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图书馆哪个最好
辽宁图书馆哪个最好?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1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原名东北图书馆,于1948年8月15日在哈尔滨开馆,2017年4月新馆全面开馆,新馆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位于沈阳市东陵区智慧二街168号,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650余万册(件),古籍文献61万册,善本书12万册,宋元版书100余部,还藏有丰富的东北地方文献。
2
沈阳市图书馆
沈阳市图书馆建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始称奉天省城图书馆,是我国近代史上比较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2015年位于沈阳市青年大街205号的沈阳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馆舍为造型独特的生态建筑,占地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沈阳市图书馆现藏文献500余万册(件)。
3
大连图书馆
大连图书馆始建于1907年,自1999年开始,大连图书馆连续五次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200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重点古籍保护单位”,作为国内比较早建立的图书馆之一,至今已有110年历史。目前全馆馆舍面积7万多平方米(4万平米在建),馆藏各类文献(含电子书)7206万册,数字资源存储总量达124TB。
4
本溪市图书馆
本溪市图书馆始建于1949年,新建于1994年,占地面积3,656平方米,建筑面积10,917平方米。本馆现有79万册藏书,除广泛收藏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书籍外,本溪地方文献收集较全。全年365天为读者服务,全部藏书实行开架借阅,藏、借、阅一体化管理体制。本溪市图书馆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
5
沈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沈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始建于1951年4月。现馆舍位于沈河区朝阳街131号,面积3300平方米,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藏书72万册,年订阅报刊杂志700余种,各种音像资料、电子图书近3万件。是沈阳地区少儿文献信息中心、未成年人阅读活动中心、各类型少儿图书馆(室)、中小学图书馆业务辅导与研究中心。
6
营口市图书馆
营口市图书馆创建于1956年10月21日,现位于营口市站前区公园路十号,建筑面积12000余平方米,是营口地区藏书最多、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图书馆,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营口市图书馆现有藏书578万册,馆藏以中文书刊为主,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兴建筑材料及汽保业图书为收藏重点。
7
鞍山市图书馆
鞍山市图书馆前身是满铁鞍山图书馆,始建于1919年。现馆位于鞍山市铁东区胜利南路45号,总建筑面积12960平方米,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鞍山市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150余万册,古籍26355册,其中善本358册。馆藏文献学科门类齐全,涉及中、英、日三个文种。馆藏珍品以清代政、经、医、文等方面文献。
8
辽阳市图书馆
辽阳市图书馆是东北地区创办较早的图书馆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创办的辽阳州立劝学所和1928年(民国十七年)建立的满铁辽阳图书馆。现馆位于河东新城中轴线上,馆舍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设计馆藏容量100万册,阅览座席1200个。
9
锦州市图书馆
锦州市图书馆前身为辽西省立图书馆,创建于1948年11月,新馆座落于松山新区市府路63号,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馆内现拥有藏书82万册,其中普通汉文图书53万册,外文图书52万册,古籍线装图书2万余册,中文报纸3万余册,中文期刊8万余册。
10
大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大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是大连地区一所面向城乡少年儿童(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教育教学工作者及家长提供文献书刊阅读的少儿图书馆,建筑面积6480平方米,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资源总量154万册,视听文献3万册,馆藏数字资源3693TB,持证读者167万人。
辽宁国家级公共图书馆名单
序号名称所在地区图书馆等级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沈阳市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大连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本溪市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沈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营口市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鞍山市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辽阳市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锦州市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大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大连市甘井子区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盘锦市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大连市普兰店区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盘锦市大洼区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庄河市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兴城市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葫芦岛市连山区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海城市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朝阳市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沈阳市沈北新区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锦州市少儿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沈阳市浑南区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大连市西岗区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凌源市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喀左县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桓仁满族自治县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辽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沈阳市辽中区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沈阳市和平区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凌海市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丹东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建昌县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阜新市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沈阳市苏家屯区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营口市鲅鱼圈区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铁岭市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盘锦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新民市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西丰县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瓦房店市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长海县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绥中县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鞍山市铁东区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丹东市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铁岭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清原满族自治县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沈阳市沈河区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沈阳市大东区图书馆辽宁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1、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位于沈阳市浑南区,是中国***领导下建立的第一所大型公共图书馆,是省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是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是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
2、沈阳市铁西区图书馆
铁西区图书馆始建于1958年,是铁西区唯一的综合性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文献服务的社会公益文化单位,国家一级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坐落于北二中路23-1号,为铁西新区中心地带,读者往来交通便利。
3、和平区图书馆
沈阳市和平区图书馆成立于1959年,坐落在和平区十一纬路,使用面积4000余平方米。近两年来,先后投资150余万元,是集少儿和成人读者服务于一体的、崭新的、开放式的、多功能的现代化区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
4、沈河区图书馆
沈河区图书馆是一所综合性的公共图书馆,始建于1959年,2001年迁至新馆。馆舍面积3000平方米。拥有读者7万余人。已加入国家文化资源共享网络,建有40台微机的电子阅览系统。
5、苏家屯图书馆
苏家屯区图书馆成立于1959年, 2005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二级图书馆。现馆舍始建于1983年,2003年进行了全面的装修改造,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 设有报刊阅览室、成人借书处、少儿借阅处、少儿电子阅览室、参考咨询阅览室、韩文书刊资料室等六个服务窗口。
-辽宁省图书馆
-沈阳市铁西区图书馆
-和平区图书馆
-沈河区图书馆
-沈阳市苏家屯图书馆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92部,2008年3月1日公布;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2392部)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个)名单,现予公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公布为契机,加强科学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珍贵古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使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献典籍永泽后世。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51个) 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大连图书馆 黑龙江省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江苏省苏州图书馆 江苏省常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湖北省武汉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贵州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河南大学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图书馆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16部,2013年3月8日公布。
国务院正式公布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上海图书馆藏北宋拓本《三藏圣教序》、徐州市图书馆藏南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青岛市博物馆藏清蒲松龄《鹤轩笔札》稿本等1516部古籍入选该名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浙江省西泠印社、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等16家单位成为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汉文古籍1218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286部,其他文字古籍9部,3种甲骨文。这是甲骨文首次进入《名录》。《名录》收录宋元拓本71种,明清稿本76部、抄本177部;收录舆图43种,其中,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质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用于书写的纸张实物,还是西汉初即已发明造纸术的有力证明;收录的民族文字古籍,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等12种民族文字。
其中,西藏博物馆藏元刻本《释量论》,是继元刻《因明正解藏论》之后发现的第二部元刻本藏文古籍。这两部元刻本的发现,推翻了元代无刊印藏文文献和明代以前无藏文印刷实物的旧说。
在此次公布的16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中国嵩山少林寺、西藏博物馆、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罗布林卡、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等5家为宗教、少数民族单位。
截至目前,共有1137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66家单位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辽宁省图书馆有序开放公告
尊敬的读者:
根据省、市有关疫情防控要求,辽宁省图书馆将于2022年9月11日起,以日最大承载量的50%有序恢复开放。
1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8:30-17:00(周三8:30-12:00)。
2开放区域:一楼总服务台、三楼社会科学借阅处、四楼自然科学借阅处,提供即借即还服务。
3预约入馆:请读者提前一天通过辽宁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辽图官微—微服务大厅—预约进馆”栏目进入预约系统进行预约。
4进入辽宁省图书馆须扫场所码,在东门入口处出示本人预约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核验健康码(绿码)、通信大数据行程码(绿码),经体温检测合格后方可入馆。
5读者入馆后需保持15米以上安全距离,并全程佩戴口罩。
我们将根据疫情防控实际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并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服务信息,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
2022年9月10日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图书集成(其次是明朝的永乐大典)。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纂,历时9年成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整套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一部分被列为禁书),涵盖了古代中国的几乎所有学术领域。
整套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44类,其中也包括了《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周易》、《周礼》、《礼记》、《诗经》、《孝经》、《尚书》、《春秋》、《史记》、《尔雅注疏》、《说文解字》、《史记》、《资治通鉴》、《孙子兵法》、《国语》、《水经注》、《战国策》、《本草纲目》、《茶经》等其他经典著作,还有日本、朝鲜、越南、印度以及来华欧洲传教士的一些著作,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
[编辑]
《四库全书》的编纂
清乾隆38年(1773年)2月朝廷设立了“四库全书馆”,负责《四库全书》的编纂,由乾隆皇帝的第六个儿子永瑢负责,任命皇室郡主于敏中为总裁,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侍郎为副总裁,召著名学者纪昀为总纂官开始编纂这套卷帙浩繁的丛书。陆锡熊、孙士毅、戴震、周永年、邵晋涵等其他学者也参与了编纂。曾参与编撰并正式列名的文人学者达到3600多人,而抄写人员也有3800人。
《四库全书》收录了当时在全国各地征收的流通图书、清内廷收藏的图书以及《永乐大典》中辑出来的珍本善本。据统计,光是征收得的图书就达13501种。这些书筛选后按“著录书”及“存目书”分别收入,其中“存目书”不录全书,只摘部分内容,而“著录书”则经过整理、校勘、考证后,按特定格式重新抄写存入,誊写完成后,还要与原本反复校勘。最后收录的图书有3461种。
《四库全书》为了美观与便于识别,采用分色装潢,经部绿色,史部红色,子部月白色(或浅蓝色),集部灰黑色。四部颜色的确定,依春夏秋冬四季而定。《四库全书总目》因为是全书纲领,采用代表中央的**。
乾隆49年(1784年)四套书陆续完成,全书共抄7部,分别贮于北京紫禁城皇宫文渊阁、京郊圆明园文源阁、奉天故宫(今沈阳)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合称“内廷四阁”(或称“北四阁”)。又在镇江金山寺建文宗阁,扬州大观堂建文汇阁,杭州西湖行宫孤山圣因寺建文澜阁,即“江浙三阁”(或称“南三阁”),各藏抄本一部。副本存于京师翰林院。其中文渊阁本最早完成,校勘更精、字体也更工整。
乾隆52年(1787年)乾隆皇帝抽查《四库全书》时发现一些书有诋毁清朝的字句,因此下令重检《四库全书》,并最终删除《诸史同异录》等11部。但这11部书虽然从《四库全书》中删除,但是依然存在宫中,没有销毁,这11部书中的9部还流传到今天。
嘉庆八年(1803年)由纪昀主持进行了《四库全书》最后一部分官修书籍的补遗工作,进一步完善《四库全书》。
[编辑]
删改古籍
编纂四库全书时,清廷为维护统治,大量查禁明清两朝所谓有违碍字句的古籍,见四库禁书。并且大量篡改古籍,如岳飞的《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和“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于是《四库》馆臣把它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张孝祥的名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描写孔子家乡被金人占领“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其中“膻腥”犯忌,改作“亦凋零”等等。
[编辑]
《四库全书》的命运
《四库全书》完成至今的两百年间中国历经动乱,《四库全书》也同样饱经沧桑,多份抄本在战火中被毁。其中文源阁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文宗、文汇阁本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杭州文澜阁藏书楼1861年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时倒塌,所藏《四库全书》散落民间,后由藏书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补钞,才抢救回原书的四分之一,于1881年再度存放入修复后的文澜阁。文澜阁本在民国时期又有一次大规模修补,目前大部分内容已经恢复。因此《四库全书》今天只存4部,其中文渊阁本原藏北京故宫,后经上海、南京转运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部)。文溯阁本1922年险些被卖给日本人,后从沈阳故宫转运至兰州,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津阁本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而残缺的文澜阁本则藏于浙江省图书馆。
1966年10月,为保护《四库全书》安全,经中央有关部门协调,辽宁省将文溯阁《四库全书》秘密运至兰州,藏于山中。目前,辽宁有关人士要求归还,以“书阁合璧”。甘肃方面也修建藏书楼,加强保护。文溯阁《四库全书》其最终归属仍未定。
民国初期,商务印书馆影印了《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了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将之缩印。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分别出版发行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电子版。
==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
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经、史、子集书籍3450 种,79072 卷、36000 余册)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此说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这样,由《永乐大典》的辑佚便引出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成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直接原因。
《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共分四步:第一步是征集图书。征书工作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结束,历时七年之久。为了表彰进书者,清廷还制定了奖书、题咏、记名等奖励办法:"奖书"即凡进书500种以上者,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进书100种以上者,赐《佩文韵府》一部。"题咏",即凡进书百种以上者,择一精醇之本,由乾隆皇帝题咏简端,以示恩宠。"记名"即在提要中注明采进者或藏书家姓名。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协助和藏书家的积极响应下,征书工作进展顺利,共征集图书12237种,其中江苏进书4808种,居各省之首;浙江进书4600种,排名第二。私人藏书家马裕、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等也进书不少。
第二步是整理图书。《四库全书》的底本有四个来源:一是内府藏书,二是清廷官修书,三是从各地征集的图书,四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佚书。四库馆臣对以上各书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应抄之书是认为合格的著作,可以抄入《四库全书》。应刻之书是认为最好的著作,这些著作不仅抄入《四库全书》,而且还应另行刻印,以广流传。应存之书是认为不合格的著作,不能抄入《四库全书》,而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仅存其名,列入存目,这类著作共有6793种、93551卷,比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多出将近一倍。对于应抄、应刻的著作,要比较同书异本的差异,选择较好的本子作为底本。一种图书一旦定为四库底本,还要进行一系列加工,飞签、眉批就是加工的产物。飞签也叫夹签,是分校官改正错字、书写初审意见的纸条。这种纸条往往贴于卷内,送呈纂修官复审。纂修官认可者,可用朱笔径改原文,否则不作改动。然后送呈总纂官三审,总纂官经过分析之后,可以不同意纂修官的复审意见,而采用分校官的初审意见。三审之后,送呈御览。
第三步是抄写底本。抄写人员初由保举而来,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行贿、受贿等弊病,又改为考查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在需要增加抄写人员时,先出告示,应征者报名后,令当场写字数行,品其字迹端正与否,择优录取。考查法虽比保举法优越,但也有不便之处,因此最后又改为从乡试落第生徒中挑选,择其试卷字迹匀净者予以录用。这样,先后选拔了3826人担任抄写工作,保证了抄写《四库全书》的需要。为了保证进度,还规定了抄写定额:每人每天抄写1000字,每年抄写33万字,5年限抄180万字。五年期满,抄写200万字者,列为一等;抄写165万字者,列为二等。按照等级,分别授予州同、州判、县丞、主簿等四项官职。发现字体不工整者,记过一次,罚多写10000字。由于措施得力,赏罚分明,所以《四库全书》的抄写工作进展顺利,每天都有600人从事抄写工作,至少可抄60余万字。
第四步是校订。这是最后一道关键性工序。为了保证校订工作的顺利进行,四库全书馆制定了《功过处分条例》,其中规定:所错之字如系原本讹误者,免其记过;如原本无讹,确系誊录致误者,每错一字记过一次;如能查出原本错误,签请改正者,每一处记功一次。各册之后,一律开列校订人员衔名,以明其责。一书经分校,复校两关之后,再经总裁抽阅,最后装潢进呈。分校、复校、总裁等各司其职,对于保证《四库全书》的质量确实起了重要作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抄写完毕并装潢进呈。接着又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抄完第二、三、四部,分贮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北四阁"。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抄了三部,分贮江南文宗阁,文汇阁和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南三阁"。每部《四库全书》装订为36300册,6752函。七阁之书都钤有玺印,如文渊阁藏本册首钤"文渊阁宝"朱文方印,卷尾钤"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类66属。经部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史部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子部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集部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当然,《四库全书》的内容也有不足:第一,重视儒家著作,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儒家经典放在四部之首,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第二,轻视科技著作。认为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是"异端之尤",可以"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除了农家、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是不收录的。第三,不收戏剧著作和章回小说。第四,图书正文或有删节或挖改。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也就是寓禁于征的过程,也就是大兴文字狱的过程。据统计,在长达10余年的修书过程中,禁毁图书3100多种、15万部以上。在收入《四库全书》的图书中,也有不少删节或挖改。
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还编了《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全书考证》、《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等。这几种书可以看作编纂《四库全书》的副产品。《四库全书荟要》是《四库全书》的精华,收书473种、19931卷。开本大小和装帧形式与《四库全书》相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共抄两部:一部放在宫中御花园的摛藻堂,一部放在圆明园东墙外长春园内的味腴书屋。《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是《四库全书》收录书和存目书的总目录。该目录前有"凡例",经史子集四部之首冠以总序,大类之前又有小序,每书之下都有著者介绍、内容提要、版本源流等考证文字。由于这些考证文字出于纪昀、戴震、姚鼎、邵晋涵等著名学者之手,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是《四库全书总目》的简编本,它不列存目书,只列《四库全书》收录的图书,每种书的提要也写得比较简单。《四库全书考证》一百卷是四库馆臣对应抄,应刻各书校勘字句的记录汇编,该书对于校订古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是用木活字印成的。它包括《四库全书》中138种"应刻"之书。该丛书在刻印4种之后,主持人金简通过比较,认为木活字花钱少,实用价值高,改为木活字印刷出版。金简把木活字印刷过程写成《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并收入《四库全书》,它是古代印刷史上的重要文献,已被译成德文、英文等流布世界。
《四库全书》编纂成功的原因何在?第一,安定的社会环境。修书期间,正当康乾盛世,天下无事,没有战争的干扰。四库馆臣坐在书案之前,一坐就是10年,没有后顾之忧。第二,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四库全书》从酝酿到修成,乾隆弘历始终参预其事,并由他精心策划。从征书、选择底本,到抄书、校书,乾隆弘历都一一过问,亲自安排。第三,雄厚的资金来源。《四库全书》卷帙浩繁,所需经费难以数计,清廷一概包揽下来。第四,严密的组织系统。四库全书馆的最高职务是总裁和副总裁,多由郡王,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侍郎兼任,负责总理馆内一切事务,下设纂修处,缮书处和监造处。纂修处负责校理勘定全部书籍,并兼任缮书处缮写书籍的分校工作;缮书处负责全书的缮写及校勘事宜;监造处负责武英殿刊刻、印刷、装订、整理书籍事宜。四库馆臣总计360人,因故革职、身死除名、调用它任者,不在此数。第五,破格录用人材。四库全书馆堪称人才之宝库,集中了大量优秀人才,其中不少人是破格录用的,如邵晋涵、余集、周永年、戴震、杨昌霖等人,入馆前不仅不是翰林,而且戴震、杨昌霖等连进士都不是,仅是举人。人才云集,为编纂《四库全书》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从《四库全书》修成至今已有200余年。《四库全书》的流传情况如何呢?七部之中,文源阁本、文宗阁本和文汇阁本已荡然无存,只有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和文澜阁本传世至今。文渊阁本今藏台湾省,文津阁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今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在战火中多所残阙,后来递经补抄,基本补齐,今藏浙江省图书馆。
如何评价《四库全书》?虽然《四库全书》在编纂过程中,有删削、挖改内容等过错,但就整体而言,应当是功大于过。首先,它保存了大量古籍,是古代文化的一次总结。《四库全书》的编纂,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对于传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200多年来,递经战乱,如果没有集众书于一身的《四库全书》,古籍将会大量散失,从而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其次,在古籍整理的方法上,尤其是在辑佚、校勘、目录学、汇刻丛书等方面给后人留下许多有益的启示:在辑佚方面,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书并收入《四库全书》者共有385种,不仅使不少亡佚已久的古籍珍本重见天日,而且为后代的辑佚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在校勘方面,四库馆臣网罗众本、慎选底本等做法,为后代的校勘工作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在目录学方面,《四库全书总目》的学术价值是古代任何官私书目无与伦比的,其编纂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汇刻丛书方面,清人以《四库全书》为榜样,掀起了编刻丛书的热潮。近年《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和《续修四库全书》的出版,正是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四库全书》的优良传统而结出的丰硕之果。总而言之,《四库全书》是18世纪70到80年代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项特大型文化工程,在人类文化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辽宁省图书馆,沈河区万柳塘路111号(南塔鞋城北侧)
辽宁省图书馆是国家举办的省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是向社会公众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学术性社会公益文化单位。是辽宁省藏书、图书目录、图书馆间协作协调及业务研究与交流的中心。隶属辽宁省文化厅领导。
建馆60年来,辽宁省图书馆取得了很大发展,现有古今藏书近500万册(件), 10余个文种, 并与17个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建立了文献交换关系 。在56万册古籍藏书中,善本书约12万册,其中宋元版书近百部 。此外,还收藏有丰富的东北地方文献和有关满族、清代以及伪满时期的文献资料。
辽宁省图书馆始终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开设了综合借书处、报刊查阅室、少儿借阅室、老年人阅览室、残疾人阅览室、电子文献检索室、工具书阅览室、法律文献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读室、声像资料借阅室、古籍阅览室、保存本阅览室等19个对外服务窗口,还设有社科文献咨询室和科技文献咨询室,负责解答读者咨询,开展定题服务,代译英、日、俄等外文资料。为了方便读者,辽宁省图书馆实行大范围的开架管理,开架文献数量达190万册,并实行借阅合一,馆内现有阅览坐席1200余个。
辽宁省图书馆实行每周七天开馆制,平均每周开馆时间达73小时, 日平均接待读者近3000人次。辽宁省图书馆现已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在文献采访、编目、流通、检索、连续出版物等主要业务工作以及办公方面都采用了计算机管理。同时充分发挥馆藏优势, 开展数据库建设。1997年, 辽宁省图书馆又率先启动了数字图书馆工程, 完成了馆内局域网的建设,并通过CHINANET与INTERNET互联。这些都标志着辽宁省图书馆现代化信息资源建设的总体战略已开始实施。 充分开发馆藏文献资源,全心全意地为读者服务,促进全社会“两个文明”建设程度的提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图书馆事业的根本出发点,辽宁省图书馆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方向。几年来,辽宁省图书馆先后被省委、省政府等上级领导部门授予“全国一级图书馆”、“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精神文明标兵单位”、“先进党委”、“群星奖服务奖”、“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我们决心不辜负领导及广大读者的期望,努力把辽宁省图书馆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化新型图书馆。
(共51个)
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大连图书馆
黑龙江省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江苏省苏州图书馆
江苏省常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湖北省武汉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贵州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图书馆
中山大学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
故宫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 (共62个)
中国民族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图书资料馆
南开大学图书馆
河北大学图书馆
山西省祁县图书馆
吉林省图书馆
吉林省长春图书馆
吉林省吉林市图书馆
吉林大学图书馆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图书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信息中心
江苏省无锡市图书馆
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
江苏省镇江市图书馆
江苏省吴江市图书馆
扬州大学图书馆
浙江省杭州市图书馆
浙江省温州市图书馆
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
浙江省绍兴图书馆
浙江大学图书馆
浙江省瑞安市文物馆(玉海楼)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厦门大学图书馆
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省萍乡市图书馆
山东省济南市图书馆
山东省烟台图书馆
山东大学图书馆
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山东省博物馆
山东省青岛市博物馆
山东省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孔府文物档案馆
河南省新乡市图书馆
郑州大学图书馆
武汉大学图书馆
湖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暨南大学图书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重庆市北碚图书馆
西南大学图书馆
四川省成都图书馆
四川省泸州市图书馆
四川省南充市图书馆
四川大学图书馆
四川省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
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兰州大学图书馆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图书馆(藏经楼)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共38 个)
石家庄市图书馆
安徽中医学院图书馆
黑龙江大学图书馆
徐州市图书馆
天水市图书馆
太原市图书馆
泰安市博物馆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河北省保定市图书馆
辽宁大学图书馆
山西大学图书馆
浙江省博物馆
郑州市图书馆
桂林图书馆
赣州市图书馆
柳州市图书馆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
浠水县博物馆
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
西安博物院
淄博市图书馆
安徽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常州市图书馆
南京市博物馆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西北大学图书馆
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
苏州博物馆
沈阳市图书馆
金陵图书馆
宁夏图书馆
河北省图书馆
扬州市图书馆
西泠印社
文登市图书馆
本文2023-08-05 21:14:0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5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