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是谁发明?发展史是怎么的?
造纸术相传是由中国东汉时代的蔡伦(63-121年)所发明,但是也有考古证据说明,造纸术早就存在,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发展者。在中国,造纸术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东汉的许慎在他编写中国第一部条理清楚、体系分明的字典《说文解字》里谈到“纸”的来源。他说:‘“纸”从系旁,也就是“丝”旁。’。这句说话见当时的纸主要是用绢丝类物品制成,与现在意义上的纸是完全不同的。纸的发明、发展及传播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1957年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出土了公元前2世纪的古纸,世称灞桥纸。这是中国古代最早发明的纸。经鉴定,该纸是以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为原料制成的。制作技术较原始,质地粗糙,还不便于书写。 造纸技术改良者蔡伦蔡伦于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汉章帝建初年间,担任小黄门(较低品级的太监职位)。汉和帝即位之后,升任中常侍,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的谋划。蔡伦有真才实学,为官尽忠职守,多次不惜触犯皇帝的威严,进谏指出朝廷施政的得失。 后来,蔡伦担任尚方令,监督宫廷物品的制作。人们认为就是从这个时候,蔡伦开始接触东汉最好的手工工艺,并改进当时的造纸技术。据《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自古以来,书籍文档都是用竹简来做书写载体的,后来出现了质地轻柔的缣帛,但是用缣帛制纸的费用很高昂,而竹简又笨重,于是蔡伦想进行技术创新,改用树皮、破布、麻头和鱼网等廉价之物造纸,大大降低了造纸的成本,为纸的普及准备了条件。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把改进造纸术的成果报告给皇帝,皇帝对蔡伦的才能非常赞赏,并把改进过的造纸技术向各地推广,汉安帝元初元年(114年),朝廷封蔡伦为龙亭侯,所以后来人们都把纸称为“蔡侯纸”。
1、黄麻纸
一种用黄蘗汁染制麻纸而成的古代名纸,由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发明。纸质粗厚,耐久防蛀,常用于抄写经文。
黄麻纸曾经风行于晋、唐,尤其是寺庙、衙门等处,使用者众多。黄麻纸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第一张染色加工纸,在中国造纸技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发明者是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黄麻纸是他的“业余”发明。
2、宣纸
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具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之特色,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被誉为“国宝”。用宣纸题字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气势溢秀,浓而不浑,淡而不灰,其字其画,跃然纸上,神采飞扬,飞目生辉。
宣纸润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强,不易变色。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作画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少虫蛀,寿命长。宣纸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
3、硬黄纸
硬黄纸,唐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较名贵的艺术加工纸。用以写经和摹写古帖。唐代人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纸质半透明可用于书画作品摹本的制作。北宋董卣《广川书跋,卷六》“今人不考其实得硬黄纸便谓古人遗墨。
4、水纹纸
古纸名。又名“砑花纸”。这种纸迎光看时能显出除帘纹以外的发亮的线纹或图案。目的在于增添纸的潜在的美。
制法有二:一为在纸帘上用线编成纹理或图案,凸起于帘面,抄纸时此处浆薄,故纹理发亮而呈现于纸上。其二为将雕有纹理或图案的木制或其他材料的模子,用强力压在纸面上。现在各国通用的证券纸、货币纸和信纸等水纹纸,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水纹纸为我国所发明,起源可上溯至唐代,早期水纹纸多用作信纸、诗笺、法帖纸。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五代末、北宋初李建中的“同年帖”,为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水纹纸。由大小二纸联成,小纸呈现透亮的水波纹图案。北宋画家米芾的“韩马帖”,呈现云中楼阁图案,是更为复杂的水纹纸。
5、竹纸
竹纸是以竹子为原材料造的纸,是古代中国人的发明,同时造纸术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古人用竹子造纸书写文章,代替竹简。中国福建宁化县、长汀县、四川省夹江县和浙江省富阳市为竹纸的重要产地。
参考资料:
在远古文明创造了书写系统之后,文字都被刻在用来书写的石头、粘土、树皮、金属片上。碑文或者铭文这类形式占据了历史的绝大部分。5千年前,字母出现在埃及。古埃及人在莎草上书写,这是一种生长在尼罗河边的植物,这种用莎草纸制成的书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书。最初词语并不分开,也没有标点;书写顺序有时候从右到左,有时候从左到右,甚至轮流着来。这种轮流书写的方式被称为耕牛书法,就像农夫用牛在耕地一样。
平板书是用坚固耐用的书写介质,适用于传播和书写。
泥板,顾名思义,是平整、干燥的泥片,易于携带,使用尖笔(可能是湿的)刻印。从青铜时代直到铁器时代,它都是书写的介质,尤其是楔形文字。
蜡板是在木板上涂有足够的腊,尖笔可以在上书写。它们在学校、会计、做笔记时都是常见的书写材料。蜡板有着可重复利用的优点,腊可以融解后重塑。把一些蜡板绑在一起可能就是现代书(如手抄本)的原型之一。[2]
到公元1世纪时,希腊和罗马用动物的皮来记录国家的法律、历史等重要内容,和中国商朝甲骨文一样都是古代书籍的重要形式。在印刷术发明前,书的拷贝都是由手工完成粗体文字,其成本与人工都相当高。在中世纪时期只有少数教会、大学、贵族和政府有着书籍的应用。直到10世纪毕升印刷术的发明,书籍才作为普通老百姓能负担的物品,从而得以广泛的传播。进入1990年代,随着网络普及,书已摆脱了纸张的局限,电子书又以空间小、便于传播、便于保存等优势,成为未来书的发展趋向。
抄经,干净的纸都可以,黄纸比较好。
烧经,千万别做,恶业很大,烧经给冤亲债主更是把恶业回向给他们。
学佛,应该知道尊重三宝,不要混杂一些民间信仰的观念。
要回向的话,可以回向抄写、念诵的功德,千万别烧。
《金刚经》、《药师经》、《金光明经》都很好,多多益善。
本文2023-08-05 22:32:0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5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