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河东狮吼”中的河东、河西是怎么分呢?
我想你理解有点失误了
河东狮吼:借以讥讽惧内的人 我们来看这个成语的出处 就知道他的意思了
成语“河东狮吼”出处: 很多人,甚至是没有人知道这个典故出自新洲。这个故事出自北宋时期的龙丘,即今湖北、武汉市新洲区三店街。
北宋的时候,有一太常少卿、工部尚书陈希亮,亮有一儿子叫陈慥,此人狂放不羁,傲视世间,视荣华富贵为粪土,尽管是官宦之后,不坐车,不载官帽,和我们今天爱摆架子,摆谱的人不一样。隐居龙丘。当地人不知道他的来历,就叫他“方山子”。
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期遇上陈慥,两人系成为好友。
陈慥在龙丘的房子叫濯锦池,宽敞华丽,家里养着一群歌妓,客人来了,就以歌舞宴客,就有点象我们现在招待客人进歌厅的意思差不多。而陈慥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凶妒,每当陈欢歌宴舞之时,就醋性大发(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拿着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椎打墙壁(当然她不敢打陈慥,否则就会遭到休妻的惩罚)弄得陈慥很是尴尬。苏东坡就写了一首诗取笑陈慥: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楼住 你的问题 注意看下面的话 :
河东是柳氏的郡望,暗指柳氏。 "郡望"用我们现在的话说 就是 家庭住址 我想如果 柳氏 是住在河南或是河西 今天这个成语就不叫"河东狮吼"了 河东 河西 怎么分 这是古人就传下来的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狮子吼”一语来源于佛教,意指“如来正声”,比喻威严。后来这个故事被宋代的洪迈写进《容斋三笔》中,广为流传。河东狮吼的典故从此确立,至今仍然是凶悍妻子的形容词。又因为陈慥字季常(**中就是以这个名字出现的),后来人们就把怕老婆的人称为“季常癖”。
1.关内、关外、关中 现在说的“关”,一般指的是“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以此南北分为关内、关外。而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所指关内、外是相对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西南)而言的,此关以西的地域是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故称函谷关以西为关内或关中,以东为关东。
2.山东与山西 历史上的山东与山西并非指今山东、山西二省。战国时,山东指秦以外的六国之地。此山指的是崤山,在今河南、陕西交界处。山西与山东相对而言,但用得较少,专指秦国,有时也泛指太行山以西地方,包括今陕西、甘肃一带。
3.河西、河东、河南、河北 古籍中的“河”常指黄河。河东、河西是相对于今山西与陕西交界的黄河而言的。秦汉时,河东指黄河以东,山西西南部。秦曾设有河东郡,治所有安邑(今山西夏县附近)。唐设河东道,治所有山西永济县。河西指黄河以西,大多指陕西以西。唐朝时则指更远的地方,包括了陕、甘一些地区,如河西走廊等。河南指现河南省黄河以南地区,河北相对而言在北。
4.江东、江西 古籍中的“江”一般指长江。长江在芜湖向东北至南京,转向东,经镇江。江东是指这一地区的长江之东南岸,大致为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三国时江东是孙吴的根据地,故当时又称孙吴统治的全部地区为江东。江西泛指长江西北岸,今安徽北部和淮河下游地区。
5.山南、山北、水南、水北 古地名有的取之于水南、水北。如陕西渭南县因在渭河之南,洛南县因在洛河之南。另外,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遇地处山水之旁的地方,命以某阴或某阳。如洛阳(在洛水之北)、华阴(在华山之北)、淮阴(在新淮河之南)。
6.同名异地 如“北京”,唐和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都以其发祥地太原为北京(今太原西南的晋源),宋以大名府为北京(今河北大名东),金改辽的上京临潢府为北京(今内蒙昭乌达盟巴林左旗林东镇南),后又改称大定府为北京(今内蒙昭乌达盟宁城西南)。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称燕王府为北京,这才是指今天的北京。又如“南京”,宋时南京是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辽的南京是析津府(今北京),金的南京指河南开封。
7.同地异名 今天的北京,最古时称蓟,春秋、战国时是燕国的首都,秦置蓟县,三国、两晋时称燕,北魏、东魏、唐五代时称幽州,辽称析津府,宋称燕山府,金称大兴府(中都),元称北京为大都,明称北平,明成祖改称北京,清称顺天府,称京师,1928年称北平,1949年复称北京。
南京在历史上其称谓亦变化频繁。这点我们从教材的插图中也可看到。在三国鼎立图上标为建业,在淝水之战图上标为建康,在辽、北宋、西夏图上标为江宁,在宋、金对峙图上标为建唐,在元朝漕运图上标为集庆,在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上标为南京。此外,南京尚有金陵、上元、蒋州、应天、台城、石头城等名称。
其他如开封、杭州、苏州等等也都有一地多名的现象。
关中
关中,或关中平原,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关中,只因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北有崤关,南有武关,为四塞之国,故称关中。在冷兵器时代,这四关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真乃固若金汤 。更令古人看重的是,这里气候温和湿润,泾、渭、沣、涝、浐、灞、高、橘纵横。
河东为山西(此时黄河南下),
河西为陕西北部
为什么古代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一说法?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中国广为流传较广的一句俗语,所以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民俗的一种汇总是中国普通百姓依据一些特殊的状况或者一些历史典故汇总下来的,较为有人生哲理换句话说包括一定原因的。即使是在现代,有许多国内的俗话,依然被大伙儿普遍的引入。
由于古时候大河的整治其实就是没有那么好的,由于大河非常容易泛滥成灾,因此这儿大河一直都是每一个时期的重要的事情,但在黄河边上的大家也随时随地都担忧黄河口绝地求生,由于大河里边有很多的细沙,这种细沙非常容易堆积在堤岸两侧。假如产生一次洪水灾害,或者细沙沉积的过度比较严重,就非常容易造成大河的流水改线,而黄河水流改线以后,河东区可能就变成了河西和河东区,可能就变成了河东区。因此所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讲的便是黄河河道的转换不确定。
现在我们大多数都用30年河东区三十年河西而言一种这种状况,换句话说,命运是会不断的互换轮换的,今天你较为有优点,很有可能明天就换为了她较为有优点,由于这个世界上不会有稳定不换的物品,大家都是在处在一种运动换句话说一种改变的情况当中。通常的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个谚语,以喻世事盛衰无常。
因此大家都喜欢这话,来叙述尘事的变化莫测,而自身这话又好记,又朗朗上口,因此在许多影视剧或者普通百姓品味到衣食住行里边,广为流传就愈来愈普遍了。类似这样的俗话在我国有特别多,以至于早已变成了我们国人一种说话的语言的艺术。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是一句民间的谚语,其实,它来源于:在以前,黄河的河道是不固定的,由于当时黄河的河床是比较高的,而且泥沙淤积也是很严重的,因此就造成河道不固定,最终就引起经常泛滥成灾。所以,黄河经常改道之后,原来是在河东的地方,那么就很有可能就会变到了河西那面去了。这句话其实还是在比喻人事的盛衰兴替和变化无常,有的时候就会向反面进行转变,事事都是很难预料的。
那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的河东和河西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在古代时:"河东",是最早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中的。著名考古学家陈梦家先生把"河东"的意思解释为"晋西南",也就是现在的山西西南部。其实,一方面是之前商王朝控制过这一带地区,而这一带的文化也是存在有商代的遗风;另一方面就是在商末周初的时候,这一地区因为受到了商王朝的影响,所以就变的很微弱,它的文化中心也就是周代文化了。早在4000多年前的时候,河东地区就出现了三位部落联盟的首领,分别是尧、舜和禹,他们就将都城设立在了河东地区,也就是“尧都平阳、舜都蒲坂和禹都安邑”。
现在来看:河东地带是属于今天的山西省的,它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华夏文明的一个摇篮。
在古代时:"河西"是最早的一个可考察范围,根据《尔雅》的记载中可以知道,是古雍州:"河西曰雍州"。所以"河西"一开始的范围也是很巨大的,东边是到山西和陕西间的黄河;西边是甘肃敦煌和青海湟水;北边就是内蒙古段黄河;南边是秦岭北麓。"河西"也是指山西和陕西间黄河以西。
现在来看:“河西”它是一片东西长达1000公里的地方,南北宽是40到100公里的狭长地带,东是甘肃乌鞘岭;西边是新疆甘肃边界;北是黎山;南边到祁连山。由于这一片狭长的地带是在合黎山和祁连山这两个大山的中间,也就像是走廊一样,所以又被称为“河西走廊”,而且,这一带是属于甘肃西北部和内蒙古的西部。
本文2023-08-05 22:16:3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5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