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辛夷散简介
处方辛夷仁细辛(洗去土、叶)藁本(去芦)升麻川芎木通(去节)防风(去芦)羌活(去芦)甘草(炙)白芷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肺虚,风寒湿邪外袭,鼻内壅塞,涕出不已,气息不通,或不闻香臭。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用茶清调服。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片玉心书》卷五组成辛夷仁5钱,苍耳子(炒)2钱半,香白芷1钱,薄荷叶5分,雅黄连1钱。主治小儿胆移热于脑而成鼻渊,又名脑崩,流下唾涕,极其腥臭。用法用量每服1钱,葱汤调下。制备方法上晒干为末。《济生》卷五组成辛夷仁、细辛(洗去土叶)、藁本(去芦)、升麻、川芎、木通、防风(去芦)、羌活(去芦)、甘草(炙)、白芷各等分。主治肺虚,风寒湿热之气加之,鼻内壅塞,涕出不已。或气息不通,或不闻香臭。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茶清调服。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附注《得效》有苍耳子。《寿世保元》卷六组成辛夷花1钱,黄耆1钱,人参1钱5分,当归1钱,白芍2钱,川芎1钱,白芷1钱,细辛8分,黄苹(酒炒)1钱,甘草6分。主治脑漏,鼻中流出臭脓水。用法用量加灯心30根,水煎,食远服。制备方法上锉1剂。《白喉全生集》组成辛夷2粒,桔梗3钱,防风(去芦)3钱,茯苓3钱,僵蚕3钱,前胡1钱5分,法夏(姜汁炒)、蝉退9只(去头翅足),白芷2钱,川芎2钱,黄粟芽8分,薄荷5分,陈茶5钱,苍耳4分,木通1钱,陈皮1钱,粉草1钱,生姜1片。主治白喉。用法用量水煎服。加减头面浮肿,去白芷,加白附;结胸痰鸣气促,去白芷,加旋覆花;小便赤涩,加茵陈、瞿麦、扁蓄;鼻孔出血或吐血,加白茅根、藕节、侧柏叶炭。各家论述此方辛夷一派,皆驱风开窍以宣发于上,合二陈、生姜除痰去湿,以调和脾胃于中,陈茶能清头面之热,木通能平心肺之火,以降于下,黄粟芽尤解燥热之瘴气。《名家方选》组成辛夷2钱,大黄2钱,川芎2钱,荆芥3钱,防风3钱,甘草2钱。功效清热祛风,通鼻窍,止头痛。主治诸毒气攻上部者;过敏性鼻炎
详见百科词条:辛夷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02:39 共129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1 症状体征
1.鼻窦炎常继发于上感或急性鼻炎,这时原有症状加重,出现畏寒,发热,食欲不振,便秘,周身不适等,小儿可发生呕吐,腹泻,咳嗽等症状。
2.多可出现—侧持续性,偶可发生双侧持续性鼻塞。
3.患者脓鼻涕增多且不易擤尽,如向后流入咽部及下呼吸道时,刺激咽,喉粘膜,引起发库,咳嗽和咳痰,甚至恶心。
4.前额部疼,晨起轻,午后重,还可能有面颊部胀痛或上列磨牙疼痛,多是上颌窦炎。
5.晨起感前额部疼,渐浙加重,午后减轻,至晚间全部消失,这可能是额窦炎。
6.头痛较轻,局限于内眦或鼻根部,也可能放射至头顶部,多虫筛窦炎引起。
7.眼球深处疼痛,可放射到头顶部,还出观早晨轻,午后重的枕部头痛,达可能是蝶窦炎。
8.慢性鼻窦炎除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外,还有如下特点:
(1)头痛较轻,一般多属闷痛,钝痛。
(2)嗅觉减退或消失。
(3)休息,滴鼻药,蒸汽吸入或鼻腔通气引流后头痛可减轻。
(4)咳嗽,低头,弯腰,用力时头痛加重。
(5)吸烟,饮酒,情绪激动时可加重头痛。
(6)有时可引起精神不振,易困倦,头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2 用药治疗
预防:
1、平时注意鼻腔卫生,养成早晚洗鼻的良好卫生习惯。
2、注意擤涕方法。鼻塞多涕者,宜按塞一侧鼻孔,稍稍用力外擤。之后交替而擤。 鼻涕过浓时以盐水洗鼻,避免伤及鼻粘膜。
3、游泳时姿势要正确,尽量做到头部露出水面。
4、有牙病者,要彻底治疗。
5、急性发作时,多加休息。卧室应明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直接吹风及阳光直射。
6、遵医嘱及时用药。
7、慢性鼻窦炎者,治疗要有信心与恒心,注意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8、严禁烟、酒、辛辣食品。
9、保持性情开朗,精神上避免刺激,同时注意不要过劳。
10、平时可常做鼻部按摩。
11、每日早晨可用冷水洗脸,可以有效增强鼻腔粘膜的抗病能力;
鼻窦炎中医治疗方法
中草药疗法:
方1
〔组成〕鲜蕺菜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绞汁,滴鼻,1 日数次。另用蕺菜20g ,水煎服。
方2
〔组成〕鲜大蓟根90g ,鸡蛋2~3 个。
〔用法〕加水同煮,吃蛋喝汤。
方3
〔组成〕鹅不食草(石胡荽)12g ,细辛6g ,白蓝6g ,辛夷花6g ,麝香03g。
〔用法〕共研为末,每次用少许(约2 粒米大)吸入鼻中,每天3~5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慢性鼻炎。
方4
〔组成〕木姜花适量。
〔用法〕捣绒,塞鼻孔中。
方5
〔组成〕水百合15g ,天麻9g ,刺梨花9g 。
〔用法〕水煎服。另用水百合适量捣敷局部。
方6
痰热恋肺
症状鼻塞,流鼻涕,嗅觉减退,呼吸不畅,伴头胀,眉棱作酸,咽干痛,痰粘咯吐,舌红,苔黄腻,买滑数。
治法化痰泄热,宣肺通窍
方药前胡9克,蔓荆子6克,牛蒡子9克,白桔梗45克,甘草25克,辛夷花45克,元参9克,射干45克,海哈壳12克,桑白皮9克,瓜蒌皮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按语鼻窦炎,症见鼻塞、流鼻涕,呼吸不畅,嗅觉减退外,并用咽干痛,痰粘难咯,脉滑,舌红等,辩证为痰热恋肺,故药用辛夷花、前胡、桔梗等宣肺通窍;元参、射干、海哈壳、瓜蒌皮清热化痰。全方合用,以清泄逗留肺之痰热,宣通鼻窍。
方7
肺热上蒸,鼻窍雍塞
症状鼻塞,流鼻涕,嗅觉减退,头痛,舌红,苔薄白,脉弦滑。
治法清热散火,宣肺通窍
方药辛夷花30克,藁本30克,黄芪30克,菊花30克,苦丁茶30克,防风30克,川穹30克,羌活30克,独活30克,白僵蚕30克,升麻30克,薄荷30克,甘草30克,白芷30克,荆芥30克,苍耳子60克,蔓荆子60克,细辛50克
用法共研末,每次10克,临睡前用滚开水冲泡,取汁服,药渣在次日睡前再冲泡服一次。
按语肺热上蒸,鼻窍雍塞,嗅觉失灵,以辛夷花、苍耳子、细辛、蔓荆子、羌活、独活、防风、白芷、升麻、薄荷、藁本、、荆芥、僵蚕、川穹等幸泻肺气而散火,佐以黄芪、甘草、菊花、苦丁茶泻火益气,病因热郁化火,药用幸散,是用“火郁发之”之义,泡取汁服,是取其气之清轻,以利药下行,直达病所,因而获效更捷。
方8
寒气久凝
症状鼻塞,流鼻涕,头痛往往有定时,或同在脸颊,或同在额头,同时颠顶与太阳穴往往亦痛,嗅觉差,气通可知味,舌淡,苔薄白,脉沉缓。
治法温里驱寒,通利鼻窍
方药辛夷9克,细辛3克,檀香3克,藁本9克,白芷9克,川穹9克,鲜松针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配合外治法。药气熏蒸鼻窍法:汤药煎成后,取药液置碗中,先利用热气熏蒸鼻窍2分钟,随即趁热服下。
按语慢性鼻窦炎,属于寒气久凝鼻部者,治宜温里驱寒。方中辛夷幸温为主药;细辛、檀香为辅,辅助主药温鼻宣窍;藁本、白芷祛风止痛。
按摩部位:
1足底部反射区:额窦、头部(大脑)、脑垂体、小脑及脑干、鼻、肺及支气管、腹腔神经丛、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失眠点、生殖腺。
2足外侧反射区:生殖腺。
3足背部反射区:上颌、下颌、扁桃体、喉与气管、胸部淋巴腺(胸腺)、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
常用手法:
1足底部反射区: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按法、食指关节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拳面叩击法等。
2足外侧反射区:食指外侧缘刮法、拇指推法、叩击法等。
3足背部反射区: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食指推法、拇指推法等。
另外按摩迎香穴、上迎香穴和内迎香穴,每日每穴30次。也可用微型鼻炎治疗仪按摩鼻通穴。均有治疗作用。
鼻窦炎西医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1急性化脓性鼻窦炎:
(1)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足量,以控制感染,防止其转为慢性。
(2)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每次1―2滴,每日2次。
(3)镇静止痛药:用于头痛剧烈者。
2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局部治疗为主,可选用血管收缩剂滴鼻,常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净等。可在滴鼻液中加入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应注意滴鼻净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发生药物性鼻炎。
3 饮食保健
1、新鲜水果和蔬菜,以摄取维生素C和生物类黄酮;
2、贝类和坚果,以摄取锌;
3、全谷类和豆类,以摄取维生素B;
4、葵花子、种子油,以摄取维生素E;
5、具减充血作用的草药和调味品,例如接骨木花、麝香草和大蒜、洋葱。
食疗验方
(1)公英地丁酱 嫩蒲公英30克,嫩紫地丁30克。蒲公英、地丁洗净,放入沸水煮开烫熟,切细蘸酱食。
(2)苍耳子茶 苍耳子6克,茶叶6克。两物置杯中,泡开水代茶饮。
(3)葱白汁 葱白10克。 葱白捣烂,绞汁,涂鼻唇之间,每日2次;或用开水冲后, 乘温熏口鼻。
(4)茶柏散 上等龙井茶30克,川黄柏6克。共研细末。以少许药未嗅入鼻内两侧,每日多次。
(5)葫芦酒苦葫芦子30克。葫芦子捣碎置瓶中,加150毫升醇酒浸泡7日。去渣后,少少纳入鼻中。每日2~4次。
(6)老干丝瓜末 老干丝瓜2克。将老干丝瓜干烧灰存性为末。每次服15克,每日早晨用开水冲服。
(7)黄连、辛夷花各3克,冰片06克共研细末,取适量药末吹入鼻腔,每日2-4次,适于急性鼻窦炎者。
(8)鱼腥草、东风桔根各30克,野菊花24克,豆豉姜、丝草各15克。入地金牛根6克,每日2次水煎服。适于急性鼻窦炎者
(9)麻黄、辛夷、甘草、茶叶各等量,水煎后过滤,每日3次点鼻。适于慢性鼻窦炎者。
(10)鱼脑石粉9克,辛夷6克,细辛3克,冰片O9克,共研细末,每日3次吹鼻。适于慢性鼻窦炎者。
(11)麦门冬、石豪各5克,知母、黄芩、栀子、百合各2克,辛夷、枇杷叶各2克,升麻l克。每日2次水煎服。适于慢性鼻窦炎者,疗效理想。
(12)辛荑花煲鸡蛋 辛荑花10~20克,鸡蛋2只。 用辛荑花、鸡蛋加水适量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饮汤吃蛋。
(13)大蓟根鸡蛋 鲜大蓟根60克,鸡蛋3只。 上2味同煮至蛋熟即成。每日1次,连服1周。
4 预防护理
1,平时注意鼻腔卫生,
2,注意擤涕方法,鼻塞多涕者,宜按塞一侧鼻孔,稍稍用力外擤,之后交替而擤,
3,游泳时姿势要正确,尽量做到头部露出水面,
4,有牙病者,要彻底治疗,
5,急性发作时,多加休息,卧室应明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直接吹风及阳光直射,
6,遵医嘱及时用药,
7,慢性鼻窦炎者,治疗要有信心与恒心,注意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8,严禁烟,酒,辛辣食品,
9,保持性情开朗,精神上避免刺激,同时注意不要过劳,
10,平时可常做鼻部按摩,
食疗验方
(1)公英地丁酱 组成嫩蒲公英30克,嫩紫地丁30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排脓, 用法用量蒲公英,地丁洗净,放入沸水煮开烫熟,切细蘸酱食。
(2)苍耳子茶 组成苍耳子6克,茶叶6克, 功能主治祛风通鼻窍, 用法用量两物置杯中,泡开水代茶饮。
(3)葱白汁 组成葱白10克, 功能主治祛风通窍, 用法用量葱白捣烂,绞汁,涂鼻唇之间,每日2次;或用开水冲后, 乘温熏口鼻。
(4)茶柏散 组成上等龙井茶30克,川黄柏6克,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解毒排脓, 用法用量共研细末,以少许药未嗅入鼻内两侧,每日多次。
(5)葫芦酒 组成苦葫芦子30克, 功能主治通鼻窍, 用法用量葫芦子捣碎置瓶中,加150毫升醇酒浸泡7日,去渣后,少少纳入鼻中,每日2~4次。
(6)老干丝瓜末 组成老干丝瓜2克, 功能主治化瘀解毒, 用法用量将老干丝瓜干烧灰存性为末,每次服15克,每日早晨用开水冲服。
(7)黄连,辛夷花各3克,冰片06克共研细末,取适量药末吹入鼻腔,每日2-4次,适于急性鼻窦炎者。
(8)鱼腥草,东风桔根各30克,野菊花24克,豆豉姜,丝草各15克,入地金牛根6克,每日2次水煎服,适于急性鼻窦炎者
(9)麻黄,辛夷,甘草,茶叶各等量,水煎后过滤,每日3次点鼻,适于慢性鼻窦炎者。
(10)鱼脑石粉9克,辛夷6克,细辛3克,冰片O9克,共研细末,每日3次吹鼻,适于慢性鼻窦炎者。
(11)麦门冬,石豪各5克,知母,黄芩,栀子,百合各2克,辛夷,枇杷叶各2克,升麻l克,每日2次水煎服,适于慢性鼻窦炎者,疗效理想。
虚症
(1)辛荑花煲鸡蛋 组成辛荑花10~20克,鸡蛋2只, 功能主治解毒,通鼻窍,滋阴, 用法用量用辛荑花,鸡蛋加水适量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饮汤吃蛋。
(2)大蓟根鸡蛋 组成鲜大蓟根60克,鸡蛋3只, 功能主治润肺解毒,育阴止血, 用法用量上2味同煮至蛋熟即成,每日1次,连服1周。
5 病理病因
1.全身抵抗力降低,如过度疲劳,受凉受湿,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以及生活环境不良所致。
2.变态反应体质,全身性疾病如贫血,内分泌功能不足(如甲状腺,脑垂体和性腺等功能减退),急性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猩红热,白喉等均可诱致本病发生。
3.鼻腔的一些疾病,如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变态反应性鼻炎,鼻腔异物或鼻腔肿瘤,也可引起鼻窦炎。
4.邻近病灶,如扁桃体炎或腺样体肥大,上颌第二双尖牙及第一,第二磨牙根部的感染,拔牙时损伤上颌窦壁或龋齿残根坠入上颌窦内等也可导致鼻窦炎。
5.其它,如鼻窦外伤骨折;游泳时跳水姿势不当(如取立式跳水),或潜水与游泳后擤鼻不当,污水进入鼻窦内;鼻腔内填塞物置留时间过久;高空飞行迅速下降,窦腔与外界形成相对的负压,将鼻腔分泌物吸入鼻窦等也能造成发病。
关于西医鼻窦炎的病理病因:
鼻窦是头骨和面骨中围绕鼻腔周围的一些含气的空腔,包括上颔窦,额窦,筛窦和蝶窦,鼻窦炎是指化脓性球菌感染鼻窦粘膜引起的化脓性炎症,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急性鼻窦炎是鼻腔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可一个鼻窦单独发病,也可几个鼻窦同时发炎,如果急性鼻窦炎治疗不当,或反复发作,可致慢性鼻窦炎。
本病绝大多数由伤风感冒引起,全身抵抗力低下,其它鼻腔疾病常有鼻涕阻塞,游泳,跳水方法不当,以及气压的迅速改变(如飞行,潜水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由牙根感染扩散引起的上颌窦炎叫牙原性上颌窦炎,也是鼻窦炎的一种。
关于中医鼻窦炎的病理病因:
鼻乃清窍,为肺之门户,其呼吸之畅通,嗅觉之灵敏全赖清阳充养,鼻窦炎属中医“鼻渊”,“脑漏”范畴,鼻窦炎多由气虚不固,外邪侵袭,邪入化热,灼腐生脓,滞留空窍,弥散清空,清浊不分,窍隙闭塞,引致鼻塞流涕,头痛头胀,智力昏蒙,身疲肢倦,常易外感,外感后鼻窦炎又加重,如此互为因果,反复发作,在此病理机制中,痰浊脓液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新的病因,故清除痰浊脓液,杜绝痰浊之源是治愈本病的关键,故升清降浊则是最有效最根本的治疗法则
6 疾病诊断
(1)与慢性鼻炎鉴别:慢性鼻炎流鼻涕不呈绿脓性,亦无臭味,故观察鼻涕的性质是鉴别关键;拍摄X光片检查鉴别可准确无误,慢性鼻炎病变局限于鼻腔,而慢性鼻窦炎则鼻窦内可见有炎性病变。
(2)与神经性头痛鉴别:有些患神经性头痛的病人可长年头痛,反复发作,往往误认为有鼻窦炎,但这种病人基本没有鼻部症状,故从表现及拍X光片即可加以鉴别。
7 检查方法
CT检查已经成为诊断鼻窦炎的重要手段,也是鼻窦炎手术前必须做的系列检查之一,CT扫描分为冠状扫描和水平位扫描,鼻窦炎经常和鼻息肉并存,CT可以显示鼻息肉鼻窦炎的范围,清晰显示各鼻窦及其比邻区域的细微结构,为医生诊断和治疗鼻窦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通过CT,还有助于鼻窦炎与其它疾病如鼻窦癌等进行区别。
8 并发症
鼻腔和鼻窦位于颅脑下面,居于咽喉与口腔上方,坐落于两眼眶之间,它们之间相互为邻,关系密切,鼻腔和鼻窦病变常向附近组织蔓延,因而会引起各种各样的并发症,若延及颅脑,严重的可造成死亡,对咽喉与眼眶的渗透,也会引起各种病变,尤其对儿童来说,并发症将会影响身体和智力的发育,鼻炎,鼻窦炎引起并发症有多种途径:
①直接感染:鼻腔与口腔,咽喉以及下呼吸道与消化道直接相通,鼻炎,鼻窦炎分泌物向下引流,直接刺激这些组织,引起各种病变。
②破坏骨壁感染:鼻窦炎症如果破坏鼻窦骨壁,炎症常由此延至其他组织,因为鼻窦位置不同,故引起并发症亦相异,如额窦炎易引起眶内或颅内并发症;筛窦炎破坏顶壁,侵入前颅凹,穿透侧壁,发生眶内并发症,蝶窦炎破坏颅底可引起颅脑内不同并发症,也可引起球后视神经炎,上颌窦炎可引起眶内感染及牙槽瘦管等并发症。
③经血行感染:鼻腔和鼻窦具有丰富的血管网,并且与眶内,颅内有复杂的联系,所以鼻炎与鼻窦炎的细菌和毒素,先破坏血管内膜形成血栓,栓子随血行传至其他器官,引起并发症。
④经淋巴管感染:鼻腔或鼻窦的淋巴管直接把炎性物质传布到其他器官或组织发病。
⑤经解剖通道:鼻窦骨壁有多处正常通道如筛骨上壁有许多小孔,称筛孔,主要是嗅神经纤维通向颅内的孔道,炎症可以从筛孔中传入颅内发病,此外鼻腔与鼻窦的许多血管也直接与眶内,颅内相通,炎症可沿血管通道引起并发症,⑥鼻窦外伤:引起骨折,穿孔伤或手术损伤等因骨壁断裂,组织破坏,使感染易于侵入而发病。
风池穴出自《灵枢·热病》篇,别名热府,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和阳跷脉之会,是临床最常用的穴位之一。据文献记载,风池穴可主治多种疾病,尤其对风邪引起的疾患更佳。临床应用也很广泛,如治疗感冒、头痛、颈椎病、三叉神经痛、高血压、中风、神经衰弱、癫痫、视神经萎缩、近视、耳鸣、足跟痛等。关于风池穴的针刺角度和进针深度,各家说法不一。多数古籍记载风池穴宜直刺3-7分,《针灸资生经》、《针灸大成》提出可针1寸2分,《循经考穴编》提出透刺1寸5分。
上海市名中医严君白教授认为:针刺或艾灸(间接灸)风池穴,可以振奋人体一身之阳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阳气盛,气血通,风寒之邪自然容易消散。因此,风池穴的临床运用绝不限于上述这些疾病,只要患者出现阳气不足、正虚邪恋的证候,都可以从风池穴入手。
严教授对风池穴常施以下7种刺法。
常规浅刺法
1针尖向鼻尖方向斜刺,主治多种疾病。 用15寸毫针向鼻尖方向刺入05-10寸。感应要有局部酸胀,或向头顶、颞部、前额及眼眶扩散,可主治各种头痛、颈性眩晕、耳性眩晕、感冒、不明原因的发热、过敏性鼻炎、副鼻窦炎、耳鸣、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癫痫、颈淋巴结肿大、甲状腺功能紊乱等多种疾病。鼻为肺之窍,向鼻尖方向针刺可增强其祛风散寒、宣肺解表、宣通鼻窍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效果更为显著。
特殊深刺法
2针尖斜向内上、对侧眼窝方向深刺,主治头面部疾病。 取25寸毫针,用小幅度捻转法,向对侧眼窝方向靠颈椎深刺,可达2寸以上,针尖所到之处相当于眼窝下1寸。此时多出现较强的针感,循胆经向上,传至耳颞部及头顶部,再向前传至前额,直抵眼部。患者得气后,可感到头痛、头晕、头沉、目眩、面痛、耳塞等症状减轻或消除。
3针尖向同侧鼻旁平直刺入,治疗中风后遗症。 刺法同2,针尖所到之处相当于
眼窝下23寸,针感或同2,或向上、下肢及躯干传导。对于中风后偏瘫或半侧肢体麻木等疗效较好。
4针刺向咽喉方向,主治假性延髓麻痹等症。 取2寸毫针向咽喉方向刺入15-2
寸。风池穴深层解剖示丰富的血管、神经分布,故针刺可改善椎动脉供血。另外,风池为胆经要穴,“胆主决断”,向咽喉方向深刺,可增强其醒脑开窍,通利咽喉之功效。
5针刺方向微向外(颞侧),主治偏头痛、重度失眠等症。 取3寸毫针,针刺方向对喉而稍向外,进针25寸,针感向头部同侧阳白穴放射。风池穴向外斜刺,直达病所,有行血祛风止痛之功效,不仅对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效果显著,对肝阳上亢、瘀血阻滞、痰浊上扰、气血亏虚之头痛亦有极好的疗效。
6针尖向同侧口角下方刺入,治疗躯干、颈项、四肢以及咽喉、气管等疾患。 针刺向同侧口角下方,过颈椎,深度可达2-3寸,针尖所到之处,相当于眼窝下33寸,此时针感除循胆经上传外,向下可达同侧上、下肢和躯干,局部可传到喉部附近。
透刺法
7针向对侧风池(风府)透刺,主治颈椎病等症。 取25寸毫针向对侧风池(风府)透刺,进针15-2寸。向对侧风池(风府)透刺,类似于颈椎夹脊穴,可疏通经脉,调和气血,改善脑供血,故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更为显著。
严教授经验:施针者宜气定神闲,抱元守一,仔细感觉针下气血之流动和患者的反应,深刺进针后若无针感,可退针稍变方向再刺入,随着针刺的逐渐加深,可出现第1次针感(浅刺),第2次针感(深刺),后者较前者更为强烈。深刺法对顽固性疾病疗效较好。但是,在进针时,要时时与患者沟通,针感过于强烈的,或患者有眩晕、恶心、出冷汗、心悸等不适症状出现时,要及时停针。
风池穴的安全深度
针刺风池穴不当所致医疗事故,虽然不及风府、哑门两穴多,但也有报道。针刺过深,位置偏斜可以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风池穴的中间深部为生命中枢——延髓,如针刺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对于风池穴的安全深度,人体解剖学家也做了很多研究。
杨占林《关于风府、哑门、风池穴直刺深度的研究》结果表明:针向对侧眼球方向1-2寸,无进颅危险;②针向前方直刺和针向鼻尖同样深度,以及左右透刺(横刺)更深(50-75mm),亦无进颅危险;③针向对侧耳屏或耳屏前缘方向,最易进入颅腔,此方向与椎动脉从枕骨大孔进颅腔方向相对应。针向对侧耳屏至颅腔的深度如下,左风池(向右耳屏):男性均值(4121 382)mm,女性均值(4388 461)mm;右风池(向左耳屏):男性均值(4121 36)mm,女性均值(4319 471)mm。安全深度应在此范围内。但数据只作为参考,临床运用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考虑个体差异,对瘦人适当减少进针深度,经验不足者还可使用艾灸和推拿手法,假以时日,也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严教授在实践中总结:风池穴的进针方向、深度不同,针感将随之而异,所获效果亦不相同,换言之,要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应采用不同的进针方法。想要验证是否达到治疗要求,则需通过“气至病所”的客观反映来判断。
头皮针的理论研究和应用
编者: “方氏头皮针”是方云鹏在医疗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新型针刺疗法。因方医师在蓝田县工作时第一次提出,故“头针”被人们誉为“蓝田头针”。1976年,考虑到头针,主要只是在头部的“头皮”部分针灸,故又改名头皮针,为了有别于兄弟省市同期出现的头针等,也方氏将其更名为“陕西头皮针”陕西头皮针的创始人名方云鹏,方氏原本在德国人在中国开办的九年制医学院学习,打下降扎实的西医基础,解放初被称为“西安一把刀”。后在1958年因一特殊病例,开始注意头部具有特殊功能穴位的研究。1969年下放农村时开始对头皮针(当时叫“头针”)的大量使用及研究推广。1976年,考虑到头针的进针部位以头发覆盖的头皮部为主,方氏正式将自己创立的头针治疗体系命名“头皮针”。在头皮针的研究中,方氏提出的伏脏伏象理论是对中医脏腑辨证以及形象理论的深入发展。它完善了总经络中枢与末稍经络中枢的理论,这一理论是对传统经络理论的补充与发展。因其有独到的功效,方氏头皮针理论获得了国家 科技 进步三等奖。
方云鹏简介:
方云鹂,男,河南省淮阳人,生于1909年。193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早年从事西医外科工作。1948年开始自学中医针灸,I952年进修于中央卫生部针灸实验学习班,1958年10月在西安市《卫生通讯》上发表了题为《试用针灸代替止痛药和强心剂》的论文,先后编著《针灸万年历》、《针灸日历》、《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环钟图及其应用》等书。并将《针灸万年历》改编成BASICI程序,输入微型电子计算机,方氏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病,对“头皮针”等新的针灸方法,深入研究并在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均已著书出版。
一、学术特点和医疗专长
在临床实践之中,方氏发现头部存在着未被经络学说和神经学说包括的穴区。经过数以万计的患者,150多种疾病的治疗观察,使头皮针穴区不断完善, 共发现7个穴区,21个可用于治疗疾病的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在头皮表面的投射区,并对其理论作了一些探讨。
1穴区定位及主治
(1)伏象:其穴区形似伏于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之上的人体自身缩影。
①头颈部:冠状点前约长3 cm,宽2cm,其中头长、宽均2 cm,颈长宽均1cm。
②上肢:由冠矢点沿冠状缝至蝶顶缝(翼点),其长11cm,其中由冠矢点至伏象肩2 cm,肩至肘35cm,肘至腕35cm,腕至手指尖2 cm。(左右上肢相同)。
③躯干:由冠矢点至人字缝尖共长1401X1,分为背、腰、臀三 部分。背部长6cm,宽3cm(分上、中、下三部,各占2cm)。腰部长4cm、 宽2 cm(分上下腰各长2cm),臀部长4 cm,宽3cm,分上下臀,各占2cm。
④下肢:由人字缝尖沿人字缝向下至星点,共长9 cm,分髋、膝、踝三点, 由人字缝尖至髋长15cm,髋至膝3 cm,膝至踝3cm,踝至足趾尖15cm。
伏象主治:神经系统、血管系统、运动系统疾病。如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 痛、偏头痛、耳聋、耳鸣、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周围神经炎、脑炎后遗症、脑震荡、神经衰弱、癫痫,失语、植物神经紊乱、偏瘫、高血压病、低血压病、冠心病、心律紊乱、腰肌劳损、乳腺炎、眩晕证等。
(2)伏脏:是横伏于前发际部位的左右半侧人体内脏、皮肤缩形图。其头 向额正中线,足向额角,分上、中、下三焦,总长65cm。①上焦:包括横膈 以上的胸部内脏、上肢、皮肤感觉和大脑思维,共占3 cm。上焦的前2 cm为头 颈部,其宽为发际上1cm,下05cm。从额正中线旁开2cm,前发际上2 cm作为一点,再以额前发际正中线旁开1cm,其上35cm作为一点,两点连线即伏脏 上肢部位,分为下、上臂及手部,约各占05001。上焦之后1001,发际上2 cm, 下05cm宽为胸部。②中焦:脐以上膈以下内脏及躯干皮肤感觉,长15cm,发际上宽15cm,下宽05cm。③下焦:脐以下内脏皮肤感觉,、生殖系统,共长2cm。其下焦之前15cm,际上15cm,际下05cm的小腹、臀、髋部。下焦之后05cm,际下1 cm为膝至踝部,际下1 cm再向下05cm处为足部(左右侧穴区相同)。
伏脏主治:内脏和皮肤异觉疾病,对全身的痛、触、冷、热、麻、痒、紧束 感之类尤为显著。如胃痉挛,胆囊炎,腹泻,痛经,肠绞痛,月经不调,三叉神 经痛,自汗,心悸,植物神经紊乱,内分泌紊乱,皮肤褒瘅症,荨麻疹,神经性 皮炎,酒渣鼻,牛皮癣,湿疹,过敏性鼻炎等。
(3)倒脏、倒象:位于大脑皮质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在头皮表面的投影区,即中央沟前回和中央沟后回在头皮表面的功能定位区。其主治感觉、运动中枢功能异常疾病。
(4)21个穴位。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在头皮表面的投影区。①说话--运动性语言中枢投影区,主治:运动性失语、发音困难、口吃、舌肌麻痹、假性球麻痹、唇肌麻痹、大脑发育迟缓、舌颤等。②思维--位于左右额骨隆突之间。主治:智力减退、呆滞、癔病、幻听、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头痛、高血压、共济失调、神志不清、神经官能症、胃溃荡等。③书写--书写中枢投影区,主 治:舞蹈病、震颤、麻痹、失语、失血症、高血压、低血压、肺气肿、皮层性浮 肿等。④记忆--识字和阅读中枢投影区,主治:失读症、记忆力减退、头 痛、头晕、耳鸣、心惊、腰酸腿痛、遗精、失眠、头昏头木、浮肿、气短、大脑 发育迟缓、脑炎后遗症等。⑤信号一信号中枢投影区,主治:感觉性失语症、癫痫、失眠、神经性头痛、癔病、精神病、理解力减退、健忘性失语、大脑 发育迟缓。⑥运平--运动平衡中枢投影区,主治:失语证、末梢神经炎、震 颤性麻痹:脑血管意外、共济失调、指端红痛症、风湿性关节炎。⑦视觉--视觉中枢投影区,主治:视觉障碍、幻视、视野缺损、视网膜炎、角膜斑翳、青光眼、视神经乳头炎、玻璃体混浊、急慢性结膜炎、白内障、眼睑痉挛、头痛、 头昏、头晕、鼻妞。⑧平衡--平衡中枢投影区,主治:偏瘫、眩晕、全身性 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巴金森氏综合征、语言障碍等。⑨呼循--呼吸、循环中枢投影区,主治:心肺机能失常引起的咳嗽、气喘、心慌、气短、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心律不齐、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等。⑩听觉--听觉中枢投影区,主治:神经性耳聋、耳鸣、眩晕癫痫、幻听、同侧偏 盲、髙血压、目痛、癔病、腹内胀满等。⑪嗅味--嗅觉、味觉中枢投影区, 主治:嗅味觉迟钝、嗔味觉障碍、急慢性鼻炎、癫痫、记忆力减退、头晕、偏头痛、流诞、感冒、湿瘆、牛皮癖等。
注:以上穴位,除“思维”外,其余均为双侧对称。
2取穴与配穴方法
(1)相应取穴:机体某部有病,即在伏象、伏脏、倒脏、倒象的相应部位 取六,如腿病,取伏象或伏脏的下肢相应部位。
(2)仿体取穴:是根据经络、脏象以及阴阳五行辨证取穴理论,摹仿体针 取六的各种方法,在“伏象”、“伏脏”、“倒象”、“倒脏”上精细应用,进行高度 集中施治的取穴法则。如:胃脘胀痛、呕吐,可在“伏脏”中焦胃取穴,亦可在 伏象的“中脘”穴相应部位取穴。
(3)特定取穴:即据中枢穴具有的主治作用取穴。如耳鸣耳聋取听觉穴。
(4)米式取穴:就是在伏象、伏脏等左右肢体对称,或重叠,或交叉取穴。
(5)配穴方法:①“伏象”和“伏脏”相应部位配六。②倒象和倒脏相应部位配合。③伏象和倒象相应部位配合。④伏脏和倒脏相应部位配合。⑤伏象、伏脏与中枢穴相配合。⑥头皮针穴位与其它针法相配合。
二、医案选
例1 :瘘证(脊髄炎后遗症)
张XX,女,32岁,陕西蓝田县孟村公社人。1972年9月12日初诊。
患者1972年2月某日,发烧,咳嗽,周身疼痛,四肢痛甚。三个月后即感下肢发凉,继则瘫痪,卧床不起,右腿较重,食纳减少,身体消瘦。同年8月曾去西安市某院诊治,诊断为:①脊髓炎后遗症。②脊髓蛛网膜炎。给药:地巴唑,维生素氏(用量不详),服药后病情无变化,嘱其回家治疗。于今来本院治疗,患者身体消瘦,下肢发凉软瘫无力,不能站 立,需两个人搀扶。
处方:伏象下肢(双),倒象下部(双)。
治疗经过:手法采用飞针法,留针45分钟〜1小时。病情逐日好转,第8次患者即可单独来院就诊,共针9次,基本痊愈。1973年4月14日随访,能参加正常劳动。
按脊髓炎后遗症,系中医痿证范畴。临床以笳骨痿软,肌肉瘦削,皮肤麻木,手足 不用为其特点。该病例为感受温热病邪,燔灼阴津,阳明经脉不调,宗筋弛纵而发痿证。头 皮针“伏象”为伏于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之上的人体自身缩影,为总运动中枢,临床实 践证明:对运动系统、血管系统的疾病有良好效果,山东大学生理教研组实验观察,计刺它 可提高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兴奋性。故治疗该病取伏象和相应部位,配以倒象获良效。
例2 :震颤(脑炎后遗症)
潘X,女,4岁,河南鹿邑县试量公社潘村人。1972年9月3日初诊。
患儿于今年6月底患肺炎,在当地某医院住院治疗1月余,出院后留有后遗症:四肢抽 搐、浑身震颤、伸舌、瞪眼、不会说话,吃饭吞咽都较困难,曾服中西药治疗,但效果不显。
处方:头皮针疗法,伏象头部,伏脏上焦头部,说话穴。
治疗经过:手法飞针直刺,留针30分钟。第一诊后患儿即会哭啼;第二诊加倒象口部穴区,患儿哭声变柔;第三诊加伏象上下肢穴区。治疗9次后休息四天,复诊,患儿已会跑着玩耍,拿着东西吃,四肢抽搐,伸舌,瞪眼等症已消失,但说话不太清楚,又针5次,患儿 会叫“爸爸”、“妈妈”,基本痊愈。
按“伏象”为治疗运动性疾病的有效穴区,“伏脏”对感觉系统的疾病疗效好,本 病病位在大脑,故取相应的头部。说话穴,为脑皮质语言中枢在头皮表面的投影区,主治运 动性失语症,以上穴位共用,能够促进脑炎后遗症的恢复,获满意疗效。
例3 :胸痹(冠心病)
陈XX,女,38岁。1981年11月9日初诊。
患者于1980年夏天开始出现胸痛、胸闷,并渐渐加重,劳则更甚,伴心懂气短,全身乏力,形体消瘦,善太息,面色不华,舌质暗紫,苔薄白,脉沉细。检査:心电围提示:
心肌劳损;②冠状动脉供血不良。血脂:胆固醇200mg%,三酸甘油酯113mg%。脑血流图:各脑动脉血管紧张度增高,弹性差。眼底:动脉硬化II期。血压90/60mmHg。
处方:头皮针疗法。伏脏的心胸部,倒脏中焦相应部位,配伏象、倒象的相应部位,呼 循六等。
治疗经过:每日一次,每10次为一疗程,每次留针30分钟,5次休息二天,共治疗四个疗程。复查结果:心电图:大致正常。血脂:正常。左心功能:大致正常,较81年10月30日 心功能有明显的改善。血压120/80mmHg。脑血流图,胸透,眼底无明显变化。患者自觉胸痛消失,胸闷好转,仅上搂时感到气短,精神好,食纳、二便正常。
按胸痹一证,为气血瘀滞,脉络痹阻,心失所养而致。系西医冠心病。治宜活血通络。实验证明头皮伏脏、倒脏相应穴位具有降血脂作用,并可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侵 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増加每搏输出量使冠脉贯注量增加,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状况,即起 到活血祛瘀,通痹止痛的作用,故能使病愈。1982年采用本法,对4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治 疗观察,其症状消失和减轻的总有效率为9651%。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为875%,血脂有明显下降(P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鼻腔粘膜的变应性疾病,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另有一型由非特异性的刺激所诱发、无特异性变应原参加、不是免疫反应过程,但临床表现与上述两型变应性鼻炎相似,称血管运动性鼻炎或称神经反射性鼻炎,刺激可来自体外(物理、化学方面),或来自体内(内分泌、精神方面),故有人看作即是变应性鼻炎,但因在机体内不存在抗原-抗体反应,所以脱敏疗法、激素或免疫疗法均无效。
病因:变应性鼻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均有,易见于年轻人,典型症状为鼻痒、阵发性喷嚏连续发作、大量水样鼻涕和鼻塞。
就诊指南:
1、了解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原因,尽可能避免接触。
(一)吸入性变应原:如室内、外尘埃、尘螨、真菌、动物皮毛、羽毛、棉花絮等,多引起常年性发作;植物花粉引起者多为季节性发作。
(二)食物性变应原:如鱼虾、鸡蛋、牛奶、面粉、花生、大豆等。特别是某些药品,如磺胺类药物、奎宁、抗生素等均可致病。
(三)接触物如化妆品、汽油、油漆、酒精等。
2、必要时可做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查、变应性激发试验等。
3、脱敏疗法。
4、药物疗法:包括1.抗组织胺药物:这类药物包括息斯敏、克敏等,2.色甘酸钠3.酮替芬,4.类固醇激素多局部应用,效果较好者如伯克钠,雷诺考特等。
5、局部治疗可用微波、激光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部分有效。
6、手术疗法:翼管神经切断术或岩大浅神经切断术,以降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最新治疗包括等离子治疗,请参照过敏性鼻炎专题。
过敏性鼻炎
我爸爸一年多来,常常早上起床时鼻涕很多,平时并不多。偶尔会有一点点血丝。不知该采用些什么办法?
上海长征医院耳鼻喉叶青医师
这事说重点,可算是过敏性鼻炎,说轻点,也不算什么,他应该是冬天这情况常见,夏天一般没事,是不是这样?因为冬天气候干燥,一晚上下来鼻粘膜因为干可以有点出血丝的。
过敏性鼻炎
我今年28岁,患过敏性鼻炎,哮喘已经有十多年了。哮喘现在倒没什么,可鼻炎这个毛病真烦,老是鼻塞,流鼻涕,弄不好还失眠,头疼,心情烦躁。在搞卫生吸入粉尘时尤其厉害,一连打几十个喷嚏,眼睛直掉眼泪。有时十分影响工作。我看了很多医院,也用了好多药,如鼻炎康,鼻炎滴剂,千柏鼻炎片,还做过激光,烧灼治疗。但一点效果没有。一年前开始用伯克纳吸入,一天吸入4次,每次2喷。曾有一段时间效果不错,可一次感冒后又前功尽弃,回到老样子。请问叶大夫,有什么好办法治疗我这个毛病。
上海长征医院耳鼻喉叶青医师
过敏性鼻炎是由你的过敏体质引起的,因此从理论上说是治不好的,但如果用药得当可以控制。伯克纳这个药就是专用来治疗伴哮喘的过敏性鼻炎的,所以你算用对药了,另外,你也可以用中药冲剂如辛芩冲剂作为调理。找到合适的药就用下去,以后药不灵了再找新药,好在抗过敏的几乎每年都有新药推出。
谈谈过敏性鼻炎
一位母亲来信说:她的儿子今年18岁,正在念高中三年级。每年春夏季之交,都患过敏性鼻炎,频频喷嚏,又大量流涕,夜里又发生鼻孔堵塞,展转难昧。儿子从3岁开始就患过敏性鼻炎,随着年龄增长,症状就越来越严重,今年用药治疗,现在许多药品都不起效了。她担心儿子的过敏性鼻炎发作会严重影响高考备考温习,十分焦急,希望能告诉她有关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原因及减少过敏性鼻炎发作的办法。在收到她的信后,我复信告诉她,要在春节前后多做几次家庭清洁扫除,冬天也要保持家居空气流通,然后断绝接触引起过敏性鼻炎的原因,这样做或许会减少过敏性鼻炎发作,多做些体育活动,可减轻鼻炎的症状。
过敏性鼻炎,医学上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简称:变应性鼻炎。)为什么会发生过敏性鼻炎呢?让我先从鼻的生理功能讲起:
一、鼻的生理功能
鼻是空气的出入通道,它的主要功能是过滤,润湿和温暖吸入的空气,清楚吸入空气中直径大于10UM的微粒。不过即使小至2UM的物质,也能在通过鼻腔时被过滤掉一部分。一般来说,颗粒愈大愈重,被过滤沉着在鼻粘膜上愈快。此外,鼻还有特殊的嗅神经提供嗅觉。鼻粘膜对外来刺激的反应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鼻堵”致气流受阻,鼻粘膜分泌增加致“流涕”,“喷嚏”和“鼻(发)痒”。①鼻堵是由于粘膜充血水肿和粘性分泌物增加或腺样体增生所致;②当局部神经末梢受刺激,中枢神经就会反射性地引起喷嚏;③分泌增加流涕和喷嚏均是既简单又重要的鼻反射,对鼻粘膜的任何刺激包括变应性、自主神经、心理等因素均可引起流涕和喷嚏,它们帮助排除异物;④鼻痒是由于炎症介质,如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释放的组织胺引起的。
还有,如鼻分泌的S—IgA可使病毒失活,其中的溶液可防止细菌入侵,如微生物已经入侵,要去除它们,则主要由具吞噬作用的细胞和免疫反应来完成。
二、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原因
现在已知变应性鼻炎是由于特应性患儿暴露变应原,主要是吸入变应原(如尘螨、真菌、花粉等)和已结合于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血小板等细胞上的特异IgE相结合,引起这些细胞释放实症介质,从而使鼻粘膜发生炎症。炎症过程包括炎症细胞和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细胞浸润,组织胺,LTS和PG等原发和继发实症介质的释放,以及嗜酸性细胞的激活致早期和晚期反应。局部组织表现为鼻粘膜血管扩张,软组织水肿和分泌增加。一岁以内诱发鼻变态反应最常见的反应原是尘螨,动物皮屑和食物,花粉诱发者通常在3岁以后。屋尘中的螨极其粪在床上,屋内死角,地毯等处最多,小儿匍匐爬行于床上或地毯上吸入大量变应原儿诱发或加重疾病。在冬季婴儿经常感冒很可能是尘螨所致的变应性鼻炎。室内的动物皮屑和唾液能诱发变态反应症状,与动物有关的变应原物质甚至在动物去掉后长达6个月仍会在室内起作用。在婴幼儿,由食物引起的鼻变态反应,其中以鸡蛋和牛奶最常见,但进食过敏食物,除了引起鼻过敏症状外,一般还伴有其他器官系统症状,如麻疹、面唇肿胀或支气管痉挛等。不过,仅有鼻过敏症状者,很少为食物所诱发。除了花粉外,还有一些刺激物可加重变应性鼻炎的症状,这些刺激物包括香水、烟味、油漆、报纸油墨、除臭剂或其他喷雾剂,以及空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等)。
三、分类
从发病的持续时间来分,变应性鼻炎常分为下面几类:
1、季节性鼻炎。花粉所致者最常见,致病花粉的种类因时因地而异,一般在春季和/或秋季多见。真菌也是另一种重要原因。此类鼻炎发病急、症状重、常有阵发性喷嚏、鼻痒、大量水涕和鼻堵。常伴眼结膜炎,有时伴麻疹和哮喘。
2、常年性鼻炎。所谓常年性,是指每年症状持续在9个月以上,多为室内变应原,如尘螨或其粪便所致。尽管症状是常年性的,但患者可在螨繁殖做多的时节加重,在一天里症状轻重也不一致。一般在卧室最重,因为那里尘螨最多,夜里鼻充血引起鼻堵,早上起来喷嚏持续,儿童常在玩枕头或接触其他带尘埃床具用品时加重。家里的动物,特别是猫和狗,是诱发常年性鼻炎的另一重要原因。常年性鼻炎除清晨外喷嚏较少,很少合并结膜炎症状。常年性鼻炎也可有季节性加重,很可能为患者同时对室内、外变应原过敏的原因。
3、间歇性鼻炎。偶尔暴露于变应原,如暴露于布置尘埃的储物室、书房,或暴露于别人家的猫和狗而突然发病,发病的间歇性的。鼻窦粘膜是鼻粘膜的延伸。因此,任何鼻变应性炎症可波及鼻窦。过去认为鼻窦发育较晚,故婴幼儿合并较少。但实际上,筛窦和上颌窦在胎儿第3—4个月室已可见到,出生时已存在。而额窦则在生后第6—12个月可见,蝶窦的出现要晚些,约出现于三岁,因此,1岁以上就可能患鼻窦炎了。由于鼻窦出口小,引流不畅,因此易继发感染。
四、发病与临床表现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包括幼婴时期,大多数患者于20岁前出现,是一个常见病,国内外文献报道,多达10%的儿童和20%的少年罹患常年性鼻炎,其中大多为变态反应性。约75%的哮喘儿童也有本病,由于鼻堵患者不得不用口呼吸,因此从口腔直接吸入的变应原较多,从而使哮喘加重。变应性鼻炎在发病上没有性别差异。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变应原的暴露有关。
喷嚏、鼻痒、流涕和鼻堵是最常见的四大症状。喷嚏以清晨和睡醒最重要,较大儿童每次在5个以上。鼻堵严重时张口呼吸,由于夜里鼻涕流向鼻咽部引发反复咳嗽就清嗓。鼻堵常随体位变动而改变,如左侧卧则左鼻堵而右鼻通,右侧卧则右鼻堵而左鼻通鼻祥是鼻炎的特征性表现,可见小儿不断用手指或手掌擦鼻前部,该动作称“变态反应性仪容”。有少儿童因鼻痒常做歪口、耸鼻等奇异动作。较大儿童自诉嗅觉有表失。鼻涕清水样,亦可因鼻堵或继发感染而变稠。儿童还可见眼眶下有灰蓝色环形暗影和皱折,称“变态反应性着色”或“Dennie—Mergan眶下皱折”,这是由于眼眶周围水肿和静脉淤积所致,也是特应性儿童眼鼻过敏的一个特征性表现,合并眼症状包括眼痒多见于动物变应原和季节性花粉所致者,患儿常有变态反应家族史。
鼻腔内部检查显示鼻甲水肿,常称荃白或紫色,上盖有一薄层水样粘液。严重病例肿胀的鼻甲可完全堵塞鼻通道。
五、变性性鼻炎的处理
(一)非药物疗法
1、避免变应原和刺激物。小儿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卧室里度过的,因此应该改变室内环境,去掉动物,清洗家具,勿铺地毯,勿买有毛绒的玩具,以减少致病的变应原和刺激物。对花粉过敏者装空调机特别有用,整个夏日可关窗以防花粉进入,冬日空气干燥可加重鼻堵,最好使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左右。如为某种食物所致,应完全避免接触该食物。
2、蒸汽吸入或盐水雾化吸入。蒸汽可使鼻充血暂时减轻和增加气流。盐水可稀释粘性分泌物,改善嗅觉和去掉鼻内的变应原而使症状减轻,还可减少鼻的血流,从而作为一轻度的减光血剂。而者均可防止口干。
3、运动。运动可使鼻气道阻力减少,有可使体质增强。
(二)药物治疗
对许多变应性鼻炎患者来说,袄想消除症状,使用一种药物是不够的,需要多方面的治疗。抗组织胺药是首选,它可抑制组织胺诱发的喷嚏、鼻痒和流涕。鼻充血应加用减充血剂,如伪麻黄碱、拜间唑啉等。如为慢性,由于局部粘膜已发生炎症(指变应性炎症),要用抗炎药,局部鼻用皮质类固醇可逆转已存在的炎症。色甘酸钠可预防鼻症状的出现。一般不主张鼻甲注射皮质类固醇,因有个别报道有可致视力丧失的危险。
(三)其他疗法
1、免疫疗法。原称脱敏疗法,后来发现治疗后有效的病例机体会发生免疫学的变化。少数花粉引起的,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经严格选择的病人可应用。免疫疗法不是治愈变应性鼻炎,而是使80%—85%的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小于5岁的患儿,因连续注射易出现皮肤合并症,不宜采用。
2、手术治疗。手术切除不是本病的根治方法,但可作为一辅助治疗,如鼻中隔歪曲。冷冻疗法的效果也是暂时的。
3、中药疗法。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穴位与药物相结合,充分发挥穴位与药物特异性的外疗方法。其简便易行,疗效较好,广泛用于临床。药物基本方是“消喘膏”。治疗时机依据“冬病夏治”原则,在夏季初、中末伏(三伏天)或入伏后每隔10天做1次,一般三次为一个疗程。多需坚持1—3年更长。作用机理是该贴敷疗法主要调节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并具有一定的消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和改善肺功能作用,从而有预防和减轻过敏性鼻炎症状的效果。
你好,你现在的鼻塞你说的是间歇交替性的,那说明鼻中隔偏曲影响真的不是很大,没有必要去手术的,其实鼻中隔偏曲的情况每个人多少都会有一些的,只要不严重就没有必要去手术。
你现在的症状主要还是过敏性鼻炎的症状,鼻塞也主要是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腔内鼻粘膜的水肿充血导致的鼻塞。目前来说手术也是没有办法根治过敏性鼻炎的,手术对鼻腔伤害非常大。
建议你可以用盐水洗鼻,生理盐水就可以。自己洗鼻或者用洗鼻器都可以。
这个方法非常安全,没有任何副作用,见效相对药物慢一些,但对于没有鼻甲肥大和鼻息肉的鼻炎来说,坚持洗鼻,效果很好。
鼻炎或者是盐水洗鼻方面有不明白的可以求助我的百度HI~
本文2023-08-05 22:24:4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5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