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树仁的人物生平
全树仁,1930年8月26日出生于辽宁省新民县后于家房村。1939年至1948年就读于哈尔滨市南岗小学和市立第三中学。在中学求学期间,积极参加中国***领导的革命活动,1946年加入东北民主青年联盟(后改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48年11月被组织选调到中共中央东北局青委工作,1949年4月加入中国***。1948年底至1953年5月,历任地质矿产部抚顺西露天矿工会分会主席、党支部书记,矿党委干事、组织部副部长。1953年5月起,历任中共抚顺市委组织部副处长、处长、办公室主任。1959年9月,任冶金工业部抚顺钢厂党委副书记。
“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到冲击和批斗,下放劳动。1969年6月,任辽宁抚顺东岭钢厂建设指挥部总指挥。1971年以后,任冶金工业部抚顺钢厂革委会生产组组长、革委会副主任、党委书记兼厂长,中共抚顺市委常委。在抚顺钢厂领导岗位上,为整顿和恢复工厂秩序,保证正常生产和保障职工正常生活作出了不懈努力,得到了全厂职工的信任和支持。粉碎“四人帮”后,他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1979年4月,全树仁同志任冶金工业部军工办负责人。他在冶金战线工作二十余年,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为我国冶金工业特别是特种钢行业的科研和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冶金战线优秀的企业***。他曾先后被国防科委和冶金部授予“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证章”和“冶金军工贡献奖章”。
1980年6月起,全树仁同志历任抚顺市市长、市委副书记、市委书记。1982年10月,任中共辽宁省委常委、组织部代部长。1983年3月以后,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省长。1986年4月,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1993年3月,任辽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全树仁同志在担任省长、省委书记和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期间,正值辽宁改革开放的初期,也是辽宁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当时,辽宁老工业基地问题十分突出,他带领省委“一班人”,组织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辽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了力量。他大力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省级简政放权工作,支持沈阳、大连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和海城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推动全省财政、物价、金融、流通等一系列配套改革;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全省940户企业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使我省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企业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党的十三大召开后,他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组织开展了生产力标准大讨论,掀起了群众性思想解放运动,为推进全省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思想基础。党的十四大召开后,他带领省委“一班人”紧密结合辽宁实际,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为辽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证。
全树仁同志把扩大开放作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措施,并为之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积极倡导和推进辽东半岛对外开放,在加快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同时,积极争取营口、丹东等港口对外开放和营口市享有沿海开放城市部分优惠政策。1988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辽东半岛8市17县(区)对外开放,全省形成了以大连、营口为窗口,中部城市群为腹地的辽东半岛对外开放新格局。在省第七次党代会上,他代表省委提出:集中力量抓好辽东半岛的开发建设,带动老工业基地改造,带动“三辽”(辽东、辽西、辽北)地区发展,带动全省经济振兴。“一抓三带”的实施,使辽宁外向型经济突出了重点,扩大了规模,为全省沿海开放战略的全面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全树仁同志非常重视“三农”工作,为辽宁实现由短缺型农业向自给型农业的跨越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坚决执行党的农村政策,积极推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他倡导支援“三辽”工作,在三年时间里使“三辽”地区农业总产值连年递增,基本解决了贫困户的温饱问题。他全力支持农村经济科学实验网络建设,支持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活动,切实加大投入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全树仁同志注重加强党的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他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推进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他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他重视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稳妥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保证全省的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他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他在担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期间,充分发挥各级人民代表的作用,大力推进地方立法和执法检查工作,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全树仁同志是中国***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和十四届中央委员,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8年3月离休后,他仍然十分关心党的事业,关心年轻干部成长,关心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言献策。在身患重病期间,他以惊人的毅力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病魔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是的,澎湃新闻记者10月11日从陈绍昆将军亲友处获悉,开国少将、原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原冶金工业部部长陈绍昆于10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公开简历显示,陈绍昆出生于1921年,男,江苏省宿迁市人,1939年入伍参加八路军。1940年加入中国***。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原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原冶金工业部部长。
在朝鲜战场,陈绍昆任志愿军第39军116师政治部主任,参与指挥所属部队参加抗美援朝著名的云山战役。朝鲜战争进入尾声时,他调任115师政委,师长是王扶之,两人密切配合,部队反空降反登陆准备充分,让美军无隙可乘,为和平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抗日战争时期,陈绍昆历任苏皖抗日军政干校干事,八路军苏皖纵队随营学校分队长,中队长,泗阳县四区区长,中共区委书记,区中队政治指导员,六区区长兼游击大队大队长,中共七区区委书记兼游击大队政治教导员,县总队副总队长,县警卫团政治处主任,淮海军分区新一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三师十旅三十团政治处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陈绍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五师十五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三四八团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绍昆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青年部副部长,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1970年6月,任冶金工业部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5年1月至1977年,任冶金工业部部长。
陈绍昆还是中国***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澎湃新闻-开国少将、原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陈绍昆逝世
高扬文
高扬文(191709-200401),男,山东省蓬莱县人。曾任冶金部工业部部长助理、副部长,国家经委副主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煤炭工业部部长,国家能源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顾问。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文名:高扬文
别名:原名高方虹,又名杨文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东省蓬莱县
出生日期:1917年09月
逝世日期:2004年1月5日
职业:原煤炭工业部部长
代表作品:《走上振兴之路》,《三十年的足迹》等
人物履历
高扬文1917年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县。1937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国***。
1938年任中共沁县县委书记。
1940年任中共太岳一区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
1944年调《解放日报》任评论组组长、评论部和国内部主编。
1949年任团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部长。1952年,高扬文被选为团中央候补书记。同年任中央有色金属工业局局长。
1955年任重工业部部长助理。
1956年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1965年任国家经委副主任。
1966年任北京市委工业书记、工交组长。
1978年任冶金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1979年任煤炭部部长、党组书记。
1985年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顾问。
1987年任中国康华发展总公司副董事长。
1995年离职休养。
高扬文是中共七大、八大、十二大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人物生平
高扬文(19179-200415)原名高方虹,又名杨文。山东省蓬莱县人。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参加山西军政训练班。同年10月加入中国***。曾任冶金部工业部部长助理、副部长国家经委副主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煤炭工业部部长,国家能源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顾问。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任中共长子县人民武装总队副总队长,县委军事部部长、宣传部部长。1938年12月至1940年1月任中共沁县县委书记。1940年1月至1941年1月任中共太岳第一地委组织部部长兼沁县县委书记(至1940年2月)。1941年1月至11月任中共太岳区第一地委书记兼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曾任中共太岳区委宣传部部长。1942年7月至1943年7月任中共屯留中心县委书记。1943年8月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起任延安《解放日报》评论组组长、国内部主编兼新华通讯社国内部主编。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成员出席了中共七大。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8月至1946年5月任解放日报社国内研究部部长。后任解放日报社组长、部长兼主编,新华总社组长、部主任。1948年至1949年5月任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组织部副部长。1949年4月至9月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5月至9月任青年团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办公室主任、书记处候补书记。
建国后
1952年后任重工业部有色金属局局长,冶金工业部部长助理。1957年2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其间曾任部党委副书记。1965年3月至1966年5月兼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1966年5月至1967年4月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1967年4月至1971年3月任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工交组组长。“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8年3月至1980年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79年12月至1985年4月任煤炭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曾任国家能源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5年至1987年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顾问。1987年9月后任中国康华发展总公司副董事长。第一、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1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逝世
原煤炭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高扬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1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高扬文病重期间及逝世后,胡锦涛、曾庆红、刘淇、贺国强、李鹏、乔石、尉健行、荣毅仁、薄一波、徐匡迪和吴学谦、经叔平等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主要著作
著有《走上振兴之路》、《三十年的足迹》、《我当了“煤黑子”的头儿》、《风雨历程——高扬文八十叙旧》、《思想工作与文艺评论》等书。
本文2023-08-05 22:49:5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5846.html