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溯阁本《四库全书》陆续出版影印本,想知道这套珍贵古籍的数字化设备是哪个品牌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近年来,文溯阁本《四库全书》陆续出版影印本,想知道这套珍贵古籍的数字化设备是哪个品牌的?,第1张

2017年,甘肃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一次性购置赛数OS15000专业非接触式古籍扫描仪十余台,承办文溯阁《四库全书》的数字化工作。赛数OS15000专业非接触式古籍扫描仪是功能强大的数字化处理工具,简单易用,扫描精细,可轻松实现古籍的高精度数字化,也是目前国内古籍数字化工作中最常用的扫描仪之一。2022年,甘肃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再次购置赛数OS12002V专业非接触式古籍扫描仪两台,加速推进文溯阁《四库全书》数字化工作进度。赛数OS12002V非接触式古籍扫描仪是一款专为古籍、珍贵图书扫描设计的非接触式扫描仪,独有90°V型稿台,特别适用于装订成册不能完全打开的古籍的数字化,具有扫描精度高、扫描轻柔、智能化等特点。

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确保民族文化安全,已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全球化战略主题。我国的民族文化遗产资源异常丰富,举世公认。在五千多年来的文明发展中,幅员辽阔的国土上至今仍留存着许许多多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还有各种类型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景观;图书馆、博物馆里保藏着数以百万计的艺术珍品、典籍和文物;中国人的言谈举止、风情习俗、节日庆典中保留着大量“物质或非物质”的文化符号。凡此种种,都为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产品、作品的创新、设计、制作、生产、经营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和动力。

任何一项文化遗产数字化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人的灵感、创意和想象力,借助数字技术的手段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提升。这些文化遗产包含着影响社会现实、维护民族文化统一性的基因,所蕴涵的浓浓中华之情,是促进民族团结、保持国家统一的坚实基础,是抵御时间消蚀力、保持民族文化连续性的血脉,是超越社会变迁、维系情感交融的特殊纽带。因此,应用数字技术保护好我国的民族文化遗产有利于培育民族认同感,有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创造力。

文化遗产数字化是将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新兴文化产业基础的一个关键环节。目前,以“文化内容”为主题的数字化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世界各国为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正大规模地将文化遗产转换成数字化形态。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推动“世界的记忆”项目,目的就是要在世界范围内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以便永久性地保存,以及最大限度地使公众公平地享有。

建议买一本书《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作者:王耀希 人民出版社

目录

前言

第1部分 导论

第一章 何谓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

第一节 民族文化遗产的概念

第二节 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科学内涵

第二章 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面对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民族文化遗产肩负的历史使命

第二节 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目的、意义

第三节 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四节 对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的认识与分析

第五节 文化遗产数字化对文化发展、繁荣及其产业建设的影响

第六节 文化遗产数字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促进作用

第三章 国内外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情况

第一节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情况及措施

第二节 国外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实践与探索

第三节 国内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情况及措施

第四节 国内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实践与探索

第五节 文化遗产数字化存在的问题

第2部分 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

第四章 数字媒体技术

第一节 数字化与数字媒体

第二节 字符与编码

第三节 计算机图形与数字图像

第四节 数字视频与数字音频

第五节 线性与非线性

第六节 2D/3D动画作品的制作过程

第五章 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支撑体系

第一节 标准组成体系

第二节 体系结构

第三节 硬件简介

第四节 软件简介

第六章 数字化关键技术及进展

第一节 数字图像处理

第二节 数字动画制作

第三节 多媒体数据库

第四节 虚拟现实技术

第五节 数字内容管理与发布

第六节 数字音视频编码解码

第七节 数字遥感与数字航拍

第八节 摄影测量及光电扫描

第九节 其他数字化技术

第七章 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技术解决方案

第一节 文化遗产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

第二节 文化遗产数字化信息网络建设

第三节 文化遗产数字化支撑体系建设

第四节 文化遗产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

第3部分 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研究

第八章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对象研究

第一节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可数字化研究

第二节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可数字化资源调研与分析

第九章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实例研究

第一节 文化遗产数字化实例研究的总体策划

第二节 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对象实施方案架构

第三节 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的阶段

第四节 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实例的成果形式

第五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几个重要问题

第十章 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实例应用的思考

第一节 如何进行数字化成果推广应用

第二节 数字化实例应用的社会价值

第三节 对建设文化软实力所起的作用

第四节 数字化应用研究的总结与启示

第4部分 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第十一章 国内外遗产数字化政策与趋势

第一节 国际组织及国外的相关政策

第二节 国内相关政策及进展趋势

第十二章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对策举措

第一节 云南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及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第二节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纲要

第三节 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对策

第十三章 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的未来与展望

第一节 从数字化到数据化

第二节 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

第三节 数字时代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趋势

第四节 数字时代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前景

第五节 数字化应用的未来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数字文化知识如下:

五行、九宫、十二生肖、八卦、五音、六艺、六义、五彩、十恶、古代主要节日、九流、六婆、九属、八仙、四书、五经、汉字六书、书法九势、配药七方、四大民间传说、四大名著、四大文化遗产、四大名花、四大名绣、建安七子、四大发明、竹林七贤等。

数字文化

数字文化指以计算机、互联网、以及数字化视频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技术的文化的数字化共享。它是依托各公共、组织与个体文化资源。利用VR、AR、3D等数字技术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平台实现文化传播的时空普及与内容升级。

具备创新性、体验性、互动性的文化服务与共享模式。数字化是以计算机、互联网、处理、存储和传输技术的过程。数字文化即为数字化文化资源或对文化资源数字化。数字文化是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工具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将文化进行数字化。

结合国内外形势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代表将20万部中国古籍数字化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够扩大这些古籍的影响力,在这个快节奏、数字化的时代,代表的想法也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尽最大可能保证古籍的继续流传。

古籍中蕴含着很多古时候人们生活智慧的结晶,有的是偏向于人物记述,也有的是偏向于生活技巧等等,种类繁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古籍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推敲的地方,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很多这方面的研究专家、学者想要把古籍发扬光大,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古籍、阅读古籍,但是因为智能手机等科技产品的问世,使得大家更加专注于电子书等的阅读,对于古籍来说就是一个很不好的事情。

也正因为抓住了大家更倾向于阅读电子书的契机,所以代表才会提议将中国古籍进行数字化,一方面这样的做法是在带动着古籍和社会整体趋势靠拢,也是在不断朝着新时代的契机一起进步,虽然是古籍,但是相信随着古籍不断数字化,这些古籍将会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阶梯;另一方面数字化后的古籍,同电子书一样,阅读起来更加方便快捷,甚至于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可以将古籍中晦涩难懂的部分直接链接白话文的解释,这样一来,阅读古籍不但不用考虑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甚至于连一般都会担心的看不懂问题也有了很好的解决办法,如此可以吸引更多的人阅读古籍,可以说这也是很好的社会现象。

在我看来这个提议是很符合现在社会现象的,同时也能解决社会问题,最重要的是为古籍阅读、流传问题提供了一种不可多得的解决方式,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当然也很是希望这项提议能够通过。

采用专业的古籍扫描仪,一般是不会对古籍造成破坏的。以汉龙公司的赛数专业古籍扫描仪为例,采用投射式无眩目冷光源技术,非接触式扫描,可为珍贵的古籍和文献数字化提供极其充分的保护,老旧的古籍不能完全打开也可以高精度扫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如下:

1、中国结

中国结是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汉族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它原本是由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后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

2、京戏脸谱

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艺术门类,在国内外流行的范围相当广泛,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3、皮影戏

皮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4、周易八卦阴阳五行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易》事实上是包括了古代的《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

5、中国传统服饰

中国不同的民族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服饰。从汉族服饰看,中国汉服有商周时代的服饰,秦代的服饰,汉代的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隋唐五代的服饰,宋代传统服饰,明朝传统服饰,等之别。它们各具特色,充分揭示出不同朝代,不同环境下,人们对生活,对美的种种追求向往。

中国遗产文化标识是“四鸟绕日”图案。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是指由国家文物局确定并发布的中国文化遗产图形标志。2005年08月17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采用“四鸟绕日”金饰图案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据国家文物局办公室主任彭常新介绍,由国内著名专家联名推荐的这一金饰图案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美感,是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想象力。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象征精神: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中的太阳神鸟金饰寓意深远、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韵律,是古代人民深邃的哲学宗教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是中华各民族对太阳神崇拜的集中体现;是蓬勃向上、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精神的象征;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

外部图形为圆形,圆是“成佛形”,是保护的意思,同时也象征着循环,永远不会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圆形结合,体现了天圆地方的同根文化,方圆相生,渊源共生,也体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保留与传承。

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意取小心认真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内部造型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鱼纹,具有源远流长的概念;鱼在中国文化中是富裕、富余的象征,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渊源流长,世代相传。

鱼纹造型又似“天井”,寓意非物质文化遗产诞生在民间,并在民间广泛保留,需要我们加以保护。

圆形融入了汉字“人”、“文”,传达出“文化”以及“天人合一”的概念,增添了标志的内涵和识别性;又有“田”字形象,意指中国先民与大地紧密相连,农耕文化根深蒂固,中国文明是陆地文明,中国非物质文化深植于广袤的大地中。

1、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是由四只神鸟围绕着太阳飞行构成的,专家也将其命名为“太阳神鸟”。

2、太阳神鸟图案寓意深远、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美感,是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其造型精练、简洁,具有较好的徽识特征。

3、太阳神鸟图案是中华先民崇拜太阳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之作,以此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4、太阳神鸟金饰2001年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是21世纪我国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体现了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成果。太阳神鸟图案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

5、图案中向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的太阳,呈现出强烈的动感,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十二道太阳光芒与四鸟的“十二”与“四”是中国文化经常使用的数字,诸如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等,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环绕太阳飞翔的四只神鸟,反映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而整体完美的圆形图案寓意民族团结、和谐包容,圆形的围合也体现了保护的概念。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