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源是明君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2收藏

李嗣源是明君吗,第1张

李嗣源是明君吗介绍如下:

李嗣源是明君,后唐明宗李嗣源是五代十国当中为数不多的治国明君之一。在位期间,杀贪官,褒廉吏,罢宫人、除伶宦,废内库,注意民间疾苦,号称小康。

李嗣源善于骑射,骁勇善战。攻打后梁,征战河北,辅佐晋王李存勖建立后唐。李嗣源即位后,为节省财政开支,大量裁减为皇帝生活服务的各类勤杂人员。他在位时间稍长,因此能使国家稳定,政治清明,人民休养生息,对历史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李嗣源不喜欢声色*乐,即帝位后,禁止中外诸臣进献珍奇玩等物。后宫只留老成宫女100人,宦官30人,鹰坊20人,御厨50人,教坊(乐队)100人。宫廷供应机构如此简单,这在历史上是十分少见的。他不喜欢臣下阿谀奉承,下令免除“诸道节度、刺史、文武将吏旧进月旦起居表”。

他比较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经常“召文武百辟极言时政时失”,并能够接纳臣下的忠谏。他的这种平实简朴的作风一直保持到晚年。李嗣源为政宽仁,比较关心百姓疾苦。他经常诵读晚唐诗人聂夷中的悯农诗,念念不忘民间的艰难,曾多次下令赦免罪犯,减免灾区百姓的赋税丁徭,并谆谆告诫官吏“不得科敛百姓”,“不得邀难商旅”。

李嗣源在位七年,战事稀少,屡有丰年,边境“诸蕃不相侵扰”,饱经战乱之苦的中原民众,总算是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虽然他也是马上得天下,但能够把国家治理得比较清明安定。

虽然因其不通汉文,难亲理朝政。又兼用人不明,姑息藩镇,导致权臣安重诲跋扈,弥留之际从子李从荣举兵反,饮恨而死。但是在战乱不断的五代十国,堪称名君。

是,

后唐明宗李嗣源(867年10月10日-933年12月15日),本名邈佶烈,称帝后更名李亶,代北沙陀人,生于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五代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

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五代至北宋初年军家, 政治家,战略家。

李存勖统治期间,宦官专权,伶官乱政,忠臣见疏于内,贪官盘剥于外,导致后唐朝纲崩坏,民不聊生。李嗣源上台后,针对这一状况,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力图革除庄宗李存勖时的弊政。

首先,整顿吏治,赏罚并行。李存勖在位期间,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任用孔谦为租庸使横征暴敛,残酷剥削百姓。李嗣源上台后,立即下令斩孔谦,以平民愤。同时,尽废孔谦所立苛法,以抚民心。他又下令诸镇诛杀监军使,有效地解决了庄宗时期宦官专权的情况。对于误国乱政的伶人,李嗣源也毫不留情,将之杀戮殆尽。李嗣源尤恨贪官,称之为民蠹,处罚起来毫不手软。

一次,供奉官丁延徽监守自盗,犯下贪污罪。但由于他平时巴结权贵,所以犯法时侍卫使张从宾便向明宗李嗣源求情宽恕。李嗣源怒斥道:食君之禄,就应该担君之忧,现在丁延徽知法犯法,论罪当死!现在就是苏秦再世,也说不动我杀他之心,你说也没有用!随即命令处死,毫不姑息。对于清廉的官员,李嗣源则予以褒奖。宰相李愚得病时,李嗣源派近臣翟光邺前去探视问候,翟光邺去了之后,看见李愚家徒四壁,只有一条破毯子裹身。翟光邺回去后,如实禀报。李嗣源听后深受感动,下诏赐李愚绢100匹,钱10万,棉衣被褥共13件。

李愚

其次,以民为本,轻徭薄赋。李嗣源继位后就着手在各个方面消除李存勖时期的一些扰民做法,尽量减轻百姓的负担。他下诏废除了一些地方巧立名目加收的捐税,统一课税征收。为防止地方官吏从中牟利,李嗣源下由中央来征收赋税和徭役,地方只作为辅助。李嗣源常年征战在外,对民间疾苦深有感触。在上台后,他尽量与民休息,鼓励生产。针对一些农户缺少耕牛的情况,他下诏由官府拨给耕牛,以供他们耕种。他还允许民间自由使用铁器,铸造农具,并命人挑选官府上好的农具模式,让百姓们依着样子铸造,进一步为百姓谋福利。另外,他还下令严禁豪强官僚兼并土地,欺凌百姓,以保护农业生产。这些措施,对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起到一定的作用。

另外,李嗣源还十分节俭。即帝位后,他下诏禁止进献鹰犬、珠宝珍玩等物。后宫也大量裁员,宫女只留100人,宦官只留30人,御厨房也只留下50人。广寿殿重修后,负责工程的官员请求用朱漆涂饰,再修得华丽一些。李嗣源却说:这个宫殿只因为被烧过,所以不得不修,只要宏伟壮观即可,还干吗要弄得那么华丽呢。还有一次,为节省国家开支,李嗣源下诏在边疆设置马匹买卖场所,不许少数民族再直接到宫殿前来献马。先前,党项族人和其他部落总是以献马为名来到京城吃喝玩乐。朝廷为了照顾他们的住宿、吃喝,每次都要花费不少钱物,给国家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李嗣源了解情况后,当即下诏禁止他们再到京城来献马,只在边疆一带设马场交易,这样就大大节省了开支。

李嗣源在位的几年间,少有战事,屡有丰年,后唐的社会生产和国家财政状况也有了明显的好转。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说:在位年谷屡丰,兵革罕用,校于五代,粗为小康。虽然只是粗为小康,但对于李嗣源这样一位目不识丁的沙场英雄来说,也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

李嗣源是明君

李嗣源是沙陀人,自幼随军,屡立战功

后唐庄宗灭梁后,崇信伶人戏子,赏罚不明,将士多怨言,后因猜疑杀重臣郭崇韬,朝野人人自危,导致兵变,李嗣源奉命镇压兵变,反被乱兵劫持,同时,唐庄宗身边伶人宦官也开始作乱,唐庄宗身死,士兵拥立李嗣源为帝

李嗣源执政期间,对内削弱藩镇兵权,发掘文人治国贤才,对外不轻启战端,与民生息,其执政的7年,是五代大乱世中难得的相对平静期

李嗣源本人文化水平较低,但重视文治,体恤百姓,曾命人将:“伤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刻于宫殿,以为自省。

民间故事中,李嗣源认为自己德行不足以君临天下,便祈祷上天,早降真主,旧黎民百姓于水火,后世宋太祖赵匡胤就在当天出生

李嗣源是明君。李嗣源在位期间,多次减免赋税,减轻百姓负担,同时他还严厉打击贪官污吏,甚至不惜杀死自己的亲戚。在李嗣源统治期间,年谷屡丰,兵革罕用,校于五代,粗为小康,同时李嗣源生活俭朴,内无声色,外无游畋,因此后唐明宗李嗣源堪称是一代明君,不过他的结局却不太好。

李嗣源的结局

933年11月,李嗣源身患重病,不过他却一直没有立太子。一天,皇次子李从荣入宫探病,当时“帝俯首不能举”。李从荣出宫时,听到宫中传出哭声,以为父皇已经驾崩,于是他暗中调动军队,想发动政变,抢先一步夺取皇位。但其实李嗣源并没有死,反而病情有所好转。经过这场惊吓后,李嗣源病情加剧,死于宫中。

李嗣源在位约8年。

后唐明宗李嗣源本名邈佶烈,称帝后更名李亶,代北沙陀人,生于应州金城,五代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

李嗣源是晋王李克用养子,以骁勇知名,后辅佐庄宗李存勖建立后唐。他在后唐灭后梁之战中屡立战功,累升至成德节度使、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兼中书令。同光四年时奉命镇压邺都兵变,却与变兵合流,率军攻回洛阳,结束了李存勖的统治。他初称监国,不久即位为帝。

李嗣源在位七年,杀贪腐,褒廉吏,罢宫人、除伶宦,废内库,注意民间疾苦,号称小康。但后期姑息藩镇,孟知祥据两川而反,又御下乏术,权臣安重诲跋扈而不能制,次子李从荣骄纵而不得法,以致变乱迭起,朝政混乱。

历史评价

后唐明宗李嗣源是五代时期一个少有的开明皇帝,加之他在位时间稍长,因此能使国家稳定,政治清明,人民休养生息,对历史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他晚年也有严重的失误,这主要是他的疑心过重,随便杀戮大臣,尤其是连续诛杀宰相任圜和枢密使安重诲,使得君臣离心,父子猜忌,国家元气大为凋伤。

所以当他晚年患病之时,变起仓猝,祸生肘腋,身膺天下大元帅、守尚书令兼侍中的次子秦王李从荣,妄图夺取帝位,率兵攻打宫门,列陈于天津桥。虽然禁卫亲军奋勇抵御并杀死了李从荣,但他终因受惊、愧恨交加而很快死去。

—李嗣源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