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书集成的介绍
《中华医书集成》,共33册,按中医学分为12类,涵盖了现代中医学的全部学科,各类之下,均全文收录能代表该类学术成就的典籍,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全书改古籍的竖排、繁体为横排、简体,增加新式标点,在保证底本原貌的情况下,对原书讹误之处进行校正,每章前对该书的整理进行了说明。该丛书兼目录学与丛书双重功能,是一套中医学的百科全书。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将民国之前的中医名著几乎全部囊括其中,除少数著作外,大多为繁体竖排,封面设计素雅,采用锁线装适合长期保存,校勘严谨,实为中医古籍的最佳版本。
《内经》知要
·李中梓校注
内容提要
《内经知要》通行两卷,系明末医学家李中梓(1588~1655年) (字士材,号念莪)辑注。该书选辑《内经》的精要内容,归为八类,加注阐释。
上卷分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藏象五篇;下卷分经络、治则、病能三篇。
全书以道生统领,倡虚无神气、合于四时、与道合真,以阴阳涵盖体之脏腑腹背、病之寒热虚实,强调察五色以观五脏之有余不足、六腑之强弱、形体之盛衰,诊脉之上、下、来、去、至、止以知病之阴阳按脏腑攸分变化之象以审精气之相生相克,请经络之气行流转以明表里、虚实要求圆通运用论治之则,并对各种具体病态作了阐释。该书分类扼要、说理简明《内经 》 所涵中医理论要言得显,向为后世医家推崇,堪为研学《内经》的入门必读书。
本次校注以清乾隆甲申年南园扫叶庄刊本为底本,期能方便医学界人士及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参考、阅读。
中华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早在西汉时期,中医就具备了系统的理论与实践,这种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中医学自身的完整性及其赖以存续环境的不可分割性。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就明确记载了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累积起来的每一类知识如医经、方剂、本草、针灸、养生等都是自成系统的其延续与发展也必须依赖特定的社会人文、生态环境等,特殊的人文文化与生态环境正是构成中医学地域性特征的内在因素,这点突出体现在运用“天人合一”、“阴阳五行”解释生命与疾病现象。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的传统医学同许多传统文化一样,受到了严重冲击。许多传统疗法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医药文物与文献资料由于维护、保管不善,遭到损毁或流失同时,对传统医药知识随意滥用、过度开发、不当占有的现象时有发生,形势日益严峻。我国政府充分意识到了这种全球化对本民族文化造成的冲击,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中医古籍是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主要的载体。杨牧之先生在《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回顾与展望文中说:“古代典籍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传世古籍历经劫难而卓然不灭,必定是文献典籍所蕴含精神足以自传。我们不能将古精整理出版事业仅仅局限于一个文化产业的位置,要将它放到继承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高度来认识,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矛盾统一关系中去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要“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承传和振兴”因此,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确立和展示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的内容,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对中医古籍进行整理出 版是十分必要的。
而且,中医要发展创新,增强其生命力,提高临床疗效是关键而提高临床疗效的捷径,就是继承前人宝贵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中医学中,经典之所以不朽是因其经过了千百年临床实践的证明经典所阐述的医学原理和诊疗原则,已成为后世医学的常规和典范,也是学习和研究医学的必由门径,通过熟读经典可以启迪和拓宽治疗疾病的思路,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纵观古今,大凡著名的临床家,无不是在熟读古籍,继承前人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成为一代宗师的因此“读经典做临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意识到此种危机与责任,我社于2008年始,组织全国中医权威专家与中医文献研究的权威机构推荐论证,按照“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原则组织整理了本套丛书。本套丛书包括《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70种)与《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名著》(30种)两个系列,共100个品种。其所选书目精当,涵盖了大量为历代医家推崇、尊为必读的经典著作,也包括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的对临床具有很好指导价值的近代经典作品。
本次整理突出了以下特点:
①力求准确每种医籍均由专家选精善底本,加以严谨校勘,为读者提供准确的原文
②服务于临床在书目选择上重点选取了历代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作品
③紧密围绕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主题,选取和挖掘了很多记中医独特疗法的作品,尽量保持原文风貌,使读者能够读到原汁原味的中医经典医籍。
期望本书能够真正起到构筑基础、指导临床的作用,并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广泛认同可供交流,便于查阅利用的中医经典文化。
本次整理历经数年,几经修改,然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指正。
开心农夫·天意
2021年10月
马继兴先生深知,许多古医籍虽佚失国内,却收藏海外。因此他有一个心愿:尽早让先人留下的宝贵知识遗产——古籍善本回归故里。为此,数十年前他就开始积累海外收藏中医古籍的书目。先后三次申请经费,以“日本现存中国散佚古医籍的考察与出版研究”为题,复印、拍摄回归国内亡佚古医书155种。在主持完成“考察当前流散海外中医药善本古籍及其回收途径的研究”、“《海外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的编纂”等课题基础上,领衔国家课题“国内失传中医善本古籍的抢救回归与发掘研究”。已收集11个国家、2个地区(香港、台湾)230种中医古籍收藏目录,复制回归古籍266种,并影印、校点出版69种善本古医籍,复制古籍达17万叶。2003年出版的《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马继兴从事中医药科研工作60余年,出版学术著作25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带教学生数十名。这些成就与硕果,使马先生成为中医药文献研究领域当之无愧的大家。
本文2023-08-05 21:25:4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5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