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做染料的植物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2收藏

可以做染料的植物,第1张

1、栀子

栀子是秦汉以前应用最广的**染料,栀子的果实中含有酮物质栀子黄素,还有藏红花素等,用于染黄的物质为藏红花酸。古代用酸性来控制栀子染黄的深浅,欲得深**,则增加染中醋的用量。

用栀子浸液可以直接染织物成鲜艳的**,工艺简单,汉马王堆出土的染织品的**就是以栀子染色获得的。但栀子染黄耐日晒的能较差,因此自宋以后染黄又被槐花部分取代。

2、红花

古代可以染红色的染料虽然还有茜草,但茜草为土红、又需要较为复杂的媒染工序,而红花所染为“真红”,而且可直接在纤维上染色,故在红色染料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红色曾是隋唐时期的流行色,唐代李中的诗句“红花颜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形象地概况了红花非同凡响的艳丽效果。

3、蓼蓝

蓼蓝是一些地区主要天然植物蓝色染料的原材料,苗、侗、瑶、布依等少数民族大量使用蓼蓝加工扎染和蜡染民族工艺品等。

蓼蓝喜温暖和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粘壤土和沙壤土,粘土次之,沙土,砂砾土不适合蓼蓝生长,蓼蓝在高燥地生长不良。

4、蓝草

染料蓝草是指可以制造靛蓝染料、用于染布的多种植物的统称,跟花卉兰草不可混淆,二者外观、科属、成分、名称完全不同。其实蓝、蓝草是古代的叫法,近代民间一般都统称其为蓝靛。

5、薯莨

过去薯榔除了用来染衣服及纱线外,也大量地用来染棉麻编制的鱼网,这主要是因薯榔富含单宁酸及胶质,染色之后能加强纤维韧性,并防止海水腐蚀鱼网纤维之故。另外,先民也以薯榔鞣制皮革,据说也曾有不小的产量。

-蓼蓝

-红花

-栀子

-蓝草

-薯莨

形容栀子花的有名诗句有:

碧护浓香琼护幽,市人如海走香球。—— 宋·杨万里《栀子花》。

一痕春寄小峰蛮,薝卜香清水影寒。玉质自然无暑意,更宜移就月中看。—— 宋·朱淑真《栀子花》。

赋诗留去者,岂是竞攀援。—— 唐·杜甫《栀子》。

栀子树难栽,葱岭值青天。—— 唐·李贺《南园十三首》。

以上是形容栀子花的有名的诗句

栀子花,花如其名,洁白如雪,清香扑鼻。它的形态优美,叶片翠绿,花朵娇艳,层层叠叠的花瓣宛如雪花般轻盈飘逸。栀子花的香气清新淡雅,如同一抹清晨的阳光,温柔地照亮了整个房间。栀子花开放时,花瓣一层层地舒展开来,如同少女般优雅地展现自己的美丽,让人心醉神迷。不仅如此,栀子花还象征着永恒的爱情,许多人将它作为爱情的象征,送给心爱的人,表达对他们永恒的爱的承诺。在凋谢之后,栀子花依旧绽放着属于它自己的美丽,洁白如雪的花瓣仿佛在告诉人们:生命虽然短暂,但是我们依旧要珍惜它,尽情地享受它的美好。栀子花的美丽、清香、纯洁和坚韧,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坚强。即使在风雨中,栀子花也会坚定地绽放,向世界展示它的美丽和生命力。

栀子。

栀子,是我国古代种植最广泛,运用最多的**染料,早在秦汉时期就是帝王专用服饰染料之一。

栀子是秦汉以前应用最广的**染料,栀子的果实中含有酮物质栀子黄素,还有藏红花素等,用于染黄的物质为藏红花酸。《汉官仪》记有:“染园出栀、茜,供染御服。”说明当时染最高级的服装用栀子。

古代用酸性来控制栀子染黄的深浅,欲得深**,则增加染中醋的用量。用栀子浸液可以直接染织物成鲜艳的**,工艺简单,汉马王堆出土的染织品的**就是以栀子染色获得的。但栀子染黄耐日晒的能较差,因此自宋以后染黄又被槐花部分取代。

栀子的产地生境:

栀子原产于中国,现分布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香港、广西、海南、四川、贵州和云南,河北、陕西和甘肃有栽培;生于海拔10-1500米处的旷野、丘陵、山谷、山坡、溪边的灌丛或林中。

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太平洋岛屿和美洲北部,野生或栽培。

初夏方至,梅雨未歇,正是京城最难熬的时节。一间宅院中,一位贵族打扮的俊美少年正慵懒地卧着,以胳膊支着头,百无聊赖地望着院子里的花草发呆。

“公子!公子!”家仆打扮的人由外面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那位姑娘回信了!”说罢他将一封信置于案上,信封颜色淡雅,还附了一枝芳香四溢的栀子花。

那位公子顿时来了精神,一跃而起。

家仆说道:“不枉公子这些日子的苦心,我就说嘛,这京城里还有哪位姑娘能对我家公子的求爱视而不见呢。”

公子展开信笺,却发现那不过是一张**的纸,纸上空空如也。他皱起眉头问家仆:“她只交给你了这个?”

家仆见主人不悦,也有些慌张,小心翼翼地说:“是啊,别无他物。这姑娘也真是个怪人。”

公子一手拿着无字的信笺,一手举着栀子花,百思不得其解。

家仆劝道:“公子,不然就算了吧。不过是个缝殿寮的女官而已……”

公子根本不在意家仆的话,一心揣测着姑娘的意图。忽然,他茅塞顿开般点了点头,说道:“栀子花又名‘无言花’,这姑娘必定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无法对我表明。越是如此,我越要问个清楚,忠平,备纸墨!”

忠平觉得自己的主人已走火入魔,却也无可奈何。

那之后,公子每日都托人送书信和礼物,但依然没有收到姑娘的任何回音。公子便把那栀子花插在瓶中,茶不思饭不想地对着它出神。每当忠平进来,就急切地问:“那位姑娘可曾回信?”然而得到的总是令人垂头丧气的回答。

这一日忠平又空手而归,却带来了一些情报。“公子,我向缝殿寮的人打听了一下,那位姑娘平素就有些怪异,她非聋非哑,却从不与任何人交谈。”

“是吗。怪不得她送我栀子,正应了这‘无言花’之名啊!”

“恕忠平多嘴,公子为何会对那样的姑娘念念不忘呢?这京城里为您的绝世美貌所倾倒的名门闺秀数不胜数,京城第一贵公子橘少将可不是浪得虚名啊。”

橘少将把玩着栀子花道:“浓艳雍容的花朵再好,看多了也不免腻烦。偶尔看到这般清雅秀丽的花,方有出尘绝俗之感呢。”

忠平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公子啊,四季之花种类虽多,公子也不能一味沉迷于百花丛中啊。近卫府那边又来人催问了,前几日公子以‘物忌’为由未去当值,如今都过了好几日……”

橘少将满不在乎的说:“那就说我偶感风寒,身体不适吧。”

“公子,您这样我怎么跟夫人交代呢?”

“放心,母亲看到我这副放浪形骸的样子,反而会更安心呢。”

忠平也不好再说什么,气氛有些僵。

橘少将望着满院的花草说:“忠平啊,你看这些花开得多么绚烂啊。可是只要一出梅雨,它们就会纷纷从枝头落下,我们就再也看不到了……”

“公子,花明年还会再开的。”

橘少将摇摇头:“明年的花岂会与今年的花相同?就如同人一样,可以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地绵延下去,但每个人活在这世上的时间,就只有短暂的一瞬。所以啊,必须纵情享乐才是……”说到这里,他忽然想到了什么,“对了,你明天去宫里告假之后,再去那姑娘的住处,就说我忽染重病,情况危笃。我想她定会前来的!”

忠平只好苦笑着点了点头。

入夜,月华如练。京郊的大路上驶来一辆马车,在一处古刹前停下。忠平将一位白衣姑娘搀下马车,指着寺庙的山门说:“我家公子就在此处。”

姑娘皮肤白皙,眉目清秀,虽身份低微,却有一种大家闺秀之气。她环视四周:破旧不堪的山门已被斑驳的杂草覆盖,房檐上结了层层的蜘蛛网,像是荒废已久。

见姑娘有些踌躇,忠平解释道:“虽然此寺院破落了些,但里面的僧人法力高强,我家夫人特地请他们为公子念咒祛除灾异。姑娘莫要担心,随我一同进去探望公子吧。”

白衣姑娘将信将疑地进了寺庙,里面气氛更加阴森,了无人烟,只有一处传出朦胧的光。忠平推开拉门,只见橘少将面色苍白地睡在病榻上。忠平深施一礼退了出去。

姑娘不知所措地站了一会儿,见橘少将沉眠正酣,便小心翼翼地跪在地上一步步地靠近他。借着幽暗的灯光,她第一次看清他的容貌。那是一张连天神都会妒忌的俊美面庞,她似是被一种深不可测的力量吸引,目光竟无法从他的脸上移开。

这时,橘少将突然睁开了眼睛,他一把握住姑娘的手,将其揽入怀中。大吃一惊的姑娘发出尖叫,推开橘少将的手,退回到房间一角。“你……你要做什么?”

橘少将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和凌乱的长发,面带笑意地吟了一首和歌:“衣如棠棣色,主人是谁家?有问无答语,因是无言花。怎么,无言花今日终于开口了么?”

姑娘的恐惧消退后,面露愠色,一言不发地盯着橘少将。

橘少将微微施礼:“姑娘恕罪,只因在下爱慕姑娘情切,姑娘又全无回应,只好出此下策,约姑娘到此一叙衷肠,唐突之处还望姑娘海涵。”

姑娘半信半疑地望着橘少将,任凭他说什么都默不作声。

“姑娘为何不做声呢?是有何难言之隐,抑或是……怕人听出你的异乡口音呢?”

姑娘倒吸了一口冷气,怔怔地望着橘少将。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姑娘并非本邦之人吧。”

姑娘咬着嘴唇低头沉思,半晌才开口道:“小女本是高丽人氏,名唤阿里。”

橘少将点点头:“看来我没有记错,我们曾经见过面吧。就在这紫云寺之中。”

“紫云寺?此处是……?”阿里惊愕地环视废弃的寺庙。

“是啊,看来姑娘还记得。这紫云寺因妖物作祟,已废弃多年了。我自记事起就住在这寺中修行。记得我八岁那年,高丽有位著名的‘人相见’随使节来朝,王子皇孙、达官显贵都纷纷邀他观相。母亲也暗中将他请到此处为我观相,记得他还带了一个女儿。”

“正是家父。”

“令尊身体可还康健?”

“已于三年前亡故了。”

“真是遗憾。记得当年令尊言我命带煞气,有早夭之相。唯有精研佛法,静心清修,方可化解危难。”

阿里端详着橘少将的面容,眉头深锁:“看来公子并未照做吧。公子今日约我到此,只是为了叙旧吗?”

“实不相瞒,我想请姑娘再为我观相。”

阿里连忙将视线从橘少将脸上移开:“小女不懂观相。”

“那么姑娘方才观看我的容貌时紧皱双眉,又是何故?可是看出了什么端倪?”

院中明月高悬,一阵风过,树影婆娑,似在倾听两人的谈话。

半晌,阿里才缓缓开口:“公子想让小女观相,以知晓自身命运,然而知道了又能如何?命由天定,无人能够撼动半分。就如小女所在的缝殿寮,乃是司缝纫、染色之职。何种染料染出何种颜色,都是注定的:红花染红,栀子染黄,蓝草染蓝,乌桕染黑……染工只是让它们呈现出原本的颜色而已。观相师亦是如此。只能预见,却无法改变的命运,公子当真要知晓么?”

“然而世间的色彩却是千变万化的。由自然中萃取的颜色,经了染工的手,可以幻化为千百种不同的色彩。人的命运,不亦是如此吗?”

“既然公子说到这里,请容小女讲讲自己的故事吧。家父本是我朝一等的观相师,因指出国君之弟有虎狼之相而遭其记恨,为避祸患借使节出访之际随行。未料途中遭遇风浪,母亲与弟弟均葬身鱼腹。我与父亲几经周折终于来到贵国,不久便听闻我朝中发生变故:国君之弟篡位自立,局势动乱,民不聊生。我们有家难归,只得客居异乡,寄人篱下了此残生。我常想,如果父亲没有观相的能力,至少可以一家团圆在故乡生活,不必沦落到这般背井离乡的凄凉下场。”

“所以姑娘便对世间之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言不语也是为了趋避祸端?”

“言语纵使不会招致祸端,也无济于事。就拿公子来说,倘使我言出公子的宿命,公子便会听从我的规劝吗?”

“愿闻其详。”

“前几日我托人交与公子的栀子花,公子可知其意?”

“栀子即无言花,姑娘明知在下所求,却不愿明言。”

“此为其一。栀子之实可染**,寺庙中的经卷与僧衣即是由此染成。公子血统尊贵,却命犯魔煞,必须出家了却尘缘,方能逢凶化吉。”

“……还是,一样的命运吗?”

阿里点头道:“公子日后应了断尘世间的情爱,一心向佛。”

“了断尘世间的情爱吗?”

“定当如此。”

“如若不然呢?”

“如若不然……”阿里仔细端详着橘少将的面容,渐渐露出一种惊骇的表情。

“死?”

“更甚。公子会以极其痛苦的方式死去,且死后无法成佛,将坠入鬼道,进入万劫不复的轮回……后面的种种,凭小女的力量就看不真切了。”

“横死,坠入鬼道,万劫不复的轮回……”橘少将低声地自语,忽然又似豁然开朗般地提高了声音,“那又如何呢?月色如此美,栀子花开得如此香,良辰美景,难道就要辜负吗?”他跨步走到阿里面前,贴近她的脸庞。

“公子,你,你为何如此执迷不悟……”

“阿里,你可曾为自己观过相?你可知道自己今夜,会与一个将堕入鬼道的男子发生怎样的故事么?”

说罢他揽住阿里的腰,褪去她的外衣,抽掉她的衣带……

窗外的风住了,斑驳的树影也伫立不动,只有月光,魅惑地透过窗棂,将清辉洒入屋内。

橘少将在一股醉人的清香中睁开了眼睛,他不记得自己睡了多久,仿佛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中是他尚为人时的事情,明明已经过了很久,一幕幕却如此清晰。

最近总会有从前的记忆时不时地冒出来,可能是梅雨季节的缘故吧。他隐约记得,那是他死去的时节。

橘少将微整衣衫,循着清香走到门前的栀子树下,深吸一口气。

“是因为这花香么?那个栀子一样的奇女子,也早就不在这世间了吧。她所说的万劫不复的轮回,究竟要持续到何时呢?”

山吹の 花色衣 ぬしやたれ 问へと答へず くちなしにして

――素性法师『古今和歌集』

(注:栀子在日文中的读音クチナシ,意即无口,因栀子果实成熟后不会裂开口得名。在和歌中常用来借指人不说话,是一种风雅的文字游戏。)

(一)野生栀子,正待熟时……

一部返乡记,一半应该是药学与植物记录的行旅,人类最伟大的药学院就在山野间!

譬如这丛山溪边的栀子果实,就被列在卫生部颁布的第l批药食两用资源目录里,自古药用,常用。传统药学习用证明它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

历史记载,栀子还是秦汉以前应用最广的**染料。

《汉官仪》里说:“染园出栀茜,供染御服。”说明,在汉代栀子还是宫廷用来染最高级的皇家服装用的。栀子果实的汁液,可以直接将织物染成鲜艳的**,而且工艺简单,汉马王堆出土的染织品的**就是以栀子染色获得的。

现代理化分析说,栀子的果实中含有酮物质栀子黄素,还有藏红花素等,用于染黄的物质就是其中的藏红花酸。

老夏在安心这么大的时候,就曾跟随奶奶去山里才“山胡椒(山苍子)”、“金樱子”和栀子,一边可以去药铺里换些钱,还是留些家里烧菜、泡酒或者煮茶用。几十年后,我回想与土地、自然和植物的情感,可能启蒙就在那时候!

只是如今回来,奶奶早已经十多年前做古,一个人躺在村子东面的高山梁去了……

如今,栀子年年结果……

(二)清凉一夏之“大叶薄荷”——土藿香!

吃完早饭,二伯说你热不热,拔点大叶薄荷去泡茶喝吧!

顺着二伯的指向,我果然见他台阶前的石头缝隙里种着几丛“大叶薄荷”。天哪!果然就是我一直在新疆苦苦寻找的东西,学名其实不是薄荷,是藿香,新疆伊犁有很多野生也有栽培,新疆的和田和喀什一直是维吾尔民族时代酿造花草酱的植物。

但是,我所见过的无论野生还是栽培藿香,都与自小闻到的这种“大叶薄荷”不同!

单论香味,这种老家的藿香更像薄荷,无论清凉感还是薄荷香味,都与新疆见过的藿香截然不同,后者药味太重,而且有很浓烈的偏艾草香;这种是亚洲薄荷加点苏格兰薄荷兼有点小叶荆芥和百里香的味道,泡茶回甘甜!

但我准确无疑,眼前的植物学名就是藿香,不是薄荷,这就奇怪了,难怪自小大家都叫它大叶子薄荷。

在凤凰的第二天,可能因为空调和冷热失调,老夏一晚上都感觉腹胀难忍,早上买了一只酒精版的藿香正气水,火辣辣喝下,一刻工夫就感觉轻松了。我知识储备里的藿香,正是这种藿香正气水的藿香。

但今天见到的老家版藿香,香味是截然不同的,典型就是百里香和新塔花混合的“薄荷”!

几十年后的老夏在新疆的山野里找寻到的百里香两个品种,新塔花两个品种,如果追溯儿时的记忆,就是野生“小荆芥(南方百里香)”和“大叶薄荷(藿香)”的对应回忆。没错,伊犁山野的那两种植物,我已经运用于药膳药茶以及好几种的外用护肤品了,全国各地的许多社员都喜欢它,并且已经有了许多改善感冒、中暑和咽炎的案例。

二伯看我出神,说你如果喜欢,下回它种子熟了你带些回去种种看吧!

这真是让人欣喜的好东西,我知道夏天的暑热天老一辈都用它泡茶解暑,而且可以开胃(这一点更像藿香),关键是只有清凉的香味,并无药味和腻感,真是一味开发茶膳和药草茶的好东西!

(三)这棵马鞭草……

这棵马鞭草,长在湖南老屋门口的磨刀石旁,也长在新疆伊犁老夏的菜园子边上和伊犁河边。

中药中,全草供药用,性凉,味微,有凉血、散瘀、通经、清热、解毒、止痒、驱虫、消胀的功效。

细心的人应该记得欧舒丹有一款重要的精油沐浴乳,就是主打马鞭草的。

(四)药用与花艺俱佳之一年蓬!

这种小野菊花,老夏走过去,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我甚至自作多情地以为,它应该是人见人爱的花种,可惜一开始就沦落为野草了!

做鲜花插,它比菊科植物的其他胞姐妹更有味道,更婉约而有禅意;

做压花和标本画,它格外有形,花朵小易成形,而且叶子少,疏疏落落最容易出来意境……

做药用如何呢?

它全草可入药,味甘、苦,性凉。

因为它清热解毒,常用于齿龈炎,所以它有一个名字就叫“牙肿消”、“牙根消”;

它归胃、大肠经,消食止泻,所以常用于消化不良,胃肠炎;

同时,它有截疟之功效,在这点上人们只记得屠呦呦的青蒿素,其实一年蓬就是传统临床对付疟疾的良草,所以又有一个名字叫“治疟草”;

人们还有用它治疗蛇咬伤的经验,这点上与**菊科旋覆花类同,甚至经常二者混用和配伍用,加上它与旋覆花形近,所以又称它为“白旋覆花”;

据记载,它在治淋巴结炎上也有很好的功效。这一点老夏儿时亲身经历过两次,一次腹股沟淋巴节处肿大如小鸡蛋,浑身高热;一次大腿内侧淋巴节红肿发烫,两次都看的乡里老郎中,外敷药物里我很清楚记得有大青叶和一年蓬花叶,都是直接捣碎,伴着淘米水裹着棉布敷,两小时换一次药……

我考证过它名字叫一年蓬的由来,是因为它从一粒种子到发芽长叶,到开花结籽,都是在一年中完成,所以有了一年蓬的名字。

从湖南到新疆伊犁,许多半干旱的路边都有它的身影,平凡如周围所有野草,功用却并不普通!

                      (五)荩草

清晨,这棵荩草长在老夏洗脸的台阶之前,晶莹剔透的露珠像闪闪发光的小钻石,我知,它是希望我能注意……

好吧!大家认识下它吧,禾本科植物荩草Arthraxon hispidus(Thunb)Makino的茎叶,又有一个名字叫细叶秀竹、马耳草,像草本中的竹子——另外一个最像竹叶的草本是淡竹叶。大凡长得像竹子和竹叶的植物,说不清楚理由,老夏都由衷的欢喜。

百草是药房,要说这荩草,还真是一味药。味苦,性平,无毒,归肺经。

具有止咳定喘,解毒杀虫之功效。常用于久咳气喘,肝炎,咽喉炎,口腔炎,鼻炎,淋巴结炎,乳腺炎,疮疡疥癣。

像老年人气喘,上气困难,用这个煮水是有用的;还有像脚痒,夏天皮肤瘙痒,都可以煮水洗澡或者泡脚。

——老夏手工社自然生活研究院2018813

植物染料于中国,远在周朝开始就有历史记载,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从大自然中萃取矿物与植物等染料,将青、黄、赤、白、黑称之为五色,再将五色混合后攫取其它的颜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在今日崇尚环保自然的风潮中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树木、茎、叶、果实、种子…等进行之植物染的研究与创作融入生活中,有别于化学染料,不会产生有害大自然的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废水,或其它的工业污染。得自植物界的染料,在

美丽的颜色中回归自然和环保

“草木染”就是使用天然植物染料进行面料染色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织物染色方法,具有天然、环保以及现代工业染织无法表现的艺术性,但是现在却在中国已经失传。现在我们重新复兴这项艺术,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艺术是有很大意义的。

人们利用天然有色物质染丝、棉、毛织品等很早就开始了。古书的记载和出土的文物,都说明了我国早在西周时代已经明确分煮。渍、暴、染4个步骤染色,并设染人这一官职。我国古代染色是采用天然植物中所含的色素,如染青蓝色的靛蓝。这是一种存在于靛蓝草枝叶中的物质,经发酵后产生可溶性的白色溶液,将织物浸泡在这种溶液中后取出,在空气中氧气的氧化作用下生成不溶于水的青蓝色,它耐日晒水洗和加热。至今我国苗、瑶等少数民族的蜡染工艺,就是先用加热熔化的蜡液在白布上描绘图案,然后放进靛蓝草发酵后的白色溶液中,经空气氧化后用水煮,把蜡脱去而成。这种技艺从汉代已开始,唐代已盛行。现今的靛蓝已用化学方法制成。

古埃及人、古印度人也用靛蓝、首草等作染料。据说埃及几千年前包裹木乃伊的青色麻布是用靛蓝染成的。印度人还用一种寄生在不同植物上的胭脂虫体中所含的红色素染色。古希腊罗马人也用另一种动物染料,是一种贝壳类动物,分泌一种液体,暴露在空气中后由**经绿色和蓝色,最后变成紫色,是一种名贵的紫色染料。

在十九世纪末期从煤块提炼颜料成功之前,染料大部份都来自植物的根、树皮、叶、花、种子或木材。事实上,我们祖先在三千年以前已懂得用植物色素,来染制衣服、器皿、渔具、食物和化妆品。西晋时代的《南方草木状》记载,从苏木提取**染料。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列出了20多种颜料的来源、染制和定色的方法。他又指出,古代人类所穿衣服的各种颜色,是根据其社会阶级而定,不能逾越。**是最高级,为皇帝专用;青色最低级,是平民衣服的颜色。但因为人数众多,所以青色的染料需求量大。

青色的染料,来自“蓝类”植物。《本草纲目》解释所谓五蓝,就是茶蓝、蓼蓝、马蓝、吴蓝和木蓝。其实在分类学上,各是属于不同科属的植物,其中木蓝和马蓝多生于华南。

野生植物中,也有多种是含有颜色染料成份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蓝靛、马蓝、薯莨、杨梅和栀子。 我国是最早使用天然染料染色的国家。早在45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人们就能够利用植物的汁液染色。多个古籍文献中记录了色彩的名称,东汉《说文解字》中有39种色彩名称,明代《天工开物》、《天水冰山录》则记载有57种色彩名称,到了清代的《雪宦绣谱》已出现各类色彩名称共计704种。明清时期,我国天然染料的制备和染色技术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染料除自用外,还大量出口。中国应用天然染料的经验跟随丝绸一同传播到海外各国,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人类使用天然染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万年到十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北京山顶洞人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石制项链,已用矿物质颜料染成了红色。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 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

西周时代,已经设置了专门负责印染纺织品的专职官吏,称为“染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录的纺织品与服装的颜色有暗绿、红、黄、白、碧绿、绯红及玄黄等,春秋战国时,已经出现了许多专门染色的染坊,发现了多种植物染料,其中以蓝草最为多用。

秦汉时期,人们在染色实践中发现了染色与空白的对比关系,认识了有地控染色面积和染色形状可以形成空白的花纹,于是防染技术开始出现。这一时期,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首先出现了用蜡做防染剂的染花方法。先把蜡溶化成液体,用蜡刀沾取蜡液在白色底料上描绘纹样,然后浸入染料中染色。当时多用靛蓝,又有少量紫色、红色。上染之后,去掉蜡纹即呈现白色花纹,得到了蓝底白花或色底白花的花布。古代称其为“阑干斑布”,现代称之“蜡染花布”。而在汉代,观赏性的蜡染已开始出现了。西南地区蜡染艺术一直沿续下来,至今,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的蜡染仍然流行。

南北朝时期印染艺术较为突出的是纹缬的出现,纹缬也叫“撮缬”、“撮花”、“撮晕缬”,现代称“扎染”。

唐代的印染技术全面发展而且成就斐然,这时的纹缬、夹缬、蜡缬都出现了惊人之作。宋明时期的印染艺术已相当全面,色谱也愈加完备。明代官方设有颜料局,掌管颜料。而用于制作染料的植物已达几十种。 清代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印染艺术逐渐形成独特风格,做工精细,蜡纹纹密。

利用植物染料,是我国古代染色工艺的主流。自周秦以来的各个时期生产和消费的植物染料数量相当大,明清时期除满足我国自己需要外,开始大量出口,而用红花制成的胭脂绵输到日本的数量更是可观。

中国古代用于着色的材料可分为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其中以后者为古代主要的染料。古代先民很早就掌握了多种植物染料的性质,并发明了多种染色技术和被称为“缬”的防染印花技术。各种染料均有其着色原理,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虽然都是色料,但它们的着色原理却是不同的。矿物颜料着色是通过粘和剂使之粘附于织物的表面,但颜色遇水即容易脱落。植物染料则不然,染制时,其色素分子是通过与织物纤维亲合而改变纤维的色彩,所着之色虽经日晒水洗,均不易脱落或很少脱落。

我国古代印染不仅颜色多,色泽艳丽,而且色牢度好,不易褪色。古代将青(即蓝色)、赤、黄、白、黑称为五色,也是本色、原色。原色混合得到多次色如绿、紫、粉等色,也称间色。染料来源分为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两大类。

《诗经》中有用蓝草、茜草染色的诗歌,可见中国在东周时期使用植物染料已在民间普遍应用。中国古代的一些农业书和工艺书上、都有关于染料和染色法的记载。先秦古籍《考工记》(作者不详)是中国第一部工艺规范和工作标准的汇编。书中“设时之工”记录了中国古代练丝、纺绸、手绘、刺绣导工艺,对织物色彩和纹样都作了详细而完整的叙述;公元533534年贾恩勰着的《齐民要术》中有关于种植染料植物和萃取染料加工过程,如“杀双花法”和“造靛法”所制成的染料可以长期使用。1637年明末宋应星编撰了中国第一都科技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中有关各种染料的制造、练制的化学工艺以及各种染料在织物上的染色法的描写。在“乃服”一章中,总结丝、麻、毛,棉荨织物在纺纱织布的技术,并在“彰施” 一章,记录有关染色技术的应用。 公元3000年前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已掌握了织扬染色的技术。古埃及的尼罗河畔的金字塔的墓壁上红色和红色的染色织物,说明了这一点。约在2500年前,印度已有从茜草提取茜红和蓝草提取靛蓝染棉织品了的记录。茜草的浸渍液,经处理后,可染成红色;蓝草的浸渍液经氧化后,可将织物染成靛蓝。公元前 550年希腊己形成羊毛手工纺织和染色的工作坊,进行生产工作。远古时候纽克里特人制造了昂贵、著名的泰尔紫(Tyriam Purple)一种海螺分秘物经氧化后得到的染料,后来小亚细亚的腓尼基人掌握了制造技术,利用泰尔紫在毛织品上染鲜艳紫蓝色,日后罗马帝国的贵族更以这种颜色染制袍服,作为贵族阶级的象征。

公元1371年,欧洲开始才有有关染色、印花的记载资料。也就是说在十九世纪以前,染色和印花所用的染料全部都是天然的动、植、矿物染料。染色工艺还是采用的天然染色。

栀子。

栀子,是我国古代种植最广泛,运用最多的**染料,早在秦汉时期就是帝王专用服饰染料之一。

栀子是秦汉以前应用最广的**染料,栀子的果实中含有酮物质栀子黄素,还有藏红花素等,用于染黄的物质为藏红花酸。《汉官仪》记有:“染园出栀、茜,供染御服。”说明当时染最高级的服装用栀子。

古代用酸性来控制栀子染黄的深浅,欲得深**,则增加染中醋的用量。用栀子浸液可以直接染织物成鲜艳的**,工艺简单,汉马王堆出土的染织品的**就是以栀子染色获得的。但栀子染黄耐日晒的能较差,因此自宋以后染黄又被槐花部分取代。

栀子的产地生境:

栀子原产于中国,现分布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香港、广西、海南、四川、贵州和云南,河北、陕西和甘肃有栽培;生于海拔10-1500米处的旷野、丘陵、山谷、山坡、溪边的灌丛或林中。

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太平洋岛屿和美洲北部,野生或栽培。

1、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栀子》唐·杜甫

译文:栀子比起其它植物来,确实少见。

原文:

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

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

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

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

栀子花在古代又被称作“禅客”“禅友”,其花形如莲,栖居在山谷路边、房前院篱,倒是颇有些禅意,多像皈依于菩提树旁,一颗颗无尘埃的心灵。

花香沉沉荡开,光阴流转中悄然清浅;花色莹莹留白,温润暖玉上增添成熟印记;花事美美演绎,岁月白驹过隙也宛然淡泊,有栀子的地方,总是温馨暗暗流淌,一派流年安好。

文人尤爱赏花,雨后赏栀子别有一番韵致。彼时天地清朗,栀子花香清溢,朵朵雪魄冰姿,瓣瓣雨露花浓,折枝插瓶,远嗅而芳播四和,真真是“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传说栀子曾是仙女下凡变成的花树,因受到农户的精心照料,栀子心怀感激,就散播芳香来回报浇灌之恩,人们十分喜爱栀子的花香,于是纷纷种植,很快栀子便花开遍地,香满人间。

实际上,栀子全身都是宝。它的花可以闻香,栀子果则用于染色,据《本草纲目》记载,栀子的果实形状如酒杯,可以制作**的染料,颜色鲜丽沉着,不易掉色。《汉官仪》中也记载栀子用于“供染御服”,从汉马王堆出土的染织品中检验出的**成分,也被证实就是通过栀子染色而得到的。

而且栀子入药至少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将栀子花凉拌,更是一道入口香嫩的花馔,值得一尝的夏季美食。

有人说栀子没有鲜艳的颜色,比不上牡丹的华贵,夏荷尖尖上的一抹清丽的绯红也比栀子可爱,但我们就是爱栀子的不加矫饰的纯净。

清雅,是栀子的初心。

栀子质本洁来还洁去,纯朴自然的不像话,叶间星星点点的颜色令人怀疑是不是霜凝的叶子,又像是被白雪覆盖的树枝,肆无忌惮地花开,静静展现着青春本色。

汪曾祺曾说,栀子的花香掸都掸不开。虽然它的香气热烈地劈头盖脸向你扑来,却不袭人,宛若一个正青春的少年,毫不掩饰,大大方方,畅快吐露心情。

生命也应如此,活得真诚洒脱,干净而又单纯。

当然也会经历挫折的,正如栀子也会饱受着烈日的炙烤,就像毕业后的我们,兴冲冲进入社会,难免会有撞得满头包的时候。但少年就是有着无限豪情,我们无所畏惧,哪怕一路跌跌撞撞,也要把伤口化作骄傲的勋章,永远携着一颗初心,痛快向前奔跑。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