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专注专心的古诗句 专心致志的名人名言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形容专注专心的古诗句 专心致志的名人名言,第1张

  学生们应该专心致志地学习。专心致志注意力就能高度集中。以下是我分享的专心致志的名人名言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专心致志的名人名言经典

1) 一朝开始便永远能将事业继续下去的人是幸福的。——赫尔岑

2) 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透镜一样。——法布尔

3) 有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环境能锻炼出人才来。——徐特立

4) 在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常常学船长的样子,在狂风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货物扔掉,以减轻船的重量。——巴尔扎克

5) 道足以忘物之得春,志足以一气之盛衰。——苏轼

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天祥

7)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8) 态度是成功的源泉,没有良好的态度,就没有成功。——吴锦宜

9) 要记住!情况越严重,越困难,就越需要坚定、积极、果敢,而越无为就越有害。——列夫·托尔斯泰

10) 良好的态度是构建你人生大厦的基石——苏盛豪

11) 如果你觉得你还不够优秀,就反省一下你的态度吧!—何显龙

12) 意志——这不单纯是欲望和欲望的满足,同时也是欲望和制止,欲望和放弃。假如你的孩子仅仅受到实现自己的愿望的训练,他是不会有最大的意志的。——马卡连柯

13) 良好的态度,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健康的体魄。刘一鸣

14) 小苗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人不经困难难以成材。

15) 不要灰心,不要绝望,对一切都要乐观……需要有决心——这是最要紧的,有了决心一切困难的事都会变得容易。——果戈理

 专心致志的名人名言推荐

1) 物理学教给了我们严峻的一课:人的意志是受到某些决定性的限制。——艾尔·巴比

2) 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爱因斯坦

3) 天空虽有乌云,但乌云的上面,永远会有太阳在照耀。——三浦绫子

4) 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费尔巴哈

5) 人在意志力和斗争性方面的长处或短处,往往是导致他们成功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哈代

6) 即使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

7) 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毅来完成它。——歌德

8) 良好的态度,快乐的人生;恶劣的态度,黑暗的人生。——吴锦宜

9) 人总是要犯错误、受挫折、伤脑筋的,不过决不能停滞不前;应该完成的任务,即使为它牺牲生命,也要完成。社会之河的圣水就是因为被一股永不停滞的激流推动向前才得以保持洁净。这意味着河岸偶尔也会被冲垮,短时间造成损失,可是如果怕河堤溃决,便设法永远堵死这股激流,那只会招致停滞和死亡。——泰戈尔

10) 好的态度是你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廖保丰

11) 生活是一场艰苦的斗争,永远不能休息一下,要不然,你一寸一尺苦苦挣来的,就可能在一刹那间前功尽弃。——罗曼·罗兰

12) 惟其痛苦,才有欢乐。——贝多芬

13)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14)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5)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专心致志的名人名言精选

1) 精彩的人生是来自我们对态度的把握。——吴锦宜

2) 谁没有耐心,谁就没有智慧。——萨迪

3) 能赢得普遍尊敬的人,并不是由于他显赫的地位,而是由于始终如一的言行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列夫·托尔斯泰

4) 态度是成功的源泉。——周明

5) 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不可能有雄才大略。——巴尔扎克

6) 目标既定,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曲折都不灰心丧气,不轻易改变自己决定的目标,而努力不懈地去学习和奋斗,如此才会有所成就,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吴玉章

7) 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8) 逆境展示奇才,顺境隐没英才。——霍勒斯

9) 任凭怎样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使之有所成就。——西塞罗

10) 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高尔基

11) 对一个有毅力的人来说,无事不可为。——海伍德

12) 切莫垂头丧气,即使失去了一切,你还握有未来。——奥斯卡·王尔德

13) 一心一意万事成,三心二意失良机。——刘一鸣

14) 在没有开始履行自己的使命以前,要有钢铁般的意志和耐心,不要害怕险峻、漫长的几乎没有尽头的阶梯……——果戈理

15) 逆境能打败弱者而造就强者。——尼克松

16) 从不为艰难岁月哀叹,从不为自己命运悲伤的人,的确是伟人。——塞内加

17) 态度会改变你的心态,使你的心灵变得美好。——潘晓婷

18) 态度认真会使你一生受用,态度恶劣会使你堕落轮回。——卢思杰

19) 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萨迪

20) 伟大的工作,并不是用力量而是用耐心去完成的。——约翰逊

看了专心致志的名人名言还看:

1专心致志的名言名句

2关于专心致志的名言名句

3表示专心致志的名言

4专心致志的名言句子

5专心致志的名言

专心致志的意思是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丝毫不马虎,把心思全放在一件事上。接下来分享古人专心致志的故事,供大家参考。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屈原和他的时代》述评

和《诗经》研究差不多,屈学研究两千年来一直是先贤们竞相涉足的显学,研究成果可辟一个小小图书室。且不说贾谊、刘安、司马迁、班固、扬雄、王逸等两汉时期的屈学开创者;也不说宋代以降的洪兴祖、朱熹、黄文焕、王夫之、林云铭、将骥、邹汉勋、陈汤王、戴震、胡文英等屈学大师;仅就近现代的梁启超、刘师培、郭沫若、朱自清、闻一多、钱穆、游国恩、姜亮夫、林庚、陆侃如、刘永济、蒋天枢、汤炳正等前辈的研究成就,便足以使人望而却步了。所以笔者常想,尽管屈学领域还有不少千年之迷等待破译,但我们这些解放后成长起来的、没有旧学根基的晚辈,要想再有较大突破,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地下有重大发现。最近有机会搜集研读了90年代以来有关屈学研究的论文、论著,其中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的赵逵夫先生著的《屈原和他的时代》一书,却大大动摇了笔者以前的想法。本书不但有诸多新建树,而且还“获得了历史性的结论”(汤炳正《序》),代表了屈学研究的最新水平。而其作者,则是80年代初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作者在《前言》中自述道,他下决心研究屈原的原始动因是1981年从中国社科院《文学动态》杂志上读到了有关日本学者否定屈原的介绍。所以,该书虽没有一篇直接驳难“屈原否定论”的商榷文字,但各篇都侧重在对屈原生平及所处时代具体问题的考辨上,每篇文章都实实在在地解决或便于解决一些学术盲点和疑点。这其实就是对“屈原否定论”的间接回答。“屈原否定论”仅仅是导致作者倾心屈原研究的原始诱因,并非其从事该项研究的出发点和预定目标,一个个具体问题的深入考辨,最终还是为了对屈原作出全面、客观、符合历史本来面目的评价。所以,该书并不是一部琐碎散乱的“屈原问题考辨集”,更非一部仅限于回答屈原是否存在的“问题考辨集”,而是一部以论文集形式出现的自成体系、自成架构的论著。它在屈原生平和所处时代两大主题交汇的座标下,大体按时代顺序对屈原的世系、行踪、思想、主张、创作、交游及当时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作了立体式考察。作者称他在本书写作过程中作了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是发掘、发现新材料,寻找更多的科学依据;一方面是面对目前所获得的已知条件,使所得的结论能上下左右贯通无碍”(《前言》)。笔者以为,该书的学术价值确实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尽管这两方面很难割裂,常常同时表现在同一篇文章中,但就一些重点文章的价值取向看,还是各有侧重的。所谓新材料、新依据的发现,一是指地下出土、馆藏尘封、散落民间的先秦原始资料的发现;二是指从现有先秦原始资料中发现其新的史料价值。《屈原和他的时代》一书主要指后者。在这方面,《〈战国策·张仪相秦谓昭睢章〉发微》(简称《发微》)和《〈战国策〉中有关屈原初任左徒时的一段史料》(简称《史料》)两文最具代表性。“屈原否定论”之所以能从清末民初的廖平、胡适一直绵延到六十年代以来日本的某些学者,甚至被铃木修次、白川静等写进日本大学教材,并产生一定影响,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先秦史料中没有关于屈原的记载,因此,能从先秦史料中发现有关屈原的记载,问题也就不解而解了。《发微》和《史料》两文便承担了此项重任。《发微》一文将系于楚怀王十八年(前311)的《战国策·张仪相秦谓昭睢章》校勘纠谬后,与《史记》的《屈原列传》、《楚世家》两文中记载该年事件的文字进行了对比研究,经过多方精密考证,判定《战国策·张仪相秦谓昭睢章》中所记秦以楚驱逐昭滑、陈轸为条件方割汉中地与楚议和的情节,就是《史记》两文中所记“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情节前面略去的开头部分,《战国策》和《史记》所记的是同一个完整事件的前后两半。而《战国策》中那位听到秦要楚驱逐昭滑的消息后,便请昭滑引自己面见楚王,要求出使齐国,恢复齐楚邦交的“有人”,就是《史记》两文所记事件后半情节中出使齐国的屈原,并且只能是屈原。至于《战国策》为何不像《史记》一样直接称“屈原”而称“有人”,是由这部书的性质决定的。据《战国纵横家书》所反映《战国策》成书情况看,该书在收录上书、书信时,前面一般不注主名,而该章中“有人”那段对形势作精辟分析的文字,正是屈原给昭滑的一封信,它和《史记》中屈原对形势的看法亦完全吻合。《史料》一文,在对《战国策·孟尝君出行五国章》精心校勘的基础上,考辨否定了林春溥、黄式、缪文远、顾观光等人的系年结论,将其重系于楚怀王十一年(前318)。系年的重新确定,直接关系到对该章事件本质的把握。此前一年,山东六国联盟形成,楚为纵长。孟尝君的五国之行即为巩固联盟工作的一部分,楚乃其出行的第一站,楚王赠孟尝君象牙床,乃为讨好各国执政来访者,以巩固其纵长地位。本文利用另一论文关于“登徒”与“左徒”关系的考订成果,判定《孟尝君出行五国章》中那位力劝孟尝君拒受象牙床的“郢之登徒”,就是时初任左徒之职的屈原。屈原这样做的目的,是怕孟尝君受重礼而败坏形象,进而影响六国合纵抗秦大计。《发微》和《史料》是迄今笔者所见到的屈学界仅有的两篇从先秦史料中发现记载屈原活动的论文,它的“发微阐幽,开显千古之秘”,使“屈原否定论”的依据失去了存在前提,“完全没有重提的必要了”(见《文史知识》1994年2期7页,分别为日本德岛大学竹治贞夫教授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康达维教授对两文评语)。如果说《战国策》中两段史料的发现,为屈原的存在找到了铁证的话,那么《屈原先世与�王熊伯庸》一文则因从《世本》中发现了另一则新材料,而为屈原的家世及屈原与《离骚》的关系找到了铁证。历来都以为屈氏出于屈瑕,因其封于“屈”而以地名为氏;同时,因王逸释《离骚》第二句:“朕皇考曰伯庸”中的“伯庸”为屈原父名,人们也就相沿作如是解了。然本书从《史记·楚世家》三家注《索隐》中发现了一则不为常人留意的重要材料:“《世本》康作庸。”便以此为突破口展开了全面探索。按《世本》所载,西周末年楚熊渠长子之名当为“庸”,依古人在字前加伯、仲、叔、季之例,应即:“伯庸。”《史记·楚世家》作“熊毋康”,《帝系》作“无康”,古无轻唇音,“毋”、“无”又皆在鱼部,“伯”在铎部,平入相转,则“毋”、“无”皆“伯”之假借。“庸”“康”形近易混,且“庸康声类同,古多通用”(孙怡让语),说明“庸”误为“康”。故“毋康”、“无康”,实即“伯庸”。熊渠灭庸国而封其长子在庸(今湖北竹山)以北的汉水边上,并以“庸”名其长子以旌其功;后又伐杨越,封少子疵为越章王;后兵至于鄂,封中子红为鄂王,即为“三王”。又,据《汉书·地理志》等书,甲水流入汉水后的一段,先秦时楚人亦称之为甲水。因伯庸被封于甲水边上,故其后以“甲”为氏,“甲”、“屈”皆见纽字,“甲”借为“屈”,双声假借。《庄子》中称屈氏为甲氏,原因亦正在此。又,学术界虽称屈氏出于屈瑕,史料无证,亦无人考出“屈”在何处;称“伯庸”为屈父,史料亦无一丝痕迹。又,“皇考”当释作“太祖”,不释作“父”;太祖,即受姓之祖。可见“皇考曰伯庸”这句话的意思是:《离骚》作者的太祖就是楚三王之一的熊伯庸。熊伯庸即甲伯庸,甲伯庸即屈伯庸,屈伯庸乃屈氏之始,作为其后代的《离骚》作者姓屈自是必然的了;以作品内容对照屈氏中人,著作权则非屈原莫属。屈原作品中一再称道“三王”、“三后”的原因也豁然明白了。这一“历史性结论”曾使国内外屈学前辈们“深为感佩”(汤炳正《序》)。在此基础上,《屈氏世系与屈原思想的形成》一文又对春秋战国时期屈氏世系及各人物的关系作了细致考稽与勾勒,发现了不少新材料,因而增补了很多新人物。如据屈子赤角�铭文,廓清了屈御寇与屈公子朱的父子关系;据《战国策·莫敖子华对楚威王》、《淮南子·修务》、《困学纪闻》等材料,补入了人皆未知的屈氏英雄屈大心;据《说苑·臣术》、《渚宫旧事》等补入了少为人注意的屈春;据《说苑·指武》、《淮南子·道应》等增补了颇有民本思想的屈原祖父屈宜臼等。将前代学者所勾勒的十余代世系加密到二十余代,其用功之勤可见一斑。和以上诸文从常见史料中发现新证据不同,《左徒·征尹·行人·辞赋》一文则主要充分利用了地下出土的新资料,为一直扑朔迷离的左徒一职的职掌揭开了最后一层面纱。左徒是屈原一生的主要任职,考察其职掌关系到屈原生平中许多问题的研究,然因楚文化的特殊及资料的不足,自唐张守节以来,历代大师都只能含糊其辞,不敢定论。该文在随县曾侯乙墓出土“左垦升徒”、“右垦升徒”资料及汤炳正先生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又在50年代出土春秋时楚人铜器铭文中发现了“右征尹”官名,确定“左垦升徒”、“右垦升徒”是战国时的叫法,“左征尹”、“右征尹”是春秋时的叫法,战国时古籍中统称为“登徒”即中原国家之“行人”。《周礼》中“大行人”、“小行人”大体与楚人“左垦升(登)徒”(简称左徒)、“右垦升(登)徒”(简称右徒)相对应。左徒,即负责国家外交事务中重大事务的大夫。又用《左传》等书关于行人职守、特长的记载,说明屈原几种能力特长之间的关系及《史记》本传对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记载的根据。这篇文章大体廓清了左徒一职的职掌、流变、对执撑者素质的要求、左右徒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原国家的相应官职等诸多问题。另外,《屈原未放逐汉北说质疑与放逐汉北的新证》一文,还从地下出土的长沙马王堆帛书《相马经》中发现了楚地有“南山”的记载,印证屈原作品《抽思》,为判定屈原确曾流放过汉北增补了新证。笔者以为,本书作者在《前言》中所说的已知条件,一是指已发现的现有先秦原始资料;二是指前人的研究成果。本书在运用这些条件创立贯通无碍的新结论方面,确实成绩惊人,前面介绍其善于发现新资料时已有涉及。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汉北云楚与屈原被放汉北任“掌梦”之职考》(简称《掌梦》)、《〈哀郢〉释疑并探屈原的一段行踪》(简称《释疑》)、《屈原在江南的行踪与卒年》(简称《卒年》)三文。《掌梦》一文,考察的是怀王时期屈原被放逐汉北的行踪问题。该文先后征引了包括正史、野史、地下出土资料、历代文人文学创作、今人历史地理研究成果等在内的四十余种典籍,结合当时楚国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民俗心理、语言习惯和屈原作品及历史遗迹,进行了篦发式考辨,终于使学术界频频蹙额、言人人殊的诸多问题有了一个令人满意的说法:战国时楚人所谓“江南”、“汉北”皆以楚郢都(今湖北江陵)为中心言之;屈原在怀王二十四五年放逐汉北,其地即春秋战国时汉北云梦,在汉水下游的北面(相当于今钟祥、京山、天门、应城、云梦、汉川几县地盘),当时该地西部为丘陵、森林地带,乃楚王游猎区,东部为草莽沼泽地,乃屈原居所所在;屈原放逐此地任掌梦官,居住在其东部的云阝(今云梦县),负责管理云梦游猎区及楚王游猎事宜;一次怀王田猎,突遇青凹儿而射之,楚俗,射青凹儿不祥,怀王因而受到惊吓,故屈原作《招魂》招怀王之魂;屈原至怀王二十八年重被召回朝廷;屈赋中“北姑”即“北姑射之山”,在汉北西部;“仓浪之水”即春秋时代清发水,又名清水,亦即今氵员水,在汉北东;“庐江”即芦江,亦汉北河流,以沿岸多芦苇而得名;“南山”在汉北与郢都之间;“江潭”指汉江边上水泽,非专名。我们不敢说本文的结论就是真理,然与已有结论相比,它们确实达到了“上下左右贯通无碍”的程度,大体上揭示了屈原生平中一段重要经历的真实情况,并启示我们对放逐汉北之“放”的含义有了更确切的理解,是迁谪,而不是废官放逐。《释疑》一文,探讨的是顷襄王时期屈原被流放江南的行踪问题。它虽是以索解《哀郢》一文为突破口,不像上文涉及的知识面那么广,但因自汉代以来,人们对其中两句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探索难度,不亚前文。关于两句原文解释,上句“过夏首而西浮兮”,王逸以来,约有七八种代表说法,或释为从西浮而东行,或释为人向东而心恋西,或混“夏首”为“夏口”;下句“上洞庭而下江”,说法更多,或含糊其词,或为站在夏口向西望,湖在上江在下,或为南洞庭而北长江,或为顺着洞庭入湘江,或为船头向洞庭船尾向长江,有的还释为或者上洞庭或者下长江,甚至还有人认为古时洞庭湖在长江北,故先入洞庭再下长江等,可谓千奇百怪,不一而足。本文旁征博引,对以上诸说一一驳议,解上句为:由夏首顺江东行,至湖口而西折入洞庭湖。夏首,乃夏水由长江分出之地;夏口,乃夏水与汉水合流入长江之处,二水相距甚远。解下句为:出洞庭湖而顺江东行。关于屈原被放之地“陵阳”,多以为即远在江南范围之外的今安徽陵阳。本文据《汉书·地理志》、《山海经》、《水经注》及地下出土的《鄂郡启节》考出,此“陵阳”乃江西省西部、庐水发源处西北面的另一个“陵阳”。关于《哀郢》反映的事件背景,说法亦较多,本文考为秦怒取楚十五城,襄王元年(前298)初屈原离郢事。归纳以上结论,本文勾勒屈原行踪为:怀王拘秦,岁末,襄王即位(仍用怀王年号),秦怒其继任而发兵攻楚,楚城连破难守之时,旧贵族迁罪屈原而自保,将其放逐江南之野,即沅湘领域。襄王元年初,屈原离郢,自夏首顺江东行,至洞庭湖口而西折入湖漂泊,本拟至沅湘,后因秦兵势猛,虑沅湘不保,故又出湖沿江东下,至彭蠡泽,又沿庐水西南行,二月份终达与洞庭沅湘流域—罗霄山脉之隔的江西西部陵阳。此勾勒,使学术界或以为屈原流放地在沅湘、或以为在安徽陵阳而又难于解说其中矛盾的难题终得解决,亦与屈原《九章》中反映的屈原行程完全吻合。与上文勾稽屈原行踪的时间相衔接,《卒年》一文,考证了屈原流放江南时由陵阳到沅湘之间的行踪和最后三篇作品创作的时间、地点及卒年。关于屈原最后的作品《涉江》、《哀郢》、《怀沙》的创作时间,学术界分歧较大,清人林云铭、屈复对《九章》中此三首作品次序作了如上调整,然以游国恩、陆侃如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学者不同意,仍坚持《哀郢》、《涉江》、《怀沙》的排列次序。本文综合辨析后确定为,屈原在陵阳留住不久,又原路返回,于秋末到鄂渚,初冬到溆浦,在此创作了《涉江》(前298),后留住此地;同时以凿凿之据证明《哀郢》既不可能为初离郢都(前298)时所作,亦不可能为九年后重返郢都之作,更不会是襄王三十或三十一年(前269、268)屈原死后之作,只能是创《涉江》九年后回忆离郢悲凉情景时的创作;《怀沙》则作于襄王十六年(前283)从湘水上游靠近资水上游的地带向北行进之时死前一月左右的孟夏四月。关于屈原卒年,学者们多纯从《哀郢》一诗所反映的情况来推断,又因对该诗前半部分反映事件及作时看法不一,故致众说纷纭,仅代表性说法就九种之多,最早和最晚者竟相差四十多年。本文则从人们熟悉的《屈原列传》及各家注中发现问题,并参照《哀郢》,判定屈原当卒于襄王十年(前289)至十九年(前280)之间,然后详细排列这十年间楚国发生的重大军政事件,进而考定出他自沉于顷襄王十六年(前283),即顷襄王与秦昭王会于楚故都鄢郢不久。二王相会的消息虽不是屈原自杀的唯一原因,但却是他立即结束生命的导火线。这个时间结论,虽与九种说法之一的姜亮夫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而立论角度、使用证据、推论过程则全然不同,极富说服力。此外,《昭滑灭越与屈原统一南方的政治主张》一文,对屈原外交思想的开掘亦令人耳目一新。人们习惯于用“联齐抗秦”一语概括屈原的外交思想,包括郭沫若也仅称他“想以德政来让楚国统一中国,而反对秦国的力征经营。”(《屈原研究》)本文则从整个六国形势和屈原任左徒前任左徒后,屈原在职之时与去职之时楚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又用以邻为壑的规律结合秦灭巴、蜀的旁证,说明屈原的外交思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联合山东六国共同抗秦,以期遏制“虎狼之国”的发展,争取时间;二是向东南、西南发展,以期先统一南方,作为统一全国的第一步。屈原任左徒之后即改变同齐国争夺泗上之战略为“城广陵”,备越国,与越先后五战;屈原虽去左徒之职,而到怀王十八年恢复在君王面前发言权,即建议昭滑经营越国,五年而灭越。弄清了这些事实,就使我们对屈原外交思想有了更为具体而全面的认识,他的统一全国的思想也就有了具体内容,而不只是一个招牌。对《离骚》、《天问》、《大招》等作品的内容也就有了深层理解。《屈原的冠礼与早期任职》一文的结论可信度亦很高。《橘颂》创作于何时,学术界多仅从作品风格推测,故终难确定。本文则将这篇《九章》中唯一的四言之作与《仪礼·冠礼》和《孔子家语》所载《冠颂》相比较,三者不仅形式相同,内容相近,用词亦雷同,《橘颂》甚至套用《士冠辞》的成句,从而确定为屈原二十岁时举行冠礼后的明志之作。该书在考订重要问题时,还随文解决了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如《屈原列传》开头人们耳熟能详的几句话,“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人均释后二句为上官大夫想夺过去看,屈原不给他看。本书则广征史籍,解“夺”为“改”,解“与”为“同意”,释二句为上官要求屈原修改其起草的限制贵族利益的某些法令内容,屈原不同意,故谗之。此解一出,二人斗争性质深化一层。又如,人多将史料中“鄢郢”二字分开解读,致报怨史料不通,本书则合解“鄢郢”为楚故郢都,楚都屡迁,然皆称“郢”,迁至何处,“郢”前则习惯加此处地名。去一顿号,救活多则史料。再如,《张仪列传》中记楚丹阳之败后又复袭秦至蓝田,胡三省注“蓝田”为今陕西蓝田,读者对楚本来败在长江流域却忽又深入秦腹地大惑不解,本书则纠正为鄢郢南一百华里处另一蓝田,文意豁然。《张仪相秦说昭睢章》中为秦国传话者和被秦想法逐出楚国朝廷者同为“昭睢”,因该材料自相矛盾而久被遗弃,本书则考出文中“睢”字有几处当作“滑”字,传话者乃亲秦派人物昭睢,被逐者则抗秦派中坚昭滑。一字之考,废料派上大用场。此类例子,俯拾皆是,不胜枚举。作为90年代屈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屈原和他的时代》一书也有一些可商榷处。从大的方面讲,该书宏观论述的创见和学术价值逊于具体问题探索的价值。如对屈原前人莫敖子华的研究,本书考辨出莫敖子华即沈尹章,否定了钱穆先生关于莫敖子华即子华子的观点,考订缜密,结论可信,然在论述莫敖子华不忠于一家一姓的爱国思想时,却以岳飞为反例,称其“远远高于愚忠的岳飞,更接近近代的民族主义者”(75页),这就未免因偏爱而拔高了。再如,在阐述屈原改革思想时,对其具体的改革措施考订很有成绩,但在归纳其思想时将屈原归为法家,也似嫌简单化。从小的方面说,该书有些具体问题考辨,证据还嫌不足。如,作者引原始资料宋人邵博《邵氏闻见后录》,说明《资治通鉴》不录以文立身者,又引司马光《五哀诗》中称赞屈原人格及楚辞成就的《屈平》诗,以此裁定《资治通鉴》不载屈原是司马光把他视作了以文立身者,并非因其怀疑屈原的存在,说服力很强。然书作者又进而开掘了一个司马光“深埋心底而不肯道人”的新理由,即他怕改革家王安石以改革家屈原自比。尽管作者为二人的相似找了很多旁证,但仍不免有猜测之嫌,很可能委屈了司马老先生。屈原能否称得上改革家可以讨论,但比屈原典型得多的改革家商鞅照样走进《资治通鉴》,又作何解呢?屈原不入《资治通鉴》,恐怕还是被视为以文立身者且先秦缺乏有关他的史料之故吧。再如,在屈氏的世系中考屈荡的曾孙亦作屈荡,屈建的玄孙亦名屈建,仅以战国无避讳之说为佐证,恐怕还难说服人,仍需进一步寻找证据。也许笔者误解了本书作者的原意,若然,则只能真诚恳求见谅了。

含有专心致志的诗词有: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____颜真卿《劝学诗》

3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4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____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____颜真卿《劝学诗》

6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____赵恒《劝学诗》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8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9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____杜甫《柏学士茅屋》

10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____陆游《读书》

11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____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12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____左思《咏史八首·其一》

1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____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14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____谢逸《送董元达》

15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____章碣《焚书坑》

1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____陶渊明《移居二首》

1 贼人之智文言文答案

语云:“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一贼,白昼入人家,盗磬一口,持出门,主人偶自外归,贼问主人曰:“老爹语云:“贼是小人,智过君子”一贼,白昼入人家,盗磬一口,持出门,主人偶自外归,贼问主人曰:“老爹,买磬否?”主人答曰我家有磬不买贼径持去至晚觅磬,乃知卖磬者即偷磬者也又闻一人负釜而行,置地上,立而溺适贼过其旁,乃取所置釜顶于头上,亦立而溺负釜者溺毕,觅釜不得贼乃斥其人:“尔自不小心,譬如我顶釜在头上,正防窃者;尔置釜地上,欲不为人窃者,得乎?” (《雪涛谐史》)1划线句子未加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线标出来(2分)主 人 答 曰 我 家 有 磬 不 买 贼 径 持 去2在文中找出与加点字字面不同而意思相同的字,填在横线上(2分)(1) 盗 (2) 偶 3 两则小故事中,贼人的特点是:(不超过4字)(2分)4第二则故事中,贼人为什么要“斥其人”?(4分) 参考答案:1 主 人 答 曰︱ 我 家 有 磬 ︱不 买︱ 贼 径 持 去2(1)偷(窃) (2)适 3 狡诈 (随机应变)4 装腔作势,表明釜是自己所有,并非偷窃而得 傀儡僵尸140 2014-12-16。

2 贼人之智文言文答案

语云:“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一贼,白昼入人家,盗磬一口,持出门,主人偶自外归,贼问主人曰:“老爹

语云:“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一贼,白昼入人家,盗磬一口,持出门,主人偶自外归,贼问主人曰:“老爹,买磬否?”

主人答曰我家有磬不买贼径持去至晚觅磬,乃知卖磬者即偷磬者也

又闻一人负釜而行,置地上,立而溺适贼过其旁,乃取所置釜顶于头上,亦立而溺负釜者溺毕,觅釜不得贼乃斥其人:“尔自不小心,譬如我顶釜在头上,正防窃者;尔置釜地上,欲不为人窃者,得乎?” (《雪涛谐史》)

1划线句子未加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线标出来(2分)

主 人 答 曰 我 家 有 磬 不 买 贼 径 持 去

2在文中找出与加点字字面不同而意思相同的字,填在横线上(2分)

(1) 盗 (2) 偶

3 两则小故事中,贼人的特点是:(不超过4字)(2分)

4第二则故事中,贼人为什么要“斥其人”?(4分)

参考答案:

1 主 人 答 曰︱ 我 家 有 磬 ︱不 买︱ 贼 径 持 去

2(1)偷(窃) (2)适

3 狡诈 (随机应变)

4 装腔作势,表明釜是自己所有,并非偷窃而得

傀儡僵尸140 2014-12-16

3 贼人之智文言文翻译

自己的翻译,仅供参考

刘琨年少而有志气,有纵横的才能,喜欢结交朋友,而颇浮夸。和范阳的祖逖是朋友,听到祖逖被任用,些信给亲人朋友说:“我(每天晚上)枕着刀剑等到天亮,志在剿灭叛逆的贼虏,常常害怕祖逖比我先用了他的鞭子(这里不知道对不对)。”他们的意气如此接近。在晋阳,常常被几重的胡骑(这里应该是指匈奴)围住,城里窘迫没有对策,刘琨乘着月色登到高楼上发出啸声,贼人听了,都神色凄然地长叹。到了半夜,又弹奏起胡笳,贼人听了又流泪唏嘘,深切的想念起家乡。到了快天亮的时候又吹,贼人就都放弃围城逃走了。

4 弈秋 文言文阅读 及答案

弈秋,通国②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③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④;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⑤,思援弓缴⑥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⑦。为是其智弗若与⑧?曰:非然⑨也。”

①选自《孟子·告子上》。弈秋,当时的围棋高手。弈,围棋。秋,人名。因善于下围棋,所以叫“弈秋”。这是古人称名的习惯。

②〔通国〕全国。

③〔诲〕教导、指导。

④〔惟弈秋之为听〕即“惟弈秋是听”,完全按照老师说的去做。

⑤〔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一心想着有只天鹅要飞过来。鸿鹄,天鹅。

⑥〔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想着取弓箭把那天鹅射下来。援,取过来。缴,系在箭上的生丝线。箭射出去,可以靠它收回来。

⑦〔弗若之矣〕不如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弗若,不如、不及。之,指那个专心致志的人。

⑧〔为是其智弗若与〕(难道)认为这个人的智力不及那个人吗?为,通“谓”,认为。是,这个人。

⑨〔非然〕不是这样。然,这样。

⑩弈秋:弈,指下为期一个叫"秋"的善于下棋的人

⒒鸿鹄:大雁、天鹅类的鸟。

⒓俱:一同,一起

⒔为是:为,同“谓”,说。是,这。为是,这是说。

⒕与: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听讲,可是他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像弈秋这么高明的师傅,第二个徒弟还是学不好,说明学得好不好主要不在师傅好不好,而在于自身

5 文言文阅读答案刘显传

《明史 刘显传》译文:

刘显,南昌人,天生身材魁梧、膂力绝伦,青年时家贫,为人佣工为生,赶上了荒年,因吃量过大,经受不了饥饿煎熬,便有了轻生的念头。他来到一座荒祠里上吊,不想一连吊了两次,都因为绳子和房椽断了而未遂,刘显以为是有神人护佑,便拜别神像、恸哭而去,混迹于一帮牵夫里,为人拉牵帮佣,辗转经年,到达了天府之国四川,寄居在一所寺庙里,靠打短工和偷吃庙里的供品维持生计。他把偷来的供品扣在一口大钟里,天长日久便被人发现了,他神奇的体力被人们以为是天人下凡。嘉靖三十四年,川南宜宾苗人做乱,巡抚张皋募兵平叛,在众人的劝说纵恿下,刘显应募投军,在首次战斗中,他手舞两把大铡刀当先冲锋,亲手砍杀五六十人,并手擒三名首恶,后军继进,使这场叛乱一举荡平,刘显由此声名大震,从一名走卒一下子升为副千户。从此他一直身历沙场,七年之间凭了战功直升到总兵,其升迁之快,为历代武将中所罕见。

参考:

/linkurl=4iwPIcqEeg8u9CTBVMTRFYNXwaxqjAT820Cli_L7CFbEtY27L-XerGgwrm_KrumjNMEuDRhaESxzmxulImsOKfuDZnb_TzxP2VGrP7wZkE7

注:

《梁书·刘显传》、《南史·刘显传》不详。

6 谁有郑人之智文言文答案

原文

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周人怀朴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朴。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今平原君自以贤显名于天下,然降其主父沙丘而臣之。天下之王,尚犹尊之,是天下之王不如郑贾之智也。眩于名,不知其实也。”

译文

应侯说:“郑国人把没有经过加工的玉叫‘璞’,周人把没有经过加工腌制的老鼠叫‘朴’。一次,周人袋里装着‘朴’,遇见一个郑国的商人,问他:“您要买朴吗?'郑国的商人以为是卖‘璞’的说:‘想买’。周人从袋里拿出朴给他看,原来是没有经过加工腌制的老鼠。郑国的商人便谢绝了,没要。现在平原君自认为很贤能,在天下享有盛名,可是当安平君和李兑在沙丘宫杀害了赵武灵王,赵惠文王作为人子不报杀父之仇,而平原君竟做了赵惠文王的大臣,天下的君王还尊敬他,这是何其愚蠢。由此看来,天下的君王还不如郑国的商人聪明,郑国的商人还能辨明‘璞’不是‘朴’,而不要‘朴’:天下的君王却不能明辨贤与不贤,仍然尊敬平原君。”这都由于是被虚名所迷惑,不了解事实的真相啊!”。

7 王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也先侵犯京师,邀约大臣出去迎接上皇。众人不敢前去,王复请求出行。于是升迁为右通政,代理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前往。敌人露出刀刃夹道威胁他们,王复等人不为此而恐惧。返回后仍担任通政事务,再升迁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

毛里孩侵扰边境,皇帝命令王复出京巡视陕西的边疆守备。从延绥到甘肃,观察地势,进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边,西至定边营,萦绕二千多里。险要关口全在内地,而境外并无屏障,只凭墩堡来防守。军队反而驻扎在里面,老百姓却居住在外面。敌人一旦入境,官军还没有行动,老百姓已经被掠夺完了。再加上西南抵达庆阳,相隔五百多里,烽火不能连接,寇贼到了,老百姓还不知道。请迁移府谷、响水等十九个堡垒,置于接近边疆的重要之地。而从安边营至庆阳,从定边营至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个,共计三十四个。随着地势修建壕沟和城墙,以求声息相闻,易于防守抵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于是只是命令建塔,还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死后,被赠予太子太保,谧号庄简。

8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庞德字令明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也。

少为郡吏州从事、、、、、、又赐子会等四人爵关内侯,邑各百户。会勇烈有父风,官至中尉将军,封列侯。

注译:庞德传庞德字令明,南安郡糩道人。年轻时曾担任郡吏、州从事。

初平年间,跟随马腾攻击反叛的羌人、氐人,屡次立功,逐渐升到校尉。建安年间,曹操在黎阳征讨袁谭、袁尚。

袁谭派郭援、高干等人在河东郡抢掠,曹操命钟繇率关中众将讨伐他们。庞德随马腾的儿子马超在平阳抵御郭援、高干,庞德担任先锋,进攻郭援、高干,大获全胜,亲自斩了郭援。

被任命为中郎将,封都亭侯。后来张白骑在弘农郡谋反,庞德再次随马腾征剿,在两座崤山之间大破敌军。

每次出战,庞德总是攻陷敌阵,打退敌人,在马腾军中最为勇猛。后来马腾担任卫尉,庞德留在马超部下。

曹操在渭南打败马超,庞德随马超逃入汉阳郡,据守冀城。后来又跟马超跑到汉中,投奔了张鲁。

曹操平定汉中,庞德随部队投降了。曹操早就听说庞德骁勇,任命他为立义将军,封他为关门亭侯,食邑三百户。

侯音、卫开等人占据宛城叛变,庞德率领部下与曹仁夺取了宛城,斩了侯音、卫开,便往南驻扎在樊城,讨伐关羽。樊城的众将因为庞德的哥哥在汉中蜀军里,对他产生怀疑。

庞德常常说:“我蒙受国家恩惠,要为国尽义捐躯。我要亲自攻打关羽,今后我不杀关羽,关羽就该杀了我。”

后来他亲自同关羽交战,射中关羽前额。那时庞德总骑白马,关羽的士兵称他为白马将军,都很怕他。

曹仁让庞德在樊城北边十里的地方屯扎,碰上连着下了十几天大雨,汉水泛滥,樊城平地水深五六丈,庞德同众将上堤躲水,关羽乘船进攻,四面包围用弓箭射堤上。庞德披甲持弓,箭无虚发。

将军董衡、部属将领董超等人想投降,庞德都处死了他们。从清晨一直战到过午,关羽攻击更急,箭用完了,就靠近肉搏。

庞德对督将成何说:“我听说良将不怕死,不苟且偷生,烈士不毁大节来求活命。今天就是我死的日子。”

更愤怒地投入战斗,胆气也越来越壮,但势越来越大,将士们都投降了。庞德同部下一名将领、两名伍长弯弓搭箭,乘小船要回曹仁营中。

因为水大船翻了,弓箭遗失,庞德一人抱着船沉到水中,被关羽俘获。庞德站立不跪,关羽对他说:“您哥哥在汉中,我想用您为将军,为什么不早投降呢?”庞德骂关羽说:“你小子,什么叫投降!魏王率领雄兵百万,威振天下。

你们的刘备不过是个庸才,岂能和魏王对敌!我宁肯做国家的鬼,也不当贼人的将。”于是被关羽所杀。

曹操听说后很悲痛,为他的死而流泪,封他两个儿子为列侯。曹丕即王位,派使者到庞德陵墓送去谥号。

下诏说:“从前先轸为国捐躯,王雏绝食而死,丧身殉节,前代人都赞美他们。庞德果敢刚毅,赴难立名,当时人们就称赞他,他的大义在当时就很崇高,寡人怀念他,赠他壮侯的谥号。”

又赐给他儿子庞会等四人关内侯的爵位,各食邑一百户。庞会勇猛刚烈有他父亲的风格,官作到中尉将军,封为列侯。

9 狼施威文言文阅读答案

狼 施 威

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汝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班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

译文:

狐狸笑猪说:“你这个人呀是一个大蠢物,哪能和我相比呢?”猪说:“你就不必讥笑我了,你也不见得在世界上有什么功劳。”狐狸说:“我的毛皮,能给天下百姓作衣服、被子,怎么说我没有功劳呢?如果是你则没有功劳了。”猪说:“我的肉,能让人吃饱肚子,怎么能说没有功劳呢?”这时一只羊慢慢走过来了,说:“你们就不用再争了,我兼有你们两人的长处,你们觉得呢?”话还没说完,一只狼突然来到,全部将他们扑杀了。然后笑着说:“这一帮只适合做奴隶的动物,动不动就说自己的功劳,只能做我的食物罢了!”

10 狼子野心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译文

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就)忘了它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狼子野心,(是)真实(而)没有诬蔑(它们)啊!那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凶恶罢了。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1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120以后的原文发一下

一、学 习 1邴原泣学 2王冕僧寺夜读 3匡衡凿壁借光 4葛洪卖薪买纸 5任末削荆为笔 6欧阳修发愤苦学 7贾逵旁听 8“囊萤”与“映雪' 9王欢安贫乐道 10牛弘笃学 11高凤专心致志 12程门立雪 13宋濂苦学 14司马光著书 15纪昌学射 16刘羽冲死读书 二、人 品 17裴度拾金不昧 18李勉埋金 19何岳两次还金 20孙泰克己为人 21狄仁杰急人之危 22甄彬还金 23韩琦大度 24彭雪琴崇尚俭朴 25鲁宗道正直 26钱大昕观弈 27程氏爱鸟 28钟弱翁好为人师 29萧颖士傲物自侮 30 势利鬼吴生 三、抗 敌 31陈化成抗英 32钱金玉以身殉国 33王义士夫妇见义勇为 34王长年智斗倭寇 35关天培力战英舰 36赵广誓死不屈 37 老妇智斗辽敌 38苏武牧羊北海上 39岳飞抗金 40 寇准解国难 四、教 育 41孟母三迁 42曾子杀猪 43陈谏议教子 44陶母责子 45车夫妻子的规劝 46于令仪诲人 47子路受教 48仲永的不幸 49芒山盗临刑 50艾子杖责孙儿 51愚蠢的父子 五、情 义 52陆绩怀桔 53缇萦救父 54李绩煮粥侍姊 55宋弘不弃糟糠妻 56荀巨伯探病友 57黄仙裳助人 58季札赠剑 59 刘君良兄弟情深 60苏琼晓喻普明兄弟 61缪彤自责感亲人 62江上处女 63义猴 64义犬 65 背诺之人 六、智 慧 66牧童智取狼子 67曹冲称象 68黄怀信巧修龙船 69刘颇当机立断 70杨修颖悟 71白圭经商有道 72田忌赛马 73诸葛恪捷辩 74纪昀妙对乾隆 75阿柴折箭喻理 76晏子谏齐景公 77孙亮识破诡计 78王粲记忆力惊人 79 优旃反语谏秦皇 七、战 争 80曹玮诱敌 81贾诩论战 82孙静疑兵袭王朗 83廉范以少击众 84田单大摆火牛阵 85裴行俭粮车伏兵 86诸葛亮七擒孟获 87 岳飞大败“拐子马” 八、治 国 88子奇治县 89廉范便民 90季文子以德为荣 91固桑论人才 92郑龙谏勿伤百姓 93裴光德大公无私 94戴胄执法 95唐太宗斥邪佞 96苛政猛于虎 97宋王出逃 九、断 案 98县官智断撞车案 99钱若赓断鹅 100盲人窃钱案 101陈述古辨盗 102张举焚猪识真情 103赛跑定案 104张齐贤易产息讼 105崔仁师平反得人心 106 京师指挥察微决疑 十、文 艺 107蒲松龄博采 108曹植七步成诗 109咏絮才女谢道韫 110王安石改诗 111逼真的鼠画 112金农出口成章 113岳柱八岁指瑕 114老农识画 115李贺作诗 下 编 十一、寓 言 116鹦鹉扑火 117瞎子摸象 118饿死狙公 119枭与鸠对话 120割肉自食 121猎人与猎狗 122巫马其买酖 123 鸩与蛇之争 124八哥起哄 125恶鼠的下场 126不识菱角的人 127千金买马骨 128 拔苗助长的人 十二、成 语 129狐假虎威 130画蛇添足 131两败俱伤 132朝三暮四 133塞翁失马 134自相矛盾 135一箭双雕 136三令五申 137鹬蚌相争 138刻舟求剑 139叶公好龙 140纸上谈兵 141杞人忧天 142专心致志 143空中楼阁 144曲突徙薪 十三、志 怪 145董永遇仙记 146田螺姑娘 147佽非斩蛟 148宋定伯捉鬼 149姜三莽吓退鬼魅 150安阳亭书生斩妖 151田不满怒斥骷髅 152鬼怕恶人 153鲍君庙兴衰 154干将莫邪 十四、文言文自测题 155掩耳盗钟 156铁杵磨成针 157齐人攫金 158迂公修屋 159狂泉 160越人溺鼠 161愚人食盐 162鲁人锯竿入城 163外科医生 164黠狼 165杀驼破瓮 166守株待兔 167画龙点睛 168商鞅立木重赏 169黠猱 170欧阳询观古碑 171郑人买履 172叶廷珪抄书 173红毛毡 174喻皓造塔 175文章要多做 176钩刺狼腭 177鸽 178越人养狗 179拷打羊皮定案 180小人 181眉眼口鼻争能 182猴子井中捞月 183狼施威 184假人 185道士救虎。

2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杨振中的

牛弘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弟弼,好酒而酗,尝醉射杀弘驾车牛。弘还宅,其妻迎谓曰:“叔射杀牛。”弘闻,无所怪问,直曰:“作脯。”坐定,妻又曰:“叔忽射杀牛。大是异事。”弘曰:“已知。”颜色自若,读书不辍。

译文

牛弘性格宽厚,在学习中专心致志,虽然职务繁杂,(但)书不释手。牛弘的弟弟牛弼,喜好喝酒甚至酗酒,曾经酒醉中射杀牛弘驾的车前的牛。牛弘回家,他妻子迎接他说:“小叔子射杀了(你的)牛。”牛弘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也不追问,直接说:“做成牛肉干。”(牛弘)坐定了,他妻子又说:“小叔子突然射杀牛。(我认为)是件很大的异常的事。”牛弘说:“已经知道了。”(牛弘)脸上的神色自若,读书不停。

注释

牛宏:人名,乃隋朝吏部尚书,古代名臣。 笃学:专心好学。笃乃深厚的意思 牛宏笃学:像牛宏那样专心好学。 书不释手:书从来不放手

3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上编“志学

晋平公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其君主的呢?”师旷回答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

点燃蜡烛照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好啊!” 高凤专心致志 高凤很喜欢读书 高凤,字文通,小时候是一名学生,家庭以种田为生,但却精通读书,白天黑夜都不停息。妻子(曾经)有一次到田地里去,在庭院里面晾晒麦子,让高凤看住鸡(以防吃麦)。

当时突然下了雨,高凤拿着竹竿读经书,没有发觉水已经把麦子冲走了。妻子回来觉得很奇怪,便责问他,高凤才发觉发生了这样的事(小麦被冲走了)。

过了不久高凤成为了一名闻名天下的学者,于是在西唐山教学生读书。 叶廷珪与《海录》 我年轻时非常喜欢学习,四十多年,不曾放开书卷,拿着它吃东西嘴里觉得香甜,疲倦时用它当枕头。

士大夫家有与众不同的书,借来的没有不读的,读的没有读完全篇不会终止。常常怨恨没有钱财,不能全部抄写。

在那么多书里,分出几十大册,选择其中有用的亲手抄下来,取名为《海录》。 为人大须学问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

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到处安静(没有纷乱),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

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有烦恼。

’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很是觉得不对。” 任末好学勤记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 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有时靠在林木下, 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 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

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 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 他的脏衣服。

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 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王充市肆博览 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说他对母亲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 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

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 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看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于是,(不久)就 广泛地搞通了众多流派的各家学说。

后来回到家乡,退居在家教书。 欧阳修“三上”作文 钱惟演(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没有什么嗜好。

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僚属说:平生唯独爱好读书,坐着读经书、史书,睡者则读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种杂记,入厕的时候则读小令。所以从未把书放下片刻。

谢绛(谢希深)曾经说:“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古书之声,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好学竟到了如此地步。”我因此对谢绛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

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啊。”林逋论学问 求学的人提问,不光要听师长的论说,还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

这其中,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弄清学习中的疑难。

作为一个人不能不学习,学习就当然不能不提问。 欧阳修悔学 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

然而 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 (它的 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

(因此, 人们如 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的小人,难道不值得 深思吗 ?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

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119。

4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

37、老妇智斗辽敌

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呵妪汲水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虏因系绠弓抄,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马之介甲具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常山民吏观而壮之

译文:

端拱年间,有个老妇人独自留在(唐河)店里。不一会,有一个辽兵来了,把马系在门前,拿着弓箭坐着,大声叫老妇人帮他打水。老妇人拿着井绳和水桶去井边, 刚把井绳放下去却停住了,用辽语称呼辽兵为“大王”,就对辽兵说:“井绳短,不够打到水。我年纪老力气又不够,请大王自己打水吧。”辽兵就拿着井绳系住弓 的一头,俯下身子打水。老妇人从后面把辽兵推入井中,骑上辽兵的马跑到郡城。一路上老百姓观看并称赞她勇敢。

38、苏武牧羊北海上

苏武为汉使匈奴,为单于留,使卫律治之。百般胁诱,武终不屈。卫律白单于,单于益欲降之,乃幽武大窖中,无饮食。天雨雪,武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徒武北海上无处,使牧羝。曰:羝乳乃得归。武既止北海上,掘野鼠之藏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十九年乃归。

译文:

苏武替汉朝出使匈奴,被单于留下,让卫律处置他。卫律百般威胁诱惑,苏武始终不屈服。卫律告诉单于,单于更加想要让苏武投降,就把苏武幽禁在大窑之中,没有饮水和食物。天上下雪,苏武咬着雪,和毛毡一起咽下,几天都没有死,匈奴以为他是神人。于是把苏武迁徙到北海没有人的地方,让他牧养公羊。说:“公羊生下小羊羔才能回来。”苏武到了北海,挖掘野鼠收藏起来吃,拄着天子授予的符节牧羊,睡卧起身都带着。十九年才得以回到汉朝。

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次子寿洙邻曾解释说:“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幼时听父兄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醢系肉或鱼剁的酱)。但此典出于何处,已难查找。”后来有探究到宋代李淑《邯郸书目》所言:“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认为“三味”可能出自与此。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上书:“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可见“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该用的就是这个意思。但仍有不少人对此持质疑态度:像寿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