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学坚持的诗句
1描写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诗句有如下两句:
1、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
4、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 《读山海经·其十》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行路难》
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 《浪淘沙》
7、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 《论治体札子》
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稼说送张琥》
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1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11、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偶成》
1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1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5、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还有谚语也是描写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努力奋斗的诗句(五)
1、《留诲曹师等诗》唐杜牧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
2、《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3、《送安惊落第诗》宋苏轼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4、《观书有感》宋朱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有关励志勤学的诗句勤学的诗句精选一: 1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2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4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 6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 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8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9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10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11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屈原 1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3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苏轼 14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5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6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17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8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19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20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21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
22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3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24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5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蒲松龄 2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7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阮元 28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9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 30 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淮南子·原道训》 勤学的诗句精选二: 1 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朱经 2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 3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4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 5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6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 7 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窦巩 8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9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10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11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2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唐·王勃 13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 14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曹植 15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 16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7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18 时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称;身而言,有幼壮艾之期。——刘禹锡 19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
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李峤 20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陆机 21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孟浩然 2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3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24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25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2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7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28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29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3关于励志勤学的古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4关于勤奋的诗句大全看全部5个回答
我来答有奖励
写回答有奖励查看全部5个回答
端木吟天
LV202018-09-20
关注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3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4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韩愈
5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 ——《礼记》
6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冯梦龙
7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刘禹锡
8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1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1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秦汉前儒家经典)
1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张少成
5关于勤学的诗句东晋 陶渊明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唐 颜真卿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神童诗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白鹿洞诗二首
唐末诗人 王贞白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指引,周情孔思正追寻。
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劝学诗宋 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书院宋 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宋代诗人尤袤
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
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
劝学诗 宋真宗 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6关于勤学的 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关于坚持的诗句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处李白(唐)《行路难》
释义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出处刘禹锡(唐)《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
释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3、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出处陆游(宋)《冬夜读书示子聿》
释义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出处郑燮(清)《竹石》
释义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出处杜甫(唐)《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释义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处屈原(先秦)《离骚》
释义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努力寻找心中的太阳。
7、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出处黄蘖禅师(唐)《上堂开示颂》
释义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
8、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出处陶渊明(魏晋)《读山海经·其十》
释义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
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出处荀子(先秦)《劝学》
释义(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10、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出处王勃(唐)《滕王阁序》
释义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
坚持,即意志坚强,坚韧不拔,持即持久,有耐性。意思是不改变不动摇,始终如一。坚持是意志力的完美表现。
生长在野地里的竹子,在生命的前四年里,总共只能长高小小的三公分,它们看起来如此弱小,如此不堪一用,仿佛是自然界毫不起眼的某种生命。
然而,从第五年开始,竹子就开始以每天30公分的速度急速成长,短短六个星期之内,就能给长到15米——一个足以傲视其他植被的高度。在常人眼里,这六个星期一定意味着重大的变化,毕竟竹子的高度正是在这段时间内,才突飞猛进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真正关键性的成长,恰恰是那看似不动声色的四年。
这四年里,竹子虽然只在地表上长高了三公分,但是它的根,却深深地扎进了泥土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根系,只是人们看不到罢了。
而这,恰恰就是坚持的意义所在。当你在坚持,你在克服那些恼人的困难,你在不断说服自己不要放弃的同时,你的成长,可能你自己都感觉不到。等到了几年过去,你会惊讶于自己竟然得到了如此巨大的进步。只有当你坚持下去,它们才会如同金子般渐渐发光。而反过来,但凡你放弃了、挫败了、妥协了,它们可能就不会显现在你今后的人生里。
有句话说得很对:坚持,不一定会让你矗立于山巅之上;可如果不愿意坚持,你连靠近山峰的机会都没。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坚持
8关于勤学的古诗词大全1、原文: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出自:宋代·汪洙《勤学》
释义:学问是需要勤奋才能得来的,就像前人囊萤取光,勤奋夜读,读很多书。苦学几年,“三冬文史足用”,学问也就有了,那时候谁还会笑话你胸无点墨,没有学问呢?
2、原文: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出自:宋代·刘过《书院》
释义:努力学习就像农人努力耕作,是勤劳还是懒惰只有自己会知道。就算书的种类繁多,只要努力终究会有熟读、理解的那一天。
3、原文:
谪居履在陈,从者有温见。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
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
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出自:明代·王守仁《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
释义:谪居龙场呵遇到孔子在陈绝粮般的困境,我的随从们都有不满的表现。好在这到处的荒坡亦可开荒垦田,农具也还容易筹办。当地的农人多是刀耕火种,学习模仿也很方便。趁现在春天还没有过去,赶快种好这几亩田。难道仅仅是为吃口饱饭,待丰收了还要用它请客设宴。
收割遗下的颗粒就留给乌雀吧,多余下来的粮食散发给穷困人家。明天早晨就的带着农具去垦荒,山间寒冷易结冰霜莫误了时光。
4、原文: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出自:魏晋·陶渊明《责子》
释义:白发覆垂在两鬓,我身已不再结实。身边虽有五男儿,总不喜欢纸与笔。阿舒已经十六岁,懒惰无人能相比。阿宣快到十五岁,也是无心去学习。阿雍阿端年十三,竟然不识六与七。通儿年龄近九岁,只知寻找梨与栗。天命如果真如此,姑且饮酒莫论理。
5、原文:
孟郊常贫苦,忽吟不贫句。为喜玉川子,书船归洛浦。
乃知君子心,所乐在稽古。汉公得高科,不足唯坟素。
二年佐棠阴,眼黑怕文簿。跃身入三馆,烂目阅四库。
孟贫昔不贫,孙贫今暴富。暴富亦须防,文高被人妬。
出自:宋代·王禹偁《暴富送孙何入史馆》
释义:孟郊曾经十分贫苦,忽然吟诗说不再贫苦;是因为欣喜诗友卢仝,载满一船书籍返回洛浦。我于是懂得君子心性,感到快乐的是钻研古书。汉公得中了科第高名,只是还欠缺古籍基础。两年来佐理地方政治,双眼发黑怕再审阅公文书簿。
现在腾身进入史馆,将睁亮眼睛饱读四库藏书。我如孟郊一样生活困窘,精神却从来不觉贫苦。孙何以前精神不够丰足,而今一旦如穷人暴富,学问富赡也还需要提防,文才高超恐被他人忌妒。
9关于勤奋的诗句1,《勤学》宋代 汪洙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译文:学问是需要勤奋才能得来的,就像前人囊萤取光,勤奋夜读,读很多书。苦学几年,“三冬文史足用”,学问也就有了,那时候谁还会笑话你胸无点墨,没有学问呢?
2,《周颂·赉》先秦 佚名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时周之命,於绎思。
译文:文王创业多勤奋,我当继承治国道。扩展基业永不停,矢志不移谋安定。周邦承受上天命,继承伟业永不停!
3,《书院》宋代 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努力学习就像农人努力耕作,是勤奋还是懒惰只有自己会知道。就算书的种类繁多,只要努力终究会有熟读、理解的那一天。
4,《咏三良》魏晋 陶渊明
弹冠乘通津,但惧时我遗。服勤尽岁月,常恐功愈微。
译文:出仕为官居要职,只怕蹉跎好时光。一年到头勤奋效力,常恐功绩不辉煌。
5,《昼眠呈梦锡》宋代 孔平仲
诸生弦诵何妨静,满席图书不废勤。向晚欠伸徐出户,落花帘外自纷纷。
译文:学生的读书声不妨碍环境幽静,图书满席表明我不忘勤奋。黄昏时打着呵欠缓步出门,见帘外红花自管自飞落纷纷。
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这里说的一套就是指河套地区。本来自西而东的黄河由甘肃到了宁夏的中卫,沿贺兰山转而向北,至内蒙古的临河受阴山阻挡又折而向东,到托克托县突然掉头,沿吕梁山南下,绕了一个大弯,这个特有的大弯曲,好比套在宁蒙平原上的一个大布套,所以人们称这里为"河套"。河套平原西起贺兰山、大青山,东到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南达鄂尔多斯高原,北抵狼山、大青山,纵贯宁夏、内蒙。宁夏部分称西套,也叫宁夏平原或银川平原;内蒙部分称东套,并又分为前套和后套,统称为河套平原。黄河流经这里,地处平原,河面开阔,水流平缓,人们兴修了许多引黄水利工程,形成黄河灌区,使得粮棉富足,称"塞上江南"。
--------------------------------------------------------------------------------
天下黄河富宁夏
在宁夏黄河水被称作金水、富水,像征著富裕、安宁和吉祥
跳进黄河洗不清
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天下黄河富宁夏
不到黄河心不死
圣人出,黄河清
民谣:
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
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信天游: 黄河船夫曲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 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 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
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 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描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70年代以来的考古发现证实,黄河流域在龙山文化晚期已经出现了城。1977年,在河南省登封县告成镇西约1公里一处叫“王城岗”的台地上,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座距今4000年左右的城址,是用夯土先后筑成的两座东西并列的方形城堡。1979年,在河南省淮阳县又发现一处规模更大、城墙更宽更高的城址,它坐落在淮阳县城东南4公里处一个叫“平粮台”的土台上,也是一座方形城池,每边城墙长185米,整个城的周长达740米,其面积几乎是王城岗的4倍。平粮台城距今也在4000年以上。
最大的关帝庙
山西运城市的解州关帝庙,是全国最大的关帝庙。位于山西运城以西25公里的解州镇内,为纪念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所建。解州东南10公里常平村是关羽的原籍,故解州关帝庙是武庙之祖。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10余年始修复,现庙坐北向南,总面积18万平方米,内外古柏苍翠,百花争艳。平面布局分南北两部分,南为结义园,北部为正庙,分前后两院,布局严谨,规模完整,建筑以春秋楼和崇宁殿最为精致。
最大的龙王庙
黄河上最大的龙王庙在河南省武陟县城东南13公里处的二铺营乡杨庄村南,距黄河3公里,名嘉应观,俗名庙宫。系清雍正皇帝为祭祀河神而修建的黄、淮、沁诸河龙王庙,也是黄河上最大的龙王庙。
雍正皇帝即位前,黄河在河南武陟等地多次决口。刚刚亲政的雍正皇帝屡下谕旨,亟发帑金,塞决筑堤,整顿河弊。在塞决及筑堤取得显著成效后,雍正皇帝下诏大兴土木,命河臣于武陟修建龙王庙一座,以祭祀并祈求河神的佑助。嘉应观历时4年建成,耗白银288万两,占地2万多平方米,规模宏伟,建筑精致,各种殿宇沿中轴线进深排列,是豫北少有的清代宫式建筑群。
最大的岩画
阴山岩画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一处。阴山位于内蒙古中部、河套以北。1976年夏天,两位考古学家益山林、陆思贤到阴山以北考察汉代长城遗址,在罕乌拉口发现了一幅人面形群像岩画,这幅岩画刻成时间距今已有4000年左右。后来,益山林和蒙古族向导一起在千里阴山奔走,先后发现了1万多幅岩画,其中已有1500幅被拓描下来。阴山岩画题材各异,内容丰富,反映了古代猎牧人的社会生活、科学文化、意识形态等,堪称一个规模宏大的民族美术文化宫。
最高的木塔
山西省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重楼式木结构塔,本名佛宫寺释迦塔,因塔身全部是木结构,故俗称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坐落在应县城内西街佛宫寺内,距大同市70公里,辽清宁二年(1056年)建。现存的牌坊、钟鼓楼、大雄宝殿及左右配殿,都是清人重建,唯木塔是辽代原构,整个塔内没有一根铁钉拉结,全靠木构互相拉角、勾心。据修于清代的《应州志》记载,从金元到明朝先后经过7次大地震,特别是元顺帝时,大震7天,塔仍巍然不动,稳如盘石。
木塔高6713米,底层直径30余米,塔呈八角形,有5个明层,4个暗层,共9个层。整塔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内外两槽立柱,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为我国高层木结构的代表作,在中国建筑史上和世界建筑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应县木塔既是辽代统治者宣扬佛法的场所,又是古代作战的了望台。
第一座佛教寺院
洛阳白马寺被称为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因汉使和外僧回洛阳时以白马驮经像而得名。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因建筑最早,其格局仿效印度的祗圆精舍而建成,与后来黄河流域的佛教寺院有差别。汉代的白马寺作为佛教中心,起到了推动佛教在中国内地传播的重要作用。中国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就是由摄摩腾和竺法兰在这座寺院中译出的。昙柯迦罗在白马寺译出的《僧祗戒心》,使中国产生了第一部汉文戒律。
华夏第一龙
“华夏第一龙”是指1987年5月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在黄河之滨,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三组蚌砌动物,计有龙、虎、鹿等,共有蚌砌的龙3条、虎3只、鹿1头。这些蚌砌动物使用的是不经加工的自然蚌壳,所砌图像具有立体感。
这些蚌砌的龙和虎,位于仰韶文化中期偏早的地层下,距今约6000年。对研究龙的神化历史、研究仰韶文化具有特殊价值,也是蚌砌艺术的珍品。这次发现的蚌砌龙等,把中国龙的图腾向前推进了千余年,堪称“华夏第一龙”。
世界沙漠之都
在宁夏中卫县的黄河岸边,有一个叫沙坡头的地方,它位于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的南端,海拔1500米。这里沙层厚度70米~100米,流沙占71%。沙层厚度之大世界罕见,有世界“沙漠之都”之称。沙坡头下临黄河,北望沙海,自然景观驰名中外。这里还是闻名中外的“沙坡头治沙站”(属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所在地,该站以治沙成果之丰硕而饮誉全球。
黄河的传说 :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传说,牛首山上住着几户回回和汉人,他们人老几辈在山底挑水,在山头上种地。老老小小忙个不停,却吃不饱,穿不暧,天长日久,谁也 受不了这种折磨。
有一年,一个七十开外的老回回,名叫尔德,在山上开了一个瓜果园,种了些黄瓜。他每天起早贪黑,到黄河里去挑水浇黄瓜,肩膀压肿了,脚底起皮了,精心地务育着黄瓜,黄长得又嫩又甜。
这一天尔德老汉累了,躺在菜园门上睡着了。
他刚睡熟,就梦见天空飘来一朵白云,渐渐地,那白云变成了一个白胡子阿訇,抖动着银色的胡须,对尔德老说:“今天有两场大风,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场黄风,能把黄瓜吹蔫;后晌有一场黑风,能使黄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风,你都不要把黄瓜摘下来。
尔德老汉惊醒一看,不见了白胡子阿訇,却见北面黄风弥天盖地,霎时刮到牛首山来了。尔德老汉细细瞅着黄瓜,果然一个个蔫了,他心里非常难过,一年的血汗白费了,可一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话,就没有动。
到了后晌,一股黑风过,吹得山摇地动,树叶落下一层又一层。尔德老汉一看,黄瓜快要落地,他气得摘掉了一个又蔫又小的黄瓜使劲扔进了黄河。黄河马上断了一条线。像神仙用刀切过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河底,尔德老汉往下猛扑时,河水“哗”地一下又并拢了。老汉又累又饿,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乱舞,晕晕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这时,尔德老汉又听见那位白胡子阿訇说“这黄瓜就是征服黄河的钥匙,它可以叫黄河断流,也可叫黄河听人的话。可现在黄河叫黄风和黑风这两个伊比利斯折腾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种一园子黄瓜,黄瓜熟了的时候,你拣最大的一个扔进黄河里。那时,你走进河底洞里,珠宝由你挑,粮种由你拿,还有一把宝剑可以斩龙杀妖,驯服黄河,你指哪里,黄河水就流向哪里。”
第二年,勤劳的尔德老汉又种了一园子黄瓜,他不怕路远,不惜流汗,从黄河里挑水浇瓜。工夫不负苦心人,最后,园子里结了一个三尺长的黄瓜,长得像一把钥匙。老汉高兴地日夜睡在瓜园里,一直等到瓜熟。
这一天,天气晴得没一点子云彩。尔德老汉把那三尺长的黄瓜摘下来,念了个“太斯米”,扔进黄河里。这时只听黄河一声咆哮,裂开了一条长缝河底的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尔德老汉下到河底,见靠着河岸有个洞,洞里珍珠玛瑙应有尽有。老汉拿了些,刚往出走时,听得一阵暴风狂吼,一时河面上波涛滚滚,一浪高过一浪。尔德老汉拿起宝剑向那黑旋风和黄旋风左右猛劈几十剑。一会儿,黑风和黄风吹出天边去了。
这时,黄河的断缝渐渐地合严。尔德老汉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嘱咐,这宝剑可以征服黄河,他心里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黄河填满沟壕,淤平山梁。老汉手持两把宝剑,向黄河猛劈下去,黄河的水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长城,只是节节升高,远远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后,南至六盘山,西至贺兰山,到处都是水,只留下几个山尖尖。尔德老汉这才抽出宝剑,叫黄河水向前流去。
从此以后,山大沟深的宁夏,变成了一马平川,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开渠造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炎黄二帝与尧舜禹的传说(陈梧桐陈名杰)
黄河和她的儿女们,是如何从文明初曙走到文明时代的门槛的,要揭开这个谜底,除了依靠考古文物资料外,还要利用古籍记载的许多远古神话传说。炎黄二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便可帮助我们探明黄河及其儿女从文明初曙走到文明时代的某些轨迹。
黄帝和炎帝其实并不是皇帝,而是古书记载中黄河流域远古时代的两个部落首领。黄帝和炎帝都出生于黄河的支流渭河流域,当时已是父系氏族公社时代。传说他们都是“有熊国君”少典氏的后裔,“昔少典娶于有氏,生皇(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这里所说的“生”,并非说黄帝和炎帝是少典氏亲生,而是说他们都是少典氏的后裔。“黄帝以姬水成”,是说他在姬水岸边长大,因而以姬为姓。姬水当即古漆水,发源于今陕西麟游县西部偏北的杜林,在今武功县汇入渭河。姜水为渭河支流歧水下游的一段,即今之清姜河,在陕西宝鸡汇入渭河。这就是说,炎黄两个部落,最初的活动地区都在黄河的支流渭河的上游地区。
传说黄帝原姓公孙,因长于姬水,才改姓姬;曾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因是有熊国君之苗裔,又称有熊氏。他“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伶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后来被推举为部落首领,率部迁徙到陕西北部定居。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寻找更加平坦、开阔、肥沃的土地,又沿北洛河南下,到达今陕西的大荔、朝邑一带。那里的黄土地给了他们发展农业的便利条件,但不时出现的干旱又困扰着他们,迫使他们去继续寻找理想之所。于是,黄帝又率领族人从大荔、朝邑东渡黄河,顺着中条山和太行山麓进入汾河谷地,再向东北迁移,到达今河北涿鹿附近。那里有由桑干河、洋河冲积而成的适宜农耕的宽阔谷地,附近还有可供狩猎的山林,他们觉得环境非常优越,就定居了下来。
就在黄帝率领他的部落东迁的时候,炎帝也率领他的族人开始长途跋涉。炎帝又称赤帝,一说他降生于厉(烈)山即今湖北随州市厉山镇,一说他降生于常羊即今陕西宝鸡神农乡常羊山,“育于姜水,姜姓,以火德王,亦曰烈山氏”。同是为了寻找理想的定居之地,他也率领部落东迁。但走的路线与黄帝不同,他们先是沿渭河东下,到达今河南西南部,再顺黄河东下,到达现在的豫东地区,在那里安顿了下来。
那时候,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和氏族制度的瓦解,部落首领逐步掌握了一定的特权。部落之间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为了互争雄长,经常发生战争。一些部落首领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内行刀锯,外用甲兵”,也发动掠夺财富、奴役其他氏族部落的战争。这种战争加剧了社会的分化,给正常的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威胁,但氏族制度调节社会矛盾的习惯法此时又已丧失作用,对此显得无能为力。面对日益增多的战争,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部落便互相联合起来,结成联盟,进而结成范围更大的联合体。炎、黄两大部落这时也都使用武力征讨四方,扩大自己的势力,从而引发大规模的冲突。双方在阪泉(今河北怀来)进行了三次大战,黄帝指挥属下的熊、罴、貔、貅、、虎六个氏族,与炎帝部落杀得天昏地暗,炎帝部落遭到惨败,只得缴械投降。由于这两个部落有血缘亲属关系,黄帝没有屠杀炎帝部落,而是和他们结成部落联盟,黄帝便成了炎黄部落联盟的首领。炎黄部落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雏形。
后来,定居在山东曲阜地区的九黎首领蚩尤扩展势力范围,又引发了与炎帝部落的战争。九黎即九夷,属于东夷族。传说蚩尤领有9个部落,81个氏族,他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如同妖魔,这可能是出自炎黄子孙对其他部落首领的故意丑化。“蚩尤作冶”,“以金作兵”,制造兵杖、刀、戟、大弩,英勇善战,威震天下。他率领9个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西进豫东,进攻炎帝部落。炎帝部落无法抵挡,节节败退,居地尽失。蚩尤紧追不舍,炎帝向黄帝寻求援助。黄帝于是率部迎击,与蚩尤在涿鹿展开激战。这场战争进行得极其惨烈,据说黄帝与蚩尤九战不胜,蚩尤放出大雾弥漫了三天三夜,黄帝的部落看不清方向,黄帝之“臣”风后受北斗星座的启示发明了指南车,他们才得以冲出大雾。黄帝在困境中还得到玄女的帮助,制作了80面大鼓,用东海神兽夔的皮蒙鼓,用雷兽的骨头作鼓槌,在战斗中擂响,声闻500里。战斗延续了很长时间,最后在冀州进行决战。黄帝派应龙向蚩尤进攻,应龙蓄水,摆下水阵。蚩尤请来风伯雨师,一时风雨大作,冲垮水阵,使黄帝再次陷入了困境。黄帝又请来天女旱魃阻止风雨,使天气突然转晴。蚩尤不知所措,部下惶恐不安,黄帝指挥大军掩杀过去,取得最后的胜利,蚩尤和他请来的风伯雨师都投降了黄帝。黄帝便进入东夷活动的地区,他“驾象车而六蛟龙,毕言(兆火鸟)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凰)覆上”,至泰山之顶大会鬼神,并演奏了他亲自作的一支激越悲凉的《清角》乐曲,以纪念涿鹿之战的胜利。蚩尤后来被杀,一部分九黎人加入炎黄部落联盟,融入了华夏族;一部分南下,融入南方的苗蛮之中。
(3)涿鹿战争的胜利,进一步扩大了炎黄部落联盟的势力,发展成规模更大的部落联合体。黄帝的权威大大提高了,集审判权、祭祀权、军事指挥权与生产指挥权于一身。各部落均需听从他的号令,不听从号令的,即出兵进行征伐。他还开山修路,努力打通部落地区的隔绝,增进部落之间的交往。传说黄帝一生“未尝宁居”,在118岁那年出巡河南时死在荆山,人们将他护送回陕北,葬在今陕西黄陵县的桥山之上,这就是前面提到的黄帝陵。
由于黄帝后来被追尊为华夏的祖先,后人便把远古时代的许多创造发明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大臣”们,如说黄帝建造屋宇,开凿水井,缝制衣冠,制造舟车弓弩,炼石为铜,创制乐律,他的妻子嫘祖发明育蚕,他的“大臣”仓颉创文字,伶伦造律吕,大挠作甲子,等等。同样的原因,由于炎帝也被追尊为华夏的祖先,后人也将一些创造发明的功劳算到他的身上,并称他为神农氏。在先秦的传说中,神农氏和炎帝原本是时代不同的两个人物,神农氏生活的时代要早于炎帝。到战国时,人们将两个人合在一起,称为炎帝神农氏,说“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又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为市”。这些发明当然也是原始时代人们的集体创造。
尽管炎黄二帝只是传说中的人物,他们的发明创造也都是远古时代黄河儿女智慧的结晶,但是他们作为华夏民族先祖的象征和中华文明奠基者的化身,还是受到后人的无限尊崇与怀念。因此,在黄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之外的中华大地上,一直流传着许多有关炎黄二帝的传说,留下了许多同他们有关的名胜古迹。除了前面提到过的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和宝鸡市的炎帝祠、炎帝陵外,比较著名的还有山东曲阜的景灵宫,河南新郑的黄帝故里,济源的王屋山天坛,灵宝荆山的黄帝陵,河北涿鹿的黄帝城、黄帝泉,四川都江堰的黄帝祠、轩皇台,盐亭的嫘轩宫、嫘祖墓,安徽黄山的黄山轩辕峰,湖南岳阳的轩辕台,浙江缙云的仙都鼎湖峰,甘肃平凉的问道宫,湖北宜昌西陵山、嫘祖庙,随州的神农祠,山西高平的神农城、神农井,河南淮阳的神农五谷台,郑州炎黄二帝塑像,湖南炎陵县的炎帝陵,等等。这些源远流长的传说和名胜古迹,对于增强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黄帝以后,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了几位杰出的部落联合体首领,他们就是尧、舜、禹。这时已是龙山文化的晚期,处于氏族制度行将崩溃的时代。传说中尧又称陶唐氏,他的发祥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现在山西临汾市南的伊村有“帝尧茅茨土阶”碑,尧庙村有尧庙,临汾县有尧陵、神居洞。他的生活非常简朴,古书说他“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夏日葛衣”,也就是说,他住的是用没有修剪过的茅草芦苇、没有刨光过的椽子盖起来的简陋房子,吃的是粗粮,喝的是野菜汤,冬天披块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但他对百姓却很关心,部落里有人挨饿受冻,他说这是他使他们挨饿受冻的,有人犯罪受了处罚,他说这是他平时没有管教好的缘故,自己出来承担责任。舜又称有虞氏,出生在姚墟(今山西垣曲东北)。传说他在接替尧担任部落联合体首领之前接受尧的考察时,曾在历山(中条山别称)耕田,在雷泽(今山西芮城北)捕鱼,在河边的陶城(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北)制陶,后来尧把他封在虞地(今山西平陆西南),担任部落联合体首领后,又都蒲坂(今蒲州镇),看来他的活动中心在现在山西的西南部,今天山西运城市安邑镇还有舜帝庙、舜帝陵。舜严于律己,而又宽厚待人。他曾几次遭到继母和同父异母兄弟的陷害,好在他贤惠的妻子巧设智计,才使他化险为夷。但他被推举为首领后,却不计前仇,宽待他的继母和弟弟,使他的一些仇人都受到感动,一心向善。禹的先祖传说住在河套一带,禹的时候迁徙到今河南西部。他以天下为己任,率领百姓治理水患,发展生产,更是受到高度的赞扬。由于尧、舜、禹治理有方,当时的社会获得很大的发展,呈现一片安宁、祥和的太平景象,“天下大和,百姓无事”,他们也因此被后人尊奉为圣贤人物。
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传说,牛首山上住着几户回回和汉人,他们人老几辈在山底挑水,在山头上种地。老老小小忙个不停,却吃不饱,穿不暧,天长日久,谁也 受不了这种折磨。
有一年,一个七十开外的老回回,名叫尔德,在山上开了一个瓜果园,种了些黄瓜。他每天起早贪黑,到黄河里去挑水浇黄瓜,肩膀压肿了,脚底起皮了,精心地务育着黄瓜,黄长得又嫩又甜。
这一天尔德老汉累了,躺在菜园门上睡着了。
他刚睡熟,就梦见天空飘来一朵白云,渐渐地,那白云变成了一个白胡子阿訇,抖动着银色的胡须,对尔德老说:“今天有两场大风,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场黄风,能把黄瓜吹蔫;后晌有一场黑风,能使黄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风,你都不要把黄瓜摘下来。
尔德老汉惊醒一看,不见了白胡子阿訇,却见北面黄风弥天盖地,霎时刮到牛首山来了。尔德老汉细细瞅着黄瓜,果然一个个蔫了,他心里非常难过,一年的血汗白费了,可一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话,就没有动。
到了后晌,一股黑风过,吹得山摇地动,树叶落下一层又一层。尔德老汉一看,黄瓜快要落地,他气得摘掉了一个又蔫又小的黄瓜使劲扔进了黄河。黄河马上断了一条线。像神仙用刀切过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河底,尔德老汉往下猛扑时,河水“哗”地一下又并拢了。老汉又累又饿,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乱舞,晕晕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这时,尔德老汉又听见那位白胡子阿訇说“这黄瓜就是征服黄河的钥匙,它可以叫黄河断流,也可叫黄河听人的话。可现在黄河叫黄风和黑风这两个伊比利斯折腾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种一园子黄瓜,黄瓜熟了的时候,你拣最大的一个扔进黄河里。那时,你走进河底洞里,珠宝由你挑,粮种由你拿,还有一把宝剑可以斩龙杀妖,驯服黄河,你指哪里,黄河水就流向哪里。”
第二年,勤劳的尔德老汉又种了一园子黄瓜,他不怕路远,不惜流汗,从黄河里挑水浇瓜。工夫不负苦心人,最后,园子里结了一个三尺长的黄瓜,长得像一把钥匙。老汉高兴地日夜睡在瓜园里,一直等到瓜熟。
这一天,天气晴得没一点子云彩。尔德老汉把那三尺长的黄瓜摘下来,念了个“太斯米”,扔进黄河里。这时只听黄河一声咆哮,裂开了一条长缝河底的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尔德老汉下到河底,见靠着河岸有个洞,洞里珍珠玛瑙应有尽有。老汉拿了些,刚往出走时,听得一阵暴风狂吼,一时河面上波涛滚滚,一浪高过一浪。尔德老汉拿起宝剑向那黑旋风和黄旋风左右猛劈几十剑。一会儿,黑风和黄风吹出天边去了。
这时,黄河的断缝渐渐地合严。尔德老汉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嘱咐,这宝剑可以征服黄河,他心里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黄河填满沟壕,淤平山梁。老汉手持两把宝剑,向黄河猛劈下去,黄河的水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长城,只是节节升高,远远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后,南至六盘山,西至贺兰山,到处都是水,只留下几个山尖尖。尔德老汉这才抽出宝剑,叫黄河水向前流去。
从此以后,山大沟深的宁夏,变成了一马平川,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开渠造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神话传说: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
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
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儿子叫羿,射箭百发百中。无论后老汉如何讲,羿不让他去找河伯。后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
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
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
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
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
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高兴极啦。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
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
历史人物:
夏禹、、郑国、贾让、张戎、王景、司马孚、姜师度、刘晏、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宋用臣、苏辙、都实、周用、万恭、潘季驯、杨一魁、朱之锡、靳辅、陈潢、高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则徐、吴大澄、张曜
俗语、谚语:
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成语: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民谣:
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
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信天游:
黄河船夫曲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 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 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
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 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简介
自嬴秦以来,改朝换代更天换地者十数次,这些氏族为何能在十数次天崩地溃中屹立不倒?人自然明白,无他,出卖旧天子,充当新奴才尔,通敌才是贵族之大道,是故,国因贵孔而空,民以卖国而荣,民之所以卖国,是为其族可以老大也,国之所以靡空,是因其崇老大而失道也,进而,要从根本上拯救糜烂的清朝,梁启超就写了本篇《少年中国说》,为的是克服氏族传承5000年的谎言,断了崇洋媚外的根源,了结卖国而偷生的情愫
原文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任公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人与少年人性格不同之大略也。任公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饮冰室合集》
任公曰:伤哉,老大也!浔阳江头琵琶妇,当明月绕船,枫叶瑟瑟,衾寒于铁,似梦非梦之时,追想洛阳尘中春花秋月之佳趣。西宫南内,白发宫娥,一灯如穗,三五对坐,谈开元、天宝间遗事,谱《霓裳羽衣曲》。青门种瓜人,左对孺人,顾弄孺子,忆侯门似海珠履杂遝之盛事。拿破仑之流于厄蔑,阿剌飞之幽于锡兰,与三两监守吏,或过访之好事者,道当年短刀匹马驰骋中原,席卷欧洲,血战海楼,一声叱咤,万国震恐之丰功伟烈,初而拍案,继而抚髀,终而揽镜。呜呼,面皴齿尽,白发盈把,颓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郁之外无心事,舍悲惨之外无天地;舍颓唐之外无日月,舍叹息之外无音声;舍待死之外无事业。美人豪杰且然,而况寻常碌碌者耶?生平亲友,皆在墟墓;起居饮食,待命于人。今日且过,遑知他日?今年且过,遑恤明年?普天下灰心短气之事,未有甚于老大者。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拿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挟山超海之意气,能乎不能?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立乎今日以指畴昔,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汉武,若何之雄杰;汉唐来之文学,若何之隆盛;康乾间之武功,若何之烜赫。历史家所铺叙,词章家所讴歌,何一非我国民少年时代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陈迹哉!而今颓然老矣!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十八省之土地财产,已为人怀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为人注籍之奴,岂所谓“老大嫁作商人妇”者耶?呜呼!凭君莫话当年事,憔悴韶光不忍看!楚囚相对,岌岌顾影,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国为待死之国,一国之民为待死之民。万事付之奈何,一切凭人作弄,亦何足怪! 任公曰: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是今日全地球之一大问题也。如其老大也,则是中国为过去之国,即地球上昔本有此国,而今渐澌灭,他日之命运殆将尽也。如其非老大也,则是中国为未来之国,即地球上昔未现此国,而今渐发达,他日之前程且方长也。欲断今日之中国为老大耶?为少年耶?则不可不先明“国”字之意义。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国也,自百年以来也。完全成立者,壮年之事也。未能完全成立而渐进于完全成立者,少年之事也。故吾得一言以断之曰:欧洲列邦在今日为壮年国,而我中国在今日为少年国。 夫古昔之中国者,虽有国之名,而未成国之形也。或为家族之国,或为酋长之国,或为诸侯封建之国,或为一王专制之国。虽种类不一,要之,其于国家之体质也,有其一部而缺其一部。正如婴儿自胚胎以迄成童,其身体之一二官支,先行长成,此外则全体虽粗具,然未能得其用也。故唐虞以前为胚胎时代,殷周之际为乳哺时代,由孔子而来至于今为童子时代。逐渐发达,而今乃始将入成童以上少年之界焉。其长成所以若是之迟者,则历代之民贼有窒其生机者也。譬犹童年多病,转类老态,或且疑其死期之将至焉,而不知皆由未完成未成立也。非过去之谓,而未来之谓也。 且我中国畴昔,岂尝有国家哉?不过有朝廷耳!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立于地球之上者既数千年,而问其国之为何名,则无有也。夫所谓唐、虞、夏、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宋、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朝有朝之老少,国有国之老少。朝与国既异物,则不能以朝之老少而指为国之老少明矣。文、武、成、康,周朝之少年时代也。幽、厉、桓、赧,则其老年时代也。高、文、景、武,汉朝之少年时代也。元、平、桓、灵,则其老年时代也。自余历朝,莫不有之。凡此者谓为一朝廷之老也则可,谓为一国之老也则不可。一朝廷之老且死,犹一人之老且死也,于吾所谓中国者何与焉。然则,吾中国者,前此尚未出现于世界,而今乃始萌芽云尔。天地大矣,前途辽矣。美哉我少年中国乎! 玛志尼者,意大利三杰之魁也。以国事被罪,逃窜异邦。乃创立一会,名曰“少年意大利”。举国志士,云涌雾集以应之。卒乃光复旧物,使意大利为欧洲之一雄邦。夫意大利者,欧洲第一之老大国也。自罗马亡后,土地隶于教皇,政权归于奥国,殆所谓老而濒于死者矣。而得一玛志尼,且能举全国而少年之,况我中国之实为少年时代者耶!堂堂四百余州之国土,凛凛四百余兆之国民,岂遂无一玛志尼其人者! 龚自珍氏之集有诗一章,题曰《能令公少年行》。吾尝爱读之,而有味乎其用意之所存。我国民而自谓其国之老大也,斯果老大矣;我国民而自知其国之少年也,斯乃少年矣。西谚有之曰:“有三岁之翁,有百岁之童。”然则,国之老少,又无定形,而实随国民之心力以为消长者也。吾见乎玛志尼之能令国少年也,吾又见乎我国之官吏士民能令国老大也。吾为此惧!夫以如此壮丽浓郁翩翩绝世之少年中国,而使欧西日本人谓我为老大者,何也?则以握国权者皆老朽之人也。非哦几十年八股,非写几十年白折,非当几十年差,非捱几十年俸,非递几十年手本,非唱几十年喏,非磕几十年头,非请几十年安,则必不能得一官、进一职。其内任卿贰以上,外任监司以上者,百人之中,其五官不备者,殆九十六七人也。非眼盲则耳聋,非手颤则足跛,否则半身不遂也。彼其一身饮食步履视听言语,尚且不能自了,须三四人左右扶之捉之,乃能度日,于此而乃欲责之以国事,是何异立无数木偶而使治天下也!且彼辈者,自其少壮之时既已不知亚细亚、欧罗巴为何处地方,汉祖唐宗是那朝皇帝,犹嫌其顽钝腐败之末臻其极,又必搓磨之,陶冶之,待其脑髓已固,血管已塞,气息奄奄,与鬼为邻之时,然后将我二万里山河,四万万人命,一举而畀于其手。呜呼!老大帝国,诚哉其老大也!而彼辈者,积其数十年之八股、白折、当差、捱俸、手本、唱诺、磕头、请安,千辛万苦,千苦万辛,乃始得此红顶花翎之服色,中堂大人之名号,乃出其全副精神,竭其毕生力量,以保持之。如彼乞儿拾金一锭,虽轰雷盘旋其顶上,而两手犹紧抱其荷包,他事非所顾也,非所知也,非所闻也。于此而告之以亡国也,瓜分也,彼乌从而听之,乌从而信之!即使果亡矣,果分矣,而吾今年七十矣,八十矣,但求其一两年内,洋人不来,强盗不起,我已快活过了一世矣!若不得已,则割三头两省之土地奉申敬贺,以换我几个衙门;卖三几
本文2023-08-05 22:20:4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5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