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经验分享?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暨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经验分享?,第1张

暨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经验分享

我的本科就读于普通一本院校,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我的母校里不是强势学科,本科阶段也没有开设过文献学课程,关于文献学的知识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而确定这个考研方向是出于个人兴趣。

选择暨南大学的文献学专业,一是因为暨南大学的文献学学科开设时间早,积累深厚,在研究方向上以经部和史部为主,我对经史类文献有浓厚的兴趣,在未来有动力和信心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暨南大学的文献学考试科目中不包括文学类内容,考试范围相对明确,对于我这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献学教育的人来说,在复习备战中易抓住考试重点。

我的初试成绩总分393分,其中政治86分,英语74分,汉语综合112分,中国古典文献学121分。研究生考试总成绩排名第4。下面介绍一下初试四门学科的复习经验。

一、政治:

我的政治考试分数还算不错,选择题只错了一个。政治想要拿到一个不错的成绩,做好选择题至关重要,大题的分数是拉不开同学们之间的差距的。

关于政治的复习,我是从暑假7月份开始准备的,每天政治学习时长在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不等,教材使用的是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搭配徐涛的网课,学习时间段安排在专业课后,只有在专业课学不下去时才会看政治,这样可以转换一下思路。

在11月份之前,按部就班复习知识点即可,到了十一月份,时间要多留给政治一些,要开始大量的练习模拟题,每天做一套到三套选择题,大题简单看一看即可。要一直保持做题的感觉,同时总结错题,在刷题过程中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

我做的模拟题包括:肖秀荣四套、八套卷;徐涛八套卷;腿姐四套卷;米鹏六套卷等。关于大题的背诵,不要照着肖四、肖八的大题答案死记硬背,有不少考研机构将肖四、肖八的大题做了总结,并且划出了框架,归纳出了知识点,我们用别人整理好的资料来背,一是容易理解,二是节约时间。

二、英语:

我的英语基础比较差,所以在英语上花费的时间比较多。

前期4-6月份一直在背单词,最开始听过朱伟的《恋恋有词》,但感觉效果不好,单词没记住,段子倒是记住了。

后来转用王江涛的《十天搞定考研词汇》,不再看任何单词讲解视频课了,这样每两天背一单元,20天就可以背诵一遍,再复习一遍大约30天左右,这本书很小巧,携带方便,吃饭或者是路上的时候看一看,效果很好。

到了7月份,我开始做黄皮书真题,和政治不同,英语并不需要做其他的模拟题,只需要把真题吃透,一套真题完全理解大概需要一周的时间。

做题时遇到不会的词不要查询,在全部做完题目后再查找,判断是否学会的标准就是:随便指出阅读中的一段,你可以逐字翻译出来时,就算掌握了。除了每日规划的英语学习时间外,我的零碎的时间,比如去食堂的路上,回寝室的路上,大多用来背英语单词,从做英语真题开始,每天坚持背诵一直到考研结束,大概背了180多天,背诵时要结合例句,例句大多是真题原文,这样背单词其实就是在复习真题。

真题的难度在于阅读,在攻克了词汇关之后,阅读的难度在于长难句。

每日必做的长难句

最后说一下英语作文,这也是我本次考试失利的地方,我准备英语作文使用的王江涛的《高分写作》,背诵并默写了十多篇,自己认为没问题了,但是上了考场看到题目后非常慌张,因为我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背诵的材料,建议大家在背诵积累了一定的范文后,务必要形成自己的模板,并找几套题练习使用一下,把自己的模板打磨成熟,遇到什么题你都不会慌张,基础分有了,你在此基础上润色一下,效果会更好。

三、汉语综合:

汉语综合包括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的复习书目包括王力《古代汉语》和董志翘《古代汉语》,复习过程要以王力本的前两册为重点,对照着董志翘老师编的《<古代汉语>同步辅导与联系》,有各书有歧义的地方,以这一册辅导书为准。

王力本中的选文要逐字逐句翻译到全部弄懂为止,董老师编的《古代汉语》重点看通论部分即可,个人认为其通论部分的讲解比王力通论更加清晰,所举例子也更方便记忆。古汉我从2018年底开始准备,当时报名了的笃学的辅导课程,跟着学姐进行第一遍的复习,学姐每次课后会布置作业,每日用繁体字抄些课文,感觉受益匪浅,一方面复习了课文,一方面练习了繁体字书写,建议大家每星期抽出半个小时来练习一下繁简体转换,古汉还是文献学都有可能考到这个知识点,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现代汉语的复习参考书是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和黄伯荣《现代汉语》,我在复习时以邵敬敏本为主,这本书讲解更加清晰,框架明了,更方便掌握,建议复习时在这本书的基础上进行补充。现汉的复习是在暑假期间7月份开始的,第一遍要认真的阅读课本,不需要边看边背,只需要对书的整体框架有一个了解即可。第二遍的复习要根据自己做出的框架进行分条目的背诵,笃学课程有配套的笔记,笔记都是历年高分上岸的学姐整理出来的,融合了多本参考书的知识点,明确标识了考试的重难点,复习起来事倍功半,节省了大量整理资料的时间,我的古汉和现汉都是在笃学笔记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所见所想整理的。第三遍复习的主要内容是背诵知识点和做历年真题,摸清真题的出题思路。

关于专业一每日的复习时间,两门科目学习时间每天维持在3小时,后期要更多一些,每天早上进行专业课的晨读,安排给专业一的时间每周2~3次。专业一的两门课程在第一遍复习时,每看完一节,都要把课后对应的练习题做了,检验一下复习效果。最后,知识点复习一定要全面,2020年现汉有修改病句的题目,我复习时对这个知识点没不够重视,只在第一遍复习时看过一遍,后来再也没有复习过,最后考试大题考到了,感觉答得很差。这是我的经验教训,希望你们能够注意这一点。

四、中国古代文献学:

第一阶段是扎实基础,培养文献学的基本素养。暨南大学给出的文献学的参考书目包括项楚《中国古典文献学》、杜泽逊《文献学概要》、孙钦善《中国古典学史简编》,建议大家除此之外再加一本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这本书介绍知识点更加系统,可以补充以上参考书的不足之处,且很多知识点的介绍很简练,完全可以直接用作名词解释的答案。

毫无疑问,以上这些书都要认真阅读,但是和专业一不同,如果仅仅掌握课本,很难拿到一个理想的成绩。除了复习课本之外,还建议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识性质的,如凤凰出版社出的《古文献学基础知识丛书》、黄永年《古籍整理概论》;

一是暨南大学文献学老师们的著作,如赵生群老师的《<史记>编纂学导论》、王锷老师的《<礼记>成书考》,因为暨南大学的题目一直都是和老师们的研究方向紧密相关的,多了解一些对初试和复试都有帮助,我在复试中便考到了《礼记》的相关问题。这个阶段一定要多读多看,放开眼界,勤动手。书中提到的哪些参考书,动手找来看一看,尤其是学习版本学时,你可以看看图录、书影,书中所讲的图书装帧方式很容易弄懂。目录学的书,可以看看《四库全书总目》,翻一翻,就知道提要叙录什么意思,包括哪几部分。

关于视频课,第一遍复习时,我听过杜泽逊先生的网课,被先生的朴实的学风所感染,相信很多同学都由此入门,我认为学习疲乏时可以听一听,来激发你对文献学的热情,倘若时间紧迫就不要再听了,对考试帮助不大。我主要听得是笃学的课程,已经上岸的学姐讲的非常全面,帮助我们汇总了不同参考书中的知识点,并且在授课时会补充当下的一些学术前沿知识,节约了大量搜集资料的时间。

第二阶段是整合知识框架,背诵知识点。在读完一遍课本之后,对整个轮廓已经有了大致了解,我在笃学笔记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一是补充学术前沿的信息,如在出土文献部分补充最新出土文献的内容,如安大简的内容与价值;一是补充或更换适合自己,便于自己记忆的例子。背诵知识点,不要死记硬背,我对文献学背书的要求是能把知识点讲出来即可,要了解这个问题大概内容,包括哪几个部分,对重点内容展开分析,其他的非重点一带而过即可,要详略得当,既要全面又要有深度。

校勘学知识点总结

第三阶段是背书和模拟考试,在背诵内容上与前一阶段有所不同,不只是背诵自己总结的知识点,还要背诵真题,文献学真题的参考价值非常大,从中可以分析老师们的出题思路,笃学考研提供了真题答案,经过了几年来众多上岸学长学姐的打磨,参考价值很高,非常受用。

除了背书以外,对复习成果的检验至关重要。在临近考试的几个月里,笃学组织了四次模拟考试,前两次考试,我都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题目,这正反应了复习中的不足与缺漏。多次的模拟考试训练,使我弥补了知识漏洞,适应了考试的节奏,在考场上才能从容应考。建议大家在考试前一定要模拟几次,找一下考试的感觉。

五、其他注意事项:

1、制定复习计划,一定要制定每日的学习计划,并及时检验自己的计划完成情况。制定计划的好处一方面是督促自己学习,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检验自己学习情况。另一方面,是增加自信,有的同学复习完一遍,感觉什么都没记住,时间全白费了,这时你拿起计划本,查看一下自己学过的内容,可以调节你的心态,也方便接下来的复习。

2、提高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效率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考研目标不够坚定,周边诱惑太多,学习氛围太差,复习时间太长。对此我建议,找几个有上进心的研友一起学习,互相鼓励;控制使用手机时间,卸载掉娱乐软件,每天去图书馆可以不带手机;在完成复习任务后给自己适当的奖励,比如出去改善一下伙食,看个**。复习疲惫时可以换一门课程,或者看看视频讲解课程,读读扩展书目,我在学习疲惫时喜欢读梁任工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休闲之余使我对文献学更加向往。

六、建议:

1不要熬夜。准确地说,是不要因为白天荒度时光而熬夜。明明在白天能充分利用时间好好复习,何苦等到晚上才追悔莫及打着手电筒复习?

2不同学科交叉复习。一上午时间都复习同一科目,很容易产生疲倦感,效率也随之降低。将不同科目交叉复习,更容易时刻提起精神复习。

3找好研友。我有两个考研小伙伴,一个是对自己要求超高的大学霸,跟她在一起我永远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时时刻刻想学习,同时也非常善解人意安抚我的坏情绪;另外一个心态炒鸡好,对什么都看得很淡,每天一起吃饭散步很能缓解压力。

4对自己当下要完成的任务有清醒的认识。总有学妹问我复试的情况。说起来我初试成绩不算优秀,是在复试的时候挤到前面的(等初试结束,我会记得整理复试经验哒)。但我觉得现在考虑复试相关事宜完全没有必要。如果初试都没过去,还有什么复试可言

积累是一种力量。最重要的就是做好今天,不去想明天的事,把握当下,把每一天过得充实而有价值,未来就不远了。

加油!路虽远,行则将至。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01古籍整理与研究

02巴蜀文献整理与研究

03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04域外汉文学文献研究

05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

参考书:①《中国古代文学史》(4册),郭预衡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②《中国古代文学史》(4册),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③《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下),曹万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音韵学应用例

  1、《薤露》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王运熙《乐府诗述论》以为“落”当为“滋”字之误。理由是:《顾氏文房小说》本《古今注》(据宋本)作“滋”字,“滋”字和“晞”、“归”字协韵。“滋”、“落”形近,颇疑原作“滋”字,“落”字为后人所改。

  按:“滋”字与“晞”、“归”在汉时并不押韵。依据王力的古韵分部,“滋”在之部,“晞、归”在微部,属不同韵部。王书据宋本《古今注》,孤证不立,颇疑宋人据当时读音改“落”为“滋”。且果如王言,“滋”、“晞”协韵,则前人更不当改“滋”为“落”。

  2、《国朝汉学师承记》(钟哲整理本)第65页第1 行:“熊”之足似“鹿”,从“肉”“乙声”。

  按:此条乃江藩引朱筠言,谓“熊”字“从肉乙声”。此“乙”字当为“ ”(隶作以)字之讹。“乙”在古音质部,“以”在之部,“熊”在“蒸”部,之蒸阴阳对转。检徐铉《说文解字》,正作“以”字,明此作“乙”者非。但不知是朱筠之误,江藩之误,抑手民之误?

  3、《汉志·六艺略·春秋》有《谷梁传》十一篇。谷梁子,鲁人。颜师古注曰:“名喜”。根据《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这一谷梁子的名字有谷梁喜(颜师古注)、谷梁赤(桓谭《新论》)、谷梁寘(王充《论衡》)、谷梁俶(a、《尸子》;b、字元始,阮孝绪《七录》)、谷梁嘉(钱大昭《汉书辨疑》)。

  按:大体说来,钱大昭之说似乎不确,其它几家皆是其名,只是因语音转移而有变化罢了。赤(昌母铎部,据王力先生《同源字典》,下同,似可拟作:thjak)、俶(昌母觉部,thjuk)、寘(章母锡部,tjek),三字声母都在照三组,在上古同属舌音,赤俶双声、俶寘旁纽。而对喜字的解释,需要引入壴字,《说文》喜“从壴从口”。壴字上古音为知母侯部(tio),知母古亦在舌音,与照三组字为准双声。如此赤、俶、寘、壴皆可看作一声之转,窃以为俶字近是,理由同于王先谦所说,“尸子为六国时人,见闻较碻”,另外名俶与字元始也能相应。剩下的问题就是喜与壴的问题了,我觉得有两种可能:一是喜为壴字之讹,喜下面的口字可能是饰笔;另一种可能就是喜字本来就有壴字的读音。

  4、《管子·兵法》

  善者之为兵也,使敌若据虚,若搏景。无设无形焉,无不可以成也;无形无为焉,无不可以化也,此之谓道矣。若亡而存,若后而先,威不足以命之。

  使敌若据虚,旧注为“居常畏惧”,以据为依据,居处之义。

  按:细绎文意,颇疑“据”通作“拒”。拒,《说文解字·止部》段注,“此与彼相抵为拒”。“拒虚”与“搏景(通影)”排比成文,虚、影正无形,即下文“无设无形”之义。“据”(鱼部见母)与“拒”(鱼部群母)古音同在鱼部见组,理得相通。不过检《故训汇纂》,尚无据拒相通例。

  二)校勘学应用例

  5、《说文解字注》误改篆文一例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第603页“攑”字条,段注有:“今按《玉篇》列字次第,捀下扬上作攑,丘言切,举也。《说文》捀下扬上则作 ,显是攑篆之讹。盖希冯作《玉篇》时所据《说文》未误也。《说文》本有举无 ,后人自讹舛耳。《广韵》廿二元亦曰:‘攑,举也(作者按:丘言切)’”。

  按:今检日人释空海《篆隶万象名义》,手部捀下扬上作“ ,与居反,举也,从也”。据周祖谟研究,《万象名义》一书,合于《玉篇》残卷,很大程度上当保存了《玉篇》原貌,而今本《大广益会玉篇》则与原本《玉篇》相去较远。此或可说明段所引《玉篇》实非野王原貌。而今本《玉篇》之合于《广韵》,可能是有人因《广韵》而改《玉篇》。王应麟《玉海卷四十五·艺文·小学》“雍熙新定广韵”条,“太平兴国二年六月丁亥,诏太子中舍陈鄂等五人同详定《玉篇》、《切韵》”,据此,则此二书间相互改动亦并非妄谈。且可引下条为证:《说文解字注》第607页“揟”字条,段注有“沮,《玉篇》、《广韵》作具,非也。”今检《万象名义》手部“揟”字条正作“沮”,不误。此可明今本《玉篇》不同于古本而近于《广韵》。如此,则段改作“攑”篆,《广韵》、《玉篇》二证实为同一证;且既无原本《玉篇》,则不能明“攑”必在捀下扬上。段注此改实有未安。

  三)文学、历史学与古文献学的反复为用

  正如上面所述,文献学研究的是文本,而文学、历史学研究的却是文本的内容。我们很难想象,只有版本、目录、校勘类的图书之学,而不去研究它的内容;只有研究单个文字的“小学”,而没有那些由文字组成的篇章。就知识的传承来讲,大多数是以文学、历史学的形态来系统进行的。文献学虽然是文学、历史学的基础,但是它并不是脱离文学、历史学等学科而独立存在的,它必须依托各种专门的知识而存在。下面举一个例子说明这种情况。

  6、冤亭卞(全宋诗册二一卷一二六四页一四二五○)

  留题灵岩古诗十韵

  屈指数四绝,四绝中最优。此景冠天下,不独奇东州。夜月透岩白,乱云和雨收。甘泉泻山腹,圣日穿崖头。大暑不知夏,爽气常如秋。风高松子落,天外钟声浮。祖师生朗石,古殿名般舟。人巧不可至,天意何所留。老僧笑相语,此事常穷求。移出蓬莱岛,侍吾仙子游。原注:元佑庚午三月二十八日东武王璞书 《宋诗纪事补遗》卷二九引《长清县志》

  此诗又见《全宋诗》册二一卷一二五一页一四一三七卞育,题作《留题灵岩寺》,“优”作“幽”,“穿崖”作“穿岩”,“声”作“身”,“般舟”作“般州”,“此”作“兹”,“侍”作“待”,出清顾炎武《求古录》。

  按:卞育与冤亭卞实为同一人,卞育元佑间曾官济南从事,灵岩寺正在济南,合于诗内容及小注;卞育小传谓其为济阴人,实则为济阴冤句县人,宋元佑元年,改冤句县为宛亭县。而冤亭当即宛亭之异称(宛有二音,一读如碗、一读如冤,冤、宛亦皆有弯曲义)。此诗即冤亭卞育之作。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便在于地名,我们查检不到冤亭这个地名,但是却由之联想到冤句(著名的起义军首领黄巢便是此地人),继而由冤句改名得到宛亭,再由宛、冤声近得到冤亭,绕了一个弯,但结果是令人信服的。此足见历史地理学与古音学对校勘学的功劳。继而,文献学的成果又将为文学服务,此可见文献学与古代文史的交相为用。

一、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

1、 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

2、 传统文献学又叫做校雠学,由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所开创。

3、 古典文献学的传统主干知识包括目录、版本、校勘。

4、 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最大的功用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5、 古典文献按照问世或流传的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出土文献是商代的甲骨文,最早的传世文献是《易经》《诗经》《尚书》。

6、 刘向开始了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上第一次有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有计划的文献整理工作,著有〈别录〉一书。刘歆在刘向〈别录〉的基础上,撮其指要,著为〈七略〉。

7、 两汉古典文献学的集大成者是郑玄。

8、 魏晋玄学以谈论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为风尚。

9、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古典文献的传播与发现上两件值得关注的大事是魏正始三体石经的刊刻和汲冢竹书的发现。

10、单行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如《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词律》。

11、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文选》

12、《百川学海》刻于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流传较广,是中国最早刻印的一部丛书。

13、《古今说海》是我国最早的小说专门丛书。

14、《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型的综合性丛书。

15、我国最早的书目是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撰的《别录》《七略》;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书目是《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制》《四库全书总目》

16、中国最早的字典和词典分别是《说文解字》《尔雅》;古代最常见的韵书是《广韵》,它代表了汉语中古语音系统。古代规模最大的词典兼韵书是清人编撰的《佩文韵府》;

收汉字最多的现代字典是《汉语大字典》。

17、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曹丕时编的《皇览》,历代著名的类书有宋代的《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18、十通是指杜佑的《通典》、郑樵的《通志》、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三通)

《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

19、我国最早的一书目录是《易·序卦传》

20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群书目录是《汉书·艺文志》。我国最早的目录书是《别录》。

21古典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有讹、脱、衍、倒。

22旋风装又叫做龙鳞装 。

23.东汉蔡邕的《蔡中郎集》,题“汉左中郎将蔡邕伯喈撰”,“左中郎将”是官职,“伯喈”是字;三国魏曹植的《曹子建集》,题“魏陈思王曹植撰”,“陈”是封地,“陈王”是封爵名,“思”谥号;南宋张炎的《山中白云词》,题“西秦玉田生张炎叔夏”,“西秦”(今甘肃天水)是他的原籍,“玉田生”是号,“叔夏”是字。

24 正史中只有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为私人修撰,其余均是官修。

25辨伪的核心内容是考证认定图书文献形成的真实年代。

26纪传本末体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27、我国著录甲骨文第一书是刘鹗的《铁云藏龟》

28、金文,又叫铭文、钟鼎文、彝器款识

29、孙诒让是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其《契文举例》是我国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专著。

30、汉代人将《左传》与《国语》看作《春秋》的内、外传,认为皆左丘明所作。

31、古书注音方式有直音,反切,注解术语读若、读如、如字。

32编年体史书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

33纪传体三史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

34东汉荀悦所编的《汉纪》全称《东观汉纪》,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官修国史,也是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35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

36古书一般格式是小题在上,大题在下。“周南关雎古训传第一”是小题,列于上;毛诗是大题,列于此行之下。

37汉代人将《左传》《国语》看做是《春秋》的内外传,作者都是左丘明。

38、文献文字在传写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叫夺文、阙文。

39、蜀本是指宋代四川地区所刻的书,字体多使用颜体。

40、杭本是指宋代浙江地区所刻的书,字体多使用柳体。

二、名词解释

1、十家九流:「九流」是指: 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 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是李悝、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韩非; 名家,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惠施、邓析子; 阴阳家,代表人物是邹衍; 纵横家,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鬼谷子; 杂家,代表人物是吕不韦、淮南王; 农家,代表人物是许行。 「九流」之上再加上小说家 (代表人物是青史子),就是「十家」了。由于小说家只是道听途说,没有有系统的理论,因而不大受世人重视,所以不入流,只能称做「家」。

2、本校法:就是将本书前后文字互证,比较其异同,从而断定其中的错误的校勘方法。在没有同书别本可以对校的情况下,采用本校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历代校勘学家根据本书的上下文义,相同的词语,相同相近的句式,校勘出本书错误的例子很多。

3、祖本:即初刻本,是最早成书刻印的版本,为后来衍生的同一著作各种不同版本的来源和依据。

4、善本:是指文物价值、艺术价值或学术价值较高的本子。

5、写本:又称手写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非经制版印刷而由手写成书的本子,狭义的写本是指人们约定俗成的唐以前的本子。

6、九经正义:为了统一南北经学,解决“儒学多门,章句繁杂”之弊,唐太宗命令孔颖达等人撰写《易》《诗》《书》《左传》《礼记》的义疏,书成名为《五经正义》。高宗时作为官府教材和考试取士的标准经说。后来又有贾公彦作《周礼疏》《仪礼疏》,杨士勋作《谷梁传疏》,徐彦作《公羊传疏》,合成九经正义。

7、别集:是指汇集某一个作者所著多种文体作品为一书的文献著作,与“总集”相对而言。如《陆放翁全集》《韩昌黎集》《文山先生集》《杜少陵集》等。别集比较系统地收载了某一个作者的著作,所以这就为研究该作者的生平事迹和他的创作提供了较重要的材料,为研究所涉及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它对保存历史文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编辑总集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依据。

8、《十三经注疏》:宋佚名编,清阮元撰校勘记,嘉庆二十年(1815年)南昌府学刊本,中华书局1982年据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出版。十三经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历代注疏本甚多,且单独成书。南宋绍兴间始有合刊本,共416卷。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论语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孟子注疏》。

9、十通:是指我国古代十部著名的政书,包括:唐代杜佑根据刘秩所编《通典》,宋代郑樵编纂的《通志》,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清朝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皇朝(清)通典》、《皇朝(清)通志》、《皇朝(清)文献通考》和清末刘锦藻所编《皇朝(清)续文献通考》。“十通”使我国几千年的古代典章制度有了系统完整的记载。

10、三体石经:魏正始年间在石头上刊刻的经书。魏废帝齐王芳正始二年,按照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刊刻儒家经典,故称三体石经或三字石经。其中完整刊立的有《尚书》《春秋》,未刊完的有《左传》。三体石经在古文字学和校勘学上都有很大价值。

11、蜀本:宋代四川地区所刻的书,世称“蜀本”。蜀本特点是:字体多似颜体,字画肥劲朴厚,结构架势雄浑壮丽,版式疏朗悦目。版心大都是白口,左右双栏,没有耳子。版心下端多有刊工姓名。纸张洁白,校勘精当,可与浙本相媲美。由于在宋末元军进攻四川时大肆焚毁抢掠,因而蜀本流传至今,比浙本、建本要少得多了。蜀本中又可分为成都本、眉山本。

中国古文献学、中国古文献学史、中国古代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文工具书与电子文献检索等。

古典文献学专业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中国通史、中国思想史、中华文化典籍导读等。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等。

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中国古文献学、中国古文献学史、中国古代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文工具书与电子文献检索。

专业(选修)课程: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层次、教育目标及学科条件自主设置。以下仅为举例: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出土文献概论、海外汉学概论、中国文化史、原典精读(系列)等。

古典文献学专业好的学校

陕西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北京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古典文献学专业就业前景

很多人说,古典文献学是一门古雅的学问,跟现实生活距离甚远,学起来比较枯燥,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从社会需求这个角度来讲,这方面人才的需求量确实有限,而且不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而增加。同时她又较难学:既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又需要广泛的知识和开阔的思路,甚至需要学贯中西、汇通文理。有很多饱读诗书的大学者,在校勘古籍的时候仍然难免出错。鉴于古典文献学的这些特点,建议考生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盲目报考。

古典文献学要培养的是有扎实的文献学基础,能够进行古籍整理和研究的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高校、出版社或研究所从事古籍整理、出版或研究工作,也可从事其他与语言文字处理有关的工作。由于学生一般都有扎实的写作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适应性很强,就业路径也比较宽。

最近,由于西方文化思潮的大量涌入,人文学科包括古典文献学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明显的现象就是:新的研究思路的大量进入,改进或者代替了一些旧有的研究思路。同时,学者越来越多地关注和吸收西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我国传统的古典文献学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发展历程之后,正在迅速走向世界。古典文献学专业培养具备中国古籍整理与古典文献学全面系统知识,能从事古籍整理方面的实际工作、古典文献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文献学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

01中国古典文献学

初试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40法、241德任选一门 3 621中国古典文献学 4 854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基础

复试规则

未发布

参考书目

无建议参考书目

本专业近三年报录比

近3年考研报录比对比

报考年份 报考人数 复试人数 录取人数 保研人数 调剂人数

2011 46 暂无信息 3 暂无信息 0

2010 39 暂无信息 3 暂无信息 0

2009 30 暂无信息 3 暂无信息 暂无信息

近3年考研初试分数线对比

报考年份 总分 政治 英语 数学/专业课一 专业课二

2011 345 50 50 90 90

2010 335 50 50 90 90

2009 暂无信息 暂无信息 暂无信息 暂无信息 暂无信息

近3年考研实际录取分数线对比

报考年份 总分 政治 英语 数学/专业课一 专业课二

2011 352 69 50 82 88

2010 341 59 51 86 91

2009 暂无信息 暂无信息 暂无信息 暂无信息 暂无信息

报考要求及奖学金情况

能否跨专业报考

可以跨专业报考

是否要求必须拿到学位证

要求工作经验

大专毕业学历要求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其他要求

拟录取推荐免试生38人,推免生总数中含硕博连读生(3年+3年)5人。总名额中含新加坡班6人。本系不指定参考书目,不提供复习资料和往年试题。

是否有奖学金

有 其中含生活费部分和冲抵学费部分(学费13500元/年)。

奖学金等级

一等奖学金 二等奖学金 三等奖学金

20700元/年 17100元/年 13500元/年

学科研究方向及初试参考书目

初试科目

政治(满分100分) 英语(满分100分) 数学/专业课一(满分150分) 专业课二(满分150分)

专业研究方向

01中国古典文献学

初试指定参考书

初试建议参考书目

无渠道得知此项信息

近年大纲变化情况

学科带头人与导师

王岳川 男 教授 中国语言文学系 文艺美学 西方文论

陈保亚 男 教授 中国语言文学系 历史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

耿振生 男 教授 中国语言文学系 汉语语音史 音韵学

安平秋 男 教授 中国语言文学系 古文献学与古籍整理

杜晓勤 男 教授 中国语言文学系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陈平原 男 教授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学术史

车槿山 男 教授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西诗学比较

程朝翔 男 教授 外国语学院 英国戏剧 美国戏剧

查晓燕 女 教授 外国语学院 俄罗斯文学

董 强 男 教授 外国语学院 法国二十世纪诗学

黄燎宇 男 教授 外国语学院 德语小说

金 勋 男 教授 外国语学院 日本哲学宗教

明 男 副教授 外国语学院 印度古代历史文化

王 军 女 教授 外国语学院 西班牙文学

付志明 男 教授 外国语学院 阿拉伯语言学

陈岗龙 男 副教授 外国语学院 蒙古民间文学

陈 刚 男 教授 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外广告理论与实务

陈旭光 男 教授 艺术学院 艺术学 影视学

专业复试要求比重及复试参考书目

复试成绩

复试总分 初复试比例 复试专业课总分 复试英语总分

200-300 7:3 100 100

复试专业课类型

笔试主观题 笔试客观题 面试题量 有无时间要求

无笔试 无笔试 不定 无

复试英语听力

复试英语笔试

阅读 作文 其他

无 无 无

复试英语面试

小组讨论 问答 翻译 其他

无 暂无信息 暂无信息 无

复试指定参考书

暂无信息

复试推荐参考书

暂无信息

复试特殊需求

本科学校级别 发表论文要求 同等学历要求 特殊礼仪要求 其他

普通本科 无 无 无 没有特殊要求。注意学生对待老师的一般礼仪即可。

这在文献学上叫丛书,最有名的就是四库全书。

现代沿用这一用法,中华书局、上海古籍等都有代表丛书。比如经部有十三经清人注疏,史部有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子部有新编诸子集成,集部有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等等,不胜枚举。

文献学和目录学与版本校勘学比较有关系,重点在目录学(因为版本校勘神马的难度太大了)……

在目录学方面,余嘉锡的《目录学发微》还是不错的。张舜徽在《中国文献学》和王欣夫的《文献学讲义》都是比较概括性的文献学著作。

如果是古代的书的话,正史的经籍志、艺文志可以看看,然后就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是一本很重要的文献学的著作。清代章学诚提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是文献学最重要的价值之一,所以他的《文史通义》也可以看一看。从宋代及以后其实有很多私家目录,比如《郡斋读书志》什么的,这些有兴趣也可以看看。明清及近代,这些书就更多了,很多大的藏书楼都有目录,比如嘉业堂的目录神马的……当然,这些都是比较深入的了,对于搞版本的比较有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