痰饮之功效。主治痰饮病,为治疗痰饮病的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特发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美尼尔病、心包积液、风湿性关节炎、病毒性心肌炎等属痰饮内停者。

苓桂术甘汤对免疫功能具有促进、调节作用,又有广谱抗过敏作用,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并对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抑杀作用,因而对慢性胃炎、支气管哮喘应有一定治疗作用。该方剂对胃肠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和利尿作用,同时对心脏血管功能、血液流变学均具有改善作用,因此对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水肿应当有一定治疗作用。值得重视的是该方剂对肝胆功能及胃肠道功能、神经内分泌功能均有十分积极影响,这对保证上述适应证的疗效可起到辅助作用,同时还发现该方剂各味中药均具有抗肿瘤作用。因此应用范围可适当扩大。但是对上述适应证和并发水肿,从现代医学分析,大多已合并心力衰竭或其他心功能障碍,特别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还应配合现代医学解痉止喘、吸痰吸氧、强心利尿等治疗为宜。[1]

4 组成

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2]。

茯苓12g、桂枝9g、白术9g、炙甘草6g[3]

5 苓桂术甘汤的用法用量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2]

水煎服。

6 苓桂术甘汤的功效与主治

苓桂术甘汤具有健脾渗湿,温化痰饮的功效。主治痰饮病。症见胸胁胀满,眩晕心悸,或气短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3]

7 方解

苓桂术甘汤是为中阳不足、水饮内停所致之证而设,不论是伤寒吐、下之后,还是杂病痰饮内停,其致病之因,皆为中焦阳虚,脾失健运,水饮内停。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要略方论》)。其治法当温阳化饮,健脾和中。[3]

苓桂术甘汤所治痰饮病,乃因中阳不足,饮停心下所致。中焦阳虚,脾失运化,则湿聚成饮;饮阻中焦,清阳不升,故头晕目眩;上凌心肺,则心悸,胸满,或短气而咳。治宜温阳健脾利湿以化饮。方中以茯苓为君,取其甘淡性平,健脾利湿、化饮。饮属阴邪,非温不化,故以桂枝为臣,温阳以化饮。苓、桂相伍,一利一湿,颇具温化渗利之效。湿源于脾,脾阳不足,则湿聚为饮,故以白术为佐,健脾燥湿,俾脾气健运,则湿邪去而不复聚。使以甘草,调药和中。药仅4味,配伍精当,温而不热,利而不峻,实为治痰饮之和剂。此方服后,当小便增多,是饮从小便而去之征。[4]

8 苓桂术甘汤的临床运用

苓桂术甘汤为治疗痰饮病的代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脉沉紧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3]

81 加减法

若呕吐痰水,加制半夏;痰多,再加陈皮;气虚,加党参、黄芪;脾阳不足、湿盛泄泻,可与平胃散合用。[3]若咳嗽痰多者,加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心下痞或腹中有水声,可加枳实以快气行水。[4]

82 使用禁忌

苓桂术甘汤药性偏于辛温,若属阴虚火旺、湿热阻遏而生的痰饮者,不宜应用[3]。

9 苓桂术甘汤的现代适应证

[4]

苓桂术甘汤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的水肿属阳虚者,可加味用之。

91 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仅少数是由急性肾炎发展所致,其病因多为免疫介导的炎症。其中除免疫因素外,非免疫、非炎症因素也占重要地位。首先是免疫反应,某些外源性抗原或内源性抗原可 机体产生抗体,在血循环中形成免疫复合物,在某些情况下免疫复合物沉积或被肾小球捕捉并激活炎症介质导致肾炎产生;多个抗原、抗体分子形成网络状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和(或)肾小球系膜清除功能降低及补体成分功能缺陷等原因使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而患病;血循环中的游离抗体与肾小球固有抗原或已种植的肾小球的外源性抗原相结合在肾小球的局部形成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并导致肾炎。若原位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或循环免疫复合物不能被机体清除或机体针对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中免疫球蛋白产生自身抗体则导致病变并持续和进展;同时细胞免疫在某些类型的肾炎发病机制中也有重要作用。其次免疫反应需引起炎症反应才能导致肾小球损伤,炎症反应中炎症细胞可产生炎症介质,炎症介质又可趋化、激活炎症细胞,各种炎症介质间又相互促进或制约,形成十分复杂的网络关系,造成肾小球炎症病变。主要炎症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主要炎症介质包括补体、凝血纤溶因子、血管活性胺、白细胞三烯、激肽,近年又发现许多新的炎症介质,如活性氧等自由基、活性氮、血管活性肽、前列腺素类、血管活性胺、细胞黏附因子等。

92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患者连续咳嗽、咳痰3个月以上,或每年咳嗽2个月以上,连续超过两年并除外心肺和其他疾病者为慢性支气管炎。其病因主要是机体和呼吸道局部抵抗力降低,外因常常是细菌等微生物感染、有害气体、尘埃吸入、过冷过热、空气干燥等,常见感染微生物是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常见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衣原体、支原体等,也有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者。同时吸入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如花粉、粉尘或空气污染大气中的有毒气体,或蛋白酶-抗胰蛋白酶失衡等细菌蛋白质的过敏以及体内的因素等也是常见的病因。病原微生物在呼吸道生长繁殖及其代谢产物、毒素等作用对支气管黏膜破坏,从而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渗出和单核细胞浸润等,慢性期主要是支气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主要以慢性咳嗽、咳痰,两肺支气管内可闻及干湿哕音为主要表现。

93 心源性水肿

心源性水肿一般认为是右心衰竭的表现,引起右心衰竭的常见疾病首先为慢性支气管肺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各类急重症肺炎等严重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其次为心肌病、急慢性心肌炎、心瓣膜炎及心内膜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等心脏本身疾病;第三为心包积液、心包肿瘤、缩窄性心包炎等心包病变。右心衰竭往往不单纯存在,常累及左心,同时心肌、心内膜、心瓣膜以及心包病变也常累及全心,而不是单一右心或左心衰竭;第四为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心肌梗死、妊娠高血压等。该类疾病产生水肿主要是因右心射血能力降低,上腔、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而瘀血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心衰或心包积液、心包缩窄等心脏症状及体征,同时出现肝脏肿大、颈静脉怒张以及门静脉高压。

94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除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诱发外,还可由物理、化学及其他过敏因素诱发,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增强,支气管除上述黏膜病变外,还可出现平滑肌痉挛,气道上皮细胞纤维化,基底膜增厚,气道内分泌物潴留等。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哮喘的发展,其主要病理改变为:①气道黏膜中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②气道上皮损伤与脱落,纤毛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而坏死;③气道壁增厚,黏膜水肿,胶原蛋白沉着;④气道黏液腺肿大,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气道黏膜充血水肿,渗出物质增多,黏液滞留导致气道黏液栓形成;⑤气道平滑肌收缩,部分出现功能性改变及缺陷。由于病原微生物的直接侵袭及代谢产物作为致热原,从而诱发体温调节功能障碍而发热,呼吸道黏膜炎症及渗出物 从而出现咳嗽、咳痰,以及因黏膜水肿、气道狭窄、平滑肌痉挛肺部听诊可出现不同程度及不同性质的干湿性哕音及哮鸣音。

95 其他

常用于治疗特发性水肿、肾病综合征、美尼尔病、心包积液、病毒性心肌炎等属痰饮内停者。

10 苓桂术甘汤的药理作用

[5]

101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茯苓及茯苓多糖既能增强细胞免疫,又能增强体液免疫,茯苓多糖及羟乙基茯苓多糖可使淋巴细胞毒性增加20~28倍,羧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加特异性玫瑰花环形成率,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可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拮抗免疫抑制剂对巨噬细胞功能的抑制,使脾脏、胸腺、淋巴结重量增加;茯苓煎剂还能升高植物血凝素诱发的淋巴细胞转化率,使脾脏抗体分泌细胞数明显增加,提高免疫球蛋白IgG,茯苓多糖能诱生IL2;茯苓素对免疫功能也有调节作用,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功能,但对IL2的产生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从而对PHA、ConA、LPS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血清抗体、脾脏细胞抗体产生能力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臣药桂枝浸膏在肾炎的研究中对嗜异性抗体反应显示抑制补体活性的作用;桂枝能抑制IgE致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过敏性介质的释放,抑制补体活性;桂枝挥发油对佐剂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佐药白术水浸剂可显著增强抗体产生能力,增强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可促进骨髓细胞增殖反应及IL1、IL2的分泌,提高外周血WBC数量,增加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对T淋巴细胞功能也有增强作用,使免疫抑制动物TH细胞数明显增加,提高TH/TS比值,增加T细胞表面IL2R的表达,使IL2显著提高;白术多糖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显著提高IL2分泌水平;白术挥发油可提高巨噬细胞活性,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甘草及多种成分对免疫功能影响比较复杂,甘草多糖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和单核细胞的功能,甘草甜素能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的能力,甘草酸二胺可提高血清中INFα水平,甘草次酸可升高淋巴细胞比率,甘草Lx可降低抗原量,抑制抗体形成,防治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甘草甜素还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抑制IgE、ConA、化合物48/80诱导的组胺释放,β甘草次酸是人体补体经典途径的抑制剂。

由此可见,该方剂4味中药对免疫功能均有促进、调节作用,而且对过敏反应有抑制作用。

102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君药茯苓所含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对佐剂性关节炎或继发性炎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能改善炎症的全身症状。臣药桂枝可抑制组胺生成,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和释放,清除自由基,提高心肌SOD活性,减少LPO生成,对多种致炎物质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棉球肉芽肿等过程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佐药白术可抑制脂质过氧化过程,降低组织中LPO含量,防止有害物质对组织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对抗人RBC自氧化溶血,提高RBC中SOD的活性,增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B的活性,显著提高全血GSHPx活性,显著降低RBC中MDA含量。甘草具有保泰松、氢化可的松样抗炎作用,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渗出、水肿、棉球肉芽肿等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免疫性炎症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甘草也有抗氧化作用,甘草中胀果香豆素A有较强的清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光果甘草酮、甘草查耳酮有较强的抑制H2O2溶血的作用;光果甘草定、西班牙光果甘草定A、B对肝线粒体过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103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君药茯苓煎剂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钩端螺旋体等均有抑杀作用。臣药桂枝挥发油对炭疽杆菌、金**葡萄球菌、霍乱弧菌、肺炎球菌、变形杆菌、沙门菌、痢疾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桂枝煎剂对流感病毒、孤儿病毒及部分霉菌等有抑制作用。佐药白术水浸剂对絮状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醇提取物及黄酮类化合物对金**葡萄球菌、结核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真菌、幽门螺旋杆菌、链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甘草对HIV、肝炎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腺病毒Ⅲ型,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牛痘病毒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酸对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抑制力较强;甘草多糖对水痘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有抑制作用,β甘草次酸能抑制HIV,甘草甜素除对上述病毒有抑制作用外还能抑制肝炎病毒;甘草煎剂对阿米巴原虫、 滴虫也有抑制作用,其热水提取物对华支睾吸虫也有杀虫作用。

104 对肾功能的影响

君药茯苓对健康人的利尿作用不明显,但对肾源性及心源性水肿病人利尿作用显著,茯苓素是利尿的有效成分,具有和醛固酮及其拮抗剂相似的结构,可与肾小管细胞浆膜的醛固酮受体结合,拮抗醛固酮活性,提高尿中Na+/K+比值,产生利尿作用。臣药桂枝所含桂皮油具有很强的利尿作用,同时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使血液运行体表而具有显著的发汗作用,从而使水分从皮肤蒸发。佐药白术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抑制肾小管对Na+、K+、Cl的重吸收,增加其排泄。甘草所含甘草酸可减轻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

由此可见,该方剂各味中药均能保护肾功能。

105 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茯苓的水、乙醇、乙醚提取物均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臣药桂枝水煎剂注射给药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降低缺血再灌注心脏室颤的发生率,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肌乳酸脱氢酶和肌酸磷酸激酶的释放,减少LPO生成,提高SOD活性,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含量,降低血浆黏度,有利于血细胞表面电荷充分暴露和变形活动,从而使全血黏度降低,并能解除RBC及血小板聚集,改善组织血液循环,消除肌浆网和雪旺细胞内质网水肿,使病变组织逆转修复。佐药白术有扩张血管和降血压作用,能利尿,减轻心脏前负荷,但对心房肌有抑制作用;白术煎剂和醇浸剂可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时间,对血小板也有显著抑制作用,甘草提取液、甘草黄酮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均有拮抗作用;甘草次酸能减少心肌梗死范围,且具有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的激动剂样作用,甘草甜素反应性引起血压升高,甘草次酸具有显著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的作用;甘草中黄酮成分对胶原、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比阿司匹林强177倍。

106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茯苓对肝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能降低肝硬化患者肝脏的胶原蛋白,促进肝内纤维组织重吸收,具有显著抗肝硬化作用;同时茯苓可加速肝脏再生速度,使肝重量明显增加;茯苓还能降低胃酸含量,预防胃溃疡发生,能松弛血管,具有解痉作用。臣药桂枝所含桂枝醛能促进肠蠕动,使肠中腐败气体得以排除,桂皮酸有促进胆汁分泌和利胆作用。佐药白术煎剂具有保肝作用,能减轻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降低ALT,防止肝糖元减少;白术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明显增加胆汁分泌,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抑制胃蛋白酶分泌,同时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液酸度,对胃炎、胃溃疡有预防及治疗作用;白术提取物能促进小肠隐窝细胞株细胞增殖,对小肠黏膜损伤有修复作用;对胃肠肌电紊乱有一定调节作用,可显著促进胃排空及肠推进,当肠管受乙酰胆堿作用处于兴奋状态时,白术抑制之,当肠管受肾上腺素作用而抑制时,白术则兴奋之,从而使肠管活动恢复正常,所以对胃肠活动具有双相调节作用。佐药甘草及甘草甜素对多种试验性肝损伤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对肝硬化均有抑制作用,可抑制纤维组织增生及减轻间质炎症反应,减轻肝坏死及气球样变;甘草酸二胺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甘草酸对HBV有直接抑制作用;甘草还具有显著的抗溃疡作用,可抑制胃酸分泌,直接吸附胃酸,降低胃液酸度,增加胃黏膜细胞己糖胺成分,保护胃黏膜不受损伤,促进消化道上皮再生, 胃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释放有黏膜保护作用的内源性前列腺素;甘草FM100具有**堿样解痉作用,抑制肠管痉挛和收缩。

由此可见,该方剂各味中药具有一致的保肝、利胆、抗肝硬化作用,以及抗溃疡、保护胃肠黏膜、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

107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茯苓不仅具有镇静作用,而且茯苓水煎剂口服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先升高而后下降作用;研究发现茯苓的三萜化合物、茯苓乙醇提取物、茯苓皮的甲醇提取物使胰岛素的分化诱导活性增强,白色脂肪细胞ST13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增强。臣药桂枝水煎剂及桂皮醛具有解热、降温、镇痛作用,桂皮醛还具有镇静和抗惊厥作用。佐药白术挥发油少量具有镇静作用,白术煎剂能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B的活性,降低MDA含量;白术及白术多糖还能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白术多糖对胰岛损伤有一定修复作用,同时具有降血糖作用,还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甘草及总黄酮对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害有保护作用;甘草次酸可提高缺血再灌注大脑线粒体ATP酶、脑组织乳酸脱氢酶活性,减轻脑水肿;甘草FM100有镇静和抗惊厥作用;甘草可兴奋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从而显著提高神经、内分泌调节能力,提高机体的适应性,协调其他神经、内分泌激素发挥作用。

108 对肿瘤的影响

苓桂术甘汤中4味中药均具有抗肿瘤作用。君药茯苓及茯苓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茯苓多糖通过直接细胞毒作用及提高免疫功能对腹水癌及肉瘤S180细胞、人慢性骨髓白血病K256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茯苓素通过抑制核酸转运和肿瘤细胞DNA合成,对白血病L1210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臣药桂枝所含桂皮醛也具有抗肿瘤作用。佐药白术挥发油对癌细胞有细胞毒作用,能降低瘤细胞的增殖率,降低瘤组织的侵袭性,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反应;白术挥发油对艾氏腹水癌、淋巴肉瘤、食管癌、肉瘤180等均有抑制作用。佐药甘草具有抗肿瘤及抗突变作用,甘草提取物对胃癌MGC803、肝癌HepG2、肺癌NSCLL、官颈癌传代HeLa细胞等可选择性诱导其凋亡,使原癌基因cfos、cjun、cmyc蛋白表达上调。

11 歌诀

苓桂术甘化饮剂,健脾又温膀胱气;饮邪上逆气冲胸,水饮下行眩晕去。[3]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2 出处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