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的修复历史
第二种:在宋代出现,这是因为之前书籍和古画修复不分家,但是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古籍修复也蓬勃发展,逐渐独自发展。成为单独的技艺。第三种:认为春秋战国时期,考古发掘发现有很多绢帛上有修改、挖补的痕迹。部分学者认为此时为古籍修复的萌芽。第四种:认为夏商周时期,这个是因为考古发掘,有很多龟甲兽骨上有1、2、3等刻画符号。在册页研究的学术界,龟甲上的刻画符号在当时应该是用绳子、皮革串连在一起,作为页数标注所以刻画。串联便形成早起册页。册页出现之时,就是古籍修复成立之时。
古籍修复流派
古籍修复流派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到民国时期还存在的有如下几派。沪派、苏派、扬派、京派、蜀派、徽派、岭南派、鲁派、津派。所存在的派别和书画装裱的派别大体一致。解放后随着古籍修复艺人的岁数逐渐增长,后续无人或者技艺人相继另寻它路。沪派、蜀派、徽派、岭南、鲁派、津派,大部分在1970年左右消失,津派是消失最晚的,津派古籍修复的老艺人陆玉枢所传最后一名弟子与2004年左右停止修复,为津派最后一个名古籍修复艺人现为竹影法师。
古籍修复过程
古籍修复因为时代和流派不同修复过程也不同。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收到修复的书籍:这个过程是修复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这个环节修复师傅要检查送来的古书的破损程度、珍惜程度。和书籍的持有者商讨价格、修复要求、修复时间。因为修复古籍需要把珍藏的书相当长时间放在修复师傅手里,所以一般修复师傅只为熟人或者熟人介绍的朋友修复。从古至今修复师傅和古书持有者之间主要是口头约定为准,无凭证票据的存在,所以收到古书和客户商议领悟客户修复的要求、心情、心境、品味等成为最重要的环节。
2:对书籍资料记录:1970年之前的修复都是把每页文字都要抄录下来以便修复时方便检查和配页。津派在2000年时把照相技术引入修复,将古籍做影像资料储存。比过去更加科学,但是因为涉及古籍版权问题,自竹影法师停止修复后,影像资料的储存在修复中被取消。只有博物馆工作的部分修复师傅继续沿用古籍修复中的,影像保存环节。
3:拟定修复方法:古书的各种破损、污渍等被修复艺人叫做书病。古书艺人视书为孩子,所以修复如看病。古书修复也有望闻问切。望:指的是检查破损、污渍、纸张、绢帛等材质的的现有情况。闻:指的是通过气味判定,纸张的矾化程度、有无霉烂。问:指的是要询问书籍来历,如果书籍现在的持有者是长期居住南方则选用白芨作为浆糊,如果长期居住北方则选用面糊作为浆糊。客户不同的居住地域也决定了修复方法和修复材料。而且要向书籍的持有者询问书籍的年代、版本、曾经印刷地域,这点很重要,因为修复师傅对于古籍断代能力不高,所以询问下书籍持有者详细内容很必要。对于修复甚至是决定成败的。切:指的是修复师傅抚摸和检查书籍材质的保存状况。纸张的薄厚、是不是曾经有修复。
4:因为册页形制不同从第四部开始不一样。线装册页的第四步是拆线
5:拆纸钉
6:拆包角
7:清洗书页,师傅们根据各自流派配置专门的洗书水。
8:处理虫眼或者根据书病的情况托表或者点镶。
9:装订
10:制作书函
11:送交藏书者完成修复任务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简介
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
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 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则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历史类博物馆。
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的小寨东路91号(大雁塔西北侧)。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的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
是“4A”级旅游景点。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馆舍由一组“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风格建筑群组成。
馆舍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结构特点。把唐代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相结合,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
馆区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 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
[1]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中国历史上强盛的周、秦、汉、唐等 博物馆效果图王朝曾在陕西西安附近建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广,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
堪称陕西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
[。
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什么介绍陕西历史博物馆素有“给我一天,还你万年”之称。
位于西安市小寨东路91号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陕西省是中国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西安曾是13个王朝的都城,历时达1100多年之久,被认为是中国历史的中心舞台,因此地面、地下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存,仅帝王陵墓就有70多座。
因此西安也成为了全国十佳旅游城市。 无论在博物馆的建筑、内部设施或陈列的展品面都是高水平的,陕西历史博物馆都堪称中国博物馆之最。
这座由我国著名女建筑师张锦秋设计的建筑,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浑庄重,反映一个博大、辉煌的时代风貌,既体现了13朝古都的帝王气势,又兼收并蓄传统园林和民居的设计手法。主题建筑整体采用黑、白、灰等淡雅的色调,创造了一个庄严、质朴、宏伟,具有浓郁传统文化气氛的现代空间环境。
这里馆藏文物多达37万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画举世无双。
可谓琳琅满目、精品荟萃。除了常规陈列外,馆内还经常不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介绍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东路91号(大雁塔西北侧),是首批中国“AAAA”级旅游景点,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前身为1944年6月成立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1950年改称西北历史陈列馆,1952年改称西北历史博物 馆,1955年6月改称陕西省博物馆。1983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生前指示,开始在现址筹建新馆,1986年夏破土动工,1997年6月20日正式建成开放,并定名现名。
122008年,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09年被确定为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馆区占地 65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馆藏文物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
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具有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形成了陕 特的历史文化风貌。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 。
游陕西历史博物馆作文下了车,对面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这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建筑,颇具盛唐风采,井然有序,错落有致,雄浑庄重,让人不觉眼见一亮。
跟随着队伍走进了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头巨大的石狮子仰天长啸,好像一名魁梧的卫士忠诚的守卫着巍峨的博物馆。我们首先要参观的是“大唐遗宝”专题展览。
据介绍,这一批珍贵文物是在西安南郊何家村的一个基建工地上发现的。在这里,虽然我们只是欣赏到了出土的一小部分文物,但文物之精美;工艺之精湛,让人惊叹不已。
整个展览分为两部分。我们最先见到“玉润华光”部分,这一部分集中展示玉器、宝石等精品,其中不少都是海内外罕见的珍品。
其中最让我感到惊喜的,就是镇馆之宝“镶金兽首玛瑙杯”。我在家中的书上频频发现它的踪迹,晶莹剔透的玛瑙闪烁着神秘的风采。
一直希望有一天能见到它的实物。在这样的一次偶然的机遇下,能够见到它的“真身”,真让我有些受宠若惊。
第二部分“金银璀璨”表现了大唐工匠高超的技艺;更有数十枚银饼、银铤,留有唐代人錾刻铭文和墨书记录,为后人研究唐代历史留下了重要的资料。不仅如此,还有不少带有异域风情的工艺品,以及由丝绸之路带来的异域钱币。
体现了中华唐代时期民族的交流和发展,也体现了唐代开放的时代特征。接着,我们参观了主馆。
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馆内的展厅设置也是如此,主要展现了周、秦、汉、唐代的精美文物。主要有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艺术追求的的彩陶,反映西周王都兴起青铜器,反映秦扫六合统一天下的青铜剑、兵马俑等,以及民族大融合文化遗存、佛教东渐的宗教文物,还有反映盛唐繁荣景象的唐代金银器和唐三彩等等,让人耳目一新。
陕西历史博物馆真正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介绍是什么陕西历史博物馆素有“给我一天,还你万年”之称。
位于西安市小寨东路91号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陕西省是中国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西安曾是13个王朝的都城,历时达1100多年之久,被认为是中国历史的中心舞台,因此地面、地下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存,仅帝王陵墓就有70多座。因此西安也成为了全国十佳旅游城市。
无论在博物馆的建筑、内部设施或陈列的展品面都是高水平的,陕西历史博物馆都堪称中国博物馆之最。这座由我国著名女建筑师张锦秋设计的建筑,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浑庄重,反映一个博大、辉煌的时代风貌,既体现了13朝古都的帝王气势,又兼收并蓄传统园林和民居的设计手法。主题建筑整体采用黑、白、灰等淡雅的色调,创造了一个庄严、质朴、宏伟,具有浓郁传统文化气氛的现代空间环境。
这里馆藏文物多达37万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画举世无双。可谓琳琅满目、精品荟萃。除了常规陈列外,馆内还经常不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
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品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首批中国“AAAA”级旅游景点,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东路91号,大雁塔西北侧。馆藏文物171795万件(组),其中,一级文物762件(组),国宝级文物18件(组),其中2件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居中国博物馆前列。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具有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形成了陕 特的历史文化风貌。
陕西历史博物馆有18件国宝级文物,分别是哪些,分别位于哪些展厅?1、西周早期(方舆)左右偏旁yu鼎通高77,口径565厘米。
1972年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 目前暂存库房,没有在展线上展览。
2、西周中期五祀卫鼎通高363,口径343厘米。1975年岐山县董家村出土。
在一楼西周展览大厅中段。 3、西周晚期多友鼎通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
1980年陕西长安县下泉村出土。 在一楼西周展览大厅中段。
4、西汉皇后玉玺高2,边长28厘米,重33克。1968年陕西咸阳市韩家湾乡狼家沟出土。
在二楼西汉展览大厅前段。 5、西汉鎏金竹节熏香炉通高58,口径9,底径133厘米。
1981年陕西兴平县豆马村出土。 在二楼西汉展览大厅前段。
6、唐舞马衔杯纹银壶高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中段。 7、唐阙楼仪仗图高28O,宽280厘米。
1971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 8、唐宫女图高176,宽1965厘米。1960年陕西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
9、唐马球图高229,宽688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
10、唐狩猎出行图高100-200,全长890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李贤墓出土。
11。唐礼宾图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
以上五组18幅壁画均保存密封库房中,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内均有其复制品供游客欣赏。 12、13、唐鸳鸯莲瓣纹金碗(两件) 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7厘米。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中段。
14、唐镶金兽首玛瑙杯长155,口径59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后段。 15、唐鹦鹉纹提梁银罐高242,口径124,足径143厘米。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中段。 16、唐三彩载乐驼通高58厘米。
高242,口径124,足径143厘米。1959年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
原件在库房,其仿制品在二楼隋唐展览大厅后段。 17、北宋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高183,腹径143厘米。
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 在二楼宋元明清展览大厅中段。 18、宋黑釉油滴碗高85,口径30,底径106厘米。
陕西渭南出土。 在二楼宋元明清展览大厅后段。
陕西博物馆的内容简介自蓝田人、半坡人始,周文王、武王,秦皇、汉武,隋文帝、唐太宗就这里驰骋,以致陕西遍地文物,号称文物大省。本书带领您在陕西省的164家博物馆间畅游。在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大明宫遗址公园、西安半坡博物馆以及周边的秦始皇陵博物院、华清池、仙游寺……在关中,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汉代的阳陵和茂陵、唐代的乾陵、法门寺博物馆、周原遗址……在陕北,耀州窑博物馆、药王山博物馆、延安革命历史博物馆、钟山石窟、榆林汉画像石博物馆……人到陕西,稍加留意,就会感受到中华古老文明的伟大。
导游应该怎么介绍陕西历史博物馆呢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博物馆,是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
它汇集了陕西文化精华,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鉴于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国家共投资1。44亿元人民币,兴建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于1991年6月建成开放。
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别具特色。它将中国古典宫殿建筑和庭院建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色彩协鳎逑至酥谢ك褡宓拇Í辰ㄖ绺瘢本哂械胤教厣º褪贝É瘛?br /> 博物馆珍藏了陕西出土的文物精品11。
3万件(组)展室面积达1100平方米,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统地展现出自115万年以前至公元1840年的陕西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11个朝代在陕西建都,历时1000多年,是我国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地区,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陕西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浓缩。
●特点:陕西省博物馆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典雅凝重,古朴大方,布局协调,气势宏伟,体现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馆内设有中央空调、多功能照明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 设有现代化文物库房和具备多种语言同声传译功能的报告厅。
镶金玉镯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造型继承唐代博大雄浑、典雅凝重的风 格,借鉴我国传统宫殿“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 四隅 崇楼”的布局形式,同时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把我国盛唐时期古 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要求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既保持了 古老风貌,又有现代化的特点。 屋顶采用唐代盛行的灰绿色琉璃 瓦,显得华贵庄重,古朴大方,墙面材料为仿石棉砖,门窗则采 用大块茶色玻璃和铝合金框架,馆内配备可控制温湿度的全封闭 中央空调系统,多功能的照明系统,自动防火防盗系统,计算机 控制管理系统;设有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具有先进的化验、测试 技术和文物保护修复手段。
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建有电脑控制 并拥有30万册藏书的图书馆和6国语言同声传译的国际学术报 告厅。此外,还有设施完善的文物库、资料室、购物中心等。
●珍藏:馆内珍藏了陕西出土文物精品37万件,游客可欣赏到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自115万年前到公元1840年间的陕西历史文物。 ●结构:展室总面积达11000平方米,分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大部分,其中陕西古代史陈列、陕西青铜器珍品展、陕西历代陶佣精华展和唐墓壁画真品展最具吸引力。
●进入博物馆大厅,迎面巨幅照片向人们展现出奔腾咆哮的黄 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 这是孕育诞生陕西历史文化的地理环 境。
陕西的历史是黄土地文明的历史。昂首屹立在大厅中央的巨 狮是这种文明的标志。
它造型雄伟,气势澎湃,石刻之精美,气 魄之弘大,堪称“东方第一狮”。这头石狮来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 女皇帝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顺陵。
中国古代的狮子及狮子雕刻艺术 由阿富汗传入,中亚的浪漫奇特与东亚的深沉浑厚在这里如此完 美地融合为一体,集中体现了陕西历史文化的基调。 近1500米的展线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部分组 成。
位于博物馆中央上下两层的基本陈列荟萃了陕西出土文物的 精华,展出的3000余件稀世珍品从陕西出土的几十万件文物中精 选而来,许多珍贵文物在这里首次公诸于世,分史前、周、秦、汉、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统地展现出自115 万年前至公元1840年的陕西古代历史,并使人们了解陕西一些重 要考古遗址的基本面貌。 汉·四神瓦当(朱雀) 直径15。
8厘米,边轮宽2厘米,陕西汉长安城遗址出土。朱雀口卸宝珠,昂首翘尾,更显得威严势猛,神圣异常。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杜甫草堂简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西安杜甫草堂简介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杜甫草堂的简介
甘肃成县杜甫草堂又称“成州同谷县杜工部祠堂”、“同谷草堂”、“子美草堂”、“诗圣祠”,俗称“杜公祠”,从始建迄今经历了漫长的兴衰史。为了弘扬地方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对杜甫草堂的历史沿革、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及其文化内涵等加深了解,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简述。杜甫作古后,唐代诗坛上的樊晃、元稹、白居易、韩愈等著名诗人,曾对杜诗给予很高的评价。但真正普遍推崇杜甫则是到了北宋中叶和南宋中叶这两个阶段。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尊杜崇杜,大力搜集、整理、刻印杜诗;第二,注家蜂起,形成了千家注杜之风;第三,修建祠堂,在杜甫游历栖身之处建立工部祠,镌刻诗碑、祠碑。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简介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被人们称为“诗圣”。杜甫草堂是杜甫的故居,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占地面积24公顷。
杜甫,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杜甫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北宋以来,就有人在诗人故居处建园立祠,供人瞻仰。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现在的杜甫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一所优美园林。
杜甫草堂总面积为300亩,其间檐廊结构布局紧凑,位于诗史堂中的铜色杜甫像,恢宏古朴,工部祠堂内供奉有杜甫的泥塑像,栩栩如生,让人顿生敬慕之情。草堂内,小桥、流水、梅园、竹林交错庭中,另有春之梅,夏之荷,秋之菊,冬之兰可赏,置身其中,让人可发思古之幽思,又享大自然之浪漫。
杜甫草堂主要建筑自前至后有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等。大廨里陈放着国画杜甫堂全景和杜甫生平介绍。诗史堂正中是杜甫行吟的雕塑之像,壁柱间悬挂着历代石刻杜甫像的拓片、木刻板和纪念诗人的对联;两侧陈列室展出近代书画家的'杜甫诗意画'和书法。工部祠内有杜甫彩塑像,明、清石刻像和两通'少陵草堂图'碑刻;后人把在四川当过地方官的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和陆游,也塑像配祀祠内。'工部祠'左边的'草堂书屋'和右边的'恰爱航轩',陈列着宋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古版杜甫作品和各种外文译本。
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竹木葱茏,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颇有特色的祠宇园林。
杜甫草堂的来历
一、来历:
1、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入蜀辗转来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带口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
2、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公元1500年和公元1811年,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规模和布局,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5月成立杜甫草堂博物馆,2006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8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现存杜甫行踪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一处。
3、今日草堂,古朴典雅,规模宏伟,占地300多亩。其中大廨、诗史堂、工部祠3座主要纪念性建筑物,坐落在中轴线上,幽深宁静。廨堂之间,回廊环绕,别有情趣。祠前东穿花径,西凭水槛,祠后点缀亭、台、池、榭,又是一番风光。园内有蔽日遮天的香楠林、傲霜迎春的梅苑、清香四溢的兰园、茂密如云的翠竹苍松。整座祠宇即有诗情,又富画意,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著名园林。
二、杜甫介绍
杜甫,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草堂简介杜甫草堂位于四川成都
1、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草堂完整保留着清代嘉庆重建时的格局,总面积近300亩。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少陵草堂”碑亭合式”中国古典园林。其中大廨、诗史堂、工部祠3座主要纪念性建筑物,坐落在中轴线上,幽深宁静。
3、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和清嘉庆十六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杜甫草堂简介
杜甫草堂一般指的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和清嘉庆十六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
扩展资料:
杜甫草堂文物价值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杜甫草堂收藏的“杜甫诗意画”在中国画坛成为一个专题画类,全国各大博物馆多有收藏。现代大家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刘海粟、吴作人、李苦禅、王雪涛等也多以杜诗画意为题材创作出风格各异的精品。
2001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在铺设地下管道施工中,分别在草堂正门西侧和工部祠东北面发现唐代灰炕和唐代民居遗址,出土了大量陶瓷器皿,建筑构件以及墙基、水井、水沟、灶台等民居遗存。它们的年代与杜甫在成都生活的时期很接近。
杜甫草堂唐代遗址是成都平原最重要的唐代文化遗存之一,它展现了唐代成都地区的社会生活风貌,印证了杜甫对其居住环境及其生活情景的描写,为杜甫草堂的历史沿革提供了实物佐证。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西安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有很多著名的博物馆。其中包括: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这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陵镇,主要展示了秦始皇兵马俑和秦代文物。
陕西历史博物馆:这是中国规模最大、内容最全的历史博物馆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展示了从史前时期到明清时期的陕西历史文化。
西安博物院:这是一座以展示古代文物为主的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收藏了大量的汉唐文物和历史文物。
西安碑林博物馆:这是一座以碑刻艺术为主的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收藏了大量的古代碑刻和墓志。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这是一座以展示唐代文化为主的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展示了唐代长安的文化、艺术和生活。
汉阳陵博物馆:这是一座以展示汉代文化为主的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是中国最大的汉代陵墓群之一。
西安半坡博物馆:这是一座以展示史前文化为主的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展示了半坡文化的生活和艺术。
陕西自然博物馆:这是一座以展示自然科学为主的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展示了陕西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博物馆,如秦腔博物馆、唐代仕女画博物馆、中国古代陶瓷博物馆等,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共51个)
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大连图书馆
黑龙江省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江苏省苏州图书馆
江苏省常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湖北省武汉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贵州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图书馆
中山大学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
故宫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 (共62个)
中国民族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图书资料馆
南开大学图书馆
河北大学图书馆
山西省祁县图书馆
吉林省图书馆
吉林省长春图书馆
吉林省吉林市图书馆
吉林大学图书馆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图书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信息中心
江苏省无锡市图书馆
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
江苏省镇江市图书馆
江苏省吴江市图书馆
扬州大学图书馆
浙江省杭州市图书馆
浙江省温州市图书馆
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
浙江省绍兴图书馆
浙江大学图书馆
浙江省瑞安市文物馆(玉海楼)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厦门大学图书馆
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省萍乡市图书馆
山东省济南市图书馆
山东省烟台图书馆
山东大学图书馆
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山东省博物馆
山东省青岛市博物馆
山东省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孔府文物档案馆
河南省新乡市图书馆
郑州大学图书馆
武汉大学图书馆
湖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暨南大学图书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重庆市北碚图书馆
西南大学图书馆
四川省成都图书馆
四川省泸州市图书馆
四川省南充市图书馆
四川大学图书馆
四川省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
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兰州大学图书馆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图书馆(藏经楼)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共38 个)
石家庄市图书馆
安徽中医学院图书馆
黑龙江大学图书馆
徐州市图书馆
天水市图书馆
太原市图书馆
泰安市博物馆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河北省保定市图书馆
辽宁大学图书馆
山西大学图书馆
浙江省博物馆
郑州市图书馆
桂林图书馆
赣州市图书馆
柳州市图书馆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
浠水县博物馆
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
西安博物院
淄博市图书馆
安徽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常州市图书馆
南京市博物馆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西北大学图书馆
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
苏州博物馆
沈阳市图书馆
金陵图书馆
宁夏图书馆
河北省图书馆
扬州市图书馆
西泠印社
文登市图书馆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第四展室,竖立着一块《太白全图》石碑。此碑刻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贾鉝绘图和书写文字,李士龙、卜世镌刻,高158厘米,宽59厘米。展示了从太白山脚下的清湫庙到山顶三清池的风光,总计270里——
在历代诸多太白山图之中,这是面积最大、时间较早、工艺精湛的一幅古地图。在石碑正面的右上角,隶书“太白全图”四个大字;在石碑正面的左上角,刻着一大篇说明文字,注明立碑缘由和作者。
在石碑的背面,刻有一篇贾鉝行书的《太白山祈雨记》,记载三秦观察使贾鉝到太白山求雨的事迹。同时,介绍了太白山的总体概况、景点之间里程数、高山湖泊的面积等重要信息。
石碑正面的右下角,在树木的掩映之中,有一座巍峨的清秋庙,也被称为“太白庙”。这里位于宝鸡市眉县槐芽镇清湫村,不仅是祭祀太白山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供攀登太白山游人休息的驿站。如今,曾经的建筑已经被毁,只剩下占地一亩左右的小院子。
从山脚下的清秋庙,沿着太白山的北麓,行走大约30里到达太白山的山口,开始探索太白山的旅程。为了方便游人观看,在每一个景点旁边,都标注了距离下一个景点的实地距离。
太白山山口没有明显的标志,只坐落着一座歇山顶的房屋。从山口前行约3里,经过三官池的旁边,这里的小庙应该供奉着道教信奉的三官大帝,分别指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
太白山是道教的主要修行场所之一,被誉为“第十一洞天”。离开三官池,行走约17里,到达一个名叫“大雪岩”的地方。相传,在太白山上,三十六洞全。鬼谷子洞首,次为大雪岩。
在一些文献上记载,道教八仙中的人物,很有可能也在太白山修道。离开大雪岩,经过朝阳洞,在湍急的河流之上,横跨着一座二仙桥。过去,这里还有一处二仙授书台,东华帝君王玄甫曾经在此为汉钟离和吕洞宾亲自授天书。
在大雪岩上方约30里便是万笏山,也被称为“小石垒”。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手执狭长的板子,被称为“笏”。这里的山峰陡峭,树木生长于石缝,好像一个个笏板,形成“万笏朝天”的壮观景象。
从万笏山上行约10里到达独秀峰,山势险峻,令人生畏。在高耸的群山之中,有一座最高的山峰,具有“一枝独秀”的气势,所以名字叫做“独秀峰”。过去,在独秀峰顶部,修建有一座庙。
从独秀峰向上约15里,经过黑风岭,到达黑风门,也称“神会天”。这里位于群山之间,道路险峻,寒风凛冽。相传,只有每年农历的六月初一至七月十六,山谷阴霾稍退,俗称为“开山”。
从黑风门向上约20里到达松花坪,苍松莽莽,排列无际。在一块平坦的岩石上,可以看到一座小房子。如今,在松花坪旁边,依然可以看到一座小庙,跟一般的农舍没有什么区别。从这里继续向前行走约15里便到达下板寺,自然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已经进入太白山的核心区。
隋唐时期,佛教兴盛,五里一寺,十里一庙。当时,太白山人就地取材,用红桦树作为木板,搭建起来两座庙宇。其中,海拔较高的庙被称为“上板寺”,海拔较低的庙被称为“下板寺”。
如今,下板寺是太白山景区旅游客运线的终点,集住宿、就餐、乘坐索道为一体的游客集散地。游客在太白山下乘坐旅游大巴车,到达下板寺站以后,只能徒步向上攀登,或者乘坐一段缆车。
在石碑的画面之中,下板寺周围很热闹,道路纵横,景点云集。从下板寺向上约20里到达救苦岭,继续向上约10里到达上板寺,此地海拔高度已经约3200米。再行20里到达神洼,再行20里到达魔女岭,经过东天门、冲天岭、雷神峡等地,到达名为“观云海处”的地方,继续向上是三山九牙十二重楼仙境。
穿过二里关和金锁关以后,便到达太白山顶的高山区,周围再也看不见草木鸟兽,第四纪冰川地貌保存完整,包括冰斗、角峰、槽谷、终碛堤等冰蚀和冰碛地貌。其中,众多的湖泊就是典型的冰斗湖。
金锁关向上约1里,迎面便是大太白池,当时面积大约30亩,池水清澈,毫无灰尘。相传,在大太白池里,居住着一条龙,时大时小,变化莫测。向上大约3里,有一座雷神洞,洞里面有万年不化的冰块。
大太白池向上10里,可以看到二太白池;二太白池向上5里,可以看到三太白池。这三座太白池的面积相近,都有同样神奇的地方,池面会散发五彩光芒。三太白池向上约10里,可以看到一座面积约20亩的玉皇池;玉皇池向上约10里,可以看到一座没有水的三清池。相传,三清池边有金背枇杷,叶子能够医治百病。
在这块《太白全图》石碑中,到达山顶部的三清池以后,对景点的介绍就全部结束。抬头仰望,画面上方,依然可以看到一座高耸入云的白色山峰,那里就是太白山的最高峰“拔仙台”了!
拔仙台海拔高度37712米,不仅是陕西省的海拔最高点,也是中国大陆东部第一高峰。那里的气候非常寒冷,积雪期长达8至9个月,有“太白积雪六月天”的说法,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
自古以来,太白山就以高、寒、险、奇、富饶、神秘的特点闻名于世。这里是黄河和长江水系分水岭的最高地段,具有低山、中山、高山等不同的地貌类型,界限清楚,特点各异。随着海拔高度的不断增加,气候类型按规律连续分布,形成垂直的植物和动物带。从19世纪开始,国内外学者纷纷来太白山考察,让这里成为盛夏避暑、旅游娱乐和教学实习的主要基地。
西安碑林世界文化遗产大事记
1987年 西安碑林入选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预备名单。
2000年 2月24日 《三秦都市报》发表《西安碑林离“世界文化遗产”有多远》—文
2000年 3月07日 《陕西日报》发表《西安碑林要想金榜题名 治理周边环境是关键》一文
2000年 9月 受邀参加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中国世界遗产风采展”
2000年 入编《新千纪的中国世界遗产》(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0年 成建正撰文《西安碑林与世界文化遗产》(发表于《碑林集刊》(六),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年 8月 受邀参加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的“2002中外世界遗产“风情展”
2003年 6月 西安碑林重新上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资料
2003年 6月 《西安碑林保护管理条例(讨论稿)》出台
2003年 8月23日 国家文物局世界遗产顾问亨利博士、世界遗产中心官员景峰、奥尔斯先生来西安碑林考察,对西安碑林独特的藏品体系及整体环境风貌给以极高评价
2004年 3月 成建正委员在西安市政治协商会议提出议案《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尽显著名古都风采》
2004年 4月26日 新华社发表《西安碑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文,各媒体争相转发
2004年 5月 受邀参加云南丽江举办的“世界遗产论坛”
2004年 6月 受邀参加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自然与人文景观(中国)博览会”(苏州)
最近碑林博物馆对大家开始开放了,这处博物馆历史文化深厚,是一处以碑林为主的博物馆,大家来到这处博物馆内参观的话,可以了解一些有关碑林的文化历史,也可以补充一些知识的啊!有关这里的参观信息如下。
碑林博物馆预约
通过西安碑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进行实名注册、线上预约即可以了。
小编提示:
1、碑林周边停车场不是很好找,建议地铁,做到永宁门,走过去。
2、建议与城墙预约同日,但是文昌门不可以上下,所以只能原路上下。
3、路线建议:碑林---城墙(南门上----城墙(东门下---永兴坊
门票免费时间
免费时间为3月25日—5月31日(门票原价:旺季6500元,淡季50元
开放时间
08:30-17:30(16:45停止入馆
每日参观限额:1000人次
开放范围:
第一至第七展室、石刻艺术陈列室及新石刻艺术馆。
暂不开放临时展厅、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商店。
景点介绍
西安碑林历史悠久,距今长达九百年,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书法的渊薮、经史的宝库,被誉为“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最初是漕运使吕大忠等人为保藏因唐末五代战乱而委弃市井的唐《石台孝经》、《开成石经》及颜真卿、柳公权等所书的著名石碑而兴建的,经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的维修及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石日益增多,现收藏有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近3000件,展出1089件,收藏碑石、墓志的数量为全国之最,且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碑刻书法篆、隶、楷、行、草各体俱备,名家荟萃,精品林立,令人赞叹不已,成为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碑林区三学街15号,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11个展室,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博物馆是在“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
馆区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馆藏文物种类丰富,包括历代碑石、墓志、石刻造像、画像石等石刻文物和书法、绘画、碑拓等其它文物,尤以碑刻墓志、历代拓本为具有特色的馆藏品。
这一处碑林博物馆的免费时间是有着时间限定的,大家如果最近要来这里的话,自然是可以享受到优惠的,大家也可以带着小朋友一起来这里看看,这样小朋友也可以学习一下知识。
本文2023-08-05 22:45:4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5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