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乌江寨有什么特色的表演活动吗?想趁着五一前去玩一玩。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贵州乌江寨有什么特色的表演活动吗?想趁着五一前去玩一玩。,第1张

那你刚好可以赶上乌江寨4月24-28日的非遗嘉年华活动诶,我看介绍就觉得肯定很好玩,活动期间表演活动超级多!歌舞类项目有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布依族八音坐唱、黔北摘菜调、黔北花灯、钱杆舞、蹦蹦鼓打褂舞、锦鸡舞、彝族铃铛舞、板凳舞;戏剧杂技类项目有皮影戏、木偶戏、道真傩戏、德江傩堂戏、毕节撮泰吉、安顺地戏;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类项目有打铁花、独竹漂、打篾鸡蛋、五马棋、魔术、球技;“遗起狂欢”寨里巡游项目有侗族大歌、黔北摘菜调、矮人舞、打篾鸡蛋。四面鼓掌灯仪式、傩神巡游、鱼灯舞,另外还有乌江星音乐水舞秀和非遗限定无人机,观赏性好体验感一整个拉满,我也打算要去凑凑热闹~

苗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南蛮”、“荆蛮”是苗族不同时期的先民。蚩尤为苗族所尊奉的始祖。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省苗族有430万人,占全国苗族人口的481%,是全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黔东南、黔南、黔西南自治州,毕节、铜仁地区,遵义市,六盘水市,贵阳市。  文化和风俗习惯  文化艺术 苗族民间文学主要有诗歌、传说和故事,多以口头文学流传至今。诗歌只讲调而不押韵,篇幅长短不拘。  歌曲主要有飞歌、酒歌等。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等。芦笙,是苗族普遍使用的主要乐器,用竹筒自制而成。  工艺美术 苗族的挑花、刺绣、蜡染、首饰很有名。苗族的传统银饰多种多样,有手钏、项圈、头饰、胸饰、银衣等,花纹雕凿精美。  建筑 黔东南州居民的“吊脚楼”很有特色,是苗族民居的典型建筑。是一种采用纯木穿斗式结构,不用一钉一铆,无论梁、柱、枋、板、椽、檩、榫,都是木材加工。  服饰 男子服式较简单,一般上身穿对襟或左大襟短衣(也有穿右大襟短衣的),下穿长裤,束大腰带,头裹青色长巾。冬天小腿部裹绑腿。大多数妇女穿大领或大襟衣,著百褶裙或大襟衣配长裤,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  节日 苗族的节日主要有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爬坡节。  布依族  布依族男女青年以对歌方式欢度传统节日“三月三”。  概况 布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来源于古代“濮越人”。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布依族有27982万人,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417%,主要聚居在贵州省的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市的镇宁、关岭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及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贵阳市、六盘水市及全省各市、州、地。  文化和风俗习惯  文化艺术  布依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神话、故事、童话、寓言等口头文学。民歌的曲调分为“大调”、“小调”两种。“大调”用于婚丧等隆重的场合,“小调”则在月夜或“朗绍朗冒”谈情说爱的时候唱,铜鼓是布依族最古老、最具有民族特点的乐器。  “八音坐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工艺美术 有图案美观的蜡染。此外,有色彩绚丽的刺绣,精工巧织的“仲家布”,美观精致的凉席、斗笠等。  建筑 “干栏”式建筑,是布依族传统建筑形式。石板房是布依族的特色建筑。  服饰 为青、蓝、白几种颜色。妇女着大襟短衣,部分着百褶长裙。男性老年人多穿长衫。  节日 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除过大年、端午节、中秋节等与汉族基本相同外,还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  侗 族  震惊世界的“天堂的和声”——侗族大歌,是中国唯一的民间多声部无伴奏合唱音乐。  概况  侗族是中华民族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民族,来源于古“百越”族系,由秦汉时期西瓯中的一支发展而来。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的侗族有16286万人,占全国侗族人口的5501%,主要聚居黔东南州各县及铜仁地区玉屏自治县、江口县、石阡县、万山特区。  文化和风俗习惯  文化艺术  侗族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称。诗歌格律严谨,韵韵相扣,句句相映,善于比喻,具有很强的音乐美感和艺术感染力。一领众和、多声合唱的“大歌”,声音宏亮,气势磅礴,其特点是:无乐器伴奏、无指挥。琵琶歌,因以琵琶或加“格以琴”(俗称牛罢脚)伴奏而得名,曲调欢快流畅,为侗族所特有。二者都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工艺美术 工艺品有挑花、刺绣、藤编、竹编。银饰有颈圈、项链、手镯、耳环、戒指、银簪、银花。纺织品有侗锦、侗帕、侗布。先用靛染,后涂蛋白的“蛋布”,颜色鲜亮,为侗族固有衣料。  建筑 侗族擅长石木建筑,鼓楼、风雨桥是其建筑艺术的结晶。鼓楼为木质结构,以榫头穿合,不用铁钉。风雨桥是石墩木桥,长廊桥道,既是连接溪河两岸的交通设施,装点村寨风光的建筑物,又是人们遮风避雨、纳凉休憩的地方,还是迎送宾客、青年人唱歌娱乐场所。  服饰 妇女装束各地互有差别,有着管裤、衣镶托肩、钉银珠大扣、结辫盘头者;有衣长齐膝、襟边袖口裤脚有滚边或花边、挽盘发者;有着大襟衣、大裤管、束腰带、包头帕、挽头髻者;有着对襟衣、衬胸布、围褶裙、系围腰、着脚套或裹绑脚、髻插银椎者;有宽袖大襟、衣滚绣有龙凤花卉、长裙过膝、梳盘发者。  节日 多数地区过春节,也有的地区在10月或11月择日“过侗年”。 贵州人背竹篓是因为山区的原因,竹篓在需要休息的时候方便找地方放,利于休息,而挑的竹篓之类不好找平稳的地方放。

希望亲亲采纳,你的采纳是对我的支持,谢谢祝2016好运

乌江寨的演出其实一直很丰富,像是独竹漂、舞蹈/魔术/杂技/曲艺表演,晚上还有水舞秀和无人机表演,每个演出时间不太一样,而且都是免费的。

独竹漂表演时间为11:30-11:50以及16:00-16:20;

舞蹈/魔术/杂技/曲艺表演时间为13:00-13:20以及17:30-17:50 ;

民俗文化巡演表演时间为15:00-15:40;

晚间文艺展演表演时间为19:30-20:00;

乌江星音乐水舞秀+无人机表演时间为:19:30-20:00

具体时间可能会因为天气、现场等原因调整,具体可以关注下景区的官方通告。

4月底在乌江寨的非遗嘉年华上,景区还增加了很多非遗演出。像是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布依族八音坐唱、黔北摘菜调、黔北花灯、钱杆舞、蹦蹦鼓打褂舞、锦鸡舞、彝族铃铛舞、板凳舞等等。晚上的无人机演出还是非遗限定!

  贵州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虽然建省的时间不长,但是这一地区的文化早已形成,在经过漫长岁月的变迁,有的如今濒临消失。预示就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那么贵州文化中都有什么出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它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无所不包,成为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它分为四部分:《开天辟地》、《枫木歌》、《洪水滔天》和《跋山涉水》。

 刻道

 “刻道”是苗语称谓,即“刻木”或“歌棒”,汉语译为《苗族开亲歌》,是黔东南州施秉苗族酒歌的一种,因它的主要内容刻于圆形竹木之上,苗民们持棒而歌,故有此称谓。“刻道”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苗族群体中,至今惟一保留的一种古老的刻木记事符号。它是迄今为止苗族最早的记事实物和该支系最古老的文字工具。

 侗族琵琶歌

 侗族琵琶歌,是侗族民间流传的融乐器、声乐为一体的自弹自唱的说唱曲艺类音乐,因它是用梓木、梧桐、或杉木制作的琵琶作乐器伴奏而得名琵琶歌。侗族中琵琶,是侗族弹拨弦鸣乐器。侗族琵琶歌分布于侗族南部方言地区,可分为抒情琵琶歌和叙事琵琶歌两大类。其歌唱内容几乎涵盖了侗族各个方面,世代传承,歌脉悠远。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也是侗族人民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优秀民族文化成果之一。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布依族铜鼓

 布依铜鼓是布依族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属于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用青铜铸造而成,常与唢呐、皮鼓、大镲、铙钹、锣木棍混合敲击吹奏,基本保存着古代乐器的演奏风格,具有布依族的民族特色。

 芦笙舞

 芦笙舞是苗族人民祭祖或节日、喜庆的主要舞蹈之一。但由于历史上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等原因,相当一部分苗族村寨已失传,现尚保存芦签舞蹈较好的有交下、巫忙、党道、南宫、反排、番召、革东、宝贡、台盘等地。芦笙与芦笙舞舞在苗族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

 反排木鼓舞

 反排木鼓舞是一个祭祀性舞蹈,源于祭鼓节,历史渊源久远,由原始图腾信仰和万物有灵的宗教意识发展而来,在反排苗寨反排木鼓舞已有四十五辈人,一千多年的历史。

 德江傩堂戏

 德江傩堂戏是一种佩带面具演出的带有宗教色彩而具有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民族戏剧雏形,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它始于商周时期,传于战国秦将司马错取巴楚国,开发乌江,实行屯兵时期。秦国的宫廷傩、军傩、民间傩在这里得到稽留和发展,有茅山教和师娘教两派。表演的核心是“冲傩还愿”、“酬神娱人”。

 安顺地戏

 地戏,俗称“跳神”,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表演地戏大都在露天场所进行,无须舞台,故称“地戏”。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26个守衙千户所,其中安顺有3个卫、2个守衙千户所,史料上称卫所军士为“屯堡人”,有了屯堡人,地戏也就随之而出现了。

  侗族萨码节、哥蒙的哈冲、独山愿灯、布依族扫寨、仡佬族毛龙节、盘县地坪乡彝族毕摩祭祀文化、侗族琵琶歌、侗族大歌、洪州琶琶歌、布依铜鼓十二则、盘江小调、铜鼓十二调、苗族茅人节、稿午苗族水鼓节、苗族牯藏节、注溪娃娃场、清水江杀鱼节、水族端节、水族卯节、查白歌节、赶毛杉树、大狗场吃新节、水城南开三口塘苗族跳花节。

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它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无所不包,成为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它分为四部分:《开天辟地》、《枫木歌》、《洪水滔天》和《跋山涉水》。

刻道

“刻道”是苗语称谓,即“刻木”或“歌棒”,汉语译为《苗族开亲歌》,是黔东南州施秉苗族酒歌的一种,因它的主要内容刻于圆形竹木之上,苗民们持棒而歌,故有此称谓。“刻道”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苗族群体中,至今惟一保留的一种古老的刻木记事符号。它是迄今为止苗族最早的记事实物和该支系最古老的文字工具。

侗族琵琶歌

侗族琵琶歌,是侗族民间流传的融乐器、声乐为一体的自弹自唱的说唱曲艺类音乐,因它是用梓木、梧桐、或杉木制作的琵琶作乐器伴奏而得名琵琶歌。侗族中琵琶,是侗族弹拨弦鸣乐器。侗族琵琶歌分布于侗族南部方言地区,可分为抒情琵琶歌和叙事琵琶歌两大类。其歌唱内容几乎涵盖了侗族各个方面,世代传承,歌脉悠远。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也是侗族人民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优秀民族文化成果之一。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布依族铜鼓

布依铜鼓是布依族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属于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用青铜铸造而成,常与唢呐、皮鼓、大镲、铙钹、锣木棍混合敲击吹奏,基本保存着古代乐器的演奏风格,具有布依族的民族特色。

芦笙舞

芦笙舞是苗族人民祭祖或节日、喜庆的主要舞蹈之一。但由于历史上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等原因,相当一部分苗族村寨已失传,现尚保存芦签舞蹈较好的有交下、巫忙、党道、南宫、反排、番召、革东、宝贡、台盘等地。芦笙与芦笙舞舞在苗族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

反排木鼓舞

反排木鼓舞是一个祭祀性舞蹈,源于祭鼓节,历史渊源久远,由原始图腾信仰和万物有灵的宗教意识发展而来,在反排苗寨反排木鼓舞已有四十五辈人,一千多年的历史。

德江傩堂戏

德江傩堂戏是一种佩带面具演出的带有宗教色彩而具有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民族戏剧雏形,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它始于商周时期,传于战国秦将司马错取巴楚国,开发乌江,实行屯兵时期。秦国的宫廷傩、军傩、民间傩在这里得到稽留和发展,有茅山教和师娘教两派。表演的核心是“冲傩还愿”、“酬神娱人”。

安顺地戏

地戏,俗称“跳神”,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表演地戏大都在露天场所进行,无须舞台,故称“地戏”。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26个守衙千户所,其中安顺有3个卫、2个守衙千户所,史料上称卫所军士为“屯堡人”,有了屯堡人,地戏也就随之而出现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