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清代以前训诂学发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简述清代以前训诂学发展,第1张

先秦到两汉是训诂学发生发展时期:叔向说《周颂·昊天有成命》一诗,说明早在春秋时代,训诂已行。汉代训诂有了很大发展,其原因有二:

一是儒家思想被奉为正宗传授和解释儒家经典成了当时学者的首要任务。

二是汉代去古已远,许多字的古义、古音一般人已不能了解,这就使得解释古文献成为迫切需要。

魏晋是训诂学的扩展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注解的范围继续扩大,除了继续注经之外,还出现了大量的解释史书、子书与文学作品乃至佛经经典的训诂著作;

2、义疏形式的出现;

3、出现了一批训诂专著,其中重要的有张揖的《广雅》;吕忱的《字林》;顾野王的《玉篇》;

4、出现了一批研究前代训诂专著的著作。

唐代是训诂学的保守时期:基本上是保守旧注而无创新。孔颖达等人以六朝和隋的旧疏为底本,撰《五经正义》。正义者,正前人义疏,义归一宗也。这样《五经正义》成为官定的五经经义,儒生考试必须以此为准,五经的解释就固定下来,随之也就变成了僵死的教条。《五经正义》没有创新,但保存了许多宝贵资料。

宋代是训诂学的变革时期:宋代重义理而轻章句训诂,其中朱熹对训诂学的影响很大,殷孟伦先生总结朱子对古籍训释的见解,计有8条:

(1)重视字书、韵书,名物训诂;

(2)尊重古注传疏,兼采近时之说;

(3)主张注文宜平易明了;

(4)不可令注脚成文;

(5)不可以己意解释古籍;

(6)会通大义,以定训诂;

(7)不可增字为释;

(8)于所不知,要当阙疑。

洪诚先生总结这时期的训诂学成绩,说有5件事是新的发展:

(1)字分虚实,半虚半实;

(2)古音学萌芽;

(3)注释中用彝器铭文说《诗经》成语,开近代研究方法的先例;

(4)强调用语法批评前人造句、句读、训诂各方面的错误;

(5)文字学发生变化。元明是训诂学衰落时期,元代训诂专著的新作很少,值得一提的是卢以纬的《语助》,这是研究虚字的最早专著。

顾炎武说“明人之书,无非盗窃”。这一时期新编的训诂专专著只有朱谋玮的《骈雅》,方以智的《通雅》和黄扶孟的《字诂》、《义府》,各有特色。这一时期的字书有梅膺祚的《字汇》,张自烈的《正字通》。

《字汇》是我国第一部采用笔划排列法编纂的字典,它把《说文解字》的540部首合并为214部首,还将部首以“字画之多寡循序列之”;每一部首中的字也是以笔划多少排列的,比起《说文》、《玉篇》以音序排列的韵书来,大大地便于读者检字,这在当时来说是最进步的检字法,对后世字典的编纂有很大的影响,后来的《康熙字典》就是完全依照《字汇》的检字法编排的,《正字通》的部首和排列法都依照《字汇》,但比《字汇》征引稍博,这两部字典都是普及性的,直接服务于一般群众,为当时的民众所欢迎。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训诂学和考据学是两种不同的学科,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都不同。训诂学发展到今天,研究范围、研究方法都有了巨大的变革。而我国大量古籍都没有来得及整理,已经整理的也问题不少,训诂学的历史使命还远远没有完成。说它是僵化的象征是不负责任的,说明你对训诂学的认识非常有限。

1、管锡华《校勘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这是科班教材,没用过不知道好不好,个人用的是比较老的管锡华《汉语古籍校勘学》(巴蜀书社),现在在中国图书网还可以特价买到。

2、张舜徽《广校雠略》(上海古籍出版社百年经典学术丛刊本)。

3、王叔岷《斠雠学》(中华书局),暂未涉猎,敬庄兄推荐的值得信赖。

4、陈垣《校勘学释例》(中华书局),比较老的书,但很有价值,陈垣提出了很多新方法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