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九回主要内容是什么?
水浒传第九回的主要内容是: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内容简述:
林冲被押解到柴进庄上。柴进款待林冲。洪教头来了,林冲施礼。洪教头小瞧林冲并要和林冲较量。林冲推辞。柴进说他正想看二位的本事,叫林冲不要推辞,并拿出银子做彩头。洪教头不消几回合就被打倒在地,哄笑中离去。
扩展资料:
现存的水浒传有四个版本:
1、100回本
选自明容与堂本,为现存最早百回繁本。
2、120回本
120回本即明袁无涯刊本《水浒全传》(另有一种现代人改编的120回水浒传为多版本合并而成,以金圣叹本作为前70回,第71回则为自行改编的“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宋公明慷慨话宿愿”,后39回为袁无涯本)。
3、70回本
即明末金圣叹评本,又称《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
4、115回本
明末崇祯元年刘兴我刊本《水浒忠义志传》25卷115回,简本水浒代表版本之一,后世曾出版之《征四寇》一般选自此版本的后半部分。
参考资料:
水浒传第九回的主要内容是: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内容简述:
林冲被押解到柴进庄上。柴进款待林冲。洪教头来了,林冲施礼。洪教头小瞧林冲并要和林冲较量。林冲推辞。柴进说他正想看二位的本事,叫林冲不要推辞,并拿出银子做彩头。洪教头不消几回合就被打倒在地,哄笑中离去。
扩展资料:
现存的水浒传有四个版本:
1、100回本
选自明容与堂本,为现存最早百回繁本。
2、120回本
120回本即明袁无涯刊本《水浒全传》(另有一种现代人改编的120回水浒传为多版本合并而成,以金圣叹本作为前70回,第71回则为自行改编的“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宋公明慷慨话宿愿”,后39回为袁无涯本)。
3、70回本
即明末金圣叹评本,又称《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
4、115回本
明末崇祯元年刘兴我刊本《水浒忠义志传》25卷115回,简本水浒代表版本之一,后世曾出版之《征四寇》一般选自此版本的后半部分。
水浒传第九回的主要内容是: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内容简述:
林冲被押解到柴进庄上。柴进款待林冲。洪教头来了,林冲施礼。洪教头小瞧林冲并要和林冲较量。林冲推辞。柴进说他正想看二位的本事,叫林冲不要推辞,并拿出银子做彩头。洪教头不消几回合就被打倒在地,哄笑中离去。
扩展资料:
现存的水浒传有四个版本:
1、100回本
选自明容与堂本,为现存最早百回繁本。
2、120回本
120回本即明袁无涯刊本《水浒全传》(另有一种现代人改编的120回水浒传为多版本合并而成,以金圣叹本作为前70回,第71回则为自行改编的“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宋公明慷慨话宿愿”,后39回为袁无涯本)。
3、70回本
即明末金圣叹评本,又称《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
4、115回本
明末崇祯元年刘兴我刊本《水浒忠义志传》25卷115回,简本水浒代表版本之一,后世曾出版之《征四寇》一般选自此版本的后半部分。
参考资料:
希望我的回答能令你满意,谢谢采纳~~~~~~ 关于《水浒》版本研究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元明传来之讲史》曾介绍了四种重要的《水浒》版本,并指出金圣叹自称的"贯华堂所藏古本《水浒传》七十卷"是假话,实际仍是百回本删削而成。这就纠正了胡适对于金圣叹的误信。另外,他还根据《水浒》文字的详略、描写的疏密等,将《水浒》分为"简本"和"繁本",并认为"文词蹇拙"的百十五回简本"盖近"《水浒》原本,其"成就殆当先于繁本"。胡适对于《水浒》版本研究,用力甚勤。其《水浒传考证》与《水浒传后考》研究版本的结论是:元朝尚无《水浒》;明初出现了"原百回本水浒传";弘治、正德时期,另有一种七十回本《水浒》,乃据"原百回本"重新改造而来,大致同于后来的金圣叹本;嘉靖时期,郭勋刻百回本《水浒》,大概是用七十回本修改原百回本;明末,杨定见、袁无涯编刻百二十回本《水浒》,采取李卓吾百回本而加入"征田虎"和"征王庆";到金圣叹才有七十一回本出现;金本通行后,其他各本皆渐稀少,于是书坊遂把原百回本的后半部抽出单印,名为《征四寇》。后来,胡适又作《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传序》,参酌鲁迅等人的见解,对上述说法略作修正,认为金圣叹本实据李卓吾百回本删节而成,并承认《征四寇》是从闽中坊贾删节的百十五回本、百二十四回本等中节录出来的。至于,简本与繁本的先后问题,胡适则认为"鲁迅先生所举的理由,颇不能使我心服"。自然,他是认为繁本在先的。郑振铎《水浒传的演化》对《水浒》版本演化的研究,前文已述。兹将他所作的版本演变示意图,略加变化,予以介绍:南宋·最早的祖本→()宣和遗事(节本)→元·施耐庵本→元明之间·罗贯中本(二十卷)→嘉靖·郭勋()改编增订本(一百回)→万历·余象斗增订全本(二十四卷一百二十回)天启崇祯间·杨定见编定全本(一百二十回)一顺治·金人瑞删本(七十回)一乾隆·后水浒。今天看来,其所说的"祖本"、"节本",及元代"施耐庵本",皆不准确;至于说元明之间的罗贯中本是"今本《水浒传》之所从出",亦属推测。但是,他说"嘉靖间郭勋将罗书重加润饰改编,大异其本来面目","又加入征辽一节,共应百回";又说"万历间余象斗又取罗氏原书刊行,同序并加入郭氏所增的征辽一节,和他自己所增的征田虎征王庆二节"等等,这些说法还是甚有见地的。 孙楷第《水浒传旧本考》(载《图书季刊》1941年第4期,收入《沧州集》,中华书局1965年版)认为《水浒》繁本当先于简本。他说:"《水浒传》自明以来行世者有数本:一叙事详,其所演有征辽而无征田虎王庆事。今见百回本是。一文字极略,即从百回本节出其所演于征辽外更增入征田虎王庆事。今见百十五回百十回诸本是。一即百回本增加二十回,此二十回演日虎王庆事虽据百十五回等本,而文加藻饰,顿异旧文,今所见袁无涯刊本百二十回本是。一为删定本,即金圣叹七十回本。此四本中要以百回本为近古。"他还以明韵安刊大涤余人序本百回本《水浒》为据,推测《水浒》旧本当为词话,而《水浒传词话》当为元末南方书会所编,这从百回本《水浒》杂有吴语越语之例可知。不过,他又说:"今行百回本《水浒传》,以文论非纯粹译方文学,亦非纯粹北方文学;其书底本固不可谓纯属北客寓南者所作,亦不可云纯属南人所作,乃自南宋以井南方书会递相传授肆习之本。其最后成书当在元末。其易词话本为说散本,似在明熙、宣之后,正、嘉以前.今行百回本《水浒传》,当自明嘉靖时郭勋本出。"这些观点曾为后人在不同程度上采信。 赵景深《水浒传简论》(载《国文月刊》第73期1948年)颇赞同孙楷第上述观点,并进而指出:"明科中晚叶还有《水浒传词话》普遍地流行着。"对于金星叹本《水浒》,赵文认为这是圣叹"托古改制",并解释其结尾所添的恶梦,说:"他用嵇康来影射张叔夜,因为嵇康的字正是张叔夜的名,而张叔夜字嵇仲,首字又是嵇康的姓。正史上正说的是张叔夜擒其副贼,所以让卢俊义做梦,不叫宋江做梦了。"这一见解可谓新颖而恰切。 建国以后至五、六十年代,《水浒》版本研究,主要涉及的是简本与繁本的关系、《水浒》版本的流变笔问题。 关于简本与繁本的先后,当时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简本先于繁本。何心《水浒研究》第三章《(水传)的版本》,胪述了《水浒》的繁本、简本、残本及佚本,并根据百十五回简本的回目拙劣幼稚、书中任伺人讲话都用"日"字,书中有几处文字反比各繁本为多等证据,推断它是现存各本中成立最早的本子,最接迈原本。其二,简本出自繁本。郑振铎在三十年代所写的《水浒传的演化》中曾认为万历年间闽刻简本百十五回《水浒》等出自于罗贯中原本。但1954年,他在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水浒全传》所写的序言中又修正了以前的看法,认为闽刊简本出自于郭勋所刊的百回本,只是它们"把一百回本的原文大加删节,又平空添入'平田虎、王庆'的故事,这就成为所谓'文简事繁'其三,简本、繁本自成系统。严敦易《水浒传的演变》认为,简本、繁本,原则上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实难以考定出究竟是由"繁"删简,还是由"简"来润色成繁。 关于简本与繁本的异同。何心《水浒研究》第四章《简本与繁本的不同》仔细地比勘了百十五回简本与百回、百二十回繁本,指出它们在回数、回目、众英雄名号、情节、文词诸方面的出入,这对于认识简本与繁本的异同,颇有便益。 关于版本的流变。何心《水浒研究》第五章《(水浒传)的演变》,认为《水浒》中征辽、征田虎、征王庆三段,皆为罗氏原本所固有,并非后人增插。据他的研究,《水浒》的演变,可以简单地图示如下:元末明初·罗氏原本(百十五回)→"全传古本"(百二十回)→"原百回本"(署名编者为施耐庵、罗贯中)→嘉靖·郭勋修改编订"原百回本"→万历·建阳书贾删节"全传古本"而为百十五回本(熊飞序刻)或百十回本→万历三十年之后·容与堂刊百回本、四知馆刊百回本(皆修润"原百回本"而成)→崇祯初年·袁无涯刊刻百二十回本(以郭勋刻本为底本,吸收、加工征田虎与王庆故事)→崇祯末年·金圣叹删改本(七十回)→清朝·《后水浒》(即《征四寇》,取自百十五本后半部)。严敦易《水浒传的演变》对于各种《水浒》版本也作了细致考察,认为明初极少有关《水浒》的记载,到了明中叶郭勋刊本出现后,才有了多种刊本的盛行。在刊本出现之前,已增入征辽故事,并扩展为一百零八人。郭勋刊本,是今知最早的本子,似属繁"本系统。在郭本后,百回本等未续出之前,福建书商刻出属于"简"本系统的一些刊本,开始增入田虎、王庆两部分。然后,杨定见的百二十回本,又吸取了闽本的田、王部分。这多种版本可以定为"繁"、"简"、"综合"三种不同的系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水浒》繁本和简本孰先孰后的问题,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论证。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种是"由简人繁"说。聂绀弩《论(水浒)的繁本和简本》(《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2辑)认为:"简本在先,繁本在后,繁本由简本加工而来",并指出:"繁本出于简本,也并非说老百回本出于现存的某一个简本。繁本所据以加工的那种简本,可说现在已经没有了,也可说现在还未发现。那种简本当是嘉靖以前的、和一切有年代可考的现存简本的祖本或祖本的祖本而且又高于它们的一种本子。"柳存仁《罗贯中讲史小说之真伪性质》(见刘世德编《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认为百十五回本渊源极早,当为简本代表,并疑此本以前另有未增人田虎、王庆的百回简本。何满子《从宋元说话家数探索(水浒)繁简本渊源及其作者问题》(《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第4辑)也认为"以《水浒》的故事系统完整的本子来说,简本形成在前,繁本集撰于后。" 一种是"删繁为简"说。王根林《论(水浒)繁本与简本的关系》(《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2辑)将现存最早的繁本《天都外臣序本》(简称《百回本》)与现存最早的简本《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传评林》(简称《评林本》)加以比较,"发现《评林本》是当时书坊庸贾为牟取利润而将《百回本》删节而成。由于在删节时粗制滥造,故书中保存着许多脱胎于繁本的痕迹"。文章还指出,百十五回简本晚于《评林本》,不应以它为依据来论证繁本与简本的先后关系。张国光《鲁迅以来盛行的(水浒)简本"加工"为繁本说的再讨论》(见其所著《(水浒)与金圣叹研究》,中州书画社1981年版),追溯了"由简到繁"说和"删繁成简"说这两派的源流及其基本论据,也认为简本系由繁本删节而成。傅隆基《从"评林本"看(水浒)简本与繁本的关系》(《水浒争鸣》第5辑),将"评林本"与"天都外臣序本"、"容与堂本"加以对照,认为"评林本是就百回繁本删略、省并、'增补'(增补了田王故事)而成"。刘世德《论(京本忠义传)的时代、性质和地位》(《明清小说研究》1993年第2期)认为《京本忠义传》是"介于繁本和其他简本之间的一个简,它的发现再次证明了简本晚于、出于繁本的结论。 一种是"简繁相互递嬗"说。欧阳健《(水浒)简本繁本递嬗过程新证》(《文史》第15辑,1982年)认为:"只有以辩证的观点把《水浒》不同形态的版本之间的关系看成为一个密切相关而又相互递嬗的发展过程",才能对版本的演变作出比较合乎实际的阐述。他认为,《水浒》的简本和繁本的相互递嬗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有田、王而无辽国"之简本发展为"去田、王而加辽国"之繁本;第二阶段。由"有辽国而无田、王"之繁本删节为"有辽国而无田、王"之简本;第三阶段,添加改造后的田、王"之繁本产生前后,出现了"插增旧本田、王部分"之简本。一种是"繁本和简本的先后问题难以断定"说。马幼垣《呼吁研究(水浒)简本意见书》(《水浒争鸣》第3辑)认为,若是研究版本演革、成书演易等,在未尽看现存各种重要本子,详作比勘之前,谁都无资格下结论。在《排座次以后水浒传的情节和人物安排》(香港《明报月刊》1985年第6期)一文中,他又说:"纵然田虎、王庆部分晚于包括前七十回、招安、征辽、征方腊的百回繁本,也不等于简本中与繁本相当的部分尽皆后于繁本","故证明若干部分晚出,并不等于其他部分非晚出不可。另外,学者们还就《水浒》的祖本及金圣叹是否腰斩过《水浒》等问题,展开过讨论。关于《水浒》的祖本。张国光《(水浒传)祖本探考》(《江汉论坛》1982年第1期)认为明嘉靖间郭勋刊刻的《水浒》就是各种《水浒》版本的祖本。李骞《(京本忠义传)考释》(《明清小说研究》第1辑)认为《京本忠义传》是《水浒》诸种版本中唯一的祖本。竺青、李永祜《(水浒传)祖本及"郭武定本"问题新议》(《文学遗产》1997年第5期)认为明高儒《百川书志》所记的"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的《忠义水浒传》是现知所有明代《水浒传》版本的祖本。周继仲《容与堂刻百回本(水浒传)应当为(水浒传)祖本》(《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则认为在目前郭勋刻本《水浒》残缺的情况下,容与堂本是最能体现真正古本面目的本子。 关于金圣叹是否腰斩《水浒》问题。金圣叹腰斩《水浒》为七十回本,这在学术界几成定论,但也有学者对此表示异议。王珏《〈水浒传〉版本之谜》(《固原师专学报》1996年第4期)即认为不能把七十回本与金圣叹伪托古本看成一回事,金圣叹之前确有七十回本。周岭《金圣叹腰斩(水浒传)说质疑》(《文学评论》1998年第1期)认为,"腰斩问题成为'定'说的根据,全属悬拟之词",金圣叹并未腰斩《水浒》,他所批改的七十回本《水浒》确有所本,它就是嘉靖时人腰斩郭勋百回繁本改写而成的本子。对此,王齐洲《金圣叹腰斩〈水浒传〉无可怀疑--与周岭同志商榷》(《江汉论坛》1998年第8期)指出周岭用来否定"腰斩"说的证据不是新材料,这些材料的可信度较低,而且他对材料的理解也存在问题,因此并不能推翻"腰斩"说。崔茂新《从金本(水浒传)看腰斩问题》(《齐鲁学刊》2000年第5期),则从金圣叹评本《水浒》内部寻找证据,证明金确实腰斩过《水浒》。
《水浒传》原著的版本系统有简本和繁本之分,简本文字比较简单,细节描写少,繁本写得比较细致。
具体有“文简事简”本、“文简事繁”本、“文繁事简”本、“文繁事繁”本、“简繁综合”本
解放后印行的大多是“繁本”系统,很多出版社都出版过,所以不能以出版社来区分版别,只能用回数来区分,有100回本、120回本、70回本等,你可根据需要来选择。
1、一百回本《水浒传》:明容与堂本,是“文繁事简”本,情节到征辽,征方腊。
2、一百二十回本:明万历末在一百回本的基础上又插入了征田虎、王庆等情节,合成一百二十回本。(文字和繁本不同,或是吸收简本而加以润色,故而有专家称之为“简繁综合”本)
3、七十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金人瑞)判定《水浒传》 后50回系罗贯中“横添狗尾”,故删去了排座次以后的部分,尽行砍去,自称得“贯华堂古本”无续作,又伪造施耐庵序于前。 添了个卢俊义的噩梦作为结尾,梦中一百单八人全部被杀。又把原来的第一回改为楔子,作成70回本。
另外,清刊本10卷 115回《忠义水浒传》是今存比较齐全的简本,大概没有印行(?),您也可以找找看
谢谢
《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水浒传写的是哪个朝代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水浒传写的是哪个朝代 篇1施耐庵的《水浒传》创作于元末明初,它是民间故事和话本、戏曲基础上创作而成的。〈水浒传》成书以后,又以多种版本流传于民间,流传于全世界。本书选用的英文译本,是由精通汉文的中国籍美国专家沙博理先生翻译的,这是当今众多英译本中最好的一种。现存最早的《水浒》版本,当属保存于上海图书馆的《京本忠义传》,
《水浒传》的语言具有口语化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使得它的语言明快、洗练、生动、准确、富于表现力,并在个性化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最伟大的贡献是塑造了形象鲜明的大批人物,一百零八将和其他人物都令人历久不忘。
施耐庵介绍
施耐庵(1296年-1370年),元末明初人,原名施彦端。大明(南直隶)扬州府兴化白驹场施家桥(今江苏泰州兴化施家桥)人。元末张士诚于白驹场(今分属兴化和大丰)起义,定都平江(苏州)建立抗元政权,自立吴王(朱元璋也是吴王,史称西吴,以区分二者),施耐庵效力张士诚,之后施耐庵避乱迁居兴化。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其实就是元末起义军将领们的影子。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是罗贯中的老师,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曾入仕钱塘(杭州)。
留世资料: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后裔,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卞氏后裔亦迁至今江苏省大丰市境内)。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率壮丁起义反元。张士诚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的部属。为避免麻烦,施耐庵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为《水浒传》。
水浒传简介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明朝万历二十二年(1594)福建建阳余象斗双峰堂刊本《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题罗贯中编集,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袁无涯刊《忠义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本署名是“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与之相近的还有明万历三十年(1602)前后容与堂刻本《水浒传》署名是“施耐庵撰,罗贯中纂修”。
全书通过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早期版本有“繁本”和“简本”之分,而“繁本”又分七十回本、一百回本和一百二十回本三个系统,其中以百回本为最古,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叙事详尽,内容完整,是百回本中现存最早的繁本,杨定见序、袁无涯刻本《水浒全传》则是该书众多版本中内容最全的一百廿回本。
《水浒传》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写的是哪个朝代 篇2《水浒传》描写的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在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6)。
水浒传简介
《水浒传》是中国流传下来的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故事发生的背景在宋徽宗时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在宋微时代,就是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当时宋皇室衰颓、腐败。宋微宗贪图享受,滥用坏人蔡京为宰相,穷奢极侈,对人民又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逼得许多人铤而走险,盗贼四起。《水浒传》所反映的就是当时的农民起义。被逼上梁山的起义军聚在梁山泊,打出“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大旗,集了许多好汉,甚至一些小官吏和商人都加入了这个队伍。这些梁山好汉的事迹为世人津津乐道,编成了剧本,写出了故事。最后,由无代的一位作者施耐庵将它们整理,重新创作而成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传》。
水浒传介绍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残酷现实。按120回本计,前70回讲述各个好汉上梁山,后50回主要为宋江全伙受招安为朝廷效力,以及被奸臣所害。
其他现存版本中,起源较早的百回本内无征田虎、王庆部分,简本(文简事繁本)系统中的征田虎王庆部分与《水浒全传》不同(一般认为“全传”本是根据简本改编),金圣叹评本(70回本)无大聚义后情节。
书中共出现数百之多的人物,是世界文学史上人物最多的小说之一。按照现存版120回的《水浒全传》计,全书情节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一、鲁智深、林冲、武松等好汉上梁山前的个人经历;
二、宋江在发配途中与各路好汉的'奇遇以及最终上梁山的经历;
三、宋江带领梁山进行的几场战役,招降一些好汉上梁山;
四、原首领晁盖去世后,宋江确立梁山首领地位以及大聚义的故事;
五、大聚义后与官军的战斗以及受招安;
六、受命征讨对宋朝构成威胁的辽国;
七、征讨田虎、王庆;
八、征讨江南的方腊并死伤23以上,全书在悲剧性且引人深思的氛围中结束。
《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本文2023-08-05 21:15:1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5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