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答子妻文言文翻译
1 陶答子妻文言文翻译
陶答子妻就是陶大夫答子的妻子。
答子治理陶邑三年,名声并不好,但家财却三年富了三倍。他妻子多次告劝,不听。
过五年,退休回家,有上百辆装满财物的车子随后。宗族的人们杀牛庆贺,他妻子却抱着孩子哭泣。
婆婆生气说:“这多部吉利!”答子妻说:“他才能浅薄而官大,这是遭遇(婴害:遭害、遭遇);没有功绩而家暴富,这是积祸殃。从前,楚国一个叫子文的令尹(官),使国家得到安治,自家穷而国家富有,国王敬他、百姓爱他,因此,幸福延及子孙,大名留在后人的心中。
现在,答子不是这样,贪求大富,不顾后害。我听说过南山有黑豹,雾雨中七日不下山觅食,为什么呢?是因为自己爱惜斑斓的皮毛,所以藏身远离雨害。
只有猪狗不择食,为了自己长膘,坐着等死而已。今答子治理陶邑,家富国贫,上级不喜欢,百姓不爱戴,败亡的征候已经显现了。
希望我和年幼的小儿子都能脱离灾祸。”婆婆怒,不再理她。
过一年,答子的家果然因盗窃遭惩处,只有他母年高老免予刑罚。答子妻与小儿子发送回家养婆婆,有了善终。
有见识的人说答子妻能以义换利,离开丈夫虽违封建礼法,但能保全自身可以有机会赡养婆婆,可谓有远见了。《诗经》说:“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你们所想的许许多多办法,总不如我得以自尽其心为好。)”正可以解释这件事。
望能有所帮助。
2 陶答子妻文言文翻译陶答子妻就是陶大夫答子的妻子。答子治理陶邑三年,名声并不好,但家财却三年富了三倍。他妻子多次告劝,不听。过五年,退休回家,有上百辆装满财物的车子随后。宗族的人们杀牛庆贺,他妻子却抱着孩子哭泣。婆婆生气说:“这多部吉利!”答子妻说:“他才能浅薄而官大,这是遭遇(婴害:遭害、遭遇);没有功绩而家暴富,这是积祸殃。从前,楚国一个叫子文的令尹(官),使国家得到安治,自家穷而国家富有,国王敬他、百姓爱他,因此,幸福延及子孙,大名留在后人的心中。现在,答子不是这样,贪求大富,不顾后害。我听说过南山有黑豹,雾雨中七日不下山觅食,为什么呢?是因为自己爱惜斑斓的皮毛,所以藏身远离雨害。只有猪狗不择食,为了自己长膘,坐着等死而已。今答子治理陶邑,家富国贫,上级不喜欢,百姓不爱戴,败亡的征候已经显现了。希望我和年幼的小儿子都能脱离灾祸。”婆婆怒,不再理她。
过一年,答子的家果然因盗窃遭惩处,只有他母年高老免予刑罚。答子妻与小儿子发送回家养婆婆,有了善终。有见识的人说答子妻能以义换利,离开丈夫虽违封建礼法,但能保全自身可以有机会赡养婆婆,可谓有远见了。《诗经》说:“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你们所想的许许多多办法,总不如我得以自尽其心为好。)”正可以解释这件事。
望能有所帮助。
3 陶苔子妻古文翻译应为《陶答子妻 》。答子,人名。其妻远见卓识,为保持高洁的品性,不怕违抗封建礼教。
《陶答子妻 》原文:
陶大夫答子之妻也。答子治陶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数谏,不用。居五年,从车百乘归休,宗人击牛而贺之,其妻独抱儿而泣。姑怒曰:“何其不祥也!”妇曰:“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谓婴害;无功而家昌,是谓积殃。昔楚令尹子文之治国也,家贫国富,君敬民戴,故福结于子孙,名垂于后世。今夫子不然,贪富务大,不顾后害。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死耳。今夫子治陶,家富国贫,君不敬,民不戴,败亡之徵见矣。愿与少子俱脱。”姑怒,遂弃之。
处期年,答子之家果以盗诛,唯其母老以免。妇乃与少子归养姑,终卒天年。君子谓答子妻能以义易利,虽违礼求去,终以全身复礼,可谓远识矣。《诗》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此之谓也。
大意:
陶答子妻就是陶大夫答子的妻子。答子治理陶邑三年,名声并不好,但家财却三年富了三倍。他妻子多次告劝,不听。过五年,退休回家,有上百辆装满财物的车子随后。宗族的人们杀牛庆贺,他妻子却抱着孩子哭泣。婆婆生气说:“这多部吉利!”答子妻说:“他才能浅薄而官大,这是遭遇(婴害:遭害、遭遇);没有功绩而家暴富,这是积祸殃。从前,楚国一个叫子文的令尹(官),使国家得到安治,自家穷而国家富有,国王敬他、百姓爱他,因此,幸福延及子孙,大名留在后人的心中。现在,答子不是这样,贪求大富,不顾后害。我听说过南山有黑豹,雾雨中七日不下山觅食,为什么呢?是因为自己爱惜斑斓的皮毛,所以藏身远离雨害。只有猪狗不择食,为了自己长膘,坐着等死而已。今答子治理陶邑,家富国贫,上级不喜欢,百姓不爱戴,败亡的征候已经显现了。希望我和年幼的小儿子都能脱离灾祸。”婆婆怒,不再理她。
过一年,答子的家果然因盗窃遭惩处,只有他母年高老免予刑罚。答子妻与小儿子发送回家养婆婆,有了善终。有见识的人说答子妻能以义换利,离开丈夫虽违封建礼法,但能保全自身可以有机会赡养婆婆,可谓有远见了。《诗经》说:“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你们所想的许许多多办法,总不如我得以自尽其心为好。)”正可以解释这件事。
逐字逐句解释的,望能帮助你。
4 陶 ( )之妻陶答子妻
《陶荅子妻》原文-出自《列女传》之《贤明》
1、陶荅子妻:陶大夫荅子之妻也。荅子治陶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数谏不用。
2、陶荅子妻:居五年,从车百乘归休。宗人击牛而贺之,其妻独抱儿而泣。姑怒曰:“何其不祥也!”妇曰:“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谓婴害。无功而家昌,是谓积殃。昔楚令尹子文之治国也,家贫国富,君敬民戴,故福结于子孙,名垂于后世。今夫子不然。贪富务大,不顾后害。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死耳。今夫子治陶,家富国贫,君不敬,民不戴,败亡之徵见矣。愿与少子俱脱。”姑怒,遂弃之。
3、陶荅子妻:处期年,荅子之家果以盗诛。唯其母老以免,妇乃与少子归养姑,终卒天年。君子谓荅子妻能以义易利,虽违礼求去,终以全身复礼,可谓远识矣。《诗》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此之谓也。
4、陶荅子妻:颂曰:荅子治陶,家富三倍,妻谏不听,知其不改,独泣姑怒,送厥母家,荅子逢祸,复归养姑。
5 求《女范捷录》全文及译文,谢谢是因为太长了吗?共十一篇,只能写上这几篇 统论篇第一 乾象乎阳,坤象乎阴,日月普两仪之照。
男正乎外,女正乎内,夫妇造万化之端。五常之德着,而大本以敦,三纲之义明,而人伦以正。
故修身者,齐家之要也,而立教者,明伦之本也。正家之道,礼谨于男女,养蒙之节,教始于饮食,幼而不教,长而失礼。
在男犹可以尊师取友,以成其德。在女又何从择善诚身,而格其非耶?是以教女之道,犹甚于男,而正内之仪,宜先乎外也。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师,可端模范;能师古人,又何患德之不修,而家之不正哉! 后德篇第二 凤仪龙马,圣帝之祥;麟趾关雎,后妃之德。是故帝喾三妃,生稷契唐尧之圣。
文王百子,绍姜任太姒之徽。沩汭二女,绍际唐虞之盛。
涂莘双后,肇开夏商之祥。宣王晚朝,姜后有待罪之谏。
楚昭宴驾,越姬践心许之言。明和嗣汉,史称马邓之贤。
高文兴唐,内有窦孙之助。暨夫宋室之宣仁,可谓女中之尧舜。
乌林尽节于世宗,弘吉加恩于宋后,高帝创洪基于草莽,实藉孝慈。文皇肃内治于宫闱,爰资仁孝。
稽古兴王之君,必有贤明之后,不亦信哉。 母仪篇第三 父天母地,天施地生。
骨气像父,性气像母。上古贤明之女有娠,胎教之方必慎。
故母仪先于父训,慈教严于义方。是以孟母买肉以明信,陶母封鲊以教廉。
和熊知苦,柳氏以兴。画荻为书,欧阳以显。
子发为将,自奉厚而卸下薄,母拒户而责其无恩。王孙从君,主失亡而已独归,母倚闾而言其不义。
不疑尹京,宽刑活众,贤哉慈母之仁。田稷为相,反金待罪,卓矣孀亲之训。
景让失士心,母挞之而部下安。延年多杀戮,母恶之而终不免。
柴继母舍己子而代前儿,程禄妻甘己罪而免孤女。程母之教,恕于仆妾,而严于诸子。
尹母之训,乐于菽水,而忘于禄养。是皆秉坤仪之淑训者,母德之徽音者也。
孝行第四 男女虽异,劬劳则均。子媳虽殊,孝敬则一。
夫孝者,百行之源,而犹为女德之首也。是故杨香搤虎,知有父而不知有身。
缇萦赎亲,则生男而不如生女。张妇蒙冤,三年不雨。
姜妻至孝,双鲤涌泉。唐氏乳姑,而毓山南之贵胤。
庐世冒刃,而全垂白之孀慈。刘氏啮姑之蛆,刺臂斩指,和血以丸药。
闻氏舐姑之目,断发矢志,负土以成坟。陈氏方于归,而夫卒于戍,力养其姑五十年。
张氏当雷击,而恐惊其姑,更延厥寿三十载。赵氏手戮雠于都亭以报父,娟女躬操于晋水以活亲。
曹娥抱父尸于肝江,木兰代父征于绝塞。张女割肝,以苏祖母之命。
陈氏断首,两全夫父之生。是皆感天地,动神明,着孝烈于一时,播芳名于千载者也,可不勉欤! 贞烈第五 忠臣不事两国,烈女不更二夫。
故一与之醮,终身不移。男可重婚,女无再适。
是故艰难苦节谓之贞,慷慨捐生谓之烈。令女截耳劓鼻以持身,凝妻牵臂劈掌以明志。
共姜髡髦之诗,之死靡他。史氏刺面之文,中心不改。
皇甫夫人,直斥逆臣,膏斧钺不绝口。窦家二女,不从乱贼,投危崖而愤不顾身。
董氏封发以待夫归,二十年不沐。妙慧题诗以明己节,三千里复见生逢。
桓夫人义不同庖,而吟匪石之诗。平夫兵闾巷,而却阖闾之犯。
夫之不幸,妾之不幸,宋女以言哀。使君有妇,罗敷有夫,赵王之章止。
梁节妇之却魏王,断鼻存孤。余郑氏之责唐帅,严词保节。
代夫人深怨其弟,千秋表磨笄之山。杞良妻远访其夫,万里哭筑城之骨。
唐贵梅自缢于树以全贞,不彰其姑之恶。潘妙圆从夫于火以殉节,而活其舅之生。
谭贞妇庙中流血,雨渍犹存。王烈女崖上题诗,石刊尚在。
崔氏甘乱箭以全节,刘氏代鼎烹而活夫。是皆贞心贯乎日月,烈志塞乎两仪,正气凛于丈夫,节操播乎青史者也,可不勉欤! 忠义篇第六 君亲虽曰不同,忠孝本无二致。
古云:“率土莫非王臣”,岂谓闺中遂无忠义。咏小戎之驷,勉良人以君国同雠。
伐汝坟之枚,慰君子以父母孔迩。美范滂之母,千秋尚有同心。
封卞壶之坟,九泉犹有喜色。江油降魏,妻不与夫同生。
盖国沦戎,妇耻其夫不死。陵母对使而伏剑,经母含笑以同刑。
池州被围,赵昂发节义成双。金川失守,黄侍中妻女同尽。
朱夫人守襄阳而筑城,以却秦寇。梁夫人登金山而击鼓,以破金兵。
虞夫人勉子孙力勤王事,谢夫人甘俘虏以救民生。齐桓尸虫出户,晏娥逾垣以殉君。
宇文白刃犯宫,贵儿捐生以骂贼,鲁义保以子代先公之子,魏节乳以身蔽幼主之身。孙姬婢有,匍伏湖滨,以保忠臣血胤。
毛惜妓也,身甘刀斧,耻为叛帅讴歌。刘母非不爱子,知军令之不可干。
章母非不保家,愿阖城之俱获免。是皆女烈之铮铮,坤维之表表。
其忠肝义胆,足以风百世,而振纲常者也。 慈爱第七 任恤睦姻,根于孝友;慈惠和让,本于宽仁。
是故,螽斯缉羽,颂太姒之仁,银鹿绕床,纪恭穆之德。士安好学,成于叔母之慈,伯道无儿,终获子绥之报。
义姑弃子留侄,而却齐兵;览妻与姒均役,以感朱母。赵姬不以公女之贵,而废嫡庶之仪;卫宗不以君母之尊,而失夫人之礼。
庄姜戴妫,淑惠见于国风;京陵东海,雍睦着乎世范。是皆秉仁慈之懿,敦博爱之风,和气萃于家庭,德教化于邦国者也,不亦可法欤! 秉礼第八 德貌言工,妇之四行;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言礼之。
6 许允丑妻文言文翻译现代文东晋的许允娶了阮德慰的女儿为妻,花烛之夜,发现阮家女貌丑容陋,匆忙跑出新房,从此不肯再进。
后来,许允的朋友桓范来看他,对许允说:“阮家既然嫁丑女于你,必有原因,你得考察考察她。”许允听了桓范的话,果真跨进了新房。
但他一见妻子的容貌拔腿又要往外溜,新妇一把拽住他。许允边挣扎边同新妇说:“妇有‘四德’(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具备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种德行),你符合几条?”新妇说:“我所缺的,仅仅是美容。
而读书人有‘百行’,您又符合几条呢?”许允说:“我百行俱备。”新妇说:“百行德为首,您好色不好德,怎能说俱备呢?”许允哑口无言。
从此夫妻相敬相爱,感情和谐。
7 古文翻译汉朝的时候,河南郡有一个很贤惠的女子,
人们不知道她的名字,
只知道她是乐羊子的妻子。
一天,乐羊子在路边捡到了一锭金子,
他把金子交给他的妻子,
他的妻子说:“我听说,有抱负的人,
从来不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
他宁愿一死,也不吃嗟来之食,
更何况是拣人家丢失的东西,
这样做会玷污品行。”
听了他妻子的话,乐羊子感到很惭愧,
就把那块金子扔到了野外,然后到远方去寻师求学。
一年以后,乐羊子回到家。
他的妻子跪在地上,问他回家的原因,
乐羊子说:“只是想家,没有别的原因。”
他妻子听到后,拿了一把剪刀站在织布机旁边,说到:
“这台织布机上的丝绸,是取自蚕茧内的丝,
在织布机上织成的,
一根丝接一根丝,才有一寸长,一寸接一寸,
才有一丈长,乃有一匹长,
但是如果我现在将它剪断,那么我原先的努力
和时间都将浪费,学习也是一样,
一天接一天,你积累新的知识,提高了你的品行,
如果你半途而费,那和剪断的绸子又有什么不同呢”
乐羊子听后很感动,
于是又去完成学业,
一连七年也没有回家。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以下是我整理的成语故事(通用12篇),欢迎阅读。
成语故事 篇1兵贵神速
“兵贵神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兵以行动迅速为可贵。意思是用兵神速,让人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就会取得胜利。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知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足智多谋,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败了据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就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蹋顿乘机侵扰汉朝边境,破坏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曹操有心想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侣有些官员担心远征之后,荆州的刘表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说:“你现在威镇天下,但乌丸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必然不会防备。进行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如果延误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各族响应,蹋顿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属于我们了。刘表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不受重用,也不肯多为刘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会有后顾之忧的。还有,你要慎重!”
曹操于是率领军队出征。到达易县(今属河北)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部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
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被太守公孙康所杀。
出处《孙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
成语故事 篇2战国时代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弱国。有一回秦昭襄王得知赵惠文王,从楚国得到一块和氏璧,是一块无价之玉,就写信给赵王说愿意用15座城池交换。赵王收到后立马让所有大臣上朝商议。大臣有人说不能被秦王给骗了,不能给,可又有人说不给秦王会派兵来攻打的,不能不给。赵王六神无主。
这时候有人说,我很聪明,勇敢。没错,我就是那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蔺相如。
赵王把我招进宫去,问我怎么办?我说只要秦王愿意交出15座城池,我就会把玉璧给他,不交的话我必一定完璧归赵。
当我带着和氏璧来到了秦国后,秦王拿到和氏璧后赞不绝口,可是交换城市的事,连一个字也没有提起。这时我灵机一动对秦王说:“这璧有个小毛病,我指给您看看。”秦王就把玉璧给了我。玉璧一到我手上,我就威胁说:“我看你并不想给赵国15座城池,如今璧在我手上,如果你逼我,我就和璧一起死在这根柱子上”。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应诺,用15座城池来交换。我趁机要求说要准备一个盛大的典礼才行。秦皇只好下令定下了典礼的日期。当晚,我就让下手化妆后,把玉璧送回了赵国。当典礼的日子到了时候,我光明正大的告知秦王,玉璧已送回赵国,你若真想要,就先把城池交出来,我再派人把玉璧送来。秦王知道,杀了我也没有用,就让我回了国。
真是有惊无险啊!
成语故事 篇3“呯。”当最后的一声琴音在我身边响起,四周响起了一片掌声,人们纷纷议论着:“俞伯牙的琴弹得太好啦!”作为一张古琴,我很为主人俞伯牙骄傲。可是,当我抬起头,看着主人时,我却从他的眼中看到了一丝悲凉。
那天,主人带着我来到山林,坐下来弹奏琴曲,琴声悠扬、缥缈、若隐若现时时在山林中飘荡,犹如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高山之中舒缓、清澈,犹如缓缓流淌的小溪。我正沉醉其中,突然,一句话打断了琴音,“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主人惊讶地睁开眼睛,嘴里喃喃到:“知音,知音啊!”
主人和那个叫钟子期的人一见如故,并结为异姓兄弟,相约一年后还会来此相见。一年后,主人如约来到这里,然而病魔却先他一步,夺走了钟子期的生命,主人在钟子期坟前坐下,平静安详地抚弄着琴,琴音如高山流水般源远流长,时时在林中飘荡……
一曲弹完,主人静坐、默默无语,许久,一颗颗豆大的泪珠滴在我身上,主人把我抱在怀里,轻轻抚摸着琴弦。突然,他猛地将我摔在地上,我惊讶地看着他,随即又愤怒地吼叫,质问他。
主人冲我苦笑着:“知音已死,要琴何用!”他颤抖着说,拭去眼中的泪水,拂袖而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抷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成语故事 篇4前段时间我读了成语故事,了解许多成语的故事。比如一心一意、门庭若市等等。
其中我记的最清楚的是“门罗可雀”这个的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人,他当上了官,天天都有人来拜访他,后来他被免去了官职,他们家门前就十分的安静,简直可以张网捕鸟了,后来他又当上了官,他家来拜访的人又是络绎不绝,他感慨的贴了几句话在门上:一生一死,乃之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从这个故事中我想到社会中的贿赂,那些人通过给那些官员钱来让自己获得利益,难道这不是可耻的行为吗?
还有朽木难雕这个成语我也记的很清楚,它的故事是说孔子的学生宰予说起话来娓娓动听,孔子认为他必成大器,可是不久宰予暴露了懒惰的毛病,一天孔子在给大家讲课,可宰予却在房间里睡大觉,学生们听到了之后哄堂大笑,孔子叹了口气说:“腐烂的木头是雕刻不得的,粪土似得墙壁是粉刷不得的。宰予是个言行不一的人,我要从他那吸取教训,不能再以言信人了!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看人不能看他的外表和语言,应该看的行动,来决定。
这两个故事是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有许多其他的成语故事,也十分精彩。
成语故事 篇5西施是我国四大美女之一,她天生丽质,长得非常漂亮。她家住在村子的西边。在村子的东边也有一位姓施的女子,长得很丑,人们叫她东施。
一天,西施上街,突然,觉得心口非常痛。于是,便捂住胸口,皱起眉头坐在椅子上,人们觉得很好看。东施见了便情不自禁地去问西施:
西施,你怎么了?
西施有气无力地说:我的心口不知为什么那么痛?
东施心想:西施的举动这么漂亮,我做起来是不是也很美呢?于是,她便学着西施的样子一只手捂住胸口,一边还皱着眉头,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位富人刚出门看到东施这个样子,嘴里喃喃道:这个人是不是生病了,一副抽风的样子。于是,走进家门把门紧紧地锁上了。一位穷人在和自己的孩子上街买菜,看到东施向她们走来便对卖菜的人说:这个人是不是神精病,我看病得不轻,你看,这五官都扭曲了。
买菜人说:我看像。
于是,这个买菜者抱起自己的孩子就跑,远远避开了东施。
东施很疑惑,自己皱眉为什么不美,而西施却很美呢?正在这时,一位老人对东施说:年轻人,我劝你再也不要学西施了,西施天生丽质,本来就很美,这种美来自自然天成,你再也不要去盲目的效仿别人了,如果再这样你会闹出更大的笑话。老人说完之后,笑了笑,走开了。东施的脸像刷了一层红漆,同时,她也懂得了很多道理。
成语故事 篇6今天我读了《铁杵磨针》这个成语故事,读完以后我明白了好多的道理。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在风和日丽的一天,李白又没去上学,他跑到外面去玩耍、路边的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这么美的景色,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来到一个破茅屋门口,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说:“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说道。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故事虽然不长,但是道理却很深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果在学习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西,所以小朋友千万不要学叶公哦!
成语故事 篇7不远千里
相传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我们魏国,一定是给我的国家带来利益了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一开口就讲利有仁义就行了。如果君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说怎样有利于自身,这样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么就危险了。”接着孟子说道:“在能出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在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二等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
大国的大夫能从万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千辆,二等国家的大夫能从千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百辆。这些大夫的产业不能说不多了,但是,他们永远不会满足。所以您不能再宣扬私利了。”梁惠王听了之后很受触动,焦急地问:“那先生以为该怎么办呢”
孟子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他的双亲,也没有讲义的人会不尊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只要讲仁义就够了,何必再讲利呢”
成语故事 篇8鱼竿与鱼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
小故事大道理: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成语故事 篇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西汉时期,有一个名将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他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
成语故事 篇10“成语故事大赛现在开始”。主持人嘹亮的声音在教室上空回荡着。接着,鲁老师说:“下面请第一组选手上台。”我是第一组的成员,便和大家一起上台抽签。
轮到我了,经过我的精挑细选,终于抽中一张。妈呀,这竟是我最不会说的一条成语故事?“闭门思过”。我心想:苍天呀,这也太不公平了吧!没办法,我只好翻开成语书,临时抱佛脚喽。时间飞快如流,不一会就到了我,看着别人的惨败,我心想:算了,豁出去了,人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我还是“死”得“重”一点吧。这时,我的心中如有只小鹿在蹦,老平静不下来,可一想起他们的惨败,我感到责任更重了,也更紧张了。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走上讲台,鞠了一个躬,便说了起来:“话说古时候……”只见我不但不紧张了,反而越来越自信了,还时而摆摆头,时而皱皱眉,加上了一些动作。故事说完了,一看分数,竟是满分,我笑得合不拢嘴。这时,只见观众议论纷纷,有人说“他们真倒霉,只一人加了分。”还有人说“这算不了什么……”
不一会儿,就到了三小组,其中最令我难忘的,就是他们组任珂男了。只见她扎着个马尾辫,穿着件白色的短袖衣,胸有成竹地上讲台。看她时而点点头,时而睁大眼睛,好像发现了什么新奇的东西,不一会儿,她讲完了,我心想:她讲得真好,可真是强劲的对手哇!台下,有人点点头,还有人竖起了大姆指……
随着大家的议论声,成语大赛结束了。
成语故事 篇11铁杵磨针:李白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因他的诗歌造诣高深而被誉为“诗仙”。但是在他小的时候可是一个淘气包,天天不想读书逮到机会就溜出去玩。这天李白又想找机会外面玩。跑出了学堂,跑到了街上。这看看那看看,这个好玩啊,那个有趣啊。走着走着都把大半条街给逛完了。哇,这天气真棒啊!“太阳多温暖,微风多有情,摇曳的树枝多动人。呀,真是个美好的日子。还好我聪明溜出来玩了,不然就错过了。”
“哧哧哧”,“哧哧哧”,这刺耳的声音哪儿来?闻声望去,看到了一个头发花白的奶奶在河水边磨东西。“好像很好玩的样子,我得去看看。”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就撒开腿跑过去看。“奶奶,奶奶,你在做什么啊?”老奶奶没放下手中的活儿,“我在磨绣花针。”李白怀疑自己听错了,“奶奶,你说你要磨什么?”“绣花针。”李白瞪大了眼睛,“奶奶,你现在手上的可是一个铁棍啊。这么大这么粗的一根啊,怎么能磨成针呢?那么细那么小的一根针啊!奶奶!”这是老奶奶停了下来,“孩子,我可以慢慢磨,愚公都能把山给移走,水滴都可以把石头滴穿了。总会变成一根绣花针的。”“奶奶,可是你头发都白了,这……”“如果我花的时间比别人更多的话,那这就不是很大的问题了。”少儿时期的李白愣住了,“奶奶年纪这么大了都这么努力,那我还这么浪费我的时间。从今儿开始,我要开始用功学习。”
只要你想做,什么时候都不会太晚。给自己一直找借口,这借口终会阻止你前进的。如果你觉得离目标距离太远了,就要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如何跟距离更近入手,太好了,首先你有正确的认识。接着就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来入手。坚持,努力,只要在对的方向上比别人加倍努力付出更多的辛苦,你终会得到自己想要的。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成语故事 篇12成语竹头木屑出处: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晋书·陶侃传》。
竹头木屑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晋书·陶侃传》。
陶侃是晋初鄱阳人,后来迁居浔阳;是晋末著名作家陶渊明的曾祖父。由于他为西晋统治者“一贯尽忠”,被封为“长沙郡公”,拜为大将军。不过,他的生活据说倒很俭朴。《晋书·陶侃传》载有一些关于他的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青年时代的陶侃,家境并不富裕,父亲早死,由母亲湛氏抚养成人。那时他在本地浔阳县里当一名小吏,负责管理角池《有一次,带回一些鲊鱼给他母亲。他母亲很生气,把鲊鱼封存不吃,并且责备他说:“你拿公家东西送我,不但不能使我卨兴,反而使我很替你难过!”这就是“陶母封鲊”的故事。
陶侃的一生廉洁勤劳,同他母亲的教育影响是分不开的。“封鲊”也就被作为母教的一个范例。陶侃做“广州刺史”的时候,晋朝已失去了北方的大片领土,退守长江以南了。陶侃的公事不忙,但他不愿闲着。他每天早晨把一百块砖搬到书房外面,晚上又搬进书房,·天天来回来回地搬出搬进,谁也不知道他是什么用意。一天,有人忍不住问了他。他说:“咱们应当随时准备收复中原,怎么可以过分安闲,不自锻炼!”这段故事,叫做“日运百甓”。
有一次,公家造船,剩下许多竹根、竹梢和锯末木屑。这些东西,本来都只好算是废物了,陶侃却叫办事人员全部登记收藏起来。别人见他留下这些微不足道的剩余东西,心中都暗暗好笑。后来,一次元旦大集会,恰逢雪后初晴,厅前泥泞难走,陶侃便叫人把木屑拿出来,铺在m±c这时,微不足道的木屑发挥了作用。过了些时日,为了军事需要,要造一批船,陶侃便拿出收藏的竹根、竹梢,这些剩余的废物做了造船用的竹钉子,为公家节约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陶公少时②,作鱼梁吏③。尝以坩鮓饷母④。母封鮓付使⑤,反书责侃曰⑥:“汝为吏⑦,以官物见饷⑧,非唯不益⑨,乃增吾忧也⑩!”
[注释]
①选自《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②陶公:陶侃,晋朝人,陶渊明的曾祖。少时,年轻时。
③鱼梁吏:掌管渔业的官。
④尝:曾经。以:把。坩:如坛罐之类的土器。鮓:古时把鱼储藏起来作为食品叫柞,像现在的腌鱼、糟鱼。饷:送给。
⑤封鮓付使:把腌鱼封好交还给来使。
⑥反书:回信。曰:说。
⑦汝:你。为吏:做官。
⑧以官物:把公家的东西。见饷:送给我。
⑨非唯:不但。不益:没好处。
⑩乃:反而。增吾忧:增添我的忧虑。
陶母是历史上著名的好母亲,她注意培养儿子廉洁奉公的好品质。陶侃后来担任荆江二洲刺使,都督八洲诸军事,做官的名声很好,这和陶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东晋陶凯年轻时当过浔阳县的小史,专门监管鱼坝。一次,他派人将一罐干鱼送给母亲品尝,没料到陶母不但令差役将干鱼送回,而且写信责备他:你做官,那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不能给我带来好处,却反给我增添了忧虑。陶侃读毕母亲来信,愧悔交加,无地自容。自此以后,严母训导铭刻在心。其后为官40年,勤慎实职没,始终如一。
读《陶母责子》这一历史故事,要把握住陶母对儿子的严格要求这一崇高境界。陶侃“以坩鲊饷母”,出于孝敬老母。可陶母却深感忧虑,其原因是“以官物见饷”。所以陶母毅然“封鲊付使”,“反书责侃”。
孟母仉氏:孟子的母亲,欧母郑氏:欧阳修之母,岳母姚氏:岳飞的母亲,陶母湛氏:陶侃的母亲。
一、孟母
1、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
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2、断杼教子
有一天,孟子竟然逃学到外面玩了半天。当儿子回家时,孟母不声不响地拿起一把剪刀,将织成的一段锦绢咔嗒咔嗒,拦腰剪成两段。
就在孟子惊愕不解时,孟母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剪断织绢!一个君子学以成名,问则广知,所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你今天不读书,就不可以离于祸患,今后永远就只做一些萦萦苟苟的小事,中道废而不为,怎么能衣其夫子,而不乏粮食呢”。
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断织督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从此孜孜汲汲,日夜勤学不息。
二、欧母
欧阳修很小的时候,郑氏不断给他讲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讲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个总结,让欧阳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
她教导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随声附和,不要随波逐流。欧阳修稍大些,郑氏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先是教他读唐代诗人周朴、郑谷及当时的九僧诗。尽管欧阳修对这些诗一知半解,却增强了他对读书的兴趣。
眼看欧阳修就到上学的年龄了,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
于是她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母亲为欧阳修的出众才学而高兴,但她希望儿子不仅文学成就出众,为人做事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欧阳修的父亲生前曾在道州、泰州做过管理行政事务和司法的小官。
他关心民间疾苦,正直廉洁,为百姓所爱戴。欧阳修长大做了官以后,母亲还经常不断地将他父亲为官的事绩讲给他听。
她对儿子说:你父亲做司法官的时候,常在夜间处理案件,对于涉及到平民百姓的案宗,他都十分慎重,翻来覆去地看。
凡是能够从轻的,都从轻判处;而对于 那些实在不能从轻的,往往深表同情,叹息不止。她还说:你父亲做官,廉洁奉公,不谋私利,而且经常以财物接济别人,喜欢交结宾朋。
他的官俸虽然不多,却常 常不让有剩余。他常常说不要把金钱变成累赘。所以他去世后,没有留下一间房,没有留下一垄地。
她告诫儿子说:对于父母的奉养不一定要十分丰盛,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孝心。自己的财物虽然不能布施到穷人身上,但一定是心存仁义。我没有能力教导你,只要你能记住你父亲的教诲,我就放心了。
三、岳母
1、岳母刺字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
受到宗泽的赏识,称 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而这一年,开封还是被金军攻破。金军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
四、陶母
1、陶母封鮓
晋朝人陶侃青年时代做管理河道及渔业的官吏,曾经(派官府里的差役)把一坛糟鱼送给母亲。
陶侃的母亲将送来的糟鱼封好交还给差役,写了一封回信责备陶侃,信中写道:“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官府的东西(作为礼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愁”。
2、截发延宾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於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罄,而逵马仆甚多。
侃母谌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谌氏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坐诸荐以为马革。日夕,遂为精食,从者皆无所乏。
逵知谌氏所为,既叹其才识,又深愧其厚意,语曰:“非此母,不生此子。”逵至洛阳,遂称之於羊晫、顾荣等人,大获美誉。
陶母截发延宾,锉荐喂马之事乡里传谈,以为贤良。官府特为陶母住所立坊,名为延宾坊,命屋边之桥为德化桥,以此嘉彰这位贤母。
北宁范仲淹知饶州时,曾下令于德化桥头立“延宾坊故址”巨碑,供人瞻仰,以此宣传陶母“截发延宾”的事迹。
后来,为纪念湛氏教子读书,县人便在陶母湛氏故宅旁(今江西省新干县皮革厂址)建起陶侃“读书台”、“洗墨池”,旁边还建有“惜阴书院”和“金川望江楼”。
——四大贤母
竹头木屑的成语故事
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竹头木屑的成语故事,希望有所帮助!
成语竹头木屑出处: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晋书·陶侃传》。
竹头木屑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晋书·陶侃传》。
陶侃是晋初鄱阳人,后来迁居浔阳;是晋末著名作家陶渊明的'曾祖父。由于他为西晋统治者“一贯尽忠”,被封为“长沙郡公”,拜为大将军。不过,他的生活据说倒很俭朴。《晋书·陶侃传》载有一些关于他的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青年时代的陶侃,家境并不富裕,父亲早死,由母亲湛氏抚养成人。那时他在本地浔阳县里当一名小吏,负责管理角池《有一次,带回一些鲊鱼给他母亲。他母亲很生气,把鲊鱼封存不吃,并且责备他说:“你拿公家东西送我,不但不能使我卨兴,反而使我很替你难过!”这就是“陶母封鲊”的故事。
陶侃的一生廉洁勤劳,同他母亲的教育影响是分不开的。“封鲊”也就被作为母教的一个范例。陶侃做“广州刺史”的时候,晋朝已失去了北方的大片领土,退守长江以南了。陶侃的公事不忙,但他不愿闲着。他每天早晨把一百块砖搬到书房外面,晚上又搬进书房,天天来回来回地搬出搬进,谁也不知道他是什么用意。一天,有人忍不住问了他。他说:“咱们应当随时准备收复中原,怎么可以过分安闲,不自锻炼!”这段故事,叫做“日运百甓”。
有一次,公家造船,剩下许多竹根、竹梢和锯末木屑。这些东西,本来都只好算是废物了,陶侃却叫办事人员全部登记收藏起来。别人见他留下这些微不足道的剩余东西,心中都暗暗好笑。后来,一次元旦大集会,恰逢雪后初晴,厅前泥泞难走,陶侃便叫人把木屑拿出来,铺在泥泞路上,这时,微不足道的木屑发挥了作用。过了些时日,为了军事需要,要造一批船,陶侃便拿出收藏的竹根、竹梢,这些剩余的废物做了造船用的竹钉子,为公家节约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女范捷录——明·刘氏著(原文)
统论篇第一
乾象乎阳,坤象乎阴,日月普两仪之照。男正乎外,女正乎内,夫妇造万化之端。五常之德着,而大本以敦,三纲之义明,而人伦以正。故修身者,齐家之要也,而立教者,明伦之本也。正家之道,礼谨于男女,养蒙之节,教始于饮食,幼而不教,长而失礼。在男犹可以尊师取友,以成其德。在女又何从择善诚身,而格其非耶?是以教女之道,犹甚于男,而正内之仪,宜先乎外也。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师,可端模范;能师古人,又何患德之不修,而家之不正哉!
后德篇第二
凤仪龙马,圣帝之祥;麟趾关雎,后妃之德。是故帝喾三妃,生稷契唐尧之圣。文王百子,绍姜任太姒之徽。沩汭二女,绍际唐虞之盛。涂莘双后,肇开夏商之祥。宣王晚朝,姜后有待罪之谏。楚昭宴驾,越姬践心许之言。明和嗣汉,史称马邓之贤。高文兴唐,内有窦孙之助。暨夫宋室之宣仁,可谓女中之尧舜。乌林尽节于世宗,弘吉加恩于宋后,高帝创洪基于草莽,实藉孝慈。文皇肃内治于宫闱,爰资仁孝。稽古兴王之君,必有贤明之后,不亦信哉。
母仪篇第三
父天母地,天施地生。骨气像父,性气像母。上古贤明之女有娠,胎教之方必慎。故母仪先于父训,慈教严于义方。是以孟母买肉以明信,陶母封鲊以教廉。和熊知苦,柳氏以兴。画荻为书,欧阳以显。子发为将,自奉厚而卸下薄,母拒户而责其无恩。王孙从君,主失亡而已独归,母倚闾而言其不义。不疑尹京,宽刑活众,贤哉慈母之仁。田稷为相,反金待罪,卓矣孀亲之训。景让失士心,母挞之而部下安。延年多杀戮,母恶之而终不免。柴继母舍己子而代前儿,程禄妻甘己罪而免孤女。程母之教,恕于仆妾,而严于诸子。尹母之训,乐于菽水,而忘于禄养。是皆秉坤仪之淑训者,母德之徽音者也。
孝行第四
男女虽异,劬劳则均。子媳虽殊,孝敬则一。夫孝者,百行之源,而犹为女德之首也。是故杨香搤虎,知有父而不知有身。缇萦赎亲,则生男而不如生女。张妇蒙冤,三年不雨。姜妻至孝,双鲤涌泉。唐氏乳姑,而毓山南之贵胤。庐世冒刃,而全垂白之孀慈。刘氏啮姑之蛆,刺臂斩指,和血以丸药。闻氏舐姑之目,断发矢志,负土以成坟。陈氏方于归,而夫卒于戍,力养其姑五十年。张氏当雷击,而恐惊其姑,更延厥寿三十载。赵氏手戮雠于都亭以报父,娟女躬操于晋水以活亲。
曹娥抱父尸于肝江,木兰代父征于绝塞。张女割肝,以苏祖母之命。陈氏断首,两全夫父之生。是皆感天地,动神明,着孝烈于一时,播芳名于千载者也,可不勉欤!
贞烈第五
忠臣不事两国,烈女不更二夫。故一与之醮,终身不移。男可重婚,女无再适。是故艰难苦节谓之贞,慷慨捐生谓之烈。令女截耳劓鼻以持身,凝妻牵臂劈掌以明志。共姜髡髦之诗,之死靡他。史氏刺面之文,中心不改。皇甫夫人,直斥逆臣,膏斧钺不绝口。窦家二女,不从乱贼,投危崖而愤不顾身。董氏封发以待夫归,二十年不沐。妙慧题诗以明己节,三千里复见生逢。桓夫人义不同庖,而吟匪石之诗。平夫兵闾巷,而却阖闾之犯。夫之不幸,妾之不幸,宋女以言哀。使君有妇,罗敷有夫,赵王之章止。梁节妇之却魏王,断鼻存孤。余郑氏之责唐帅,严词保节。代夫人深怨其弟,千秋表磨笄之山。杞良妻远访其夫,万里哭筑城之骨。唐贵梅自缢于树以全贞,不彰其姑之恶。潘妙圆从夫于火以殉节,而活其舅之生。谭贞妇庙中流血,雨渍犹存。王烈女崖上题诗,石刊尚在。崔氏甘乱箭以全节,刘氏代鼎烹而活夫。是皆贞心贯乎日月,烈志塞乎两仪,正气凛于丈夫,节操播乎青史者也,可不勉欤!
忠义篇第六
君亲虽曰不同,忠孝本无二致。古云:“率土莫非王臣”,岂谓闺中遂无忠义。咏小戎之驷,勉良人以君国同雠。伐汝坟之枚,慰君子以父母孔迩。美范滂之母,千秋尚有同心。封卞壶之坟,九泉犹有喜色。江油降魏,妻不与夫同生。盖国沦戎,妇耻其夫不死。陵母对使而伏剑,经母含笑以同刑。池州被围,赵昂发节义成双。金川失守,黄侍中妻女同尽。朱夫人守襄阳而筑城,以却秦寇。梁夫人登金山而击鼓,以破金兵。虞夫人勉子孙力勤王事,谢夫人甘俘虏以救民生。齐桓尸虫出户,晏娥逾垣以殉君。宇文白刃犯宫,贵儿捐生以骂贼,鲁义保以子代先公之子,魏节乳以身蔽幼主之身。孙姬婢有,匍伏湖滨,以保忠臣血胤。毛惜妓也,身甘刀斧,耻为叛帅讴歌。刘母非不爱子,知军令之不可干。章母非不保家,愿阖城之俱获免。是皆女烈之铮铮,坤维之表表。其忠肝义胆,足以风百世,而振纲常者也。
慈爱第七
任恤睦姻,根于孝友;慈惠和让,本于宽仁。是故,螽斯缉羽,颂太姒之仁,银鹿绕床,纪恭穆之德。士安好学,成于叔母之慈,伯道无儿,终获子绥之报。义姑弃子留侄,而却齐兵;览妻与姒均役,以感朱母。赵姬不以公女之贵,而废嫡庶之仪;卫宗不以君母之尊,而失夫人之礼。庄姜戴妫,淑惠见于国风;京陵东海,雍睦着乎世范。是皆秉仁慈之懿,敦博爱之风,和气萃于家庭,德教化于邦国者也,不亦可法欤!
秉礼第八
德貌言工,妇之四行;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言礼之不可失也。是故,文伯之母,不逾门而见康子;齐华夫人,不易驷而从孝公。孟子欲出妻,母责以非礼;申人欲娶妇,女耻其无仪。顷公吊杞梁之妻,必造庐以成礼;溧女哀子胥之馁,甯投溪而灭踪。羊子怀金,妻孥讥其不义;齐人乞墦,妾妇泣其无良。宋伯姬保傅不具不下堂,甯焚烈燄;楚贞姜符节不来不应召,甘没狂澜。是皆动必合义,居必中度,勉夫子以匡其失,守己身以善其道,秉礼而行,至死不变者,洵可法矣!
智慧第九
治安大道,固在丈夫,有智妇人,胜于男子。远大之谋,预思而可料,仓卒之变,泛应而不穷,求之闰阃之中,是亦笄帏之杰。是故,齐姜醉晋文而命驾,卒成霸业;有缗娠少康而出窦,遂致中兴。颜女识圣人之后必显,喻父择婿而祷尼丘;陈母知先世之德甚微,令子因人以取侯爵。剪发留宾,知吾儿之志大;隔屏窥客,识子友之不凡。杨敞妻促夫出而定策,以立一代之君;周顗母因客至而当庖,能具百人之食。晏御扬扬,妻耻之而令夫致贵;甯歌浩浩,姬识之而喻相尊贤。徒读父书,如赵括之不可将;独闻妾恸,识文伯之不好贤。樊女笑楚相之蔽贤,终举贤而安万乘;漂母哀王孙而进食,后封王以报千金。乐羊子能听妻谏以成名,甯宸濠不用妇言而亡国。陶答子妻,畏夫之富盛而避祸,乃保幼以养姑;周才美妇,惧翁之横肆而辞荣,独全身以免子。漆室处女,不绩其麻而忧鲁国;巴家寡妇,捐己产而保乡民。此皆女子嘉猷,妇人之明识,诚可谓知人免难,保家国而助夫子者欤。
勤俭第十
勤者女之职,俭者富之基。勤而不俭,枉劳其身;俭而不勤,甘受其苦。俭以益勤之有余,勤以补俭之不足。若夫贵而能勤,则身劳而教以成;富而能俭,则守约而家日兴。是以明德以太后之尊,犹披白练;穆姜上卿之母,尚事纫麻。葛覃卷耳,咏后妃之贤劳;采蘩采苹,述夫人之恭俭。七月之章,半言女职;五噫之,实赖妻贤。仲子辞三公之贵,已织屦而妻辟纑;少君却万贯之妆,共挽车而自出汲。是皆身执勤劳,躬行节俭,扬芳誉于诗书,播令名于史册者也,女其勖诸。
才德篇第十一
男子有德便是才,斯言犹可;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非。盖不知才德之经,与邪正之辩也。夫德以达才,才以成德。故女子之有德者,固不必有才。而有才者,必贵乎有德。德本而才末,固理之宜然,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故经济之才,妇言犹可用,而邪僻之艺,男子亦非宜。《礼》曰:“奸声乱色,不留聪明;*乐慝礼,不役心志。”君子之教子也,独不可以训女乎?古者后妃夫人,以逮庶妾匹妇,莫不知诗,岂皆无德者欤?末世妒妇*女,及乎悍妇泼媪,大悖于礼,岂尽有才者耶?曷观齐妃有鸡鸣之诗,郑女有雁弋之警。缇萦上章以救父,肉刑用除;徐惠谏疏以匡君,穷兵遂止。宣文之授周礼,六官之钜典以明;大家之《续汉书》,一代之鸿章也备。《孝经》着于陈妻,《论语》成于宋氏。《女诫》作于曹昭,《内训》出于仁孝。敬姜纷绩而教子,言标左氏之章;苏蕙织字以致夫,诗制回文之锦。柳下惠之妻,能谥其夫;汉伏氏之女,传经于帝。信宫闺之懿范,诚女学之芳规也。由是观之,则女子之知书识字,达理通经,名誉著乎当时,才美扬乎后世,亶其然哉。若夫*佚之书,不入于门;邪僻之言,能闻于耳。在父兄者,能思患而预防之,则养正以毓其才,师古以成其德,始为尽善而兼美矣。
本文2023-08-05 22:19:0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5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