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7历史学基础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637历史学基础,第1张

历史考研学校的初试写的313历史学基础,是不是全国统考的意思-百度

您好,13年考的话 时间多着呢 多看点书吧河北师大没什么难度 一般二本院校 过线就能录取历史学属于统考专业 教育部统一命题(考古专业 学校单独命题)所考科目有 英语 政治(各100分) 313历史学基础(300分)313历史学基础包含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当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世界当代史 还有史学史 历史地理学等学科内容(十一本书肯定不包括这些所有内容 有时间多看看课外书籍)大纲今年变动不大 按照推算 明年也不会太大不过由于世界史成为一级学科 明年也可能 世界史单独出试卷 313统考只考中国史部分如果你是报考中国史 那就多看点中国史的书籍吧世界史可以到明年再说 看教育部到底怎么安排教育部没有指定教材通用的考研教材是各辅导班更具自己经验列出来的有两个版本一个是11本 《世界史古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等6本 《中国古代史》(上 下册) 福建人民 朱绍侯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中华书局 李侃 《中国现代史》(上册) 高等教育 王桧林 《中国现代史》(下册) 高等教育 王桧林 一个是是北师大的版本(具体直接去淘宝或者网上书店搜索) 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宁 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9—10册(印刷时间不一样 书籍册数也不一样 不过版本不同没关系)相比较而言 北师大好一点 编的比较新 思路清晰 结构合理 (十一本内容丰富 但是只要能够把书本吃透 两套书差别不大)适合跨专业备考辅导书:《 历史学考研辅导 》仝晰纲主编 可以去网上搜搜 名词解释有仝晰纲的也有 考研论坛 历史学版主 长孙博的《历史学名词解释》 都可以去当当 卓越之类的书城去看看 齐鲁出版社 仝晰纲主编的的 《历年历史学考研真题集》 题目是做不完的 没事要做研究真题 看老师的出题思路 总结以后 这样再去看书 效果会好一些!!如果是选择用北师大的教材 北师大出版社自己出了一套辅导书 包括《历史学基础》 模拟题 模拟真题 三本 可以去买 北师大教材必备辅导书买教材的话的话 一 淘宝 有买全套的 二 当当 卓越 京东等网上书城历史学因为是统考 所以学校可以晚点去确定大三别着急 多看看相关历史学术著作 加强基础积累 确定自己研究方向准备考研大三下在开始 不急历史学就业不怎么样 特别是对本科出身不好 不是师范类的学生而言 毕业后想去做老师或者历史学相关专业 比较困难。

欢迎向158教育在线知道提问。

哪些学校的历史考研中的专业历史学基础是全国统考的??具体一

2013年统考学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

自主命题学校

高校 中国史 世界史 备注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南京大学 620历史学基础[按组命题] 620历史学基础[按组命题] 620历史学基础[按组命题] 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国际关系史四个专业分别命题

北京大学 624历史学基础(中国史) 625历史学基础(世界史)

南开大学 749中国历史 750世界历史

中国人民大学 633历史学综合 634世界通史 633历史学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国通史(截止到1949年)、古代汉语”;634世界通史考试范围为“截止到1990年的世界史”

四川大学 650中国通史 651世界通史

兰州大学 630中国史基础 631世界史基础 复试笔试科目:专业综合考试(含中国历史文选、中国通史、世界近现代史)。敦煌学初试为630中国史基础。

中山大学 678历史学基础(A)

华东师范大学 722历史学基础综合 考试范围参考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统考卷(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河北大学 698历史学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 637历史学基础

湖南师范大学 747历史学综合

湘潭大学 717历史学综合

吉林大学 675历史学基础

哈尔滨师范大学 702历史学基础综合

重庆师范大学 619中外通史

内蒙古大学 752历史学基础 蒙古学学院蒙古历史学系另外自行命题

黑龙江大学 736历史学基础

云南大学 702历史学综合

南京师范大学 638历史学综合

陕西师范大学 714中国史 715世界史

江苏师范大学(原徐州师范大学) 643中国通史 645世界通史

江西师范大学 719中国通史 720世界通史

河北师范大学 732中国史基础 731世界史基础 考试范围参考: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2013年版)

西北大学 701中国史 702世界史 以上自主命题为西北大学008历史学院。另外该校010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与011西北史下面的相关历史专业使用313历史学基础统考试题

吉林师范大学 623中国史综合 624世界史综合

福建师范大学 639中国史综合 640世界史综合

东北师范大学 634历史学综合 注意:古籍整理研究所、亚洲文明研究院实行统考

赣南师范学院 620历史学基础综合 考试范围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南京农业大学 634历史学基础综合 南京农业大学仅开设专门史

南昌大学 645)中国通史及历史文选

首都师范大学 776历史学基础综合

扬州大学 637历史学基础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方向考645中国史学基础

齐齐哈尔大学 705历史学基础

西南民族大学 713中国古代史

扬州大学 646中国古代史 647中国近现代史 其中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645)中国史学基础

苏州科技学院 615中国通史 614世界史专业基础综合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考研

2013年实行自主命题的高校主要有:(并非全部名单)高校 中国史 世界史 备注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南京大学 620历史学基础[按组命题] 620历史学基础[按组命题] 620历史学基础[按组命题] 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国际关系史四个专业分别命题北京大学 624历史学基础(中国史) 625历史学基础(世界史)南开大学 749中国历史 750世界历史中国人民大学 633历史学综合 634世界通史 633历史学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国通史(截止到1949年)、古代汉语”;634世界通史考试范围为“截止到1990年的世界史”四川大学 650中国通史 651世界通史兰州大学 630中国史基础 631世界史基础 复试笔试科目:专业综合考试(含中国历史文选、中国通史、世界近现代史)。

敦煌学初试为630中国史基础。中山大学 678历史学基础(A)华东师范大学 722历史学基础综合 考试范围参考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统考卷(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河北大学 698历史学基础四川师范大学 637历史学基础湖南师范大学 747历史学综合湘潭大学 717历史学综合吉林大学 675历史学基础哈尔滨师范大学 702历史学基础综合重庆师范大学 619中外通史内蒙古大学 752历史学基础 蒙古学学院蒙古历史学系另外自行命题黑龙江大学 736历史学基础云南大学 702历史学综合南京师范大学 638历史学综合陕西师范大学 714中国史 715世界史江苏师范大学(原徐州师范大学) 643中国通史 645世界通史江西师范大学 719中国通史 720世界通史河北师范大学 732中国史基础 731世界史基础 考试范围参考: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2013年版)西北大学 701中国史 702世界史 以上自主命题为西北大学008历史学院。

另外该校010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与011西北史下面的相关历史专业使用313历史学基础统考试题吉林师范大学 623中国史综合 624世界史综合福建师范大学 639中国史综合 640世界史综合东北师范大学 634历史学综合 注意:古籍整理研究所、亚洲文明研究院实行统考赣南师范学院 620历史学基础综合 考试范围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南京农业大学 634历史学基础综合 南京农业大学仅开设专门史南昌大学 645)中国通史及历史文选首都师范大学 776历史学基础综合扬州大学 637历史学基础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方向考645中国史学基础齐齐哈尔大学 705历史学基础西南民族大学 713中国古代史扬州大学 646中国古代史 647中国近现代史 其中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645)中国史学基础苏州科技学院 615中国通史 614世界史专业基础综合。

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是统考还是自主命题

南京大学 620历史学基础[按组命题] 620历史学基础[按组命题] 620历史学基础[按组命题] 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国际关系史四个专业分别命题 北京大学 624历史学基础(中国史) 625历史学基础(世界史) 南开大学 749中国历史 750世界历史 中国人民大学 633历史学综合 634世界通史 633历史学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国通史(截止到1949年)、古代汉语”;634世界通史考试范围为“截止到1990年的世界史” 四川大学 650中国通史 651世界通史 兰州大学 630中国史基础 631世界史基础 复试笔试科目:专业综合考试(含中国历史文选、中国通史、世界近现代史)。

敦煌学初试为630中国史基础。 中山大学 678历史学基础(A) 华东师范大学 722历史学基础综合 考试范围参考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统考卷(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河北大学 698历史学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 637历史学基础 湖南师范大学 747历史学综合 湘潭大学 717历史学综合 吉林大学 675历史学基础 哈尔滨师范大学 702历史学基础综合 重庆师范大学 619中外通史 内蒙古大学 752历史学基础 蒙古学学院蒙古历史学系另外自行命题 黑龙江大学 736历史学基础 云南大学 702历史学综合 南京师范大学 638历史学综合 陕西师范大学 714中国史 715世界史 江苏师范大学(原徐州师范大学) 643中国通史 645世界通史 江西师范大学 719中国通史 720世界通史 河北师范大学 732中国史基础 731世界史基础 考试范围参考: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2013年版) 西北大学 701中国史 702世界史 以上自主命题为西北大学008历史学院。

另外该校010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与011西北史下面的相关历史专业使用313历史学基础统考试题 吉林师范大学 623中国史综合 624世界史综合 福建师范大学 639中国史综合 640世界史综合 东北师范大学 634历史学综合 注意:古籍整理研究所、亚洲文明研究院实行统考 赣南师范学院 620历史学基础综合 考试范围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南京农业大学 634历史学基础综合 南京农业大学仅开设专门史 南昌大学 645)中国通史及历史文选 首都师范大学 776历史学基础综合 扬州大学 637历史学基础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方向考645中国史学基础 齐齐哈尔大学 705历史学基础 西南民族大学 713中国古代史 扬州大学 646中国古代史 647中国近现代史 其中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645)中国史学基础 苏州科技学院 615中国通史 614世界史专业基础综合 表中三位的数字是考试科目代码,通俗的说就是每门试卷的身份证号。 今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明确规定作为第第三单元的历史学,自主命题招生单位 命制历史专业的科目代码使用6或7。

各个高校由于院系学科设置不同, 就出现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各种6或7。

请问:首都师范大学776历史学基础综合是什么意思

同学,您好,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历史学研究生考试退出统考,历史学考研专业课改为自主命题,2014年继续自主命题,首师大历史学研究生考试科目为:101政治、201英语、776历史学基础综合,也就是说专业课考试科目由同学们所熟悉的统考313历史学基础改为776历史学基础综合,考试科目的变化,意味着命题权利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研究生考试改为自主命题。但是首师大未发布考试大纲、样题,仅仅是公布了首师大历史学考研参考书:

参考书 出版社 作者

1、《中国古代史(上、下)》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朱绍侯

2、《中国近现代史》 中华书局、 2005年版 李侃等

3、《中国现代史(上、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王桧林

4、《世界史(近代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齐世荣主编

5、《世界史(现代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齐世荣主编

6、《世界史(当代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齐世荣主编

7、《世界史(古代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齐世荣主编

现在很多院校都开始自主命题了,虽然不再是统考,通过对去年自主命题院校试题分析,都是考察的基础知识,一些985院校考的相对要有一些难度。

找历史系学姐,请问627历史学基础都有什么

好像是包括了以下这几本:

朱绍候、张海鹏、齐涛 主编《 中国古代史 (新版上册)》

朱绍候、张海鹏、齐涛 主编《 中国古代史 (新版 下册)》

李侃、李时岳 著:《中国近代史 (第四版) 》

王桧林、郭大钧 主编《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上册)》

王桧林、郭大钧 主编《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下册)》,

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世界史 古代 史编 (下 卷 )》,

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世界史 近 代史编 ( 上卷 )》,

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世界史 近 代史编 (下 卷 )》,

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编 ( 上卷 )》

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编 (下 卷 )》

朱绍候、张海鹏、齐涛 主编《 中国古代史 (新版上册)朱绍候、张海鹏、齐涛 主编《 中国古代史 (新版 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出李侃、李时岳 著:《中国近代史 (第四版) 》,王桧林、郭大钧 主编《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王桧林、郭大钧 主编《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世界史古代 史编 ( 上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世界史 古代 史编 (下 卷 )》,高等教育出版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世界史 近 代史编 ( 上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世界史 近 代史编 (下 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编 ( 上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编 (下 卷 )》张了学科,祝你考一个好的学校,一个让你满意的成绩。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首任所长是著名古文字学家姚孝遂教授。其后,著名学者林沄教授、吴振武教授、陈恩林教授先后担任古籍研究所所长。现任所长为张鹤泉教授。著名古文字学家于省吾教授、著名历史学家金景芳教授、著名文献学家罗继祖教授都曾经担任古籍研究所的学术顾问。

古籍研究所建立后,设置了古文字学研究室、先秦文献研究室、历史文献研究室。这三个研究室分别以于省吾、金景芳、罗继祖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后,根据形势的发展的需要,于1998年又设置了中国书法文献研究室,先秦文献研究室更名为先秦两汉文献研究室。现在古文字研究室主任为冯胜君博士,先秦两汉文献研究室主任为朱红林博士,历史文献研究室主任为张固也博士,中国书法文献研究室主任为丛文俊教授。

古籍研究所建立后,便承担中国古代史和考古学两个博士点的建设。后由于学科调整考古学博士点移至吉林大学考古学系。1998年古籍研究所依靠自身的力量又获得了历史文献学博士点。2002年,历史文献学被批准为吉林省重点学科。

古籍研究所建立后,所属各研究室的教师先后出版一大批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并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其中古文字研究室有影响的代表性成果有:于省吾教授《甲骨文字释林》、《甲骨文字诂林》,姚孝遂教授《殷墟甲骨刻辞类纂》、《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小屯南地甲骨考释》,吴振武教授《珍秦斋藏印(战国篇)》、汤余惠教授《战国铭文选》、《战国文字编》,何琳仪教授《战国文字通论》等,先秦两汉文献研究室有影响的代表著作有:金景芳教授《中国奴隶社会史》(获教育部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学易四种》、金景芳、吕绍纲教授《周易全解》、《〈尚书·虞夏书〉新解》(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陈恩林教授《先秦军事制度研究》、张鹤泉教授《周代祭祀研究》、《光武帝刘秀传》、吕文郁教授《周代采邑制度研究》等;历史文献研究室有影响的代表作品有:罗继祖教授《枫窗脞语》、《墐户录》、《庭闻忆略》、王同策教授《〈菜根谭〉注释》、丛文俊教授《中国书法史(先秦、秦卷)》、张固也博士《〈新唐书·艺文志〉补》等。

古籍所建所后,承担和完成了一批国家、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教育部重要项目,其中绝大多数都取得了重大学术成果。

古籍所建所后,培养了一大批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现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有52名、硕士研究生有203名。他们在全国高校科研、教学和其他岗位上都发挥着中坚骨干作用。

古籍研究所教师目前有教职工21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助教1人、工作人员4人。

古籍研究所目前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项;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夏商周断代工程子项目1项;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工程项目1项;教育部国家“十五”规划教材项目1项;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古籍整理项目10项。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目前承担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三个博士点建设,在古文字学、历史文献学、书法文献、历史语言文献、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七个研究方向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74人、硕士研究生113人。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目前是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所属重点研究所,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实力上与全国同类研究所相比,都处于领先地位,应该说它是在全国具有重大学术影响的古籍研究所之一。

吉林大学历史学科包括历史学系、考古学系和古籍研究所等单位。现设历史学、考古学、档案学、博物馆学四个本科专业,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中国地方史、国别史、历史文献学和考古学等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其中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和历史文献学同时又是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二级学科和本科专业方向的完备程度在全国高校历史学科中名列前茅,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必备的前提。

吉林大学历史学科人才济济。全学科现有教师80余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2人,教授中博士生导师12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均为硕士生导师。在这样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中,既有德高望重,国内外知名的史学大家金景芳教授,又有出类拔萃的中年学术带头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林沄教授,还有年仅37岁即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的史学界后起之秀吴振武教授。老、中、青三代学人梯队完整,配置合理。现职教师中,有20余人曾到美、英、法、德、日、韩、俄、加等国家进行过高级访问研究和进修。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吉林大学历史学科的科学研究结下了累累硕果。古文字研究、中国北方、东北考古与东北亚考古、中国古代史与先秦两汉文献研究、中国地方史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与国际战略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均为国内领先水平,其它方面的研究也有重要影响。发表了大量的专著和论文,相当数量的科研成果获得过如中国图书奖、光明杯奖、北方十五省市图书奖等重要级别的奖励。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硕果累累的科研成就,为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吉林大学历史学科的本科教学课程门类齐全,教师梯队完整。授课教师教风优良,教学艺术清湛,学术功力深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博士生导师坚持为基地本科学生讲授基础课,使基地学生在刚刚迈进史学殿堂的时候即能与一流的学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良好的教学环境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此外,历史学科还设有考古技术实验室、档案技术实验室、微机室、电化教学室、博物馆以及藏书丰富的图书资料室、学生阅览室。这一切也都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环境。

正是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吉林大学历史学科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级人才,如国家人事部副部长张柏林,史学家田居俭、陈铁健,红学家胡文彬、周雷,荷兰华侨领袖梅旭华爵士及其夫人孙雨澄女士都是在这里完成了他们的本科学业。

自从被批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历史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以来,为适应培养二十一世纪史学专门人才的需要,基地对教学培养模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基础课教学在优化课程内容和改进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比例的压缩,同时大量增设了以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能力为目的的选修课程。为加强学生从事历史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基地在开设史学理论课程之外,还专门聘请长孙正聿教授为本科生讲授哲学通论课程,使他们直接面对国内哲学研究的前沿成就,基地学生外语教学坚持四年不间断。为使学生能够掌握现代科学研究的手段,基地开设了计算机原理及运用、数据库原理及运用等课程。此外,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基地制定本科教学计划,在压缩总课时的同时,还特地增设了10个学分的全校性任选课程,鼓励学生跨出专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全面掌握现代科学知识。

吉大古籍所 在古文字研究领域在全国那也算是 领先的了 现在的古文字学会会长 黄德宽(安徽大学党委书记)以及很多古文字领域的****几乎都有过 在吉大求学的背景 现在的负责人应该是 冯胜君 还有他的老师 吴振武 师资什么的那自然没说的 学校就更没说的了 吉大 211 985 重点高校

要是具体来说 古籍所的 古文字学和 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的区别

首先是 隶属学科不同 古籍所的古文字学 是属于 历史学科中的历史文献学 而汉语言文字学时 属于中文学科下属的一个二级学科 将来你毕业时候 古籍所的是历史学硕士 文字学的那个是 文学硕士 (其实在师资上 二者都差不多 以为吉大的历史和中文都隶属于 文学院 古籍所也只是文学院下属的一个研究机构 )

其次 是 在考试的时候是不一样的 汉语言文字学 古文字方向的 考得和语言学那个差不多 就是1 语言学 2现代汉语和 古代汉语 而古籍所那个考的 却不是这些 他主要是自己命题 具体每年的可能会有多不同 但最近几年的是 中国古文字学 主要是 古代汉语 文字学概要什么的

在就业上来说 这两个都是比较冷的 你要是将来想搞这方面的研究那么你最好一直读到博士 将来去研究所 高校等地方搞研究工作 相对就业面比较窄 你要是选择这个专业那么你最好要有坐冷板凳 的思想准备 它的应用性相对不是很好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 说的不是太严谨的地方还请谅解

古籍研究所中国古代史二级学科拥有: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三个研究方向,并且与历史系共建辽金史研究方向。历史文献研究方向拥有:古文字学、中古文献、古代书法文献三个研究方向。

先秦史研究方向有:博士导师、教授1人,副教授1人。

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方向有:博士导师、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

古文字研究方向有:博士导师、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

历史文献研究方向有: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

书法文献研究方向有:博士导师教授2人。

古籍研究所教师梯队结构合理,多年前就实行了博士化工程,现有19名教师,到目前为止,古籍所教师均取得博士学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研方向有八个,具体是如下:

一、文学与世界文学

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

四、中国古代文学

五、中国古典文献学

六、汉语言文字学

七、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八、文艺学

考研前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是老牌专业,也是基础专业,出现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该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些师范类大学要为中国语文教学培养教师开设本专业,综合类大学在中文系或文学院也普遍设有这一专业。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大多局限于文学类科目,比较单一,而市场需要的是综合汉语言文学及其他一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面宽所决定的。

虽然是一个传统专业,但是历年来招生人数有增无减,社会需求趋于饱和,供大于求。近年来,总体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比较平稳,不那么热门,就业面宽,本专业毕业生一般文笔较好,思维活跃,可以胜任很多部门和机构的工作。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