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虎勇的创作目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霍虎勇的创作目录,第1张

《山楂树的春天》(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年10月第一版)

《世界最美的地方》(中国文化出版社,2012年10月第一版) 霍虎勇文学创作目录(部分) :  

『散文·评论卷』  

1《今生,认定你》发表于《青春男女生》2007年第5期

2《我曾用心爱过你》选入《青年文摘》2009年第11期

3《爱上,不曾放手》选入《青年文摘》2009年第11期

4《刺痛的诀别》选入《青年文摘》2009年第12期

5《望故乡》选入《望月文学·诗歌卷》(中国文化出版社,2011年10月)

6《野马河的儿子(代序)》选入《野马河之子》(团结出版社,2012年9月,陈正红著)

7《陈亚珍:用文学表达真与善》发表于《三晋都市报》2013年1月29日第24版

8《高贵的灵魂,不朽的艺术》发表于《乡土文学》2013年增刊

9《梁志宏:诗人要关注世道人心》发表于《三晋都市报》2013年2月6日第23版,选入《山东诗人》2014年春之卷

10《会唱歌的官道梁——山西诗人雷霆诗歌印象》发表于《三晋都市报》2013年5月28日第23版,选入《梅开二度:第二届上官军乐诗歌奖获奖作品集》(三晋出版社,2013年12月第一版)

11《迟玉红诗歌印象》选入《在路上》(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迟玉红著)

12《杏树,停泊在记忆的灯塔》发表于《三晋都市报》2013年7月23日第20版,原载《山楂树的春天》(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年10月)

13《我会在太原一直等你》发表于《三晋都市报》2014年2月14日第10版

14.《山西80后作家现状调查》发表于《山西日报》2014年4月16日C1版

15《山西90后作家方阵》发表于《山西日报》2014年5月28日 C1版

『诗歌卷』

1《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发表于《“滕王阁杯”征文作品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

2《雪念》发表于《青州文苑》2012年第3期,选入《纪实中国·第一卷》(九州出版社,2012年8月)

3《灰色记忆》发表于《经济信息时报》2012年5月25日第12版

4《断线的思念》发表于《经济信息时报》2012年5月25日第12版

5《且年》发表于《青年作家》2012年第5期,选入《锦绣》(团结出版社,2012年7月)

6《世界最美的地方》发表于《参花》2012年第5期,选入《文学月刊》2012年第5期

7《那一抹记忆》发表于《锦绣》(团结出版社,2012年7月)

8《箭毒木幻想曲》发表于《锦绣》(团结出版社,2012年7月)

9《水流花谢之念恋》发表于《锦绣》(团结出版社,2012年7月)

10《牵手,死亡的那个季节》选入《纪实中国·第一卷》(九州出版社,2012年8月)

11《幻女》发表于《纪实中国·第一卷》(九州出版社,2012年8月),选入《喊魂——灵魂贵族》(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年9月)

12《荒村记忆》发表于《喊魂——灵魂贵族》(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年9月)

13《天戏夜呓》发表于《天津诗人》2012年秋、冬卷合刊(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

14《穿越》发表于《天津诗人》2012年秋、冬卷合刊(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

15《村魂》选入《当代精英诗人三百家》(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年2月)

16《幻觉》发表于《朔州晚报》2013年4月15日第7版

17《青春喊疼》发表于《三晋都市报》2013年6月26日第18版,选入《延河·下半月刊》2014年第9期,选入《并州诗汇》2015年·增刊第112页

18《园则沟记忆·青春》发表于《三晋都市报》2013年7月9日第24版

19《园则沟·印象》发表于《三晋都市报》2013年7月17日第19版

20《园则沟·石井》发表于《三晋都市报》2013年7月23日第20版

21《宇文山庄印象》发表于《三晋都市报》2013年7月23日第20版

22《童年的国》发表于《三晋都市报》2013年7月30日第19版

23《窑洞》发表于《三晋都市报》2013年7月30日第19版,选入《延河·下半月刊》2014年第9期

24《犁铧》发表于《三晋都市报》2013年7月30日第19版

25《傻子》发表于《三晋都市报》2013年8月6日第20版,原载《山楂树的春天》(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年10月)

26《城市的谎言》发表于《三晋都市报》2013年8月27日第20版 ,选入《并州诗汇》2015年·增刊第112页

27《园则沟诗篇》发表于《都市》2013年第9期,选入《新诗刊》(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年10月)

28《明乐庄园记忆》发表于《三晋都市报》2013年10月22日

29《序诗:诗人,寻根的浮萍》选入《舞蹈中国梦》(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年12月),原载《山楂树的春天》(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年10月)

30《爱是那座大山》发表于《三晋都市报》2013年12月3日第20版

31《遇见》发表于《关雎爱情诗》2014年第二辑144页

32《天空之城》发表于《关雎爱情诗》2014年第二辑144页

33《并州魂》选入《晋阳诗集·第四卷》(三晋出版社,2014年3月第一版)

34《咏别离》发表于《延河·下半月刊》2014年第9期,原载《山楂树的春天》(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年10月)

35《家住在永和》发表于《并州诗汇》2015年第一期71页

36《永和印象》发表于《并州诗汇》2015年第一期71页

37《骆驼山上的夏天》发表于《并州诗汇》2015年第一期72页

38《那日初见》发表于《并州诗汇》2015年增刊第111页

分别是:北京文渊阁、沈阳文朔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北京文渊阁:文渊阁位于故宫东华门内文华殿后,原明代圣济殿旧址。清朝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一年(公元1774—1776年)建成,是皇家收藏《四库全书》的图书馆。

世界上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曾藏在这里,以非常考究的楠木书箱盛装,安置在书架上。另外,故宫文渊阁还存放过康熙时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考证》、《古今图书集成》和大量的古代文化典籍,至今仍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文渊阁为三层楼房,仿宁波天一阁规制,楼上通为一间,楼下分为六间,取“天一生水,地六承之”,意在防火。文渊阁的园林布局,十分精致。阁前设长方形水池,周置石栏,以石拱桥与文华殿后殿联为一体,池中养殖鱼藻。大型叠石假山环列阁后,假山山路、山洞上下穿行,就连阁的左右门道阶梯也增加叠石艺术处理,使文渊阁的气氛更加浓厚。阁内悬有乾隆御书“汇流澄鉴”四字匾

沈阳文朔阁:文溯阁建于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专为存放《文溯阁四库全书》而建,另有《古今图书集成》亦存于阁内。阁后是仰熙斋,东西有抄手游廊,是皇帝读书之所

承德文津阁:文津阁位于避暑山庄平原区的西部,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是仿浙江宁波天一阁建造的。它不仅是清代的重要藏书之所,也是一处很有特色的小园林。 清乾隆年间,为了庋藏《四库全书》,在全国修建了7座皇家藏书楼,其中北京故宫内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和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又称北方四阁或内廷四库。乾隆为文津阁题诗中写道:“渊源如欲问,应自此寻津。”在诗注中又说:“山庄建阁,以文津名之,御园之文源,大内之文溯,皆由此津逮也。”大意为:追寻文化的源流,继承文化遗产,繁荣和发展现代文化,先要找到它的济渡处。文津即是在文化长河上由此岸达彼岸的济渡处。 从外观上看,文津阁是一个二层楼阁,实际上是三层楼阁,中间有一暗层。暗层全用楠木造壁,能防虫蛀,是藏书之处。此阁在设计上按《易经》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将一层的六楹隔为六个单间,而将顶层的六楹相通为一大间,用“地六”、“天一”来克火。 文津阁有围墙环绕,坐北朝南,三面临水,从南往北为门殿、假山、水池、文津阁、碑亭。文津阁建成以后,1782年,《四库全书》成书,共誊写了7部,其中一部藏于文津阁。7部《四库全书》随着中国的命运沉浮,只有文津阁内的藏本保存完好,并于1915年运往北京,现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 阁的东北部有水门与山庄水系相通,阁前池水清澈,人在阁前特定位置向池中望去,只见池中有一弯新月,随波晃动,而天空却是艳阳高照。原来这是造园家在池南的假山上,开出一个半圆形如上弦月的缝隙,利用光线,在水中形成下弦月的倒影,构成“日月同辉”的奇特景观。水池南岸是一座造型别致的假山,怪石嶙峋,气势雄浑。假山占地约800平方米,用石3279立方米,由浆石和鸡骨石等堆叠而成。假山石洞,前后各有两门相通,结构也颇具匠心。洞内山石遮掩,可分厅、堂、窗、孔、穴等,洞壁用鸡骨石镶嵌,幽深曲折。有几个大小不等的窗孔,透进幽幽的光线,使洞中的峭壁怪石若隐若现。山上横岭纵峰,沟桥岗壑,各自争奇。有棒槌山、罗汉山、双塔山等十大名山的缩影,更有“十八学士登瀛洲”的造型,还有仿米芾“宝晋斋”的园林布局。文津阁东为碑亭,四角攒尖顶,上覆黄琉璃瓦,内竖石碑一座,通高5.34米,碑正面镌刻着乾隆题《文津阁记》,其余三面刻有乾隆作的3首诗。 每逢中秋佳节之际,天高气爽,登临“月台”赏月,但见园内,老树苍劲,枝杈纵横。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把一片银辉洒向大地,山庄顿时银装素裹,更显得清澈静谧。文津阁假山的造型艺术,集中了米翁宝晋斋和范氏天一阁之长,运用传统叠山技法,结合北方雄壮的特点,风格一反南方小巧玲珑之态,而是雄伟、浑厚、气势磅礴的艺术作品。 《热河志》中写道:“文津阁与紫禁、御园三阁遥峙,前为趣亭,东侧月台,西乃西山,盖仿范氏之成规,兼米庵之胜概矣。”

杭州文澜阁:文澜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馆内。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阁。

文澜阁是将杭州圣因寺后的玉兰堂改建而成的,建成于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改建的各项工费均由浙江商人捐办。据时人记载:“阁在孤山之阳(南麓),左为白堤,右为西泠桥,地势高敞,揽西湖全胜。外为垂花门,门内为大厅,厅后为大池,池中一峰独耸,名‘仙人峰’。东为御碑亭,西为游廊,中为文澜阁”。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文澜阁焚毁,部分藏书散失。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开始重建,并把散失、残缺的书籍收集、补抄起来;辛亥革命后又几经补抄,文澜阁的《四库全书》才恢复旧观。建国以后,书阁经过多次修缮,面貌一新。

文澜阁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筑,园林布局的主要特点是顺应地势的高下,适当点缀亭榭、曲廊、水池、叠石之类的建筑物,并借助小桥,使之互相贯通。园内亭廊、池桥、假山叠石互为凭借,贯通一起。主体建筑仿宁波天一阁,是重檐歇山式建筑,共两层,中间有一夹层,实际上是三层楼房。步入门厅,迎面是一座假山,堆砌成狮象群,山下有洞,穿过山洞是一座平厅,厅后方池中有奇石独立,名为“仙人峰”,是西湖假山叠石中的精品。东南侧有碑亭一座,碑正面刻有清乾隆帝题诗,背面刻颁发《四库全书》上谕。东侧亦有碑亭一座,碑上刻清光绪帝题“文澜阁”三字。平厅前有假山一座,上建亭台,中开洞壑,玲珑奇巧。方池后正中为文澜阁,西有曲廊,东有月门通太乙分清室和罗汉堂。全部建筑和园林布局紧凑雅致,颇具特色。

最负盛名、最具影响力的就是:北京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1、北京文渊阁

文渊阁位于故宫东华门内文华殿后,原明代圣济殿旧址。清朝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一年(公元1774—1776年)建成,是皇家收藏《四库全书》的图书馆。世界上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曾藏在这里。

2、沈阳文溯阁

文溯阁建于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专为存放《文溯阁四库全书》而建,另有《古今图书集成》亦存于阁内。阁后是仰熙斋,东西有抄手游廊,是皇帝读书之所。

3、承德文津阁

文津阁位于避暑山庄平原区的西部,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是仿浙江宁波天一阁建造的。它不仅是清代的重要藏书之所,也是一处很有特色的小园林。

4、杭州文澜阁

文澜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馆内。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阁。

扩展资料

藏书楼是中国古代的图书馆,供藏书和阅览图书用的。中国最早的藏书建筑见于宫廷,如汉朝的天禄阁、石渠阁。宋朝以后,随着造纸术的普及和印本书的推广,民间也建造藏书楼。

据史料记载,中华大地曾有过数以千计藏书楼。

(1)天一阁:建于明朝嘉靖四十年(1561),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为面宽六间的两层楼房,楼上按经、史、子、集分类列柜藏书,楼下为阅览图书和收藏石刻之用。建筑南北开窗,空气流通。书橱两面设门,既可前后取书,又可透风防霉。

(2)五桂楼: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是余姚人黄澄量所建私人藏书楼,因其周围有四明山七十二座山峰环绕,又名“七十二峰草堂”。楼中藏书最多达到6万余卷,其中《明文类体》在清朝文字狱时期保存了明代四百多家文集奏议,最为史家看重。

(3)玉海楼:此楼为清人孙衣言所建,而其子孙诒让生平致力于文献研究搜集,使规模不断扩大。楼中藏书,均依照《四库全书》的体例按照经史子集编成书目,目前藏书大部分由浙江大学图书馆收藏。

(4)徐家汇藏书楼:该楼的创建起源于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1847年,法国传教士南格禄购地建楼,并在随身带入中国图书基础上四处搜购书籍,这就是徐家汇藏书楼雏形。该楼于1956年并入上海市图书馆。

(5)籍塾阁:籍塾阁,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此楼为藏书家霍虎勇先生所建,总藏书六万余卷。山西十大古籍藏书楼之一。

--四大藏书阁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