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波(四川大学古籍所副研究员)详细资料大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尹波(四川大学古籍所副研究员)详细资料大全,第1张

尹波,男,1963年11出生,四川成都人。198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现为四川大学古籍所副研究员。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尹波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63年11月 毕业院校 :四川大学 代表作品 :《古玩宝典》 主要从事宋代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参加了《全宋文》的编纂工作,校点500万字。主编了《古玩宝典》(全10册)、《宋人年谱丛刊》(全12册),担任《宋集珍本丛刊》(全108册)、《儒家德治思想探讨》副主编,合作校点《朱熹集》、电子版《宋会要辑稿》。参加编写了《四库大辞典》、《江万里研究》等。在《文献》、《四川大学学报》、《宋代文化研究》、《大陆杂志》、《文史知识》、《中国图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两次。目前正在进行《儒藏》的编纂,及《魏了翁集》、《蜀中广记》的整理工作。 尹波先生

四川大学教授名单如下:

苏浩、肖明、程沛、冯文骞、李龙玉、王延青、程冲、秦家强、吴锦荣、任世杰、姜猛进、冉起超、白红伟、王跃川、张琴、杨刚、王柯、汪映寒、汤嘉陵、任显诚、冉蓉、刘向阳、刘习奎、李乙文、李瑞海、雷毅、傅强、邓华、陈枫、蔡绪福。

学校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

四川大学简介:

四川大学承文翁之教,聚群贤英才。百余年来,学校先后汇聚了历史学家顾颉刚、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物理学家吴大猷、植物学家方文培、卫生学家陈志潜、数学家柯召等大师。

历史上诸多名人在此求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70位是川大校友。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有36个学科型学院(系)及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

段玉明教授1958年生于四川成都,1987年至2003年曾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历任副所长、所长﹑云南无形文化保护与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1992年被云南省破格评为副研究员﹐ 1996年再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并被列为云南著名社科人才;1995年至1996年度美国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特邀访问学者;1997年至2003年云南省社会科学高级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香港中文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系(今文化与宗教系)哲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佛教与社会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兼任四川峨眉山佛学院客座教授。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段玉明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四川成都 出生日期 :1958年 人物经历,研究方向,学术贡献,主讲课程,获奖记录, 人物经历 1987年至2003年曾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历任副所长、所长﹑云南无形文化保护与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 1992年被云南省破格评为副研究员﹐ 1996年再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并被列为云南著名社科人才; 1995年至1996年度美国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特邀访问学者;1997年至2003年云南省社会科学高级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香港中文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系(今文化与宗教系)哲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佛教与社会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兼任四川峨眉山佛学院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研究,主攻宗教历史与文化。 学术贡献 先后公开发表学术论著300多万字,著有《寺庙与中国文化》、《西南寺庙文化》、《中国寺庙文化》、《中国寺庙文化论》、《中国各民族年节祭会大事典》(合编)、《相国寺——在唐宋帝国的神圣与凡俗之间》、《指空——最后一位来华的印度高僧》、《中国市井文化与传统曲艺》、《宋蒙(元)关系史》(合著)、《大理国史》等专著多种。这些论著多次被国内《新华文摘》、《中国历史学年鉴》、《中国史研究动态》、《人大复印资料》、《宋史研究通讯》、《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台湾《新史学》以及日本《中国史学》、法国《Reyue Bibliographique de Sinologie》、美国《Journal of Chinese Religions》等刊物转载、评论与介绍,其中,寺庙文化系列与大理国史研究尤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被许多大学列为宗教史、民族史的必读参考书籍。 主讲课程 开设有《中国佛教史》、《中国寺庙文化》、《寺观文化史》、《佛典研读》《佛学沙龙》(论文讨论课)等课程。 获奖记录 多次获得各种社科论著奖励。

舒大刚

舒大刚,男。现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兼古籍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文名:舒大刚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重庆市秀山县

出生日期:1959年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西华师范大学

主要成就:曾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孝经学史》

代表作品:《儒家文献学研究》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

职务: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

研究方向:历史文献、儒学文献、巴蜀文献

人物生平

1978年考入西华师范大学历史系,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

1983至1984年,参加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修班学习,结业回校任助教、讲师;

1988年作吉林大学访问学者,师从金景芳先生治经学;

1990年9月考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成为中国古代史专业“先秦文献方向”博士研究生,1993年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工作。先后作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6年晋升为研究员;

1995年5月起,担任古籍所行政职务,历任副所长、所长,连任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兼古籍所所长。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专业博士生导师,招收“宋辽金元文献研究”、“儒学文献研究”、“中国经学史”硕士、博士研究生。

科研成果

主要从事宋代文献、儒学文献研究,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0馀种。先後承担和完成国家重点项目《中华大典·宋辽金元文学分典·元文学部》(240万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教育部省属重点基地项目《三苏全书》(820馀万字,主编二。语文出版社,2000年),与哈佛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合作项目“电子版《宋会要辑稿》”(1400万字)、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宋集珍本丛刊》(108册,线装书局,2004年)。

正在从事200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孝经学史》、“十五”期间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儒学历代学案》整理与新编以及“儒学文献研究与《中华儒藏》编纂”等大型工程。

课题

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儒学文献、巴蜀文献研究,曾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孝经学史》、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儒家文献学研究》、国际儒学联合会项目“历代学案”等课题。担任中国孔子基金会重大项目《儒藏》首席专家兼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巴蜀全书》首席专家兼总编纂。

1“《儒藏》编纂”(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项目,中国孔子基金会重大项目),1997-2015年,首席专家、主编。

2“中国孝经学史”(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3-2005年。

3“儒家文献学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5-2008年。

4“中华大典·宋辽金元文学分典”(国家重点项目。主要负责“元文学部”)1994-1999年。

5“宋元学案补遗”(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2002-2003年。6“苏轼经学三书研究”(教育部高校“古委会”规划项目)2002年。

7“电子版《宋会要辑稿》”(与哈佛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合作项目,负责人)2000-2002年。

8“三苏学案”(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996-1998年。

9“三苏全书”(教育部省属高校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第二负责人)1999-2000年。

10“儒学历代学案”(“211工程”、“985工程”)2002-2008年,主编。

11“宋集珍本丛刊”(“211工程”)2003-2004年,主编。

12“巴蜀文献研究”(四川省政府重点项目“巴蜀文献通史”分卷),2007-2009年。

论文

1苏辙佚文二篇:《诗说》、《春秋说》辑考,《文学遗产》2004年一期。

2敦煌遗书伯3382号《孝经注》作者雏议,《中华文史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3一代文献巨编,百世学术典范,《文学遗产》2007年第二期。

4李白生卒史料新证,《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三期,中国人民大学书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2006年第四期全文转载。

5晚清“蜀学”的地位与影响,《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3期。

6论宋代的《古文孝经》学,《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7谈谈《儒藏》编纂的分类问题,《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四期。

8试论《儒藏》“史部”的分类体系,《史学集刊》2005年第四期。

9再论李白的生卒年问题,《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五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辑2006年第一期。

10《儒藏》笔谈,《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11《苏氏易传》特色小议,《大易集奥》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2《孝经》名义考—兼论《孝经》的成书时代,《西华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13《儒藏》总序,《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9期。

14论《儒藏》“论部”的基本类型,《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第1期。

15《〈儒藏〉:中华学人的神圣使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6《孔子儒学与现代中国大学》,《中国文化报》2006年11,25。

17谁是《中华儒藏》编纂一人-湖湘学人孙羽初,《儒藏论坛》第一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18谈谈《孝经》的现代价值,《寻根》2006年第4期。

19《苏辙新探》序,《诗集传新探》卷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

20《儒藏》“史部”分序,《儒藏论坛》第1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

21《儒藏》“孔孟史志”、“儒林碑传”、“历代学案”三序,《儒藏论坛》第1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22宋代《古文孝经》的流传与研究述评,《宋代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2006。

23《宋集珍本丛刊》总序,《宋集珍本丛刊》第1、108册卷首,北京:线装书局,2004。

24《宋集珍本丛刊》跋,《宋集珍本丛刊》第108册卷末,北京:线装书局,2004。

25《儒藏》“史部”编纂的基本构想,《儒学与当代社会》中册,北京:九洲出版社,2005。

26《儒藏》“论部”编纂的基本构想,《儒教儒学儒商对人类的贡献》,香港:孔教学院出版,2006。

27“王弼传郑学”驳议《史学集刊》2001年第3期。

28《易》墨“义利观”比较研究,《周易研究》1996年第2期。

29《周易》、金文“孝享”释义,《周易研究》2002年4期。

30试论宋人恢复《古周易》的重要意义,《四川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31苏轼《东坡书传》述略,《四川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32苏轼《论语说》辑补,《四川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33苏轼《书传》叙录,《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34苏轼《论语说》流传存佚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35论日本传《古文孝经》决非自我国隋唐时期传入,《四川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36试论大足石刻《古文孝经》的重要价值,《四川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37青城论道古堰颂德《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12期。

38今传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合编之时代与编者考,台湾《中国文哲研究通讯》2002、3。

39宋代“古易五家”恢复《古周易》的重要成就,《大易集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0今传《古文孝经指解》并非原本考,《中华文化论坛》2002年第2期。

41《续修四库全书》收“汉孔安国注”《古文孝经》辨误,《李衡眉先生纪念文集》泰山出版社2002。

42《孝经》释名,《金景芳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

43《苏氏易传研究》序,巴蜀书社2002。

44从先秦早期文献看“孝”字之本义,《中华孝道文化》巴蜀书社2001。

45大足范祖禹书《古文孝经》校正,《宋代文化研究》第11辑,线装书局2002。

46司马光指解本《古文孝经》的源流和演变,《烟台师院学报》2003年第1期。

47敦煌遗书“唐封国写本”并非《古文孝经》祖本考,《_亨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

48巴蜀德孝传统与《古文孝经》之学述论,《儒家德治思想探讨》线装书局2003。

49宋邢_“《孝经》章题”始于玄宗说驳议,《宋代文化研究》第12辑线装书局2003。

50《孝经》名义考—兼论《孝经》的成书时代,《西华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51三苏后代补考,《宋代文化研究》第7辑巴蜀书社1998。

52宋人“王弼传郑学”说辨正,《宋代文化研究》第8辑巴蜀书社1999。

53“推明上古之绝学”的《东坡书传》,《宋代文化研究》第9辑巴蜀书社2000。

54《三苏全书》叙录,《宋代文化研究》第10辑,线装书局2001。

55《毗陵苏氏宗谱》宋代部分事迹考述,《宋代文化研究》第11辑线装书局2002。

56苏过年谱(修订本15万字),《宋人年谱丛刊》第6册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57苏籀年谱(修订本5万字),《宋人年谱丛刊》第7册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58马廷鸾、马端临父子合谱(修订本2万字),《宋人年谱丛刊》第12册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59骊戎考,《吉林大学古籍所建所15周年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60“儒家儒治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儒家德治思想探讨》线装书局2003。

61《金景芳学案》序,《金景芳学案》上册线装书局2003。

62谢无量先生传略,《金景芳学案》上册线装书局2003。

63《易学集成》序,《易学集成》第一册卷首,四川大学出版,1999。

出版物

专著类

1《中国历代大儒》(评传)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年主编兼主撰。

2《春秋少数民族分布研究》(独立)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

3《三苏后代研究》(独立)巴蜀书社1996。

4《孔子的智慧》(独立)台湾跃升文化公司1997。

5《墨子的智慧》(独立)同上四川教育版1996。

6《易玄释老》(合作)四川教育版1996台湾双笛公司繁体字版。

7《孙子的智慧》(独立)四川教育版1996台湾跃升繁体字版。

8《苏轼研究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国际合作(中日韩美合作)。

9《北宋文学家年谱》台湾文津出版社1999年第二作者。

主编类

1《儒家德治思想探讨》线装书局2003主编二。

2《金景芳学案》(上、中、下)线装书局2003主编二。

3《儒藏论坛》(第一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4《中国风雅文化丛书》(全10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5《战国风云丛书》(全6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6《诸子百家智慧》(全9册),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

工具书

1《诸子百家大辞典》(哲学辞典)四川人民2000年合作主编三

2《中华大典》(元文学部。类书)江苏古籍1999年主编一

3《三苏论著篇目索引》(索引)语文出版社2001年独立

4《周易辞典》(常务)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台湾跃升文化繁体字版

古籍整理

1《宋集珍本丛刊》108册,北京:线装书局2004年主编。

2《孔孟史志》13册,《儒藏》“史部”之一总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3《历代学案》23册,《儒藏》“史部”之二总主编兼分部主编四川大学出版2005。

4《儒林碑传》14册《儒藏》“史部”之三总主编兼分部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5《儒林年谱》50册,《儒藏》“史部”之四总主编兼分部主编四川大学出版2005。

6《斜川集校注》,巴蜀书社1997第一注者。

7《廖平选集》(上下)巴蜀书社1998年7月合作。

8《三苏全书》(820万字全20册)语文出版社主编。

9《全宋文》(已出版1-360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主研人员。

10《诸子集成》系列40册,总策划,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人物言论

巴蜀文献:中华文明的重要记录

历史文化记忆是由实物、遗迹、图书和口碑等方式实现的。

对实物、遗迹的考察和研究诞生了考古学;对图书和口碑的整理与研究则是文献学的任务。由于信息承载的完整性、全面性和持久性,决定了文献学成为历史研究中最古老,也是最系统的学科之一。研究历史文化,在很长时间内的很大程度上,成了对历史文献或文化典籍的研究和整理,而文献典籍也成了历史文化繁荣与否的集中反映和突出标志。

历史经验证明,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其文献典籍必然丰富多彩而且数量庞大。换言之,一种文化是否发达,是否持久传承和永世隆昌,文献是否丰富也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历史悠久的中华先民,不仅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也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璀璨的精神文明。这些精神文明成果(也包括部分物质文明成就)都记录于以“经、史、子、集”为分类体系的数十万种图书资料中,它们是中华文化(也是人类文明)灿烂宝库的主体内容,它们既永恒地记录了过去历史的辉煌,也将持久地点燃人类智慧,照亮着人们生生不息、进德修业的漫漫长路。中华文明是否能够健康发展并持久繁荣,甚至中华民族是否真正实现伟大复兴,不仅取决于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借鉴和运用,而且也取决于是否能对这些文献典籍所记载的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弘扬。

一国如此,一个地方也不例外。一方富庶,其文化必兴;而文化若兴,其文献必富。于是“故家乔木”、“文献旧邦”,就成为评价一个地方历史文化底蕴的专用名词。

巴蜀地区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摇篮。这里水土肥沃,气候湿润,物产丰富,号称“陆海”、“天府”,自古就是人类繁衍生息的乐园。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孕育发展的沃壤。岷峨毓秀,江汉炳灵,这里不仅有距今204万年的“巫山猿人”、旧石器晚期的“资阳人”,有大禹治水、蜀王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和巴王廪君等优美动人的历史传说,而且还有长江三峡古文化遗址群和成都平原古城文化遗址群等重大发现。不仅有世界上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人类最早利用天然气的“火井”,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等经济建设成就;也有历史悠久、魅力横生的“巴蜀古文字”、“三星堆”、“金沙”为代表的青铜文明,还有首创并主撰于巴蜀的集地理、志怪于一体的世界奇书《山海经》,这里还是政府首开学宫传播儒家“七经”从而形成历久弥新“蜀学”传统的地方,还是最早发明和运用雕版印刷术的地区之一,至今还保存着国内仅有年代最早的印刷品(同时也是世界上保存最早印刷品之一)《陀罗尼经咒》。巴蜀地区还以其丰富的物产和悠久的文化资源,哺育出一代又一代文化名贤和“蜀学”精英,有司马相如、陈子昂、李白、苏轼、张问陶等文学家,有扬雄、卫元嵩、赵蕤、李鼎祚、房审权、来知德等《易》学家,有张_、唐甄、刘沅等思想家,有洛下闳、王灼、秦九韶等科学家,有陈寿、常璩、李焘、李心传等史学家,有魏了翁、虞集、杨慎、李调元等文献学家和博物学家,还有严君平、郑子真、赵蕤、陈抟等大德隐士君子,有杨锐、刘光第、廖平、宋育仁等经学家和改良学者。此外,还有李阳冰、文与可、苏轼、张问陶等书画名家,有张道陵、张鲁、宗密、马祖道一、杜光庭等宗教学者等等。他们都应时而生,卓然振起,以天下为己任,勇为天下创,创造了“文章冠天下”、“蜀学垂无穷”以及“易学在蜀”、“天数在蜀”、“宗教在蜀”、“史学在蜀”、“方术在蜀”等一个个文化奇观,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

四川是文化大省,也是文献富省,历代学人的文化创造为我们留下了汗牛充栋、丰富多彩的文献典籍。据不完全统计,巴蜀古代文献多达5000余种,现存者超过3000部。不仅数量庞大、内涵丰富,而且风格各异,形式多样。大而言之,遍及经、史、子、集,举凡《四库全书总目》经部10类、史部15类,类类齐全;子部14家、集部4家,家家咸有。举凡地理之沿革、政治之兴替、经济之发展、文化之繁荣、军事之胜负、社会之变化、风俗之移易,以及思想之精妙、奇士之风雅、民族之风貌,无不应有尽有。

研究巴蜀上古史,有《山海经》、《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文献;研究秦统一后的四川历史文化,则有《华阳国志》、《蜀_杌》、《蜀中广记》、《蜀典》、《蜀故》、《蜀都碎事》等,其中特别是《蜀中广记》收集文献相当丰富,内容十分广博。研究巴蜀的地理、风俗、物产等,则有《蜀水经》、《蜀水考》,历代所撰《总志》、《通志》以及各府州县志,甚至各种山川志(如《峨眉山志》、《青城山志》、《嘉陵江志》等)和名人游记(如《入蜀记》、《吴船录》、《秦蜀驿程记》等);如果要考察“蜀学”的发展史,既有《蜀学编》、《四川儒林文苑传》、《拟四川艺文志》等综合著述,还有蜀学大家所撰的学术专著:在《易》学上有李鼎祚《周易集解》、苏轼《东坡易传》、来知德《周易集注》、刘沅《周易恒解》等;史学上有陈寿之《三国志》、常璩之《华阳国志》、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及《朝野杂记》、李焘《续通鉴长编》;文学上有相如扬雄之辞赋、陈子昂李白之诗歌,三苏父子之文章;科技上有冯鉴《续事始》、李石《续博物志》、唐慎微《证类本草》、秦九韶《数书九章》;子学上则有严遵《道德指归》、苏辙《老子解》、唐甄《潜书》等;术数则有扬雄《太玄》、卫元嵩《元包》;宗教则有张道陵《老子想尔注》、李荣《老子解》、彭晓《参同契注》、宗密《华严经疏》、释绍叟《五家正宗赞》、释性统《续灯正统》等;民族则有樊绰《蛮书》、来保《平定金川方略》、阿桂《平定两金川方略》、赵翼《平定两金川述略》、李心衡《金川琐记》等,无不多姿多彩,应有尽有。

除内容丰富外,巴蜀文献还具有很强的开拓性和创新性。扬雄《太玄》、《法言》,肇开拟圣仿经之先河;常璩《华阳国志》,首成地方总志之典范;赵崇祚《花间集》、苏轼《东坡乐府》,树立宋词婉约、豪放二派之风格;昝殷《经效产宝》、《食医心鉴》、陈士良《食性本草》、王灼《糖霜谱》、唐慎微《证类本草》,始得妇科学、食疗学、制糖学、方剂学之先声。至于扬雄《方言》之开方言研究新领域,李鼎祚《周易集解》首集汉易之大成,魏了翁《周易集义》首集宋易之精义,杜大_《琬琰集》之开碑传新史体,杨慎“古音”六书之创辟明代古音学途轨等等,皆是蜀人树之风声、成其典范的,真是“大雅出巴蜀,文章焕星斗”!

丰富多彩的巴蜀文献,既是巴蜀文化的主体载体,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记录。研究巴蜀文化乃至中华文明,固应首当关注和整理这些巴蜀文献,充分发掘其中的文化精华。而总结历代治蜀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凸显和表彰历代巴蜀学人敢为天下先、勇为天下创的原创精神和人文底蕴,对重振巴蜀文化、发展巴蜀文明也不无借鉴意义。在实施“文化兴川、文化强国”战略的当代社会,在充分学习与吸取世界先进文化,大力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我们似乎再也不能长此地“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矣!一项由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批准、国家社科基金委托的重大项目《巴蜀全书》编纂,为我们全面地调查巴蜀历史文献,系统地整理巴蜀精品文献,科学地保护巴蜀善本文献,提供了很好机缘。做成、做实、做好这件事,是我们告慰于巴蜀历代先贤,服务于巴蜀当代建设,嘉惠于巴蜀后代学人的光荣使命,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历史任务。

四川大学(Sichuan University),简称“川大”,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 “211工程”、“985工程”

2学科优势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是在四川大学最古老的系科——历史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现有民族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旅游管理、会展与节事管理、酒店管理7个学术型硕士专业以及文物与博物馆、旅游管理2个专业型硕士专业,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旅游管理、藏区历史、经济与社会发展、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6个博士专业,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3个博士后流动站。

3招生专业及考试科目

从图中可以得知中国史区分方向还是蛮多,选择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同学会多一些,竞争要大一点而其他方向选择的人数较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程度选择研究方向。

4参考书目

1 川大没有指定教材,但是秋秋老师推荐看钱穆《国史大纲》 (最好买繁体竖排版的实体书)、李侃《中国近代史》、陈廷湘《中国现代史》

2《国史大纲》比较难,如果看的过程中觉得困难可以直接换成别的中国史教材,根据个人的时间来选择,如果时间少可以看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时间充足可以看朱绍侯、张传玺这些人的版本

3 个人觉得哪个版本的书都差不多,因为历史大事其实就是那一些,通过教材理清中国史的基本脉络即可,川大并不会直接考教材上的内容,所以看哪本教材没有那么绝对

5学费学制

学制:3 年

学费:7200元/生/年

6分数线及报考情况

从图中可以得知中国史区分数线有大小年之分,在同类高校中属于较高的分数,报录比也比较高,所以大家在选择川大中国史专业时要合理评估自身复习水平才可以一战成硕。

7复试内容及细则

复试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5分钟,其中前5分钟为个人自述(分享屏幕PPT展示);后20分钟为专业课程抽题问答、专家提问等。复试重点考查学生思政品德、创新能力、专业素质和能力、综合素质和能力。

各专业的专业课复试内容可以滑到前面考试科目看

胡昭曦

胡昭曦(1933年-2019年11月3日),四川自贡人,曾就读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后留校任教。中共党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指导教师,四川省首批学术带头人。

2019年11月3日,胡昭曦病逝于成都,享年87岁。

中文名:胡昭曦

外文名:zhaoxiHu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四川自贡

出生日期:1933年

逝世日期:2019年11月3日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四川大学

信仰:无神论

主要成就:四川省首批学术带头人

代表作品:四川古史考察札记、巴蜀历史文化论集、巴蜀历史考察研究

职称:教授

人物生平

1947年9月~1950年7月,在旭川中学读书(高中第八班),其间于1949年加入中共地下外围组织“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联合会”。

1950年8月~1951年1月,在旭川中学教导处工作(经管学生与青年团工作)。

1951年2月~1951年7月,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西南团校学习,此后至1956年8月,在共青团自贡市委工作。

1956年9月~1961年7月,在四川大学历史系读书(五年制)。

1983年起,他先后任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部主任、图书馆馆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亦曾任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等。

1992年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99年被批准为首批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多次荣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03年5月离职休养。

2019年11月3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胡昭曦病逝于成都,享年87岁。胡昭曦的遗体告别仪式于11月5日上午在成都市东郊殡仪馆举行。

社会职务

曾任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部主任、校图书馆馆长、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四川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情报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副会长等。现为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及四川省历史学会、四川省地方志协会、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四川省蜀学研究会、四川省朱熹研究会、四川省客家研究中心等学术团体顾问。

在四川大学,担任本科和研究生教学40多年,为本科生开出过多门有关中国古代史的基础课和选修课,已培养硕士14名、博士7名,指导博士后3名。

研究方向

科研工作以宋史和巴蜀历史文化为主攻方向。

胡昭曦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和研究,先后出版专著16部、发表论文约150篇,在宋史和巴蜀历史文化研究领域贡献卓著。他长期活跃于宋史研究领域,在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南宋后期历史研究的拓展,以及宋代学术文化史研究的推进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先后出版《宋末四川战争史料选编》《宋蒙(元)关系史》《宋代蜀学研究》《胡昭曦宋史论集》等著作,在海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胡昭曦还是巴蜀历史文化研究的热心推动者和重要践行者,先后出版《王小波李顺起义考述》《张献忠屠蜀考辨——兼析“湖广填四川”》等著作。

学术成果

曾承担或参加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已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10余部(含合作),

主要著作

《张献忠屠蜀考辨——兼析“湖广填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3月。

《王小波李顺起义考述》,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

《四川古史考察札记》,重庆出版社,1986年9月。

《宋理宗·宋度宗》(胡昭曦、蔡东洲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7月。

《胡昭曦宋史论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

《四川书院史》,巴蜀书社,2000年2月;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巴蜀历史文化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5月。

《宋代蜀学论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

《巴蜀历史考察研究》,巴蜀书社,2007年3月。

《旭水斋存稿》,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

古籍整理研究方面,参加过《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大辞典》部分宋史条目的撰稿和《郭沫若全集》部分历史论著的整理;整理(编纂)出版《四川郡县志(宋元部分)》、《圣教入川记·五马先生纪年》、《宋末四川战争史料选编》、《王小波李顺起义资料汇编》。

主编

《宋蒙(元)关系史》,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年8月。

出版《中国野史集成》,四川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善本、丛书、地方志、1949年前报刊四个目录和四川省高校图书馆馆藏古籍善本联合目录等。

获得奖励

1985年被评为“成都市先进教师”,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次(内荣誉奖1次,二、三等奖各2次)。

人物评价

讣告这样评价他:“胡昭曦教授一生勤勉,精进不已,硕果累累。”

#考博# 导语 无 从华西临床医学院研究生部获悉,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21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已公布,具体详情如下:

  根据《四川大学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实施办法》,经对初试和复试成绩的综合认定,学校审批后,华西临床医学院2021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工作已基本结束,现公示复试成绩、拟录取名单。

 公示期10天,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实名向学院“研究生复试工作举报受理小组”致电反映(联系电话:028-85421812),公示期满,所有信息一律不得更改。

 一、体检

 请拟录取的考生,在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1寸照片贴体检表)完成体检,于2021年5月25日前将加盖公章的体检表寄(送)回学院。

 二、政审函和调档函

 1所有拟录取的全日制非定向考生(含推免博士)需领取调档函,请于2021年5月24日--5月28日到华西临床医学院第八教学楼研究生部210办公室领取调档函(如不在成都可委托他人代领,代领人必须有委托人亲笔所写的书面委托书、身份证复印件、代领人的身份证原件)。成都市外如需邮寄的同学,请于5月28日上午12点前,填写以下链接登记邮寄地址等信息,学院将于5月底统一邮寄,逾期未登记者请自己领取或者委托他人代领。

 2政审函请联系所在单位填写并加盖鲜章,办理完成后,于6月5日前寄(送)回我院。考生政审合格后,方能发放录取通知书。

 3应届生的档案在毕业后由本科所在学校直接邮寄到我院;往届生的人事档案需在7月10日前寄(送)回,予以审查。

 4定向生、对口支援的考生需完成政审,于7月初到我院签定合同,外地需要邮寄合同的考生,请登录上述链接登记邮寄地址。

 5四川大学本校的应届毕业生及本院职工不需领取调档函和政审表。

 6少民骨干计划的考生需要进行政审,调档函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领取。

 材料接收单位: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材料接收地址:成都市国学巷37号华西医院第八教学楼研究生部210办公室

 联系人及电话:张老师、邓老师028-85421812邮政编码:610041

 三、党组织关系的转接、奖助金评定

 请留意录取通知书及附件中的相关说明。户口、档案、组织关系等相关事宜可咨询学校相关管理部门:

 1四川大学保卫处: http://bwcscueducn/

 咨询学生集体户口迁出、迁入手续,办理集体户口证明等相关手续,电话:028-85402457

 2四川大学档案馆:咨询学生人事档案及学位档案的管理工作,电话:028-85466133

 3四川大学党委组织部: http://zzbscueducn/indexhtm

 咨询研究生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电话:028-85422249廖老师

 省外转入:省外转入新生党员需在全国党员信息系统进行网上转接,同时开具纸质介绍信。(1)全国党员信息系统转接:转入党支部名称为“中共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2021级研究生支部委员会”;(2)纸质介绍信转接:介绍信抬头为:“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党建工作处”介绍信去往单位为“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介绍信一式三联,需将第二联和第三联一并交至我校;介绍信应填写规范,不能随意涂改;介绍信右下角应为县级及其以上单位党组织盖章。新生党员于新生报到时将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交至辅导员处,由研究生部统一收齐后交至院党委组织部。

 省内党员。只需通过全国党员信息系统转入:转入党支部名称为“中共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2021级研究生支部委员会”。

 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预备党员组织关系转入时,如预备期未满,调出单位党组织应同时将培养、教育、考察材料同步完整转接;在研究生报到前预备期满的,需在调出单位党组织转正后再办理组织关系转出。

 4四川大学团委: http://tuanweiscueducn/indexhtm

 关于华西临床医学院2021级研究生团员团组织关系线上转接的通知,团员本人或原就读学校团组织登录“网上共青团·智慧团建”系统( https://zhtjyouthcn/zhtj/signin )申请团组织关系转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21级研究生学社衔接临时团支部”。后续详见学院党团组织转接的通知。咨询电话:028-85422058

 四、其它注意事项

 1我院近期接到考生反映:有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学院导师有招生指标,能够直接录取或破格录取,利用考生急于走“捷径”心理,打电话通知考生协助录取、骗取考生钱等。我院特此说明:我院在招生复试过程中,不会有任何导师本人打电话通知面试、打钱等,如有考生接到此类诈骗电话,联系我部028-85421812,并及时报警,以防上当受骗!

 2录取通知书的发放预计在7月初,请同学们关注研究生部网站通知。

 3拟录取考生请按照录取通知书上的报到时间到校,不得提前到校。

 4因录取指标有限,部分参加了复试的考生未能被录取,在此深表遗憾,如有已经选择工作放弃读博的同学请及时告知我们,以便为其他同学留下求学机会。

四川大学历年文学类考研录取线

年份 类别 总分 单科不低于(100)|(150)

2010 文学类(不含艺术学)340 50|75

2009 文学类(不含艺术学)340 54|81

2008 文学类(不含艺术学)350 58|87

2007 文学类(不含艺术学)345 55|83

2006 文学类(不含艺术学)350 56|84

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生导师情况简表

学科点及研究方向 姓 名 职 称 导 师 招生对象 指导方向 备注

文艺学(博士)

01中国古代文论

02文艺美学

03文化与文论

04文艺理论

05艺术美学

06美学与文化设计

文艺学(硕士)

01文艺理论与批评

02文艺美学

03 中国文化与文论

04 西方文化与文论

05 当代审美文化 冯宪光 教 授 博 导 博士 1文艺学2文化批评 1,副博导以指导硕士生为主,并负责指导部分博士生。

2,姓名后加号的是校外导师。

3,导师指导的研究方向,先列本专业的,再列相关专业研究方向。

4,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两个专业招收硕博连读生。

李益荪 教 授 博 导 博士硕士 1文艺学

阎 嘉 教 授 博 导 博士硕士 1文艺学2文化批评

吴兴明 教 授 博 导 博士硕士 1文艺学2文艺与传媒

黄宗贤 教 授 博 导 博士 1文艺学

马 睿 副教授 副博导 硕士博士 1西方文化与文论

刘文勇 副教授 硕 导 硕士 1中国文化与文论

傅其林 副教授 副硕导 硕士 1文艺美学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与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合作)

01汉语应用与规范

02对外汉语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

01对外汉语教学

02现代语言学理论

03中外语言与文化比较研究 杨文全 教 授 副博导 硕士博士 1对外汉语2现代汉语

邓时忠 教 授 副博导 硕士 1对外汉语2比较文学

刘春卉 讲 师 副硕导 硕士 1对外汉语

刘 荣 副教授 硕 导 硕士 1对外汉语

王永场 副教授 硕 导 硕士 1对外汉语

雷 莉 副教授 硕 导 硕士 1对外汉语

汉语言文字学(博士)

01汉语词汇史

02汉语语法史

汉语言文字学(硕士)

01上古汉语研究

02中古及近代汉语研究

03现代汉语研究

04汉语方言研究 赵振铎 教 授 博 导 博士 汉语言文字学

向 熹 教 授 博 导 博士 汉语言文字学

俞理明 教 授 博 导 博士 1汉语词汇史2汉语语法史3汉语应用与规范4对外汉语

蒋宗福 教 授 博 导 博士硕士 1汉语词汇史2汉语语法史3中古近代汉语研究4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博连读生1人)

雷汉卿 教 授 博 导 博士硕士 1汉语词汇史2汉语语法史3中古近代汉语研究4对外汉语

杨光荣 教 授 硕 导 硕士 1上古汉语研究 2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谭 伟 副教授 硕 导 硕士 1上古汉语研究2中古近代汉语研究

肖娅曼 副教授 硕 导 硕士 1现代汉语 2对外汉语

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

01中国俗文化文献

02古典文学文献

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

01中国古典文献学

02中国古典文学文献

03中国俗文化文献

04宗教文献

05敦煌文献

佛教语言文学(博士,与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合作)

01佛典语言

02佛教文学

03佛教文献

佛教语言文学(硕士)

01佛典语言

02佛教文学

03佛教文献

04宗教信仰文化

05中外宗教信仰文化交流 项 楚 教 授 博 导 博士 1中国俗文化文献学2敦煌文献3佛教语言4佛教文献5中国古代俗文学6汉语词汇史

祝尚书 教 授 博 导 博士硕士 1中国古典文献学2中国古代文学

罗国威 教 授 博 导 博士硕士 1中国古典文献学2中国古代文学

张 勇 教 授 博 导 博士硕士 1中国俗文化文献(含硕博连读生1人)2古典文学文献3敦煌文献4佛教文献,

刘文刚 教 授 博 导 博士硕士 1古代文学文献2唐宋文学

刘长东 教 授 硕 导 硕士 1宗教文献2文化人类学

何剑平 副教授 硕 导 硕士 1敦煌文献2佛教文学

伍晓蔓 讲 师 副硕导 硕士 1佛教文学2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博士)

01中国古代俗文学

02唐宋文学

03明清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

01先秦两汉文学

02魏晋南北朝文学

03唐宋文学

04元明清文学

05中国文化与文学 周裕锴 教 授 博 导 博士硕士 1唐宋文学2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博连读生1人)

马德富 教 授 博 导 博士硕士 1中国古代文学

沈伯俊 教 授 博 导 博士硕士 1元明清文学

谢 谦 教 授 博 导 博士硕士 1明清文学

刘黎明 教 授 硕 导 硕士 1先秦两汉文学2中国文化与文学3文学人类学

吕肖奂 教 授 硕 导 硕士 1唐宋文学

王 红 副教授 硕 导 硕士 1唐宋文学2魏晋六朝文学

何江南 副教授 硕导 硕士 1先秦两汉文学

黄 勇 副教授 副硕导 硕士 1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

李 瑄 讲 师 副硕导 硕士 1明清文学

张朝富 讲 师 副硕导 硕士 1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

01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

02中国当代诗歌

03 海外华文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

01中国现代文学史

02中国现当代诗歌

03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

04 中国现当代小说

05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与流派 李 怡 教 授 博 导 博士 1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2中国当代诗歌

曾绍义 教 授 硕 导 硕士 1中国现当代文学

毛 迅 教 授 副博导 硕士博士 1中国现当代文学 2文化批评

张 放 教 授 硕 导 硕士 1中国现当代文学2文艺学

陈思广 副教授 硕 导 硕士 1中国现当代文学

干天全 副教授 硕 导 硕士 1中国现当代文学

姜 飞 讲 师 副硕导 硕士 1中国现当代文学

陈方竞 教 授 博 导 1中国现当代文学

王富仁 教 授 博 导 1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文文学(博士)

01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文化

文学人类学(博士)

01文学人类学

02文化遗产与人类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

01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02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文学人类学(硕士)

01文学人类学

02民俗学

03宗教人类学

04媒体人类学 徐新建 教 授 博 导 博士硕士 1文学人类学2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含硕博连读生1人)

毛建华 教 授 硕 导 硕士 1民俗学

李祥林 研究员 硕 导 硕士 1文学人类学

罗庆春 教 授 硕 导 硕士 1文学人类学2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李春霞 讲 师 副硕导 硕士 1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

01比较文学与比较诗学

02欧美文学

03中外文化与文学

04俄苏文学

05 当代西方文论

06 中外文学关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

01比较诗学

02英美文学

03俄国文学

04西方文学思潮与文论

05中外文学比较 曹顺庆 教 授 博 导 博士 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文艺学

王晓路 教 授 博 导 博士硕士 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含硕博连读生1人)2文化批评

刘亚丁 教 授 博 导 博士硕士 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含硕博连读生1人)

靳明全 教 授 博 导 博士硕士 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赵毅衡 教 授 博 导 博士硕士 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中国现当代文学

杨武能 教 授 博 导 博士 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易 丹 教 授 副博导 硕士博士 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中国现当代文学

冯 川 教 授 副博导 硕士博士 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伍厚恺 教 授 硕 导 硕士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张 怡 副教授 硕 导 硕士 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邱晓林 副教授 副硕导 硕士 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叶舒宪 教 授 博 导 博士 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文学人类学

蒋承勇 教 授 博 导 博士 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吴泽霖 教授 博导 博士 1俄苏文学

罗 婷 教 授 博 导 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冯亚琳 教 授 博 导 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彭兆荣 教 授 博 导 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文化批评(博士)

01文化研究

02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

03文化产业研究

04文化遗产研究

文化批评(硕士)

01文化研究

02文化产生运作与管理 本专业由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广播影视文艺学三个专业联合培养,导师见相关专业。

文艺与传媒(博士)

01文化与传媒

02文艺与传媒

文化与传媒(硕士)

01文化设计与研究

02传播媒体学

设计美学

04西方传媒理论研究 本专业由文艺学、广播影视文艺学、新闻学三个专业联合培养,导师见相关专业。

广播影视文艺学(博士)

01广播电视文艺与文化

02影视文艺美学

广播影视文艺学(硕士)

01影视理论与批评

02广播电视新闻研究

03影视史研究

04比较影视研究

05电视剧研究 欧阳宏生 教 授 博 导 博士 1广播影视文艺学2广播电视新闻研究3文艺与传媒

蔡尚伟 教 授 博导 博士硕士 1广播影视文艺学2新闻传播史论研究3文艺与传媒4广播电视新闻

黎 风 教 授 副博导 硕士博士 1广播影视文艺学2影视传播研究

曹俊兵 副教授 硕 导 硕士 1广播影视文艺学2影视传播研究

侯 洪 副教授 硕 导 硕士 1广播影视文艺学2广播电视新闻研究3国际新闻传播

肖 薇 教 授 硕 导 硕士 1广播影视文艺学2文化批评

新闻学(博士)

01新闻业务研究

02新闻传播史论研究

03广播电视新闻研究

新闻学(硕士)

01新闻业务研究

02广播电视新闻研究

03新闻史论研究

04传媒经营研究

05国际新闻传播 邱沛篁 教 授 博 导 博士硕士 1新闻学2文艺与传媒

蒋晓丽 教 授 博 导 博士硕士 1新闻学2网络传播研究3文艺与传媒

尹韵公 教 授 博 导 博士 1文艺与传媒2新闻学

吴 建 教 授 硕 导 硕士 1新闻业务 2广告研究

张小元 教 授 硕 导 硕士 1新闻史论

周啸天 教 授 硕 导 硕士 1新闻学

朱 天 副教授 硕 导 硕士 1广播电视新闻

姜 英 副教授 副硕导 硕士 1新闻业务

操 慧 副教授 副硕导 硕士 1新闻业务

陈雪奇 讲 师 副硕导 硕士 1新闻业务

罗 飞 讲 师 副硕导 硕士 1新闻业务

传播学(硕士)

01传播理论研究

02广告研究

03编辑出版研究

04影视传播研究

05网络传播研究 杨效宏 副教授 硕 导 硕士 传播学

蒋荣昌 教 授 硕 导 硕士 传播学

杨晓明 教 授 硕 导 硕士 传播学

彭 虹 副教授 硕 导 硕士 传播学

李 苓 教 授 硕 导 硕士 1编辑出版研究2新闻业务研究3传播理论研究

吴 琳 讲 师 副硕导 硕士 1编辑出版研究 2新闻史论研究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