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习的问题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历史学习的问题,第1张

这个问题其实还应该闹明白两件事就是楼主你年龄多大和对历史的了解到底有多深,我个人推荐先看柏杨的白话资治通鉴要有柏杨曰的,因为一个人看历史难免会受到作者的主观思想的影响,二十四史和通俗演义说实话我都没看过但是想来会有很多的陈旧思想,而在柏杨是以现代的眼光来解释历史看了之后真的很是开阔视野,但是还是那句话不要被作者的思想xinao,即使柏杨先生还是有过激的地方,他对中国的历史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以至于有时矫枉过正。而且年纪小的话很可能不能理解柏杨先生的苦心所在。

如果年纪小,对历史也不是很了解的话我推荐从通俗演义开始读,因为对历史不了解的话看中国历史是很痛苦的因为历史太长了,这看着一个碎片那看着一个碎片,但是如果你对中国历史的大概有个差不多的把握,有一种中国历史是一个整体的感觉的时候,再来看历史感觉就不一样了其中妙处我也表达不出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我觉得看通俗演义可以帮助你建立这个整体的感觉。

至于二十四史留到最后吧等有一定功力再看而且要看就看文言文的,虽然我看文言文也是很头大,但是还是可以看懂意思的。另外看二十四史是一个大工程所以不用勉强,规定一天看几篇,坚持下来慢慢就会看完,收获也会慢慢积累。这个有可能会一上来热情会很高,可是坚持不了多久,所以贵在坚持,这个我有体验我就是意志力差每次坚持不住嘿嘿。

另外你说的容易忘记之说,我只想说除非你是天赋秉异的神童,否则看这么大的工程怎么可能不忘掉。但是忘掉并不可怕,忘掉太正常了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不必勉强自己记住,你只是历史爱好者,又不是学历史专业的无须强迫自己,看历史受到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你受这个故事启发明白了道理,过一段时间故事可能你忘了但是明白的道理却会留下来。得其神而忘其行足矣。大脑也不是什么东西都要往里塞得。

最后我在说说我个人的感受不一定对,我觉得看历史要看今人写的历史,因为今天人思想解放中国人现在的思想大跨步前进取得的进步可能比过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都多看历史问题的角度和透彻不是古人能比的,所以我觉得看看明朝那些事这一类的书更好。

就是冲你的200分来的如果楼主还有什么不解的地方可以再沟通,希望能拿下

通用的有两套

第一套是北师大版的教材:

  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宁 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做为全国师范类教育内的排头兵,其编订的教材一直受到各本科院校的推崇,体系编排合理,严密,适合日常教学,学生易于学习,清晰明白。但是,有些问题涉及不深,点到为止。学术性不够。但是足以应付考研。因为历史学考研考得就是基础。

  第二套:

  1朱绍候《中国古代史》(上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

  2李侃《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第四版

  3王绘林《中国现代史》北师大版(高教版)

  4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高教版

  5齐世荣《世界史》六卷本,高教出版社

  这套教材,也就是网上通常所说的历史学考研11本书。其中,《中国古代史》是一部比较经典的教材,但缺点是内容庞杂,分量很重,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是个不小的负担。不过还是一部很经典的教材。李侃的《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历史很悠久的教材,但是这部教材已经多年未版,许多观点比较陈旧。齐世荣六卷本《世界史》

  是一部多次获奖的教材,是名家领衔编写,其特点是学术性很强,各家观点都有,是国内学术界关于《世界史》研究的较为全面的观点。但是,在体力编排上面,有所欠缺,稍显凌乱。

  总之,教育部考试中心不规定教材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无论那部教材,都不会毫无缺点。但是,可以这样说,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教材,最基础的教材有一套,精看细看,然后有时间,有余力,看些学术性的书籍,则可对考研大有裨益。

中国通史:

《中国古代史》(上册) 晁福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下册) 宁欣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 郑师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 王桧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 何沁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通史:

《世界上古史》 周启迪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中古史》 孔祥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近代史》 刘宗绪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现代史》 张建华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参考书目

《中国历史文选》 周予同 上海古籍出版社

《史学概论》 庞卓恒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地理学》 蓝勇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史学史》 白寿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历史文献学》 杨燕起、高国抗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西方史学史》 郭小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有关历史的学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有关历史的学术论文篇一

 论叙述的历史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历史学定义与目的的思考,探讨史学发展的沿革,并藉此探索史学辉煌与沉寂的内在原因。同时通过思索目前国学热与全民读史热潮的内在动因,探索如何兼顾史学的科学性与扩大学科的群众基础等问题。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创新是其发展不竭的动力。叙述历史无疑是增加史学群众基础的不二选择,史学平民化是一个趋势。如何兼顾叙述的历史和考证的历史,处理历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这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历史;历史学;叙述史学;史学理论;后现代

 一、历史学的定义与叙述史的关系

 1、历史学与叙述史学的关系。关于历史的定义不同历史学家根据自己的理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这些感悟或与时代相关或与治史准则相联系。而几乎所有关于历史的定义无不关注到了历史的叙事这一价值。瞿林东先生在《中国史学史纲》一书中说:“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认识、记载与撰述的综合活动,这便是史学。”i而杜维运先生也有过类似的叙述“一般来讲,所谓历史,不外是以往实际发生的事件(简言之为往事),或者是以往实际发生的事件的记录(往事的记录)。” ii关于这一问题西方也有类似的认定,影响西方史学界数百年的兰克学派创始人兰克,在《拉丁民族日耳曼民族史》一书中提到,“人们一向认为史学家的任务是批判过去,为将来利益正时代,我不主张这样,我真正希望记录过去的事情”。中西史学家何以对此有着类似的认识,我认为基于历史以下几个特点。从历史的本身来看历史是有事实的构成,事实的确认,事实的表达,三方面组成。而事实的构成是其基础。而历史的本身,其实就是过去的事。是过去事物活动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叙述主义历史哲学承认历史事件的存在,但由于他们认为这样的事实即使存在,对现在、对今人也没有什么意义,因而他们的主要关注点不是历史实在或“客体”,而是对“客体”的解释和叙述,认为历史的意义取决于对历史的解释,而历史解释不能不依托于历史叙事。是故叙述清楚史实是历史学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而后现代主义从历史的艺术层面强调叙述的重视,这点与我国传统的文史不分家不谋而合。叙述事实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我们理应重视。

 二、从史学的文学性谈叙述的史和民间述史

 1、从史学的文学性谈叙述的历史。文学从定义上是一种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从定义上相比,貌似同史学不甚相及。但两者似确有相互渗透的地方。有句话叫做文史不分家,我们中国传统的历史著述总是和文学难分彼此,例如被鲁迅誉为“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至今都以期文字优美,叙事丰满,受到文史学界的重视,后世之史书纷纷仿其体例,让一个个冰冷的人物,跃然于纸上,仿佛重现了历史的场景一般,这样类似文学的描述赋予了历史灵与肉。这一点使其成为吸引大众,最受群众欢迎的学科之一。同时,文学作品也具备其史料价值,章学诚说过“五经皆史”陈寅恪先生发明了“以诗证史”的方法,而如今历史研究的对象范围更是大大扩展。文学作品成为其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西方19世纪上半叶风行一时的浪漫主义史学也强调了历史同文学的密切关系。法国浪漫主义史学家巴兰特说:“我一直设法使历史小说从历史中汲取的兴味再回到历史中去,首先,历史必须是准确的,但我想它同时也可以是逼真而有生气的”iii而后现代主义史学的许多思想滥觞于浪漫主义史学之中。后现代主义史学强调史学著作对历史的再现是艺术的再现,通过叙述,使史实变为故事,史学是叙事艺术中的一种形式,史学应当为史学与艺术之统一。不可否认后现代主义的有些观点有失偏颇,但我们也应真实的予以思考,从而推动史学的进步。比较激进的说法来自新历史主义史学家海登怀特,他认为将叙事作为历史学思考的重心,认为历史学家不可能在叙述之外把握历史,而叙述中对结构形式的选择有不同的情节效果。

 2、从史学的文学性谈民间述史。近几年来,我国大地上掀起了一阵学习国学,复兴传统文化的浪潮。而历史学作为国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国民的青睐。史学普及读物高居图书销售的前列,畅销书专栏长期被通俗说史类读物所占据。沉寂多年的历史仿佛一夜之间苏醒过来,并迸发出了惊人的生机和活力。这无疑是值得欣喜的一件事。体现了国民素质的增高下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国学如今何以如此之热,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我国经济的发展。近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渴望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其次是学界的繁荣和对文化的努力推广。以及多媒体信息化时代下文化传播的新途径等等。

 三、历史通俗写作的前世今生

 老辈历史学家其实早已开始了历史通俗写作和叙述历史的尝试。最早的通俗讲史的大家可能算是旅美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了,1944年9月黎东方先生在陪都重庆开创收费讲历史的形式,受到了听众的一致好评。黎先生讲史生动形象,却又不虚构任何以人物与事件。林语堂先生得知此事后说要将“幽默大师”的名衔转送给黎东方。在先生写完《细说清朝》一书后,胡适先生鼓励他把历朝历代都讲一遍,先生笔耕不掇,陆续写出了《细说三国》《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和《细说民国》。1998年先生逝世后,出版社约请几位著名历史教授补齐了秦汉、两晋南北朝、隋唐和宋朝。成为现在我们看到的细说中国历史丛书。我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也重视历史的通俗解读。先生撰写的《苏秦张仪》、《关岳合传》、《中国地理大势》、《三国史话》。雅俗共赏,通俗易懂。深受读者好评。四部书现在以《吕著史地通俗读物四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发行。如今,由于多媒体的传播。更是有很多专家学者参与到普及历史,叙述历史中来。现在中央电视台的拳头节目百家讲坛,搭建起专家学者同群众的一个桥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将许多晦涩知识传播于民众之中,深受观众好评。出版的著作更是数不胜数。这些都是值得欣喜的尝试。

 结 语

 史学平民化和全民读史是大势所趋,对历史学的发展也是一个利好。从传统叙述史学和史学的文学性看也符合传统述史的传统,老派学者亦有诸多成功的尝试。人民的选择才是应有的改变。如果能抓住这一趋势,相信一定能够迎来史学的又一个春天。我们希望那一天的尽快到来。让历史学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i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2-12

 ii杜维运史学方法论》,21页,台湾,1981。转引自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11页。

 iii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M]商务印书馆,1992:129

 参考文献

 [1]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M]北京出版社,1999

 [2]杜维运史学方法论[Z]台湾,1981:21转引自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11页

 [3]庞卓恒,李学智,吴英史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英)卡尔历史是什么[M]陈恒,译商务印书馆,2008

 [5]马卫东历史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古罗马)塔西陀罗马帝国编年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7](法)布罗代尔论历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张广智西方史学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9]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M]商务印书馆,199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历史的学术论文

多做做真题集,这里有一份最全的考研历年真题资料分享给你

 v2wy

通过不断研究和学习历年真题,为考生冲刺阶段复习提分指点迷津,做真题,做历年真题集,对照考纲查缺补漏,提高实战素养,制定做题策略,规划方向;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可以的啊!历史跨考的人还挺多的!中国近现代史比较好的高校,我推荐中山大学,另外一些名牌大学都不错!读文科,我真心呼唤你,读个名牌大学吧。北大、清华之类的。同等学历,需要加考。意味着你需要更多的努力。具体到各个学校官网去查询招生专业与简章。历史,需要深厚的古文功力哦,要考句读。以下是考研的推荐书目,希望对你有用吧。 1、必备参考书:

  中国通史:

  书名作者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上册)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下册)宁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郑师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史》郭大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通史:

  书名作者出版社

  《世界上古史》周启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中古史》孔祥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近代史》刘宗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现代史》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选读参考书目:

  书名作者出版社

  《中国历史文选》周予同上海古籍出版社

  《史学概论》庞卓恒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史学史》白寿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历史文献学》杨燕起、高国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西方史学史》郭小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还是劝劝你吧,如果你的生物还算学得下去,那就继续读个生物研究生吧,理科前途比文科大多了,如果真的不能接受,那就历史吧!祝你好运哦!有疑问请追问我吧!满意了再接纳!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