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名句联格言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警世名句联格言,第1张

1、修身岂为名传世;修身如执玉;威不屈其志;柳絮体媚无骨;恪勤在朝夕;作事惟思利及人。积德胜遗金。富难*其心。梅花影瘦有神。言行寡悔尤。

2、戒骄风清日朗;每逢善事心先喜;杜门殒客散;身世多险途,急须寻求安宅;除躁海阔天空。得见奇书手自抄。摊卷古人来。光阴同过客,切莫汩没主翁。

3、书中乾坤大;门前莫约频来客;三世育毡宜耐冷;世事无穷,做到老时学到老;笔下天地宽。座上同观未见书。五更黄卷莫辞勤。人生有几,得宽怀处且宽怀。

4、诗无入俗句;取静于山,寄情于水;厚性清,薄嗜欲;诚意正心,只四字学;胸有济世心。虚怀若竹,清气若兰。直心思,曲文章。读书静坐,各半日功。

5、射虎期穿石;能勤德业惟良友;清宜夜雨;黑不知勤学早;深思立身道;闻鸡愿着鞭。有益身心在读书。韵耐春风。白头方悔读书迟。快读有用书。

6、学海无涯勤是岸;学浅有知能事少;学以精神通广大;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云程有路志为梯。礼疏常觉慢人多。家从清俭足平安。心似平原走马,易放准收。

7、至人无异趣;论事人非能行事;存俨若思,养浩然气;自长非所增,自短非所损;称者得长生。无言时深于有言。视己成事,读末完书。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惭魂。

8、习静心方泰;习勤不止能祛欲;于境知足,于学知不足;与有肝胆人共事;无机性自殒。闻过则喜自得师。其气有为,其品有勿为。从无字句处读书。

9、书有未曾经我读;书到用时方恨少;才如湖海文始伟;天下奇观看尽,不如书卷好;事无不可对人言。船行江心补漏迟。腹有诗书气自华。世间滋味尝来,无过菜根香。

10、立志须知三古盛;劝君莫惜金缕衣;鸟欲高飞先振翅;业精于勤,勤而能奋;为书自起一家言。劝君应惜少年时。人求上进早读书。行成于思,思则必明。

11、品若梅花香在骨;浮躁一分,到处便招忧悔;明道定当尊益友;修身应先寡欲;人如秋水玉为神。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修身敢不敬严师。用意不如平心。

12、欣戚相同,为人莫想欢娱,欢娱即是烦恼;苟能敬以持己,恕以接物,何患不到圣贤地位;福命不大,处此休辞劳苫,劳苫乃得安康。果其内可自安,外可对人,庶几无愧上下神祗。

13、删繁就简三秋树;殒居足以养志;板凳要坐十年冷;性道在文章,深造自得;立异标新二月花。至乐莫如读书。文章不写半句空。廉平称治绩,遗爱无穷。

14、权衡轻重;当失意时真长进;防微杜渐;多福集于大度者;良药苦口益病;斟酌是非。应非常事贵和平。遗人投艰。成功率在小心人。忠言逆耳利行。

15、绝苟且之友;所贵立身无苟且;要办事,莫生事,要任怨,莫敛怨;阅历斯有得;怀检点之心。岂容应世太分明。可兴利,毋近利,可急功,无喜功。名实贵相孚。

16、助人是美德;抑人是自抑;观海得深,瞻天见大;食之以时,用之以礼;克己为高风。扬人是自扬。升阶有级,入室知门。敬其所尊,爱其所亲。

17、心气和平,事理通达;反己有真修,须留神检到心身界上;云山风度;无过方;德性坚定,品节详明。立身无别法,务着力打开义理关头。松柏精神。有理始心安。

18、把酒知今是;妒我安知非弱小;忍一言风平浪静;志士惜日短;事理通达;观书悟昨非。欺人绝不是英雄。退半步海阔天空。愁人知夜长。心气和平。

19、文气相辅,济世学问;气清更觉山川近;气忌躁,言忌浮,才忌满,学忌浅;洁清自守,造福人民。心远愈知宇宙宽。胆欲大,心欲细,智欲圆,行欲方。

20、轻听发言,怎知外人之谮诉,需平心暗想;慎言语,节饮食;愚庸,都为好自用;与人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当忍耐三思。蓄道德,能文章。豪杰光邦,不过集众思。

21、古称不德;古人所重在大节;有志肝胆仕;有容德乃大;有私常说别人短;乃为上德。君子于学无常师。无私天地宽。无私心自安。骄傲只论自己长。

22、甜以思苦;虽无师保,可对天地;既动复止,初念不及;洗心曰齐,防患曰戒;乐不忘忧。不立城府,自振纪纲。自昧而明,群疑尽除。循法无边,修礼无邪。

23、远必自迩,高必自卑,为学在进行,不为中道所阻;观人直以铜为栳;须使青春殒有度;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读书皆有用,要凭全力以求。折理当以就梳。莫教白首碌无为。

24、好人多自苦中来,莫图便宜;竹因虚受益;竹柏旷怀,心神其远;充海阔天空之量;凡事皆缘忙彦错,且更从容。松以静延年。智仁雅乐,山水共深。养先忧后乐之心。

25、就己惟情,知未来事;善积家方庆;道合天人,无用之用;敬君子方显有德;于独居地,见大众心。心殒体自舒。心有权度,不平以平。远小人不算无能。

26、世事有常有变;天降大任;世事不言自喻;世道每逢谦处好;世本无先觉之验;英雄能屈能伸。世有令名。天文有迹可稽。人情常在忍中全。人贵有自知之明。

27、无以古人,终不可及;以教人者教己;风月一天诗酒料;文以知希为贵;当此少年,犹大有为。在劳力上劳心。文章千古性灵花。学能时习乃专。

28、名利澹如水;孝若曾子参,才当得一字可;芝草无根,醴泉无源,人贵自立;事业重于山。才如周公旦,容不了半点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29、人生惟酒色机关,须百炼此身成铁汉;人间岁月殒难得;人间清品如荷极;世上有是非门户,要三缄其口学金人。天下皆知老更亲。学者虚怀与竹同。

30、持其老毋露其气;阅透人情知纸厚;酒能成事,能败事;莫对失意人,而谈得意事;敏于事而慎于言。踏全世路觉山平。水可载舟,可覆舟。从来有名士,不取无名钱。

31、从绳则正,从谏则圣;处世当克己短;处世无奇,唯忠唯恕;守独悟同,别微见显;佐饔得尝,佐斗得伤。交友应学人长。治家有道,克俭克勤。辞高居下,置易就难。

32、光阴似箭催大老;求学将以致用;求贤急似渴思饮;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日月如梭趱少年。读书贵在虚心。治学犹如蝶恋花。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33、栽培心上地;德成言乃立;德从宽处积;端居善良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涵养性中天。义在利斯长。福向俭中求。独立古风。勤则不匮,敏则有功。

34、行修而名立;行不得反求诸己;行而不舍,若骥千里;行所当行,不为已甚;理得则心安。躬自厚薄责于人。纳无所穷,如海百川。慎之又慎,末敢即安。

35、毕生无不快事;行道有福,克勤有继;交以道,接以礼;交不可滥,须知良莠难辨;随时作自在观。居安思危,在约思纯。坐而言,起而行。酒莫过量,谨防乐极生悲。

36、涤烦除俗寻真乐;素甘澹泊心常泰;益智有珠,比德于玉;陶情不出琴书外;临水登山得至情。曾履忧危体愈坚。学古为镜,平理若衡。遣兴多因山水间。

37、宝剑锋从磨砺出;青春有志须勤学;学问多自虚心得;学问无穷,曾三颜四;梅花香自苦寒来。白无情要着书。风物长宜放眼量。光阴有限,禹寸陶分。

38、无欲常教心似水;无瑕人品清于玉;无德偏哗众;无求便是安心法;乐在于志;有言自觉气如霜。不俗文章澹似仙。有才不轻人。不饱真为却病方。业精于勤。

39、集义所生,无助之长;惜食惜衣,非为惜财原惜福;谨言慎行;廉耻自守则常足;好学而敏,乃穷其微。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约礼博文。道德是乐乃无忧。

40、抱一为式;常耻躬之不逮;欲无后悔须修己;造物所忌者巧;虚心竹有低头叶;奉三无私。欲寡过而末能。各有前因莫羡人。与人相见以诚。傲骨梅无仰面花。

41、一人知己亦已足;人各有能我何与;大有不为斯有品;人情常须分好歹;毕生自修无尽期。身所未得心难安。己无所得可无言。世事更应辨忠奸。

42、立脚怕随流俗传;立品如岩上松,心历千百载风霜,方可柱明堂,而成大厦;留心学到古人难。检身若璞中玉,经磨数十番沙石,乃堪琢圭璋,而宝庙廊。

43、当仁不让;事不终始,毋务多业;居仁由义;忠厚留有馀地步;临则毋苟得;见义勇为。任有大小,惟其所能。履中蹈和。和平养无限天机。择善贵能从。

44、大公无我;凡事常从忙彦错;万事必求其所以;三思终有益;三思方举步;推己及人。好人多自苦中来。居心不可有然而。百忍永无忧。百折不回头。

45、至乐事无如为善;过如新竹芟难尽;闭户自精,开卷有益;有关家国书常读;有福人方肯读书。志在高山磨不平。垂露在手,清风入怀。无益身心事莫为。

46、读书常戒自欺处;读书必提要;鹰隼入云睐所问;燕雀自夸宁识凤;瞻前顾后;谨者不可有殒时。处事在通情。骅骝得路慎于平。蜘蛛虽巧不如蚕。慎始图终。

47、黄卷催吾朝起早;爱春争春,春光无限;着书岂在求名利;敢为天下大难事;灯伴我夜眠迟。V惜时抢时,时辰有馀。提笔总为益世人。愿读人间未见书。

48、莫笑人短;时事每生感慨;莫待明年花更好;勉力为之正人心,厚风俗实惟根本;勿恃己长。古人无忘短长。当藉今朝春尚浓。文治彰矣拔真才,加训迪勿懈功夫。

49、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象有齿则焚,蚌有珠则剖;遇事虚怀观壹是;慎其出处;宽田宽地,莫若宽量待人。梅以寒而茂,荷以暑而清。与人和气察群言。示我周行。

50、岂独安分守身为事;多读书知礼明义;当如曾子日三省;克去私心,当如斩钉截铁;欲作顶天立地之人。少饮酒多是无非。更为张公加半思。养成静性,要似止水澄波。

51、殒从世外观今古;克尽厥职;足迹半天下;每思于物有济;但见花开落;懒向人间问是非。无忝所生。心知惟古人。常愧为人所容。不言人是非。

52、立身苦被浮名累;此事一枰棋,总要成功后着;圣有微言须理会;圣功不伐天同古;涉此无如本色难。人情三峡水,当为砥柱中流。身当大事莫张皇。大度能容海并深。

53、事惟能省思常定;事业由凡始;体验入微,不物于物;度比江河,细流兼纳;人到无求晶自高。道德在躬行。造就者大,化工无工。气如春夏,群物发生。

54、不矜威益重;水能性澹为吾友;水惟善下能成海;天开长乐,维勤与俭;无私品自高。竹解心虚是我师。山不争高自极天。人到春,谨身慎言。

55、静彦思三益;静虚怀若谷;静坐常思己过;静坐自然有得;盟心何碍直;殒居守四箴。恭俭德之舆。殒谈莫论人非!虚怀初若无能。用智必须圆。

56、世事如棋,放下岂容差一着;世事为棋,让一着不为亏我;止有古人,同其安乐;人情似纸,看来还要薄三分。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不违世俗,与之圆方。

57、勿饮过量之酒;勿施小惠伤大体;心术务须光明笃实;心术不可有害于天地;莫贪无义之财。毋以公道遂私心。行为必要正大志成。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58、廉吏无宦乐;读圣贤书,岂徒摘句寻章,须将践履工夫,尽此人道;剑锋出磨砺;达人不折腰。处世问事,何必市恩掠美,只要本分做去,求个天知。梅馥发苦寒。

59、着书忌早,处世忌优,立朝忌巧,居室忌好;理拘君子;淑身涉世;欲除烦恼须无我;制身欲方,行事欲圆,存心欲拙,作文欲华。法制小人。谨行慎言。想求康乐莫贪心。

60、万卷古今消永日;士所尚在志,行远登高,万彦鹏程关学问;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一窗昏晓送流年。业必精于勤,博闻强识,三馀蛾术惜光阴。从良师学,幸登桃李之门。

61、概世风之不古;道不可卑,德惟自下;读圣贤书,当思其中有我;读能明达耕能富;尽人情以合天。言思为则,行必有威。任天下事,先须此内无他。成自谦虚败自骄。

62、几番琢磨方成器;书法未能尽师古;书有未观皆可读;书从疑处翻成悟;十载耕耘自见功。文章重在能通今。事经已过不须提。文到穷时自成神。

63、记事先提其要;兰为善士,艾比小人,惟薰犹之自别;任重致远;功业须当垂永久;问途必于己经。松号大夫,竹称君子,亦功德所宜旌。居安思危。行藏争不要分明。

64、诚意功夫惟慎独;和乃不流有定节;知事晓事不多事,太平无事;终身争一息;匡时事业贵知人。敏而好学无常师。忍人让人不欺人,方可为人。每事必三思。

65、五味清澹精神爽;仁者无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反观自已难全是;以身作则;处事从容日月长。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细论人家未尽非。与德为邻。

66、高怀见物理;高情若云,朗抱如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效梅傲霜休傲友;和气得天真。和气当春,节清为秋。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学竹虚心莫虚情。

67、谢事养生道;精神到处文章老;蹈德咏仁,神无不畅;德为至宝,一生用不尽;清心却病方。学向深时意气平。正身履道,卑以自居。心作良田,百世耕有馀。

68、友如作画须求澹;从此无心爱良夜;立品同白玉;立志不随流俗转;功深百炼;文似看山不喜平。任他明月下西楼。读书到青云。留心学到古人难。才具千钧。

69、松间明月长如世;度是春风常长物;居身勿使白圭玷;金温玉粹瞻人品;耳外浮云何足论。心如清水不沾尘。立志直与青云齐。秋月春云见性情。

70、世事静观知曲折;世上何人能满愿;世事洞明皆学问;世事让三分,天高地阔;人心甘苦见交情。就中有地可安身。人情练达即文章。心田留一点,子种孙耕。

71、泽以长流乃及远;知足常乐;知者乐,仁者寿;使我开怀惟夜月;若无远虑;山因直上而成高。能忍自安。居之安,资之深。令人深省是晨钟。必有近忧。

72、坚起嵴梁立行;特立独行有如世;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根深不怕风摇动;放开眼孔观书。进德修业须及时。康乐和亲,安平为一书。干正何惧月影斜。

73、失败本是成功母;且静坐,抚良心,今日所为何事?立身常绝俗;立定脚根撑起骨;勤劳方为幸福根。莫乱行,从正道,前途自遇好人。尚古得同心。展开眼界放平心。

74、人岂虚生此世;人情阅尽浮云厚;大器晚成,少安勿躁;上德不德,斯称至德;事无不合于时。世事经过蜀道平。急流勇退,小住为佳。无为而为,乃是有为。

75、力求有功,方能无过;士大夫爱钱,书香变为铜臭;己过勿惮改;才高自觉风云阔;必先去旧,而后立新。亲弟兄析箸,璧合变成瓜分。未然当先思。情重反疑华岳轻。

76、君子无逸;忧乐关天下;努力从公,任劳任怨;忌我安知非赏识;有为有守;民生在勤。安危劳一身。淑身涉世,有守有为。欺人到底不英雄。毋怠毋荒。

77、无情末必真豪杰;无事在怀为极乐;无易事则无难事;无多事无废事,庶几无事;有度方为大丈夫。有长可取不虚生。有虚心方有实心。不循情不矫情,乃能得情。

78、涵养须用敬;欲有节行有度;爱作近情事;清殒无世事;欲高门第须为善;进学在致知。想所闻做所知。勿存过分心。管领有春风。要好儿孙必读书。

79、天地之间,一言可尽;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毋立岩下;世事洞明莫玩世;古今所遇,万有不齐。人间那有空殒的光阴。任行坦道中。人情练达应助人。

80、丹心一颗,千金哪比人格贵;计利当计天下利;见落花飞絮,莫愁春老色褪;清风两袖,万贯不移品行贞。求名应求万世名。仰翠竹苍松,当效节亮风高。

81、检身若不及;格超梅以上;职业无高下;惟止乃能动;清以自修,诚以自勉;知命复奚疑。品在竹之间。品流有尊卑。因昧而为明。敬而不息,满而不盈。

82、白日莫殒过;业成于思毁于惰;节错根盘,方知器利;考古酌今,审时度势;青春不再来。学精于勤荒于嬉。春华秋实,不负人勤。通中法外,短取长。

83、成才不自在;自喜轩窗无俗韵;任事者必以实学;灯火夜深书有味;言为人表;自在难成才。亦知草木有真香。谨言人每有奇文。墨花晨湛字生光。礼是身基。

84、久病始知求药误;义在斯为,奚让贲育;见人之过,若己有失;为人当于世有益;衰年方悔读书迟。理足而止,不因程朱。于理既德,即心所安。凡事求其心所安。

85、物力艰难,要知吃饭穿衣,谈何容易;罔谈彼短,我亦有短;直以持世,贞以励志;光阴迅速,即使读书行善,能有几多?靡恃己长,人孰无长?坚可配柏,志可凌霜。

86、知足随所遇;知多世事胸襟阔;知足乃为真富贵;学古之志未衰,每日必拥书早起;到处可为家。阅尽人情眼界宽。吃亏方人便宜。干世之心已绝,无夕不饮酒看花。

87、人情知冷暖;人遇误解休怨恨;人生当知自足;人寿几何?白驹过隙;世态笑炎凉。事逢得意莫轻狂。静修可与贤齐。世态万变,苍狗浮云。

88、金玉其心,芝兰其实;除私欲终世乐;贫不学吝;放怀于天地外;国家伟器;仁义为友,道德为师。洗尽俗念满身轻。默无过言。得气在山水间。名教完人。

89、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养成大拙方为巧;养气不动真豪杰;养其气日益宏大;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学到如愚才是贤。居心无物转光明。尊所闻至于高明。

90、曾三颜四;惜钱休教子;勤能补拙;勤浴无病勤欲病;勤能补拙才偏敏;禹寸陶分。护短莫投师。学可医愚。学道无忧学盗忧。廉不沾名品益高。

91、与世不言人所短;人无信不立;书到用时方恨少;大本领人,当日不见有奇异处;临文斯集古之长。人有日方明。事非经过不知难。真学问者,终身无所谓满足时。

92、其德在人,定有兴者;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画虎类犬,刻鹄成凫,取法不慎则有悔;不营于此,焉用文之。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教羊牧兔,使鱼捕鼠,任用非人必无功。

93、改过如芟草;过如新竹芟难尽;殒时少至毋躁;识密鉴亦洞;作事兼权情理;怡情好养花。学似春潮涨不高。静极一妄不生。意惬理无违。持身恪守墨绳。

94、非因果报方行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品如红荷情操美;岂为功名始读书。沉浮莫叹,知天上云云舒,聚散任风。德似白杨风格高。

95、克己最严,须从难处去克;戒之在斗,戒之在色,戒之在得;束身如圭,澄怀似镜;为善必果,勿以小而不为。职思其居,职思其补,职思其忧。种德类树,养心若鱼。

96、情与人同,有怀毕畅;爱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无知者;爱惜精神,留他日担当宇宙;风随世异,无感不兴。作一事须精一事,庶几心乃安然。发扬事业,看我侪扫荡烟云。

97、退一步天高地阔;修身遵曾子三省;直不犯祸,和不害义;能受苦方为志士;让三分柳暗花明。从政秉周官六廉。严以责己,宽以待人。肯吃亏不是痴人。

98、凛冽风霜知劲草;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艰难岁月识英雄。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99、无贪心,无私心,心存清白真快乐;无边事业,心如玉洁;历劫方显钢板硬;不寻事,不怕事,事留馀地自逍遥。有限年华,志比秋鸿。经霜更知秋月明。

100、勤能得业为良友;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解经以理;满招损,谦受益;有益身心在好书。恨无十年暇,快读奇书。校字如仇。助补拙,俭养廉。

101、养天地正气;养浩然正气;养心莫如寡欲;高怀同霁月;高才非世所束缚;法古今完人。极风云壮观。温故乃能知新。雅量洽春风。深心与人有始终。

102、文品清时贵;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乍雨乍晴花易老;乐此幽殒,与年无尽;功名晚节难。虑善以动,动维厥时。耐霜耐寒松长青。化其躁妄,得气之和。

103、有容乃大;有忍乃有济;有三公不易之介;有关世教书宜读;行事莫将天理错;无欲则刚。无爱即无忧。无一艺自用乃高。虽对人言事莫违。立身当与古人争。

104、居勿自安本分;常居无喜怒之色;学问详明,德性坚定;知足是人生一乐;畏难不算奇才。立志以圣贤为归。事理通达,心气平和。无为得天地自然。

105、读书当求甚解;读书要能自出见解;读书贵有用;同志虽远,处事不可不诚;V做事务必认真。处世无过善体人情。处事在通情。论天下事,要揆情度理三思。

106、世间惟有读书好;仁者为人,学者为己;不见古人真恨晚;见义则为,锄其德色;天下无如吃饭难。周而不比,和而不同。力当时事莫辞难。当仁不让,养此心苗。

107、境由心造;廉不言贫,勤不言苦;毁誉由人,彼劳我逸;莲出绿波,有君子德;事在人为。尊其所闻,行其所知。荣枯随化,生寄死归。兰生幽谷,为众人香。

108、千古人书无不读;士品直方大;少年不经勤学苦;未能一日寡过;少壮不努力;则天下事大可为。官箴清慎勤。老来方悔读书迟。恨不十年读书。老大徒伤悲。

109、日亲日近,日疏日远;甘守清贫,力行克己;不欺己又肯让人,这才是儿孙好榜样;自轻自贱,自重门尊。厌观流浴,奋勉修身。多读书兼能循礼,乃不愧祖父旧典型。

110、宁为玉碎;宁静而致远;史氏所长,三者咸备;让人非我弱;平旦所息常在抱;不作瓦全。澹泊以清心。大学之道,壹是为归。得志莫离群。青风自来初无私。

111、立德立功,居之以敬;正心修身,动思恭,静思济;节用爱人能治同;夫惟无争;友直友谅,尊其所闻。释回增美,措则正,施则行。正心诚意乃修身。斯莫之争。

112、见利思义;升高必自下;不随时俯仰;不为物蔽斯称哲;不以异时,殊其趋向;安土敦仁。谨始惟其终。自得古风流。只体人情便是仁。当于临事,观其所为。

113、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心平气和,千佳骈集;心神欲静,骨气欲动;园栽四物,青忪翠竹白梅兰。意粗性躁,一事无成。脚跟宜定,胸怀宜开。

114、九思尤贵事言谨;人心不足蛇吞象;与其轻人,不如重我;凡事总求过得去;一介深知取与难。世事难防螳捕蝉。但求无过,非必有功。此心先要放平来。

115、怀若竹虚临曲水;言必信,行必果;利人时出平惰语;忙彦有馀殒,登山临水觞咏;气同兰静在春风。色思温,貌思恭。修己常存改过心。身外无长物,布衣疏食琴书。

116、立公心,甘做公德乃大;可行则行,可止则止;行藏安于所遇;守道不封己;去私念,不谋私利品自高。在职言职,在公言公。仁义不假外求。择交如求师。

117、守分身无辱;多勉日新志,能为岁寒枝;多识前言,以行以畜其德;束身圭壁;知机心自安。多言即少味,无欲斯有为。若农服田,力穑乃稼有秋。凛节冰霜。

118、学知不足;学贵有,切莫半途而废;学无先后,白同青丝共勉;闻鸡晨起舞;业精于勤。才须积累,休忘一篑之功。志有因果,春华与秋实相辉。藉萤夜读书。

119、会心今古远;刚毅多略;守身似玉;守正行权真事业;守愚不觉世途险;放眼天地宽。文雅少俦。式度如金。平矜节欲大功夫。无事始知春日长。

120、看似寻常最奇崛;修业勤为贵;骄傲来自浅薄;挂角囊萤,百尺竿头更进步;成如容易却艰辛。行文意必高。狂妄出于无知。悬梁刺股,九天云路竞登先。

121、开卷有益;心诚功就;文章最忌随人后;无为岁月增中减;无情岁月增中减;闭户自精。水滴石穿。道德无多祗本心。有志年华少还多。有味诗书苦后甜。

122、清品犹兰,虚怀若竹;清品犹兰,虚怀若竹;虚心效竹节;虚能引和,静能生悟;澄怀映日,和气当春。澄襟似水,朗抱凝冰。人品如兰馨。仰以察古,俯以观今。

123、欲无后悔须律己;欲知世味须尝胆;窗台竹色浓几许;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各有前程莫妒人。不识人情且卧薪。人比梅花清几分。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124、少言不生殒气;从吾所好有学者;升高必自下;不俗即仙骨;不息身方健;静修可以永年。操之即存其心乎。谨始惟其终。多情乃佛心。无私心自宽。 ;

1 古籍名句

去搜一搜吧,很多的,例如:《论语颜渊》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君子养心真善于诚。《荀子不苟》君子修养品德的方法没有比真诚更好的了。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注重恭而不以礼来节制就会劳累不堪,注重慎而不以礼来节制就会显得畏葸,有胆量而不以礼来节制就会闯乱子,直率而不以礼来节制就会尖酸刻薄。

让者,德之主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十四》谦让是德行的重要内容。

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十四》纷纷争夺的人将有无穷的灾祸,卑辞谦让的人不会丧失他的幸福。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汉·曹操《礼让令》让人礼一寸,受人敬一尺。

君子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中说·魏相》君子不责怪别人做不到的地方,不强求别人做力所不及的事情,不让别人为他所不喜欢的事物而苦恼。

谚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战国策·燕山》俗语说:“厚道的人不抵毁别人以抬高自己,仁德的人不伤害别人以获取名声。”

君子以厚德载拘。《周易·坤》君子用宽厚的态度待人。

吾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公冶长》我不想别人欺侮我,我也不想欺侮别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孟子·梁惠王上》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有而不施,穷无与也。《荀子·法行》富有时不肯赠别人东西,一旦穷困后别人也不会救济你。

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2 求古书的名句 类似于《墨子》《老子》之类的 要一句全是四字的那种

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 出自 《墨子(修身)》

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 《墨子(修身)》

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墨子(修身)》

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形 ,高 下 相 盈 , 音 声 相 和 , 前 后 相 随《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虚 而 不 屈 , 动 而 愈 出 。多 言 数 穷 , 不 如 守 中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九 章

持 而 盈 之 , 不 如 其 已 ﹔

揣 而 锐 之 , 不 可 长 保 。

金 玉 满 堂 , 莫 之 能 守 ﹔

富 贵 而 骄 , 自 遗 其 咎 。

功 遂 身 退 , 天 之 道 也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章

载 营 魄 抱 一 , 能 无 离 乎 。

专 气 致 柔 , 能 如 婴 儿 乎 。

涤 除 玄 鉴 , 能 如 疵 乎 。

爱 国 治 民 , 能 无 为 乎 。

天 门 开 阖 , 能 为 雌 乎 。

明 白 四 达 , 能 无 知 乎 。

若满意,

请尽快采纳。

若有其它疑问,可以直接追

也可以百度HI我,写明问题,我会尽快回复。

祝您生活愉快!!!!

O(∩_∩)O

by一团队 fAns电子书[~~~~~~~~]

3 书中的好句

满天红云,满海金波,红日像一炉沸腾的钢水,喷薄而出,金光耀眼。

早晨,太阳像个刚出门的新媳妇,羞答答地露出半个脸来。

太阳落山了,它那分外的强光从树梢头喷射出来,将白云染成血色,将青山染成血色。

太阳慢慢地透过云霞,露出了早已胀得通红的脸庞,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张望着大地。

灿烂的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透过早雾,一缕缕地洒满了校园。

太阳更低了,血一般的红,水面上一条耀人眼睛的广阔的光波,从海洋的边际直伸到小船边沿。

天空被夕阳染成了血红色,桃红色的云彩倒映在流水上,整个江面变成了紫色,天边仿佛燃起大火。

春天,那太阳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浑身舒坦。

阵阵春风,吹散云雾,太阳欣然露出笑脸,把温暖和光辉洒满湖面。

炎炎的烈日高悬当空,红色的光如火箭般射到地面上,地面着了火,反射出油在沸煎时的火焰来。

没有敢抬头看一眼太阳,只觉得到处都耀眼,空中、屋顶、地上,都是白亮亮的一片,白里透着点红,由上到下整个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条都是火镜的焦点,仿佛一切东西就要燃烧起来。

晚秋了,太阳懒洋洋地挂在天上,像个老公公露着笑脸在打瞌睡。

深秋的太阳像被罩上橘红色灯罩,放射出柔和的光线,照得身上、脸上,暖烘烘的。

4 名句有没有什么古诗词的句子或古书里

西洲曲

南北朝:佚名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5 唐诗宋词名句10句

诗中江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中云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别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诗中亲情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自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冢》)诗中乡情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唐诗宋词的名句,作者及出处王昌龄《出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许浑《咸阳城东楼》 山雨欲来风满楼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李白《蜀道难》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上九邕》 丈夫未可轻少年(邕yong:1、邕江,水名,在广西2、广西南宁的别称)白居易《放言 五首之三》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长恨歌》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白居易《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高适《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渭城曲》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观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虞世南《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陆龟蒙《别离》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

  陶渊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东晋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陶渊明出身于落魄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杂诗》)至今脍炙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回车)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1、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20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东晋元熙二年(420),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2、咏怀诗 以《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为代表。《杂诗》12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13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10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3、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言,陶渊明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人们谈论《归去来兮辞》习惯于称道陶渊明的田园之乐和隐逸之欢,而忽视了潜藏在字里行间的人生悲凉。我在研读文本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诗人抒写欢快喜乐的同时,总是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容易引发人们联想到他的酸心隐痛的词句,揣摩、品味这些词句的深层内涵,我觉得,《归去来兮辞》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篇吐露隐痛,舒展苦闷的心灵悲歌。下面结合文章内容对此稍作分析。

  (一)、心为形役之悲。文章第一段交待诗人归隐的原因和决心。陶渊明是晋安帝义熙元年归隐的。关于归隐的原因,《宋书•陶潜传》说是“郡遣督邮至县,吏自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这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陶渊明自己说的,则与此略有不同。他在《归去来兮辞》小序中说是“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 缸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在亲友劝告下,“脱然有怀”,入于仕途,求得彭泽县令一职。但未过多久,便“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但他仍打算做一年官再“敛裳宵逝”。恰恰这时,他的一位妹妹去世,他也就“自免去职”,写了这篇《归去来兮辞》。不管是他传还是自序,都不难看出,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真正原因是“心为形役”,即心志被形体役使,做了许多违心悖情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想做的却不能做,不想做的却又不能不做。结合《宋书》和小序来分析,“心为形役”含义有二:一是诗人为口腹之计,羁身宦海,折腰事人,寄人篱下,仰人鼻息,遭遇了冷眼和歧视,深感屈辱和厌倦。二是诗人质性自然,与俗相违,矫厉不得,不容于世。逆情悖性,违心违己,在诗人看来是玷污心性,扭曲灵魂,因而深感惭愧,惆怅悲伤。一旦醒悟,便觉得“往者不可谏”而“来者犹可追”;觉得“迷途未远”,“今是而昨非”,因而决计弃官归田。这中间固然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庆幸,更有陷身官场、铸成大错的沉痛。大梦初醒、了然彻悟的“归田”宣言中更有痛彻心肺、追悔莫及的自责自悔。

  (二)、居家涉园之痛。文章第二段直写自己想象中的归途情景和归隐后闲适自在的家园生活,这中间,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焦急迫切,也有终于冲破“尘网”、挣脱“樊篱”的欢欣鼓舞;有久别重逢、安享天伦的欢畅喜悦,也有闲庭信步、触目成趣的宁静安逸;有饮酒寄傲、与世隔绝的孤高自许,也有策杖流憩、矫首遐观的自然情趣。总之,一句话,宁静淡泊的日常生活,温馨朴实的家乡亲情和清新素雅的自然景观令诗人留连忘返,沉醉不醒。我们品读文章,也会感同身受,灵犀相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自然段中也出现了一些刺人眼目、动人心魄的词句,逼人沉思,耐人寻味。“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写蓝天白云,高蹈尘外,任意东西,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无心”喻指白云飘浮不定,了无心机,自自然然,顺顺当当。写山林飞鸟,朝出暮归,远近觅食,行于当行,止于所止。“厌倦”暗示飞鸟奔波劳碌,归林投巢,安于静谧,自得其乐。无论是白云还是归鸟,它们都自由自在,无忧无虑,逍遥闲适,生意盎然,这实际上反衬出诗人沦落尘网,陷身官场,与世沉浮,受人羁绊的不自由不自在,这份扭曲心灵,压抑性情,失去自由而又无可奈何的痛苦是深刻的,也是沉重的,只是不易觉察罢了。诗人在另一首诗《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中写道:“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也表达了相同的感受。“景蘙蘙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写夕阳晚照,光景暗淡,渲染悲凉情怀;写苍松兀立,孤独无靠,更隐喻诗人孤高傲世、形景相吊的落寞和悲怆。一个人孤独到象李白看山一样,“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其内心的寂寞、痛楚是可想而知的,真可谓“知音世所稀,抚松独徘徊”啊!“引壶觞以自酌”流露出诗人自酌自斟,无以为伴的孤独和苦闷。“倚南窗以寄傲”颇有几分出尘傲世,孤愤不平之意。“门虽设而常关”更是直截了当地揭示出诗人与世隔绝,独立自足的清高和冷寂。这些文句,貌似逍遥闲谈,实则忧愤满怀,我们读到了陶渊明隐隐作痛的心。

  (三)、交往出游之忧。文章第三段描写陶渊明的田园之乐。纵读诗文,我们不难体会诗人身体力行、躬耕陇亩的舒心惬意,游山玩水、搜奇览胜的幽雅闲适和琴书相伴、情话相谈的融洽欢快,不过,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些文字全是“欢乐其表,忧痛其里”的曲折暗示。先说诗人的交往对象。亲戚农人,诗人可以和他们“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谈天说地,家长里短,有远离官场的淡泊,有共享亲情的温馨,可是,诗人心性高洁,与世相违,风流雅致、高标独步,这远不是一般凡夫俗子、市井小民所能理解、所能认同的,和乐欢悦的交谈之中饱含世无知音的隐忧。文中“乐琴书以消忧”无疑又暗示了一点,只有诗书琴韵才可以寓情传志,消悉解忧,而一般的“亲戚”、“农人”则只可形交,不可神往。再说诗人的出游方式。“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径丘。”孤舟独往,自娱自乐,有时探寻幽深曲折的沟壑,有时翻越崎岖不平的山丘,瑰怪之观,人迹罕至,诗人情有独钟,乐而忘返,这又何尝不是景示诗人隐而不发、深藏不露的遗世情怀呢?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诗人就是一位遗弃世人也被世人遗弃的山林隐士。特立独行,遗世独立,诗人是自由的,也是痛苦的。最后看看诗人的所见所感。“木欣欣以向荣,泉消消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看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诗人不是欢欣鼓舞,诗性大发,而是悲愁叹老,自伤自悼,这份敏感与哀伤决不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偶尔一泻,绝对是诗人久积于心,郁闷难展的苦痛隐忧的自然流露。一个年迈体衰、生命苦短的诗人,面对欣欣向荣的大好春光,除了喟叹,还能有什么呢?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诗人貌似平和欢乐的田园生活之下,其实充满更多的世无知音的苦痛、遗世独立的绝望和生命流逝的无奈,我们读陶文,切不可乐而忘忧啊。

  (四)委心乘化之愤。文章第四段卒章显志,抒发诗人委心乘化,乐天安命的情志。我们固然强化了对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返朴归真,守节养性的人生理念的理解,不过,强烈的感叹和接二连三的反问又使我们分明意识到诗人去留难定、取舍难决的矛盾和苦闷。“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感叹人生苦短,余生不多,强调委心任运,顺其自然,其实是表达去留难定,心力不及的无奈和痛苦。“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否定了忧心忡忡,心神不定的犹豫不决,其实正暗示出平日里心有所求,志有所得的煎熬难耐。“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说自己乐天安命,坚信不疑,正折射出何去何从、取舍难定的怀疑和忧虑。“聊”是姑且、暂时之意,是不是也暗示出诗人这种选择也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呢?事实上,归隐田园之后的陶渊明并不能够做到真正的归隐,因为他总有不忘尘世,感时伤怀的时候。“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写自己醉情山水,逍遥自在,其实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谴责和抗议,陶渊明既不想迷恋世俗以获取功名富贵,又不屑逃脱人世去飞临仙境,为了保持纯真质朴的天性,他只好到自然山水中去寻求心灵的解脱和情感的寄托了。这些文句,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觉到诗人否定官场,抗争世俗的孤愤和绝决。

  综上所述,我认为《归去来兮辞》是一篇孤愤难平、忧乐相生的心灵之歌,有诗人返朴归真、颐养天年的自足自安,也有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悲愁苦叹;有纵浪大化、逍遥浮世的自由自在,也有误入官场、心性扭曲的懊悔痛心;有家人团聚、琴书相伴的宁静淡泊,也有世乏知音、心曲难诉的郁闷孤寂……一句话,诚如清代诗人龚自珍说的“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己亥杂诗》),品读陶文,沉浸在山水田园之中,切不可忽略了诗人的隐痛衷曲。

  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共计12篇。辞赋中的《闲情赋》是仿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而作。内容是铺写对爱情的梦幻,没有什么意义。《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而作,内容是抒发门阀制度下有志难骋的满腔愤懑;《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后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实,洗尽铅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韵文有《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散文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又称《孟嘉别传》,是为外祖孟嘉写的传记;此外还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等。总的来说,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

  公元427年,陶渊明走完了他76年的生命历程,与世长辞。他被安葬在南山脚下的陶家墓地中,就在今天江西省九江县和星子县交界处的面阳山脚下。如今陶渊明的墓保存完好,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块碑石组成,正中楷书“晋征土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左刻墓志,右刻《归去来兮辞》,是清朝乾隆元年陶姓子孙所立。

  陶渊明去世后,他的至交好友颜延之,为他写下《陶征土诔》,给了他一个“靖节”的谥号。颜延之在诔文中褒扬了陶渊明一生的品格和气节,但对他的文学成就,却没有充分肯定,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后几十年里,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认。

  梁朝的昭明太子肖统,对陶渊明的诗文相当重视,爱不释手。肖统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专集的第一部,意义十分重大。肖统在《陶渊明集序》中,称赞“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如之京”。

  南朝时期,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虽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但他的诗文作品,流传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

  到了隋唐时期,有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陶渊明的诗文,对陶渊明的评价越来越高。

  初唐王绩是位田园诗人,他像陶渊明一样,多次退隐田园,以琴酒自娱。其蹲砗蟆肥�溃nbsp;

  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

  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

  唐朝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中写道:

  赏读《高土传》,最佳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李白那种“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引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中写道:

  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

  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中唐诗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渊明的为人。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离陶渊明的家乡浔阳很近。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写下了《访陶公旧宅》这首诗。诗中先用“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颂扬陶渊明高尚的人格,最后写到: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空余墟里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

  白居易在《效陶潜体十六首》。其中写到:

  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

  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这与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白居易的这首诗就说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到了北宋,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确定。欧阳修盛赞《归去来兮辞》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欧阳修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北宋王安石曾说过,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有诗人以来无此句者。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矣”。

  苏东坡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苏东坡把陶诗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八个字,概括陶诗的艺术风格,还是很准确的。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晚年在《与苏辙书》中说:“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