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图书馆2012年11月招聘工作人员启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四川大学图书馆2012年11月招聘工作人员启事,第1张

根据图书馆工作需要,并报经学校批准,决定面向校内外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人。

招聘岗位:古籍编目岗1人

一、招聘聘条件

1年龄要求:原则上硕士不超过30岁、博士不超过35岁。

2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毕业并获学位证书,专业要求:中文或历史毕业(专业方向要求是历史文献学或古典文献学专业优先)。

3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古籍编目或熟悉其他文献著录者优先。

4具有文献学相关知识和一定的古文字识别能力,具备古籍整理或古籍开发经验者优先。

5具有一定的古籍保护知识和强烈的责任心,身体健康。

二、岗位主要职责

1编制古籍机读目录,承担古籍普查工作以及其他古籍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2承担本馆未编线装古籍的整理编目工作。

3承担古籍特藏文献的开发利用工作以及古籍特藏数字化的相关工作。

4服从部门的管理和调配,完成部门领导交给的各项临时性任务。

三、聘任后管理及待遇

如本校在职人员,则按校内调动办理相关手续;如校外人员或应届毕业生,按学校计划项目制助理聘用,待遇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四、招聘程序

1由图书馆组成招聘工作小组负责应聘者资格审定,并确定参加岗位竞聘候选人。

2由学校有关部门和图书馆招聘工作小组组织对竞聘候选人进行面试。

3择优聘用,报经学校批准后,签定聘用合同。

五、报名时间、地点

1时间:2012年11月15日至2012年12月3日。

2地点、方式:凡符合条件者,请将个人简历、各种证书复印件及岗位聘任申请表在规定时间内交图书馆(文理馆)一楼107室

3面试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

4联系人:蒋真明,电话:85412546

图书馆

2012年11月15

附件下载:

1聘用申请表docx

山东大学图书馆特藏部位于文理分馆蒋震图书馆,管理着图书馆的特藏文献资源。设有专用古籍书库3个,民国文献书库1个,总面积1800多平米,特藏阅览室一个,面积110多平米,阅览座位32个。书库内恒温恒湿,监视监控、防火防水防盗等设施齐全。

特藏部共藏有特藏文献资源40多万册件,其中古籍4万3千多种31万余册件(包括明清稿抄本、精刻本、法帖、拓片、书画、信札、唱本及书目古籍等珍贵特藏1万1千多种3万7千余册件),民国文献3万1千多种6万4千余册(包括革命文献、民国图书、民国报刊、满铁文献、书目文献等)。

古籍收藏,历史悠长,量多质优,主要特色表现在明清善本古籍多、地方志古籍全以及古籍书目文献丰富等三个方面。其主要来源有三: 购买。除正常、零星购买外,主要是购买到了多批大宗的著名藏书家的藏书,如,购得青岛叶氏所藏地方志300多部,购得安邱曹愚盦藏书七大木箱近万册,购得诸城张镜夫千目庐所藏古籍3500多册等。 接受捐赠。山东大学历来以文史见长,很多国内知名学者都在这里工作过,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把私人藏书捐赠给了山东大学图书馆,如:丁山先生的家属将丁氏生前所藏之书及著作手稿分三次悉数捐赠本馆,仅1952年一次捐赠就多达5000多册,蒋静贞先生捐赠藏书4653册,卢振华先生家属捐赠其所藏之书3000余册,郭宝钧先生家属捐赠800多册,另外社会捐赠图书亦复不少,如青岛华新纱厂经理捐赠私人藏书就有十多木箱数千册。 政府调拨。山东大学书馆曾接收过政府调拨过来的原青岛同善教会及原齐鲁大学图书馆等处所收藏的大批古籍。 自2007年国家古籍普查以来,特藏部已经将所有古籍、民国文献及影印古籍全部回溯建库,不适合建库的书画、碑帖等文献也全部整理登记。古籍数据库共著录古籍3万6千余种近31万册、民国文献2万8千余种6万1千余册、影印古籍8千1百余种2万4千余册,MARC总数达到6万4千余条,著录了书名、卷数、作者、抄刻者、抄刻时间、函册数、开本、版框、行款、牌记、刻工、序跋、藏印、存缺情况等项目内容。

山东大学图书馆馆藏较珍贵文献有: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第一批)稿本《方望溪先生文稿》(第二批)元宗文书院刻明修本《五代史记七十四卷》等48种(第三批)明正德四年孙玺刻本《古乐府十卷》等19种 山东省首批珍贵古籍名录:(第一批)南宋刻本《开元释教录二十卷》(存一卷)等398种(第二批)元大德九年建康路儒学刻明成化弘治嘉靖南京国子监递修本《唐书二百二十五卷》等474部。

于道泉于1917年至1920年就读于山东省省立甲种工业学校,以优异成绩毕业,打下了坚实的理科基础,同年考入山东齐鲁大学,先读化学系,兼修数学,后转社会学,专修西洋史和社会学,于1924年毕业。就在这一年,于道泉通过考试和选拔取得了公费留美的资格。在家人亲友咸来祝贺时,印度诗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去印度学习梵文和佛学,但因当时国内政治原因未能成行。此时,胡适之请俄国东方语文学博士钢和泰在北京大学教梵文和印度古宗教史,泰戈尔遂将于道泉推荐给钢和泰,于道泉就在北京大学担任了钢的随堂英语翻译,同时跟钢学习梵文和藏文。也就在这一时期,于道泉接受了陈独秀、李大钊新思想的影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参加了中国***的地下组织,并积极地向弟妹们灌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鼓励他们走了革命道路。

1926年去了北海图书馆(即今国家图书馆的前身)担任满、蒙、藏文书的采访和编目工作,并多次用这三种文字发表专著和校勘佛经,在首都学术界已崭露头角。同时受聘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兼职,在业余时间,还编纂汉、藏、梵三种文体佛学词典。

上世纪30年代初,于道泉负责当时的国立北平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善本部,收集满、蒙、藏以及其他兄弟民族文字和文献。今天国家图书馆特藏部民族文字古籍的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当年于道泉先生、彭色丹喇嘛和李启德先生采集来的。

1934年,于道泉被公派到巴黎大学攻读藏文。有人曾统计过,于道泉先生会13种语言,包括藏、蒙、满族语言及英、法、德、西班牙、土耳其、世界语等。

1934年5月至1935年7月,在法国巴黎大学官费留学,学习法语,并附带学习土耳其语。

1935年8月至1937年,在德国柏林学习德语。1937年下半年,又回到巴黎,以半工半读的形式,一方面在巴黎图书馆帮助整理图书并编写中文图书目录,同时还在东方语言学校教授汉语。

从1939年至1946年间,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高级讲师。这期间,国内是从抗日战争走向解放战争时期,于先生虽身居海外,但十分关心国内局势,与在延安的三妹陆华(若木)、妹丈陈云、四妹陆琳、二弟道源均有通信,互相问候,相互鼓励。在教书之余,将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和《小二黑结婚》译成法文,在《人道报》下属刑物上连载。 1946年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满腔报国之情,应北京大学校长胡适的邀请,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日夜兼程,回到祖国,到北京大学东方语文系,担任蒙藏文教授,同时受聘于北京图书馆担任特藏部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由胡乔木亲自点名安排,筹办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对藏广播,促进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并与费孝通、季羡林一起,举办了数期藏语学习法,为中央培训了一大批援藏干部和专门人才。

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成立,于先生又成了该院的藏文教授,并担任了藏语教研组组长。在教书之余,还负责《藏、汉词典》的编纂工作,1983年该词典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填补了我国藏、汉语对照词典的空白,也实现了于先生多年的夙愿。

1946年于道泉先生回国后,直至1992年4月12日在北京逝世,他一直都兼顾着国家图书馆善本部的工作,被称为国家图书馆“不拿工资的馆员”。 1992年4月12日, 于道泉先生终因心力衰竭而长逝,年终91岁。中央民族学院为其举行隆重的追悼会,广大师生共同哀挽这颗语言巨星的陨落。

书记 周德操

馆长 李森

副馆长 苏延科

副馆长 章雷

副馆长 李玉兰

正处级调研员 王佳 主任 黄菊

图书馆行政办公室是图书馆整体运转指挥中心,设有党总支书记办公室、馆长办公室、副馆长办公室、馆行政办公室、装订室以及电工房。图书馆办公室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在馆长领导下,办理全馆的日常事务;协助馆长组织全馆性活动,安排有关工作和会议;管理全馆固定资产,采购供应图书馆业务用品和办公用品等,为全馆工作的正常运转做好指挥和后勤保障工作。 主任 周艳

文献资源部是图书馆工作的第一站,主要负责馆内文献资源建设,即全馆中外文图书、报纸、期刊的采访、分类、编目、加工、典藏工作,是图书馆对外服务工作的基础。本部下设采访室、编目室、典藏室,保证文献资料顺利而快速的传递给读者。

1、采访室

负责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采访人员按照馆藏发展目标,结合读者需求以及学校学科建设方针,有组织地搜集、整理印刷型文献信息,选择购买既满足读者需求又有学术价值的文献资料。

2、编目室

负责组织藏书、揭示馆藏,把无序文献加工成可供检索的、具有科学体系的文献集合体。根据文献种类又划分为中文编目组、西文编目组和期刊编目组。

3、典藏室

负责对图书馆文献资料进行典藏调度、藏书组织、藏书剔旧、藏书清点等。 主任 李启仁

技术支持部是负责图书馆数字网络、数字终端、数字办公、数字门户、数字资源等数字应用的建设、维护、管理、研发、加工、存储、服务的职能部门。具体职能如下:

1 负责图书馆局域网络及终端的建设、维护;

2 负责图书馆数字业务平台的管理、维护;

3 负责学校数字资源的评价、引进、存储、维护、应用等工作;

4 为全校读者提供数字资源的统一检索、全文下载、移动阅读等多媒体、全方位服务;

5 为读者提供电子阅览服务;

6 为读者提供声像阅览服务;

7 为读者提供其他拓展及衍生服务。 主任 周燕 副主任:唐彪 副主任:张惠玲 副主任:余小萍

读者服务部由原流通部和阅览部合并组成。面向全校所有持证读者开放,负责图书馆馆藏普通图书、期刊及报纸的管理及读者服务工作。主要文献资源包括130余万册中文图书的对外借阅和5 0多万册中文图书、10多万册外文图书、2千多种5万多册中文期刊、2百多种4万多册外文期刊、2百多种报纸的在馆阅览。

根据馆舍布局分为北校区和南校区两个部分。

北校区图书借阅主要包含:前台、社科新书库(A-F)、文学书库(I)、理科书库(N-Z)、社科旧书库(B-K)、艺术-外文-简易读物书库(J)、大厅(K、TP)、师范教育书库(H、G)等。北校区在馆阅览主要有:中文报刊现刊阅览室、中文报刊过刊阅览室、师范教育阅览室、中文保存本阅览室、新书阅览室、民族教育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外文书阅览室、中外文期刊保存本阅览室等9个阅览室。

南校区对外借阅主要包括:前台借阅和一楼(I、H、TP)、二楼(A-D、K、F)、三楼(R、G、Q、J、E、S)、四楼(TU、O、P、U、V)。南校区在馆阅览主要有:中文现刊阅览室、中文图书阅览室、外文图书阅览室、中文保存本阅览室、外文期刊阅览室、报纸阅览室、检索工具书阅览室、过刊硕博论文库等8个阅览室及竹园阅览室和经济分馆阅览室。 主任 张丽芬

特藏部主要收藏古籍文献、珍贵艺术图书、民国文献、港台地区出版物等;下设珍贵文献、古籍文献、抗战文献、港台文献4个阅览室;周一至周五白天开放。

珍贵文献阅览室:是我馆古籍特藏的展示窗口,主要收藏《四库全书》、《中国地方志集成》、《中华再造善本》、甲骨文研究资料、考古、拓片等再版影印古籍以及各类艺术画册等,从藏书体系上形成了以文史哲为主,多门类学科,时间绵延数千年,历史长存,书香永续。

古籍文献阅览室: 现有线装古籍14万册,以语言文字类、明版图书、清人文集、稿钞本为收藏特色, 其中入选《全国古籍善本图书总目》的有137余种3000余册,入选《四川省高校图书馆古籍善本联合目录》939种10000余册,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0种。宋版《文章正宗》、元版《楚辞集注》乃是国内罕见版本,清稿本《方舆考证》、民国稿本《徐乃昌日记》等皆为海内孤本;其中《方舆考证》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选送参加“奥运全国珍贵古籍特展”,并入选中华再造善本二期工程。2009年荣获“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称号。

抗战文献阅览室:主要收藏1912-1950年期间出版的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尤以1937-1945年抗战文献为馆藏精品,有《群众》、《文化先锋》、《文艺先锋》、《抗战文艺》等抗战文学、大后方文学珍贵期刊,曾支持“重庆大轰炸”等专题研究,以及“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的成立。

港台文献阅览室:主要收藏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出版的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供读者阅览。

文献修复室:主要负责制定修复计划、建立修复档案、古籍修复等工作。 主任 李春艳

信息咨询部为校内外用户提供以下服务:

(1) 用户咨询:解答用户使用图书馆时的困惑,引导用户快捷的使用文献资源。

(2) 课题查新:在课题申报、研究、结题、报奖等阶段,协助课题负责人论证课题研究的创新点,持续保证课题研究的新颖性。

(3) 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在用户对某篇文献原文获取有困难时,图书馆可已通过国内外合作机构,代为获取。

(4) 代检代查:针对用户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思路,进行国内外数据库相关文献的检索及筛选,保证资料检索的完整性及新颖性。

(5) 收录引用和学术评价:对用户所发表文献被收录情况及同行引用、评议情况进行鉴定,对学科(学术团队)学术竞争力进行客观评价。

(6) 项目论证:根据用户委托,就项目研究背景、可行性、投入产出、竞争力、实施策略进行研究,提供研究报告。

(7) 用户培训:向新到图书馆用户提供图书馆功能及服务的介绍;为用户提供不同数据库、不同平台使用技巧的大型讲座;针对用户困惑提供检索资源的小型座谈会 。

具体如下:

北京哲学582分。

北京历史学566分。

北京数学与应用数学614分。

北京化学563分。

天津教学与应用数学大学生必备网668分。

天津物理学632分。

天津生物科学630分。

河北哲学611分。

河北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614分。

河北历史学624分。

河北数学与应用数学638分。

河北物理学620分。

河北化学611分。

河北生物科学612分。

河北生物医学科学617分。

山西哲学593分。

山西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595分。

数学与应用数学597分。

山西物理学595分。

山西化学581分。

山西生物科学577分。

山西生物医学科学584分。

内蒙古哲学588分。

内蒙古历史学606分。

辽宁数学与应用数学645分。

特色馆藏:

山大图书馆特藏部管理着图书馆的特藏文献资源。特藏部共藏有特藏文献资源40多万册件,其中古籍4万3千多种31万余册件(包括明清稿抄本、精刻本、法帖、拓片、书画、信札、唱本及书目古籍等珍贵特藏1万1千多种3万7千余册件),民国文献3万1千多种6万4千余册(包括革命文献、民国图书、民国报刊、满铁文献、书目文献等)。

主要特色表现在明清善本古籍多、地方志古籍全以及古籍书目文献丰富等三个方面。其主要来源有三:一是购买,除正常、零星购买外,主要是购买到了多批大宗的著名藏书家的藏书,如,购得青岛叶氏所藏地方志300多部,购得安邱曹愚盦藏书七大木箱近万册,购得诸城张镜夫千目庐所藏古籍3500多册等。

以上内容参考官网——山东大学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